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企业并购作为社会化大生产、规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集聚的必然产物,是西方经济学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19世纪末以来,西方国家已经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并购始于1984年,现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高潮初起阶段,但是国内关于企业并购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关于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则更显薄弱。
     企业并购即并购企业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过程,其中人力资源整合是最为重要的第一资源要素整合。无数实践证明:有效的人力资源整合并不保证企业并购的必然成功,但无效的人力资源整合必然导致并购失败。因此深入研究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不仅对企业并购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也将有助于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并购研究领域的理论创新。
     一、总体结构
     本文主要通过相关理论成果的梳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探索性地提出一个比较具有普适性和分类指导意义的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范式。全文除第一章绪论和第十章结论以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背景研究,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简要介绍并购的一些基本概念,回顾了国际企业并购的历史,分析了国际企业并购的成因及其特点;第三章则研究了中国企业并购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对就业的影响。
     第二部分即第四章,主要研究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框架和模型。在该章中提出了人力资源整合视角下的企业并购分类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整合模型和方程式,并详细分析了人力资源整合的内容三层面、过程三阶段和整合路径。
     第三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探讨了企业文化整合问题,明确提出了“身份管理”的概念;研究了管理技术整合问
As an essential product of socialized mass production, development of scale economy,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capital aggregation, enterprise merger & acquisition is an old research topic of Western economics. Since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Western countries have experienced five large-scale merger & acquisition waves. Enterprise merger & acquisition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began in 1984, and is currently at its first climax in the ascendant, but domestic research about enterprise merger & acquisition is still in the starting phase, and the research of human resources integration during enterprise merger & acquisition is especially weak.
    Enterprise merger & acquisition is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various resource elements of the merger & acquisition enterprise, among which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tegration of the No. 1 resource element. Numerous practices have proven that: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cannot ensure the success of enterprise merger & acquisition, but in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will certainly lead to failure of merger & acquisition. Therefore a deepened research of human resource integration issue during enterprise merger & acquisition will not only be practically instructive to the enterprise merger & acquisition, but also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enterprise merger & acquisition research.
    1. General structu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o bring forward a paradigm of human resources integration during enterprise merger & acquisition, which is relatively universal and also instructive to various types. Except for Chapter 1: Introduction and
引文
1、[美]阿 奇B·卡罗尔、安.K.巴克霍尔茨著.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第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2、[英] 阿瑟·刘易斯著.经济增长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3、[美] 爱德华·拉齐尔著.人事管理经济学.北京: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4、[美] 埃德加H.沙因著.企业文化生存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5、安徽经贸信息网http://www.ahetc.gov.cn
    6、[美] 奥利弗·E.威廉姆森著.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7、[美] 保罗·斯威齐著.资本主义发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8、[英] 波特·马金等著.组织和心理契约: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9、蔡昉等著.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与发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10、蔡建生编著.跨文化生存——在外企的成功之路.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
    11、参见2000年12月7日《法制日报》相关报道.《山西省高院终审一企业兼并纠纷案》
    12、曹正著.企业并购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
    13、[美] 查尔斯·盖伊等著.企业外包模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14、[美] 查尔斯·甘瑟尔等著.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5、[美] 查尔斯·罗杰斯、艾琳·罗杰斯、马克·雷诺著.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美] 查尔斯·W.L.希尔著.国际商务:全球市场竞争(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7、畅铁民主编.企业危机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18、陈放.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对外经贸,2005年12期
    19、陈丽洁著.公司合并法律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
    20、陈薇等.企业兼并中的人力资源问题及解决方案.大众科技,2004年9期
