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乾三朝对云南社会的治理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南明覆灭,云南纳入清朝版图,康熙朝便开始了对云南社会的治理。因吴三桂坐镇滇中,时间未几,又起兵反清,使得云南社会疮痍遍布,惨不忍睹。康熙朝接手云南于乱世,为重建云南的社会秩序,从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等领域对云南社会秩序进行了重建性治理。从政治角度,康熙朝继承顺治朝的行政制度,对云南采取了实质性的行政初设,以后各朝在此基础之上又作了诸多调整和改革,并重新规定了云南的户口编审制度和田赋数额。在经济领域,康熙朝注重云南农业的发展,兼顾对矿业、商业的管理,虽然康熙时期云南的赋役很重,但频繁的蠲赋行为仍然使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振兴文教是康熙朝治理云南社会举措中一个很有特色的内容,通过振兴文教来重建云南紊乱的社会秩序,取得了良好效果。康熙朝还酌定营制,全滇布防,加强对云南社会的军事弹压,在战乱初定时对云南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雍正朝承袭康熙朝的社会治理政策并有所发展,开始对云南社会拓力改革。首先,雍正朝体恤民生,重视发展云南农业,兴修水利。其次,雍正朝改革云南保甲,推行全省,乾隆朝则愈完善之,此举对后世影响到深远。再次,雍正朝开发云南交通,尤其注重水路交通的开发,在开修滇粤河道时投入了大量精力,虽然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却反映出雍正朝对云南社会治理的力度与决心。雍正朝最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云南的改土归流,推进了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使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形态发生巨大变迁。
     乾隆朝同样承袭雍正朝的社会治理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更加完善,社会治理领域也更加广泛和深入。乾隆朝为解决云南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继续注重农业发展。因云南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乾隆朝以民生为重,逢灾必赈,效果甚好。乾隆朝还根据云南的特殊情况,改革命、盗等刑名案件的处置规条,并采取各种措施维护社会秩序,减少各种案件的发生。云南界连外域,为保障云南社会免受外敌入侵,乾隆朝遍修城垣,以保疆固圉,减少危害云南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乾隆朝还整饬吏治,但依然难挽云南社会衰落之颓势。
     康雍乾三朝对云南社会的治理可谓是经历了一个从粗定到完善,从宏观到细微的深入过程,后朝承袭前朝政策并进行发展、改革和完善,最终成就了云南社会的乾隆盛世。但康雍乾三朝对云南社会的治理并非尽美尽善,同样存在着一定局限和缺憾,也正是如此,诸多社会矛盾的积累使清朝进入嘉庆时期便日益走向衰落。
Kangxi Dynasty began to govern Yunnan society since the destruction of South-Ming Dynasty when Yunnan joined into the Qing Empire. Yunnan society involved into chaos because Wu San-gui dominated Yunnan and revolted against the Qing Dynasty soon. Kangxi Dynasty took over Yunnan in troubled times and began to reconstruct the social order of Yunnan by the political, military, economic,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measures. In the political field, Kangxi Dynasty inherited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Ming Dynasty and installed the substantial preliminary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The following dynasties made a lot of adjustment and reform to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nd reset the registered permanent residence system and tax amount. In the political field, Kangxi Dynasty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 agriculture, the mining industry and the business. The frequent tax-free behavior still made people get recuperation although the tax of Yunnan was very heavy during Kangxi period. Promotion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was a very distinctive content in the social management of Yunnan which Kangxi Dynasty implemented, and it had a beneficial effect. The deployment of troops throughout Yunnan ha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o stabilize the society after the long war.
     Yongzheng Dynasty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social governance policies of Kangxi Dynasty, even reform the society. First of all, Yong Zheng Dynasty paid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 agriculture in sympathy with the people's livelihood. Yongzheng Dynasty reformed the Bao-Jia System and implemented it all over the Yunnan province. Qianlong dynasty made it perfect until the late Qing Dynasty little change happened. Thirdly, Yongzheng Dynasty developed Yunnan transportation considerably, especially on water transport development. Yongzheng Dynasty invested a lot of money to open the Yunnn-Guangxi Waterway, which failed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effect but reflected the efforts and determination of Yongzheng Dynasty. The most worth mentioning thing was the hereditary chieftaincy reform, which advanced the frontier and internal integration process and tremendous changes had happened to the society of Yunnan minority.
     Qianlong Dynasty inherited the social governance policies of Yongzheng Dynasty and made them more perfect. The social governance fields were more extensive and deep-going. Qianlong Dynasty continu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pressure in Yunnan. Because of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the natural disasters in Yunnan, Qianlong Dynasty thought that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was very important and provided much succor to the sufferers.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 circumstances of Yunnan, Qianlong Dynasty also reformed the discipline rules of the criminal cases, and took various measures to maintain the social order which reduced the occurrence of the cases. Yunnan was a frontier provi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society of Yunnan from invasion, Qianlong Dynasty repaired the city walls to ensure border stable, reduced the social unstable factors.
     The social management to Yunnan in Kangxi-Yongzheng-Qianlong period experienced a development process which was from rough to perfect and from macroscopic to microscopic. The later inherited the former policies, reformed and improved them, and then the Qianlong prosperity society appeared in Yunnan. The social management to Yunnan in Kangxi-Yongzheng-Qianlong period was not perfect, there were also some limitations and shortcomings, that was exactly the reason the accumulation of many social contradictions made Qing Dynasty in decline since Jiaqing period.
