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研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从邓小平南巡引发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一轮高潮,到党的十五大提出支持企业和企业集团进行资产重组,我国证券市场内外的企业发生了一轮又一轮资产重组高潮,各类形式的资产重组案例不仅为我国资源配置有效模式的探讨提供了众多宝贵经验,也使我国整个经济结构、企业的组织形式有了一定改善。今年新一届政府总理温家宝又强调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必须抓好的两个关键环节,资产重组作用凸现。
     资产重组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是指通过不同权利主体间的法人财产权、出资人所有权以及债权人债权进行符合资本最大增值目的的相互调整和改变。产权重组是资产重组的纽带,资产重组是产权重组的具体表现形态。从内容上看资产重组与产权重组最终均体现为产权的转移、交换和变更,但资产重组又包含着比产权重组更广泛的内容;从目的上看资产重组与资本运营最终均为实现最大限度资本增值,可两者并不能等同,因为资产重组不仅限于某一企业的范围,通常涉及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资产重组的发生必须是在一定的基础上,首先,明晰的产权制度可以为重组各方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分配提供依据,使资产重组落到实处;其次,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使重组各方股权、财产权和控制权的转移和变更得以迅速流动。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资产重组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如依重组的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生产经营型重组、资本经营型重组和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混合的资产重组。为了维护资产重组过程中国家、企业及有关个人的权益,为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在进行资产重组时需要遵循产权明晰、合法等六大原则。我国加入WTO以后,通过资产重组这一资源配置方式,可以提高整个国家、重组行业、重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与证券市场几乎同时诞生,由于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证券市场的资产重组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的研究,可以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之所以不断涌现,是因为国民经济发展周期等宏观因素、产业结构调整等中观行业因素、上市公司确保壳资源与再融资资格等微观因素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主要是通过股权转让、资产剥离、资产置换、战略并购和债务重组五种方式实现,其中采取股权转让方式的资产重组日趋增多。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目前存在政府介入过深、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和中介机构作用缺失等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和相关机构与组织的共同努力加以解决。近几年来随着证监委等部门
    
    有关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法律与法规出台,以及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的加
    大,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出现了以下两种趋势:实质性资产重组日益盛行,外资概
    念成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特色。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是否有效是重组各方都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对上市公司
    资产重组绩效的研究和评价主要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利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
    Tobin七 Q值或者净资产收益率(RO)评价上市公司的绩效;二是建立定量指标体系
    来评价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不成熟,二级市场的行为
    非常不理性,公司股票价格与公司的经营状况相关性较差,用Tobinb Q值评价上
    市公司的绩效存在固有的缺陷;另外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退市和再融资资格等方
    面在财务指标上有的特殊规定,很多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仅仅是为了改善公司短
    期财务状况而不是基于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仅运用定量指标不能对上市公司资
    产重组绩效给予科学评价。要科学评价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就要综合考
    虑重组是否已经改善了上市公司短期财务状况和增强了长期发展能力。本文在传
    统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定量指标体系基础上引入现金流量分析
    作为定量指标以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前后资产经营管理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同时
    引入领导班子基本素质、基础管理水平、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创新能力、长期发
    展能力五项定性指标以评价重组公司长期发展能力是否提高,依据各项指标重要
    性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建立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指标评价体系,并提
    供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力求为客观评价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提
    供一个相对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的规范和我
    国上市公司的竞争力的提高有所稗益。
From Deng Xiaoping's south patrol which caused China new rounds of climax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the 15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ch propose supporting enterprises and enterprise group to carry on the rearrangement of assets, enterprises of security market take place many climax of rearrangement of assets. All kinds of rearrangement of assets case not only offer numerous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mode of our country resource distribution effectively, but also improve Our country's whole economic structure, organizational form of enterprise. New premier of government Wen Jiabao emphasizes strategic restructure of economic and continuing and expanding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to be the two keys that must do a good job of our country economic construction. So assets rearrangement's function show especially.
    The rearrangement of assets is regarded as the way of resource distribution that mutual adjustment and change among different legal person proprietary, contributor ownership and creditor creditor's rights accord with purpose of maximum of capital appreciation. The recombination of property right is the tie of assets rearrangement. Rearrangement of assets is the concrete display form of recombination of property right. See from content both rearrangement of assets and recombination of property right finally reflect the transformation, exchanging and altering of the property right, But the rearrangement of assets includes the content which much more extensive than the recombination of property right. The purpose of assets rearrangement and capital operation is to realize the maximum of appreciation finally. But they can not be equate, because the rearrangement of assets is not merely limited to the range of a certain enterprise, it involves one trade or even one national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Rearr
    angement of assets must take place on certain basis. First, distinct property relations can offer the basis for right enjoy and distribution between different subjects and fulfill the rearrangement of assets. Secondly, perfect capital market can offer a place where stock, proprietary and transformation of control can flow rapidl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riteria for classification, the rearrangement of assets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kinds. Such as which can be divide into production-management model, capital-management model and the mix of production-management and capital management mode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urpose of rearrangement.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government's, enterprises' and relevant person's rights and interests
    3
    
