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突厥史研究成就述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是突厥史研究取得重大成就的世纪。自突厥碑铭被发现以后,中国学者完成了从汉文碑铭释读、古突厥文的英、德文译本释读到直接对古突厥文释读的发展。以碑铭研究为出发点,逐渐形成了对突厥政治、经济、文化史等诸多领域的专题研究,并取得了各自领域的丰硕成果。到20世纪末,系统论述突厥史的通史类著作也相继出现。从单纯的碑铭释读到全面、系统的突厥史研究,中国学者在突厥史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试图在20世纪突厥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资料的进一步整理和挖掘,从突厥史料整理和突厥史研究两个方面概述20世纪突厥史研究的整体面貌,并从突厥始祖、族属、社会性质、官制、经济、文化及突厥与中原关系研究等方面进行专题讨论,以期对20世纪突厥史研究成就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In the20th century the study of Turkic history has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After the Turkic inscriptions'founding,its research which conducted by the Chinese scholars had experienced the consummation from the Chinese language inscriptions deciphered, the ancient Turkic English and German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to direct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Turkic Interpretation. Regarding inscription research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Chinese scholars gradually formed a thematic study of Turkic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history, and many other areas, and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To the end of the20th century,class writings about Turkic General History had appeared. From the simple inscriptions deciphered to the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urkic, Chinese scholars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urkic.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urkic history in the20th century,the paper attempts to outline the overall appearance of the Turkic history in the20th centu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urkic and Turkic history by the further organizing and mining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data. Then through a thematic discussion between Turks and the Central Plains research from the Turkic ancestor, family, genus, the nature of the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lations,the paper hopes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research of Turks history in the20th century.
引文
1卢勋、萧之兴、祝启源:《隋唐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第1页。
    1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述略》,《考古学参考资料》,1980年第3-4期。
    2林斡:《近六十余年来(1919-1984)国内突厥史研究评述》,《民族研究》,1985年第6期。
    3韩香:《近年来新出版的三本突厥史专著评述》,《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
    4韩中义:《北亚突厥百年研究(19002000)》,《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
    5张铁山:《中国古代突厥文研究六十年概述》,《西域研究》,2009年第3期。
    1任宝磊:《国内近三十年西突厥研究简述(1980——2010)》,《西域研究》,2011年第4期。
    2苗天宝:《古突厥族史学初探》,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9年。
    3苗天宝:《突厥史学启蒙——神话传说》,《新学术》,2009年第1期。
    4朱振宏:《古代突厥民族历史意识兴起原因探析》,《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4期。
    1耿世民:《古代突厥碑铭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37页。
    1耿世民:《古代突厥碑铭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45页。
    1刘昫:《旧唐书·突厥传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177页。
    2耶律铸:《双溪醉隐集》,载《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9册,台湾商务图书馆,第386页。
    3耿世民:《古代突厥碑铭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25页。
    4黄仲琴:《再谈阙特勤碑》,《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30年第10集120期。
    1黄仲琴:《再谈阙特勤碑》,《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30年第10集120期。
