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为”类介词框架考察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对现代汉语中两个“为”类介词框架即:“为/为了/为着……而……”和“为/为了/为着……起见”从共时地平面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分析。除去前言和结语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考察了“为”类介词框架的内部结构特点,首先对框架中受介成分的选取作了细致的分析,得出框架中“为”类介词既可以介引体词性成分,又可以介引谓词性成分。其次对“为/为了/为着……而……”框架中的后部连词“而”所连接的成分做了分析,发现其连接成分也因语义表达的不同而有所选择。
     第二章主要考察了“为”类介词框架的句法分布和句法功能。我们发现“为”类介词框架既可以位于句首、句中,又可以位于句末。而其句法功能也十分灵活多样。同时,我们还分析了框架中出现的不同隐现状况。
     第三章主要讨论了“为”类介词框架的语义模式。其语义可以归纳为三点:目的义、原因义、目的兼原因义。此外,我们对“为”类介词框架表不同语义是对其相关成分的选择限制也做了分析。
     第四章尝试探讨了“为”类介词框架的语用功能。其语用功能主要有标记功能、强调功能、管界功能、衔接功能和修辞功能。
Two prepositional frames of“wei”class i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are studied in the following thesis:“为/为了/为着……而……”和“为/为了/为着……起见”. I have given these two prepositional frames a fully study and analysis. Altogether, 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four chapters except for the preface and conclusion.
     In Chapter One, I have mainly talked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inner structure in the two prepositional frames. Firstly, I have discussed what kind of elements can be introduced into the frames and thus have drawn the conclusion that nouns, nominal phrases, pronouns, numerals and verbs, verb phrases and adjectives can be introduced by the preposition of“wei”class within these two frames. Secondly, I have analyzed what can be used after the conjunction“而”within the frames and have found that it depends on what meaning the sentence is to carry.
     Chapter Two mainly deals with the syntax distribution and the syntax function of the two prepositional frames. Through further analysis, I have found the frames can be used at the beginning, in the middle and even in the end of a sentence. Meanwhile, their syntax function is flexible and verified. Furthermore, we have tried to discuss the default rules at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In Chapter Three, I have analyzed the semantic patterns of the two frames. On the whole, the frames can hold purpose meaning, cause meaning and both purpose and cause meaning. I have also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troduced elements within the frames while carrying different meanings.
     In the last chapter we have just discussed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the two prepositional frames. Their pragmatic function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ones: topic marking function, discourse cohesion function, scoping function, parallelizing function and emphasizing function.
引文
白晓红1997关于介词“为”和“为了”——兼谈“因”和“因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
    蔡建平1999介词的认知语义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第8期
    陈昌来2002现代汉语介词的内部差异及其影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陈昌来2002汉语介词的发展历程和虚化机制,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3期
    陈道明2004当代隐喻理论研究若干问题探讨,外语与外语教学,第8期
    陈德人2002现代言语中的隐性介词,九江师专学报,第2期
    陈建民1960论兼语式和一些有关句子分析法的问题,中国语文,第3期
    陈伟林1999由介词“为”的兼容引发的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丁宇红2008现代汉语方式、依据类介词的句法功能分析,科学教育家,第2期
    段轶娜2006“为了”的用法分析,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第1期
    冯胜利2002韵律构词与韵律句法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国语文,第6期
    付琨2004介词框架“PpAu来说”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桥弥守彦1997关于名词和方位词的关系,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古川裕2000有关“为”类词的认知解释,语法研究和探索(十)
    黄佩文1994“为X而X”句式的贬义色彩,汉语学习,第2期
    金昌吉1995动词后的介词短语及介词的虚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
    蒋瑾媛2002关于“为了”的词性,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
    蓝纯1999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黎锦熙刘世儒1957汉语介词的新体系,中国语文,第2期
    黎氏月草1998“为X而Y”介词框架的多角度考察,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临定1985介词短语使用漫谈,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廖秋忠1986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中国语文,第6期
