蒙古族饰物中的藏文化因素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指,妇女及男子所佩戴的以金属和宝石为主要材料的随身装饰品。藏传佛教对蒙古族的文化艺术影响深远,表现在绘画、雕塑、工艺等诸多方面。两个民族由于共同的宗教信仰、接近的地理位置及生活方式、共同作为有一定影响的边疆民族的历史地位等因素造就了装饰艺术方面的众多相似之处。藏文化包括藏族的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而藏文化核心价值体现在藏传佛教当中,深入藏文化的方方面面。可以这样说,藏传佛教作为蒙、藏文化的联接点,蒙古族接受藏传佛教的深入程度与蒙古服饰中藏文化符号的使用范围与频率密切相关。本文所关注的即是这种联系在饰物上的直观表现,并由此入手,以期整理出以蒙古饰物为外在表现的文化变迁,进而佐证“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关于研究的方法,笔者采用了“全面的历史学”的观点,由当时的经济、气候、政治和社会因素的相互状况,着重其中文化的分量。对于其中的内在文化影响,本文从图像学角度入手,融合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一个民族、一定时期内工艺美术的变化发展。
     本文的意义在于从不同的视角来看蒙古族的文化。通常情况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所受的外来影响指的是汉文化的影响。蒙汉、藏汉文化交流的研究已经比较完善。笔者从新的视角,即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出发,从蒙古族饰物的这个侧面入手,来看蒙藏之间的文化交流。
The main targets of this research are the portable decoration that women and men wear metal and precious stones as the main materials. The far-reaching effects from Tibetan Buddhism to Mongolian arts and culture, manifested in painting, sculpture, crafts and many other aspects. Because of their common religious beliefs, neighboring location and lifestyle, both as the frontier nation's in history, and other factors,created decorative arts of many similarities. As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Mongolian jewelry, I found it affected from the Tibetan in many ways. And the reason is complex and about the culture trading、religion, etc.This treatise is going to summarized the concept which is different cultures "harmony but not sameness".
     On research methods, the author use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by the prevailing economic, climatic, political and social factors condition,focus on the weight of culture. For the internal culture,from the point of Iconography view, add the related theory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analyze a nation, a certain period of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arts and crafts.
     Nomadic culture,since ancient times, be with diversity, this paper start from one aspect, analysis representative Mongolian accessories in each period, analysis the affects its suffered, to show "harmony but not sameness" concept in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al embodiment.Make a conclusion that the cultural exchange come to the inevitable el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article is to use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to treat the Mongolian culture.Typically, minority culture suffered in the foreign influence that means the Chinese culture.Mongolianand Chinese, Tibetan and Chinese cultural studies has been more perfect. The author from a new perspective, that is, the effect of minority to minority, and t start from the Mongolian jewelry, view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Mongolian and Tibetan affairs.
引文
①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增订本[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第418页。
    ①霍巍.再论西藏带柄铜镜的有关问题[J].考古,1997(11),61-69页。
    ②汤惠生.藏族饰珠“Gzi”考略[J].中国藏学,1995(2),30-43页。
    ③张云.上古西藏与波斯文明[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6页。
    ④同上。
    ①(俄)捷连吉耶夫-卡坦斯基著,崔红芬、文志勇译.西夏物质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03页。
    ②藏族简史编写组.藏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130页。
    ①杨清凡.藏族服饰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116页。
    ②札奇斯钦.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研究[M].台北:正中书局印行,1978年,390页,
    ③ Charles Bell著,董之学、傅勤家译.西藏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82-183页。
    ①杨清凡.藏族服饰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图19。
    ②林梅村.松漠之间:考古新发现所见中外文化交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269页。
    ①耿昇,何高济译.柏朗嘉宾蒙古行纪[M].北京:中华书局,1985,99页。
    ②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增订本[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440页。
    1 Charles Bell著,董之学、傅勤家译.西藏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35页。
    ②苏俊,安丽.镶黄旗乌兰沟出土一批蒙元时期金器[J].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605-609页。
    ①(俄)捷连吉耶夫-卡坦斯基著,崔红芬、文志勇译.西夏物质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89页。
    2 Charles Bell著,董之学、傅勤家译.西藏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82页。
