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影像艺术创意与传播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信息时代,人们学会了利用一切媒介搭建传播平台。影像作为众多传播媒介中的一员,其信息承载量、视觉冲击力、艺术表现力、心灵震撼力、记忆保持期似乎比别的媒介更为突出。数字化时代,影像不仅是人们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老少皆宜的艺术载体。有效地传播信息需要创意,打造精良的影像艺术作品更需创意。影像作为叙事文本,必然有自身的叙事结构和修辞方法。全球化传播中,各种思想文化激荡碰撞,努力追寻认同与独立;各类媒介竞相生存,自觉走向融合与发展。所有这些在影像技术的支持下暗流涌动、心照不宣。在此背景下,数字时代影像艺术创意与传播研究有其理论与现实需要。
     本论文从影像本体入手,对影像、影像艺术的创意层面、影像媒介及影像艺术流变与发展趋势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理论的剖析与实例的论证,主要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影像本体及影像艺术审美特征。这一部分主要对影像的认识功能、传播特性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影像、影像艺术的定义及影像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二部分论述了影像语言。这一部分从对普通语言的解读入手,分析了影像语言特性及具体层面。
     第三部分论述了影像艺术生态环境。这一部分从解读创意时代为切入点,归纳了创意的概念,总结了影像艺术创意产业的创意需求,分析论证了数字代时影像艺术传播环境。
     第四部分论述了影像艺术创意。这一部分从本文召唤结构、影像艺术文本层、影像叙事层、影像修辞层等四个方面分析论证了影像艺术创意的具体层面,并对影像艺术创意的文化意义进行了分析论证。
     第五部分论述了数字时代影像传播媒体融合及艺术的流变。这一部分主要分析论证了传统媒体传播困境与主体作为,对影像媒体融合发展、影像艺术流变等现象进行了梳理论证。
In information age, people have learned to construct propagation platform through using various media.The image, as one of various propagation media, seems to be more outstanding than others in the load of amounts, impact to eyes, expression of arts, shock of heart, span of keeping memory. In digital age, the portra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ans of spreading action, but also an art carrier for the old and young. Spreading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needs originality, and more so making excellent portrait artwork. As a narrative text, the image surely has its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rhetoric method. In global propagation, various thoughts and culture interact and shock in making efforts to seek recognition and independence. various media compete and co-exist to melt and development automatically. All above surges from the undercurrent to water surface and become an understanding thing under provision of the image technology. In this situation, the originality of image arts in digital age and propagation research have their necessity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This thesis begins with portrait ontology and aims to analyse theoretically and reason practically this flow problems: original level of image and image arts, image media,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image arts,etc. In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image ontology and aesthetic features of image arts. This part mainly explains the recognizing function of image and spreading features, on the basis of which, summing up the definition of image and aesthetic features of image arts.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image language. This part begins with reading common language and analyses the features of image language and concrete level.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image art. This part begins with explaining innovative age and summarizes the definition of innovation and the request in innovative industry of image arts, and then analyses and reasons the propagation settings in digital age.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the originality of image art. The part discusses the four specific levels of image art originality, such as "summon structure of context", text level of image art, image narrative level, image rhetoric level, and then analyses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image art originality.
     The fifth part discusses the melt of propagation media and change in art in digital age. This part mainly analyses and discusses propagation suffering of traditional media, subject activity, the melt and development of image art and its change.
引文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910342.htm
    ②[美]保罗M.莱斯特《视觉传播:形像载动信息》中国传播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P19、18
    ③刘婷《影像叙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0第1版P12
    ①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4332479.html?fr=qrl&fr2=query
    ②http://www.nan1.com.cn/xxjs/dnzp/2003/2003xly/yxl/XXWZ-2.htm
    ③盛希贵著《影像传播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会2005年3月第1版
    ④《不可见之见:从观念时代到全球时代的德国视觉哲学》[德]洛伦兹·恩格尔选自孟建[德]Stefan Friedrich主编《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P8
    ①http://www.ccknet.com/mhhz/qb/2007-05-24/4595.html
    
    ①王长潇主编《电视影像传播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P45
    ②[法]萨特《影像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版
    ③[荷兰扬].M.彼得斯著《图象符号和电影语言》一匡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
    ①[德]洛伦兹·恩格尔《不可见之见:从观念时代到全球时代的德国视觉哲学》选自孟建[德]Stefan Friedrich主编《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P5
    ②杨晓宏主编《现代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
    ①凌继尧著《西方美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43
    ①马凌燕《影像艺术的类型与审美特征》选自《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第8卷第4期
    ②刘纲纪著《艺术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第1版P157、P178
    
