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林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旨在对伯林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当代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或广义的政治哲学中,以塞亚·伯林是个引导性的人物,同时也是西方自由主义阵营中的一位反叛者,一位真正的“反潮流”思想家。他对两种自由概念的划分,既是对自由概念的澄清,又是对自由主义历史乃至西方自由学说的回顾;他对个人权利的重新强调,对消极自由的辩护,在自由主义的个人——国家的轴心话语中,改变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强调国家权力作用的自由主义思想方向,促成了自由主义向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复归;他在价值多元主义基础上对自由主义进行的重构,推动了多元主义的思考方式,并已成为当代英美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共同的思维框架,是当代政治思维的出发点;立基于多元价值观,伯林摒弃了传统自由主义的寻求理性共识的思想路径,赋予了宽容以新的内涵;伯林的价值多元论所包含着的历史主义和文化多元论,对主流的普遍主义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形成了有力的挑战,开创了现代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的转向。
     伯林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不仅是对20世纪政治与道德现状的反思,它也是对“除魅后,陷入诸神冲突状态”的现代世界的一种回应,是在现代性语境下对自由主义的一种新审视与再思考。伯林的自由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反基础主义”的自由主义,是拒斥“同一性”哲学的自由主义,是在放弃基础主义和同一性哲学等西方传统信念的情况下对自由主义的捍卫和坚持。伯林力图为自由主义寻求价值多元主义论基础的努力虽然并不是很成功,但他所开辟的自由主义的多元论思考方式,他的“竞争的自由主义”,却为自由主义的未来探索了一种可能走向。自由主义也只有相当地重视价值多元论,才能在后现代的大背景下适应越发多元的世界。
     但是,我们更应明确,伯林是冷战时期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代言人,体现了西方政治思想的政治倾向和个人主义的思想特征;他的自由观所代表的只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他以自由主义的消极自由去反对共产主义的积极自由,隐含着以一种“观念”压制另一种“观念”的企图;他把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种机械的历史决定论来加以批判,也是值得商榷的;伯林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本身也缺乏一种内在的连贯性和紧密性,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理论困境。
     当前,我们的改革开放已进入关键期,一些新的问题也开始逐步凸显出来,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的冲突以及缺乏道德与政治共识的征兆在当下变得日益突出。因此,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我们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勇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我们不一定要认同伯林的思想观点,但也不应该拒绝伯林思想中的有益成分。这就要求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对伯林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进行批判性的解读,既要认清其思想的实质和局限性,又要从中挖掘出对我们有用的思想资源。这应该是我们在研究伯林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时所应坚持的基本态度。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 systemic study of Berlin’s political thinking of liberalism. In the thinking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liberalism, or in the broad sense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Isaiah·Berlin is a guide, and also is a rebel, a real thinker of“going against the stream”in the camp of western liberalism. His partition of the two sorts of concept of liberty not only clarified the concept of liberty, but also recalled the history of liberalism ,even the western theory of liberty; His reemphasizing of the individual right, his pleading of negative liberty, in the axis of discourse of liberalism between individual and state, changed the liberalistic thinking direction which emphasized the power of state over a half century, and procured the reversion of liberalism to classical liberalism; His rebuilding of liberalism on the base of value pluralism, promoted the thinking way of pluralism, has already become the common thinking frame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moral philosophy, and is the start of contemporary political thinking; Based on the value pluralism, Berlin spurned the thinking route of seeking rational consensus in the traditional liberalism, and endowed tolerance with new connotation; The historicism and cultural pluralism contained in Berlin’s value pluralism, became a powerful challenge to the mainstream universal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liberalism, and initiated turning from modern liberalism to neo- liberalism.
     Berlin’s political thinking of liberalism was not only a reflection of the political and moral actuality in the 20th century, but also was a response to the modern world“which plunged into a conflicting state among the various spirits, after eliminating the fanaticism of rationalism”, a new scan and rethinking of liberalism in modern context. Berlin’s liberalism is virtually a“counter-fundamental”liberalism, spurning the“identity”, advocates and persists in the liberalism in the condition of abandoning the traditional faith in the west, such as fundamentalism and identity philosophy. Although Berlin’s striving to seek the value pluralism for the liberalism was not very successful, the plural thinking fashion he pioneered for the liberalism, his“competitive liberalism”, explored a possible way to the future for the liberalism. Only when liberalism thinks much of value pluralism, it can adapt the more and more plural world under the post-modern background.
     However, we should know that Berlin was the prolocutor of the value view of western liberalism in the time of cold war, and embodied the political trend of western political thinking and thinking characteristic of individualism; His view of liberty only represented the value tropism of western bourgeoisie, and had its localization of history and class; He used the negative liberty of liberalism to oppose the positive liberty of communism, implicating the attempt to suppress one“conception”with another“conception”; He regarded Marxism as a mechanical determinism of history, which is also needed to deliberate; Berlin’s political thinking of liberalism itself also lacks the inherent consistency and tightness, and has its theoretical jam which is not easy to overcome.
     Currently, our innovation and opening have come into the key period, and some new problems began to emerge gradually. The conflict caused by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ain interests, and the omen lacking moral and political consensus stands out increasingly nowadays. Thus, in the process of advancing vigorously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on one way, we must try hard to construct the nuclear value system of socialism, broadening our accord on the base of respecting diversity, and consider the nuclear value system of socialism as the soul of socialistic system and the footstone of ideological edifice of socialism; On the other way, we should also have the courage to use the helpful fruits of human-being’s political civilization for reference. We do not have to agree Berlin’s ideological viewpoints, but we should not refuse the helpful elements in his thinking. It requires that we should stand on the side of the Marxist materialistic viewpoint of history, unscrambling critically Berlin’political thinking of liberalism, not only recognizing the essential and localization of his thinking, but also digging out some thinking resources useful to us. This should be the basic attitude we have when we study Berlin’s political thinking of liberalism.
引文
1 [英]约翰·格雷.伯林[M].马俊峰等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132页。
    2当代著名的法哲学家罗纳德·德沃尔金对伯林的评价,参见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3 [意]马斯泰罗内.当代欧洲政治思想[M ].黄光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85页。
    
