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武术赛事探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中内容最为丰富,体系最为完备的体育项目,堪称东方体育的奥林匹克,武术赛事是武术运动中最激烈、最为精彩的部分。
     本研究采取了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文章观点进行了论述。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1)中国武术赛事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经历了改革、实施、探索发展的阶段,已形成在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在国外具有较强影响的体育赛事项目。(2)新时期下武术赛事的本质特征来源于武术的本质特征、竞赛的本质特征以及事件的本质特征。武术赛事本身具有3个效益,即社会效益、竞赛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体现了武术的社会功能,即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新时期下武术赛事市场构成要素:首先具有从事武术竞赛市场活动交换的主体,即武术赛事商品的生产者;其二具有能够满足武术赛事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即高质量的武术赛事;其三武术赛事消费者的购买需求。目前武术赛事市场化主要形式有:商业性武术赛事、竞技性武术赛事和民间武术赛事。(4)新时期下武术品牌赛事是由赛事的组织者形象、赛事的形式内容、组织水平、社会活动、场地设施、团队的素质、经济实力、宣传策划、以及赛事经济社会效益等综合因素共同筑造成的。武术品牌赛事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对武术品牌赛事构成的环节进行统筹协调和综合的考虑。新时期下武术品牌赛事的定位,就是对所组织承办的赛事品质以及赛事理念做出科学的分析,针对赛事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确立市场位置。(5)新时期下对武术品牌赛事产品进行营销传播的工具很多,从受众和接触方式来划分,可为大众媒体接触类,个人接触类,体验式接触类。新时期下武术品牌赛事的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跨职能的过程。
     综上所述,本研究鉴于新时期下我国武术赛事的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对武术赛事的营销还处在表面的层次,我国的武术赛事应从自身的理论研究、赛制规则出发不断地完善,并借鉴国外同类赛事项目的推广经验,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牌赛事,从而使我国新时期下武术赛事走出国门,创造辉煌。
Chinese Wushu,which is regarded as Oriental Olympic Games,has the most complementary system and the richest content amoung Chinese conditional sports culture. And Wushu match is just the most exciting and intense part of Wushu.
     The main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in this article: (1) Chinese Wushu match, which has experinced great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centery, has made its name abroad and had big scale home. (2)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Wushu match, which come from the characeristics of Wushu, matches and incidents, is that it is a kind ofcompetitive sports. Wushu match itself brings benefits in three areas, which are social benefits,competitive benefits and ecnomic benefits. Amoun these the social benefi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ince it embodi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Wushu Sports, which meets the increasing mental need of people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3)The elements of the market of Wushu Match: the producer of Wushu Match as a commodity who are the main subjects engaged in the marketing of Wushu Match; Wushu Matched with high quality that can meet the need of consumers who would like to consume in the matches; consumers’desire of consume in watching matches. At present the marketing of Wushu Match are operated mainly in two ways: commercial mateches and copetitive ones.(4) The Wushu compitions brand is built by vairous factors such as the image of the organizer of the match,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match, the level of organization, social activities, venues and facilities, the qualities of teams, economic strength, publicity and planning,field services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match. The building of Wushu competion brand is a systematic process. So it is demanded to consider the whole link that consist of the brand from the overall strategic perspective in a coordinated and comprehensive way. The positioning of Wushu competition brand is to analyze scientifically the quality, the idea and the field services of the match that is to be held, and to establish the market position acorrding to consumers’consume awareness. (5) Ther are many ways of marking communication. An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udience and different contact models, there three ways: mass media contact model, individual contact model and experience contact model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of Wushu competition brand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h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s a cross-functional process.
引文
1 汪玮琳.运动竞赛学 [M].中国经济出版,2004 年
    2 马 铁. 体育经纪人 [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年
    3 王守恒.叶庆晖. 体育赛事的界定及分类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
    4 于均刚.黎健民. 论东方武学与西方体育的关系 [J]. 体育文化导刊,2006.12
    5 郭志禹.竞技武术国际化综论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年11月
    6 原淑玲. 文化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8年2月
     7 李南筑.体育赛事经济学 [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年
    8 胡小明.民族体育 [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9 赵 铃. 武术的民族性与民族文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 年 6 月
    10 黄益苏.传统体育运动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1 吴寿章同志在 1999 年全国竞赛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Z].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北京
     12 李印东. 武术释义-武术本质及功能价值体系阐释 [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13 芦平生.杨兰生.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M] .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年
     14 李少丹. 运动竞赛学 [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7 月
    15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武术研究 [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年
    16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 [M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年
    
    17 屈武.中央国术馆史 [M] . 黄山书社出版 ,1996 年
    18 王君 整理 . 从 1929 年杭州国术大赛看如何认识传统武术
     19 李蕾.近代以来中国武术项目管理过程及其评价与发展 [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20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写 中国武术史 [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年
     21 习云太.中国武术史 [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年
     22 李世英 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 [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23 洪浩.功法比赛:武术赛法的创新 [J]. 搏击 2007年第8期
    24 温佐惠.武术竞赛规则发展变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25 李少丹.运动竞赛学 [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26 陈小林. 从武术竞赛规则的演变看武术运动的发展趋势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年
    27 王化冰. 影响运动竞赛规则的社会因素考察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05 年
    28 王晓东. 论传播媒介形态变化及对体育传播的影响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 年 3
    29 陆虹. 体育与传媒的神奇效应 人民网 www.people.com.cn/GB/14677/22114/39856/39859/2941149.html
     30 谢英 21 世纪初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 国家体育总局基金资助课题 229SS0005
    
