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优势与我国优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就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而言,人才资源的竞争已不亚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综合实力的竞争,体育强国之所以长盛不衰,共同的一点是极为重视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国奥运健儿在27、28届奥运会上连续位列金牌榜前三名,充分说明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119工程”项目和三大球项目上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就篮球而言,近年来的比赛成绩表明,与世界篮球强国相比我们的竞技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种成绩的落后折射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仍然落后于欧美等篮球强国。这种落后的形势,无论对于2008奥运会篮球项目夺取奖牌的中期目标的实现,还是对于现阶段把CBA联赛打造成仅次子NBA联赛的世界第二大篮球联赛的阶段目标的实现,都是非常严峻的和令人担忧的。因此,如何迅速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的竞技水平,如何推进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尤其是优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进程,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成为我国篮球工作者的重点课题。
     本研究以后发优势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研究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是一项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领域的创新,不仅可以使我们从后进者的角度探讨、分析我们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并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加快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进程。
     研究结果表明:
     1、我国在训青少年篮球运动员(2002年)只有35480人,远远低于美国的同期水平,说明我们在后备人才数量上处于落后的位置。
     2、从近20年的世界各级篮球比赛的成绩、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国内外优秀教练员的评价看,中国篮球后备人才的质量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体能差及对抗能力差,基本技术不扎实,战术运用的灵活性差,对篮球缺乏热爱等几个方面。
     3、目前造成我国后备人才培养落后局面的原因主要包括无材参选(有人才,但不愿从事篮球专业训练)、训练体制僵化、教练员训练观念落后、教练员理论知识缺乏、教练员执教技能差、篮球技战术落伍,缺乏借鉴和创新、虚报年龄参赛、退役运动员安置困难、“学训矛盾”突出、社会赞助少、科研设备缺乏等。
     4、我国的后发优势主要包括体能的后发优势、技战术后发优势、体制的后发优势、资金的后发优势、人力的后发优势、精神的后发优势、机遇的后发优势等类型。
     5、发挥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后发优势主要对策有更新观念、吸引外资、体制创新、布局优化、人才交流、技战术模仿与创新、政府角色的转换等。
     6、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条件包括稳定的政权,良好的经济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具备必要的基础设施等。
     7、发挥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后发优势应注意以下问题:战略目标定位准确,规避后发优势陷阱,吸收各国的优势,发挥好比较优势和坚持自身特色。
Th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basketball in recent year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between powerful nations and our country. The backwardness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basketball reserve falls behind the powerful countries, such as Europe and Americ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later comer advantages,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questionnaire, experts' interview, statistics, logical analytic method, the paper makes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basketball reserve. We can not only probe into some shortness of development of basketball reserve from the view of late comer advantages but also understand clearly own superiority, and fully display the superiority,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asketball reserve force.
     Results:
     1. The numbers of teenager basketball players in China is only 35480 in 2002, which is much lower than the USA in the same term.
     2.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basketball in all levels of matches in recent 20 years, the problems displayed in the competitions and the commen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aches,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basketball reserve force between Chinese and overseas nations, such as the poor physical power and resistance abilities, the bad basic technology, the inflexible command of tactics, lacks of the deep love to the basketball, and so on.
     3. At present,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responsible for the backwardness in our basketball reserve development as follows: the ossifying training system, the backwardness ideas and poor training knowledge of coaches, the poor training ability of trainers, the old basketball technique and tactics, the lacks of innovation, the false age for competitors, the difficulties in job finding for retired players, "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ulture studying and training for players ", the less society supports, the lack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 on.
     4. The later comer advantages in China mainly include: The later comer advantages of physical ability, The later comer advantages of technique and tactics, The later comer advantages of system, The later comer advantages of fund, The later comer advantages of manpower, The later comer advantages of spirit and The later comer advantages of opportunities.
     5.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basketball reserve development include to update ideas, attract foreign capital, initiate systems, optimize the overall arrangement, exchange the talented players, imitate and innovate the technique and tactics, exchange the government's role, and so on.
     6. The condition that can ensure the later comer advantages of Chinese basketball reserve development transform into realistic advantages including the stable political power, the good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good social image and the essential infrastructures, and so on.
     7. To display the later comer advantages of Chinese basketball reserve developmen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he accurate localization of strategic target, dodging disadvantages, the absorption superiority, making the best use of comparison superiority and persisting in our own characteristics.
引文
[1]徐颂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
    [2]徐颂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
    [1]冀晓.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体育报,2002年3月
    [1]偶正涛 担忧!中国男篮切莫“冲回亚洲”人民网
    [2]偶正涛 担忧!中国男篮切莫“冲回亚洲”人民网
    [1]易小荷 尤纳斯九问记者抛砖引玉 中国篮球基础建设历史反思 体坛周报 2006年07月24日
    [1]张湛彬 中国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6期
    [2]Alexander Cerchenkron."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Havard university,1962,pp1-6.