    4胡传胜.自由的幻像:伯林自思想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页。
    5 [英]约翰·格雷.伯林[M].马俊峰等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57以后,70页之后。
    7安东尼·斯托尔对伯林的评价,参见:伯林.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 C ].冯克利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8 I.Berlin.“The pursuit of the Idea”, CT(观念史时期的作品,引文缩写为CT), P2-3.
    9胡传胜.自由的幻像:伯林自思想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0页。
    10参见Galipeau Claude J.(1994), Isaiah Berlin’s Liberali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1参见Robert Kocis(1989),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Sir Isaiah Berlin’s Political Philosophy, Edwin Mellen Press,Lewiston,NY.
    12 J.Gray, Jesus College, Oxford(Correspondence, I4 Mar. 1988).
    13 [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M].杨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37-38页
    ①[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M].侯建、范亚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07页。
    ②[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M].侯建、范亚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07页。
    ③Willian A.Orton. The Liberal Tradition: A study of the Social and Special Condition of Freedom[M]. Yale University Press,1945, P.21.
    ①[美]弗里德里希·沃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研究[M].黄辉、杨健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页。
    ②[美]弗里德里希·沃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研究[M].黄辉、杨健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页。
    ③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年,第130页。
    ④[美]乔治·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刘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39页。
    ⑤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30页。
    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9页。
    ②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6页。
    ③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311-312页。
    ④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76页。
    ⑤[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近代人的自由之比较[M].李强译,载《公共论丛》,1997年,第4期。
    ⑥转引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0页。
    
    ①西塞罗.论共和国[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9页。
    ②[美]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上).邓正来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12页。
    ③[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66页。
    ①[意]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M].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48页。
    ①[荷]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温锡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272页。
    ②陈闻桐主编.近代西方政治哲学引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七卷,第249页。
    ④[英]洛克.政府论[M](下篇).叶启芳、翟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3页。
    ⑤[英]洛克.政府论[M](下篇).叶启芳、翟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38页。
    ⑥[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上、下册).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54页。
    ⑦[英]约翰·密尔.论自由[M].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2页。
    ⑧[英]约翰·密尔.论自由[M].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59页。
    ①[英]约翰·密尔.论自由[M].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193页。
    ②胡传胜.自由的幻像:伯林思想研究[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75页。
    ③[英]伯林.自由及其背叛[M] .赵国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5年,第32页。
    ①[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沈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50页。
    ①(加)伊格纳季耶夫.伯林传[M ].罗妍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418页。
    ①[英]格林.“政治义务的讲演”,转引自[英]恩斯特·巴克.英国政治思想史[M].黄维新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9-31页。
    ②[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M].汪淑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页。
    ③[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M].汪淑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6页。
    ④[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M].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78页。
    ⑤[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M].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26页。
    ⑥[英]恩斯特·巴克.英国政治思想史[M].黄维新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152页。
    ⑦胡传胜.自由的幻像:伯林思想研究[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9页。
    ①胡传胜.自由的幻像:伯林思想研究[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82页。
    
    ①[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66页。
    ②[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97页。
    ③[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63—164页。
    
    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0页。
    ②[法]本杰明·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M] .阎克文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57页。
    ①[法]本杰明·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M] .阎克文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8页。
    ②[法]本杰明·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M] .阎克文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6页。
    ③Nigel Ashford & Stephen Davies (ed.), A Dictionary of Conservative and Libertarian Thought, London: Routledge, 1991, p. 97.
    ①T. H. Green, Works of Thomas Hill Green, ed. R. L. Nettleshi, New York: Longmans, 1900, Vol.3, p. 365.
    ②[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M](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799页。
    ③T. H. Green, Works of Thomas Hill Green, p. 399.
    ④[美]托马斯·潘恩.潘恩选集[C].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页。
    ⑤[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36页。注:伯林的《自由论》是《自由四论》的新版,在本文中有的地方参考的是《自由论》,有的地方援引的是《自由四论》,特此说明。
    ①英文“negative liberty”和“positive liberty”在汉语中主要有两种译法。陈晓林在翻译伯林的《自由四论》和邓正来译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中均译作“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其他大多数人根据国内西方哲学史的翻译习惯,译作“否定的自由”和“肯定的自由”。
    ②[伊]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M].扬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134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M].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189页。
    ①Berlin, I. Four Essays on Liberty[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P1.
    ②Jahanbegloo, R. Conversation with Isaiah Berlin[M]. New York: Charles Scrbner’s Sons, 1991,P150.
    ③Berlin, I. Four Essays on Liberty[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P125.
    