引文
① 方铁:《论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2期。
    ① 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年,第9页。
    ② 李鹏年:《国史馆及其档案》,《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3期。
    ① 《光绪大清会典》卷3《军机处》,《清史稿》卷114《职官志》。
    ② 王振刚:《学界对民国学人西南边疆问题著述研究综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4期。
    ① 方树梅:《明清滇人著述书目》,国立云南大学出版,1944年。
    ② 方铁:《西南边疆史研究60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3期。
    ① 沈云龙主编:《康熙条约、雍正条约、乾隆条约、道光条约》,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年。
    ② (清)清高宗:《乾隆御序增批历代通鉴辑览》,台北:生生印书馆,1985年。
    ③ 张书才主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0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845-846页。
    ④ (清)裴宗锡:《滇黔奏稿录要》,全国图书馆缩微文献复制中心出版,2007年。
    ⑤ 丁进军编选:《雍正年间云南水利史料》,《历史档案》第2期,1988年。
    ⑥ 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年。
    ⑦ 冯尔康:《雍正传》,人民出版社,1985年。
    ①周远廉:《乾隆皇帝大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② 蒋兆成、王日根:《康熙传》,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③ 郑天挺主编:《清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④ 李治亭:《清康乾盛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⑤ 刘凤云:《清代三藩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⑥ 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论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⑦ 方国瑜主编:《云南地方史讲义》,云南广播电视大学,1981年
    ⑧ 马曜:《云南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⑨ 尤中:《云南民族史》,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究所编印,1985年。
    ⑩ 龚荫:《中国土司制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明清云南土司通纂》,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11 方铁、方慧:《中国西南边疆开发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① 华世光:《明清时期云南的经济与文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
    ② 沈梅梅:《明清云南妇女生活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
    ③ 方铁:《西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
    ④ 方慧:《云南法制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⑤ 党乐群:《云南古代举士》,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⑥ 王瑞平:《明清时期云南的人口迁移与儒学在云南的传播》,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年。
    ⑦ 王燕飞:《清代督抚张允随与云南社会》,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⑧ 李世愉:《试论清雍正朝改土归流的原因和目的》,《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雍正朝改土归流善后措施初探》,《民族研究》1984年第3期;《试论清雍正朝改土归流的原因和目的》,《北京大学学报(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3期。
    ⑨ 龚荫:《清代土司制度五题》,《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
    ⑩ 王缨:《鄂尔泰与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清史研究》1995年第2期。
    11 杨筑慧:《明清两朝异地安置云南土司述略》,《今日民族》1996年第12期。
    12 曹相:《清朝雍正年间滇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13 沈海梅:《明清云南改土归流的文化条件》,《思想战线》1997年第5期。
    14 刘本军:《鄂尔泰改土归流的善后措施》,《云南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15 付春:《清初吴三桂西南改土归流原因新探》,《思想战线》2008年第4期。
    16 樊西宁:《鄂尔泰与云南水利》,《中国水利》1984年第3期。
    ① 解炳昆、杨友苏:《清代云南的教育概况》,《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4期。
    ② 李可:《清代云南“义学”初探》,《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第1期。
    ③ 王昭武:《论滇南各族反吴三桂暴政的斗争》,《思想战线》1992年第3期。
    ④ 秦树才:《蔡毓荣与清初云南治乱》,《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⑤ 周琼:《高其倬对滇南民族起义的镇压》,云南文史丛刊2001年第2期。
    ⑥ 刘文鹏:《清代云贵地区的驿传体系述论》,《清史研究》2002年第2期。
    ⑦ 滕新才:《吴三桂与清初云贵开发》,《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⑧ 邹建达:《清初治滇述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⑨ 徐浩:《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42页。
    ① 庞卓恒:《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48页。
    ① “老三论”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新三论”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
    ① 《奏请将临安、曲靖、武定三府知府对调情形事》,(乾隆十二年六月初九日),档号04-01-12-0055-006,微缩号04-01-12-010-0490,《张允随奏稿》,云南大学图书馆藏。
    ② 《奏请严窃盗再犯律例事》(乾隆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档号01-0059-030,缩微号01-010-024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① (清)浪穹王崧:《道光云南志钞·地理志·云南省》(一),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1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06页。
    ②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13。
    ③ (清)刘慰三;《滇南志略》,《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第37页。
    ④ 《清史列传》中镇南州原作“南州”,明清云南政区无此州,据《清史稿》卷236《卓布泰传》改镇南州,当为今云南南华县。
    ① 《清史列传》中南甸原作“南宁”,明清云南政区无此地名,据《清史稿》卷474《吴三桂传》、卷236《卓布泰传》改南甸,应在今云南梁河县境内。
    ② (清)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二十四》卷237,中华书局,1977年,第9474页。
    ③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逆臣传》卷80,中华书局,1987年,第6634页。
    ④ 《清史列传·逆臣传》卷80,第6634页。
    ⑤ 《清史列传·逆臣传》卷80,第6635页。
    ① 《清史稿·列传二十四》卷237,第9474页。
    ② 《钦命总督云贵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赵廷臣:为米价日增,协饷中断不继,采买程途遥远,敬陈极苦情形,仰乞睿鉴事》(顺治十七年二月·日期不详),《明清档案》第36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① 《清史稿·列传二十四》卷237,第12842页。
    ② 《清史稿·列传二十四》卷237,第12842页。
    ① (清)刘健:《庭闻录》卷四,《丛书集成续编》第278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年,第646页。
    ② 《清史稿·列传二十四》卷237,第12842-12843页。
    ③ 《清史稿·列传二十四》卷237,第12843页
    ④ 《清史稿·列传二十四》卷237,第12844页。
    ⑤ 《庭闻录》卷3,《丛书集成续编》第278册,第632页。
    ⑥ 《庭闻录》卷4,《丛书集成续编》第278册,第640页。
    ① 《庭闻录》卷4,《丛书集成续编》第278册,第642页。
    ② 《庭闻录》卷4,《丛书集成续编》第278册,第644-645页。
    ③ 《庭闻录》卷4,《丛书集成续编》第278册,第644页。
    ④ 《庭闻录》卷4,《丛书集成续编》第278册,第644页。
    ⑤ (清)刘健:《庭闻录》卷6,《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417页。
    ① (清))王弘祚:《滇南十义疏》,《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384-387页。
    ① 蔡毓荣:《筹滇十疏·第一疏》,《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424页。
    ② 《清圣祖实录》卷1,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第19-50页。
    ③ 《清圣祖实录》卷2,第54页。
    ④ 《清圣祖实录》卷12,第185页。
    ⑤ 《清圣祖实录》卷15,第227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66-167页。
    ②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吏部七·官制·各省督抚》卷23,《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46页。
    ③ 萧一山:《清代通史》第5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216页。
    ①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二·疆理·云南省》卷153,《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76页。
    ②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吏部七·官制·各省都抚》卷23,《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46页。