    2三多:《阙特勤碑跋》,《文艺杂志》,1911年第8期。
    3黄仲琴:《再谈阙特勤碑》,《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30年第10集120期。
    4乐嘉藻:《和林三唐碑纪略》,转引自林斡《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953页。
    5耿世民:《古代突厥碑铭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27页。
    1韩儒林:《读阙特勤碑札记》,转引自林斡《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14页。
    2岑仲勉:《跋突厥文阙特勤碑》,转引自林斡《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42页。
    3[丹]V.汤姆森著,:韩儒林译:《蒙古之突厥碑文导言》,《禹贡》,1937年第7卷第1-3合期。
    4令狐德棻:《周书·突厥传》,中华书局,1971年版,第910页。
    5魏征:《隋书·北狄传》,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875页。
    6韩儒林:《读阙特勤碑札记》,转引自林幹《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18页。
    1岑仲勉:《跋突厥文阙特勤碑》,《辅仁学志》,1937年第6卷1-2合期。
    2[法]勒内·吉罗著,耿昇译:《东突厥汁国碑铭考释》,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84年,第2页。
    3薛宗正:《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23页。
    4岑仲勉:《跋突厥文阙特勤碑》,转引自林幹《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50页。
    1岑仲勉:《跋突厥文阙特勤碑》,转引自林斡《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48-549页。
    2韩儒林:《突厥文暾欲谷碑译文》,《禹贡》,1936年第6卷第7期。
    3朱延丰:《突厥暾欲谷碑铭译文鉴证》,《志林》,1943年1月。
    1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献选读》(第一分册),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文系编印,1977年。
    2耿世民:《谈谈突厥族的古代文字》,《图书评介》,1978年第4期。
    3耿世民:《古代突厥族文字和文献概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80年第3期。
    4耿世民:《古代突厥文主要碑铭及其解读情况研究》,《图书评介》,1980年第4期。
    5耿世民:《古代突厥文》,《民族古文字研究》,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6耿世民:《突厥族古代文化和文献概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
    7李经纬:《突厥如尼文<苏吉碑>译释》,《新疆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
    1牛汝辰、牛汝极:《古代突厥文<翁金碑>译注》,《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2杨富学:《古代突厥文<台斯碑>释意》,《语言与翻译》,1994年第4期。
    1韩儒林:《突厥暾欲谷碑译文》,《禹贡》,1936年第6卷第7期。
    1岑仲勉:《突厥集史》,中华书局,1958年,第865-866页。
    2芮传明:《古突厥碑铭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86页。
    3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08109页。
    4芮传明:《古突厥碑铭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86页。
    5岑仲勉:《突厥集史》,中华书局,1958年,第864页。
    1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第120页。
    1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第1页。
    2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第1页。
    3[法]沙畹著,冯承钧译:《西突厥史料》,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277页。
    4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第1页。
    1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第1页。
    2岑仲勉:《突厥集史·引言及编例》,中华书局,1958年,第1页。
    3[法]沙畹著,冯承钧译:《西突厥史料·序》,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1页。
    4[法]沙畹著,冯承钧译:《西突厥史料》,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99-100页。
    1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第1页
    2[法]沙畹著,冯承钧译:《西突厥史料》,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3页。
    3[法]沙畹著,冯承钧译:《西突厥史料》,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122页。
    4[法]沙畹著,冯承钧译:《西突厥史料》,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123页。
    5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第121页。
    1邢玉林:《潜精治史著作等身的大家岑仲勉》,《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4期。
    2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第2页。
    3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第2页。
    4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第611页。