    ①[德]鲁道夫·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P25
    ②抗文生任志明编著《电视画面造型》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P23
    ③参见王斌《影像艺术的思考》http://www.cnki.net/
    ④马凌燕《影像艺术的概念范围与审美特征》选《艺术百家》2006(2)133-137
    ①[德]瓦尔特·本雅明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李伟郭东编译重庆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②周宪著《模仿/复制/虚拟:视觉文化的三种形态》选自孟建[德]Stefan Friedrich主编《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復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P20
    ①彭富春著《哲学美学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P259
    ②[德]瓦尔特·本雅明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李伟郭东编译重庆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P3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卷P95
    ②周月亮《影视艺术是一种冲击现实的交流形式》载自《现代传播》双月刊2004年第6期
    ③彭富春著《哲学美学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P258
    
    ①毕耕著《网络传播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P160
    ②马克·第亚尼著《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腾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①余志鸿著《传播符号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P13-14
    ①罗兰·巴特著《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P168
    
    ①[澳]约翰·哈特利编著《创意产业读本》曹书乐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②同上
     ①(澳)约翰·哈特利编著《创意产业读本》曹书乐包建女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①钱昆明著《数字时代》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②2005年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共谋国家“十一五”数字媒体发展战略
    ③张歌东编著《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①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12991/1167579.html
    ②同上
    ③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2/17/content_2542416.htm
    ①朱立元著《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P87
    ①朱立元著《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P127
    ①苏牧著《荣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P035
    ①苏牧著《荣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②邵茹波《接受美学在中国影视艺术中遭遇尴尬》载自《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2月第24卷第1期
    ②[美]赫伯特·泽特尔著赵淼淼译《图像声音运动——实用媒体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①赵凤翔等编著《电视艺术文化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P45、46
    ②鲁涛著《影视语言》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①[苏]C.格拉西莫夫著《电影导演的培养》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P130
    ②同上
    
    ①高文波《孙犁作品中的“电影化特性”》载自《电影文学》2008年第3期
    ②李尔葳著《张艺谋说》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版P10
    ③苏牧著《荣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P300
    
    ①苏牧著《荣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P315
    ②高鑫周文著《电视艺术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①苏牧著《荣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P083
    
    ①刘婷《影像叙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0第1版P53
    ②于德山《视觉文化与叙事转型》《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第3期
    ③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P444
    ①李显杰著《电影修辞学:镜像与话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P8
    ②宋振华等主编《现代汉语修辞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版
    ③李显杰著《电影修辞学:镜像与话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P12
    
    ①李显杰著《电影修辞学:镜像与话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P51
    ②同上P86-172
    
    ①蔡骐、黄金《全球化于电视传播》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②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P148、118
    ③杨伯溆著《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①董焱著《信息文化论—数字化生存状态冷思考》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P162
    ②同上
    
    ①张春斌《论电视传播与文化建设》载自《SHANDONG AUDIO-VIDEO ARTS》2006年第12期。
    ②金民卿著《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P115
    ①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第1版P148、118 ②石长顺著《电视传播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P64
    
    ①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第1版P148、118
    ②石长顺著《电视传播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P64
    ①樊葵著《传媒崇拜:现代人与传媒的异态关系》2006年版P115
    
