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及改善对策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西部大开发”给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9所高校的193名体育教
    师的基本情况、教学情况、科研情况、训练情况、政治思想情况、生活工作待遇
    和在职培训情况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现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新疆乌鲁木齐高校体育教师的数量基本上能满足目前体育教学的需要,
    但随着扩招高峰期的到来,缺编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各校应有计划地增加体育
    教师数量。
    2、 新疆乌鲁木齐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以本科为主,硕士学位者只占2. 61%;
    教师学缘结构单一,74. 1%的教师是由新疆本地院校培养,少数民族教师中,99%
    毕业于新疆本地院校。
    3、 新疆乌鲁木齐高校体育教师职称情况是:高、中、初级的比例为
    1:1. 44:0. 83。高级职称中少数民族教师比例明显偏低,主要原因是科研论文少。
    4、 新疆乌鲁木齐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较好,大多数教师对教
    学大纲比较熟悉;能按教学常规准备教学文件;80. 39%的教师能够独立承担体育
    理论课教学;教师工作量大多在每周6-16学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因教学
    大纲的选择与本地区特点和实际联系不紧密,所以有54. 24%的教师对教学大纲
    部分实施;另外,还有部分教师不能承担理论课教学等。
    5、 新疆乌鲁木齐高校体育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党员人数占教师总数
    的18. 65%;爱岗敬业精神较好,但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有从事第
    二职业的情况。
    6、 新疆乌鲁木齐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状况不容乐观,参与科研的人数不多,
    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不高,写论文的目的大多是为评职称的需要。少数民族教
    师因发表论文的渠道较少,所以论文数量很少,这对他们晋升职称有很大影响。
    7、 新疆乌鲁木齐高校体育教师工资待遇不高;有部分学校不能按规定给教
    师发放运动服装;教师工作量计算系数有一半学校在0. 6-O.85之间;教师进修
    培训的机会很少,近1 0年来有85. 62%的教师未进修过。
    本文针对上述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乌鲁木齐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
    设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
    重视程度;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提高新疆乌鲁木齐高校体
    育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途径;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加强教学、科研两
    用人才的培养;树立新型教师培养观念,畅通继续教育渠道;提高体
    育教师待遇,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对策,旨在为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应2 1
    世纪新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稳定的、高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提供有益
    的参考。
The Cultivation of the West, historically speaking, provides a very good ch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Xinjiang. And the factor of teachers is vital to this development. 193 PE teachers from n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Urumuqi are carefully studied in this thesis. The study involves their general condition, their teaching, their researching, their training of students, their political quality, their pay conditions and their on-the-job training conditions. References, interviews, investigations, questionnaires, observations and statistics are made use of to do this study. Its findings are:
    l.At present the number of PE teachers can satisfy the need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higher institutions in Urumqi. But with the coming of the peak period of enrollment enlargement, this number has to be increased in a carefully planned way.
    2.Most of the 193 teachers are bachelors and the percentage of masters is only 2.61%. Besides, 74.1% of the teachers are graduates of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percentage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teachers who graduated from local higher institutions is as high as 99%.
    3. Among the teachers investigated, the rate of professors, instructors and assistant teachers is 1:1.44:0.83. Because of their relatively fewer research papers, much fewer minority nationality teachers have been promoted as professors and vice professors.
    4.The curriculums used by the higher institutions in Urumqi , to a certain extent, are not suitable, so far as the characters and the practical condition of the region are concerned. So only 54.24% of the teachers investigated carried out parts of the curriculums chosen.
    5. The teachers investigated can prepare themselves for their teaching according to teaching norms, and 80.39% of them can shoulder the task of teaching PE theories by themselves. Their teaching periods every week vary from six to sixteen hours.
    6.Their researching situation is: only a few teachers take part in researching work, and their purpose is mainly for job promotions; minority nationality teachers found fewer sources' to publish the research papers, so their job promotions are greatly influenced.