    5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第110页。
    1[法]沙畹著,冯承钧译:《西突厥史料》,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193页。
    2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第108页。
    3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第108页。
    4[法]沙畹著,冯承钧译:《西突厥史料》,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2页。
    5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第121页。
    6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第194页。
    7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第201页。
    1岑仲勉:《突厥史集史·编后再记》,中华书局,1958年,第1页。
    2[苏]拉里昂夫:《岑仲勉著<突厥集史>》,《亚非民族》,1962年第2期。
    3蔡鸿生:《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证的学术风格》,《暨南学报》,2005年第4期,第94页。
    4岑仲勉:《突厥集史·引言及编例》,中华书局,1958年,第2页。
    1岑仲勉:《突厥集史·引言及编例》,中华书局,1958年,第2页。
    2岑仲勉:《突厥集史》,中华书局,1958年,第854页。
    3注:该文初发表于《辅仁学志》,1937年1-2期。原文标题下注有“《突厥集史》之一节”一语。收入1958年版《突厥集史》卷十三,有所修改并在正文前略作说明。
    4岑仲勉《<新唐书·突厥传>拟注》,《辅仁学志》,1937年1-2期,第177页。
    5韩儒林:《突厥文阙特勤碑译注》,《国立北平研究院院务汇报》第6卷第6期,28页。该文收入《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集》时改名为《阙特勤碑文》,韩曾对该文复校,也认同岑仲勉对buiruq的对音。见林斡:《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集》,中华书局,第479页。
    6岑仲勉:《跋突厥文阙特勤碑》,原载《辅仁学志》第6卷1-2期,1937年6月。转自林幹:《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集》,中华书局,543页。该文经增改后收入《突厥集史》,因岑仲勉采旧注不复出的原则,因此,该条的详细考证不见于《突厥集史》。
    1蔡鸿生:《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证的学术风格》,《暨南学报》,2005年第4期。
    1令狐德棻:《周书》卷五十《突厥传》:“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
    2李延寿:《北史》卷九十九《突厥传》:“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
    3魏征:《隋书》卷八十四《北狄传》:“突厥之先,平凉杂胡也,姓阿史那氏”。
    4令狐德棻:《周书》卷五十《突厥传》:“或云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
    5杜佑:《通典》卷一百九十七《突厥上》:“突厥之先,平凉杂胡也,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
    6王日蔚:《丁零民族考》,《史学集刊》,1936年10月。
    1马长寿:《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5页。
    2林斡:《近六十年(19191984)国内突厥史研究评述》,《民族研究》,1985年第6期。
    3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49年,第497-498页。
    4连勤:《铁勒与突厥的关系及铁勒是否可以被称作民族的问题》,《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
    5周连宽:《丁零的人种和语言及其漠北诸族的关系》,《中山大学学报》,1957年第2期。
    6周连宽:《丁零的人种和语言及其漠北诸族的关系》,《中山大学学报》,1957年第2期。
    1朱伯隆:《丁零新证》,《华东师大学报》,1958年第1期。
    2岑仲勉:《突厥集史》,中华书局,1958年,第963页。
    3钱伯泉:《突厥族名、族源传说和初期史实考》,《西北文史论从》,1984年第2期。
    4注:海右遗黎说:见于《北史》。突厥先祖部落被邻国所灭,仅一人逃脱,受狼饲而存,后致狼有孕,生十男与西海之东,高昌西北山,其一为阿史那氏;漠北索国说:见于《周书》和《酉阳杂俎》。突厥之先,生于索国,阿谤步时亡国,其了伊质泥师都娶夏神、冬神为妻,生四子,长子号为突厥,娶十妻,小妻之子为阿史那:海神胤裔说:见于《酉阳杂俎》。突厥先祖射摩舍利其妻为海女,射摩舍利昼射猎而夜归海,由海女遣自鹿迎送,一日,欲射射摩舍利上代洞窟中的白鹿未果,海女离去;平凉杂胡说:见于《隋书》。突厥之先,平凉杂胡,姓阿史那氏,后魏太武帝灭沮渠,阿史那氏奔金山,号位突厥;高昌北山说:见于《周书》。突厥先祖阿史那氏,族灭于邻国,逃于高昌国之北山。薛宗正:《突厥始祖传说发微》,《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
    5薛宗正:《突厥始祖传说发微》,《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
    1魏征:《隋书·北狄传》,中华书局,1973年,第1879页。
    2刘昫:《旧唐书·回纥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195页。
    3欧阳修:《新唐书·回鹘传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6111页。
    4王日蔚:《畏兀儿民族古代史》,《天山月刊》,1935年3月。
    5王日蔚:《丁零民族考》,《史学集刊》,1936年10月。转引自林斡:《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中华书局,1987年,第29页。
    6岑仲勉:《突厥集史》,中华书局,1958年,第963页。
    1李延寿:《北史·突厥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3286页。
    2周连宽:《丁零的人种和语言及其漠北诸族的关系》,《中山大学学报》,1957年第2期。
    3周连宽:《丁零的人种和语言及其漠北诸族的关系》,《中山大学学报》,1957年第2期。
    4周连宽:《丁零的人种和语言及其漠北诸族的关系》,《中山大学学报》,1957年第2期。
    5薛宗正:《突厥始祖传说发微》,《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
