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电影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电视电影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1999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率先开始在中国创作生产电视电影,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1200余部作品。电视电影不仅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一种年轻的电视节目形态为电影频道(CCTV-6)补充了大量的节目内容,并为其在激烈的电视收视竞争中保持实力和优势做出了突出贡献。
     电视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品种或亚类,在中国发展迅速且成绩斐然,但是对它的系统性研究还很缺乏,甚至在很多方面尚属空白。本文作为首篇以中国电视电影为研究对象的博十论文运用了电影学、电视学、心理学、美学、艺术学、传播学、比较学等多学科的理论,重点对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概况、美学特征、叙事特征、接受心理、接受行为等诸多方面开展综合性、全景式的研究,特别对电视电影作为一种电影与电视嫁接的产物,在观众接受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及与影院电影、网络电影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电视电影的艺术规律,为指导创作实践服务。
     本文共由引言和六章共七部分组成。引言部分论述了选题的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研究的重点、局限与创新之处。本文是以中国电视电影作品和受众为研究对象,以电视电影在中国10年来的创作、播出和收视情况入手,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第一章中国电视电影十年的发展概况,全面描述了十年来中国电视电影的产量、题材和类型,详细介绍数十部中国电视电影作品所获得的近百个奖项。
     第二章中国电视电影播出和收视情况,从1999年3月2日播出第一部作品开始,集中从电视电影的产量和播出量占国产影片总产量和播出总量,以及电视电影黄金时间播出量占国产影片黄金时间播出量的比例这两个方面,概括出电视电影在内容和质量上对电影频道节目的补充与支撑。从2000年至2008年的九年中电影频道电视电影年度收视排名前十位的作品中,归纳出最受观众喜爱的题材和类型,为后面的研究提供案例。
     第三章中国电视电影的美学特征,从知觉、故事、思想和特征四个单元进行分析、描述。提出电视电影在镜语、剪辑、表演、文字、音响及音乐等方面的创作要求;在题材、内容、命名等方面的基本规则;在主题思想、价值观等方面必须遵守的原则;中国观众较为喜爱的电视电影的几种类型、题材的特点和美学要素。
     第四章中国电视电影的叙事特征,重点强调类型化的叙事原则和现实主义叙事风格,提倡采用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提出营造叙事悬念,保持叙事张力,增加叙事趣味性,适度进行叙事省略的创作技巧。
     第五章电视电影的观众接受特点,从观影目的、观影的环境与设备、电视电影接受的一般心理过程、电视电影与(影院)电影接受心理的差别和电视电影的观众构成与接受差异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重点从2000年至2008年CCTV-6电视电影收视率或收视份额前十位的作品及其观众构成来分析中国电视电影的观众接受特点,并由此提出中国电视电影的创作方向和原则。
     第六章互联网语境下的电视电影的接受,分析了通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趋势下,中国电视电影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应该在题材、内容等方面做出的相应调整和改变。
Television Movie was (also known as telecine or telemovie/telefilm/TVmovie) first invented in 1960s in Ameica. In China, China Movie Channel (CCTV-6) has started the making of telemovies since 1999. After 10 years'developing, there are now around 1,200 telemovies of their production. As a new type of program and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vies in China, Television Movie has retain the edge of CCTV-6 in the competition of audience ratings.
     As a new type and branch of arts, Television Movie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scored some achievements. But there is not much study in the area of Television Movie. As the first PhD Thesis on Chinese telemovies, it puts filmology, Television Studies, psychology, esthetics, Art Theories, communication theories and the study of comparative in use. The thesis puts an emphasis on the study of developing, aesthetic features, narrative feature, psychology and action of accepting of television movies in China. As a combination of television and motion picture, television movie is compared to movies in theater and movies from internet to draw the conclusion of telefilm study.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a foreword and seven chapters. The value of the thesis、method of the study、focus of the study and the originality of the study are pointed out. The thesis targets television movies and the audience as the object, starts the study through 10 years of producing, broadcasting and audience ratings.
     Chapter 1, Brief summary of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China's Television Movies. This chapter will accurately and fully describe the numbers, theme and genre of China's Television Movies, especially ten Television Movies that won over hundreds of movie prizes in the past decade.
