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守望——传媒伦理责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信息化社会中,传媒作为道德守望者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它通过系统化、结构化的信息呈现方式与解构方式左右着人们的关注视野、思维方式与价值判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主体媒体系统已基本形成,并呈现信息传播网络化和休闲化的特征。然而,随着这种变化,问题接踵而来,传媒,这一道德守望者失责的现象愈加突出: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媚俗化新闻、不良广告、媒体侵权和媒体越位等等。传媒的产业化,经济利益最大化已经使媒体这个社会道德守望者逐渐滑落于金钱一端,传媒迎合利益的驱动而背离理性基础,低俗化、媚俗化的媒体产品给社会和受众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一切,都与传媒责任伦理的缺失息息相关。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传媒伦理责任理论论要。主要阐述了传媒伦理责任与特征以及传媒伦理责任的理论论据。首先在传媒自身的社会伦理功能之上对传媒伦理责任的概念进行了梳理与界定,并对传媒伦理责任的理论论据进行了论证,为后文起到理论铺垫作用。
     第二部分,道德守望者失责的伦理透析。本章结合大量的事实案例,将当前作为社会道德守望者的大众传媒失责的表现归为六大类: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媚俗化新闻、不良广告、媒体审判和媒体侵权。并进一步对道德守望者所处的二难伦理选择困境进行了分析,深入挖掘造成道德守望者失责的五个主因,即传媒政治经济制度的失衡、激烈无序的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传媒惩罚机制的疏漏、传媒科技的异化和传媒人职业道德责任的匮乏。
     第三部分,传媒成为道德守望者的实现路径。本章立足于我国国情,结合我国传媒的特点,并借鉴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提出当前我国构建传媒伦理责任的实践机制:优化传媒的社会环境、加大传媒的监管力度、强化传媒人与受众的伦理意识。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the media i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way of people's life greatly as the moral guardian.It controls people’s concerned vision,the way of thinking and value judgement through the way of systematic and structured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Since reform and opening,chinese media has changed a lot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the main media system has formed basically,and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 which is the information disseminate leisurely by network. However,with this change,the problems are coming, the phenomenon which is the media as the moral guardian lose its duties is even more prominent:fake news,paid news,low taste news,bad advertisement,media right infringement and media offside,etc.The medi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maximizing the economic benefits have made the moral guardian slide into the money side gradually,the media panders to the interests-driven but deviates from the rational basis,the low taste media products have brought a huge negative impact to the society and audience.All of these are related to the lack of ethical responsibility closely.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disscusses some basic theories of the ethical responsibility of media which include the ethical responsibility of media,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oretical arguments.Firstly,the concept of ethical responsibity of media is definited depend on its own social ethical fuction,and its theoretical arguments are also demonstrated,in order to pave the way for the demonstration to other theories and proofs later.
     The second part dialyzes the default that the ethical guardian loses its duties.In this chapter,depend on a large number of cases,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fault is divided into six major categories:fake news,paid news,low taste news,bad advertisement,the media trial and the media infringement.And further,the difficult dilemma of ethical options that the moral guardian falls into is analysized,and the five principal factors of the default are tyied to find out,there are the unbalance of medi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the disordered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interests-driven,the oversight of media penalty mechanism,the alienation of media technology and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of newsmen.
     The third part tries to construct the way of realization that the media becomes the real moral guardian.In this chapter,it proposes that the practical mechanism of media ethical responsibility in our country currently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edia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western countries:optimizing the media's social environment,strengthening the media supervision,and raising the media person and the audiences’ethical consciousness.