    6薛宗正:《突厥始祖传说发微》,《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
    1芮传明:《古突厥先祖传说考》,《西域研究》,1994年第2期。
    2芮传明:《古突厥先祖传说考》,《西域研究》,1994年第2期。
    3芮传明:《古突厥先祖传说考》,《西域研究》,1994年第2期。
    4李增祥:《突厥语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9页。
    5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页。
    6连勤:《铁勒与突厥的关系及铁勒是否可以被称作民族的问题》,《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
    1周连宽:《丁零的人种和语言及其漠北诸族的关系》,《中山大学学报》,1957年第2期。
    2朱伯隆:《丁零新证》,《华东师大学报》,1958年第1期。
    3张之毅:《游牧的封建社会》,《科学通报》,1950年第一卷。
    1马长寿:《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97页。
    2侯尚智:《试论突厥汗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兰州大学学报》,1959年第1期。
    3蔡鸿生:《突厥法初探》,《历史研究》,1965年第5期。
    4林斡:《突厥社会制度初探》,《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3期。
    1吴景山:《突厥社会性质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83页。
    1侯尚智:《试论突厥汗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兰州大学学报》,1959年第1期。
    2侯尚智:《试论突厥汗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兰州大学学报》,1959年第1期。
    3马长寿:《论突厥人和突厥汗国的社会变革》,《历史研究》,1958年3-4期。
    4马长寿:《论突厥人和突厥汗国的社会变革》,《历史研究》,1958年3-4期。
    5吴景山:《突厥社会性质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页。
    1朱延丰:《突厥职官名号考》,《女师学院期刊》,1934年7月。
    2韩儒林:《突厥官号研究》,原载《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1940年9月,转引自林斡:《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集》,中华书局,1987年,第254页。
    3朱延丰:《突厥职官名号考》,《女师学院期刊》,1934年7月。
    4韩儒林:《突厥官号研究》,原载《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1940年9月,转引自林幹:《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集》,中华书局,1987年,第235236页。
    5韩儒林:《突厥官号研究》,原载《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1940年9月,转引自林斡:《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集》,中华书局,1987年,第239240页。
    1朱延丰:《突厥职官名号考》,《女师学院期刊》,1934年7月。
    2韩儒林:《突厥官号研究》,原载《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1940年9月,转引自林斡:《突厥回纥历史论文集》,中华书局,1987年,第252页。
    3马长寿:《论突厥人和突厥汗国的社会变革》,《历史研究》,1958年3-4期。
    4林斡:《突厥社会制度初探》,《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3期。
    5林斡:《突厥社会制度初探》,《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3期。
    1薛宗正:《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22页。
    2薛宗正:《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24页。
    3[俄]A·伯恩斯坦著,张铁弦译:《突厥钱币考》,《说文月刊》,1943年5月。
    4马长寿:《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99页。
    1蔡鸿生:《突厥法初探》,《历史研究》,1965年第5期。
    2林斡:《突厥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0页。
    3马长寿:《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3页。
    4樊圃:《六到八世纪突厥社会研究》(下),《文史》,中华书局,1991年第33辑。
    5吴景山:《突厥并非以铁立国辨》,《民族研究》,1990年第2期。
    6樊圃:《六到八世纪突厥社会研究》(下),《文史》,中华书局,1991年第33辑。
    1樊圃:《六到八世纪突厥社会研究》(下),《文史》,中华书局,1991年第33辑。
    2侯尚智:《试论突厥汗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兰州大学学报》,1959年第1期,第111页。
    3刘锡淦:《突厥汗国史》,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09页。
    1蔡鸿生:《论突厥事火》,《中亚学刊》第一辑,中华书局,1983年。
    2芮传明:《论古突厥人的早期宗教信仰》,《甘肃民族研究》,1988年第34期。
    3芮传明:《论古突厥人的早期宗教信仰》,《甘肃民族研究》,1988年第34期。
    4芮传明:《论古突厥人的早期宗教信仰》,《甘肃民族研究》,1988年第34期。
    5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第130-131页。
    6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第131-132页。
    7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第132页。
    1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第132133页。
    2芮传明:《论古突厥人的早期宗教信仰》,《甘肃民族研究》,1988年第34期。
    3芮传明:《论古突厥人的早期宗教信仰》,《甘肃民族研究》,1988年第3-4期。
    4芮传明:《论古突厥人的早期宗教信仰》,《甘肃民族研究》,1988年第34期。
