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以来,“欧风美雨”持续东来,至清末民初,“欧化”、“西化”思潮盛行,中国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中西文化的交锋自此便一直贯穿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新文化运动期间,随着西学输入步伐和规模的迅速加大,传统文化遭到了更为猛烈的撞击。自晚清以来思想界兴起的新旧学之争、中西学之争、传统与现代之争,遂演化为一场更为深入持久的东西文化的大论战。虽然在此论战中,文化保守主义的观点始终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是作为其“符号”的“国学”却在文化保守主义者及新派人士“殊道同归”的推动下,成为热学,同时还带来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国学热”,诞生了各色各样的国学教育与研究机构。在众多国学教育机构中,有一所被知者誉为“与清华国学研究院齐名”的国学教育机构,她便是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简称无锡国专)创办于1920年底,是一所私立国学专科学校,比北大国学门尚早近两年,被誉为“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的典范。在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的教育与研究中有着成功的探索和不凡的贡献。值得当今学术界、教育界认真研究和借鉴。
     唐文治是无锡国专的灵魂,无锡国专体现了唐文治的个人特征。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思想、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方法无不深受其影响。唐文治(1865-1954),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儿时即怀有“伊尹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政学思想和理想一直是他的人生目标。1892年进士及第,开始在清廷为官,官至商部右侍郎,署理尚书。唐文治为官时即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兴办西式学堂,认为“理学为体,洋务为用”是转变世风、重振国力、挽救清王朝的唯一途径。1906年以丁母忧为名辞官,此后再未涉足政治。1907年受邀赴上海任实业学堂监督,从此终生从事教育。1920年,复辞去该校校长之职。
     同年受施肇曾邀请创办私立无锡国学专修馆,第二年正式开馆上课。1928年更名为无锡国学专修学院,1929年更名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49年,改名为中国文学院,1950年与苏南师范学院合并,无锡国专至此结束。唐文治以“正人心、救民命”为办学宗旨,认为今日之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沉沦,政治腐败,战乱不断,经济凋敝,百姓生活极为困苦。欲拯救这一切,必须以儒家思想道德“正人心”始,人心正,方能改变社会风气,重塑社会道德,发展实业,学习西
It was since the year of 1840 that the western culture kept landing on China, and the fighting betwee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 never stopped and became sharper and sharper, and during the time of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course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seriously beaten by The Western Culture and it's representations of China so-called the Radicals. But the Radicals thought tha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worth studying just as the dissecting specime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ervatives thought tha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meaningful as truth. The view of the two parties even held opposite views on the two type of cultures, but they all agreed tha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worth studying and educating. all kinds of colleges or schools or departments in universities were established for Guoxue education.
    Of all the studying and educating organizations, The College of Chinese Culture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was the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ones.
    The College of Chinese Culture was built in the end of the year of 1920 in Wuxi in Jiangsu province, about 2 years earlier than the Guo-xue(国学) sect in Beij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国学门) it successfully combined the Chinese ways with the Western ones in Guoxue education ,and had got lots of good experiences and pure lesson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tudying and teaching. It worth thoroughly studying and summing up today.
    As the president of the college, Tang-Wenzhi was the soul of it, and he decided the education thought and organization and the way of Guo-xue teaching. Tang was a famous Confucian in that times, and he once was a high official in Qing dynasty. In the year of 1906,he resigned from the Qing dynasty as his mother died and from then on, he never came back. He began to carry out education for all his life. He protested that it was the very way to save Qing dynasty to develop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specially Confucianism, and it was the true reason for him to resign from the Nanyang University and to establish the College of Chinese Culture.
