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瑶山盘瑶木薯酒工艺的科技人类学考察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生存在金秀大瑶山地区的盘瑶保存着一种简单而富有意义的传统工艺——木薯酒工艺。谓之“简单”,是因为整个工艺流程并无过多的近现代自然科学因素,一些需要量化的细节也多依靠酿酒者的经验解决;谓之“富有意义”,则是因为在科技人类学的视角下,木薯酒的馈赠和酿酒过程中的互助成为构建盘瑶乡村和谐的原因之一,酒的毒性为巨大生存压力下的饮酒者创造了某种有限度的幻觉。但是,还是幻觉,都难以挽救在大时代背景下工艺的逐渐消失:无论是和谐自身工艺的不认同和保护、开发模式的不实用都成为工艺盘瑶村落对越的障碍,而较之村民的平静面对,学者的喟叹更近似为留存难以逾慨。传统工艺就像一杯木薯酒,它能给我们带来幻想的愉赋新词的感缺少苦涩的回味,研究者只能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更为理性悦,却也不的品酒者去细细品味。
Survival in Dayaoshan region Pan Yao preserves a simple meaningful traditional process– Cassava Liquor technology. That is named the "simple" because the entire process don’t have too much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natural factors, and some details that need to quantify are solved mostly by the experience of brewers; that is named the "meaningful" because cassava wine as gifts and mutual aid between wine process construct the harmony in Pan Yao village under the view of Scientific Anthropology; wine toxicity create certain limited illusion for tremendous survival pressure drinkers. But whether harmonious or illusion is difficult to prevent the technology disappear under era background. Pan Yao village disagree with itself technology and impractical of protection & development modes will be the gap of retained technology. While compared with villagers calm face, scholars sigh are more approximately new words emotion. Traditional crafts like a cup of cassava wine, it can bring us fantasy pleasure but nothing short bitter aftertaste, so researchers only make himself into a more rational tasters to go savor.
引文
①可参考莫金山:《金秀大瑶山瑶族在中国瑶学研究中的地位》[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农业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2页。
    ②李炳东、弋德华主编:《广西农业经济史稿》[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174页。
    ③清·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怜才类,会文堂书局本,《四库全书-子部·清代笔记》[DB/OL]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国学宝典,http://www.gxbd.com/,2009年10月10日。
    ④方志内容均转引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农业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2页。
    ⑤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编辑组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M]第五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0页。
    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广西解放初期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选编》(1951-1954)[M],内部资料,2007年,第205、216、220页。
    ⑦蒙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蒙山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7页。
    ①金秀大瑶山瑶族史编纂委员会编:《金秀大瑶山瑶族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53页。
    ②奉恒高主编:《瑶族通史》第一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2页。
    ③同上,第115页。
    ④宋·沈辽:《踏盘曲》,奉恒高主编:《瑶族通史》第一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222页。
    ⑤颜泽贤、黄世瑞:《岭南科学技术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6页。
    ⑥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七·人语》,清康熙二十九年木天阁原刻本,《四库全书-子部·清代笔记》[DB/OL],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国学宝典,http://www.gxbd.com/,2009年10月15日。
    ①清·李汝珍:《镜花缘》[Z],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407-408页。
    ②覃乃昌主编:《广西世居少数民族》[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81页。
    ③方志内容转引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农业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2页。
    ④李炳东、弋德华主编:《广西农业经济史稿》[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175页。
    ⑤王耀钰等:《广西发展木薯产业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年第10期。
    ⑥黄发新等:《木薯酒的研究》[J],《酿酒科技》1995年第4期。
    ⑦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农业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3页。
    ⑧杨成志等:《瑶族调查报告文集》[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67页。
    ①李远龙主编:《传统与变迁——大瑶山瑶族历史人类学考察》[C],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91页。
    ②关于“科技人类学”定义之争,可参看刘兵:《中国语境中的“科学人类学”之定义问题》[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7第4期及田松:《从少数民族科技史到科学人类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①刘珺珺:《科学社会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4页。
    ①孟振兴:《科技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工艺》,万辅彬、韦丹芳主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第十一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12页。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瑶族》(画册)[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8页。
    ②地图扫描原件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册》[Z],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1年,第18页。本图为截图部分,仅作示意图。