    ①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吏部八·官制·各省布政使司》卷24,《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48页。
    ②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吏部八·官制·各省按察使司》卷24,《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48页。
    ①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吏部九·官制·各省道员》卷25,《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48-149页。
    ①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吏部十·官制·各省知府等官一》卷26,《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49-150页。
    ②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吏部十一·官制·各省知府等官二》卷27,《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50页。
    ③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吏部十二·官制·各省直隶州知州等官》卷28,《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50页。
    ① 倘塘驿中的“倘”原本作“傥”,据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卷114改。
    ②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吏部十二·官制·各省知州等官》卷28,《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51页。
    ③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吏部十四·官制·各省知县等官二》卷30,《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52页。
    ④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吏部十五·官制·各省知县等官三》卷31,《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52页。
    ①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吏部十六·官制·各省盐政等官》卷32,《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52页。
    ②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吏部十六·官制·各省土司世职》卷32,《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53页。
    ①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六·户口·编审》卷157,《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77页。
    ①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六·户口·编审》卷157,《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77-178页。
    ②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十一·田赋·田赋科则》卷162,《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78页。
    ③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十三·田赋·随征耗羡》卷164,《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78页。
    ④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十三·田赋·免科田地》卷164,《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78页。
    ① 蔡毓荣:《筹滇十疏·第一疏》,《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424-425页。
    ①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十四·田赋·屯田》卷165,《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79页。
    ② 蔡毓荣:《筹滇十疏·第四疏》,《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430页。
    ③ (清)王继文:《请免勋庄荒芜田地纳价疏》,梁公卿主编:《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54-455页。
    ① 蔡毓荣:《筹滇十疏·第四疏》,《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431页。
    ② (清)范承勋:《军粮豁免万姓欢呼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42.-443页。
    ① (清)王继文:《筹请屯荒减则贴垦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45-446页。
    ②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十五·田赋·开垦一》卷166,《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79页。
    ③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一百十七·蠲恤·免科》卷268,《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31页。
    ④ 蔡毓荣:《筹滇十疏·第七疏》,《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433页。
    ①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十四·田赋·屯田》卷165,《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79页。
    ② 蔡毓荣:《筹滇十疏·第九疏》,《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424-440页。
    ③ 蔡毓荣:《筹滇十疏·第九疏》,《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436-438页。
    ① (清)王继文:《请新荒分年带征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30-431页。
    ② 邹建达:《清初治滇述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114页。
    ① (清)石琳:《进呈编辑《全书》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36-441页。
    ① 据《清史稿》记载,石琳之上疏内容刊入《全书》颁行,余以为事实并非如此,所以才有以后其侄石文晟任云南巡抚之时,再次上疏请求减免云南赋税之事。
    ② (清)石文晟:《请减屯粮复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72页。
    ③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十四·田赋·屯田》卷165,《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79页。
    ①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一百十四·蠲恤·赐复一》卷265,《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30页。
    ②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一百十七·蠲恤·免科》卷268,《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31页。
    ③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一百十四·蠲恤·赐复一》卷265,《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30页。
    ④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一百十五·蠲恤·赐复二》卷266,《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30-231页。
    ⑤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一百二十八·蠲恤·蠲赋二》卷279,《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34页。
    ⑥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一百十五·蠲恤·赐复二》卷266,《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30-231页。
    ① (清)王继文:《请豁加增盐课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41-442页。
    ② (清)王继文:《请免黑盐等井被灾课款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53-454页。
    ③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一百十九·蠲恤·救灾》卷270,《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32页。
    ④ (清)王继文:《请议栖流之政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31页。
    ⑤ 乾隆朝的赈恤情况详见第四章第二节。
    ⑥ 陆陇其:《论直隶兴除事宜书》,《清经世文编》卷28。
    ① 蔡毓荣:《筹滇第九疏·敦实政》,《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437页。
    ② 蔡毓荣:《筹滇第十疏·举废坠》,《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439页。
    ③ 蔡毓荣:《请补行乡试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23-424页。
    ④ 王继文:《亟议振兴文教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25-426页。
    ⑤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礼部四十一·贡举·乡会试期》卷330,《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36页。
    ⑥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礼部九十六·学校·岁贡事宜》卷385,《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53页。
    ①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礼部四十四·贡举·乡会考官》卷333,《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37页。
