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母子公司之间的法益平衡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公司集团化的趋势犹如潮水一般,势不可挡。母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由于其本身的集团优势,以其低成本、低经营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赢得了众多企业的青睐。许多公司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不断地发展子公司甚至孙公司,从而形成了众多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母子公司集团。
     母子公司在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公司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传统公司法律制度在坚持公司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的前提下,实现了公司中股东与股东、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平衡。然而在母子公司的情形下,由于母子公司控制权的客观存在和母子公司自身的法律特征,母公司往往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过度控制子公司,这严重破坏了子公司的独立人格,最终将损及子公司的债权人和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上述情况呼唤现存法律制度的变革,重建社会成员之间原先已经建立起来,又不时遭到破坏的均势和平衡,以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在此情形下,公司法人格否认作为公司法人的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制度的补救应运而生。公司法人格否认是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包括自然人股东和母公司)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之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法律措施。公司法人格否认已发展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共同认可的、维系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一项原则,在保护子公司及其相关利益者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从比较法的独特视角,借鉴了会计的方法和原则,以控制为主线共分了四个部分来分析和探讨问题:第一部分界定了母子公司的概念,为法律调控母子公司问题提供最基本的依据。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母公司的过度控制行为及其危害。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公司法人格否认矫正母公司过度控制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如何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矫正母公司过度控制子公司的行为。最后本文针对所阐述的主要内容,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在立法中明确母子公司的含义、完善我国的公司法人格制度、强化关联报告和集团会计结算制度提出了一点建议。
Ever since the 1960s, the enterprise group has become an irresistible economic trend. Owing to its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low-cost, low-risk and high-profit, parent and subsidiary company has won worldwide recognition and appreciation.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many companies establish subsidiaries or even sub-branches for the sake of economic profit and they in turn develop into large-scale enterprise group.
     Parent and subsidiary company onc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o a great extent, but they have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traditional legal policies of company. Traditionally, company polices pay respect to independence and limited liability of a company and they strike a balance of right and interest among shareholders and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creditors. Without being independent, the balance mechanism of interest is broken. Yearning for getting the most profit while paying the least cost ,parent company may malpractice its manage power over its subsidiaries which may ultimately impair the interests of both the shareholders of the subsidiary and its creditors. For equity and justice, those problems cal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legal policies of company, reconstruct the balance. Thus, the system of 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appears. As the supplement of the independence and limited liability of a company, the system of 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is a one kind of legal measure which on concrete legal relationship in specific fact, denies the company and its shareholder respectively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shareholder's limited liability and orders the shareholders (including natural person shareholder and parent companies) to responsible directly to the company creditors or the public interest. The system of 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has become a principle that has been accepted by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and Civil Law system and it has played positive role in the protection subsidiary company and the related benefit aspect.
     Considering various doctrin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applying accounting's principles and ways, taking controlled as the master line altogether divides four parts to analyze question: The first part limited the parent and subsidiary company concept to regulate the parent and subsidiary company question for the law to provide most basic basis. The second part has mainly analyzed parent company's excessive controlling behavior and harms. The third part has mainly analyzed apply the system of 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to solve the excessive controlling behavior's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and analyzed how to solve the parent company's excessive controlling behavior by the system of 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Finally this article aims at primary coverage, in profits from other national advanced experience in the foundation, and propose suggested in clarification about the legislation meaning of parent and subsidiary company , perfection the system of 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connection report and group accountants settles accounts .
引文
1 罗结珍(译):《法国公司法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176-177页。
    2 廖崇宏:《德国企业集团法研究》,载《万国法律》(台北),1997年第8期。
    3 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51页。
    4 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51页。
    5 刘淑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实用问答》,红旗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6 石少侠:《公司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1页。
    7 孔祥俊、姜天波:《公司法配套款新释、新解》,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89页。