    ①蒲朝军、过竹主编:《中国瑶族风土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526页。
    ①因实验室化验时间在获取样品约两星期之后,其实验数据可能出现细微偏差。
    ②明·宋应星:《天工开物》[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年,第363页。
    ③从老人的口述中,我们确信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木薯酒酿造所用的酒曲仍然是当地盘瑶就地取材、自己制造的。
    ④龚文昌:《中国烧酒生产方法的演变》[J],《酿酒》1995年第3期。
    ①费孝通、王同惠:《花蓝瑶社会组织》,杨成志等:《瑶族调查报告文集》[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1页。
    ①农学冠、黄日贵、苏胜兴:《瑶族文学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65页。
    ②木薯酒样本分析报告见第五章。
    ③黄启善:《广西壮族民间酿酒技术与饮酒风俗》,唐正柱主编:《红水河研究》[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51页。
    ①雷蒙德·弗士:《人文类型》[M],费孝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57页。
    ②马塞尔·毛斯:《社会学与人类学》[M],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121页。
    ①F·普洛格、D·G·贝兹:《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M],吴爱明、邓勇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95页。
    ②关于盘瑶婚礼的具体仪式过程,笔者收集的田野资料与广西民族大学2006届民族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慧芳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盘瑶婚礼消费文化特例研究——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三角乡小冲屯为例》[D]所述大致相同,为避免重复研究,基于需要说明的问题和篇幅的限制,本文不再详细介绍婚礼的具体过程。
    ①李炳东、弋德华主编:《广西农业经济史稿》[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175页。
    ①蒲朝军、过竹主编:《中国瑶族风土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516页。
    ②根据文本表达需要,基于文理结合研究的特殊性,本文通过访谈搜集且无需定量分析的数据计量单位均以访谈时所获为准,需要定量分析的材料(含表1和表2等)采用国家规定标准,直接引用类材料则以原文献为准。
    ①海德格尔语,引自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198页。
    ②马歇尔·萨林斯:《甜蜜的悲哀》[M],王铭铭、胡宗泽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115页。
    ③田松:《神灵世界的余韵——纳西族:一个古老民族的变迁》[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74-185页。
    ④万辅彬、韦丹芳:《科技应用——科技人类学本土化的新走向》[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①刘莉:《白裤瑶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广西南丹县里湖乡化里村为例》[D],广西民族学院硕士论文,2004年。
    ①吕洁:《毛南族花竹帽编织工艺及文化功能考察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①华觉明:《传统工艺传承、振兴的市场探索》,自纳张元主编《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D],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645页。
    ①莽萍:《西部开发:“旅行”中的社会变迁》,转引自方李莉:《西部人文资源与西部民间文化的再生产》[J],《开放时代》2005年第5期。
    ②姜振寰:《少数民族科技史在中华科技史中的地位问题》,自纳张元主编《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D],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561页。
    ③张柏春、李成智主编:《技术史研究十二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7页。
    ①尹绍亭:《远去的山火——人类学视野下的刀耕火种》[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71页。
    ①周建新主编:《民族学概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250页。
    ②方李莉:《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6期。
    [1] (德)马克思·韦伯著,康乐、简慧美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2] (法)马塞尔·毛斯著,佘碧平译,《社会学与人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1
    [3] (美)F·普洛格、D·G·贝兹著,吴爱明、邓勇译,《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0
    [4] (美)费正清著,张沛、张源、顾思兼译,《中国:传统与变迁》[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8.4
    [5] (美)格尔兹著,纳日碧力戈译,《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
    [6] (美)科塔克著,庄孔韶译,《人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8
    [7] (美)马歇尔?萨林斯著,王铭铭、胡宗泽译,《甜蜜的悲哀》[M],上海:三联书店,2000.4
    [8] (美)摩尔根著,杨东莼、马雍等译,《古代社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8
    [9] (挪威)巴特著,高丙中等译,《人类学的四大传统——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的人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2
    [10] (日)石田英一郎、泉靖一等:《人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0
    [11] (英)艾伦·巴纳德著,王建民、刘源等译,《人类学历史与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8
    [12] (英)拉德克利夫·布朗著,夏建中译,《社会人类学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
    [13] (英)雷蒙德?弗士著,费孝通译:《人文类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4] (英)李约瑟著,黄兴宇、韩北忠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生物学及相关技术”第五分册“发酵与食品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7
    [15] (英)罗伯特·莱顿著,罗攀、苏敏译,《人类学理论导论——他者的眼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8
    [16] (英)马凌诺斯基著,梁永佳、李绍明译,《西太平洋的航海者》[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
    [17]包启安、周嘉华主编,《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酿造》[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7
    [18]奉恒高主编,《瑶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6
    [19]傅金泉主编,《中国酿酒微生物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
    [20]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农业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5
    [21]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广西解放初期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选编》(1951-1954)[M],内部资料2007.10
