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提出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崭新的伟大实践不相适应的是,当前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是我们改变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被动局面的需要,更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重要作用的需要。
     本文正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一方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新农村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进而探讨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第二部分,研究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笔者通过对山西省代县枣林镇农村实地调查,深入了解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从总体上来说,缺少一套健全、稳定、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笔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角度出发探究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试图解决问题。笔者沿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构成方式、作用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体的运行方式和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方式的有效调节”的理路,积极探索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建立健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五大机制,即领导机制、队伍建设及培训机制、参与机制、激励保障机制、评估机制,从而切实有效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The Party Plenum bring the countryside into a "productive,prosperous life, civilization, clean and tidy villages and democratic management" of the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this is Party in the new historical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under the new requirements and new tasks. But with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of this new great practic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careful analysis and study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rural areas the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is We change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rural areas need more passive state,it is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 for the building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mportant role in escorting needs.
     This text into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a new socialist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whil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other hand,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has 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and then discuss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made new tasks and new requirements.
     The second part of a ne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rural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 By the author of Shanxi Province,on behalf of the county town of rural Zaolin field survey,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s,generally speaking,the lack of a sound,stable,and the scientific mechanis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reason,therefore,the autho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loring the mechanis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there is the problem.
     The third part,on the basis of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ttempt to solve the problem. I follow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rural elements of the constitution,mode of action and the resul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whole operation mode and the people run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effectively adjust the way" logic,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new countryside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six mechanisms,namely leadership mechanism , mechanism,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incentive mechanism, the input mechanism,evaluation mechanisms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o promote a new socialist rural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methodology , combine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mainly in literature, research studies and other methods to achieve un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引文
①赵国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J].求索.2008,(1) .
    ①于峰,黄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前沿,2007(1).
    ①张富良,洪向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5-6.
    ①张会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明读本[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7:103.
    ②张艳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吉林省农民素质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
    ③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250.
    ④张耀灿,陈万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①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②马奇柯.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
    ③黄林芳.教育发展机制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58.
    ④马西恒.城市农村党建内涵与体系[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98.
    ⑤杨元华,夏科家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3).
    ①周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途径、机制的创新思考[博士学位论文].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9.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
    ①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21.
    ②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21.
    ①杨光斌.政治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29.
    ①张会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明读本[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7:103.
    ①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①滕堂伟.国际视野下新农村建设关键任务与可行路径分析.兰州大学学报,2006,(4): 98.
    ②邓群.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2008.
    ①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6.
    ①耿相魁.如何健全大学生村官运行机制[J].红旗文稿,2008,(17).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0.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0.
    ①张丽霞.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探析[硕士学位论文].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7.
    ②李勇华.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建设.毛泽东思想研究[J].2007(2):135.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3.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517~518.
    ③高放.论社会主义与自由.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04(1):38.
    ④吴飞.马克思新闻传播思想经典文本导读[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52.
    ①【美】Dennis Saleeble.李亚文,杜立婕译.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8.
    ②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5.
    ①腾堂伟.国际视野下新农村建设关键任务与可行路径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2006(4):69.
    ①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58.
    ①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563-564.
    李先荣.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J] .唯实,2006,(8):121.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9.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编写组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经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1,25,51,117,7,40,70,91.
    段学莲.对切实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1):79.
    余亚平.思想政治教育学新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陆学艺.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J].学习与实践,2006,(6):5-9.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沈才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
    刘志申.农村办学定位探析[ 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7,(4).
    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冯周卓.走向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施光跃.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若干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6, (11).
    [美]道格拉斯·C.诺斯.陈郁、罗华平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94: 12,225,226,227.
    罗兴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和谐发展的要务:培植大学精神[N].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6).
    [美]拉尔夫·林顿.影响经济增长的文化与人格因素[M].谢立中、孙立平主编
    《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621—635 .
    吴玲,张磊.让大学精神之光穿透围墙[N].中国教育报,2005-12-20.
    姜义华.理性缺位的启蒙[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6.
    臧勇.韩国新村运动与五山模式的农民思想教育[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
    构建和谐城乡关系和实行和谐发展战略——北京论坛经济问题研讨简报之一[J]. 2006,(63) .
    杨素稳,李德芳.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49,244.
    铿振元.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9.
    张奇炎等.认真总结经验,做好新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J].社会科学战线,1999,(6) .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351.
    宁晓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J].农业考古, 2006,(3) .
    王勃.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36.
    张齐学.农村城市化与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J].探索,2004,(4) .
    郭庆红,宗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 2003,(5).
    孟伟.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9.
    聂月岩.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王莉.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和创新的几点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0 ,(5).
    林娜.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J].理论前沿,2000,(12).
    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郭晓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
    田培仁.探索农民教育培训的新路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
    王惠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
    王伟光.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M].人民出版社,2001.
    李智水,孙力强.社会转型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再思考[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王贵宸.传统农民向现代化农民的转化[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王素英.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土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6,(3).
    朱光磊.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阐有林、王骥骏.论思想政治土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功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2).
    蔡慧芳.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乌蒙论坛,2006,(4).
    湖南城建高专课题组.构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J].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2):40-4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24, 136, 415, 134,133.
    张捍东.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特质[J].求索,2006,(2) .
    田培仁.探索农民教育培训的新路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 ,(2).
    李勇华.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建设[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2):134.
    江先锋.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6,(1).
    陈翔宇.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世纪桥,2007,(5).
    王茨英.浅议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甘肃农业,2007,(8).
    陈章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农村科技,2006 (10):8-9.
    林毅夫.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J].科学决策,2006 (8): 28.
    于峰,黄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前沿,2007,(1).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9.
    彭枫.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
    王恒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经济市场,2007,(5):37-36.
    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阐有林,王骥骏.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功能[J].河北农
    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2):72-74.
    许启贤,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383.
    赵国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J].求
    .2008,(1) .
    付保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6) .
    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李定国.关于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若干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7,(8) .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陈兵.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江苏:苏州大学2008.
    陈方猛.转型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6.
    陈华.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8.
    陈月林.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创新[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4):86.
    付永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山东大学,2008.
    高志东.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道德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黄尚峰.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民素质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李保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8.
    李先银.光荣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梁宝宏.新农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9.
    林克显.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福建农民教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09.
    刘建荣.当代中国农民道德建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
    刘满喜.大学生“村官”机制与新农村建设[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刘强.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农业大学,2008.
    罗文章.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湖南:中南大学,2007.
    马奇柯.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
    潘景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齐芹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钱六一.新型农民培育中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长沙理工大学,2008.
    邱仁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规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广西民族大学,2007.
    裘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运行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任宇翔.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硕士学位论文].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
    石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大学,2008.
    苏士红.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硕士学位论文].河南:郑州大学,2004.
    王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的构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7.
    王锋.新农村建设主体素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8.
    谢军.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江苏: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8.
    谢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长效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玉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燕山大学,2008.
    曾放军.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7.
    张崇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张湘.当前我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原因及对策探讨[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3.
    张艳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吉林省农民素质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
    赵岩.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问题探讨[硕士学位论文].贵州:贵州师范大学; 2008.
    周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途径、机制的创新思考[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9.
    朱诗瑶.新农村建设条件下的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