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象何曾定可稽,毕竟同归天一寥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存在大量建筑类型,同时也存在对各种建筑的多样命名形式。这些分类和命名,自古以来就有灵活融通的传统,其意义边界模糊。一座具体的园林建筑,常难以因循形式逻辑而简单化、直线式地按其形制归入亭、台、楼、阁或堂、榭、轩、馆等不同建筑类型。事实上,在包括园林在内的艺术创作领域,中国古人从未拘泥形式逻辑的命名;对名实、言意象关系的认识,更钟情于辩证思维、形象思维以至诗性思维。这在中国古典园林当中体现得极为普遍和突出。而立足于园林创作,注重通过文化内涵深永、富于诗情画意的精审题名来规范建筑类名;或巧用典故进行解释学再创作,增加园林的历史意韵,抒发人生理想和人格追求;或取意名诗名画,引发诗性审美联想,谛造更丰富而优雅的审美意趣。如此等等,都直接左右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各类建筑的命名,也由此鲜明彰显了古人的藻思。
     本文充分解读中国古代传统思维方式与伦理价值追求,以及对中国传统建筑观的梳理、归纳,对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建筑分类命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结合对中国传统语言哲学的应用体系以及与当代西方哲学转向中典型的理论参照,厘清了传统建筑命名与分类的规律与特点,挖掘了其深层的审美涵义。本文紧紧围绕园林当中承载精神意义并作为意象核心要素的“语言”层面,在领悟传统建筑的境域生成中,从以往的囿于“物”的层次向“心”的层次进行跨越与超越,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building types, and there is also thediversity of the naming form for various types of building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naming, retainflexible intermediation tradition since ancient times, with vague significance boundaries. Fromancient people’s classification methods we can se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anings ofthese definitions are not just parallel, one of them may include another, or some of them may besimilar to each other, or some of them may have overlapping parts. A specific landscape building,only according to its shape and appearance, is often difficult to follow the formal logic andsimplistic, linear manner to be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building types such as Ting, Tai, Lou, Ge orTang, Xie, Xuan, Guan, etc.
     Actually, in the field of artistic creation including the garden, ancient Chinese never rigidly stickto the naming of formal logic, an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ming-shi” and “yan-yi-xiang”, moreincline to dialectical thinking, thinking in images, as well as of poetic thinking.
     This phenomenon is very common and prominent in Classical gardens. Based on the gardencreation, the ancients inclined regulating the building names through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s,poetic fine titles; or skillfully using allusion to conduct hermeneutic re-creation, to increase thegarden's history context, to express the pursue of ideals and personality; or intending to take thecharm of paintings of the famous poem, to cause the poetic aesthetic association, to make morerich and elegant aesthetic intention. So those directly affected the naming ways of all types ofbuildings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nd clearly underline the excellent of the ancients thought.Based on ful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traditional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pursuit ofethical values, as well as the summary conc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this thesiscarries out a more systematic study of classification and naming among Chinese ancientarchitecture includ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t combine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Chines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s well as typical theoretical reference of contemporary Westernphilosophy system, clarifies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 naming and classification rules and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tens the deep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context. The thesis focus on the“language” level which carry spiritual significance as the imaginary core element in the garden,and comprehension of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ontext come-into-being beyond the level of“objects” to the “heart” in order to more deeply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gardens.
引文
4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36页
    5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57页。
    1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06页。
    2陈从周主编,中国园林鉴赏辞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66-1067页。
    3杨鸿勋,江南园林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81页
    1伍晓明江怡,中西比较的新思路:哲学拓扑学的视野,哲学动态,2007(12)
    2[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精神分析的奠基人。
    3约翰·里克曼编,贺明明译,弗洛伊德著作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91-92页
    4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301-302页
    1张祥龙,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从《春秋》到荀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2页。
    1《论语·泰伯》
    2[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前言3-5页。
    1[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63页。
    2叶维廉,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页。
    3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4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一般也称为完形心理学。据[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审美心理描述,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94-95页。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形,是经由知觉活动组织成的经验中的整体。也就是说,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或功能,而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格式塔的含义比“形”还要宽泛,因为它还包括视觉意象之外的一切被视为整体的东西。故此,本文基于通常译为的“完形”提出适宜于中国传统思维习惯的“完象”,对理解点景题名中的诗性思维更为贴切,详见下文第四章。
    1转引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中华书局,1992年,83页
    2李泽厚,华夏美学:插图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6页。
    3西晋·陆机《文赋》
    4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5唐·司空图《二十四品》
    6李泽厚,华夏美学:插图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9页。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01页。
    2[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85页。
    3[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02页。
    4《黄帝宅经·序》
    2王其亨主编,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92页
    3自《孟子卷八·尽心章句上》(其意释为:孟子从范邑到齐国去,远远地看见了齐王的儿子,很感慨地说“居住环境改变人的气质,奉养改变人的体质,所处的环境真是关系大极了。)
    4吴家骅,景观形态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129页。
    1王贵祥,《周易·系辞下》大壮卦建筑隐义浅释,建筑史论文集(第十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56页
    2《荀子·大略篇》
    3《墨子·辞过》
    4《礼记·乐论》
    5《礼记·哀公问》
    6《礼记·礼运》
    7《礼记·经解》
    8《孟子卷八·尽心章句上》
    1《周易·说卦传》
    2《黄帝宅经》
    3《大戴礼记·本命》
    4《礼记·燕居》
    5《黄帝宅经》
    6西汉·刘向《说苑·修文》
    7晋·周处《风土记》
    8《相宅经纂》
    9《阳宅十书》
    10《周礼》
    11东汉·班固《西都赋》
    12毛德富,段书伟主编,世说新语(文白对照全译),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303页。
    2H·Bell,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New York et Londres,1945,p.466.
    3自刘禹锡《陋室铭》,运用了《论语子罕》中的典故:“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托物言志式地阐明古代古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4张祥龙,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从《春秋》到荀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9页。
    5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93页。
    1张祥龙著,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商务印书馆,2001年,2-3页。
    2周锡山编,金克木著,文化卮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60页。
    3王夫之《张子正蒙注》
    4王其亨主编,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102页
    1伍晓明江怡,中西比较的新思路:哲学拓扑学的视野,哲学动态,2007(12)
    2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1724-1804)是实现这种过渡与转变首当其冲的人物。
    3[法]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51页
    4李新洲,追寻自然之律:20世纪物理学革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28页
    5[日]铃木大拙,禅学入门,谢思炜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3页。
    1叶舒宪,庄子的文化解析,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33页。
    2索伦·克尔凯廓尔(S·Kierkegaad,1813-1855),丹麦存在主义哲学家。
    3叶维廉,比较诗学,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124页
    4转引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中华书局,1992年,114页。
    5张祥龙,当代西代哲学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页。
    6申小龙,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19页。
    7张祥龙,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从《春秋》到荀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4页。
    1董光璧著,传统与后现代:科学与中国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165页。
    2高伟光,“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8页。
    3详见本文第四章涉及现象学的有关内容。关于现象学理论,可参见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也可参见张祥龙有关著述,例如张祥龙,当代西代哲学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张祥龙,现象学导论七讲:从原著阐发原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前言1页。
    1董光璧著,传统与后现代:科学与中国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15页。
    2广义的现象学也包括存在主义哲学在内,详见论文第四章。
    3陈宗明,符号世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序言3-4页。
    1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23页。
    2据[挪]诺伯格·舒尔茨,存在·空间·建筑,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3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引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4毛兵,混沌:文化与建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2页。
    1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5-6页。
    2参见庄岳,数典宁须述古则,行时偶以志今游:中国古代园林的解释学传统:[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6。
    3关于结构主义、解构和现象学间的关联,参见张祥龙,现象学导论七讲:从原著阐发原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页。
    4叶舒宪,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原型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5页。
    5典型如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思路与方法就曾受到过中国古代周易的影响。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促使人们对宇宙观的重新审视,“玻尔在1937年访问中国后,他说中国的治学传统使他产生了灵感。中国古今伟大思想家的真知灼见令人倾倒。……(玻尔认为)量子论的中心思想是并协性。……在西方,并协观念似乎是革命性的。然而,玻尔高兴地发现,在东方,并协观念乃是一种自然的思想方法。为了采用象征性的方法来表述并协性,玻尔选择中文的‘阴阳’以及拉丁谚语‘相反相成’。”参见惠勒演讲集:物理学和质朴性,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页。
    6[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401页。
    1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引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2解恩泽,爱因斯坦统一场论思想的命运,,中国青年科技,1999年第3期。
    3李新洲,追寻自然之律:20世纪物理学革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70页。
    4李泽厚,华夏美学:插图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3页。
    5本文将建筑的类型名代表其分类;另外,一般情形下提及建筑的命名,本文将其视为题景名与类型名的相互耦合,类型名不会单独作为建筑的命名,并经常被消隐于命名而仅以题景名作为命名。
    1张乾元,象外之意:周易意象学与中国书画美学,中国书店,2006,1页。
    1[挪]诺伯格·舒尔茨,西方建筑的意义,李路珂欧阳恬之译,王贵祥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
    4杨鸿勋著,江南园林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5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6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7王其亨等著,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8徐苏斌,风水说中的心理场因素。参见王其亨等著,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1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
    2潘谷西主编,江南理景艺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家骥,中国造园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4覃力,高轸明,中国古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5庄岳,数典宁须述古则,行时偶以志今游:中国古代园林的解释学传统:[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6。