    [22]胡起望、范宏贵:《盘村瑶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3.2
    [23]黄世杰:《蛊毒:权力和财富的幻觉——南方民族使用传统毒药与解药的人类学考察》[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6
    [24]金秀大瑶山瑶族史编纂委员会编,《金秀大瑶山瑶族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11
    [25]李炳东、弋德华主编,《广西农业经济史稿》[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12
    [26]李迪主编,《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丛书-通史卷》[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10
    [27]李远龙主编,《传统与变迁——大瑶山瑶族历史人类学考察》[C],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12
    [28]凌纯声、林耀华等:《20世纪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3
    [29]刘珺珺:《科学社会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3
    [30]蒙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蒙山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6
    [31]蒲朝军、过竹主编,《中国瑶族风土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0
    [32]秦红增:《桂村科技——科技下乡中的乡村社会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
    [33]施琳:《经济人类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
    [34]唐正柱主编,《红水河文化研究》[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2
    [35]田松:《神灵世界的余韵——纳西族:一个古老民族的变迁》[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5
    [36]万伟成、丁玉玲:《中华酒经》[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1
    [37]王铭铭:《人类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38]王铭铭:《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39]吴国盛:《技术哲学讲演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
    [40]吴致远:《技术的后现代诠释》[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6
    [41]严泽贤、黄世瑞:《岭南科学技术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9
    [42]杨成志等:《瑶族调查报告文集》[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2
    [43]叶继红:《传统技艺与文化再生——对苏州镇湖绣女及刺绣活动的社会学考察》[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4
    [44]尹绍亭、夏代忠主编,《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12
    [45]尹绍亭:《远去的山火——人类学视野下的刀耕火种》[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10
    [46]余乾伟编著,《传统白酒酿造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2
    [47]玉时阶:《瑶族文化变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2
    [48]张柏春、李成智主编,《技术的人类学、民俗学与工业考古学研究》[C],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4
    [49]张柏春、李成智主编,《技术史研究十二讲》[C],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4
    [50]张有隽主编,《瑶族历史与文化》[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5
    [1]贝维静、孟振兴:《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在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中的应用》[J],跨世纪,2008.11
    [2]曹叶军:《对马头琴的科技人类学考察》[D],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07
    [3]董友涛:《白裤瑶、盘瑶、花蓝瑶家庭经济状况与劳动人口利用情况》[J],广西民族研究1992.4
    [4]方李莉:《传统手工的现代价值》[J],中华手工2004.1
    [5]方李莉:《西部人文资源与西部民间文化的再生产》[J],开放时代2005.5
    [6]方李莉:《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J],民间文化论坛2006.6
    [7]龚文昌:《中国烧酒生产方式的演变》[J],酿酒1995.3
    [8]黄发新等:《木薯酒的研究》[J],酿酒科技1995.4
    [9]李加兴:《湘西苞谷烧酒生产工艺初探》[J],酿酒科技1997.1
    [10]刘兵:《人类学对技术的研究及技术概念的拓展》[J],河北学刊2004.3
    [11]刘兵:《中国语境中的“科学人类学”之定义问题》[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7.4
    [12]刘珺珺:《科学技术人类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新领域》[J],南开学报1999.5
    [13]刘珺珺:《科学社会学的‘人类学转向’和科学技术人类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1
    [14]卢卫红、刘兵:《科学史、人类学与跨文化比较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4
    [15]孟振兴:《科技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工艺》,自万辅彬、韦丹芳主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第十一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9
    [16]屈慧鸽:《五味子酿酒工艺及产品质量研究》[J],食品科学2005.1
    [17]田松:《从少数民族科技史到科学人类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18]田松:《科学人类学:一个正在发展的学术领域》[J],云南社会科学2006.3
    [19]万辅彬、韦丹芳:《科技应用——科技人类学本土化新走向》[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20]万辅彬:《从少数民族科技史到科技人类学》[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2.3
    [21]王丽:《剪纸流变与乡土社会文化表述———对蔚县纸艺饰品的考察》[D],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03
    [22]王耀钰等:《广西发展木薯产业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0
    [23]韦成球:《广西西部瑶族笑酒文化钩沈》[J],广西民族研究1997.2
    [24]韦丹芳、赵小军:《科技人类学:一个发展中的交叉领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11
    [25]韦丹芳:《传统工艺的传承困境及对策——以广西贡川纱纸工艺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7.4
    [26]韦丹芳:《贡川壮族纱纸工艺的科技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3
    [27]谢乾丰:《江西吉安民间酿酒工艺调查研究》[J],酿酒科技2008.6
    [28]张慧芳:《盘瑶婚礼消费文化特例研究——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三角乡小冲屯为例》[D] ,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