    ①[英]布来恩·麦基编.思想家[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第10页。
    ②Berlin, I. Concerts and Categories[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P184 -185.
    ③Berlin, I. Concerts and Categories[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P197-198.
    ④Berlin, I. Four Essays on Liberty[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P154.
    ①Berlin, I. Four Essays on Liberty[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P159.
    ②Jahanbegloo, R. Conversation with Isaiah Berlin[M]. New York: Charles Scrbner’s Sons, 1991,P145.
    ③Berlin, I. Concerts and Categories[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P96.
    ④Berlin, I. Four Essays on Liberty[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P130-131.
    ⑤[意]圭多·德·拉吉罗.欧洲自由主义史[M].杨军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2001年,第347页。
    ⑥Berlin, I. Four Essays on Liberty[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P129.
    
    ①Berlin, I. Four Essays on Liberty[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P165.
    ②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525页。
    ③[英]格雷著.伯林传[M] .马俊峰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132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40页。
    ②[英]伯林.自由四论[M ] .陈晓林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 1987年,第104页。
    ③[英]伯林.自由四论[M ] .陈晓林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 1987年,第106页。
    ④[英]伯林.自由四论[M ] .陈晓林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 1987年,第118页。
    ⑤达巍.消极自由有什么错[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第155—183页。
    ①[英]伯林.自由四论[M ] .陈晓林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 1987年,第112页。
    ②[英]伯林.自由四论[M ] .陈晓林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 1987年,第114页。
    ③[英]伯林.自由四论[M ] .陈晓林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 1987年,第125页。
    ④[英]伯林.自由四论[M ] .陈晓林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 1987年,第125页。
    
    ①参见伯林的“历史的不可避免性”. [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27页。
    ②Berlin, I.“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FEL, P.49.
    ③Berlin, I.“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FEL, P.50-51.
    ①[英]伯林.自由四论[M ] .陈晓林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 1987年,第125页。
    ②[英]伯林.自由四论[M ] .陈晓林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 1987年,第20页。
    ③[英]伯林.自由四论[M ] .陈晓林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 1987年,第20页。
    ④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中,阿克顿对这种思想作了最精彩的论述。20世纪所有攻击乌托邦的思想家都是阿克顿思想的继续。反乌托邦是《自由史论集》的核心思想。见阿克顿:“民族性”,载《自由史论集》(1907)。
    ①[英]约翰·密尔.论自由[M].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186页。
    ①[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当代欧洲政治思想[M ].黄光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90页。
    ②石元康.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3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89页。
    ④[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89页。
    ⑤[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370页。
    ⑥[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89页。
    ⑦[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89页。
    ⑧[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95页。
    ①[英]伯林.自由四论[M ] .陈晓林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7年,第191页。
    ②[英]伯林.自由四论[M ] .陈晓林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7年,第191页。
    ③[英]伯林.自由四论[M ] .陈晓林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7年,第191页。
    ④[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89页。
    ⑤[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36页。
    ⑥[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370—371页。
    ⑦[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39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39—40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40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90页。
    ④[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93页。
    
    ①[英]伯林.自由四论[M ] .陈晓林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7年,第10页。
    ②胡传胜.自由的幻像:伯林自思想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07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321页。
    ④[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96页。
    ⑤[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96页。
    ⑥Berlin, I. Four Essays on Liberty[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P151.
    
    ①[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96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97—198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98页。
    ④李强.自由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77—178页。
    
    ①[意]圭多·德·拉吉罗.欧洲自由主义史[M].扬军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28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89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371页。
    ④[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20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14页。
    ②[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M].杨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135页。
    ③[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M].杨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37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00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371—372页。
    ③[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M].杨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38页
    ④[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91页
    ⑤尽管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正如前面所论述,自由的范围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尽管这种限度可能是无法计算的,但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⑥这一点是就自由的不受干涉和阻碍的意义而言,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它与柏林对政治自由与经济自由的区分并不矛盾。
    ⑦[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92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43页。
    ②这也可能是积极自由的滥用方式。
    ③[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09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43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43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93页
    ④[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44页。
    ⑤[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M].扬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135页。
    ⑥[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44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45页。
    ②[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当代欧洲政治思想[M ].黄华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92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42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02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02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05页。
    ③[英]伯林.自由四论[M ] .陈晓林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 1987年,第249页。
    ①张文显.二十世纪法哲学思潮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527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06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06页。
    ④[英]迈克尔·H·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M ].冯克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78页。
    ⑤[英]迈克尔·H·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M ].冯克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78页。
    ⑥[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10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12页
    ②转引自徐大同.当代西方政治思潮(20世纪70年代以来)[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4页。
    ③[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当代欧洲政治思想[M ].黄华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95页。
    ④[英]伯林.历史是科学吗? [A].钱永祥译.贺照田.人文译丛———并非明智的知识与思想[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07页。
    ⑤[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15页。
    ⑥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第77页。
    ⑦石元康.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16页。
    ⑧[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342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226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214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211页。
    ④[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212页。
    ⑤[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16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20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221页。
    ③指单一、普遍而和谐的模式。
    ④[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221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241页。
    ②[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M].杨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37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244—245页。
    