    21、陈晓萍著.跨文化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22、崔沪.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探讨.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20期
    23、[美] 大卫·M.施维格著.整合——企业并购成功之道.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24、[美] 丹尼尔·贝尔著.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年
    25、[美] 丹尼斯·E·罗格等著.养老金计划管理.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26、[英] 德里克·博斯沃思等著.劳动市场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
    27、邓超.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策略.商业时代,2003年259期
    28、[美] 菲利普·R.哈里斯、罗伯特·T.莫兰著.跨文化管理.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
    29、[美] 菲利普·李维斯等著.雇员关系:解析雇佣关系.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30、[荷] 丰斯·特龙彭纳斯等著.在文化的波涛中冲浪——解工商管理中的文化多样性.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
    31、[美] J.弗雷德·威斯通、(韩)S.郑光、(美)胡安·A.苏著.接管、重组与公司治理(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32、[美] J.弗雷德·威斯通、(韩)S.郑光、(美)苏珊,E.侯格著.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33、[美] 弗里特·T.艾伦等著.退休金计划——退休金、利润分享和其他延期支付.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34、傅殷才著.制度经济学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
    35、傅志明、汪秋磊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再造.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36、干春晖著.并购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37、[美] Gary Dessler著.人力资源管理(第8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38、公丕祥著.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中国法理论精粹(2001年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39、龚绍东、赵大士主编.企业文化变革战略.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
    40、顾瑞兰等.并购蜜月中HRM的七原则.企业研究,2003年10期
    41、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
    42、郭俊华著.并购企业知识资本协同理论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43、郭俊涛.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的措施和方法.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18期
    44、郭万达等著.中国制造.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45、国有资产管理局科研所课题组.中国企业购并市场的发展及政策建议.管理世界,1997年
    46、郭玉锦著.中国身份制及其潜功能研究——一个国企的实证分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47、郭志刚著.企业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策略.http://finance.sina.com.cn
    48、《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兼并与收购.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49、[美] 哈罗德·德姆塞茨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50、[美] 哈罗德·孔茨等著.管理学(第10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51、[美] 哈泽尔·约翰逊著.合并与收购——正确管理决策的框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52、韩承敏著.跨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53、韩德强著.碰撞——全球化陷阱与中国现实选择.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54、韩峰著.入世后的企业并购.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
    55、何艳桃.基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并购后管理整合浅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期
    56、洪银兴主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57、胡士贵主编.法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
    58、胡小美.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心理契约重建.统计与决策,2005年11期
    59、胡永诠著.企业兼并中的文化冲突与管理策略.经济论坛,1999年3期
    60、黄伟东.欲“珠联”,须“璧合”先行.企业研究,2003年9期
    61、[英] 加里·阿什沃思著.整合绩效管理:实现股东价值的有效方式.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62、蒋大兴主编.公司法律报告(第1卷).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
    63、蒋建华等.中国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常见误区.商业时代,2004年12期
    64、蒋选著.中国中长期失业问题研究——以产业结构变动为主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65、蒋泽中编著.企业收购与兼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66、[美] 杰弗里·C.胡克著.兼并与收购实用指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67、[美] 杰弗里·梅洛著.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68、[美] 杰克琳·谢瑞顿.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69、金润圭等著.全球战略: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国际化.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70、荆林波主编.中国企业大并购:十大并购商战实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72、[德] 克劳斯·多普勒、[瑞士]克里斯多夫·劳特堡著.变革管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73、[美] 科林·吉列恩等编.全球养老保障——改进与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
    74、[美] 克鲁克洪等著.文化与个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75、[美] 科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76、[美] 莱斯特·瑟罗著.资本主义的未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77、[美] 劳伦斯·巴顿著.组织危机管理(第2版).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78、[美] 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79、[美] 劳伦斯·米勒.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北京:长河出版社,1984年
    80、[美] M.雷等编.商业新范式.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81、[美] 雷蒙德·A.诺伊等著.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82、[英] 理查德·D.刘易斯著.文化的冲突与共融.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