    8 江平:《新编公司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39页。
    9 沈四宝:《西方国家公司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7-28页。
    10 江平:《新编公司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39页。
    11 石少侠:《公司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1页。
    12 R.H.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raics, Nov.1937.
    13 [日]后藤晃:《大企业体制与金融系列》,载《大企业体制与金融系列》1975年秋季号。
    14 外部效果(externalities,是指企业或个人行为对其外部所造成的影响)。
    15 [日]宫崎义一:《战后日本的经济机构》,载《新评论》,1966版。
    16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
    17 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合并资产负债表;
    18 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附注。
    1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中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组织翻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2 殷召良:《公司控制权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3 王月欣:《现代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页。
    4 Russell Lance Miller.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in analysis of United States v.WRW corp.,22N.K.Y.L.REV.541,544N.27(1995)
    5 赖映照:《世界经济》杂志,1991年第12期,第60页。
    6 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52页。
    7 张维迎在其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中就指出过,没有财产作为能力象征或抵押的企业家,任何骗子都可以充当企业家。实际上股东有限责任制度,会促使更多的人冒风险,反正以小搏大,输了也不会被追究无限责任,现实生活中的虚假出资就是典型的冒险行为。
    1 李见顺:《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2 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97-102页。
    3 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78页。
    4 哈佛经济学家安德烈·谢莱夫等人形象地用“隧道行为”(tunneling)来描述母公司这一“不光彩”行为。也就是说母公司常常通过挖掘见不得阳光的“地下隧道”转移子公司资产或利 润、掏空子公司。
    5 [美]E.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6 谷绍男:《刺破公司面纱-关于公司人格否认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应有的思考》,载《商法研究》,2000年第5期。
    7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5页。
    8 吴福象,杨诚:《论揭开母子公司的法人面纱》,载《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9月。
    9 王长斌:《企业集团法律比较研究》,北大出版社,2004年版,第147页
    10 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53页。
    11 陈今池:《立信英汉财会大词典》,立信会计出皈社,1994年版第17页。
    12 美国会计学会;AAA《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s for Corpo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1957年版。
    1 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6页。
    2 何晓清:《上市公司乱担保,中小股东真揪心》,《中国经营报》,2002年8月版。
    3 王保树:《最新日本公司法》,于敏、杨东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5月版,第55页。
    4 蔡立东:《公司人格否认论》.梁彗星.《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327页。
    5 沈四宝,丁丁:《公司法与证券法论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卷, 第15页。
    6 刘连煜:《公司法理与判决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57页。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2006年2月15日。
    8 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
    9 王文宇:《公司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593页。
    1.罗结珍(译):《法国公司法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版。
    2.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石少侠:《公司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江平:《新编公司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5.沈四宝:《西方国家公司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版。
    6.殷召良:《公司控制权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王月欣:《现代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8.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王长斌:《企业集团法律比较研究》,北大出版社,2004年版。
    10.陈今池:《立信英汉财会大词典》,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年版。
    11.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2.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版。
    13.沈四宝,丁丁:《公司法与证券法论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卷。
    14.刘连煜:《公司法理与判决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5.于晓镭,徐光思:《新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指南与讲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5月版。
    16.王文宇:《公司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17.童兆洪:《公司法法理与实证》,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18.王天鸿:《一人公司制度比较研》,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9.赵旭东:《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0.沈四宝、王军、焦津洪:《国际商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美]E.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2.美国会计学会:AAA《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s for Corpo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 1957年版。
    23. Russell Lance Miller: 《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in analysis of United States v.WRW corp》, 1995年版。
    1.廖崇宏:《德国企业集团法研究》,载《万国法律》(台北),1997年第8期。
    2.王治安:《合并报表问题研究》,载《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3.谷绍男:《刺破公司面纱-关于公司人格否认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应有的思考》,载《商法研究》,2000年第5期。
    4.吴福象,杨诚:《论揭开母子公司的法人面纱》,载《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9期。
    5.朱留虎:《浅析母子公司的相互关系》,载《池州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
    6.徐向艺,孙召永:《现代企业母子公司体制的法律透视》,载《财经研究》,2002年第9期。
    7.谭劲松,王涓:《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合并报表的体现》,载《湖南财政与会计》,2000年第4期。
    8.王成,卢春化:《关于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理论的现实选择》,载《上海会计》,2002年第12期。
    9.葛晨,徐金发:《母子公司的管理与控制模式——北大方正集团、中国华诚集团等管理与控制模式案例评析》,《管理世界》,1999年第6期。
    10.林文博:《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与我国公司法的完善》,载《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1.李建伟,孔娟:《论我国确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可行性》,载《中国软科学》,1998年第9期。
    12.夏鹏:《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载《财会月刊》,2006年第3期。
    13.金剑锋:《公司人格否认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2期。
    14.李见顺:《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5.李焦,黄金波:《关联交易及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研究》,载中国法院网,2003年。
    16.肖虹:《我国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规范研究》,载《会计研究》,2000年第7期。
    17.汤维建:《谈破产救济法律科学》,载《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第6期。
    18.[日]后藤晃:《大企业体制与金融系列》,载《大企业体制与金融系列》1975年秋季号。
    19.[日]宫崎义一:《战后日本的经济机构》载《新评论》,1966。
    20. R.H.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s. Nov, 193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