引文
1郭庆光:《传播学概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57页。
    1周鸣铎、胡传林、刑建毅:《传媒经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第114页。
    1郑根成:“媒介载道——传媒伦理研究”,东南大学,2006年9月。
    
    1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54页。
    2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60页。
    3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60页。
    1叶蓬:“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问题新论”,《开放时代》,1992年3期,第80页。
    1转引自周叶中、李德龙:“论公民权利保障与限制的对立统一”,《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年第一期,第28页。
    2李良荣:《新闻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04页。
    3彭家发:《新闻客观性原理》,三民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4年,第42页。
    1陈桂兰:《新闻知识道德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01页。
    2王海明:《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3页。
    3王海明:《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5页。
    
    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第87页。
    2顾忠华:《韦伯学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83—84页。
    1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8-11/27/content_10420026.htm,2008年11月29日。
    
    1 http://www.sina.com.cn/head/www20081123am.shtml,2008年11月22日。
    2施锦昌:“南京报业大战引出的思考”,《新闻大学》,2002年。
    1蓝燕:“辽宁处罚珍奥核酸”,《中国青年报》,2001年3月22日。
    1陈双:“公共领域中大众传媒伦理规范问题研究”,国防科技大学,2005年12月。
    1余娅琳:“奥运冠军刘璇母亲打赢名誉侵权官司”,中国新闻网,2002年5月30日。
    2“刘嘉玲裸照事件”:2002年10月《东周刊》刊登刘嘉玲多年前被迫拍下的裸照,给刘嘉玲及其亲友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演艺界人士纷纷声援受害人,并发起“天地不容”声讨行动,齐集街头举行抗议。
    3此报道来源于2008年11月19日的四川新闻网:该案起因是广州一媒体报道“广州谭静半裸坠楼事件”后,谭静因同名卷入该事件,声称自己被网友指责为“妓女、性工作者、借死人炒作”,导致没脸去上班,并因此辞去了工作。
    1此数据来自:《从女主持人猝死,看传媒人的弱势生存》,《传媒视线》第49期,http://www.media.people.com.cn,2005年3月31日。
    2媒体从业人员工作生活状况调查,http://www.sina.com.cn,2003年09月15日。
    1李希光、孙静惟:“商业化阴影下的中国下一代记者”,《新闻记者》,2004年第11期。
    2吴飞:“新闻从业者的专业化和职业伦理意识”,清华大学,2004年10月。
    3王磊:“论新闻记者在道德选择中的价值冲突”,《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4年5月。
    1肖隆福:“重提记者在突发事件中的道德取舍”,《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4年3月。
    2陈双:“公共领域中大众传媒伦理规范问题研究”,国防科技大学,2005年12月。
    1李希光、孙静惟:“商业化阴影下的中国下一代记者”,《新闻记者》,2004年,第11期。
    1铁省林:“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然观”,《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学科版)》,2004年,第2期。.
    1李桂花:“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哲学研究》,2004年第1期,第83—87页。
    2郭冲辰:“论技术的价值形态与价值负荷”,《科学技术哲学》,2002年第10期,第37—39页。
    1李希光、孙静惟:“商业化阴影下的中国下一代记者”,《新闻记者》,2004年第11期。
    1王岳川:《媒介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83页。
    2王岳川:《媒介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90页。
    3王岳川:《媒介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90页。
    
    1 http://baike.baidu.com/view/9353.htm,2009年3月16日。
    2肖燕雄:“新闻底线道德的法律运作”,博客网,2004年6月6日。
    1胡桂林:“倾斜的新闻职业道德天平”,《理论探索》,2004年4月28日。
    1刘建明:“创立现代新闻价值理论”,《新闻爱好者》,2003年12月,第13页。
    1任者春:“公正:当代伦理的精神指向”,《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9期,第61—64页。
    1张伟:《传媒伦理问题及其克服路径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4月。
    1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堕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新闻记者》,2004年第5期。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希腊]亚理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3月。
    3.[美]克里斯蒂安:《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依据》,张晓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
    4.[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5.[法]弗兰西斯·巴尔、杰拉尔·埃梅里:《新媒体》,张学信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1月。
    6.[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洪佩郁等译,重庆出版社,1994年。
    7.[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与真理的问题》,沈清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8.[美]康拉德.C.芬克:《传媒伦理学》,华夏出版社,2000年。