    31 杨明.浅析中国体育赛事与大众传媒相互合作的几个问题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4
    32 刘普雷.中国武术市场化发展刍议 [Z] .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33 白永秀.市场经济教程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34 章岚.我国体育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2
    35 中国群众体育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年
    36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编.中国武术百科全书 [M] .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 , 1998 年
    37 温力 中国武术概论 [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年
    38 杨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 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年
    39 纪宁. 巫宁 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 [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年
     40 钟天朗. 体育经营管理 [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年
    
    41 李南筑 体育赛事经济学 [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42 涂传飞 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年 8
    43 温力.中国武术概论 [M].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年
     44 徐惠清.入市后中国武术产业发展的讨论 [Z]. 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45 白 光.品牌资本运用通鉴 [M]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9 年
    46 李国东. CVA 联赛品牌的打造 [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47 余明洋 品牌学 [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年
    
    48 李蕾. NBA 一项体育赛事的品牌运作 [J].商业文化, 2006 年 12
    49 祝贺梁.品牌的创建与管理 [M] .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50 布伦达. 体育营销的原理与务实 [M].辽宁科技出版社,2006 年
    51 纪宁.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年
    52 周洁如译.整合营销传播—利用广告和促销建树品牌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年
     53 耿立忠. 体育市场的策略与管理 [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年
     54 陈放 品牌学 中国营销网 www.emkt.com.cn 2003 年
    
    55 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新闻发布会,2007.11.
    56 美 菲利普著. 何西军译. 全球整合营销中国 [M]. 财经出版社,2004 年
     57 唐·舒尔茨,海蒂·舒尔茨 整合营销传播[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年
    [1] 冯丽云.耿凯燕,刘天成.《品牌资本运营通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9;
    [2] 唐豪. 魏农建.《中国竞技体育产业市场研究》[M].学林出版社 2005;
    [3] 李明.苏珊·霍华斯, 丹·马宏尼《. 体育经济学》[M].辽宁科技出版社 2005;
    [4] 乐后圣.《奥运产业化营运 》[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
    [5] 张保华.《现代体育营销学 》[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6] 朴世直 (韩)《我策划了汉城奥运会》[M].中信出版社 2005;
    [7] (美) 马斯特曼·G《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与营销》[M].辽宁科技出版社 2006;
    [8] 马铁主.《新编体育经纪人》[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9] 秦椿林.《体育项目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0] 刘勇.《体育市场调查与分析》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11] 李南筑.袁刚.《体育赛事经济学 》[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12] 王大中.杜志红,.陈鹏.《 体育传播》[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13] 纪宁. 巫宁.《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14] 白光.《品牌营销》[M].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15] 姚洁.《中国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研究》[J].《经济师)2006 年第 5 期;
    [16] 王庆伟. 杨铁黎《.我国体育赛事向市场化运作过渡阶段的特征研究》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21 卷第 2 期;
    [17] 王蕾.周梅华.《品牌内涵的多维阐释》[J].商业时代 2006 年 23 期;
    [18] 黄嘉涛.胡劲.《品牌内涵的深层思考》[J]. 商业研 2005/04;
    [19] 黄璐.吴新宇.《论体育赛事运作管理历史知识习得的重要性》 [J]. 湖北体育科技. 2006 年 3 月第 25 卷 第 2 期;
    [20] 任大全.首洁.《大众体育赛事界定的历史渊源及赛事营销特点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OO6 年 3 月第 23 卷第 2 期 ;
    [21] 许 莉.《试析我国体育赛事的市场化》[J]. 辽宁体育科技第 28 卷 第 2 期2006 年 4 月; [22 ] 王子朴.杨铁黎.《体育赛事类型的分类及特征》[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 年 12 月第 29 卷第 6 期;
    [23] 傅君芳.《论体育赛事营销与体育市场的开发》[J]. 嘉兴学院学报 第 17卷第 5 期 2005.;
    [24] 胡利军.《我国体育经纪的现状分析》[J]. 体育科学,1999,6;
    [25] 杨力翔.《对建国以来历届全运会的评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2 ;
    [26] 王守恒.叶庆晖.《体育赛事的界定及分类》[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 3 月第 17 卷第 2 期;
    [27] 姚颂平.《关于上海举办国际体育大赛的战略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28 卷第 5 期 ;
    [28] 刘卉.《体育营销:企业营销新领域》 [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4);
    [29] 刘志强.《我国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行为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4)
    [30] 崔世海.《品牌价值” 谁说了算?》[N]. 中国经济周刊,2002?14;
    [31] 李艾.《赛事主办政府放权给市场》[N]. 凉华时报,2004—1 1-7(07);
    [32] 何金星.《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国际品牌体育赛事》[z]. 2004 年全国体育竞赛工作会议典型发言 国家体育总局;
    [33] 程晓多.赵艳丽.田金信.周爱民.《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会能力的评估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 24 卷 6 期 2004 年 l1 月;
    [34] 钱文军《.对中小城市承办高水平赛事现状的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 2002年 3 月 1 期; [35] 王孝明 中西方搏击术对抗问题的思考 文章来源:太极网;
    [36] 邱丕相. 中国武术教程 [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年;
    [37] 邓星华 .现代体育传播研究 [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年;
    [38] 谢明川.孙 林 《对竞技武术运动发展现状和对策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5.2;
    [39] 赵 珍.《武术散打运动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J].湖北体育科技 2004. 02;
    [40] 邱 毅.《我国竞技武术套路竞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J]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2003.05;
    [41] 张选惠.温佐惠.《我国竞技武术运动发展特征的研究》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