    1芮传明:《论古突厥人的早期宗教信仰》,《甘肃民族研究》,1988年第3——4期。
    1林惠祥:《中国民族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32页。
    2王桐龄:《中国民族史》,文化学社,1934年,第350页。
    3臧嵘:《隋唐五代史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21页。
    4马长寿:《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58页。
    5马长寿:《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2页。
    1马长寿:《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3页。
    2熊德基:《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试论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与胡如雷同志商榷》,《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3期。
    3孙祚民:《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与熊德基同志商榷》,《社会科学评论》,1986年第9期。
    4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02页。
    5胡如雷:《唐太宗民族政策的局限性》,《历史研究》,1982年第6期。
    6熊德基:《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试论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与胡如雷同志商榷》,《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3期。
    1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第1851页。
    2崔明德:《唐与突厥和亲述论》,《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
    1刘春玲:《试论北周、隋与突厥的“和亲”》,《阴山学刊》,1994年第3期。
    2芮传明:《古代和亲利弊论》,《史林》,1997年第2期。
    3王桐龄:《汉唐之和亲政策》,《史学年报》,1929年第1期。
    4邝平章:《唐代公主和亲考》,《史学年报》,1935年第2期。
    5任崇岳、罗贤祐:《试论唐代的和亲政策》,《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
    6任崇岳、罗贤祐:《试论唐代的和亲政策》,《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
    1崔明德:《汉唐和亲概论》,《民族研究动态》,1988年第2期。
    2王桐龄:《汉唐之和亲政策》,《史学年报》,1929年第1期。
    3邝平章:《唐代公主和亲考》,《史学年报》,1935年第2期。
    4崔明德:《汉唐和亲概论》,《民族研究动态》,1988年第2期。
    5龚荫:《唐代和亲政策述论》,《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1期。
    6张正明:《和亲通论》,原载《民族史论丛》第一辑,中华书局,1986年,选自《张正明学术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第199页。
    7王桐龄:《汉唐之和亲政策》,《史学年报》,1929年第1期。
    8邝平章:《唐代公主和亲考》,《史学年报》,1935年第2期。
    9崔明德:《汉唐和亲史稿》,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页。
    1张正明:《和亲通论》,原载《民族史论丛》第一辑,中华书局,1986年,选自《张正明学术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第196页。
    2张正明:《和亲通论》,原载《民族史论丛》第一辑,中华书局,1986年,选自《张正明学术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第196页。
    3张正明:《和亲通论》,原载《民族史论丛》第一辑,中华书局,1986年,选自《张正明学术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第199页。
    4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第3255页。
    5注:唐羁縻州的设置始于高祖武德年间,但在史籍中与正州相混记载,虽名为正州,实则羁縻。史籍中出现唐第一次正式设置羁縻府州的记录则是在贞观四年,唐平定突厥之后。见刘统:《唐代羁縻府州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
    1杨建新主编:《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第七册《隋、唐、五代卷》,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540页。
    2唐启淮:《试论唐代的羁縻府州》,《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年第4期。
    3程志:《唐代羁縻府简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4谭其骧:《唐代羁縻州述论》,《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巴蜀书社,1990年。
    5刘仲华:《试论羁縻政策的思想基础》,《西北史地》,1996年第1期。
    6杨永俊:《中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研究》,《西北史地》,1999年第2期。
    7[法]沙畹著,冯承钧译:《西突厥史料》,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249页。
    8[法]沙畹著,冯承钧译:《西突厥史料》,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243页。
    1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第1页。
    2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第2页。
    3[法]沙畹著,冯承钧译:《西突厥史料》,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253页。
    4注:冯承钧在写《<新唐书>西域羁縻府州考》时,似并不熟悉沙畹对该问题的研究,在文中,冯曾说;“法国沙畹之《西突厥史料》似已有所研究,但此书久购未得,兹就平日考订所得之结果……列述于下”。