    ②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礼部五十·贡举·起送会试》卷339,《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38页。
    ③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礼部四十一·贡举·乡会试期》卷330,《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36页。
    ④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礼部九十六·学校·岁贡事宜》卷385,《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53页。
    ⑤ 范承勋:《修建学宫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46-447页。
    ① 张书才主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0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845-846页。
    ② 王继文:《请给会试路费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31-432页。
    ③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礼部六十三·贡举·下第》卷352,《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43页。
    ④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礼部五十·贡举·起送会试》卷339,《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38页。
    ⑤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礼部一百六·学校·各省书院》卷395,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55页。
    ⑥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礼部六十三·贡举·榜录》卷352,《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43页。
    ① 王继文:《请监生免赴监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51-452页。
    ② 王继文:《请设师宗等五学教职(附增呈贡等学进取童生额数)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52-453贝。
    ① 王继文:《请增训导二十五员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55-456页。
    ②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礼部七十七·礼部·学校设官》卷366,《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46页。
    ③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礼部七十七·礼部·学校设官》卷366,《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47页。
    ① 王继文:《请设师宗等五学教职(附增呈贡等学进取童生额数)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52页。
    ② 石文晟:《请广中式解额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65-469页。
    ③ 王继文:《请设平彝县治疏》,《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第458-459页。
    ①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礼部九十一·学校·云南学额》卷380,《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52页。
    ②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礼部七十七·礼部·学校设官》卷366,《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50页。
    ③ 李可:《清代云南“义学”初探》,《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第1期,第14页。
    ① 洪承畴:《奏陈收拾人心疏》,《明清史料》第6册。
    ① 《清史稿·列传二十四》卷237,第3898页。
    ②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吏部七·官制·各省都抚》卷23,《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46页。
    ③ 《云贵总督周有德奏请议定督标三镇官兵营制》,《明清档案》第38册。
    ① 蔡毓荣:《分定增兵疏》,雍正《云南通志》。
    ② 蔡毓荣:《酌定全滇营制疏》,雍正《云南通志》。
    ① 蔡毓荣:《酌定全滇营制疏》,《雍正云南通志》。
    ① 范承勋:《请改设永北镇疏》,《云南府志》。
    ② 范承勋:《请移援协驻防疏》,雍正《云南通志》。
    ③ 范承勋:《议裁卫所疏》,《云南府志》。
    ① 赵廷臣:《揭报支粮安插投诚伪侯》,顺治十七年一月(日不详),《明清档案》第34册。
    ② 范承勋:《安插伪弁人口疏》,康熙《云南通志》。
    ① 高其倬:《为奏闻雨水米价事》(雍正元年四月初五),《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册,第222页。
    ② 杨名时:《为恭报云南夏熟收成,仰慰圣心事》(雍正元年五月十一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册,第372页。
    ③ 高其倬:《为奏闻雨水米价情形事》(雍正元年五月十二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册,第382页。
    ④ 杨名时:《为报明全省雨泽分数事》(雍正元年七月初六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册,第625-626页。
    ⑤ 杨名时:《为恭报秋成分数,仰慰睿怀事》(雍正元年十月初九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册,第95-96页。
    ① 杨名时:《为恭报秋成丰稔,民生乐业,仰慰圣怀事》(雍正二年九月初六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册,第572页。
    ② 高其倬:《为奏闻事》(雍正三年五月二十八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5册,第201页。
    ③ 高其倬:《为奏闻云贵秋成分数事》(雍正三年九月初九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6册,第89页。
    ④ 鄂尔泰:《为恭报瑞雪预兆丰年事》(雍正五年十二月十三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11册,第247页。
    ⑤ 沈廷正:《为奏闻事》(雍正七年五月二十一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5册,第356-357页。
    ⑥ 高其倬:《为谨陈臣悃并奏三省情形,仰祈睿鉴事》(雍正十年三月十二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2册,第10-11页。
    ① 鄂尔泰:《为覆奏事》(雍正五年正月二十五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8册,第926-929页。
    ② 鄂尔泰:《为报明开垦田地并查出隐射田土,仰祈圣鉴事》(雍正五年八月初十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0册,第351-354页。
    ③ 鄂尔泰:《为报明清出影射等项田土,仰祈圣鉴事》(雍正六年五月二十一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2册,第526页。
    ① 鄂尔泰:《为据实陈明,仰祈圣鉴事》(雍正五年闰三月二十六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第521页。
    ② 鄂尔泰:《为复奏事》(雍正五年三月十二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第239-243页。
    ③ 张允随:《为奏明事》(雍正十年三月十二日),《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531页。
    ④ 鄂尔泰:《为敬陈水利并改河道事》(雍正八年正月十三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7册,第693-694页。
    ① 张允随:《为恭奏开修昭郡道路工竣,再请疏开水利,以便商农,以益兵民事》(雍正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538页。
    ② 鄂尔泰:《为奏明涸出田地变价升科事》(雍正八年五月二十六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8册,第779-780页。
    ③ 尹继善:《为奏明田禾茂盛并雨水情形事》(雍正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6册,第721-722页。
    ④ 张允随:《为奏闻事》(雍正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6册,第731-432页。
    ⑤ 尹继善:《为恭报秋成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9册,第622页。
    ① 鄂尔泰:《改土归流疏》,《清经世文编》卷86。
    ② 高其倬:《为奏闻土目罪恶事》(雍正二年十一月初十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册,第981页。
    ③ 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论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④ 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论考》,第47页。
    ① 高其倬:《为奏闻事》(雍正二年九月二十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册,第662页。
    ② (清)魏源:《雍正西南夷改流记》(上),《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461页。
    ③ 高其倬:《筹酌鲁寇山善后疏》,《雍正云南通志》。
    ④ 鄂尔泰:《为剪除夷官,清查田土,以增租赋,以靖地方事》(雍正四年九月十九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8册,第115页。
    ⑤ 鄂尔泰:《为复奏事》(雍正五年八月初十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0册,第349-351页。
    ① 鄂尔泰:《为剪除夷官,清查田土,以增租赋,以靖地方事》(雍正四年九月十九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8册,第115页。
    ② 鄂尔泰:《为分别流土考成,以专职守,以靖边方事》(雍正四年八月初六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7册,第851-852页。
    ① 鄂尔泰:《为敬陈东川事宜,仰祈圣裁事》(雍正四年三月二十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7册,第12页。
    ② 鄂尔泰:《为钦奉圣谕事》(雍正四年六月二十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7册,第492页。