    6刘江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中国建筑史学的文献学传统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3李泽厚,美学三书,商务印书馆,2006。
    4叶维廉,中国诗学,北京:三联书店,1992。
    5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北京:中华书局,1992。
    6[美]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1904-1994)著,滕守尧译,审美心理描述,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7[美]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1904-1994)著,滕守尧译,视觉思维,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8叶舒宪,庄子的文化解析,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9周山,智慧的欢歌:先秦名辩思潮,北京:三联书店,1994。
    10周山,解读周易,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1张乾元,象外之意:周易意象学与中国书画美学,中国书店,2006。
    2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北京:三联书店,1996;张祥龙,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张祥龙,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从《春秋》到荀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张祥龙,现象学导论七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张祥龙,当代西代哲学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有关“境域”的理解,详见本文第四章中有关现象学的部分。这种表达方法表达出情境的当场构成,情就融于境、生于境,又参与境的生成。无分主客,人既是参与者又是感受者。笔者认为较好地体现了现象学的主旨,故而本文在涉及语境化的审美时,多沿用“境域”的说法。
    4周春生,直觉与东西方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张皓,中国美学范畴与传统文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6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7李新洲,追寻自然之律:20世纪物理学革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8申小龙,语文的阐释,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9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4。
    1启功,汉语现象论丛,中华书局,1997。
    2陈宗明,符号世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3杨韶刚,精神追求:神秘的荣格,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4毛兵,混沌:文化与建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16页。
    2《庄子·齐物论》
    3[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16页。
    4叶舒宪:原始思维发生学研究导论,哲学研究,1988(2)。
    5刘勰《文心雕龙》
    6[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23页。
    1[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18页。
    2高伟光,“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8页。
    3[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50页。
    4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08页。
    5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页。
    1屠友祥,言境释四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页。
    2《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二章。
    3[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89页。
    4[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91-92页。
    5[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01-102页。
    6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序》
    7[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张述祖,沈德立著,基础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569页。
    2李海霞,汉语动物命名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2,236-237页。
    3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17页。
    4转引自孙雍长,训诂原理,语文出版社,1997年,181-182页。
    5[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167-168页。
    6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100页
    1徐伯安,建筑史研究论文集(1946-199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9页。
    1参考申小龙,语文的阐释,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1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二,《抱朴草堂》。
    2杨鸿勋,江南园林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266页。
    3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304页。
    4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306页。
    5伍晓明江怡,中西比较的新思路:哲学拓扑学的视野,哲学动态,2007(12)
    2[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77页。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8页
    4转引自童庆炳,童庆炳美学随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243页
    1申小龙,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110页
    2J·Gernet, Chine et christianisme, action et reaction, Paris, Gallimard, Bibliothequesdes histoires,1982,P.326-327.转引自[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75页。
    1申小龙,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171页
    2张林川等编著,中国古籍书名考释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69页。
    3张林川等编著,中国古籍书名考释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70页。
    4毛兵,混沌:文化与建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3页。这其中“原逻辑和逻辑”之分采用的是法国社会学家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中对人类思维的划分。
    1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3页。
    2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01-202页。
    3《论语·阳货》
    4赵沛霖,兴的源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247-248页。转引自李泽厚,华夏美学:插图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1页。
    5李泽厚,华夏美学:插图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4页。
    1王应麟《困学纪闻》
    2蒋天枢,楚辞论文集·楚辞新注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9-20页。
    3《庄子·天道》
    4《庄子·外物》
    5钟嵘《诗品》
    1转引自申小龙,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454页
    2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摘要),人民出版社,1965年,54-55页。
    3周锡良编,金克木著,文化卮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76页
    4自梁元帝《内典碑铭集林序》:“象教东流,化行南国。”
    5《周易·系辞上》
    2《尚书》
    1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2刘勰《文心雕龙》
    3《庄子·人间世》
    4荆浩《笔法记》
    5唐杜牧《答庄元书》
    6唐白居易《新乐府·序》
    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308页。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310页。
    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310页。
    3《论语·阳货》
    4唐·柳宗元《零陵三亭记》
    5唐·白居易《寻春题诸家园林》
    6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三,《明漪楼即景》
    7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十,《虚明室》
    8关于古典园林的解释学创作方法,可参见庄岳,数典宁须述古则,行时偶以志今游:中国古代园林的解释学传统:[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6。
    1中国园明园学会,圆明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102页
    2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七集,609页,《畅襟楼》
    3《圆明园图咏·九洲清晏》
    4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六集,238页,《养素书屋》
    5御制圆明园图咏·廓然大公》
    6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626页,《亩鉴室》
    7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302页
    8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二集,310页,《皋涂精舍》
    9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二集,417页,《石林精舍》
    10倪谦《竹坞精舍赋》
    1陈从周主编,中国园林鉴赏辞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页。
    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302-303页
    1《大戴礼记·本命》
    2苏州园林博物馆编,园林经典:人类的理想家园/绪言,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3张祥龙,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从《春秋》到荀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8页。
    1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
    1关于灵台有多种意义,在此指心,如《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如郭象注:“灵台者,心也。”
    2南宋·文天祥《文文山集》
    1刘令娴《美人》
    1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9页。
    2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93-194页。
    3《尔雅·释宫》
    4《尔雅·释宫》
    5《尔雅·释亲》
    6《白虎通·卷十二田猎》
    7《白虎通·卷六辟雍》
    8如《尔雅》、《白虎通》、《仪礼》等。
    1[美]W.V.O.奎因,词语和对象,陈启伟朱锐张学广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页。
    2陈宗明,符号世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70页。
    3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52页。这mana是使“自然人”向“超自然”飞跃的一种神秘的“灵力”。著名心理分析学家容格(C·Jung)认为它归因于其内在的能量,存在就是一个力场,可以将原始的mana观念认为是一种原始的能量理论。详见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46-47页。
    4李海霞,汉语动物命名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2,2页。
    5转引自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1991年,58页。另见[法]列维施特劳斯,野性的思维,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205页。
    1[德]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黄汉青陈卫平译,台北:成均出版社,1983年,40页。
    2据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53页。
    3申小龙,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115页
    4据侯旭东,中国古代人“名”的使用及其意义,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
    5甘怀真,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台北:喜马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2003,470页。
    1周桂钿著,董学探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233页
    2《庄子·外篇》
    3张尔歧《仪礼郑注句读》
    1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54页。
    2李海霞,汉语动物命名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2,150页。
    3例如《尔雅·释亲》中所列。
    2崔清田,名学、辩学与逻辑,广东社会科学,1997(3)
    1《论语·子路》
    1《论语·子路》
    2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9页。
    3《吕氏春秋·正名》
    4《吕氏春秋·审分》
    5《吕氏春秋·审分》
    6《吕氏春秋·审应》
    1《论语·微子》
    2[法]弗朗西斯·于连,迂回与进入,杜小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3[美]W.V.O.奎因,词语和对象,陈启伟朱锐张学广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7页。
    4[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46页。
    5名家创始人邓析将“两可之术”用于兴讼议政,即表现出这一点,见周山,智慧的欢歌:先秦的名辩思潮,北京:三联书店,1994。
    6参见[德]韦特海默,创造性思维,林宗基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7[日]中村元,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中译本,173页。转引自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43页。
    1《公孙龙子·迹府》
    2[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78,第2卷,7页
    1申小龙,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26页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18-319页。
    1[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41-242页。
    2[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49页。
    1[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47页。
    2《管子·九守》
    3《韩非子·扬权》
    4《墨子.贵义》
    5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五集,卷二十三,《自达轩》
    6宋·张载《正蒙·天道》
    7明·王阳明《传习录·下》
    8[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86-288页。
    9[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02页。
    1[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47页。
    2具有这种“双重”命名指向的命名方式事实上非常普遍。例如在地名学研究当中,就一般包括通名与专名,其所谓通名是指山、川、湖、泽、县、寨等一类的名称;专名是类别中的特称之名,如万寿山之“万寿”,昆明湖之“昆明”。可参见华林甫,插图本中国地名史话,齐鲁书社,2006,1页;或参见中国地名学研究会编,地名学研究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86页。这种“双重”性,也类似于人名中姓与名的并置联用与交叠。在一些追求逻辑严谨的命名领域,通名和专名遵守一定的规则,例如一旦通名脱失,则专名所指即会模糊不清。在中国古典建筑的命名中,“通名”基本上相当于本文的“类名”,“专名”基本上相当于本文的“题名”,虽然很多领域中的通名与专名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但在传统建筑命名中的“类名”与“题名”中却有着相当大的灵活性,典型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命名恰恰利用了这种特点,营构出多指向的审美空间。
    1参见庄岳,数典宁须述古则,行时偶以志今游:中国古代园林的解释学传统:[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6。
    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五集,卷三十五,《含芳书屋》
    3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67页《睇佳榭》
    4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12页《圆朗斋》
    1均见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
    1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一集,690页,《洞天深处》
    2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三集,675页,《引胜轩》
    3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八集,403页,《虚明室有会》