    ①[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M].扬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37页。
    ②[英]迈克尔·H·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M].冯克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27页。
    ①[苏]托洛斯基.转引自伯林.自由论[M]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62页。
    ①任剑涛.方法引导下的政治理论:对政治哲学、政治生活与研究方法关联性的一个宏观勾画[J].载规范与实证的政治学方法[M].郭正林、肖滨主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88-89页。
    ②[英]伯林.现实感[M] .林茂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4年,第12页。
    ③[德]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李秋零、田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页。
    ④顾中华.韦伯学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48页。
    ⑤刘小枫.刺猬的温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176-177页。
    ①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J],伯林.政治理论还存在吗?[J]两篇文章均载于现代政治思想:关于领域、价值和趋向的问题[M].杨淮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58-86页和第401-441页。
    ①胡传胜.自由的幻像:伯林自由思想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40页。
    ①胡传胜.自由的幻像:伯林自思想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60页。
    ②[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主编.当代欧洲政治思想[M].黄华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90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330页。
    ②Berlin, I.“Political Idea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FEL;“Does Political Theory Still Exist?, CC.
    ①黄海.理性主义,还是自由主义?: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1)。
    ②Hayek.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M] . London and Chicago. 1960, P61.
    ①[英]伯林.反潮流[M ] .冯克利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77页。
    ②[英]伯林.反潮流[M ] .冯克利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47页。
    ③[英]伯林.反潮流[M ] .冯克利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47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44页。
    ②甘阳.伯林与后自由主义[J].读书,1998(4)。
    ①[英]伯林.自由论[M].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243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M].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241页。
    ③[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M].杨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4页。
    
    ①Berlin, I. The Cooked Timber of Humanity: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Ideas, John Murray, London, 1990. P.34.
    ②Berlin, I.“The Pursuit of the Ideal”, CT, p.15.
    ③Berlin, I.“The Pursuit of the Ideal”, CT, p.15.
    ④[英]伯林.自由论[M].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226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57页。
    ②[英]格雷著.伯林传[M] .马俊峰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147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49页。
    ①[英]伯林著,宋念申译.浪漫主义革命:现代思想史的一个危机[M],达巍.消极自由有什么错[C]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年,第12页。
    ②同上,第17页。
    ③[英]格雷.伯林传[M] .马俊峰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127页。
    ④参见[英]伯林著,冯克利译:《反潮流》,译林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67-68页“马基雅维里的创见”。在这里伯林写到:“如果马是正确的,如果履行被普遍的欧洲人所接受的特别是基督教伦理学规定的义务和道德上行善,同时又要建立斯巴达城邦或伯里克利政体或罗马共和国甚至安东尼王朝,在原则上是不可能的,那么由此得出的第一个结论就是:对于‘人们应该如何生活’这个话题,相信在原则上可以得出正确的客观有效的结论,这种信念本身就是错误的……把世界合乎人类社会当作是一个理性结构的观念根本上不过是自然法的变体形式,诸如毕达哥拉斯派的数的和谐,柏拉图派的形式的逻辑阶梯,亚里士多德的遗传学逻辑模型,斯多葛学派和基督教教廷及其世俗支派的神秘的‘逻各斯’……这种统一的一元论模式是传统的理性主义、宗教徒、无神论者、型而上学和科学、先验论和自然主义的共同信念,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典型特征。西方人的生活和信仰是建立在这种一元论的基石上的,而马把它炸毁了。当然,如此伟大的颠覆反转是不能由某一个人的活动完成的。这在稳定的社会秩序和道德秩序下是很难发生的。实际上,除了马,还有很多人,如中世纪的唯名论者,现实主义者,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对于炸毁这个基石都提供了自己的力量,……但正是马点燃了导火索。”
    ①[英]伯林.“论追求理想”译载《哲学译丛》,1998年第三期。
    ①[英]约翰·格雷.伯林[M].马俊峰等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6页。
    