    ③ 沈廷正:《为奏闻事》(雍正八年九月二十二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9册,第236页。
    ④ 鄂尔泰:《为遵旨覆奏事》(雍正四年二月二十四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6册,第848页。
    ① 鄂尔泰:《为覆奏事》(雍正六年二月初十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1册,第647-648页。
    ② 高其倬:《为奏闻土目罪恶事》(雍正二年十一月初十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册,,第981页。
    ③ 鄂尔泰:《为奏明事》(雍正五年五月初十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第775页。
    ④ 高其倬:《为奏闻事》(雍正十年六月二十八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2册,,第852页。
    ⑤ 高其倬:《为奏闻事》(雍正十年八月初三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3册,第89页。
    ⑥ 高其倬:《为奏闻事》(雍正十年九月二十一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3册,第330页
    ① 尹继善:《为奏明元、普地方宁谧,酌撤驻防官兵事》(雍正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7册,第367-368页。
    ② 鄂尔泰:《为报明夷倮横逆,遣发官兵擒获情形事》(雍正五年三月十二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第248页。
    ③ 高其倬:《为奏闻事》(雍正十年九月初三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3册,第231页。
    ① 鄂尔泰:《为奏闻事》(雍正五年二月初十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第64-65页。
    ② 鄂尔泰:《为钦遵圣谕事》(雍正五年五月初十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第778页。
    ③ 鄂尔泰:《为奏闻事》(雍正八年九月初四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9册,第102页。
    ④ 鄂尔泰:《为据实陈明,仰祈圣鉴事》(雍正五年闰三月二十六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第522页。
    ⑤ 鄂尔泰:《为钦遵圣谕事》(雍正五年三月十二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第235-236页。
    ⑥ 鄂尔泰:《为陈明镇沅等事》(雍正五年闰三月二十六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第517页。
    ① 鄂尔泰:《为复奏事》(雍正五年三月十二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第236-239页。
    ② 张允随:《为恭报续获东、乌逆贼并招垦安插事宜,仰祈睿鉴事》(雍正九年四月初三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0册,第261-263页。
    ③ 鄂尔泰:《为荞自天生,虫为鸟食,天麻滋至,圣德靡涯事》(雍正九年八月初一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0册第985-986页。
    ④ 《清代土司制度论考》,第59页。
    ⑤ 《清代土司制度论考》,第60页。
    ⑥ 魏源:《雍正西南夷改流记》,《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480页。
    ① (清)赵尔巽主编:《清史稿·食货一·户口与田制》卷120、志95,《云南史料丛刊》第7卷,第377页。
    ② 蔡毓荣:《筹滇十疏·第三疏》,《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428页。
    ① 蔡毓荣:《筹滇十疏·第九疏》,《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436438页。
    ②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4册,第13页。
    ③ 《朱批谕旨》高其倬折二;同时参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册,第572页。
    ④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4册,第14页。
    ①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4册,第364页。
    ②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7册,第851-852页。
    ③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8册,第926页。
    ① 《奏为遵旨奏议刑部侍郎臣钟保条奏杜命盗之源及力行保甲等事》(乾隆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档号01-0035-024,缩微号01-006-129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① 张允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张允随奏稿》,云南大学图书馆藏。
    ②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七·户口·保甲》卷158,《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178页。
    ③ 《为遵旨条对云南教养成效事》(乾隆九年十一月十六日),档号01-0106-021,缩微号01-017-012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 《奏为钦奉训饬各省查办伪稿上谕并云南办理情形事》(乾隆十八年正月二十一日),档号04-01-38-0040-017,微缩号04-01-38-002-217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⑤ (清)赵尔巽主编:《清史稿·食货一·户口与田制》卷120、志95,《云南史料丛刊》第7卷,第377页。
    ① 《奏为遵旨酌定编审保甲、责成考核各条事》(乾隆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档号0219-021,微缩号01-032-060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① 伊里布、何煊:《遵旨稽查流民酌议章程》(道光十六年),道光《威远厅志》,《云南史料丛刊》记为尹继善撰,有误。
    ① (清)刘慰三:《滇南志略》,《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第47页。
    ② 鄂尔泰:《为恭谢圣恩,敬陈愚悃事》(雍正四年十一月十五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8册,第445页。
    ③ 尹继善:《为滇粤全河告成事》(雍正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张书才主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6册,1989年,第722页。
    ① 鄂尔泰:《为恭谢圣恩,敬陈愚悃事》(雍正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张书才主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8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45页。
    ② 鄂尔泰:《为新开水道并兴修陆路事》(雍正七年六月十八日),《朱批谕旨》鄂尔泰折11。
    ① 嘉庆《景东直隶厅志》卷23《风俗》。
    ② 鄂尔泰:《为新开水道并兴修陆路事》(雍正七年六月十八日),《朱批谕旨》鄂尔泰折11。
    ① 鄂尔泰:《为新开水道并兴修陆路事》(雍正七年六月十八日),《朱批谕旨》鄂尔泰折11。
    ② “土黄”在当时西隆州境内,当地土人传述,志书无稽可考。
    ③ 鄂尔泰:《为新开水道并兴修陆路事》(雍正七年六月十八日),《朱批谕旨》鄂尔泰折11。
    ④ 尹继善:《为滇粤全河告成事》(雍正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张书才主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6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722页
    ① 尹继善:《为滇粤全河告成事》(雍正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6册,第722-723页
    ② 尹继善:《为滇粤全河告成事》(雍正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6册,第722页
    ① 李春龙、刘景毛主编:《正续云南备征志精选点校》,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52页。
    ① 张允随:《为奏明委勘鼓铸,地方运道便捷,以节国帑事》(雍正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6册,第729页
    ② 张允随:《为京钱初运已竣,据实奏明,仰请圣恩敕停鼓铸事》(乾隆三年二月十二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台湾故宫博物院”。
    ③ 富纲、谭尚忠:《为广西委员办运滇铜扫帮出境日期,循例奏闻事》(乾隆五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台湾故宫博物院”。
    ① 张允随:《为恭奏开修昭郡道路工竣,再请疏开水利,以便商农,以益兵民事》(雍正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6册,第440-441页。
    ① 张允随:《为请定考课将劝补助之规,以裨农政》(乾隆二年闰九月十九日),《张允随奏稿》,云南大学图书馆。
    ② 爱必达:《为循例借帑开渠引水,以利民生事》(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初十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台湾故宫博物院”。
    ① 张允随:《为备陈滇省水利情形,请定官民疏浚之例,以重岁修事》(乾隆二年闰九月十九日),《张允随奏稿》。
    ② 张允随:《为奏明疏浚洱海淤沙,以除榆郡水患事》(乾隆八年闰四月初七日),《张允随奏稿》。
    ③ 《云南巡抚明德奏:为循例借项开沟,以资灌溉,以利民生事》(乾隆三十三年七月十八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④ 刘秉恬:《为修浚邓川州水利,涸出粮田万亩,以裨民生而苏积困,恭折奏闻事》(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⑤ 张允随:《为备陈滇省水利情形,请定官民疏浚之例,以重岁修事》(乾隆二年闰九月十九日),《张允随奏稿》。
    ⑥ 《奏为借项开修安宁州渠坝以利农田事》(乾隆八年闰四月初七日),档号01-0099-008,缩微号01-015-190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① 张允随:《为奏明疏浚洱海淤沙,以除榆郡水患事》(乾隆八年闰四月初七日),《张允随奏稿》。