    1林超民:《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思想战线》,1985年第5期。
    2赵效良:《试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
    3赵效良:《试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
    1朱振宏:《古代突厥民族历史意识的兴起原因探析》,《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4期。
    2令狐德菜:《周书·突厥传》,中华书局,1971年版,第910页。
    3魏征:《隋书·突厥传》,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864页。
    1蔡鸿生:《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证的学术风格》,《暨南学报》,2005年第4期。
    2马长寿:《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5页。
    3马长寿:《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5页。
    4马长寿:《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5页。
    1马长寿:《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3页。
    3薛宗正:《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24页。
    1薛宗正:《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38页。
    1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述略》,《考古学参考资料》,1980,第3-4合期。
    2薛宗正:《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34页。
    1.令狐德棻:《周书》,中华书局,1971年版。
    2.魏徵:《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3.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4.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5.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6.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
    7.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8年版。
    8.成式:《酉阳杂俎》,中华书局,1981年版。
    1.[法]勒内·吉罗著,耿异译:《东突厥汗国碑铭考释——骨咄录、默啜和毗伽可汗执政年间(680734)》,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84年。
    2.[法]沙畹著,冯承钧译:《西突厥史料》,商务印书馆,1934年。
    3.[苏联]A·伯恩什达姆著,杨讷译:《6至8世纪鄂尔浑叶尼塞突厥社会经济制度》,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
    4.阿布尔·哈齐·把阿秃儿汗著,罗贤祐译:《突厥世系》,中华书局,2005年。
    5.巴托尔德著,耿世民译:《中亚简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
    6.巴托尔德著,罗致平译:《中亚突厥史十二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7.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8.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
    9.岑仲勉:《隋唐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10.岑仲勉:《突厥集史》,中华书局,1958年。
    11.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
    12.崔明德:《汉唐和亲史稿》,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
    13.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
    14.耿世民:《古代突厥碑铭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
    15.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献选读》(第一分册),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文系编印,1977年。
    16.耿世民:《突厥族古代文化和文献概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
    17.李增祥:《突厥语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
    18.林斡:《突厥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
    19.林斡:《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全二册),中华书局,1987年。
    20.林惠祥:《中国民族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39年。
    21.刘锡淦:《突厥汗国史》,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
    22.卢勋、萧之兴、祝启源:《隋唐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
    23.马长寿:《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出版社,1957年。
    24.芮传明:《古突厥碑铭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25.王桐龄:《中国民族史》,文化学社,1934年。
    26.王钟翰:《中国民族史概要》,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27.吴景山:《突厥社会性质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