    [1]高治 我国篮球运动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ttp://qikanbu.cdsu.edu.cn/
    [1]冯利正 蒋贤俊 篮球运动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2005
    [1]韩东屏 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是最重要的后发优势——抓住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之一 精英网 2006年2月21日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桂家友,机遇、后发优势与发展[J].理论导刊,2006,(09)
    [1]卢元镇编著,中国体育社会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p238
    [2]李元伟,打造篮球文化构建和谐篮球,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1月
    [1]张炀,亚太文化产业中的比较优势战略,经济视角,2006年12期
    [1]迈克尔·利兹,彼德·冯·阿尔门.体育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36页.
    1.李元伟,科技与体育—关于新世纪体育科学技术发展问题,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2001.7
    2.信兰成,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共同奋斗、努力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竞技水平,篮球训练工作研讨会总结报告,篮球综合信息,2000,6
    3.杨桦,80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2001.7
    4.姚俭键、杨志明,《当代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走向21世纪公共管理丛书,上海三联书店,1997
    5.徐俊等,《社会发展策略》.21世纪中国战略大策略.北京:红旗出版社,1996.n
    6.张国、林善浪等,《中国发展问题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9
    7.杨铁黎,关于职业篮球市场的基本理论和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
    8.陈均,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3
    9.刘夫力,中国竞技体育无形资产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3
    10.谭联斌,篮球运动竞技规律及发展特征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0.3.
    11.钟秉枢,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12.白喜林,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13.叶国雄、陈树华主编,《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14.田麦久等编著,《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第2版
    15.孙汉超等,《体育管理学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2
    16.孙民治等编著,《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0
    17.韩建国,中国2010年竞技体育竞赛发展战略研究,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汇编,1998
    18.贺希格图,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汇编,1998.
    19.金宜亨,《中国女篮征战历程》[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3
    20.董新光,举国体制下的国内训练与竞赛活动的经济效益分析,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2001.
    21.高志丹等,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汇编,1998.
    22.吴寿章等,中国2010年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汇编,1998
    23.中国篮球事业2010年发展规划(讨论稿).全国篮球工作会议文件,1999.
    24.李辅材等,《中国篮球运动史》,第一版,武汉,武汉出版社,1991
    25.高卫等,《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史》,第一版,西安,西安体院学报编辑部,1989
    26.《篮球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篮球大词典》,第一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年
    27.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院校篮球专修通用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
    28.白金申,《篮球实践荟萃》,第一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年
    29.体育科学词典》,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香港体育学院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
    30.陆德明,《中国经济发展动因分析》[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
    31.李清均,《后发优势: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转型研究》[M].经济管理出
    32.版社,2000年
    33.周莉珠,后发优势与企业发展 博士论文
    34.王汉宏,后发优势与我国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研究,硕士论文 中国期刊网硕博士论文库
    35.侯高岚,《后发优势理论分析与经济赶超战略研究》[博士论文]2003
    36.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博士论文]2003
    37.张克中,《资本后发优势与经济增长》[博士论文]2003
    38.王必达,《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博士论文]2002
    39.张伟,后发优势与贸易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40.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4
    41.宋全征,《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42.王定华,《走进美国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43.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
    44.施培公,《后发优势—模仿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45.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四川体育科学 何斌
    46.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体育科学研究 陈国瑞,许月云
    47.四川省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郭永东,刘宇平,王真
    48.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李长海,范晓燕
    49.CBA联赛各俱乐部后备人才来源现状和发展对策的研究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马策,马越
    50.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 体育学刊 高瞻,王梅珍,于振峰
    51.试论我国篮球后备力量的培养 辽宁体育科技 周春芬
    52.陈文彬,《中国篮球风格与训练浅探》,第一版,北京,北京市体科所,1974
    53.李建军,《中国篮球产业化与职业化》,篮球,98年(3)。
    54.陆德明、张伟,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新世纪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J].经济评论,2001.3.
    55.胡赛阳,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优势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J].南方经济,2001.9.
    56.窦丽深,对“后发优势”的国内实证—基于技术创新扩散视角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4,4
    57.郭熙保,后发优势、经济开放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J]该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基金项目《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理论与实 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58.张湛彬,中国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6期
    59.王彩波,东亚模式与后发优势[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6
    60.阳荣威,论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后发优势[J]复旦教育论坛,2003,6
    61.安雅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理论研究[J]2003年第3期 7月(自然科学版)
    62.杨再淮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J]2004年第3期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63.张振东,我国优秀男子篮球后备人才现状分析研究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 4期 P63
    64.高建磊等,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65.樊莲香,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历史回顾与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66.臧学英,经济的后发优势与发展战略选择[J].现代财经,2001.5.