    ② 《奏报借帑兴修东川水利事》(乾隆十年三月二十日),,档号01-0122-050,缩微号01-019-112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① 爱必达:《为循例借帑开渠引水,以利民生事》(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初十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② 杨应琚:《为密奏请广为开垦,以裕生米之源事》(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四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③ 富纲:《为沿边春熟一律稔收,全省民夷乐业,仰祈圣鉴事》(乾隆四十八年五月初一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④ 《奏请停老农、总吏之例事》(乾隆元年三月二十七日),档号01-0001-019,缩微号01-001-015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⑤ 张允随:《为请定考课将劝补助之规,以裨农政》(乾隆二年闰九月十九日),《张允随奏稿》。
    ① 张允随:《为请定考课将劝补助之规,以裨农政》(乾隆二年闰九月十九日),《张允随奏稿》。
    ② 《奏报将抚篆交新任抚汤聘接受日期并滇省近期雨水苗情事》(乾隆三十一年六月三十日),档号25-0120-034,缩微号25-010-160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③ 张允随:《为请听滇民垦辟弃土,以资民食事》(乾隆五年闰六月二十二日),《张允随奏稿》。
    ④ 杨应琚:《为密奏请广为开垦,以裕生米之源事》(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四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① 《奏陈滇省公件流弊事》(乾隆元年三月二十七日),档号01-0003-017,微缩号01-001-0942。
    ② 《为遵议滇省墩台、塘房、城垣发修等仍循旧例办理事》(乾隆十五年十月初三日),档号04-01-01-0192-019,微缩号04-01-01-029-0129。
    ③ 张允随:《为请定滇省征收地丁之期,以裕民财事》(乾隆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张允随奏稿》。
    ④ 《署云南总督云南巡抚张允随奏:为恭报夏秋雨泽沾足、禾稼丰硕情形事》(乾隆六年八月初六日),《张允随奏稿》。
    ⑤ 《奏为奉旨奏报滇省雨水情形并奏报稍迟缘由事》(乾隆元年十月初十日),档号24-0002-004,微缩号24-001-0421。
    ⑥ 《奏报滇省豆麦收成分数事》(乾隆十六年闰五月十二日),档号04-01-23-0019-028,微缩号04-01-23-001-2696。
    ① 李湖:《为恭报麦豆约收分数,仰祈睿鉴事》(乾隆三十九年三月二十五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② 张允随:《为奏报滇黔两省田禾、雨水情形事》(乾隆十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张允随奏稿》。
    ③ 硕色:《为奏闻事》(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④ 张允随:《为恭奏赈恤情形,仰祈睿鉴事》(乾隆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张允随奏稿》。
    ⑤ 张允随:《为仰恳圣恩豁免带征夏税,以皇广仁事》(乾隆二年八月二十六日),《张允随奏稿》。
    ⑥ 张允随:《为请定考课将劝补助之规,以裨农政》(乾隆二年闰九月十九日),《张允随奏稿》。
    ① 爱必达、郭一奏:《为恭报剑川州被水赈恤事宜,仰祈圣鉴事》(乾隆二十年九月十一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② 《奏报大理府邓川州大邑等村被水业已赈恤事》(乾隆十年九月二十日),档号01-0124-051,缩微号01-019-1900。
    ③ 硕色、爱必达:《为奏闻事》(乾隆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④ 爱必达:《为奏明事》(乾隆十九年四月初六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⑤ 爱必达:《为奏明宁洱借给牛本确数,仰祈圣鉴事》(乾隆十九年闰四月初一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⑥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一百三十七·蠲恤·贩运》卷288,《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35页。
    ① 张允随:《为遵旨奏复事》(乾隆四年十月初六日),《张允随奏稿》。
    ② 《奏报乾隆三年五月至六月底滇省实在共减除过僧道、尼僧数目事》(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七日),档号01-0089-045,缩微号01-014-1523。
    ③ 《奏报滇省乾隆七年减除僧道数目事》(乾隆八年二月初十日),档号01-0104-002,缩微号01-016-1732。
    ④ 爱必达:《为钦奉上谕事》(乾隆十六年十二月初七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⑤ 张允随:《为据实密奏,仰祈睿鉴事》(乾隆七年五月二十四日),《张允随奏稿》。
    ① 《奏为敬陈滇省吏治等地方情形事》(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档号13-0025-021,缩微号13-01-1899。
    ② 《奏报乾隆十五年云南民数、谷数事》(乾隆十五年十二月十六日),档号35-1150-028,微缩号35-056-2389。
    ③ 《奏报乾隆五十八年分滇省民数、谷数事》(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初三日),档号35-1185-015,缩微号35-062-3381。
    ④ 《奏报办理镇沅府属等地被水赈恤情形事》(乾隆九年九月二十八日),档号01-0107-037,缩微号01-017-0708。
    ① 《奏报秋成歉薄,恳恩免征缓征事》(乾隆元年十月初十日,乾隆朱批),档号22-0002-062,微缩号22-001-0756。
    ② 张允随:《为查明秋禾情形,据实具奏,仰祈睿鉴事》(乾隆元年十月初十日),《张允随奏稿》。
    ③ 张允随:《为恭奏赈恤情形,仰祈睿鉴事》(乾隆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张允随奏稿》。
    ④ 张允随:《为仰恳圣恩豁免带征夏税,以皇广仁事》(乾隆二年八月二十六日),《张允随奏稿》。
    ⑤ 张允随:《为据实密奏,仰祈睿鉴事》(乾隆七年五月二十四日),《张允随奏稿》。
    ⑥ 张允随:《为钦奉朱批,恭折复奏事》(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张允随奏稿》。
    ⑦ 《奏为遵旨奏报滇省昆明、晋宁、呈贡、安宁、景东州县被水赈恤接济事》(乾隆十三年九月十九日),档号01-0158-017,缩微号01-024-1426。
    ⑧ 爱必达:《为敬聆圣训,恭谢天恩事》(乾隆十六年七月二十六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① 张允随:《为奏明办理赈务,仰祈圣训事》(乾隆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张允随奏稿》。
    ② 张允随:《为恭奏赈务已竣,仰慰圣怀事》(乾隆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张允随奏稿》。
    ③ 张允随:《为据实密奏,仰祈睿鉴事》(乾隆七年五月二十四日),《张允随奏稿》。
    ④ 张允随:《为奏明事》(乾隆十二年六月初九日),《张允随奏稿》。
    ⑤ 张允随:《为奏报滇黔两省田禾、雨水情形事》(乾隆十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张允随奏稿》。
    ⑥ 张允随:《为据实密奏,仰祈睿鉴事》(乾隆七年五月二十四日),《张允随奏稿》。
    ⑦ 张允随:《为钦奉朱批,恭折复奏事》(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张允随奏稿》。
    ⑧ 《奏为六月二十二三等日建水、景东两府州被水漫溢照例赈恤事》(乾隆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一日),档号02-0048-013,微缩号02-002-1206。
    ① 《奏为本年十月初七日省城及附近地方地震情形并查办赈恤事》(乾隆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档号13-0036-019,缩微号13-002-0951。
    ② 富纲:《为查明通海等州县地震情形,分别筹办,仰祈圣鉴事》(乾隆五十四年闰五月初七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③ 《奏为遵旨率属化导民夷,务期吏治整肃、民风驯谨事》(乾隆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档号03-01-01-0141-024,04-01-022-0147。
    ④ 张允随:《为恭奏赈务已竣,仰慰圣怀事》(乾隆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张允随奏稿》。
    ⑤ 《奏为遵旨奏报滇省昆明、晋宁、呈贡、安宁、景东州县被水赈恤接济事》(乾隆十三年九月十九日),档号01-0158-017,缩微号01-024-1426。
    ⑥ 张允随:《为据实密奏,仰祈睿鉴事》(乾隆七年五月二十四日),《张允随奏稿》。
    ⑦ 张允随:《为恭奏赈务已竣,仰慰圣怀事》(乾隆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张允随奏稿》。
    ⑧ 张允随:《为恭奏赈务已竣,仰慰圣怀事》(乾隆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张允随奏稿》。
    ⑨ 张允随:《为钦奉朱批,恭折复奏事》(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张允随奏稿》。
    ① 《为遵旨条对滇省教养成效事》(乾隆九年十一月十六日),档号01-0106-021,缩微号01-017-0129。
    ① 张允随:《为查明秋禾情形,据实具奏,仰祈睿鉴事》(乾隆元年十月初十日),《张允随奏稿》。同时参见《奏报秋成歉薄,恳恩免征缓征事》(乾隆元年十月初十日),档号22-0002-062,微缩号22-001-0756。
    ② 张允随:《为奏明办理赈务,仰祈圣训事》(乾隆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张允随奏稿》。
    ③ 张允随:《为恭奏赈务已竣,仰慰圣怀事》(乾隆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张允随奏稿》。
    ④ 张允随:《为奏明办理赈务,仰祈圣训事》(乾隆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张允随奏稿》。
    ⑤ 张允随:《为恭奏赈务已竣,仰慰圣怀事》(乾隆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张允随奏稿》。
    ⑥ 张允随:《为恭奏赈恤情形,仰祈睿鉴事》(乾隆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张允随奏稿》,云南大学图书馆藏。
    ⑦ 尹继善:《为奏明春收丰稔并雨水情形,仰恳圣怀事》(乾隆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张允随奏稿》。
    ⑧ 张允随:《为恭报夏秋雨泽沾足、禾稼丰硕情形事》(乾隆六年八月初六日),《张允随奏稿》。
    ① 《奏为曲靖府南宁等县被水成灾赈恤情形事》(乾隆八年六月初七日),档号01-0100-026,缩微号01-016-0246。
    ② 张允随:《为奏明事》(乾隆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张允随奏稿》。
    ③ 《奏报大理府邓川州大邑等村被水业已赈恤事》(乾隆十年九月二十日),档号01-0124-051,缩微号01-019-1900。
    ④ 《为剑川地震湖尾震高疏溶事》(乾隆十六年六月初四日),档号04-01-40-0032-046,微缩号04-01-40-005-1548。
    ① 硕色、爱必达:《为奏明剑川湖滨被水情形,仰祈圣鉴事》(乾隆十七年八月初十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② 硕色、爱必达:《为奏闻事》(乾隆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③ 硕色:《为奏闻事》(乾隆十八年四月二十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④ 《奏为开化府属地方被火赈恤事》(乾隆九年四月初二日),档号01-0107-016,缩微号01-017-0567。