    28.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29.薛宗正:《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30.杨建新主编:《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第七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
    31.臧嵘:《隋唐五代史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1.[苏联]A·伯恩斯坦:《突厥钱币考》,《说文月刊》,1943年第3卷第10期。
    2.[日]大谷胜真著,周一良译:《安西四镇之建置及其异同》,《禹贡》,1934年第1卷第11期。
    3.白寿彝:《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6期。
    4.蔡鸿生:《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证的学术风格》,《暨南学报》,2005年第4期。
    5.蔡鸿生:《突厥法初探》,《历史研究》,1965年第5期。
    6.蔡鸿生:《突厥汗国的军事组织和军事技术》,《学术研究》,1963年第5期。
    7.曹治怀:《唐初唐与突厥关系的发展演变》,《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8.岑仲勉:《<新唐书·突厥传>拟注》,《辅仁学志》,1937年第12期。
    9.岑仲勉:《跋突厥文<阙特勤碑>》,《辅仁学志》,1937年第6卷第1——2 合期。
    10.岑仲勉:《楚辞注要翻案的有几十条——楚辞中的古突厥语》,《中山大学学报》,1961年第2期。
    11.陈寅恪:《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岭南学报》,1951年第11卷第2期。
    12.陈宗振:《突厥文及其文献》,《中国史研究动态》,1981年第11期。
    13.崔明德:《汉唐和亲概论》,《民族研究动态》,1988年第2期。
    14.崔明德:《突厥、回纥与唐朝关系之比较》,《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1期。
    15.杜光简:《突厥史料从考》,《大公报》,1947年9月10日。
    16.连勤:《关于西突厥与西突厥汗国早期历史的几个问题——兼与王譞同志商榷》,《新疆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
    17.连勤:《铁勒与突厥的关系及铁勒是否可以被称作民族的问题》,《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
    18.樊圃:《六到八世纪突厥社会研究》(上),《文史》,中华书局,1990年第32辑。
    19.樊圃:《六到八世纪突厥社会研究》(下),《文史》,中华书局,1991年第33辑。
    20.冯承钧:《高车之西徙与车师鄯善国人之分散》,《辅仁学志》,1942年第11卷第1、2合期。
    21.傅振伦:《中国文化传入西伯利亚考》,《说文月刊》,1943年第3卷第10期。
    22.耿世民:《古代突厥文》,载《中国民族古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23.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述略》,《考古学参考资料》,1980年第3——4合期。
    24.耿世民:《古代突厥文主要碑铭及其解读情况研究》,《图书评介》,1980年第4期。
    25.耿世民:《古代突厥族文字和文献概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80年第3期。
    26.耿世民:《谈谈突厥族的古代文字》,《图书评介》,1978年第4期。
    27.龚荫:《唐代和亲政策述论》,《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8.韩儒林:《边陲石刻跋文译丛》,《边政公论》,1942年第1卷第11、12 期。
    29.韩儒林:《蒙古之突厥碑文导言》,《禹贡》,1937年第7卷第1、2、3合期。
    30.韩儒林:《突厥官号研究》,《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1940年第1卷第1号。
    31.韩儒林:《突厥文<芬伽可汗碑>译释》,《禹贡》,1936年第6卷第6期。
    32.韩儒林:《突厥文<阙特勤碑>译注》,《国立北平研究院院务汇报》,1935年第6卷第6期。
    33.韩儒林:《突厥文<暾欲谷碑>译文》,《禹贡》,1936年第6卷第7期。
    34.韩中义:《北亚突厥百年研究(19002000)》,《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
    35.侯尚智:《试论突厥汗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兼与马长寿先生商榷》,《兰州大学学报》,1959年第1期。
    36.胡如雷:《唐太宗民族政策的局限性》,《历史研究》,1982年第6期。
    37.胡少华:《评岑仲勉先生“中国古代文化(包括封建制度)来自突厥说”》,《理论与实践》,1959年第2期。
    38.黄仲琴:《阙特勤碑》,《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29年百期纪念号。
    39.黄仲琴:《再谈<阙特勤碑>》,《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30年第10集120期。
    40.瞿林东:《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发展的几个阶》,载《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
    41.邝平章:《唐代都护府之设置及其变迁》,《禹贡》,1936年第5卷第12期。
    42.邝平章:《唐代和亲公主考》,《史学年报》,1935年,第2卷第1期。
    43.乐嘉藻:《和林三唐碑纪略》,《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1934年第40期。
    44.李大龙:《隋王朝与突厥互使述论》,《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4年第5期。
    45.李大龙:《唐朝派往突厥的使者述论》,《北方文物》,1994年第4期。
    46.李符桐:《铁勒部族考》,《沈阳博物馆筹委会汇刊》,1947年第1号。
    47.李经纬:《突厥如尼文<苏吉碑>译释》,《新疆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
    48.李树桐:《三辨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载《唐史索引》,台湾商务印书 馆,1988年。
    49.李树桐:《唐高祖称臣于突厥考辨》(上),《大陆杂志》,1963年第26卷第1期。
    50.李树桐:《唐高祖称臣于突厥考辨》(下),《大陆杂志》,1963年第26卷第2期。
    51.李树桐:《唐太宗渭水之耻本末考实》,《大陆杂志》,1963年第27卷第12期。
    52.李树桐:《唐太宗渭水之耻及其影响》,载《唐宋史研究》,中国历史学会,1985年。