     Chapter 2, this chapter will describe the status of Television movie's broadcasting and audience rating in China. Since March 2 1999, the first Television movie production went on air in China. This chapter will keep focus on the number of Television Movies, its production percentage in China's movie industry, and the overall broadcasting time of Television Movie in entire prime time slot. On the whole, it will summarize that television movie is an effective support and supplement for China's movie channel. And then, it will analyze top ten television movie productions that were started broadcasting from 2000 to 2008.
     Chapter 3,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of China's Television Movie productions. It will start with analyzing the perception, story, ideology and characteristic. After that, it will conclude the six basic requirements in producing a television movie, such as camera language, editing, performance, script, audio and music; the rule of story theme, content and title; the principle of central idea and expression of values.
     Chapter 4, The Narrative of China's Television Movies. It will emphasize on the principle of narrative in stereotype and narrative in realism. It will advocate a writing skill that using the narrative in binary opposition would emphasis the mystery of movie script, also could increase the true tension and interestedness.
     Chapter 5,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audience reception. It will focus on audience purpose, environment device and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for audience prepared for Television Movie productions; and then will compare the difference and audience characteristic between the television movie productions and movies. In this respect, a typical sampler is top ten television movie productions that were started broadcasting from 2000 to 2008. It will use the sample to summarize the China's Television movie audience reception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will conclude the principle of the Television movie productions.
     Chapter 6, the audienc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movie productions under Internet context environment.In this Chapter, it will analyze th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Internet, television network and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networks. Finally, this paper would discuss the China will face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n important step is to change and make adjustments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引文
1阎晓明:《电视电影:影视合流的实践与探索》,载王人殷主编:《电视电影纵览》(1999-2002),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5月,第2-3页。
    2王人殷主编《电视电影纵览》(1999-2002),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5,第8-9页。
    3倪震:《电视电影和新生产力的探索》,载王人殷主编:《电视电影纵览》(1999-2002),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5月,第17页。
    4黄式宪:《开拓艺术审美的新亮点——关于电视电影的断想》,载王人殷主编:《电视电影纵览》(1999-2002),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5月,第23页。
    5任殷:《发挥电视电影的个性》,载王人殷主编:《电视电影纵览》(1999-2002),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年5月,第31页。
    6尹鸿:《电视化的电影与电影化的电视》,载王人殷主编:《电视电影纵览》(1999-2002),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5月,第42页。
    7许南明、富澜、崔君衍主编:《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修订版2005年10月,第25页。
    8尹鸿:《电视化的电影与电影化的电视》,载王人殷主编:《电视电影纵览》(1999-2002),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5月,第40页。
    9黄会林:《第五届电视电影百合奖论说》,王人殷主编:《电视电影纵览》(2005),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6年4月出版,第44页。
    10赵小青:《2006年电视电影概述》,王人殷主编:《电视电影纵览》(2006),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7年5月出版,第21页。
    11赵葆华《大语境下的自觉书写——2006年电视电影印象》,王人殷主编:《电视电影纵览》(2007),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29页。