    4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八集,499页,《清娱室》
    5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八集,528页,《抱素书屋》
    6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五集,卷二十六,《泠然阁》
    7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四集,卷十三,《静莲斋》
    8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四集,卷二,《养素书屋》
    9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四集,卷四,《探真书屋》
    10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四集,卷十三,《静香馆》
    11该表内容主要采集于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一至十册,以及各种古代园林文献中对园林建筑的描写
    1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49页《治镜阁有会》
    2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三集,39页,《题玉泉山翠云堂》
    3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71页《就云楼》
    4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30页《题绘芳堂》
    5该表内容主要采集于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
    2元·王士点《禁扁》序
    3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卷六,齐鲁书社(上海),1987,页2
    4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倬云楼口号》
    1中国圆明园学会编,圆明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102页
    2中国圆明园学会编,圆明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102页
    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四集,卷十八,《虚明室》
    4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四集,卷十八,《涵秋堂》
    5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四集,卷十八,《皆春阁口号》
    6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五集,卷二十八,《豁如室口号》
    7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五集,卷五十二,《澄素楼》
    8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13页《圆朗斋》
    9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53页《翠籁亭口号》
    1清高宗(乾隆)题清漪园《延赏室》御制诗
    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五集,卷二十八,《涵秋堂》
    1[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60-161页。
    1[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95页。
    2《韩非子·扬权篇》
    4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476页。
    5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
    1[法]爱弥尔·涂尔干,马塞尔·莫斯,原始分类,汲喆译渠东校世纪出版集团2000年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页4。
    2逻辑学辞典编辑委员会,逻辑学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90页。
    5[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20页。
    1(战国?)《素女经》,辑入清·叶德辉《双梅景暗丛书》。
    2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48页。
    3[德]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于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180页。
    4李海霞,汉语动物命名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2,149页。
    1郑振铎,汤祷篇·释讳篇,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66页。
    2[德]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于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144页。
    3[德]尼采,哲学与真理,田立年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90页。
    5这属于解释学层面上的交流。关于解释学审美机制参见庄岳,数典宁须述古则,行时偶以志今游:中国古代园林的解释学传统:[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6。
    1约翰·里克曼编,贺明明译,弗洛伊德著作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97-98页。
    2印会河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页。
    3《周易·系辞传》
    4《庄子·庚桑楚》
    5印会河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2页。
    2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缩印本)下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7266页
    2《周易·系辞下》第六章
    3《周易注》卷七“阖户谓之坤,闢户谓之乾,一阖一闢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1《周易·说卦传》
    2周山,解读周易,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37页。
    3印会河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页。
    4叶舒宪田大宪,中国古代神秘数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81页。
    5叶舒宪田大宪,中国古代神秘数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82-83页。
    1《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2隋·萧吉《五行大义》。
    3叶舒宪田大宪,中国古代神秘数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80页。
    4胡化凯,中国古代的五元化科学分类理论,大自然探索,1996(2)。
    1《国语·郑语》
    1参考周山,智慧的欢歌:先秦名辩思潮,北京:三联书店,1994,110页。
    2参考周山,智慧的欢歌:先秦名辩思潮,北京:三联书店,1994,119页。
    3叶维廉,中国诗学,北京:三联书店,1992,91页。
    4唐·贾公彦疏《周礼·地官》
    5《尹文子·大道上》
    1张祥龙,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从《春秋》到荀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90页。
    2张祥龙,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从《春秋》到荀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91页。
    3周少川,中华典藉与传统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39页。
    4《大戴礼记·小辨篇》。
    1参见:郝懿行,王念孙,钱绎,王先谦等著,尔雅·广雅·方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2这对后代词书、类书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后人模仿《尔雅》体例,写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如《小尔雅》、《广雅》、《埤雅》、《骈雅》、《通雅》、《别雅》等等。
    3申小龙,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4页
    4《说文》的出现正是汉代经学今文与古文之争的背景下。今文经学家喜好对经书作牵强附会的解释和宣扬谶纬之学;古文经学家则强调读懂经典,真正理解儒学精髓,为此侧重名物训诂,重视语言事实。属于古文派的许慎编著《说文》的目的是要以语言文字为武器从而扩大古文经学在政治上和学术上的影响。参见:吴小如主编,中国文化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62-63页。
    1参考窦文宇窦勇,汉字字源:当代新说文解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6页。
    2参考刘钊,古文字构形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226-228页。
    3参考董琨,中国汉字源流,商务印书馆,1998年,74-78页。
    4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49页。
    5参考黄德宽常森,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年,123-124页
    1刘江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中国建筑史学的文献学传统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
    2黄德宽常森,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年,131页
    3郑鹤声郑鹤春撰,中国文献学概要,郑一奇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41-43页。
    1郑鹤声郑鹤春撰,中国文献学概要,郑一奇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页。
    2参见:郑鹤声郑鹤春撰,中国文献学概要,郑一奇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30页。
    3刘江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中国建筑史学的文献学传统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
    4刘江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中国建筑史学的文献学传统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
    5据徐苏斌,中国建筑归类的文化研究——古代对“建筑”的认识,城市环境设计,2005(01):80~84,总第4期。
    1刘雨亭,中国古代建筑文献浅论,华中建筑2003(04):92~94,102
    2刘江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中国建筑史学的文献学传统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
    3中国传统史学对于历史的分类,主要是按照历史记载的形式,即史书的体裁,如纪传体、编年体、记事本末体、政书、类书等等。这种分类法固然可以包括绝大多数传统的史书,但还有少数书就归不进哪一类,所以并不十分科学。同时这样的分类过于讲究记载的形式,对其内容与实质的区别却并不明显。见葛剑雄周筱赟著,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7页。
    4刘国钧,刘国钧图书馆学论文选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55页。
    1该部分关于古代类书的发展主要参考《中文工具书使用法》第三章,42-49页,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中文工具书使用法》编写组编,1982年。
    2赵向东,参差纵目琳琅宇,山亭水榭那徘徊: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类型与审美: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1
    1唐·欧阳绚《艺文类聚》,62卷,《居处部》。
    2明·计成著,园冶注释,陈植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
    1明·文震亨著,长物志校注,陈植校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
    2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张家骥《中国造园论》等。
    3据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目录页。
    4杨鸿勋,江南园林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80页。
    5据潘谷西,江南理景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1见李国豪主编,建苑撷英,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
    2据徐苏斌,中国建筑归类的文化研究——古代对“建筑”的认识,/城市环境设计,2005(01):80~84,总第4期。
    1周锡山编,金克木著,文化卮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86页。
    2西汉·扬雄《太玄·玄攡》
    1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99页。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14页。
    3参见钱剑夫,中国古代字典词典概论,商务印书馆1986,137页。
    2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三·文集,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印本,2004年。
    3刘国钧,刘国钧图书馆学论文选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55页。
    1[美]W.V.O.奎因,真之追求,王路译,三联书店,1999,21页。
    2解恩泽,爱因斯坦统一场论思想的命运,中国青年科技,1999(3)
    1《老子·六十四章》
    2《尔雅·释言》
    3《尔雅·释宫》
    4汉·刘熙《释名·释宫室》
    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6东汉·班固等编撰,《白虎通·释台》
    7明·计成,《园冶》
    8东汉·许慎《说文》
    1《尔雅·释宫》
    2《左传·哀公元年》
    3明·张宇初等编修《道藏》第19册54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也可见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卷四,《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引《楼观本起传》。
    1《尔雅·广雅·方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上海古籍出版社,89年版,郝懿行,王念孙,钱绎,王先谦等著,1067页
    2《尔雅·广雅·方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上海古籍出版社,89年版,郝懿行,王念孙,钱绎,王先谦等著,544页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
    4宋《太平御览·居处部》
    1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上述内容来源于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第81卷。
    3考工记堂崇三尺是殷制,此周制。
    4《广雅·释诂四》
    1东汉·许慎《说文》
    1《尔雅》释宫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538页
    3《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中《释名·释宫室》
    4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5清·郝懿行《尔雅·释诂》
    6《史记·孝武本纪》:“公孙卿曰:‘仙人可见,今陛下可为观,仙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楼居。’”
    1《尔雅·释宫》
    2东汉·许慎《说文》
    3《广雅·释诂二》
    4《释诂三》
    1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门部》
    2《广雅·释宫》
    1毛德富,段书伟主编,世说新语(文白对照全译),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257页。
    1欧阳詹《二公亭记》,见《全唐文·卷597》
    1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中释“斋”,引自许慎《说文》
    2东汉·许慎《说文》
    3《易·系辞上》
    4明·文震亨《长物志·室庐》
    5明·计成《园冶》
    6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修订版),商务印书馆,1979。
    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影印),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七集,蕊幢精舍,1993,512页。
    1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
    1东汉·许慎《说文》
    2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3《广雅·释宫》
    4《释名·释宫室》
    5《释名》
    6东汉·许慎《说文》
    7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
    1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
    1《释名·释宫》
    2《集韵·青韵》
    3《广韵》
    4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1东汉·许慎《说文》
    2东汉·许慎《说文》
    3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
    4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
    1东汉·许慎《说文》
    2《考工记·总目》
    3《易·系辞下》
    4西汉·扬雄《方言·卷九》
    5《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
    6东汉·许慎《说文》
    1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543页
    1以上条目引自《尔雅·广雅·方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释名疏证补》卷五,《释宫室》
    1明·计成《园冶·屋宇》
    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五集,卷五十二,《畅观轩》
    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五集,卷二十,《月台》
    3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43页
    4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45页
    5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47页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303-304页。
    1[法]爱弥尔·涂尔干马塞尔·莫斯著,原始分类,汲喆译渠东校世纪出版集团2000年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5页。