    53.李树桐:《再辨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大陆杂志》,第37卷第8期。
    54.李松松:《略论岑仲勉的突厥史研究》,《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55.林斡:《近六十年(19191984)国内突厥史研究评述》,《民族研究》,1985年第6期。
    56.林斡:《试论西突厥史中的若干问题》,《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2期。
    57.林斡:《突厥的宗教与习俗》,《民族研究》,1981年第6期。
    58.林斡:《突厥社会制度初探》,《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3期。
    59.刘锡淦:《论突厥汗国的分裂》,《西北史地》,1986年第3期。
    60.马长寿:《论突厥人和突厥汗国的社会变革》,《历史研究》,1958年第3——4期。
    61.牛汝极:《古代突厥文<翁金碑>译注》,《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62.钱伯泉:《突厥族名、族源传说和初期史实考》,《西北文史论丛》,1984年第2期。
    63.任崇岳、罗贤祐:《试论唐代的和亲政策》,《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64.芮传明:《古突厥先祖传说考》,《西域研究》,1994年第2期。
    65.芮传明:《六世纪下半叶突厥与中原王朝战争原因探讨》,《西北史地》,1985年第3期。
    66.芮传明:《论古突厥人的早期宗教信仰》,《甘肃民族研究》,1988年第3——4期。
    67.芮传明:《毗伽可汗碑“远征Kacin”事件考述》,《新疆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
    68.芮传明:《早期突厥与中原王朝“绢马交易”质疑》,《甘肃民族研究》,1986年第2期。
    69.三多:《阙特勤碑跋》,《文艺杂志》,1911年第8期。
    70.孙祚民:《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与熊德基同志商榷》,《社会科学评论》,1986年第9期。
    71.王光照:《隋炀帝大业三年北巡突厥简论》,《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72.王静如:《突厥文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译释》,《辅仁学志》,1938年第7卷第12合期。
    73.王日蔚:《丁零民族考》,《史学集刊》,1936年第2期。
    74.王日蔚:《畏兀儿民族古代史》,《天山月刊》,1935年第1卷第6期。
    75.王桐龄:《汉唐和亲政策》,《史学年报》,1929年第1期。
    76.王譞:《阿波可汗是西突厥的创始者——兼论突厥汗国的分裂与西突厥汗国的形成》,《历史研究》,1982年第2期。
    77.吴景山:《突厥的族属、发祥地及其社会分期》,《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3期。
    78.吴玉贵:《阿史那贺鲁降唐诸说考异》,《新疆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79.吴玉贵:《阿史那弥射考》,《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
    80.吴玉贵:《西突厥新考》,《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
    81.吴玉贵:《贞观年间西突厥历史述考》,《中亚学刊》,1995年第4辑。
    82.邢玉林:《潜精治史著作等身的大家岑仲勉》,《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4期。
    83.熊德基:《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试论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与胡如雷同志商榷》,《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3期。
    84.薛宗正:《突厥初世史探幽》(上),《新疆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
    85.薛宗正:《突厥初世史探幽》(下),《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
    86.薛宗正:《突厥始祖传说发微——论阿史那氏到突厥族的历史演变》,《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
    87.薛宗正:《西突厥开国史考辩——兼评沙畹说和王譞说》,《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
    88.薛宗正:《西突厥开国史续辩——兼与吴玉贵同志切磋论难》,《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
    89.杨富学:《敦煌本突厥文Irq书跋》,《国家图书馆学刊》,1994年第4 期。
    90.杨富学:《高昌供食文书中的突厥》,《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第1期。
    91.杨富学:《古代突厥文<台斯碑>译释》,《语言与翻译》,1994年第4期。
    92.杨建新:《西突厥的形成、属部及其有关问题》,《西北史地》,1984年第4期。
    93.杨铭:《唐代吐蕃与突厥、回纥关系述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6期。
    94.臧嵘:《突厥和隋王朝的关系试探》,《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4期。
    95.张铁山、赵永红:《古代突厥文<占卜书>译释》,《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96.张兴胜:《论唐朝与西突厥历史关系》,《西北史地》,1996年第3期。
    97.张雄:《从突厥内徙看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民族研究》,1990年第3期。
    98.张正明:《和亲通论》,载《民族史论丛》第一辑,中华书局,1986年。
    99.张之毅:《游牧的封建社会》,《科学通报》,1950年,第1卷第8期。
    100.周连宽:《丁零的人种和语言及其在漠北诸族的关系》,《中山大学学报》,1957年第2期。
    101.朱伯隆:《丁零新证》,《华东师大学报》,1958年第1期。
    102.朱延丰:《突厥暾欲谷碑铭译文签证》,《志林》,1943年第4期。
    103.朱延丰:《突厥职官名号考》,《女子学院期刊》,1934年第2卷第2期。
    104.朱振宏:《古代突厥民族历史意识的兴起原因探析》,《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