    83、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改制司法解释条文精释及案例解析.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
    84、李汉雄著.人力资源策略管理.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
    85、李卢霞.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本定价问题探讨.山东经济.2006年1期
    86、连忱蔚.上汽收购双龙面临整合压力.青年报,2005年2月4日B16版
    87、刘澄清主编.企业并购案件律师办案指引.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
    88、刘大巍等.近看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人力资源,2005年2期
    89、刘刚著.危机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90、刘海英等.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管理.齐鲁学刊,2003年4期
    91、刘恒著.外资并购行为与政府规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
    92、刘金方等.企业购并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生产力研究,2001年6期93、刘敬孝.外资并购国企的正负效应及对策.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5期
    94、刘明生.并购企业高层经营团队整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1期
    95、刘文纲著.企业购并中的竞争优势转移研究——兼论企业购并中的无形资产协同效应.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96、[美] 路易斯·克拉尔、[日] 泷日精一著.营销之神.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
    97、[美] 路易斯·普特曼等编.企业的经济性质.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98、吕国强主编.劳动争议案例精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2-43页
    99、吕薇著.产业重组与竞争.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
    100、[英] 罗宾·科恩等.全球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01 [美] 罗伯特·N.安东尼等著.管理控制系统(第9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102、[美] 罗伯特·M.索洛等著.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103、[美] 罗伯特·希斯著.王成等译.危机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年
    104、罗帆等.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并购人员动态管理.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期
    105、[美] 罗兰·罗伯森著.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06、罗瑾琏著.企业绩效的人力资源整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7、罗珉著.管理学:范式理论的发展.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0页
    108、[英] 马尔科姆·沃纳主编.简明工商管理大百科全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
    109、[美] 马克·L.菲尔德曼、迈克尔·F.斯普拉特著.并购——企业在重大重组中必须面对的七大困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110、[美] 马克·N.克莱门特、大卫·S.格林斯潘著.并购制胜战略——实用并购规划和整合策略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111、[美] 马克·N·克莱门特等著.并购制胜战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112、[德] 马克思·M.哈贝、佛里茨·克劳格、麦克·R.塔姆著.并购整合——并购企业成功整合的七个策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113、[德] 马克斯·韦伯著.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114、[英] 马里恩·迪瓦恩著.成功并购指南.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115、[美] 玛丽·F.库克著.人力资源外包策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6、马琳著.“高效能团队”杜绝并购后人事地震.天极网
    117、马涛、王锦莉著.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郑州:改革与理论,1998年
    118、[英] 马歇尔著.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
    119、马跃.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煤炭经济研究,2005年2期
    120、[美] 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著.改革公司.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121、毛惠媛等.企业购并整合中的心理契约.理论界,2005年9期
    122、梅君编著.重组并购案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23、[英] 梅因著.古代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124、[美] 米切尔·李·马克斯著.复苏——公司如何走出合并、收购、裁员的困境.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
    125、[美] 米特拉·杜塔等著.过程再造、组织变革与绩效改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26、廖泉文等.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动因、障碍分析及其模式选择.管理科学,2003年1期
    127、莫荣主编.2004-2004:中国就业报告.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128、2002年贸发报告.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第43号新闻稿
    129、[美] 诺曼·R·奥古斯丁等著.危机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30、[美] 帕蒂·汉森著.并购指南:人员整合.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
    131、[英] 帕特里克·迪克松著.洞悉先机:全球化的六个方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2、[英] 帕特·乔恩特、马尔科姆·华纳编.跨文化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3、潘爱玲.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的流程设计与模式选择.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6期
    134、鲍勇剑、陈百助著.危机管理——当最坏的情况发生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135、彭晓华等.试论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管理.江苏商论,2004年10期136、朋震.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的贡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4期
    137、普华永道变革整合小组著.普华永道论变革型领导力.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
    138、浦军等.企业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4期
    139、[美] P.普里切特、D.鲁宾逊、R.克拉克森著.购并之后——如何整合被收购公司.北京:中信出版社,1999年