    1杨鸿勋,江南园林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81页
    1杨鸿勋,江南园林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81页。
    2转引自: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53页。
    3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47页《对鸥舫》
    4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48页《对鸥舫》
    5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92页《云松巢》
    6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五集,卷五十二,《湛碧轩》
    1李先逵,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建筑学报,2001(08),17-20页
    2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58页《澄鲜堂》
    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八集,829页,《畅观堂》
    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521页,《畅观堂》
    4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595页,《澄虚榭》
    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623页,《雅涵堂有会》
    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482页,《题蕴真斋》
    3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19页《道存斋》
    1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84页《就云楼》
    2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11页《夕佳楼》
    3中国圆明园学会编《圆明园》,朱家溍等辑《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五,《占峰亭》
    4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57页《寄澜亭口号》
    5中国圆明园学会编,圆明园,朱家溍等辑《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五十二,《镜水斋》
    6《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坦坦荡荡”诗云。
    1叶维廉,中国诗学,北京:三联书店,1992,17页
    1[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96年,38页。
    1《道德经·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6,79页
    1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6,66页
    2[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95页。
    3据申小龙,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4唐·王维《汉江临泛》
    5唐·王维《辛夷坞》
    6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叶维廉,语言与真实世界,选自《比较诗学》,东大图书公司发行,1983年。
    2叶维廉,中国诗学,北京:三联书店,1992,17页。
    3涂纪亮,语言哲学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38页。
    4[德]威廉·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45页。
    5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07页《含新亭口号》
    1语言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和领域,它研究语言与实在的关系、意义的性质、真理概念、言语行为等问题。详见徐有渔,“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中的语言转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1页。
    2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与思的任务,《哲学译丛》1992年第5期,第61页。
    3徐有渔,“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中的语言转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5-6页。
    4参考:徐有渔,“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中的语言转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10页。
    5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3、97页。
    6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3、97页。
    7徐有渔,“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中的语言转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5页。
    8语言哲学一个重要假设是思想和语言乃一回事。事实上很多时候二者的确可以划等号。见徐有渔,“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中的语言转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43页。
    9维特根斯坦(L. Wittgenstein,1889-1951),《逻辑哲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88页
    1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7、67页。
    2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7、67页。
    3徐有渔,“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中的语言转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1页。
    4海德格尔,诗·语言·思,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第167-168页。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7年,202页。
    2关于“存在”和“此在”的解读,见本章本节第二部分有关海德格尔哲学的参照。
    3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81页。
    4海德格尔,诗·语言·思,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67、72页。
    5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甘阳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12页。
    6庄岳,数典宁须述古则,行时偶以志今游:中国古代园林的解释学传统:[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6。
    1张汝伦,意义的探究:当代西方释义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151-152页。
    2转引自叶维廉,语言与真实世界,选自《比较诗学》东大图书公司发行,1983年。
    3[美]E·Sapir, Selected Writings, ed. by D.G.Mandelbau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Press,1951,P.165.
    4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 New York, the Technology Press,1956.转引自[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73页。
    5《道德经》五十六章
    6转引自叶维廉,语言与真实世界,选自《比较诗学》东大图书公司发行,1983年
    7申小龙,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2页
    1张祥龙,当代西代哲学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87页。另外关于广义现象学的所指,是主要包括胡塞尔的关于意识的纯粹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梅洛·庞蒂关于人类身体综合作用的知觉现象学、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后现代”哲学等等的现象学思潮,都力图从根本上克服分析式的传统哲学,从而真正为理性认识奠定具有自明性的科学基础。参见该著。
    2张涵,美学大观,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181页。
    3张祥龙,现象学导论七讲:从原著阐发原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页
    4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75页。转引自张祥龙,现象学导论七讲:从原著阐发原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页。
    5Martin Heidegger: Sein und Zeit, Achtzehnte Auflage, Tubingen: Max Niemeyer,2001,S.46.转引自张祥龙,现象学导论七讲:从原著阐发原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页。
    6张祥龙,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从《春秋》到荀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7页。
    7张祥龙,当代西代哲学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88页。
    1张祥龙,当代西代哲学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0页。
    2俞宣孟,现代西方的超越思考——海德哲尔的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72页。
    3据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60页。
    4张祥龙,当代西代哲学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1页。
    5张祥龙,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从《春秋》到荀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5页。
    6“内时间”是现象学意义上的时间,因为任何现象或意向性行为,比如知觉,从根底处就不是单个孤立的,它势必涉及到边缘域意义上的“事前”与“事后”;这种时间比我们平时说的物理时间、宇宙时间更内在和原本,胡塞尔称之为“内在时间”或“现象学时间”。见张祥龙,当代西代哲学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3页。及“在现象学的时间里,任何现在总处在一个晕圈里面,保持着一段过去,投射出一段未来。而且保持还被再保持,投射还涉及更边缘的投射,没有一个清楚的边界。物理时间只是意识活动的一种方式,一种很靠后的方式,不够原本。”张祥龙,现象学导论七讲:从原著阐发原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1页。“视域”意味着一种原本的可能或潜能,它处在有无之间,彼此之间,现在与未来之间。它与每个人的阅历有关。它的存在,使得“意向结构”得以成立的现象学前提。据张祥龙,现象学导论七讲:从原著阐发原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78-179页。
    1穆勒(Johm Stuart Mill,1806-1873)在《穆勒名学》(System of Logic,1843)中提出,是逻辑学著作,曾由严复在清末民初时译为中文。据张祥龙,现象学导论七讲:从原著阐发原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61页。
    2张祥龙,现象学导论七讲:从原著阐发原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63-164页。
    3张再林,弘道:中国古典哲学与现象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0页。
    4“分析哲学”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这里讲的“分析”首先是指对语言的表意方式和确证方式进行分析。据张祥龙,当代西代哲学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屠友祥,言境释四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2页。
    1避暑册庄康熙三十六景之一。
    2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3杭州西湖十景之一。
    4[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30页。
    5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63页《怀新书屋》
    6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86页《畅襟楼》
    7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75页《题味闲斋》
    8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04页《题留云阁》
    1叶维廉,比较诗学,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124页
    2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3唐·张继《枫桥夜泊》
    1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九集,79页,《香巌室》
    2清世宗(雍正)《世宗宪皇帝御制圆明园记》
    3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27页《爱山楼口号》
    4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37页《藻鉴堂》
    5钱钟书,管锥篇·一,中华书局,1979年。
    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十,《养素书屋》
    2周锡山编,金克木著,文化卮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36页
    3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出版社,2004,117页。
    4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出版社,2004,110页。
    5张宇: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9。
    6《庄子·天道》
    1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2明·李梦阳《梅月先生诗序》
    1张祥龙,当代西代哲学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4-195页
    2俞宣孟,现代西方的超越思考——海德哲尔的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91页。
    3如1946年,海德格尔提议下与中国学者萧师毅一起翻译《道德经》;以及在著作中对老庄“知其白、守其黑”的引用。
    4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北京:三联书店,1996,53页。
    5[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74页。
    6“是”或“存在”(Being)是本体论哲学讨论的核心范畴,全部范畴又是靠“是”或“存在”这个范畴串起来才成为体系的。因为从柏拉图开始,每一范畴(理念)都被看成为一“是者”(beings)或“存在者”。但是在中国哲学思想开始形成的先秦,汉语中尚没有相当于西文系词的“是”。“是”这个词在先秦文献中不是系词,而是指示代词,其意义相当于“此”、“这”。参见:俞宣孟,现代西方的超越思考——海德哲尔的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2页。
    7周锡山编,金克木著,文化卮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76-77页。
    8俞宣孟,现代西方的超越思考——海德哲尔的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5-36页。
    1俞宣孟,现代西方的超越思考——海德哲尔的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6-37页。
    2俞宣孟,现代西方的超越思考——海德哲尔的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76页。
    3转引自卢西恩·米勒(美),为旋风命名:曹雪芹与海德格尔,选自《文化:中国与世界》,三联书店
    4“此在”(德文Dasein)是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对境域化的人的存在之称,是人的生存所开启的时间视域,有学者译为“缘在”,有学者译为“亲在”,在此按最约定俗成的译法,参见张祥龙,现象学导论七讲:从原著阐发原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234、266页。
    5参考:张再林,弘道:中国古典哲学与现象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8页。
    6张再林,弘道:中国古典哲学与现象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9页。
    1张再林,弘道:中国古典哲学与现象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9页。
    2叶维廉,比较诗学,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3年,40页
    3宋·苏轼《赤壁赋》
    4叶维廉,比较诗学,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3年,85页
    5申小龙,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455页
    1唐·刘禹锡《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行》
    2宋·苏轼《送参寥师》
    3清·姚鼐《岘亭记》
    4明·张岱《陶庵梦忆·筠芝亭》
    5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63页。
    6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自《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7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五集,卷十,《涵秋堂》
    8中国圆明园学会编,圆明园,朱家溍等辑《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十,《活画舫》
    9中国圆明园学会编,圆明园,朱家溍等辑《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五十二,《迎步廊得句》
    10中国圆明园学会编,圆明园,朱家溍等辑《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五,《渊映斋口号》
    1唐·杜甫《绝句》
    2《礼记·乐记》
    3屈原《远游》
    4五代·李煜《虞美人》
    5西晋·陆机《文赋》
    6宋·欧阳修《临江仙》词
    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528页,《春风啜茗台》
    2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71页《无尽意轩》
    3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81页《邵窝》
    4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93页《云松巢》