    ①http://news.163.com/08/1127/10/4ROHCOA400012QEA.html
    ②http://www.ocn.com.cn/reports/2008413wangluodianshi.htm
    ①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7929366.html
    ②http://www.ocn.com.cn/reports/2008413wangluodianshi.htm
    ③http://www.cctime.com/html/2007-10-4/20071042323305231_2.htm
    ①[澳]约翰·哈特利编著《创意产业读本》曹书乐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P158
    1.(美)保罗M.莱斯特著《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2.李显杰著《电影修辞学:镜像与话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刘婷著《影像叙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0第1版
    4.鲁涛著《影视语言》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5.孟建[德]Stefan Friedrich主编《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復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6.张红军编著《电影与新方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
    7.厉无畏主编《创意产业导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8.张英进著《审视中国:从学科史角度观察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9.(澳)约翰·哈特利编著曹书乐等译《创意主业读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10.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9年11月第1版
    11.丁亚平著《艺术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12.刘纲纪著《艺术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第1版
    13.[英]理查德·豪厄尔斯(Richard Howells)著葛红兵等译《视觉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14.张江华主编《影视人类学概论》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15.[法]苏珊娜·利昂德拉-吉格让-勒路易·特拉特张洁杨烨译《电影随想》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16.[美]詹?莫那柯《怎样读解一部影片》载自《世界电影》1986年第4期
    17.杨伯溆著《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8.[荷兰扬].M.彼得斯著一匡译《图象符号和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
    19.韩鸿著《民间的书写: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20.黄琳主编《影视艺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21.刘象愚等主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22. [美]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著《富媒体穷民生》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3.孙英春著《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范式》
    24.董焱著《信息文化论—数字化生存状态冷思考》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5.盛希贵著《影像传播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26.金民卿著《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7.[德]玛克斯·德索著兰金仁译《美学与艺术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
    28.石长顺著《电视传播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9.[德]沃尔夫冈?伊瑟尔《阅读行为》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4月版
    30.李幼蒸著《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31.王长潇主编《电视影像传播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32.[荷兰扬].M.彼得斯著一匡译《图象符号和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
    33.杨晓宏主编《现代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
    34.凌继尧编著《西方美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5.王文科主编《传媒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36.[德]鲁道夫·爱因汉姆著《电影作为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
    37.抗文生任志明编著《电视画面造型》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
    38.彭富春著《哲学美学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39.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0.[德]瓦尔特·本雅明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李伟郭东编译重庆出版社2006年
    10月第1版
    4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卷
    42.[澳]约翰·哈特利编著《创意产业读本》曹书乐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43.毕耕著《网络传播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44.马克·第亚尼著《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腾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5.余志鸿著《传播符号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46.罗兰·巴特著《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7.钱昆明著《数字时代》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8.张歌东编著《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49.[法]马赛尔·马尔丹著何振淦译《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11月第1版
    50.[美]赫伯特·泽特尔著赵淼淼译《图像声音运动——实用媒体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51.[苏]C.格拉西莫夫著《电影导演的培养》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
    52.苏牧著《荣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53.李尔葳著《张艺谋说》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版
    54.[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1月第1版
    55.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6.宋振华等主编《现代汉语修辞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第1版
    57.朱立元主编《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58.胡亚敏著《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
    59吴志翔著《肆虐的狂欢》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60.[美]赫伯特·泽特尔著《图像声音运动:实用媒体美学》赵森森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61.[美]约翰S.道格拉斯/格林P哈登著《技术的艺术:影视制作的美学途径》浦剑等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62.朱立元著《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
    1.于德山:《视觉文化与叙事转型》《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第3期
    2.江建文:《大众文化传播与后现代审美》载自《当代传播》200701
    3.邱志杰:《后感性的起源和任务》鲁讯美术学院学报·美苑2001(5):2-5
    4.周月亮:《影视艺术是一种冲击现实的交流形式》载自《现代传播》双月刊2004年第6期
    5.厉无畏:《创意产业的价值体系与创新型城市建设》载自《规划师》2008年第24卷
    6.史剑辉:《浅析“本文召唤结构”对影视艺术创作的启迪作用》载自《电影文学》2008年第3期
    7.[德]洛伦兹·恩格尔《不可见之见:从观念时代到全球时代的德国视觉哲学》选自孟建[德]Stefan Friedrich主编《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8.蔡骐、黄金:《全球化于电视传播》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9.《模仿/复制/虚拟:视觉文化的三种形态》选自孟建[德]Stefan Friedrich主编《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10.樊葵:《传媒崇拜:现代人与传媒的异态关系》博士论文浙江大学2006年4月
    11.马凌燕:《影像艺术的类型与审美特征》选自《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第8卷第4期
    12.马凌燕:《影像艺术的概念范围与审美特征》选《艺术百家》2006(2)133-137)
    13.杨冬梅:《影视叙事研究》硕士论文兰州大学2007年5月
    14.高文波:《孙犁作品中的“电影化特性”》载自《电影文学》2008年第3期
    15.蒋少华:《虚拟影像艺术及审美价值》硕士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5月
    16.胡依娜:《光在影像艺术后期制作中的作用》硕士论文东华大学2007年3月
    http://www.cnki.net/
    http://www.nan1.com.cn/xxjs/dnzp/2003/2003xly/yxl/XXWZ-2.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910342.htm
    http://www.ccknet.com/mhhz/qb/2007-05-24/4595.html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2/17/content_2542416.htm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12991/1167579.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09-01/21/content_10695983.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4332479.html?fr=qrl&fr2=query
    1.《美国往事》导演:瑟吉欧·莱昂编剧:艾尼斯图·加斯托迪
    2.《鸟人》导演:艾伦·帕克编剧:艾伦·帕克
    3.《法国中尉的女人》导演:Karel Reisz编剧:约翰·福尔斯
    4.《功夫之王》导演: Rob Minkoff编剧: John Fusco
    5.《满城尽带黄金甲》导演张艺谋编剧:卞智洪
    6.《阿甘正传》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编剧:艾瑞克罗斯
    7.《非诚勿扰》导演、编剧:冯小刚
    8.《集结号》导演:冯小刚编剧:刘恒
    9.《赤壁》导演:吴宇森编剧:陈汗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