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计信息失真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将通过经济博弈的方法分析会计信息的失真,由此来进一步研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博弈关系,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由于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各方的利益不尽相同,这种利益的不同导致的经济博弈关系表现在上市公司治理的方方面面。会计信息虽然由公司的财务会计人员提供,却最集中反映了上市公司相关各方的利益,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层,甚至包括其他外部相关人的利益,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部门。可以说会计信息是否能够如实的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是上市公司利益相关的各方,尤其是会计人员、股东、管理层等各方在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经济博弈结果。因此通过对会计信息的研究,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治理结构下上市公司中各方的博弈情况,从而找出能够满足在公平、公开、公正的情况下,公司作为一个整体,企业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佳公司治理结构。然后进一步对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找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健全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引文
[1]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和银行的作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5,22, 77,136页。
    [2]青木昌彦,“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转轨经济的公司治理的若干问题”,《改革》,1994年第6期,第20~22页。
    [3]冯舜华,“俄罗斯的股份制和公司治理”,《世界经济》,2001年第11期,第5~6页。
    [4]安德森·施莱佛等,“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第6期。第6-8页。
    [5]肖金成等,“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若干设想”,《经济研究》1996年第4期。第11-13页。
    [6]吴敬链,“吴敬链论中国公司治理结构”《青年时讯》2001年11月16日。
    [7]袁志刚,“关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若干思考”,《经济研究》1995年第4期。
    [8]布莱克等,“俄罗斯的私有化和公司治理:错在哪里?”,《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6期。
    [9]李兆熙,“我国公司治理存在八大问题”,《经济参考报》2001年第144期。
    [10]顾功耘,“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点与今后的课题”,《证券市场导报》2001年第3期。
    [11]奥村宏,《股份制向何处去》,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年版。
    [12]吴家骏,《日本的股份公司与中国的企业改革》,经济管理出版社1994年版。
    [13]吴家骏,“国有企业脱困的进展和今后的课题”,《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2期。
    [14]冯根福,“中国大中型公司治理结构模式选择的理性思考”,《新华文摘》2000年第7期。
    [15]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与国际比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16]罗伯特·C·克拉克,《公司法则》,工商出版社1999年。
    
    
    [17]魏杰,《企业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
    [18]杨瑞龙、周业安,《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19]冯根福、赵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新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1期。
    [20]董秀良等,“公司控制权、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经济纵横》2001年第8期。
    [21]王红领,“委托人"政府化"与"非政府化"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 《经济研究》,2001年第7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