    5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04页《含新亭》
    6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39页《石舫》
    7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58页《澄鲜堂》
    8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61页《浮青榭》
    9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53页《翠籁亭口号》
    10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84页《就云楼》
    11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93页《莹心堂》
    12海德格尔,Introduction to Metaphysics,New Haven,87页。
    13熊伟,恬然于不居所成,文化:中国与世界(第一辑),岳麓书社,2009。
    14[德]马丁·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4,1页。
    1张祥龙,现象学导论七讲:从原著阐发原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53、257页。
    2Richard Kearney:Modern Movement in European Philosophy,第49页,Ar-ebury1992。
    3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页。
    4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59页
    5海德格尔引用的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
    1李泽厚,华夏美学:插图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0页。
    2《庄子·齐物论》
    1据杨韶刚,精神追求:神秘的荣格,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据[美]伊利尔·沙里宁,形式的探索,顾启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194页.
    4参考胡作玄,拓扑学简介,自然杂志,5卷,7期
    1参考胡作玄,拓扑学简介,自然杂志5卷,7期
    2李新洲,追寻自然之律:20世纪物理学革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147页;关于五维理论,也可参见解恩泽,爱因斯坦统一场论思想的命运,/中国青年科技,1999年第3期
    3霍金所提出,相关理论参见李新洲,追寻自然之律:20世纪物理学革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148-149页
    1[苏]A.古列维奇,中世纪文化范畴,庞玉洁李学智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29页
    1郑文东,文化拓扑结构中神话思维的作用,/中国俄语教学,2008年,第27卷,第2期
    2例如“黄昏”与“老态”常相关联,“清晨”与“少年”常相关联,等等。
    3潘谷西主编,(高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中国建筑史(第五版),园林部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清·李渔《闲情偶寄》
    2北海“邻山书屋”联
    3中南海“大圆镜中殿”联
    4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寻诗径》
    5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卷78,《(圆明园)磴道》
    6[法]弗朗索瓦·于连,迂回与进入,杜小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359页。
    1王其亨官嵬,宁寿宫花园的点睛之笔:禊赏亭索隐,故宫博物院建院7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1995
    2参见庄岳,数典宁须述古则,行时偶以志今游:中国古代园林的解释学传统:[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6。
    3[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49页。
    4[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22页。
    1李泽厚,华夏美学:插图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0页。
    1李新洲,追寻自然之律:20世纪物理学革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26页
    2李新洲,追寻自然之律:20世纪物理学革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86页
    3李新洲,追寻自然之律:20世纪物理学革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38页
    1李新洲,追寻自然之律:20世纪物理学革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74页
    2《庄子·外篇·在宥》
    3相关理论参见李新洲,追寻自然之律:20世纪物理学革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114-127页
    4关于整体对称和局部对称以及“宇称守恒假设”,参见李新洲,追寻自然之律:20世纪物理学革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89-91页
    1中国古学中的“气”与西方近代物理中的“场”具有同源性,见徐苏斌,风水说中的心理场因素。自王其亨等著,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2[美]皮克·菲尔著,气场,章岩译,重庆出版社,2010,16-17页
    3[美]皮克·菲尔著,气场,章岩译,重庆出版社,2010,20页
    4明·徐渭《湖心亭诗》
    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12页,《承光殿》
    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68页,《四面云山》
    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318页
    4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八集,932页,《登四面云山亭子》
    5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八集,715页,《睇佳榭》
    6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八集,721页,《题畅远斋》
    7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八集,785页,《罨画窗口号》
    8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八集,791页,《登四面云山亭子叠去岁诗韵》
    9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九集,94页,《治镜阁》
    10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九集,94页,《畅观堂观易有会》
    1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251页,《自远轩》
    1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267页,《养粹堂》
    1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736页,《振芳亭》
    14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761页,《绮望亭》
    15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794页,《不遮山楼》
    16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二集,328页,《清舒山馆》
    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枕峦亭》
    2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峦影亭》
    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八集,819页,《趣亭》
    4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九集,23页,《看画廊口号》
    1东汉·王粲《登楼赋》
    2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3明·胡俨《滕王阁赋》
    4宋·杨无咎《朝天子》,自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
    5明·张岱《陶庵梦忆·筠芝亭》
    6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六集,255页,《遐瞩楼口号》
    7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一集,727页,《江山一览阁作》
    8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266页,《庆霄楼》
    9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419页,《治镜阁八韵》
    1[挪]诺伯格·舒尔兹,存在·空间·建筑,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80页。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11页。
    1[美]皮克·菲尔著,气场,章岩译,重庆出版社,2010,17页
    2约翰·里克曼编,贺明明译,弗洛伊德著作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73-74页
    3约翰·里克曼编,贺明明译,弗洛伊德著作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55页
    4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四集,473页,《宁静斋》
    5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二集,310页,《皋涂精舍》
    1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二集,417页,《石林精舍》
    1《周易·系辞上》
    2《管子·君臣上》
    3《周易·系辞上》
    4《庄子·天道》
    5《荀子·正名》
    1《荀子·正名》
    1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73页《题无尽意轩》
    2[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52页。
    3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01页《望霁清轩有作》
    1张祥龙,现象学导论七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7-18页。
    2参考[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审美心理描述,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司空图《二十四品》
    1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77页《无尽意轩有会》
    2[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81-183页。
    1乾隆庆其母六十大寿而建清漪园,仿内景图式,将智慧海、排云殿、宿云檐、知春亭、龙王庙等诸多节点与人体图式巧妙关联起来。参见王昀,颐和园总体布局意义的诠释,华中建筑,1992(4)。
    2参考[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胡世襄等校,商务印书馆,1987年。
    1[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90页。
    2[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91页。
    1参见汉逊,发现的式样,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65年,69页。转引自[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13页。
    2徐苏斌,风水说中的心理场因素,据王其亨等著,风水理论研究(第2版),2005年,129页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05页。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08-309页。
    2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07页《构虚轩》
    3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09页《构虚轩》
    4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11页《夕佳楼》
    5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13页《夕佳楼》
    6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26页《题怡春堂》
    1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清·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六,《复鲁絜非书》。
    2童庆炳,童庆炳美学随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59页。
    3转引自申小龙,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4页
    4申小龙,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11页
    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三,《蓬岛瑶台》
    1John Dewey:Art as Experience,Minton,Bach&Company,1934,349、331页。
    2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67、72页。
    3朱立元主编,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3页。
    4高伟光,“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页。
    5李新洲,追寻自然之律:20世纪物理学革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1页
    6张永岳等,诗意地栖居:现代居住文化思考,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3:59页
    7李新洲,追寻自然之律:20世纪物理学革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23页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德文版,1986,157页
    2宋瑾,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0页。
    3逻各斯中心主义,基本可以等同于西方理性中心主义。
    2海德格尔认为:“一切解释活动在前已指出的‘先’结构中。对领会有所助益的任何解释无不已经对有待解释的东西有所领会。……领会的循环不是一个由任意的认识方式活动于其间的圆圈,这个词表达的乃是此在本身的生存论上的‘先’结构。”自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7年,185-187页。
    3董光璧著,传统与后现代:科学与中国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31页。
    4周锡山编,金克木著,文化卮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35-36页。
    1[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391页。
    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307-308页。
    3Hans-Geor Gedamer所述,转引自李泽厚,华夏美学:插图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0页。
    1[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中译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341页。
    2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8页。
    3[日]铃木大绌,禅学入门,谢思炜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59页。
    1老子《道德经》
    2《庄子·知北游》
    3南宋·赜藏(僧)编辑《古尊宿语录》卷二
    4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5元·范德机《木天禁语》
    6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1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2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山川章》
    3李泽厚,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10页
    4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08页。
    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四集,卷四,《纳景堂》
    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四集,卷二,《理心楼口号》
    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四集,卷二,《涵秋堂》
    4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四集,卷三,《德生轩》
    1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29页《长春书屋》
    2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57页《寄澜亭口号》
    3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28页《借秋楼》
    4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29页《借秋楼口号》
    5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六,《映清斋》
    6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十,《延景楼》
    7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十,《迎步廊戏成口号》
    8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十三,《观云榭》
    9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二十五,《静通斋口号》
    10中国圆明园学会编,圆明园,朱家溍等辑《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五,《含芳书屋》
    11中国圆明园学会编,圆明园,朱家溍等辑《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三十八,《春雨轩题句》
    12中国圆明园学会编,圆明园,朱家溍等辑《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五十二,《永春亭》
    13《圆明园图咏·水木明瑟》
    14《圆明园图咏·蓬岛瑶台》
    15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29页《借秋楼口号》
    1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11页《夕佳楼》
    3拉沃(J.-C.Laveaux),转引自[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14页。