    67.芦平生,对我国承担2000年奥运会男子体操比赛后备人才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7年9月第17卷第5期
    68.郭熙保、张进铭·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障碍与后发优势[J].经济评论,2000.5
    69.赵国华,我国篮球运动走职业化道路响因素初探,体育科技信息,1997年第一期
    70.孙保生,中国篮球危机与希望,中国体育科技 1995年第一期
    71.张三璋,中国篮球运动社会化走向,哈尔滨体院学报,1994年第二期
    72.刘擎,高度与速度对篮球运动影响分析,广州体院学报,1994年第二期
    73.王朝晖,关于我国篮运动发展出路探讨,湖北体育科技,1997年第一期
    74.黄东京,对我国篮球联赛现状分析,吉林体院学报,1997年第三期
    75.邓秋霞,中国篮球现状与后备力量分析,南京体院学报,1997年第四期
    76.王晓琳,刍议现代篮球运动技战术理论的新发展,成都体院学报,1998年第三期
    77.黄顺和,我国篮球运动现状与对策的探讨,福建体院学报,1992年第一期
    78.王美逸,影响我国篮球职业俱乐部建设的因素分析,广州体院学报,1999年第二期
    79.赵映辉,我国篮球职业俱乐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体育科技,1998年第二期
    80.何红霞,对我国篮球的困境与发展的思考,辽宁体育科技,1996年(1)
    81.梁建平等,对我国篮球职业化改革的思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2)
    82.白金申,《篮球实践荟萃》(二),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年
    83.[陈智勇,《篮球》,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年
    84.郭玉佩,《篮球裁判600问》,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
    85.崔景波,《中国篮球运动的故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
    86.王家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篮球运动发展史学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
    87.熊斗寅,《各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的比较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
    88.孙民治,《篮球纵横》,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
    89.白喜林,黄文彦,吴源,中国篮球运动的持续发展与篮球后备力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3)
    90.刘玉林,白喜林,从篮球后备力量看我国的篮球运动水平[J].中国体育科技,1998年(8)
    91.孙民治,21世纪中国篮球竞技运动的发展趋势—兼论中国篮球运动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1年(4)
    92.李元伟,打造篮球文化 构建和谐篮球[J].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1)
    93.潘志琛,2008年奥运会我国参赛面临的形势与任务[J].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1)
    94.邱思宁.跨国经营:进入、输出与战略选择[J].当代经济,2004,(12).
    95.NEC倾力布局中国市场[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4,(12).
    96.尔玉.三星取代英特尔能否梦想成真[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33).
    97.田天.三星电子委任WPP集团代理全球品牌营销战略[J].电器,2004,(12).
    98.引资潮中的忧虑[J].党政论坛,1994,(06).
    99.郭铁民,王永龙.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
    100.许小波.广东引进外资的双重隐性负面与对策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1994,(12).
    101.许小波.广东引资的双隐负面[J].国际贸易,1994,(11).
    102.齐恒.湖南省投资环境改造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04).
    103.蔡虹,刘艳,陈金国.惠普之变[J].互联网周刊,2004,(08).
    104.中美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培养的比较研究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陈钧 2000年第01期
    105.我国青少年篮球教练员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李扬 2000年第03期
    106.篮球运动高级教程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孙民治 刘玉林 刘2000
    107.篮球运动研究必读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叶国雄 1999
    108.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和我国篮球运动改革现状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刘玉林 2000
    109.对我国女子篮球运动水平不稳定原因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武国政 谢铁兔 2002第02期
    110.现代篮球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及我国篮球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谭朕斌 1998年第04期
    111.Stephen K.Figler and Gail Whitaker.Sport and Play[M].Wm.C.Brown Publishers,1991
    112.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NAIA).Home page:http://www.ncaa.org
    113.Ming Li.Sports in the Global Village: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M].West Virginea,1994,405
    114.Dean Purdy(ed).Sport and Student Athlete[M].ARENA Review 11,No.2, 1997
    115.NCAA Student-Athlete Insurance Program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Home page:http://www.ncaa.org
    116.Academic and Social Achievement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Home page:http://www.ncaa.org
    117.Student Athlete Eligibility and Recruiting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Home page:http://www.ncaa.org
    118.NCAA Championship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119.NCAA Student-Athlete Insurance Programs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Home page:
    120.Holger Preuss.Rarely Considered Economic Aspects of Cities Hosting the Olympic Games
    121.CHARLES A.BUCHER.MANAGE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THLETIC PROGRAMS[M].U.S.A.,Mosby College Publishing,2000
    122.Human Resources NCAA Mission,Values and Goals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Home page:http://www.ncaa.org
    123.George Wright.Sport and Globalization[M].OLYMPIC Review,ⅩⅩⅤ-29,October-November,1999,17-21
    124.David J.De Villiers.SPORT AND TOURISM TO STIMULATE DEVELOPMENT[J].Olympic Review,ⅩⅩⅦ-38,APPIL-MAY,2001,9-12
    125.Jim Airol,Dr.Steven Craig.The Projected Economic Impact on Houston of Hosting the 2012 Summer Olympic Games[M].2000
    126.Richard W.Pound.The ⅩⅧ Olympic Winter Games in Nagano:global broadcast[J].Olympic Review,ⅩⅩⅥ-21,1998,31-32
    127.Sydney 2000 Olympic Games Marketing Programmes[EB].www.Olympic.org
    128.Alexander Cerchenkron,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ical perspective,Havard university,1962
    129.http://www.hoopchina.com/bbs
    130.http://www.fiba.com
    131.http://iaabo.org
    132.http://www.nba.com
    133.http://www.wnba.com
    134.http://www.ussa.edu
    135.http://www.bsgb.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