    ① 《奏报滇省猝遇雷雨及五华山火药库、民房等项被灾情形,并分别修葺赈恤等事》(乾隆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档号04-01-10-0013-008,微缩号04-01-10-001-0394。
    ② 《奏为丽江府被雹并抚恤情形事》(乾隆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档号02-0047-012,微缩号02-002-1021。
    ③ 张允随:《为奏明办理赈务,仰祈圣训事》(乾隆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张允随奏稿》。
    ① 张允随:《为钦奉朱批,恭折复奏事》(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张允随奏稿》。
    ② 张允随:《为奏报滇黔两省田禾、雨水情形事》(乾隆十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张允随奏稿》。
    ③ 刘藻、常钧:《为酌筹拨抵仓谷,以实储备,以裕民食事》(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初十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④ 刘秉恬:《为查封备抵,恭折复奏事》(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十五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同时参见《署理
    云南巡抚刘秉恬奏:为准咨查抄,恭折奏闻事》(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十五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⑤ 张允随:《为奏明办理赈务,仰祈圣训事》(乾隆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张允随奏稿》。
    ⑥ 张允随:《为恭奏赈恤情形,仰祈睿鉴事》(乾隆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张允随奏稿》。
    ⑦ 张允随:《为恭奏赈务已竣,仰慰圣怀事》(乾隆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张允随奏稿》。
    ⑧ 《奏为曲靖府南宁等县被水成灾赈恤情形事》(乾隆八年六月初七日),档号01-0100-026,缩微号01-016-0246。
    ① 张允随:《为奏明办理赈务,仰祈圣鉴事》(乾隆十三年闰七月三十日),《张允随奏稿》。
    ② 《奏为昆明等处续被水淹,遵旨办理赈恤接济事》(乾隆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档号04-01-01-0158-003,微缩号04-01-01-024-1434。
    ③ 硕色:《为奏闻事》(乾隆十八年四月二十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④ 硕色、爱必达:《为奏闻事》(乾隆二十年正月十一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⑤ 《奏为查办丽江府木保等处赈务情形事》(乾隆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档号:02-0047-017,微缩号02-002-1055。
    ⑥ 《奏为查办四月十九、二十等日新兴州及江川县地震赈恤事》(乾隆二十六年五月初四日),档号002-0050-003,微缩号02-002-1445。
    ⑦ 富纲:《为膏泽频沾,田禾畅茂情形,仰祈圣鉴事》(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初十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⑧ 《云贵总督富纲、云南巡抚谭尚忠奏:为钦遵谕旨办理加赈情形,恭折复奏事》(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十九口),《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⑨ 《奏为滇省秋禾情形并初次被淹田房事》(乾隆十三年闰七月三十日),档号04-01-01-0164-020,微缩号04-01-01-025-0882。
    ① 《奏为遵旨查明失察呈贡县知县杨家驹、教谕沈铝藉端科派之历任上司职名,交部严议事》(乾隆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八日,档号01-0281-010,缩微号01-039-0102。
    ① 《奏为遵旨奏议刑部侍郎臣钟保条奏杜命盗之源及力行保甲等事》(乾隆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档号01-0035-024,缩微号01-006-1291。
    ② 《奏为滇省地处窎远,相验稽迟,请定相验调理,以裨吏治民生事》(乾隆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档号01-0022-042,缩微号01-004-2078。
    ③ 《奏请酌定滇省命案尸伤相验之法事》(乾隆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档号01-0058-035,缩微号01-009-2271。
    ④ 《奏请严窃盗再犯律例事》(乾隆五年九月二十八日),档号01-0059-030,缩微号01-010-0242。
    ① 《奏为滇省地处窎远,相验稽迟,请定相验调理,以裨吏治民生事》(乾隆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档号01-0022-042,缩微号01-004-2078。
    ② 《奏请酌定滇省命案尸伤相验之法事》(乾隆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档号01-0058-035,缩微号01-009-2271。
    ③ 《奏为蔑伦重犯未立正典刑,奉旨申饬,遵旨速办事》(乾隆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档号26-0004-032,缩微号26-001-1587。
    ④ 《奏为审明文山侬夷王老寒与人打斗误伤其父身死一案按律定拟事》(乾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档号26-0004-009,缩微号26-001-1400。
    ⑤ 李侍尧、裴宗锡:《为军犯谋害多人,情罪重大,提省从严究办,先行恭折奏闻事》(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初十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① 裴宗锡:《为查明失察奸民之文职各官,请旨交部核议,以肃吏治事》(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十三口),《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② 《奏为遵旨奏议刑部侍郎臣钟保条奏杜命盗之源及力行保甲等事》(乾隆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档号01-0035-024,缩微号01-006-1291。
    ① 张允随:《为请严定丢包恶贼之例,以警奸匪事》,(乾隆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② 刘藻、常钧:《为循例奏闻事》(乾隆三十年二月十六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③ 张允随:《为请严定丢包恶贼之例,以警奸匪事》,(乾隆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① 《奏请严窃盗再犯律例事》(乾隆五年九月二十八日),档号01-0059-030,缩微号01-010-0242。
    ② 《奏为遵旨奏议刑部侍郎臣钟保条奏杜命盗之源及力行保甲等事》(乾隆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档号01-0035-024,缩微号01-006-1291。
    ① 刘秉恬:《为敬呈今年捕盗大概情形,仰祈圣鉴事》(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② 刘藻、常钧:《为循例奏闻事》(乾隆三十年二月十六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③ 《奏为遵例汇奏滇省三十年分已获未获盗窃各案总数事》(乾隆三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档号01-0267-020,缩微号01-037-0543。
    ① 《奏为循例汇奏滇省乾隆三十年分已未完结命盗各案数目事》(乾隆三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档号01-0267-058,缩微号01-037-0787。
    ② 《奏报乾隆五十八年分滇省拿获寻常逃犯及新旧命盗各案已未审结数目事》(乾隆五十九年正月二十九日),档号01-0464-005,缩微号01-059-2460。
    ③ 刘藻:《为铜厂刑名渐繁,请归厂员审解,以免拖延事》(乾隆二十九年十月十三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① 张允随:《为敬陈末议事》(乾隆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② 吴达善:《为遵旨查明汇奏事》(乾隆二十八年九月初六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③ 张逢尧,《为请均安插之遣犯,以靖地方事》(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初一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① 《为遵议滇省所属办理各案酌定期限事》(乾隆十五年四月初六日),档号01-0197-006,微缩号01-029-1080。
    ② 《奏为请敕开明斋戒之条,以肃祀典事》(乾隆五年九月二十八日),档号14-0006-002,缩微号14-001-1645。
    ③ 吴达善:《为恭折奏复事》(乾隆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④ 吴达善:《为钦奉上谕事》(乾隆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⑤ 富纲、谭尚忠:《为永北厅获案盗犯越狱五名,旋经拿获二名,格杀二名,尚有未获一名,就现犯审办并参 疏纵之营狱各官,以肃功令事》(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三十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① 富纲、谭尚忠:《为请旨事》(乾隆五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② 谭尚忠:《为特参疏防绞候人犯一名越狱脱逃之署吏目知州,请旨革职,分别拿问留缉,以儆玩纵事》(乾隆五十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③ 《奏为遵旨查明云南城垣次第兴修并酌定保护城垣章程事》(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初二日),档号37-0018-008,微缩号37-001-2044。
    ④ 《为遵议云南墩台、塘房、城垣发修等仍循旧例办理事》(乾隆十五年十月初三日),档号04-01-01-0192-019,微缩号04-01-01-029-0129。
    ⑤ 《奏为遵旨盘查云南兴修保固其内城垣情形事》(乾隆三十二年正月十七日),档号37-0023-004,缩微号37-001-2479藏。
    ① 张允随:《为奏明事》(乾隆十二年四月二十日),《张允随奏稿》。
    ② 刘藻:《为汇报通省城垣事》(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七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③ 张允随:《为请乘时修理边城,以资保障,以济灾黎事》(乾隆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张允随奏稿》。