    ①Berlin, I. Four Essays on Liberty[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p.168.
    ②Williams,B.“Introduction of Concepts and Categories”, CC, p. x vii.
    ③Berlin,I. Two Concepts of Liberty, FEL, pp.54 -55.
    ①[美]威廉·A·盖尔斯敦.自由多元主义[M].佟德志,庞金友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第71页。
    ②[美]莱斯理·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M](第10版.刘晓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年,第20页。
    ③[英]乔治·克劳德.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论[M].应奇,张小玲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161页。
    ④[美]马克·里拉、罗纳德·德沃金.以赛亚·伯林的遗产[M].刘擎,殷莹译.上海: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100页。
    ⑤钱永祥.我总是生活在表面上[J] .读书,1999,(7):28。
    ①[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00页。
    ②[美]威廉·A·盖尔斯敦.自由多元主义[M].佟德志,庞金友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第45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49页。
    ④[美]威廉·A·盖尔斯敦.自由多元主义[M].佟德志,庞金友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第76页。
    ⑤[英]乔治·克劳德.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论[M].应奇,张小玲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68页。
    ⑥[英]乔治·克劳德.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论[M].应奇,张小玲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237页。
    ①乔治·克劳德把自主划分为三种层次:“(1)弱自我指导:即有能力在某种程度上鉴别并反思他自己的欲望,却又按照那些未经检验的欲望行动;(2)强自我指导:个人不仅能够鉴别既定的欲望,而且一个能够批判性地反思那些欲望,对它们进行质疑并根据一定标准拒绝或修正它们;(3)一种甚至比强评价更强的层次的评价和自我指导。价值多元主义所要求第三种形式的自主,不仅要质问他们的欲望,而且要质问那些规定欲望的原则的权威性。”
    ②[英]乔治·克劳德.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论[M].应奇,张小玲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244页。
    ③[英]乔治·克劳德.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论[M].应奇,张小玲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244页。
    ④[英]约瑟夫·拉兹.自由的道德[M].孙晓春,曹海军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379页。
    ⑤[英]约瑟夫·拉兹.自由的道德[M].孙晓春,曹海军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392页。
    ①[英]约瑟夫·拉兹.自由的道德[M].孙晓春,曹海军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 ,第386页。
    ②应奇.从自由主义到后自由主义[M].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3年,第106页。
    ③[英]乔治·克劳德.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论[M].应奇,张小玲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249页。
    ④[美]威廉·A·盖尔斯敦.自由多元主义[M].佟德志,庞金友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6页。
    ①[英]约瑟夫·拉兹.自由的道德[M].孙晓春,曹海军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 ,第428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M].姚大志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年,第237—238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09—210页下注释。
    ③[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09—210页。
    ④[美]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M].姚大志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年,第342页。
    ①胡传胜.自由的幻像:伯林自思想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37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322页。
    ③[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322页。
    ④[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323页。
    ⑤[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10页下注释。
    ①刘军宁等编.自由与社群[C](公共论丛;第4辑). 1998年,第74页。
    ②转引自顾肃.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第389页。
    ③[英]查尔斯·泰勒.黑格尔[M].张国清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859页。
    ④[加]查尔斯·泰勒.黑格尔[M].张国清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864页。
    ⑤[加]伊格纳季耶夫.伯林传[M].罗妍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313页。
    ⑥[英]查尔斯·泰勒.“消极自由有什么错”.见达巍等编.消极自由有什么错[C]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年,第90页。
    ①转引自昆廷·斯金纳.“消极自由观的哲学与历史透视”.见达巍等编.消极自由有什么错[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第93—120页。
    ②[英]查尔斯·泰勒.“消极自由有什么错”.达巍等编.消极自由有什么错[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第70页。
    ③[英]查尔斯·泰勒.“消极自由有什么错”.达巍等编.消极自由有什么错[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第71页。
    ①[美]杰拉尔德·麦卡勒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应奇、刘训练主编.第三种自由[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42页。
    ②[美]杰拉尔德·麦卡勒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应奇、刘训练主编.第三种自由[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46页。
    ①[英]汤姆·鲍德温.“麦卡勒姆与两种自由概念”.应奇、刘训练主编.第三种自由[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65页。
    ②[英]约翰·格雷.伯林[M].马俊峰等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15—16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41页。
    ④Bhikhu Parekh. Contemporary Political Thinkers[M]. Martin Robertson,Oxford:1982 ,P43.
    ⑤Bhikhu Parekh. Contemporary Political Thinkers[M]. Martin Robertson,Oxford:1982 ,P43.
    
    ①Bhikhu Parekh. Contemporary Political Thinkers[M]. Martin Robertson,Oxford:1982 ,P44.
    ②参见郝立新.伊赛亚·伯林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J].哲学动态,1998年,第1期。
    ①[美]J·范伯格.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现代社会哲学[M].王守昌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3页。
    ②[美]J·范伯格.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现代社会哲学[M].王守昌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5页。
    ③[美]J·范伯格.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现代社会哲学[M].王守昌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6页。
    ④[美]J·范伯格.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现代社会哲学[M].王守昌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6页。
    ①[英]约翰·格雷.伯林[M].马俊峰等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28页。
    ②Joseph Raz. The Morality of Freedom[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6, P425.
    ①Joseph Raz. The Morality of Freedom[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6, P395.
    ②[英]约翰·格雷.伯林[M].马俊峰等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29页。
    ③[英]约翰·格雷.伯林[M].马俊峰等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71页。
    ④Joseph Raz. The Morality of Freedom[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6, P389.
    ⑤[英]约翰·格雷.伯林[M].马俊峰等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151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46页。
    ②[英]约翰·格雷.伯林[M].马俊峰等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161页。
    ③[英]约翰·格雷.伯林[M].马俊峰等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197页。
    ①John Gray , Isaiah Berlin[M] .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69 , pp. 152.
    ①[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M].顾爱彬、李瑞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页。
    ①胡传胜.自由的幻像:伯林自思想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9页。
    ②胡传胜.自由的幻像:伯林自思想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08页。
    ①胡传胜.自由的幻像:伯林自思想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12页。
    ②[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M].扬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40页。
    ③[英]伯林.反潮流[M].冯克利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96页。
    ④[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M].顾爱彬、李瑞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页。
    ⑤[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M].顾爱彬、李瑞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02页。
    ②[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M].顾爱彬、李瑞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60—261页。
    ④[英]伯林.现实感[M].潘荣荣、林茂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47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02页。
    