    ①元世祖皇后像.内蒙古腾格里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编.蒙古族服饰图鉴[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65页。
    ①许晓东.中国古代琥珀艺术——商至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 (6).130页。
    ②同上。
    ①修锋,干福熹等.青金石产地探源[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6(3),246-254页。
    ②关于“七宝”,不同的经书说法不尽相同,通常认为的是金、银、砗磔、珍珠、玛瑙、琥珀、珊
    ③许新国.都兰吐蕃墓中镀金银嚣属粟特系统的推定[J].中国藏学,1994(4),31-45页。
    ①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松漠风华:契丹艺术与文化[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166页。
    ②张云,上古西藏与波斯文明[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244页。
    ①马未都,马未都谈瓷之色影落明湖青黛光——蓝釉[J].紫禁城,2009(9),70页。
    1.(宋)彭大雅撰,(宋)徐霆疏證.黑鞑事略[M].抄本。
    2.(英)柏尔(Bell, Charles Alfed)撰,董之学、傅勤家同译.西藏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九年。
    3.(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明)叶子奇.草木子[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北宋)王钦若等筹编.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1960。
    6.(法)伯希和(Pelliot Paul)著,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7.(元)佚名.元代画塑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8.札奇斯钦.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研究[M].台北:正中书局印行,1978年。
    9.(明)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9。
    10.根敦琼培著,法尊大师译.白史[M].兰州:西北民族学院研究所,1981。
    11.(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2.耿异,何高济译.柏朗嘉宾蒙古行纪[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3.(元)蔡巴·贡噶多吉著,东噶·洛桑赤列校注,陈庆英、周润年译.红史[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
    14.李明伟主编.丝绸之路贸易史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
    15.五世达赖著,刘立千译注.西藏王臣记[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
    16.张志尧主编.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17.金永铎主编,黄金知识概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
    18.(俄)Г.А.普加琴科娃、Л.И.列穆佩著,陈继周、李琪译.中亚古代艺术[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19.芮传明,余太山.中西纹饰比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0.宿白.藏传佛教寺院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21.(法)雷纳·格鲁塞著,龚钺译.蒙古帝国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增订本[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23.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
    24.(后晋)刘煦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5.(宋)欧阳修,(宋)宋祁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6.(元)脱脱等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7.林梅村.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28.(德)傅海波,(英)崔瑞德编,史卫民等译.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9.尚刚.元代工艺美术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30.(唐)李延寿撰.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1.(元)脱脱等撰.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2.许序雅.唐代丝绸之路与中亚历史地理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
    33.华涛.西域历史研究(八至十世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4.(明)宋濂等撰.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5.韩小忙,孙昌盛,陈悦新著.西夏美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36.劳费尔著,林筠因译.中国伊朗编:中国对古代伊朗文明史的贡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7.(法)张日铭著,姚继德、沙德珍译.唐代中国与大食穆斯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38.陈庆英,高淑芬主编.西藏通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
    39.熊文彬.元代藏汉艺术交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40.乔吉,马永真.蒙古族服饰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41.杨清凡.藏族服饰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
    42.(意)马可波罗(Marco Polo)著,(法)沙海昂(A. J. H. Charignon)注,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新1版).北京:中华书局,2003。
    43.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松漠风华:契丹艺术与文化[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
    44.(意)G·杜齐著,向红茄译.西藏考古[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
    45.姜伯勤.中国袄教艺术史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2004。
    46.夏岚编著.多元汇流:元代工艺美术[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47.张云.上古西藏与波斯文明[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48.(美)爱德华·谢弗(Edward Schafer)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9.赵丰,金琳主编.黄金、丝绸、青花瓷——马可波罗时代的时尚艺术[M].香港:艺纱堂/服饰出版,2005。