    9.唐凯麟:《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10.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章海山:《西方伦理思想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
    12.陈超南:《彩色的天平—传媒伦理新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3.周鸿书:《新闻伦理学论纲》,新华出版社,1995年。
    14.甘绍平:《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15.段京肃:《传播学基础理论》,新华出版社,2003年。
    16.刘宏:《中国传媒的市场对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7月。
    17.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18.鲍海波:《新闻传播的文化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
    19.尹鸿、李彬:《全球化与大众传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20.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
    21.李希光:《媒体的力量》,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
    22.王岳川:《媒介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23.姚福申:《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评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1.张伟:“关于传媒伦理问题的制度学思考”,《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期。
    2.张殿元:“世界传媒伦理道德问题的历史审视”,《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9期。
    3.张殿元:“透视中西方大众传媒的伦理道德问题”,《新闻爱好者》,2002年10月。
    4.李新:“大众传媒的功能”,《中外企业文化》,2004年第3、4期。
    5.郑根成:“传媒自由的道德解读论”,《学术界》,2004年第6期。
    6.郑根成:“传媒娱乐化的伦理反思”,《湖南师范大学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2期。
    7.夏义堑:“试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探索》,2000年第5期。
    8.谭云明:“自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5月。
    9.杨仲航:“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文化功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5月。
    10.武中哲:“论社会转型时期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1.黄富峰:“论大众传媒伦理的范畴”,《当代传播》,2006年第3期。
    12.黄富峰:“大众传媒伦理研究的方法及趋势”,《现代传播》,2006年第5期。
    13.谢加书:“转型时期大众传媒在道德建设中的责任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0卷第1期。
    14.张自文:“转型期中国传媒经济的本质”,《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年2月。
    15.覃孟念、陈华明:“传媒伦理道德的失范与规范”,《新闻界》,2007年第3期。
    16.齐勇峰:“社会转型媒体的公共属性与社会责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4月。
    17.江波:“媒体社会责任的体现及约束”,《观察与思考》,2006年3月。
    18.李小艳:“当前媒体的社会责任与自我生存的平衡”,《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科版),第8卷第2期。
    19.杨萌:“大众传媒的社会效益问题研究”,《江西蓝天学院学报》,第2卷第1期。
    20.王天定:“媒体担当社会责任的几个误区”,《问题与思考》,2007年8月。
    21.马辉、马丽:“论大众传媒伦理道德的尺度”,《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第9卷第2期。
    22.邵培仁:“媒体的当下使命及社会责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6月。
    23.赵雅文、张颖:“社会责任是传媒的生命线”,《新闻战线》,2008年第1期。
    24.姜春涌、谭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传媒的责任”,《观察与思考》,2007年1月。
    25.安志放:“公共政策中的大众传媒与公共利益表达”,《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1月。
    26.张伟、李明:“浅论传媒伦理问题存在的社会根源”,《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卷第4期。
    27.张伟、李明:“传媒技术的价值判断及其伦理向度”,《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卷第2期。
    28.陈寿灿、秦越存:“传媒自由的伦理向度”,《人文杂志》,2006年第4期。
    1.方秋明:“汉斯·约纳斯的责任伦理学研究”,复旦大学,2004年5月。
    2.朱春霞:“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传媒自律”,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5月。
    3.李慈梅:“论新闻传媒的伦理基础”,中南大学,2004年5月。
    4.王智华:“论大众传媒的伦理责任”,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6月。
    5.张伟:“传媒伦理问题及其克服路径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4月。
    6.郑根成:“媒介载道——传媒伦理研究”,东南大学,2006年9月。
    7.胡章建:“论传媒对社会伦理道德的作用”,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4月。
    8.陈双:“公共领域中大众传媒伦理规范问题研究”,国防科技大学,2005年12月。
    9.王蕾:“我国媒体社会责任现状及成因分析”,天津商学院,2006年5月。
    10.钟媛媛:“传媒伦理责任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4月。
    11.樊葵:“传媒崇拜——现代人与传媒的异态关系”,浙江大学,2006年4月。
    1.http://academic.mediaehina.net,传媒学术网。
    2.http://www.cddc.net,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网。
    3.http://www.xinhuanet.com,新华网。
    4.http://www.chinaethics.org,赛博风·中华应用伦理学网。
    5.http://www.news.sina.com.cn,新浪新闻频道。
    6. http://www.cbbr.com.cn/index.asp,中国图书商报网。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