    4李泽厚,华夏美学:插图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7页。
    1王其亨等,清代皇家园林研究的若干问题,建筑师(64)。
    1[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194页.
    2[德]海德格尔,筑·居·思,孙周兴译,读书中文网,2005,15页.
    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四集,卷十三,《随安室》
    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五集,卷三十七,《随安室有会》
    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五集,卷四十五,《夕佳书屋》
    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二集,第3册,第85卷,707页,赋得濠濮间。
    2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332页。
    3北海濠濮间楹联(参见《日下旧闻考》)。此语从石曼卿“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朱子语类》卷140)一语化来,渗透着理学的影响。参见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344页
    4清(乾隆)·窦光鼎、朱筠等撰《日下旧闻考》
    5南宋·朱熹《论语集注》
    1清乾隆四十六年《钦定热河志》,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1986)
    2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44页
    1潘谷西编著,江南理景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328页。
    2朱江,扬州园林品赏录,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78页。
    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三,《映清斋》
    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十,《延景楼》
    1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07页《构虚轩》
    2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47页《对鸥舫》
    3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92页《云松巢》
    4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47页《对鸥舫有会》
    5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09页《构虚轩》
    1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21页《道存斋》
    2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19页《道存斋》
    3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20页《道存斋》
    4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64页《睇佳榭》
    5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65页《睇佳榭》
    6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65页《睇佳榭》
    7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66页《睇佳榭》
    8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59页《澹碧斋》
    9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85页《清可轩》
    10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91页《清可轩》
    11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92页《清可轩》
    12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94页《清可轩》
    13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96页《清可轩》
    14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15页《袖岚书屋》
    15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06页《构虚轩》
    16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06页《构虚轩》
    17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35页《澹会轩》
    18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35页《澹会轩》
    19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73页《味闲斋》
    20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75页《题味闲斋》
    21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76页《题味闲斋》
    22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93页《莹心堂》
    1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95页《莹心堂》
    2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37页《藻鉴堂》
    3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38页《藻鉴堂》
    4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39页《藻鉴堂》
    5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47页《治镜阁》
    6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49页《治镜阁》
    7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58页《怀新书屋》
    8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60页《怀新书屋》
    9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60页《怀新书屋》
    10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61页《怀新书屋》
    11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62页《怀新书屋》
    12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85页《凤凰墩》
    13乾隆朝清漪园时期于凤凰墩上曾建有凤凰楼,后毁而未重建。
    14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506页《景明楼》
    15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30页《清音山馆》
    16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18页《望蟾阁》
    17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20页《望蟾阁》
    18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26页《怡春堂有感》
    19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64页《养云轩》
    20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戏题听鹂馆》
    21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15页《瞰碧台》
    22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53页《水周堂》
    23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53页《水周堂》
    1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66页《绮望轩》
    2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24页《鉴远堂》
    3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29页《鉴远堂》
    4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一集,498页,《秋夜斋居》
    5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一集,519页,《赏遇楼叠前韵》
    6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一集,549页
    7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一集,613页,《揽胜轩小憩》
    8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528页,《春风啜茗台》
    9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419页,《春风啜茗台》
    10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45页《石舫》
    1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18,《戏题活画舫》
    12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宿云檐》
    13清漪园时期城台上为重阁式
    14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470页,《题莲花室》
    15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卷78,圆明园《芥舟》
    16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卷38,圆明园《写镜亭》
    17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434页,《题随安室》
    18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644页,《虚白室》
    19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672页,《泠然阁》
    20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小玲珑室》
    2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清虚宫》
    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八集,688页,《绿帷舫》
    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圆明园《右绿帷舫》
    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18,《绿帷舫》
    4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451页《畅观堂》
    5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八集,811页,《题画舫斋》
    6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二集,707页,《画舫斋》
    7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296页,《画舫斋》
    8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531页,《画舫斋》
    9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309页,《画舫斋》
    10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277页,《画舫斋》
    1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八集,822页,《右画舫》
    1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八集,822页,《右云林石室》
    1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九集,39页,《对鸥舫》
    14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45页《对鸥舫》
    15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46页《对鸥舫》
    16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46页《对鸥舫》
    17孙文起等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48页《对鸥舫》
    18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490页,《澄怀堂》
    19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497页,《舫室口号》
    20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521页,《静佳斋》
    2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565页,《含粹斋》
    2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619页,《静香阁》
    1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圆明园《御制丛芳榭得句》
    2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圆明园《绿云舫》
    3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二集,303页,《皋涂精舍》
    4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二集,北海《朵云亭》
    5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二集,29页,《承光殿》
    6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二集,193页,《承光殿》
    7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372页,《承光殿》
    8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二集,739页,《静香屋》
    9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二集,779页,《沁泉廊》
    10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278页,《罨画轩》
    11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278页,《漪澜堂》
    12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296页,《紫翠房》
    13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432页,《亩鉴室》
    14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309页,《亩鉴室》
    15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331页,《远帆阁》
    16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491页,《焙茶坞》
    17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509页,《焙茶坞》
    18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851页,《焙茶坞》
    19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362页,《焙茶坞》
    20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595页,《抱素书屋》
    21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530页,《静憩轩》
    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初集,789页,《静憩轩》
    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361页,《邻山书屋》
    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393页,《得性楼》
    4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510页,《写妙石室》
    5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657页,《镜清斋》
    6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824页,《镜清斋》
    7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678页,《余清斋》
    8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初集,713页,《悦心殿》
    9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683页,《酣古堂》
    10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二,《松云楼》
    1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二十一,《松云楼》
    1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二十一,《涵德书屋》
    1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三,《藻德居》
    14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十三,《耕云堂》
    15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十三,《若帆之阁》
    16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二十六,《若帆之阁》
    17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十三,《水村图》
    18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十三,《题敦素堂》
    19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十三,《观云榭》
    20中国圆明园学会编,圆明园,朱家溍等辑《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三十八,《影山楼》
    21中国圆明园学会编,圆明园,朱家溍等辑《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五十二,《竹密山斋》
    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643页,《栖云楼》
    1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
    1于德源,北京历代城坊、宫殿、苑囿,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33-34页。
    2宋·潜说友纂修《咸淳临安志·行在所录》
    3《金史》卷九《章宗纪一》。
    4《金史·地理志上》中都路条载。
    5明·萧洵《故宫遗录》。
    6于德源,北京历代城坊、宫殿、苑囿,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98-200页。
    7《明世宗实录》卷五百十三。
    8于德源,北京历代城坊、宫殿、苑囿,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214页。