    50.让-诺埃尔·罗伯特.从罗马到中国—凯撒大帝时代的丝绸之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1.阿旺贡噶索南著,陈庆英、高禾福、周润年译注.萨迦世系史[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52.(法)鲁保罗著,耿异译.西域的历史与文明[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53.(俄)捷连吉耶夫-卡坦斯基著,崔红芬、文志勇译.西夏物质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54.内蒙古腾格里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编著.蒙古族服饰图鉴[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55.王嵘.西域艺术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56.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57.王瑜.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服饰[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58.林梅村.松漠之间:考古新发现所见中外文化交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59.(俄)巴托尔德著,张锡彤、张广达译.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60.才让.吐蕃史稿[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61.朱风,贾敬颜译.汉译蒙古黄金史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62.特·官布扎布,阿斯钢译.蒙古秘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63.(明)小萨囊彻辰著,道润梯步译校.新译校注蒙古源流[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64.刘兆和主编.蒙古民族服饰文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65.藏族简史编写组.藏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66.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67.释妙舟.蒙藏佛教史[M].扬州:广陵书社,2009。
    68.(法)雷纳·格鲁塞著,蓝琪译.草原帝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9.(晋)陈寿撰,栗平夫、武彰译.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9。
    70.(汉)班固,张永雷、刘丛译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9。
    71.(南朝宋)范晔撰,陈芳译注.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9。
    72.(塔)M.S.阿西莫夫、(英)C.E.博斯沃思主编,华涛译.中亚文明史(第四卷)[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
    73.王兴平主编.南京市博物馆编明朝首饰冠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74.周汛,高春明编著.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75.周汛,高春明著.中国历代妇女妆饰[M].上海:学林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8。
    76.严勇,房宏俊主编.故宫博物院编天朝衣冠: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服饰精品展[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
    77.马尔塔·布艾尔.蒙古饰物[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4。
    78.曹纳木.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首饰追溯[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79. Near Eastern Jewelry a Picture Book[M].New York: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Publisher,1940.
    80.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and the Himalayas.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1969.
    81. Rosamond E. Mack. Bazaar to Piazza:Islamic Trade and Italian Art,1300-1600[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1.
    82. Ming-ju Sun. Chinese Fashions. 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 inc,2002.
    83.苏俊,安丽.镶黄旗乌兰沟出土一批蒙元时期金器[J].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C].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84.樊保良.十三世纪蒙古与畏兀儿关系初探[J].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C].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85.李江平.试析印度雕塑对元代中国雕塑艺术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6。
    86.杨惠玲.宋元时期藏区经济研究[D].暨南大学,2006。
    87.魏坚著.元上都的考古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4。
    88.艾少伟.伊朗伊斯兰文化与中伊文化交流[D].西南大学,2006年。
    89.黎口晃.元代雕塑艺术研究[D].暨南大学,2006。
    90.黄子刚.元代基督教研究[D].暨南大学,2004。
    91.张云.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D].南京大学,1993。
    92.巴卧·祖拉陈哇著,黄颢译注.智者喜宴译注[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987年连载。
    93.霍巍.再论西藏带柄铜镜的有关问题[J].考古,1997(11)。
    94.汤惠生.藏族饰珠“Gzi”考略[J].中国藏学,1995(2)。
    95.许晓东.中国古代琥珀艺术——商至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6)。
    96.修锋、干福熹等.青金石产地探源[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6(3)。
    97.许新国.都兰吐蕃墓中镀金银器属粟特系统的推定[J].中国藏学,1994(4)。
    98.马未都.马未都谈瓷之色影落明湖青黛光——蓝釉[J].紫禁城,2009(9)。
    99.台建群.7-11世纪吐蕃人的服饰[J].敦煌研究,1994(4)。
    100.黄雪寅.13-14世纪蒙古族衣冠服饰的图案艺术[J].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2)。
    101.王启龙.藏传佛教对元代经济的影响[J].中国藏学,2002(1)。
    102.申旭.藏彝民族走廊与西亚文化[J].西藏研究,2000(2)。
    103.常清民,林尚斌.藏族头饰的地域特征[J].丝绸之路·文论,总第七期。
    104.霍宇红,刘凤祥.赤峰元墓壁画人物服饰研究[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2)。
    105.冯汉镛.川藏线是西南最早国际通道考[J].中国藏学,1989(1)。
    106.阿沛·阿旺晋美.蒙藏关系及蒙藏文化[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6)。
    107.霍巍.一批流散海外的吐蕃文物的初步考察[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5)。
    108.霍巍.从考古材料看吐蕃与中亚、西亚的古代交通——兼论西藏西部在佛教传入吐蕃过程中的历史地[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