    140、[美] A.D.钱德勒主编.大企业和国民财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41、钱卫清、李智慧著.成功改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142、[美] 乔治·T.米尔科维奇等著.人力资源管理(第8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143、秦建林.整合:企业并购成败之关键.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6期
    144、秦喜杰.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定价浅探.财会月刊,2003年1A期
    145、邱均平等.论知识管理与企业重组.情报学报,2002年第21卷第3期
    146、全国并购研究中心.2005中国并购报告.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
    147、[美] RobertA.Bundy.并购尽职调查中HR能做什么?.中外管理.2005年7期
    148、阮梓坪等.浅议企业并购中的尽职调查.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3期
    149、[美] 塞缪尔·亨廷顿等著.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150、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2001年11月15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151、邵万钦著.美国企业并购浪潮.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年
    152、石伟主编.组织文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153、[美] 斯蒂芬·P、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第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154、[美] 斯坦雷·戴维斯著.企业文化的评估与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155、苏晋等.企业跨国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中国林业企业,2005年6期
    156、[瑞士] 苏珊·C.施奈德、[法] 简—路易斯·巴尔索克斯著.跨文化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157、[英] 泰勒.文化之定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158、谭静.论企业并购中的文化风险及其控制.决策借鉴,1999年5期
    159、谭伟东著.西方企业文化纵横——当代企业管理思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60、谈萧、刘政编著.中国企业经典法律案例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61、唐丁顺.企业并购过程中人力资源的整合再造.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2期
    162、[美] 唐纳德·C.莫斯利等著.督导管理——授权和培养员工的艺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163、[美] 唐纳德·西尔著.全球化思维的艺术——东西方组织理念的融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
    164、唐瑶等.企业并购后对人力资本的整合利用策略.科学咨询,2004年3S期
    165、[美] 特雷斯·迪尔,阿伦·肯尼迪著.企业文化.台北:台湾长河出版社,1988年
    166、田原.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辽宁经济,2005年1期
    167、佟环.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5期
    168、童星等编著.劳动社会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69、[美] 托马斯·彼得斯,罗伯特·沃特曼著.追求卓越.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170、[美] 托马斯·卡明斯等著.组织发展与变革(第7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171、[美] 托马斯·K·麦格劳著.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172、万希.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战略整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1期173、王长征著.企业并购整合:基于企业能力论的一个综合性理论分析框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174、汪大海等编著.变革管理培训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75、王东、张秋生编著.企业兼并与收购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176、王富晓.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对策探讨.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5年3期
    177、王巍.台资:何不并购大陆上市公司?.新电子:IT经理人商业周刊,2003年
    178、王先玉、王建业、邓少华著.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179、王媛等.谈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及整合.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
    180、王兆君等.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中国林业企业,2005年2期
    181、[美] R.韦恩·蒙迪、罗伯特·M.诺埃、沙恩·R.普雷梅克斯著.人力资源管理(第八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182、[美] 威兼·P·安东尼等著.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方法(第四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
    183、[美] 威廉·大内著.Z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184、[美] 威廉·鲍莫尔著.资本主义的增长奇迹.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
    185、魏江等著.企业并购战略新思维——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与整合管理模式.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186、魏江.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后整合管理.中国软科学,2001年12期
    187、魏杰.中国企业如何面对高成本时代.文汇报,2005年
    188、吴柏林著.公司文化管理.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
    189、吴国萍、周世中著.企业并购与并购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190、伍晓奕.并购中如何消除员工的不公平感.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1期
    191、吴颖等.并购各阶段中的人力资源任务分析.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期
    192、武勇.企业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策略.企业活力,2005年7期
    193、吴裕洲.中国劳动,2002年第9期186、温德新等.并购整合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乡镇企业研究,2004年2期
    194、吴志军著.企业并购中的管理整合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195、[美] 西奥多·舒尔茨著.对人进行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
    196、[美] 西里尔·E·布莱克编.比较现代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197、[美] 西蒙·库兹涅茨著.各国的经济增长.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198、萧鸣政等编著.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99、谢英亮等.并购整合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27卷3期
    200、刘紫凌、田建军.莫让纠纷酿惨祸——湖北省连续发生国有企业厂长经理被害案引人关注.《湖南日报》2002年2月25日
    201、熊必军.人力资源整合中的文化整合.中外企业家,2005年4期