    ①[美]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M ].张永强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第170页。
    ②参见[英]哈耶克.不幸的观念[M ].刘戟锋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①[英]约翰·格雷.伯林[M].马俊峰等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155、163页。
    ②甘阳.伯林与“后自由主义”[J].读书,1998(4)。
    ①Isaiah Berlin. Four Essays on Libert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 P172.
    ②[英]哈耶克.不幸的观念[M ].刘戟锋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年,第220页。
    ③哈佛燕京学社.公共理性与现代学术[C ].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88页。
    
    ①甘阳.伯林与“后自由主义”[J].读书,1998(4)。
    ②参见中译本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③参见中译本约翰·罗尔斯著,万俊人译.政治自由主义[M ]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1月版。
    ①[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93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408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87页。
    
    ①[英]约翰·格雷.伯林[M].马俊峰等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164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43页。
    ③[英]约翰·凯克斯.为保守主义辩护[M].应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17页。
    ①[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M].顾爱彬、李瑞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01页。
    
    ①[英]约翰·格雷.伯林[M].马俊峰等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164页。
    ②Michael sandel. Liberalism and Its Critics[M]. Oxford Press, 1984, P8.
    ③[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83页。
    ④[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M].杨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40页。
    ①[英]约翰·格雷.伯林[M].马俊峰等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153页
    ②[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M].顾爱彬、李瑞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3页。
    ①[加]米歇尔·伊格纳季耶夫.“初恋”.达巍等编.消极自由有什么错[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第156页。
    ②林毓生.热烈与冷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272页。
    ③石元康.当代自由主义理论[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5年,第6页。
    
    ①张文显.自我的幻像:对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的批评[J].东南学术,2002年,第3期。
    ②李强.自由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182页。
    ①[法]本杰明·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M] .阎克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66页。
    ②[日]加藤节.政治与人[M].唐士其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5页。
    ③[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54页。
    ④Hannah Arendt.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Eight Exercises in Political Thought[M].New York: Penguin Books,1977, P143-159.
    ⑤[日]加藤节.政治与人[M].唐士其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①[法]本杰明·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M] .阎克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63页。
    ②[法]本杰明·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M] .阎克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67页。
    ③[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0页。
    
    ①胡传胜.自由的幻像:伯林自由思想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6页。
    ②[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M].顾爱彬、李瑞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页。
    ①韩冬雪.论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J].新视野,2001年,第4期。
    ②韩冬雪.论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J].新视野,2001年,第4期。
    ③[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51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233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M ] .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195页。
    ①韩冬雪.超越自由主义的政治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国家职能[J].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9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
    