    1杨鸿勋,江南园林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268页
    2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58页。
    1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03页《香喦室口号》
    1清·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第五册。
    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526页,《憩画舫斋因题句》
    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528页,《春风啜茗台》
    1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七集,483页,《自远轩》
    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八集,829页,《题玉澜堂》
    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七集,497页,《舫室口号》
    4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八集,236页,《舫室》
    5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302页,《画舫斋》
    6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三集,531页,《题画舫斋》
    7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六册,247页,《绿帷舫》
    8避暑山庄畅远台楹联
    9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五集,卷十,《豁如室》
    10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五集,卷十,《帷舫}
    1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三十,《对云楼》
    1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二十六,《横碧轩》
    1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五集,卷十八,《蕴真斋》
    14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四集,卷三,《挹泉榭》
    15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63页《自玉河放舟至石舫》
    16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五集,810页,《画峰室作歌》
    17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68页《就云楼》
    18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89页《冰床至石舫登岸》
    19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03页《玉澜堂》
    20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18页《写秋轩》
    21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47页《对鸥舫有会》
    1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36页《石舫》
    2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239页《石舫》
    3邵窝之名隐喻邵雍诗文所指的“安乐窝”。
    4参见庄岳,数典宁须述古则,行时偶以志今游:中国古代园林的解释学传统:[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6。
    5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六集,254页,《惇叙殿有感》。
    6于德源著,北京历代城坊、宫殿、苑囿,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232页。
    7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二,《新正含经堂》
    8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
    2潘谷西编著,江南理景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329页。
    3陈从周,园林谈丛,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437页
    2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
    3扬州廿四景之一“西园曲水“中的“翔凫”石舫舱门之题联。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361页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526页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527页
    4杨鸿勋,江南园林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78页
    5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526页
    6陈从周,中国园林鉴赏辞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页
    1[法]弗朗索瓦·于连,迂回与进入,杜小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358-359页。
    2唐·白居易《寻春题诸家园林》
    3唐·柳宗元《零陵三亭记》
    4清·李果《墨庄记》
    1清·袁枚《随园记》
    2清高宗(乾隆)御制北海琼华岛《塔山西面记》
    1清·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御制白塔山总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2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八集,628页,《迟云榭有会》
    3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四集,443页,《碧云楼》
    4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八集,715页,《景明楼》
    5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七集,728页,《占峰亭》
    6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九集,36页,《耕云堂》
    7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九集,38页
    8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八集,725页,《效深室》
    1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八集,872页,《古秀亭》
    2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三集,《枕峦亭》
    3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七集,542页,《佳荫室》
    4清高宗(乾隆)御制文全集,诗七集,648页,《(圆明园)净凉亭口号》
    5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11页,《万寿山新斋成》
    6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年,317页,《袖岚书屋》
    7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330页《绘芳堂》
    8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472页《復岫亭》
    9孙文选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出版社,1992,382页《寻诗径》
    1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526页
    1转引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中华书局,1992年,108页
    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诗四集,卷十九,《韵石淙》
    1中国圆明园学会编,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75页
    2中国圆明园学会主编,圆明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173页。
    1明·李梦阳《梅月先生诗序》
    1转引自童庆炳著,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中华书局,1992年,83页。
    2参考[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3清·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1周锡山编,金克木著,文化卮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156页。
    1张永和设计,1986年日本《新建筑》住宅设计竞赛。
    2据世界建筑杂志社,80年代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优秀获奖作品,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79-81页。
    3[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06页。
    [1]诗经译注,程俊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南宋)朱熹撰,周易本义,苏勇校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
    [4]礼记,陈澔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老子,徐澍刘浩注译,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6]孟子,吴兆基译注,京华出版社,1999。
    [7]墨子(中华经典藏书),李小龙译注,中华书局,2007。
    [8]墨经分类译注,谭戒甫,中华书局,1981。
    [9](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6;庄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方勇,中华书局,2010。
    [10]荀子全译,蒋南华杨寒清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11]公孙龙子译注,谭叶谦,中华书局,1999。
    [12](汉)许慎著,(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1981。
    [13](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长沙:岳麓书社,1989。
    [14]刘勰《文心雕龙》,陆侃如牟世金著《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1982。
    [15](唐)欧阳绚,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16](唐)徐坚等著,初学记,中华书局,2004。
    [17](宋)李昉等著,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98。
    [18](宋)李诫原著,梁思成注释,营造法式注释(卷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19](明)王圻、王思义编集,三才图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0](明)计成原著,园冶注释,陈植校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1](明)文震亨著,长物志校注,陈植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2](清)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影印),1993。
    [23](清)陈梦雷等编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影印。
    [24](清)沈源等,御制避暑山庄诗,河北美术出版社影翻印为避暑山庄图咏,1984。
    [25](清)沈源等,御制圆明园图咏,河北美术出版社翻印,1987。
    [26](清)唐岱沈源,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7](清)钱维城等编,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28](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29](清)鄂尔泰,张廷玉等编国朝宫史,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
    [30](清)孙家鼐等纂,钦定书经图说,光绪三十一年本。
    [31]郝懿行,王念孙,钱绎,王先谦等著.尔雅·广雅·方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2]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3]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缩印本),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34]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
    [1][法]爱弥尔·涂尔干,马塞尔·莫斯,原始分类,汲喆译,渠东校,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美]索尔·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性,梅文译,涂纪亮校,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法]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4][德]E.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美]伊利尔·沙里宁著,形式的探索:一条处理艺术问题的基本途径,顾启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6][英]克莱夫·贝尔,艺术,周金环马钟元译,滕守尧校,北京: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
    [7][挪]诺伯格·舒尔茨,存在·空间·建筑,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8][挪]诺伯格·舒尔茨,西方建筑的意义,李路珂欧阳恬之译,王贵祥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9][美]W.V.O.奎因,词语和对象,陈启伟朱锐张学广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W.V.O.奎因,真之追求,王路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11][法]昂立·彭加莱,科学与方法,李醒民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12][美]曼弗雷德·库恩,康德传,黄添盛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3][日]铃木大拙,禅学入门,谢思炜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
    [14][英]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15][法]弗朗索瓦·于连,迂回与进入,杜小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16][法]雅克·马利坦,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刘有元罗选民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17][美]陈汉生(Chad Hansen),中国古代的语言和逻辑,周云之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18][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三联书店,1998。
    [19][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0][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审美心理描述,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1][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2][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3][德]库尔特·勒温,拓扑心理学原理,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4][德]马丁·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25][德]马丁·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6][美]卡斯腾·哈里斯,建筑的伦理功能,申嘉陈朝晖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7][法]雅克·德里达,解构与思想的未来,杜小真胡继华朱刚陈永国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8][美]皮克·菲尔著,气场,章岩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29][美]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吕明袁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0][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著作选,约翰·里克曼编,贺明明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31][德]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于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80页。
    [32][美]约翰·塞尔(Searle.J.R.),心灵、语言和社会,李步楼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33][日]冈大路,中国宫苑园林史考,常瀛生译,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34][德]彼得·毕尔格,主体的退隐,陈良梅夏清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5][英]查尔斯·詹克斯,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李大夏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6]Christopher Watkin,Phenomenology or Deconstruction,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Ltd,2009
    [1]陈江风,天人合一:观念与华夏文化传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2]陈伯冲,建筑形式论:迈向图象思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4]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北京:三联书店,1995。
    [5]陈宗明,符号世界,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6]陈从周主编,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崔宜明,生存与智慧:庄子哲学的现代阐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8]窦文宇窦勇,汉字字源:当代新说文解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9]董洪利,古籍的阐释,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10]杜书瀛,李渔美学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1]段会杰,避暑山庄碑刻诗文解读,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