    202、徐刘芬.论人力资源管理在跨国并购中的作用.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
    203、薛澜等著.危机管理.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04、[英] 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205、严登峰编.新联想遭遇IBM老员工大流失.每日经济新闻,2005年5月18日
    206、阎世平著.制度视野中的企业文化.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
    207、杨河清等主编.新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
    208、杨健.企业并购中的管理整合.当代财经,2002年4期
    209、杨洁、辛志纯著.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操作实务.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
    210、杨洁、辛志纯著.企业重组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
    211、杨静等.现代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关键分析.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19期
    212、杨燕绥等编.劳动法新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213、杨勇.试论并购后企业整合.金融与经济,2004年7期
    214、姚伟坤等.并购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14期
    215、伊达琳·克斯纳等.并购整合陷入泥潭…….哈佛商业评论,2004年12M期
    216、殷爱群著.跨国并购原理与实证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
    217、殷玉生.东方早报2005年7月1日218、俞文钊、贾咏、汪解、范津砚编著.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219、[美]约翰·科特等著.变革之心.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220、[美]约翰·科特等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年
    221、[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222、[美]约瑟夫·克拉弗格著.兼并与收购:交易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23、[美]约瑟夫·熊彼特著.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224、[美]约瑟夫·熊彼特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225、泽熙著.东西一水间——现代管理中的文化碰撞.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年
    226、[美]詹姆斯·钱皮著.企业X再造.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
    227、张静河著.跨文化管理——一门全新的管理学科.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228、张军立、王立新主编.企业市场退出.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
    229、张琼.企业并购后人力资源的迅速整合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期
    230、张仁启主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
    231、张善余著.中国人口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232、张树义著.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行政法学背景分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233、张毅等.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中国文化整合研究.科技与管理,2005年1期
    234、张玉贤等.企业实施并购中的问题分析及其对策.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4年3期
    235、郑子坤著.国际投资理论对外资作用的新解释.人民日报,2000年
    236、[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等联合编辑.精通战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37、钟耕深等.企业并购后工作团队的重建.东岳论丛,2003年24卷1期
    23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修正23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1953年1月26日颁布
    24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八次会议通过,1994年
    241、周长征.企业改制与职工权益保障.公司法律报告.第一卷.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
    242、周长征著.全球化与中国劳动法制问题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43、周箴等编著.在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
    244、周林著.企业并购与金融整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245、朱延智著.企业危机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
    246、庄宇等.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并购整合模型研究.软科学,2005年1期
    247、[日]佐佐淳行.危机管理宝典.台北:建宏出版社,1994
    248、Anita Raghavan, "Paine Webber Plans to Slash Annual Pa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Nov. 6, 1995, pp. C1, C16
    249、Carolyn O. Lehr and Jeffrey D. Facteau, "Individu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Related to Subordinate Appraisal System Effectivenes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ven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Montreal, Quebec, May 1991)
    250、Charles Handy. Gods of Manage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51、Charles R. Greer, Dana L. Jackson, and Jack Fiorito, "Adapting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in a Chang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8, no. 1 (Spring 1989), pp. 105-23
    252、C. K. Prahalad and 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90, pp. 79-91
    253、Daniel R. Ilgen, Janet L. Barnes-Farrell, and David B. Mckellin, "Performance Appraisal Process Research in the 1980's: What Has It Contributed to Appraisals in Us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4, 1993, pp. 321-368
    254、David Antonioni, "The Effects of Feedback Accountability on Upward Appraisal Ratings," Personnel Psychology 47, 1994, pp. 349-56; Candice Prendergast and Robert H. Topel,??Favoritism in Organizations (Cambridge, MA: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93); Mortimer R. Feinberg, "How to Get 'No' for an Answe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Dec. 30, 1991, p.A8
    