    ①[英]伯林.现实感[M] .林茂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4年,第3页。
    ②[英]伯林.现实感[M] .林茂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4年,第43-44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徐大同等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1-5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英]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6.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7.[美]乔治·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刘山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8.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9.西塞罗:《论共和国》,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1.[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3.[荷]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14.[意]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15.[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黄华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6.[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当代欧洲政治思想》,黄华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7.[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侯建、范亚峰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8.[英]阿克顿:《自由史论》,胡传胜、陈刚、李滨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19.[法]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贵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0.[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21.[英]恩斯特·巴克:《英国政治思想史》,黄维新等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2.[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汪淑钧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3.[美]托马斯·潘恩:《潘恩选集》,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4.[英]布来恩·麦基编:《思想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25.[英]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曹海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6.[美]史蒂夫·威尔肯斯,阿兰·G·帕杰特:《基督教与西方思想》,刘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李秋零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9.[意]圭多·德·拉吉罗:《欧洲自由主义史》,杨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0.[英]以塞尔·伯林:《自由论》(《自由四论》扩充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31.[英]以塞尔·伯林:《自由四论》,陈晓林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7年版。
    32.[英]以塞尔·伯林:《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33.[英]以塞尔·伯林:《俄国思想家》,彭淮栋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34.[英]以塞尔·伯林:《启蒙的时代:18世纪哲学家》,孙尚扬、杨深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35.[英]以塞尔·伯林:《自由及其背叛》,赵国新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36.[英]以塞尔·伯林:《现实感》,潘荣荣、林茂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37.[英]以塞尔·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38.[英]以塞尔·伯林:《启蒙的三个批评者》,马卯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39.[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杨祯钦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40.[美]莱斯理·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第10版),刘晓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41.[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42.[美]马·克里拉、罗纳德·德沃金、罗伯特·西尔维斯编:《以塞尔·伯林的遗产》,刘擎、殷莹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43.[英]约翰·密尔:《论自由》,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44.[英]霍布毫斯:《自由主义》,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45.[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曹海军、刘训练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6.[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7.[英]约翰·格雷:《伯林》,马军峰、杨彩霞译,昆仑出版社,1999年版。
    48.[加]伊格纳季耶夫:《伯林传》,罗妍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49.[美]弗里德里希·沃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研究》,黄辉、杨健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0.[英]迈克尔·博兰尼:《自由的逻辑》,冯银江、李雪茹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1.[法]皮埃尔·莫内:《自由主义思想文化史》,曹海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2.[英]约瑟夫·拉兹:《自由的道德》,孙晓春,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3.[美]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张永强等译,三联书店,2005年版。
    54.[英]查尔斯·泰勒:《黑格尔》,张国清等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55.[加]查尔斯·泰勒:《消极自由有什么错》,达巍、王琛、宋念申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56.[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57.[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58.[美]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年版。
    59.[美]J范伯格:《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现代社会哲学》,王守昌、戴栩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0.[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二卷),陆衡、张群群、杨光明、李少平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61.[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62.[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致命的自负》,冯克利、胡晋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3.[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生活·读书·三联书店,1997年版。
    64.[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不幸的观念》,刘戟锋等译,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65.[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李书崇等,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66.[美]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林骧华译,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5版。
    67.[美]迈克尔·沃尔泽:《正义诸领域:为多元主义与平等一辩》,褚松燕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68.[美]迈克尔·沃尔泽:《论宽容》,袁建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9.[英]安东尼·德·雅赛:《重申自由主义》,陈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70.[英]乔治·克劳德:《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论》,应奇、张小玲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1.[英]威廉·A·盖尔斯敦:《价值多元主义》,佟德志、庞金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2.[英]理查德·沃林:《文化批评的观念》,张国清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73.[美]约翰·凯克斯:《反对自由主义》,应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4.[美]约翰·凯克斯:《为保守主义辩护》,应奇、葛水林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5.[英]诺尔曼·P·巴丽:《古典自由主义与自由至上主义》,竺乾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6.[英]迈克尔·H·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冯克利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77.[美]昆廷·斯金纳:《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李宏图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78.[美]迈克尔·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万俊人等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79.[美]列奥·施特劳斯等主编:《政治哲学史》,李天然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0.[日]加藤节.政治与人[M].唐士其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1.胡传胜:《观念的力量:与伯林对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2.胡传胜:《自由的幻像:伯林思想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3.李强:《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84.郭正林、肖滨主编:《规范与实证的政治学方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5.顾中华.韦伯学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6.刘小枫:《刺猬的温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87.石元康:《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88.应奇:《从自由主义到后自由主义》,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89.应奇、刘训练主编:《第三种自由》,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90:顾肃:《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91.吕良:《西方自由主义传统》,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2.马德普:《普遍主义的贫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批判》,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3.陈闻桐主编:《近代西方政治哲学引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4.张文显:《二十世纪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95.邓正来:《自由主义社会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6.林毓生:《热烈与冷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97.《公共论丛: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98.《公共论丛: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版。