    12林丽宁:《2007电影频道电视电影研讨会综述》载王人殷主编:《2006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第26页。
    13黄会林:《第五届电视电影百合奖论说》,王人殷主编:《电视电影纵览》(2005),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6年4月出版,第44页。
    16王志敏《试论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与学术规范问题》,载蒲震元、杜寒风等主编:《电影理论:迈向21世纪》,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北京,2001年7月,第273页。
    17同上
    18米特里:《蒙太奇的心理学》,《电影艺术译丛》1980年第3期。
    19王志敏《试论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与学术规范问题》,载蒲震元、杜寒风等主编:《电影理论:迈向21世纪》,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北京,2001年7月,第276页。
    20R.威廉斯,[英]《电视:技术与文化形式》,《世界电影》2000年第六期。
    21法斯宾德,普弗劳姆,[德]《我需要的一点现实——谈影片是如何生产的》,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9月。
    22巩如梅:《风景这边独好——评<江孜1904>等电视电影的摄影》,载王人殷主编:《2005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6年4月,第150页。
    23尹鸿:《电视化的电影与电影化的电视》,在王人殷主编《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3年5月,第42页。
    24尹鸿:《电视化的电影与电影化的电视》,在王人殷主编《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3年5月,第43页。
    25杨志亮:《电视电影的美学表述》,载工人殷主编:《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3年5月,第288页。
    26潘粤明:《我饰演“小白”的收获》,载王人殷主编:《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3年5月,第230页。
    27王玉梅:《在(情归天尽头)中演“娘”》,载王人殷主编:《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3年5月,第206页。
    28孙松:《小人物的幸福生活—<棋王和他的儿子>创作谈》,在王人殷主编:《2007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8年5月,第158至162页。
    29王茜:《创造有质感的角色》,载王人殷主编:《2004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5年5月,第224页。
    30刘汉文:《一个人和一座山》—<杨文洲>中的人物塑造,载王人殷主编:((2004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5年5月,第299页。
    31李艺:《点评何琳在<为奴隶的母亲>中的表演》,载王人殷主编:《2005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6年5月,第414页。
    32赵丹:《地狱之门》,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1980年8月,第89页。
    33杨宁:《收放自如贵在自然——评(秘密)中陶虹的表演》,载王人殷主编:《2005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6年5月,第420页。
    34陈辉、高鹏:《论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河北石家庄,2009年第17期,第110页。
    35陈辉、高鹏:《论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河北石家庄,2009年第17期,第110页。
    36陈婧:《简论电影音乐的功能及其主体性》,载:《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福建泉州,2009年9月,第27卷第5期,第123至124页。
    37陈婧:《简论电影音乐的功能及其主体性》,载:《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福建泉州,2009年9月,第27卷第5期,第123至124页。
    38刘思思:《论电影音乐的情感美及审美意义》,载《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河北唐山,2009年第22期。
    39陈辉、高鹏:《论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河北石家庄,2009年第17期,第110页。
    40段传娅:《浅谈电影音乐的功能与表现特征》,载《作家杂志》2009年第11期,第234页。
    41王志敏:《试论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与学术规范问题》,载蒲震元、杜寒风等主编:《电影理论:迈向21世纪》,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北京,2001年7月,第277页。
    42转引自亨利.布雷切斯:《为电视制作电影:影视金融最佳案例》,载《电影电视走向21世纪》,中国电影出版社,北京,第125页。
    43黄式宪:《开拓艺术审美的新亮点——关于电视电影的断想》,载王人殷主编:《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3年5月,第25页。
    44李法宝:《影视受众学》,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2008年2月,第158页。
    45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二十世纪美学》(上),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238页。
    46毛琦:《中国电视电影的叙事规则与文化特征》,载王人殷主编:《2003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4年,第31页。
    47《电影工业与观众研究》,载《世界电影》1999年第2期。
    48李法宝:《影视受众学》,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2008年2月,第214页。
    49《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90页。
    50李法宝:《影视受众学》,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2008年2月,第218页。
    51李法宝:《影视受众学》,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2008年2月,第218页。
    52李法宝:《影视受众学》,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2008年2月,第219页。