    255 , David J. Woehr and Allen I. Huffcutt, "Rater Training fo Performance Appraisal: A Quantitative Review,"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57, 1994, pp. 189-205
    
    256, Edgar H. Schein, "Corporate Teams and Totems," Across the Board, May 1989, pp. 12-17; Michael E. Gaffney, "The Dark Side of World-Class Manufacturing," HR Magazine, Dec. 1991, pp. 40-43; Robert H. Guest, "Team Management under Stress," Across the Board, May 1989, pp. 30-35; Paul Chance, "Redefining the Supervisor's Role," Across the Board, May 1989, pp. 36-37; Paul Chance, "Great Experiments in Team Chemistry," Across the Board, May 1989, pp.18-25
    
    257, Ellen F. Glanz and Lee K. Dailey, "Benchmarking,"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1, nos. 1 and 2 (Spring/Summer 1992), pp. 9-20
    
    258, George Milkovich, Barry Gerhart, and John Hannon, "Use of Incentive Pay in R&D Firms," working paper, Cornell University, 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thaca, NY, Jan. 1990; Jerry Newman, "Selecting Incentive Plans to Complement Organization Strategy," in Current Trends in Compens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ed. L. Gomez-Mejia and D. Balki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87), pp. 14-24
    
    259、 Hall. E. 1977. Beyond Culture. New York: Anchor Books
    
    260, H. John Bernardin and Richard W. Beatty, Performance Appraisal: Assessing Human Behavior at work (Boston: Kent Publishing, 1984), pp. 68-71
    
    261, Ian I. Mitroff & Christine M. Pearson, Crisis Management : Diagnostic Guide for Improving Your Organization's Crisis-Preparedness, (New) York : Jossey-bass Inc.), 1993
    
    262, James R. Williams and Paul E. Levy, "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System Knowledge on the Agreement between Self-Ratings and Supervisor Ratings," Personnel Psychology 45, 1992, pp. 835-47
    
    263, James Walker, "The Future Human Resource Function Today," Presentation at Center for Advanced Human Resource Studies Ithaca, New York, Nov. 5, 1992
    
    264, Jeffrey Kling, "High Performance Work Systems and Firm Performance," Monthly Labor Review, May 1995, pp. 29-36
    
    265, John M. Penrose, The Role of Perception in Crisis Planning, Public Relation Review, vol.26, No.2, Summer 2000
    266,Kluckhohn F, Strodtbeck F. (1961). Variations in Value Orientations. Evanston, IL: Row, Peterson
    
    267, Laurie J. Bassi, "Upgrading the U.S. Workplace: Do Reorganization, Education Help?" Monthly Labor Review, May 1995, pp. 37-47
    
    268, "Layoffs Continue, Despite the Strong Economy," HR Focus (1 Sept. 1999) :5
    
    269, Lee D. Dyer,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in Personnel Management, ed. K. Rowland and Gerald Ferris (Bostn: Allyn & Bacon, 1982). pp. 52-77; D. M. Atwater, E. S. Bres III, Richard J. Niehaus, and J. A. Sheridan, "An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Human Resources Planning Supply-Demand Model,"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5, no. 1 (1982), pp. 1-15; J. R. Hinrichs and Robert F. Morrison,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in Suppor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3, no. 4 (1980), pp. 201-10
    
    270, Louis S. Csoka, Rethinking Human Resources (New York: The Conference Board, 1995)
    
    271, Michael A. Campion and Michael J. Stevens, "Neglected Questions in Job Design: How People Design Jobs, Task-Job Predictability, and Influence of Training,"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Winter 1991, pp. 169-90; John Kelly, "Does Job Re-Design Theory Explain Job Redesign Outcomes?" Human Relations 45, no. 8 (1992), pp. 753-74
    
    272, Philip Henslowe, Public Relations: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Basics, (London: The Institute of Public Relations), 1999
    
    273, Philippe C. Haspeslagh and David B. Jemison 1991), Managing Acquisitions: Creating Value Through Corporate Renewal,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274、 Prahald,C.K.& Gary Hamel:The Core Compen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90, no. 3, 1990
    
    275, Simon A. Booth, Crisis Management Strategy: Competition and Change in Modern Enterprises, (London: T.J Press Ltd), 1993
    
    276, Susan E. Jackson, Randall S. Shuler, and J. Carlos Rivero,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s Predictors of Personnel Practices," Personnel Psychology 42, 1989, pp. 727-86
    
    277, The New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Has Anything Really Changed? (Minneapolis: Ceridian Corporation, 1995)
    
    278, Thomas S.Kuhn. The Essential Tension: Scientific Tradition and Change. Chicago, Illinois: Th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7
    279、Vetter, Manpower Planning; W. Rudelius, "Lagged Manpower Relationships in Development Projects,"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Dec. 1976, pp. 188-9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