引文
《无锡国学专修馆讲演集》,1924年,无锡国学专修馆发行。
    《无锡国西传修馆文集初编》,1924年,无锡国学专修馆发行。
    《无锡国学专修馆文集二编》,1926年,无锡国学专修馆发行。
    《无锡国专在广西》,1993年,苏州大学广西校友会发行。
    冯振:《诗词作法举隅》,齐鲁书社,1986年版。
    崔龙:《茹经先生政治学》,大东书局,1938年
    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
    华洪涛、严慎予:《无锡年鉴第二回》无锡县政府,民国二十四年。
    刘桂秋:《无锡时期的钱基博与钱钟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曹伯韩:《国学常识》,三联书店,2002年版。
    余斯大:《国学典籍精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顾荩丞:《国学研究》,世界书局,民国二十一年版。
    洪北平:《国学研究法》,民智书局,1930年版。
    东南大学南高师范国学研究会:《国学研究会演讲录》,商务印书馆,民国12年
    民族文化书院:《民族文化书院缘起》,出版时间地点不详。
    丁钢,刘琦:《书院与中国文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交通大学校史编写组,《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一卷,西安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雷国鼎:《中国近代教育行政制度史》,台北,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朱汉民:《中国的书院》,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邓洪波:《中国书院学规》,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朱国仁:《西学东渐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栗洪武:《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思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陈柱尊:《国学教学论》,中国学术讨论社出版,1926年版。
    唐文治:《唐茹经文集》,上海书店,1935年。
    唐文治:《唐文治年谱》,苏州大学校史编写办公室,1984年12月印。
    唐文治:《茹经自定年谱》,无锡国专1935年发行。
    唐文治:《茹经堂文集》(1-6集),台湾,文海出版公司。
    唐文治:《茹经堂奏疏》,台湾,文海出版公司。胡道静:《国学大师论国学》,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陈平原:《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现代中国》第一辑,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王震、王正己编《国学大纲》北平人文书店印行,民国二十二年版。
    沈亦云先生编《国学入门讲稿》 南屏女中印,年代不详。
    钱基博:《国学文选编纂》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洪北平编《国学研究法》,上海,民智书局,民国十九年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历史学卷》(中),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
    王桐荪等编《唐文治教育文选》西安交大出版社,1985年版
    周予同:《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朱维铮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隗瀛涛:《教育之梦——蔡元培传》,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罗志田:《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罗志田等:《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胡适:《胡适文存》,亚东图书馆,1924年版。
    胡适:《胡适全集》(44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36年版。
    梁启超:《国学指导二种》,中华书局发行所,民国二十五年版。
    梁启超:《梁启超、章太炎解读中华文化经典》,辽海出版社,2003年版。
    梁启超:《梁启超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1995年版。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梁启超:《梁任公胡适之先生审定研究国学书目》,新群书社,民国十二年版。
    梁启超:《梁任公学术讲演集》,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一年十一月印行。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大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朱维铮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曹功济:《国学用书举要》,浙江省立图书馆,民国二十一年重订。
    刘斯奋:《黄节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蒋梅笙:《国学入门》,正中书局,民国二十三年版。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朱乔森:《朱自清全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许啸天:《国故学讨论集》,上海书局,1989年版。
    胡适:《胡适作品集》台北,远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版。
    《钱玄同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许地山:《国粹与国学》,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六年版。
    张之洞:《张襄公全集》,中国书店,1990年影印本。
    钱基博:《十年来之国学商兑》,《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钱基博卷》,刘梦溪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钱穆:《国学概论》,台北商务印书馆1963年影印1931年版。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台北商务印书馆,1964年重印本。
    钱玄同:《钱玄同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篇》,中华书局,1979年版。
    唐文权、罗福惠:《章太炎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武汉,1986年版。
    许啸天:《国故学讨论集》上海书店影印,1991年。