    99.《公共论丛:自由与社群》,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100.《公共论丛:自由主义与当代世界》,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101.《公共论丛: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1.甘阳:“伯林与后自由主义”,《读书》,1998年第四期。
    2.甘阳:“自由的敌人——真善美的统一”,《读书》1998年第六期。
    3.张汝沦:“伯林与乌托邦”,《读书》1999年第七期。
    4.钱永祥:“我总是生活在表层上”,《读书》1999年第七期。
    5.钱永祥:“纪念伯林之死”,陈少明:“作为狐狸的刺猬:伯林思想性格的启示”,朱学勤:“伯林去矣”,载《南方周末》1997年11月28日第16版。
    6.郝立新:“以塞尔·伯林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哲学动态》1998年第一期。
    7.陆建德:“伯林:捍卫不同的价值观”,《环球时报》,2003年5月26日。
    8.张文喜:“自我的幻像:对伯林两种自由的批评”,《东南学术》,2002年第三期。
    9.马德普:“价值多元论与普遍主义的困境——伯林的自由思想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挑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六期。
    10.邓晓芒:“伯林自由观批判”,《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十期。
    11.周枫:“为伯林自由观辩护”,《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五期(上)。
    12.邓晓芒:“不成功的辩护——对周枫《为伯林自由观辩护》的回应”,《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十期(上)。
    13.王秀丽:“自由的悖论——伯林自由观探析”,《学术界》2006年第三期。
    14.张国清:“在善与善之间:伯林的价值多元论难题及其批判”,《哲学动态》2004第七期。
    15.张国清:“以塞尔·伯林自由主义宪政思想批判”,《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一期。
    16.刘明贤:“试论伯林的悲剧观”,《学海》,2005年第三期。
    17.刘明贤:“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探析”,《哲学动态》2004年第九期。
    18.刘明贤:“伯林自由理论的内在困境及其出路”,《深圳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四期。
    19.刘擎:“面对多元价值冲突的困境——伯林论题的再考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六期。
    20.殷冬水,曾水英:《以观念制约观念——伯林《自由四论》及其自由主义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五期。
    21.邓春梅:“论伯林的自由观——从两种自由概念谈起”,《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四期。
    22.蒋柳萍:“多元论与自由:伯林反启蒙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一期。
    23.李筠:“始于自由,终于专制——伯林眼中的卢梭”,《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二期。
    24.储昭华:“是自由的种类之分还是自由与权利之别——伯林‘两种自由’理论再认识”,《学术界》,2004年第四期。
    25.佟德志:“多元价值中的自由——当道西方自由多元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浙江学刊》,2006年第四期。
    26.韩冬雪:《论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新视野》,2001年第四期。
    27.韩冬雪.:“超越自由主义的政治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国家职能”,《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九期。
    28.应奇:“两种自由概念的分与合:一个观念史的考察”,《哲学研究》,2004年第七期。
    29.黄海:“理性主义,还是自由主义?: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一期。
    30.[英]伯林:“论追求理想”,译载《哲学译丛》,1998年第三期。
    1. Berlin,I. Four Essays on Liberty[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2. Berlin,I. Karl Marx: His life and environment[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 Berlin,I. The Crooked Timer of Humanity-the Chapter of History of Idea[M], New York: Vintage Press, 1992.
    4. Berlin,I. The Sense of Reality: Studies in Ideas and Their History[M], London: Chatto & Windows Limited, 1996.
    5. Berlin,I. Personal Impression[M], London: Horgarth Press,1980.
    6. Berlin,I. The Power of Ideas[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
    7. Berlin,I. Concepts and Categories: Philosophical Essays[M], London: Horgarth Press,1978.
    8. Berlin,I.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M], New York: New American Library,1956.
    9. Berlin,I. The Envy of the World[M], London: Chatto & Windows Limited, 1996.
    10. Berlin,I. Russian Thinkers[M], Harmondsworth: Penguin,1978.
    11. Berlin,I. Vico and Hender[M], London: Horgarth Press,1976.
    12. Berlin, I.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M], FEL.
    13. Berlin, I. Political Idea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M], FEL;“Does Political Theory Still Exist?, CC.
    14. Berlin, I. Freedom and Its Betrayal: Six Enemies of Human Liberty[M], London: Chatto & Windus,2002.
    15.Duncan Kelly.The Political of Thought of Isaiah Berlin’,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 Vol.4,No.1,April 2002.
    16. M. Oakshott. On Human Conduct[M], New York: Oxford,1975.
    17. Charles Taylor. Source of Self[M], Mass: Harvard UniversityPress,1980.
    18.JohnGray. On Negative and Positive Liberty[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89.
    19. Robert Nozick. State, Anarchy and Utopia[M], New York: Basic Books,1974.
    20.Michael Kenny. I.Berlin’Contribution to Modern Political Theory[J], Political Studies,2000,48.
    21. Galipeau Claude J.(1994), Isaiah Berlin’s Liberal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2.Robert Kocis(1989),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Sir Isaiah Berlin’s Political Philosophy, Edwin Mellen Press, Lewiston, NY
    23. Willian A.Orton. The Liberal Tradition: A study of the Social and Special Condition of Freedom[M]. Yale University Press,1945.
    24. Nigel Ashford & Stephen Davies (ed.), A Dictionary of Conservative and Libertarian Thought, London:Routledge, 1991.
    25. T. H. Green,.Works of Thomas Hill Green[M], ed. R. L. Nettleshi, New York: Longmans, 1900, Vol.3.
    26. Jahanbegloo, R. Conversation with Isaiah Berlin[M]. New York: Charles Scrbner’s Sons, 1991.
    27. Bhikhu Parekh. Contemporary Political Thinkers[M]. Martin Robertson,Oxford:1982 .
    28. Michael sandel. Liberalism and Its Critics[M]. Oxford Press, 1984.
    29. Hayek.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M] .London and Chicago. 1960,
    30. Michael Kenny:‘Isaiah Berlin’s Contribution to Modern Political Theory’, Political study : Vol.48,2000.
    31.Iain Mackenize:‘Berlin’s Defence of Value-Pluralism: Clarification and Criticism’, Contemporary Politics,Vol.5,Issue 4,1999.
    32. Joseph Raz. The Morality of Freedom[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6.
    33. John Gray . Isaiah Berlin[M] .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69.
    1、http://berlin.wolf.ox.ac.uk/网站汇集了目前最齐全的伯林著作及很多未发表著作。
    2、古典自由主义网站上的http://www.sinoliberal.net/berlin/berlinindex.htm专栏,国内学者关于伯林的纪念性文章和思想综述类文章。
    3、思想评论网站、爱智论坛、以及哲学在线思想网站也有大量相关的论文资料。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