    廖秋忠1991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凌璧君2005浅析“为”与“为了”句法与语义层面上的差别,对外汉语论丛第4集
    刘丹青2002汉语中的框式介词,当代语言学,第4期
    刘丹青2003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刘海燕朱霖2004试论“为了”及与“为了”有关的结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6期
    刘钦荣1999“目的是为了”格式中“目的”和“为了”的删除,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
    陆丙甫胡裕树1988关于制约汉语语序的一些因素,烟台大学学报,第1期
    陆丙甫2004作为一条语言共性的“距离——标记对应律”,中国语文,第1期
    鲁川1987介词是汉语句子语义成分的重要标志,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罗伯东王永华2007说“为X而X”,语言应用研究,第6期
    马庆株1988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中国语言学报,第3期
    邵则遂1999“为了”表示原因刍议,湖北教育学院学报,第4期
    沈家煊1995“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第5期
    石毓智1995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中国语文,第1期
    万莹2006因事介词“为了”的语义分析及其与所引宾语的选择关系,湖北社会科学,第6期
    万莹2006相似介词“X”与“X着/了”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万莹2008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二十年,探索与争鸣,第6期
    汪缚天1997汉语口语中的介词省略,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
    汪树福1984介词结构是全能结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
    王维贤1985说“省略”,中国语文,第6期
    王寅1999论语言符号象似性,外语与外语教学,第5期
    王永娜2007“为了”与“以便”的语义、语用比较,汉语学习,第1期
    吴淑雄2000汉语方位构词的隐喻认知结构,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98现代汉语语法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吴为善2003双音化、语法化和韵律词的再分析,汉语学习,第2期
    吴为章1982单向动词及其句型,中国语文,第5期
    吴云2003认知框架下的空间隐喻研究,修辞学习,第4期
    熊沐清刘敏霞1999语篇视点、信息结构与被动语态,外语与外语教学,第3期
    徐丹1990评介《介词问题及汉语的解决方法》,中国语文,第6期
    阎仲笙1992试论介词和介宾短语的语法地位,河北师院学报,第2期
    杨炳钧2001介词的功能语言学解释,外国语,第1期
    詹卫东1998“NP+的+VP”偏正结构在组句谋篇中的特点,语文研究,第1期
    张寿康1978说“结构”,中国语文,第4期
    张田田2008关于“为”类介词介引的谓词性成分的分析,语文学刊,第1期
    张田田“为”类介词的语用功能,成都大学学报,第3期
    张田田2009现代汉语“为”类介词考察,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张旺熹2004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机制,汉语学习,第1期
    张文周1980能在判断句中作主语的一种介词结构,中国语文,第3期
    张先亮1990关于介词短语作主语问题,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赵宝珍1997谈介词短语作主语宾语,锦州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
    赵宝珍1990论汉语介词发展中的功能专一化趋势,陕西师大学报,第3期
    周红2004语篇理解中的预期推理,外语与外语教学,第3期
    周小兵1997介词的语法性质和介词研究的系统方法,中山大学学报,第3期
    宗守云张莉1999“为X而X”也含褒义色彩的用法,汉语学习,第2期
    崔希亮2002语言理解与认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陈昌来2002介词与介引功能,安徽教育出版社
    陈昌来2003现代汉语语义平面问题研究,学林出版社
    储泽祥1997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信春2001介词运用的隐现问题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
    范晓1990介宾短语·复指短语·固定短语,人民教育出版社
    方绪军2000现代汉语实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傅雨贤等1997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
    高名凯1990高名凯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黄伯荣廖序东2002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侯学超1998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金昌吉1996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南开大学出版社
    黎锦熙1924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1992年新1版
    李济中姚锡远1997现代汉语专题,中国社会出版社
    林祥楣1991现代汉语,语文出版社
    刘丹青2003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
    刘月华2004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沈阳2004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吕叔湘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2005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
    马贝加2002近代汉语介词,中华书局
    马建忠1898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新1版
    齐沪扬2000现代汉语短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宋玉柱1986现代汉语语法十讲,南开大学出版社
    太田辰夫1987中国语历史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邢福义2000汉语语法学,东北师大出版社
    张斌2005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6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
    张国宪2006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商务印书馆
    张静1979新编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谊生2000现代汉语虚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志公1962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
    赵艳芳2001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赵元任2001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