    53王志敏:《试论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与学术规范问题》,载蒲震元、杜寒风主编:《电影理论:迈向21世纪》,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北京,2001年7月,第278页。
    54毛琦:《中国电视电影的叙事规则与文化特征》,载王人殷主编:《2003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4年5月,第35-36页。
    55哈斯朝鲁:《理念的挑战、人性的较量》,载王人殷主编:《2004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5年5月,第164-165页。
    56周清平:《《金牌工人》一曲现代工人的颂歌》,载王人殷主编:《2005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6年5月,第371-372页。
    57毛琦:《中国电视电影的叙事规则与文化特征》,载王人殷主编:《2003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4年5月,第37-38页。
    58朱虹主编:《金融危机与中国电影》,红旗出版社,北京,2009年6月,第75-76页。
    59毛琦:《中国电视电影的叙事规则与文化特征》,载王人殷主编:《2003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4年5月,第38页。
    60王志敏:《试论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与学术规范问题》,载蒲震元、杜寒风主编:《电影理论:迈向21世纪》,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北京,2001年7月,第278页。
    61张卫平:《类型片:电视电影再次攻关——电影频道电视电影类型片研讨会综述》,载王人殷主编:《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第77页。
    62张卫平:《类型片:电视电影再次攻关——电影频道电视电影类型片研讨会综述》,载王人殷主编:《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第77页。
    63黄天水:《浅谈电视电影的喜剧化倾向和类型化“显影”》,载王人殷主编:《2003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4年5月,第101-102页。
    64洪帆:《谈公安题材电视电影的类型化与丰富化》,载王人殷主编:《2005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6年5月,第84页。
    65洪帆:《谈公安题材电视电影的类型化与丰富化》,载王人殷主编:《2005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6年5月,第84页。
    66洪帆:《谈公安题材电视电影的类型化与丰富化》,载王人殷主编:《2005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6年5月,第88-89页。
    67丁卉:《英雄:行进在崇高与平凡之间——浅议公安题材电视电影》,载王人殷主编:《2004电视电音纵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5月,第70页。
    68张卫平:《类型片:电视电影再次攻关——电影频道电视电影类型片研讨会综述》,载王人殷主编:《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第77页。
    69潘镜丞:《关于<马世清离婚>》,载王人殷主编:《2003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4年5月,第127-128页。
    70楚卫华:《都市影像:平凡中的感动》,载王人殷主编:《2005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6年5月,第103-104页。
    71倪震:《电视电影和新生产力的探索》,载王人殷主编:《电视电影纵览》(1999-2002),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3年6月,第18页。
    72黄式宪:《开拓艺术审美的新亮点——关于电视电影的断想》,载王人殷主编:《电视电影纵览》(1999-2002),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3年6月,第24页。
    73王海洲:《百合的滋味——评第一届电视电影“百合奖”获奖作品》,载王人殷主编:《电视电影纵览》(1999-2002),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3年6月,第58-59页。
    74张卫平:《类型片:电视电影再次攻关——电影频道电视电影类型片研讨会综述》,载王人殷主编:《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第76页。
    75转引自《世界电影》1997年第3期《为电视台摄制的影片:产业运作、文化形式、大众观念》第5页,作者舒尔策,翻译李小刚。
    76张燕:《精致的小电影<情不自禁>》,载王人殷主编:《电视电影纵览》(1999-2002),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2003年6月,第355页。
    77贾磊磊:《皈依与禁忌:娱乐片的双重选择》,载罗艺军主编:《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下),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1月,第139页。
    80赵小青:《缤纷的青春影像世界——对电视电影青春题材作品的总体印象》,载王人殷主编:《2003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4年5月,第48-49页。
    81董闽红:《不一样的青春——青春题材的电影与电视电影之比较》,载王人殷主编:《2004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5年5月,第103页。
    82董闽红:《不一样的青春——青春题材的电影与电视电影之比较》,载王人殷主编:《2004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5年5月,第105页。
    83董闽红:《不一样的青春——青春题材的电影与电视电影之比较》,载王人殷主编:《2004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5年5月,第106页。
    84董闽红:《不一样的青春——青春题材的电影与电视电影之比较》,载王人殷主编:《2004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5年5月,第107-108页。
    85吴菁:《比较的视野——爱情片模式在电视电影中的翻版与变奏》,载王人殷主编:《2003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4年5月,第100页。
    86付莜茵:《历史的狂欢:古装电视电影的一种描述》,载王人殷主编:《2005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6年5月,第146页。
    87蒲剑:《电视电影的艺术扫描》,载王人殷主编:《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3年5月,第250页。
    88饶曙光:《电视电影的发展战略及其叙事策略》,载王人殷主编:《2006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7年5月,第49页。
    89蒲剑:《电视电影的艺术扫描》,载王人殷主编:《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3年5月,第253页。