    
    among assets rearrangement, and for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stability of society, the six principles needed such as clearly established ownership, being legal at the time of carrying on the rearrangement of assets and so on. After Chinese joining into WTO, rearrangement of assets can improv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whole country, the trade and the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the behavior of assets rearrangement and security market nearly born at the same time .For listed company's special status among national economy, the rearrangement of assets of the security market i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by people day by day. By researching of the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y's assets rearrangement of our country, we can figure out the reasons that constantly causes rearrangement of assets of listed company of our country, they are macro-factor such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cycle etc, mid-factor such a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micro factor such as listed company guarantee shell resource with finance qualification etc. In our country listed company's rearrangement of assets are mainly through share transfer, divestiture, assets replacement, merger and debt recombination. Because in our country listed company's rearrangement of assets have government get involved dark,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imperfect and lack of intermediary institute at present. It asks for the government society and relevant or
引文
[1](美)J.弗雷德·威斯通等著唐旭等译 《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P121
    [2]即利润最大化
    [3]即净现值最大化
    [4]FASB第六号财务概念框架公告
    [5]上证联合研究计划(法制系列)一项名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股份转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的课题,认为资产概念的泛化是导致目前我国资产重组概念泛化的原因之一。研究认为人力资源与组织资源只是一种资本要素和制度安排,而不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财产和权利,也不能以货币计量。尽管在资产重组中往往
    
    导致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企业管理结构和制度结构的变迁,但他们只是资产重组伴生的重要现象,不能仅仅因为资产重组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就将其列为资产的概念范畴。
    [6]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5第一版
    [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有关数据整理
    [8]即真空电子、浙江凤凰、飞乐音响、延中实业、中华实业、爱使股份、新世界、豫园商城八只股票
    [9]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网站(www.csrc.gov.cn)统计月报
    [10]2000年第一期《经济研究》陈小悦、肖星、过晓艳撰文《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10%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了上市公司为迎合监管部门的配股权规定存在利润操纵行为。而通过资产重组(主要是资产置换、债务重组)是上市公司及其上级主管机构为确保配股等再融资资格而操控利润最佳选择。
    [11]《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五条第三款
    [12](美)约翰·墨菲《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市场行为包容一切”是证券、期货技术分析三大基本假定之一,意指证券价格的变化反映一切基础条件所决定的供求关系。运用托宾Q值评价资产重组的绩效就是假定所有投资者都能对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作出理性的判断,从而作出自己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股价的波动。只要这一传导机制有效,通过股价分析就能反映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等行为的绩效。
    [13]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14]陆国庆:《中国上市公司不同资产重组类型的绩效比较》 《财经科学》(2000年6月)
    [15]成建梅:《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徐涵江:《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研究》 《财经研究》(2000年第十期)等
    
    
    [1]裘宗舜:《财务会计概念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葛家澍主编:《中级财务会计学》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4]黄晓清等:(课题)《企业经营业绩评估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5]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第一版
    [6]王益主编:《资本市场》上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7]刘春长、王长友:《资本运营家》,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8]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编:《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9](美)约翰·墨菲著 丁圣元译:《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地震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10](美)J·弗雷德·威斯通等著唐旭等译:《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11](美)迈克尔·R·泰兰著 朱邦芊 迟凯译:《财务比率分析》,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年第一版
    [12]郭元唏:《资本经营》,西南财大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13]中国证监会从业资格考试委员会编 《证券市场基础知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14]孙耀唯、萧金成、蒋兆理:《企业重组理论与实务》,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15]胡建级:《产权重组》,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年第一版
    [16]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编:《经济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17]陈维政等:《资产重组》,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年第一版
    [18]黄运成、赵彦云、徐志宏等:《中国证券评级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年第一版
    [19]梁新华、吴扬:《资产重组与企业扩张》,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20]刘曼红、李焰、江妞等编著:《公司理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1]孙国茂:《企业资产重组导论》,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8年第一版
    [22]季小琴、王消刚编著:《企业重组会计核算》,经济管理出版1999年第一版
    [23]黄世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面临的挑战与思考》,《会计研究》2001.10
    [24]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经济研究》2000.1
    [25]陆国庆:《中国上市公司不同资产重组类型的绩效比较》,《财经科学》2000.6
    [26]成建梅:《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
    [27]徐涵江:《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研究》,《财经研究》2000.10
    [28]陈兴述、贾俊耀:《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系统设计探析》,《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9]赵改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形式创新》,《技术经济》2002.1
    [30]王民治、李兴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成因、问题、对策及评价方法》,《财经科学》2001.4
    [31]王惠鹃:《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南方金融》2001.4
    [32]黄湘源:《资产重组中的六大陷阱》,《政策与管理》2001.2
    [33]秦汗锋:《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面临的障碍及对策》,《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1
    [34]张世荣:《中国证券市场的企业资产重组模式研究》,《南开学报》2001.1
    [35]孙继华、金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长春大学学报》2001.2
    [36]邵建云:《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六大动因》,《中国工业经济》1998.4
    [37]王茂斌、陈斌:《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价值分析》,《财经科学》1997.5
    [38]邓明然、孟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4
    [39]于春明:《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济南大学学报》2002.2
    [40]李光华、李凤英:《实质性资产重组亏损上市公司的必然选择》,《湖南经济》2001.6
    [41]倪萍、陈怡云:《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动因分析》,《东华大学学报》2002.3
    
    
    [42]袁德利:《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经济师》2002.6
    [43]证监公司字[2001]105号《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
    [44]中国证监会:《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2001年12月5日
    [45]上证联合研究计划(法制系列)课题:《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股份转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2002
    [46]冯益湘:《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