    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赵国泰等:《国学》,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一卷,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章太炎:《章太炎政论选集》,汤志钧编,中华书局,1977年。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1985年版。
    章太炎:《国学概论》,曹聚仁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王易:《国学概论》,神州国光社,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3月)发行。
    马瀛:《国学概论》,大华书局,民国二十三年四月(1934年)
    钟泰:《国学概论》,中华书局发行所,民国二十五年六月,
    谭正壁:《国学概论讲话》,中华书局发行所,民国二十五年。谭正壁:《国学概论新编》,北新书局,1936年。
    欧阳哲生编:《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
    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胡适:《先秦名学史》李匡武校订,学林出版社 1983年版。
    傅斯年:《史料论略及其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胡道静编《国学大师论国学》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学海图南录——文学史家钱仲联·摭忆篇》,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陈衍:《石遗室诗话》郑朝宗、石文英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余子侠:《工科先驱国学大师唐文治》,山东出版社,2004年版。
    《笠泽施氏族谱》,1922年印制。
    马瀛:《国学概论》,上海大华书局,1934年版。
    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钟叔河编《千百年眼国史·国粹·国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严耕望:《治史答问》,台北商务印书馆,1995年。
    顾长生:《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钱基博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陈以爱:《中国现代学术机构的兴起——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的探讨(1922——1927)》,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系出版,1999年。
    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中华书局1957年。
    潘懋元、刘海峰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料汇编高等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钱穆:《钱宾四先生全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版。
    章太炎,《国故论衡》,上海,大共和日报馆,1912年版。
    吴格主编,章太炎著,《国学略说》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相伯先生文集》,二十九,上智编译馆,民国三十六年版。
    章士钊:《章士钊全集》,文汇出版社,2000年版。
    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朱有瓛、高时良:《中国近代学制史料》(一至四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83-1993年版。
    李华兴:《民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蔡元培:《蔡元培自述》,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蔡元培:《1897——1987商务印书馆九十年:我和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1987年。
    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集》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
    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胡逢祥:《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邹韬奋:《韬奋文集》,北京三联书店,1955年版。
    党玉敏等编:《冯振纪念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孙敦恒:《清华国学研究院史话》,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摫著:《诗人陈衍传略》,台北,林森县文教基金会,1999年版。
    钱钟联:《陈衍诗合论集》福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齐鲁出版社,1981年版。
    《四书》
    《五经》
    陈其昌:《唐文治与国学专修馆》,《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一辑
    张尊五:《三十年代的无锡国专》《江苏文史资料》第19辑1987年
    陈其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简史》《无锡文史资料》(五)1983年
    吴雨窗:《唐调》《文史资料简报》南京后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1985年第2期
    王醒吾:《唐文治先生生平事略》《上海文史资料》第59辑1988年
    徐湘亭:《老教育家唐文治先生事略》《无锡文史资料》第4辑
    《唐文治陈其昌》《无锡历史名人传》《无锡文史资料》增刊,1988年
    叶劲秋:《唐文治先生的办学精神》《无锡县文史资料》第8辑,1990年
    孙云年:《我采访过的国学大师唐文治》《无锡县文史资料》第8辑,1990年
    黄汉文:《论唐文治先生》《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19辑1987年
    钱钟韩:《我所了解的唐文治先生》《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19辑郁增伟:《回忆唐公茹经书感》《太仓文史资料辑存》第4辑1987年
    陆希言:《回忆茹经太夫子几件事》《太仓文史资料辑存》第3辑1985年
    陈有觉:《唐文治先生事迹简介》《太仓文史资料辑存》第3辑
    陆汝挺:《回忆唐文治先生二三事》《无锡文史资料》第12辑1985年
    许岱云:《唐文治先生轶事几则》《无锡文史资料》第12辑
    王桐荪:《冯振新先生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19辑1987年
    钱钟联:《无锡国专的教学特点》《江苏文史资料选辑》地19辑
    金易占:《无锡国专与唐文治》《文史资料辑存》(江苏常熟)第6辑1966年