    90饶曙光:《电视电影的发展战略及其叙事策略》,载王人殷主编:((2006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7年5月,第49页。
    91蒲剑:《电视电影的艺术扫描》,载王人殷主编:《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3年5月,第253页。
    92饶曙光:《电视电影的发展战略及其叙事策略》,载王人殷主编:《2006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7年5月,第54页。
    93饶曙光:《电视电影的发展战略及其叙事策略》,载王人殷主编:《2006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7年5月,第54页。
    94饶曙光:《电视电影的发展战略及其叙事策略》,载王人殷主编:《2006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7年5月,第56页。
    95(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第175页。
    96李法宝:《影视受众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39-40页。
    97蔡贻象:《影视文化没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5月,第139页
    98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82页。
    99蔡贻象:《影视文化没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5月,第139页。
    100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63页。
    101乔梁:《我们都有一个梦想——关于<飞>》,载王人殷主编:《2005电视电影纵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4月,第290-291页。
    102凌燕:《追求着并且生活着——<胡同里的波西米亚人>与北漂题材电影》,载王人殷主编:《2005电视电影纵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4月,第381页。
    103桂青山、张林明:《<名媛名票>文化解读与艺术评析》王人殷主编:《2007电视电影纵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第378页。
    104李天铎等:《客厅声影与感知经验:电视美学的符号分析》,第三届电影电视录影国际会议论文集。
    105金唯一:《电视观众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34页。
    106李法宝:《影视受众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58页。
    107李法宝:《影视受众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57页。
    108陈福刚:《“梦”与“窗”——谈电影与电视的区别》,载《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109金唯一:《电视观众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7页。
    110章柏青、张卫:《电影观众学》,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6月,第29页。
    111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65页。
    112工人殷主编:《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5月,第348页。
    113鲁枢元等主编:《文艺心理学大辞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4页。
    114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66页。
    115威廉.狄特尔:《好莱坞大师谈艺录》,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第239页。
    116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66页。
    117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67页。
    118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68页。
    119《文艺理论译从》1,北京,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3年,第245-246页。
    120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69页。
    121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69页。
    122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70页。
    123(法)赛弗:《电影和方法》,载《电影观众心理学国际评论》1947年第一期,第45-46页。
    124(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记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213页。
    125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73页。
    126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74页。
    127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74页。
    128任殷:《再现抗非典《微笑》有特色》,王人殷主编:《2003年电视电影纵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5月,第316-318页。
    129识丁:《《血证》:人性的光辉与生命的脉动》,王人殷主编《2003年电视电影纵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5月,第398-400页。
    130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74页。
    131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75页。
    132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77页。
    133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78页。
    134豪塞尔著,居延安编译:《艺术社会学》,学林出版社,1987年,第133页。
    135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34页。
    136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35页。
    137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35页。
    138《柯灵电影文存》,中国电影出版社,北京,1992年,第29页。
