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人力资本市场中的企业劳动关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人力资本市场为背景,对处于转轨时期的企业劳动关系
    进行研究。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人力资本市场发育现状、特
    征,表现为:(1)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劳动力供求呈现两种状况;(2)
    市场机制较为紊乱;(3)职业中介组织有待完善;(4)政府角色定位
    有待调整。人力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对劳动关系产生了三个方面的不利
    影响。第二部分以劳动关系理论为基础,分析企业劳动关系特征:(1)
    合作是主流,冲突不断升温;(2)劳动关系呈现复杂性;(3)劳动关
    系呈现不稳定性;(4)工会的功能发挥不力。提出从劳动合同、工会、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入手来规范劳动关系。建立在前两部分的理论基础
    和框架上,后三部分则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分别对劳动合同的现状、
    工会的功能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各自存在的诸
    种问题,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探
    讨理论对策,在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上提出了六条措施,在工会制度的
    健全上提出四个对策,在重新设计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上,提出“先予
    调解,裁审分轨,各自终局”双轨制。
I'd like to research the sth about the enterprise labour in the period of altering
     trail in the background of human and capital market, and therefore now let me
     introduc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to you0
    
     I will divide my remarks into five sections0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analysis
     of growth conditions and feature of human and capital market, The problems lie in the
     fact that firstly the structure of labour force is not rational and besides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labour force is incordinated; and secondly the system of the market is
     chaotic and thirdly the media organization of occupation is to be improved and
     fourthly the role of government guidance is to be adjusted0 In a word, the immature
     elements of human and capital market have caused three unfavourable effects to the
     labour relation0 The second part refers to the exposi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labour
     relation in enterprise on the basis of theory on the labour relation0 There are four
     disadvantages of which the first is that conflicts intensifiy step by step in the trend of
     cooperative practice, and the second one lies in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 of labour and
     the third in the unsteady tendecy of labour relation and the fourth in ineffective
     function of labour unions And accordingly I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hat handle
     systems to rationize the labour relation like labour contracts and labour union and
     labour disput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wo theories mentioned above0 The remainders
     of other three sections of my statements focus on the detailed narration of the persent
     conditions of dealing with labour contracts and the function of labour union and
     labour disputes0 I assure We shall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managing to find out
     various problems in each country so as to absorb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est0 Thus we are able to explore chinese society by some
     theoratical tactics0 There are six measures to better labour contract system and four
     tactics to improve the labour union system and finally in order to redesign the system
     of labour disputes we have created Double Trail System to compromise contradictions
     to separate trail by judge and to refine the separate finality0
引文
[1] [美]丹尼尔·奎因·米尔斯.劳工关系.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2] 顾肖荣,杨鹏飞.劳动法比较.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
    [3] 郭庆松编著.企业劳动关系.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4月版
    [4] 李建民.人力资本通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5] 候风云.中国人力资本形成及现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6] 王珏,李涛.劳动力资本论—国企改革出路探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9月
    [7] 关怀主编.劳动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版
    [8] 关怀主编.劳动法学.群众出版社,1987年版
    [9] 程晓敏,吕唐勋.劳动合同概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10] 余凯成,程文义,陈维政编著.人力资源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
    [11] 胡君辰,郑绍濂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2] 常凯.劳动关系、劳动者、劳权.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年版
    [13] [美]萨尔霍夫曼.劳动力市场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
    [14] 袁方.劳动社会学.中国劳动出版社,1992年版
    [15] 张兴旺.利益理论研究.河北科技出版社,1990年版
    [16] [美]罗纳得伊兰伯格.现代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年版
    [17] 李德伟.现状、难点与出路——中国股份制实践剖析.企业管理出版社,1993年版
    [18] 任扶善.世界劳动立法.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年版
    [19] 赵曙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
    [20] [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版
    
    
    [21] [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22] 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23] 冯子标.人力资本运营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2月版
    [24] 李绍光.养老金制度与资本市场.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5月版
    [25] 张守一.制胜之道——现代经济对策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
    [26] 台港澳及海外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2001年10月各期
    [27] 中国劳动.劳动保障部,1999年—2001年10月各期
    [28]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2001年8月各期
    [29] 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2001年10月各期
    [3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创业要素市场建设课题组.我国人才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经济工业学习资料,2001年第8期
    [31] 马斌.广州市劳动力市形成的制约因素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32] 荣芳,赵劲松.我国人力资本外流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1卷),2000年第12期
    [33] 穆瑞丽,李乾文,彭红利.完善市场机制,实现市场就业.探索与求是,2000年第5期
    [34] 林玳玳.美国政府对劳动关系的调控.世界经济,1999年第3期
    [35] 关培兰,刘学元.论人力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及其构建.江汉论坛,2000年第7期
    [36] 郑桥,余云霞,赵炜.西方工会理论概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季刊),1997年第4期
    [37] 杨冬梅.我国新经济组织工会维权问题初探.工会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3卷第2期
    [3B] 冯子标,焦斌龙.经济体制.企业家效用与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制度变迁.体制改革,2001年第4期
    
    
    [39] 公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及劳动冲突.中国集体经济,2000年2月6日—7月16日
    [40] 卢玖祥.转轨时期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形成的特征.经济问题,1999年第11期
    [41] 周长城,吴淑凤.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劳资关系探讨.经济评论,2000年第40期
    [42] 刘思容.略论工会维权的主要障碍及其对象.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6月第19卷第3期
    [43] 郑桥,吴亚平.法国工会运动的现状,特点及启示.工会理论与实践,2000年6月第14卷第3期
    [44] 崔生祥.中国工会赴美考察团对美国劳资关系和工会作用的考察报告.工会理论与实践,1998年12月第6期
    [45] 路红.从无序到有序——现阶段劳动争议特征分析.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6月第20卷第6期
    [46] 段平利.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12月第27卷
    [47] 史探径.中国劳动争议情况分析和罢工立法问题探讨.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
    [48] 姚先国,陈凌.试论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管理.管理世界,1997年第6期
    [49] 陈晓辉,丁如兰.试论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互补性.兰州商学院学报,1999年2月第1期
    [50] 詹庆和,柏宁湘.应当对当前工人非正式组织进行研究.学术界,1999年第3期
    [51] 吴超民.劳动关系协调要论.法商研究,1998年第3期
    [52] 姚德全.我国失业的形成因素.特点及其缓解.经济评论1998年第4期
    
    
    [53] 焦斌龙.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8月第4期
    [54] Lawrence S. Kleima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 Tool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west Publishing Co, 1997
    [55] Davidp. Twomey. Labor and Empleyrnent Law (9th Edition) , South— Westem Publishing Co, 1999
    [56] Gary Dessle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eventh Edition),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1998
    [57] Horst Bergmann. Kathleen Hurson and Darlene Russ-Eft. Everyone A Leader, Times Mirror, Inc, 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