    胡子远:《无锡国专漫忆》《文史资料辑存》(江苏常熟)第11辑1984年
    李家贵:《无锡国专两次迁来北流办学》《北流文史资料》(广西)第4辑1988年
    张华父:《对于扬州国学专科学校的回忆》《扬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湖北国学馆》《武汉文史资料》第24辑1986年
    袁海余:《治草堂国专与成都尊经国专》《绵阳市文史资料选刊》第5辑1990年
    袁海余:《草堂国专—尊经国专记略》《三泰文史资料》(四川)第4辑1986年
    周元邠:《绵竹创办中国文学院的始末》《绵竹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
    高树楷:《民国时期德彰明县立中国文学院》《江油市文史仔细料选辑》第8辑
    朱东润专号《泰兴文史资料》第6辑1989年
    周秦:《著名文学家钱钟联》《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
    陈其昌:《钱基博先生传略》《无锡文史资料》第9辑,1984年
    秦立霞:《从传教为主到教育为本——试论近代教会大学角色转变的历史根源》,《江苏高教》,2002年第1期。
    诸祖耿:《“章氏国学讲习会”纪事》,《文教资料》,1999年第6期。
    周予同:《僵尸的出崇——异哉所谓学校读经问题》,见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冯其庸:《怀念我的老师冯振先生》,《无锡国专在广西》。
    王桐荪:《冯振心先生和迁桂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纪念冯振先生诞辰100周年》。
    谢庭芳、肖德浩、陈国定、唐树人:《桂林穿山无锡国专散忆》,《无锡国专在广西》。
    黄立业:《缅怀冯振心先生》,《冯振纪念文集》。
    梁漱溟:《我和冯振先生》,《无锡国专在广西》。
    王桐荪:《冯振心先生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江苏文史资料》第19辑。赵统:《试述南江阴南菁书院的治学特点》,《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3月,第2期。
    王翌群,《终身受用的教益——纪念冯振心老师》,《冯振纪念文集》。
    王绍曾:《钱子泉先生讲学杂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先生诞生百周年专辑》,1987年。
    陈以鸿:《汝经先生读文法管窥》,《唐文治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苏州大学铅印本。
    谢泳:《从无锡国专到清华国学研究院》,《文汇报》,2003年1月27日。
    范敬宜:《书法·学文·人格——写在王蘧常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时》,《解放日报》,2000年6月21日。
    裘锡圭:《我与唐兰先生的渊源》,《中国文物报》,2001年2月14日第5版。
    舒芜、许福芦:《舒芜自述·离乱中的青春》(第三章),《新文学史资料》,2002年第1期。
    王震:《凌鸿勋茹经老人记后赘言》,《茹经堂文集》六卷,文海出版社。《倡言国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2月。
    郭立场:《不能对国学无用论等闲视之》,《今日中国》,2005年10月。《对话人大国学院》,《瞭望新闻周刊》,2005年10月,第43期。
    霍病:《国学返动》,《百姓》2005年第8期。
    黄力之:《世纪末的“国学热”之意识形态解读》,《理论与创作》,2001年第8期。
    胡逢祥:《中国现代史学的制度建设及其运作》,《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胡子远:《唐文治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卢毅:《“国学”、“国故”、“国故学”》,《教育学研究》,2005年第2期。
    阎虹珏《“国学热”现象剖析》,《学术界》,1999年第1期。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研究述评》,《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杨维中:《从“文化热”与“国学热”的观念转换看传统文化研究路向》,《东方论坛》1997年第4期。
    张继良:《从否定传统文化到“国学热”的兴起》(上),《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张继良:《从否定传统文化到“国学热”的兴起》(下),《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何凤升:《从教会大学看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南通师专学报》,1998年第2期。
    王东杰:《国学保存回和清季国粹运动》,《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张雷:《国学的发现》,《新闻周刊》,2002年4月15日。
    叶瑞昕:《国学在新文化运动前的一场自救运动》,《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陶飞亚、刘家峰:《哈佛燕京学社与齐鲁大学的国学研究》,《文史哲》1999年第1期。阎光才:《清华国学院的浮沉及其在当代学术界的价值》,《学术界》,2005年第2期。
    郑家建、吴金喜:《清华国学院时期吴宓的事功与学术》,《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5期。
    黄卓越:《走向内在研究的国学》,《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夏之卷。
    韩华:《梁启超倡议创办中国文化学院析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罗志田:《清季保存国粹的朝野努力及其观念异同》,《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2期。
    《学生自治会季刊》、《无锡国专校友会集刊》、《国风》诗刊、《国专月刊》、《国专年刊》、《国学季刊》、《私立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刊》、《私立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十五周年纪念册》、《东方杂志》、《新世界学报》、《学术前沿》、《教育今语杂志》、《华国月刊》、《江苏高教》、《近代史研究》、《制言》、《教育学研究》、《新潮》、《新青年》、《苏州大学学报》、《中华教育界》、《文教资料》、《国粹学报》、《政艺通报》、《清华周报》、《民报》、《大公报》、《民国日报》、《申报》、《锡报》、《民立报》、晨报副刊》、《益世报》、《万国公报》、《人民政协报》、《时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无锡国专第十届毕业刊》、《近代史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历史教学问题》、《郑州大学学报》、《文史哲》、《学术界》、《新闻周刊》、《东方论坛》
    1,民国档案
    2,伪汪政府档案 主要收藏于上海档案馆 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 无锡市档案馆等档案资料及西安交大档案馆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