    139杨智:《从电影受众分析看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第5页,第7页。
    140章柏青、张卫《电影观众学》,中国电影出版社,北京,1994年,第281页。
    141章柏青、张卫《电影观众学》,中国电影出版社,北京,1994年,第252页。
    142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37页。
    143章柏青、张卫《电影观众学》,中国电影出版社,北京,1994年,第253页。
    148章柏青、张卫《电影观众学》,中国电影出版社,北京,1994年,第268页。
    149数据来源:曹春明:《江西省农村电影观众消费行为调查》——以抚州市临川区为例,载《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第5期,第125页。
    150章柏青、张卫《电影观众学》,中国电影出版社,北京,1994年,第264页。
    151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08-2009年,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9年,第29页。
    152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08-2009年,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9年,第12页。
    153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08-2009年,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9年,第12页。
    154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08-2009年,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9年,第38页。
    155数据来源:央视-索福瑞市场研究。
    156数据来源:央视-索福瑞市场研究。
    157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08-2009年,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9年,第72页。
    158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08-2009年,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9年,第74页。
    159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08-2009年,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9年,第78页。
    161尹鸿:《电视电影金字塔》,载王人殷主编:《2006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7年5月,第108页。
    《8点35分》、
    《U57次谜案》、
    《阿桃》、
    《阿珍和他的女主人》、
    《爱情是蓝色的》、
    《澳门情缘》、
    《巴林石传奇》、
    《八小时意外》、
    《爸爸的海》、
    《爸爸的味道》、
    《白魂灵》、
    《白秋练》、
    《悲喜松花江》、
    《北国风》、
    《北京你好》、
    《镖行天下之七星端砚》、
    《镖行天下之神武大炮》、
    《镖行天下之天下镖局》、
    《镖行天下之走单骑》、
    《兵哥》、
    《捕蛇少年》、
    《不安夜晚》、
    《不要欺负人》、
    《朝阳门》、
    《成人仪式》、
    《城市上空的鸟》、
    《春娥》、
    《从心相恋》、
    《村官过大年》、
    《答案在风中》、
    《大爱如天》、
    《大地就是海》、
    《大漠之恋》、
    《大沙暴》、
    《大唐代宗》、
    《大戏小戏》、
    《到中国西部的西部》、
    《的哥的姐》、
    《等郎妹》、
    《第三条线》、
    《喋血黄沙》、
    《冬日细雨》、
    《都市没有地平线》、
    《督察队长》、
    《对门儿》、
    《多雨的季节》、
    《法官老张轶事之别动感情》、
    《法官老张轶事之回避》、
    《法官老张轶事之审牛记》、
    《法官老张轶事之养老树》、
    《翻身》、
    《飞》、
    《非常警务》、
    《飞虎队谍战》、
    《佛坪》、
    《傅抱石》、
    《给自己找个爸爸》、
    《耿五爷的马扎儿》、
    《工地上的女人》、
    《公鸡打鸣,母鸡下蛋》、
    《狗小的自行车》、
    《古玩》、
    《挂冠归来》、
    《行乐图》、
    《核电铁军》、
    《合同父子》、
    《河沿儿》、
    《黑白》、
    《黑风暴》、
    《黑活儿》、
    《黑金子》、
    《黑客狙击》、
    《黑山红杏》、
    《胡同里的波西米亚人》、
    《划痕的岁月》、
    《欢乐树》、
    《黄河边上》、
    《黄河行歌》、
    《烩面馆》、
    《婚前别恋》、
    《活着可要记住》、
    《极度危险》、
    《极限救援》、
    《家园》、
    《剑少爷》、
    《江孜1904》、
    《金沟情仇记》、
    《金牌工人》、
    《金沙漠金胡杨》、
    《金山鸿雁》、
    《劲舞苍穹》、
    《警花燕子》、
    《警徽警戒》、
    《举起手来》、
    《决不放弃》、
    《绝密行动》、
    《看见你的歌声》、
    《空镜记》、
    《昆仑日记》、
    《篮球宝贝》、
    《老妈学车》、
    《老马和一个背影》、
    《老油坊》、
    《离别也是爱》、
    《礼尚往来》、
    《猎鹰》、
    《刘二旦回乡》、
    《龙套》、
    《鲁镇往事》、
    《陆小凤传奇之陆小凤前传》、
    《陆小凤传奇之血衣之谜》、
    《麻辣母女》、
    《麻辣女生》、
    《买房》、
    《卖油郎》、
    《毛泽东的亲家张文秋》、
    《玫瑰黑客》、
    《梅雨季节》、
    《门》、
    《秘密》、
    《蜜月到永远》、
    《名嫒名票》、
    《暮鼓晨钟》、
    《那段情不能忘》、
    《男孩,向前冲》、
    《男人上路》、
    《你乐我更乐》、
    《牛贵祥告状》、
    《女人四十正芬芳》、
    《胖婶进城》、
    《跑向明天》、
    《彭雪枫纵横江淮》、
    《棋王和他的儿子》、
    《乔二中彩》、
    《青春与共》、
    《青面兽杨志》、
    《情不自禁》、
    《情归天尽头》、
    《请你留下来》、
    《三八线上的女兵》、
    《三月三》、
    《沙海军魂》、
    《山林喋血》、
    《山乡情话》、
    《上车,走吧》、
    《少奇专列》、
    《生命的祭坛》、
    《生命列车》、
    《生生长流》、
    《失恋联盟》、
    《石头村发财记》、
    《狩猎者》、
    《数字英雄》、
    《水之北》、
    《说话算话》、
    《随风而去》、
    《摊牌》、
    《替补队员》、
    《天边的情歌》、
    《天籁》、
    《天生神探之千年咒》、
    《天月》、
    《铜鼓》、
    《童年游戏》、
    《头上就是天》、
    《晚安,重庆》、
    《王勃之死》、
    《王树声征战豫西》、
    《王长喜来了》、
    《王忠诚》、
    《危险少女》、
    《微笑》、
    《为你喝彩》、
    《为奴隶的母亲》、
    《蜗牛也是牛》、
    《我爱杰西卡》、
    《我爱长发飘飘》、
    《我和连长》、
    《我们的兵站》、