    [12]段会杰樊淑媛,避暑山庄名景额联漫话,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
    [13]董琨,中国汉字源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5]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16]方励之主编,惠勒演讲集:物理学和质朴性,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17]高伟光,“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8]郭俊纶编著,清代园林图录,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19]葛剑雄周筱赟著,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0]葛兆光,汉字的魔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21]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2]韩林德,境生象外,北京:三联书店,1996。
    [23]何卫平,通向解释学辩证法之途:伽达默尔哲学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24]黄德宽常森,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
    [25]黄畬,三海全咏,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26]姜广辉,理学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7]季乃礼,三纲六纪与社会整合:由《白虎通》看汉代社会人伦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8]周锡山编,金克木著,文化卮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29]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
    [30]孔祥林校注,孔子圣迹图,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8(自北京民社1934年印本)。
    [31]李海霞,汉语动物命名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2。
    [3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33]李泽厚,美学三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4]李泽厚,华夏美学:插图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5]李书钧编著,中国古代建筑文献注译与论述,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36]李允鉌,华夏意匠,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重印,1985。
    [37]李新洲,追寻自然之律:20世纪物理学革命,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38]李玉祥摄影,紫图撰文,中国古镇图鉴,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9]楼庆西,Chinese garden,张蕾于红译,北京:五洲传媒电子出版社,2003。
    [40]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41]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42]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43]刘天华,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北京:三联书店,1994。
    [44]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与结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45]刘文英,中国古代时空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46]刘钊,古文字构形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47]孟兆祯,避暑山庄园林艺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5。
    [48]毛兵,混沌:文化与建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9]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50]潘谷西主编,江南理景艺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51]潘谷西,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园林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52]庞朴,一分为三论,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2003。
    [53]覃力,高轸明,中国古亭,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5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5]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象学考察,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56]齐敬之,外八庙碑文注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5。
    [57]启功,汉语现象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97。
    [58]任军,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庭院,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59]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4。
    [60]申小龙,语文的阐释,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61]司有仑主编,当代西方美学范畴辞典,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62]宋瑾,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63]孙美兰主编,艺术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64]孙文起等编著,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65][美]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6]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北京:中华书局,1992。
    [67]童庆炳,童庆炳美学随笔,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68]屠友祥,言境释四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69]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70]王泉根,中国人名文化,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
    [71]王其亨主编,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72]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美学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73]王钟陵,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74]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5]王铎,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76]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7]王钟陵,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78]王蔚,不同自然观下的建筑场所艺术,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79]吴小如主编,中国文化史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0]吴肇剑,夺天工——中国园林理论、艺术、营造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81]许少飞,扬州园林,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82]徐有渔,“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中的语言转向,上海:三联书店,1994。
    [83]肖驰,中国诗歌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84]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85]夏成钢,湖山品题:颐和园匾额楹联解读,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86]颜家珍,中国园林的瑰宝:圆明园,香港: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
    [87]余东升,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88]俞宣孟,现代西方的超越思考——海德哲尔的哲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89]杨慎初,岳麓书院建筑与文化,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90]杨天在,避暑山庄碑文释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5。
    [91]杨鸿勋,江南园林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92]杨韶刚,精神追求:神秘的荣格,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93]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94]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95]叶舒宪,庄子的文化解析,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96]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97]叶舒宪田大宪,中国古代神秘数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98]叶维廉,中国诗学,北京:三联书店,1992。
    [99]叶维廉,比较诗学:语言与真实世界,台北:东大图书出版公司,1983。
    [100]叶维廉,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1]印会河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102][美]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03]张皓,中国美学范畴与传统文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104]张家骥,中国造园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105]张家骥,中国造园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106]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北京:三联书店,1996。
    [107]张祥龙,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08]张祥龙,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从《春秋》到荀子,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9]张祥龙,现象学导论七讲:从原著阐发原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10]张祥龙,当代西代哲学笔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1]张再林,弘道:中国古典哲学与现象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12]张乾元,象外之意:周易意象学与中国书画美学,北京:中国书店,2006。
    [113]张孟闻编,李约瑟博士及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14]张涵,美学大观,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115]郑鹤声郑鹤春撰,中国文献学概要,郑一奇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16]周大明,破解千古谜团:中华远古文明衍变轨迹探索,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117]周光庆,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北京:中华书局,2002。
    [118]周山,智慧的欢歌:先秦名辩思潮,北京:三联书店,1994。
    [119]周山,解读周易,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120]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121]周振甫主编,文心雕龙辞典,北京:中华书局,1996。
    [122]周春生,直觉与东西方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23]周少川,中华典藉与传统文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24]朱江,扬州园林品赏录,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125]朱立元主编,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126]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127]朱永春,沈阳等,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丛书),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004。
    [128]宗白华,艺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29]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30]彭怒等主编,建筑学与现象学的对话,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131]避暑山庄研究会编,避暑山庄论丛,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6。
    [132]逻辑学辞典编辑委员会,逻辑学辞典编辑委员会,逻辑学辞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
    [133]世界建筑杂志社,80年代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优秀获奖作品,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
    [134]苏州民族建筑学会,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35]天津大学建筑系、北京市园林局编著,清代御苑撷英,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
    [136]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编,清代内廷宫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6。
    [137]天津大学建筑系,承德市文物局编著,承德古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6。
    [138]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编,清代内廷宫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6。
    [139]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中文工具书使用法》编写组编,中文工具书使用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40]圆明沧桑编辑委员会编,圆明沧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141]中国圆明园学会编圆明园,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142]中国地名学研究会编,地名学研究文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143]紫禁城出版社编辑部,帝京旧影,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4。
    [1]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东方文化第一、二、三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2]中国营造学社编,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0-1945),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3]建筑师1-80期光盘图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英]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ancks),中国园林之意义,建筑师(27),1988。
    [5]王其亨、杨昌鸣、覃力,清代皇家园林研究的若干问题,建筑师第64期,1995。
    [6]崔清田,名学、辩学与逻辑,广东社会科学,1997(3):58~63。
    [7]朱家溍、李艳琴辑,清五朝御制集中的圆明园诗(续一),圆明园,第三集,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备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8]朱家溍、李艳琴辑,清五朝御制集中的圆明园诗(续二),圆明园,第四集,中国圆明园学会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9]朱家溍、李艳琴辑,清五朝御制集中的圆明园诗(续二·补),圆明园,第五集,中国圆明园学会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0]张恩荫,清五帝御制诗文中的圆明园史料,圆明园,第五集,中国圆明园学会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刘彤彤,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古典园林的儒学基因:[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1999。
    [2]傅晶,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3。
    [3]邬东璠,说与寻常问景者,诗情画意此称灵:中国古典园林意的“言象”系统初探:[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5。
    [4]庄岳,数典宁须述古则,行时偶以志今游:中国古代园林的解释学传统:[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6。
    [5]刘江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中国建筑史学的文献学传统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
    [6]张宇,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9。
    [7]赵向东,参差纵目琳琅宇,山亭水榭那徘徊: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类型与审美:[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