    T.There have been very few opportunities for PE teachers to go out to have on-the-job training for the recent 10 years. As many as 85.62% of the teachers investigated have never received this kind of training.
    Besides a detailed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above conditions, this thesis offers some constructive measure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 teachers. Hopefully they will be helpfu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 teachers who are suitable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Xinjing.
引文
1、 周登嵩《体育科研概论》 北京体育学院 1992年12月
    2、 丁璐主编《当代体育科学新论》 新疆教育出版社 1997年
    3、 刘坚《21世纪初美国基础体育教育师次培训标准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 9 9 9年月1 2月第2 2卷第4期
    4、 田麦久《德、奥两国体育院系的教学改革及对我们的启示》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 9 9 9年1 2月第2 2卷第4期
    5、 周登嵩《我国优秀体育教师成才的阶段性规律与促进因素的研究》 体育科学 1 9 9 4年(第1 4卷)第6期
    6、 马卫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师资状况研究》 体育科学 2 0 0 0年3月第2 0卷
    7、 项立敏《普通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 9 9 8年2 1卷第3期
    8、 陈晓《上海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对策》 上海体院学报 1 9 9 9年11月第2 3卷第4期
    9、 朱天明等《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性与对策》 上海体院学报 1 9 9 8年1 1月第2 2卷第4期
    10、 宋义增《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培养方向与措施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 9 9 9年1 2月第2 2卷第4期
    
    
    11、 董翠香《新中国5 0年体育师资队伍培养回顾与展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 0 0 0年9月第2 3卷第3期
    12、 孙洪涛《对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体育科学 1 9 9 6年(第16卷)第4期
    13、 丁璐《新疆农村维吾尔族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 新疆体育科技 1 9 9 4年1期
    14、 周水清((开辟培养体育师资的新途径》新疆体育科技1 9 9 0年2期
    15、 曹杰《行为科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会性1 9 8 7年9月第一版
    16、 祁国鹰《实用体育统计》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 9 9 4
    17、 曲宗湖、刘绍曾、邢文华主编《新中国学校体育5 0年回顾与展望》 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9月
    18、 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 9 9 5年7月
    19、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5月
    20、 齐清顺、巴哈尔古丽《维吾尔族》新疆美术出版社 1 9 9 6年
    21、 马文华《新疆教育史稿》新疆大学出版社 1 9 9 8年1 1月
    22、 项立敏《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目标、内容与方法研究》 体育科学 第1 9卷第1期
    23、 刘兆厚、张传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探析》 上海体育学报 2 0 0 0年3月 第2 0卷
    24、 张子沙、马卫平等《面向2 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方法 体系结构及其发展趋向》 体育科学2 0 0 0年5月第2 0卷第3期
    25、 杨光荣等《试论2 1世纪中国高校合格体育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与培养》 体育学刊 1 9 9 8年第3期
    26、 董向阳等《河北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现状分析》 体育学刊 1 9 9 8年第3期
    27、 蒋凯《对普通高校青年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体育学刊 1 9 9 8年第1期
    28、 董翠香《新中国体育教师在职培训5 0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体育科技 1 9 9 8年1 2月第34卷第1 2期
    29、 梁柱平《对我国初、中级体育师资培养的层次与途径的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 1 9 9 9年第3 5卷第3期
    30、 曾吉等《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公体师资队伍的现状调查》 中国体育科技 1 9 9 9年第3 5卷第3期
    31、 周晓明《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 9 9 9年11月第2 3卷第4期
    32、 薛天纬主编《新疆师范大学校史》 新疆师范大学出版 1 9 9 8年
    33、 成有信《中国师范教育和教师》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 9 0年8月第1版
    34、 董翠香《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与方法》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 9 9 9年2月第2 3卷第1期
    35、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 8 1年
    36、 周贝隆主编《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9 9 0年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编《中国师范教育》
    38、 季羡林《交锋对话》 新疆都市报 2 0 0 0年2月5日
    39、 陈冬季《西域文化论稿》 新疆美术出版社 1 9 9 9年8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