    《我真棒》、
    《我自己的德意志》、
    《舞动少年时》、
    《误入深山的女人》、
    《西风烈》、
    《西瓜是圆的》、
    《西凉外的风车》、
    《献上我的爱》、
    《乡医》、
    《小火车》、
    《心桥恋人》、
    《刑警张玉贵之执法者》、
    《幸福的小河》、
    《悬剑》、
    《雪狼》、
    《血溅三岔口》、
    《血浴羊山》、
    《血症》、
    《寻找CCP》、
    《驯匪记》、
    《迅雷之旅》、
    《押上刑场》、
    《烟花三月》、
    《杨得志围城打援》、
    《杨门女将—大破天门阵》、
    《杨门女将—皇城惊变》、
    《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
    《杨门女将—情定穆柯寨》、
    《杨门女将—辕门斩子》、
    《杨门女将—战地情缘》、
    《杨守敬和吕蓓卡》、
    《杨文洲》、
    《野狐梁的女人》、
    《叶落有情》、
    《夜袭》、
    《一个爱管闲事的保安》、
    《一路阳光》、
    《有你的冬天不冷》、
    《玉堂春》、
    《远东特遣队》、
    《远方》、
    《约会阳光》、
    《在路上》、
    《咱得有个家》、
    《战争角落》、
    《长恨歌》、
    《贞贞》、
    《郑板桥上任》、
    《知己红颜》、
    《直接伤害》、
    《中国侨》、
    《装修良缘》、
    《追凶五十年》、
    《子夜惊魂》……
    [1]王人殷,等.《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2]王人殷,等.《2003电视电影纵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3]王人殷,等.《2004电视电影纵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4]王人殷,等.《2005电视电影纵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5]王人殷,等.《2006电视电影纵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6]王人殷,等.《2007电视电影纵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7]罗艺军,等.《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8][美]沃纳·赛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郭镇之,孟颖,赵丽芳,邓理锋,郑宇虹.《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
    [9]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0][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著,刘燕南,和轶红,朱霖,施敏.《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运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
    [11]胡克,张卫,胡智锋等.《当代电影里论文选》[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张卫,蒲震元,周涌.《当代电影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13]赵丹.《地狱之门》[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14][英]戴维·莫利.《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
    [15]金维一.《电视观众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刘书亮.《电影电视导演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
    [17]章柏青,张卫.《电影观众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
    [18][美]林恩.格罗斯,拉里·沃德.《电影和电视制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19][美]林恩·格罗斯,拉里·沃德著,毕根辉,梁明,霍文利.《电影和电视制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20]郭小橹.《电影理论笔记》[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1]蒲震元,李胜利.《电影批评:迈向21世纪》[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22]张会军.《电影摄影画面创作》[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
    [23]黄会林,彭吉象,张同道.《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年.
    [24]余秋雨.《观众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25]朱立元.《接受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26]丁宁.《接受之难》[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
    [27]朱虹.《金融危机与中国电影》[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年.
    [28]汪流.《为银幕写作》[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8.
    [29][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30]李法宝.《影视受众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
    [31]蔡贻象.《影视文化美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2004年.
    [32]彭玲.《影视心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33]宋家玲.《影视艺术比较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34]徐志祥.《影视艺术论说》[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35]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
    [36]张凤铸,等.《影视艺术新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37]章柏青,贾磊磊,等.《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上册、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
    [38]胡克,张建勇、陈墨.《中国电影美学:1999》[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39]陆弘石.《中国电影:描述与阐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
    [40]李建强,章柏青.《中国电影批评》[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