    ④ 吴达善:《为钦奉上谕事》(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⑤ 硕色、爱必达:《为奏闻事》(乾隆二十年正月十一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⑥ 《奏为查报乾隆三十五年云南各属城垣完固情形事》(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档号37-0027-032,微缩号37-002-0021。
    ① 刘秉恬:《为请旨事》(乾隆四十七年六月二十六日,原档残损),《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② 《奏为查明楚雄府城被冲城垣及黑井道桥等项筹款兴修事》(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二日),档号37-0031-002,缩微号37-002-0268。
    ③ 裴宗锡:《为查明通省垣,遵旨汇奏事》(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初一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④ 刘秉恬:《为查明通省城垣情形,遵旨汇奏事》(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一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⑤ 富纲:《为查明通省城垣情形,遵旨汇奏事》(乾隆四十八年十一月初七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⑥ 谭尚忠:《为查明通省城垣情形,遵旨汇奏事》(乾隆五十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⑦ 《为遵议云南墩台、塘房、城垣发修等仍循旧例办理事》(乾隆十五年十月初三日),档号04-01-01-0192-019,微缩号04-01-01-029-0129。
    ⑧ 张允随:《为请乘时修理边城,以资保障,以济灾黎事》(乾隆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张允随奏稿》。
    ⑨ 《为遵议云南墩台、塘房、城垣发修等仍循旧例办理事》(乾隆十五年十月初三日),档号04-01-01-0192-019,微缩号04-01-01-029-0129。
    ⑩ 刘藻:《为汇报通省城垣事》(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七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① 《奏为酌筹云南各处土城改建砖城事》(乾隆三十一年九月十一日),档号37-0022-011,缩微号37-001-2388。
    ② 刘秉恬:《为新旧坍塌城垣酌筹次第修理,恭折奏明事》(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十五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③ 《奏为遵旨查明云南城垣次第兴修并酌定保护城垣章程事》(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初二日),档号37-0018-008,微缩号37-001-2044。
    ④ 《为遵议云南墩台、塘房、城垣发修等仍循旧例办理事》(乾隆十五年十月初三日),档号04-01-01-0192-019,微缩号04-01-01-029-0129。
    ① 《为遵议云南墩台、塘房、城垣发修等仍循旧例办理事》(乾隆十五年十月初三日),档号04-01-01-0192-019,微缩号04-01-01-029-0129。
    ② 《为遵议云南墩台、塘房、城垣发修等仍循旧例办理事》(乾隆十五年十月初三日),档号04-01-01-0192-019,微缩号04-01-01-029-0129藏。
    ③ 《奏为遵旨查明云南城垣次第兴修并酌定保护城垣章程事》(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初二日),档号37-0018-008, 微缩号37-001-2044。
    ① 《奏为查明乾隆三十年分云南城垣完固事》(乾隆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档号37-0021-007,缩微号37-001-2273。
    ② 《奏为遵旨查明云南城垣次第兴修并酌定保护城垣章程事》(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初二日),档号37-0018-008,微缩号37-001-2044。
    ③ 《奏为遵旨查明云南城垣次第兴修并酌定保护城垣章程事》(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初二日),档号37-0018-008,微缩号37-001-2044。
    ④ 《奏为酌筹云南各处土城改建砖城事》(乾隆三十一年九月十一日),档号37-0022-011,缩微号37-001-2388。
    ⑤ 刘秉恬:《为新旧坍塌城垣酌筹次第修理,恭折奏明事》(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十五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① 富纲:《为酌请缓修城垣,仰祈圣鉴事》(乾隆五十三年八月十六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② 刘秉恬:《为轮年应修城垣酌情停办,以尽急工,仰祈圣鉴事》(乾隆四十九年闰三月十一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③ 谭尚忠:《为查明通省城垣情形,遵旨汇奏事》(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④ 《为遵议云南墩台、塘房、城垣发修等仍循旧例办理事》(乾隆十五年十月初三日),档号04-01-01-0192-019,微缩号04-01-01-029-0129。
    ⑤ 《奏为遵旨查明云南城垣次第兴修并酌定保护城垣章程事》(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初二日),档号37-0018-008,微缩号37-001-2044。
    ① 《奏为查明乾隆三十一年分云南各城垣情形事》(乾隆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档号37-0022-034,缩微号37-001-2447。
    ② 《奏为查报乾隆三十五年云南各属城垣完固情形事》(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档号37-0027-032,微缩号37-002-0021。
    ③ 《奏为奏明乾隆三十四年分云南城垣情形事》(乾隆三十五年三月十三日),档号37-0026-011,微缩号37-001-2842。
    ④刘秉恬:《为查明通省城垣情形,遵旨汇奏事》(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十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⑤ 谭尚忠:《为查明通省城垣情形,遵旨汇奏事》(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初九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⑥ 刘藻:《为恭折奏覆事》(乾隆三十年七月初九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① 《奏为遵旨查明云南城垣次第兴修并酌定保护城垣章程事》(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初二日),档号37-0018-008,微缩号37-001-2044。
    ② 刘藻:《为奏明查勘城工事》(乾隆二十八年三月初三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③ 刘藻:《为奏报勘城情形并回署日期,仰祈圣鉴事》(乾隆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④ 《奏为遵旨查明云南城垣次第兴修并酌定保护城垣章程事》(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初二日),档号37-0018-008,微缩号37-001-2044。
    ⑤ 刘藻:《为汇报通省城垣事》(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七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⑥ 《奏为遵旨盘查云南兴修保固其内城垣情形事》(乾隆三十二年正月十七日),档号37-0023-004,缩微号37-001-2479。
    ① 常钧:《为验收工程如式,恭折奏闻事》(乾隆三十年三月十九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② 《奏报验收过缅宁、思茅二处城工回省日期事》(乾隆三十七年正月二十日),档号37-0030-004,微缩号37-002-0205。
    ③ 《奏为遵旨盘查云南兴修保固其内城垣情形事》(乾隆三十二年正月十七日),档号37-0023-004,缩微号37-001-2479。
    ④ 《奏为遵旨查明云南城垣次第兴修并酌定保护城垣章程事》(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初二日),档号37-0018-008,微缩号37-001-2044。
    ⑤ 《奏为勘明云南乾隆三十七年分各属城垣情形事》(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初七日),档号37-0031-021,缩微号37-002-0312。
    ① 裴宗锡:《为查明通省城垣,遵旨汇奏事》(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② 谭尚忠:《为查明通省城垣情形,遵旨汇奏事》(乾隆五十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① 张允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七年七月初五日),《张允随奏稿》,云南大学图书馆藏。
    ② 《奏报云南擅令州县那移库项,着落分赔事》(乾隆十五年十月初三日),档号04-01-35-0715-055,微缩号04-01-35-039-034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 《奏为钦奉训诲谕旨谢恩事》(乾隆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日),档号04-01-01-0197-037,微缩号04-01-01-029-1890。
    ④ 《奏报云南亏空钱粮各案,请旨将布政使宫尔劝、昭通府知府金文宗革职审讯事》(乾隆十五年九月初三日),档号04-01-35-0715-051,微缩号04-01-35-039-0332。
    ⑤ 《奏为钦奉训诲谕旨谢恩事》(乾隆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日),档号04-01-01-0197-037,微缩号04-01-01-029-1890。
    ⑥ 《奏报云南亏空钱粮各案,请旨将布政使宫尔劝、昭通府知府金文宗革职审讯事》(乾隆十五年九月初三日),档号04-01-35-0715-051,微缩号04-01-35-039-0332。
    俏 《奏为遵旨查审云南巡抚郭一裕参奏云贵总督恒文婪赃纵亲勒索各款事》(乾隆二十二年五月十八日),档号01-0217-013,缩微号01-031-2494。
    ⑧ 赵尔巽等:《清史稿·列传1269卷339,中华书局,1977年,第11070页。
    ⑨ 《奏报钦差三泰等宣旨赐帛革职总督恒文自缢身故,办理事竣回京日期事》(乾隆二十二年十月初四日),档 号01-0214-053,缩微号01-031-1636。
    ① 《奏闻遵查抚标参将鲁文德侵亏公项请旨追赔事》(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档号01-0217-047,微缩号01-031-2698。
    ② 《奏报委管义都厂之宜良县知县朱一深自禀亏空银两案情事》(乾隆三十七年二月初十日),档号01-0315-009,缩微号01-042-2135。
    ③ 《奏参纵亲婪赃之藩司钱度、云南府知府彭理,请旨将其革任、革职,以便严审事》(乾隆三十七年二月初十日),档号01-0315-010,缩微号01-042-2145。
    ④ 《奏报到省会审藩司钱度婪赃案事》(乾隆三十七年四月初九日),档号01-0315-035,缩微号01-042-2326。
    ⑤ (清)赵尔巽等:《清史稿》卷339《列传126》,中华书局,1977年,第11081页。
    ⑥ 《清史列传·大臣划一传·彰宝》,参见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666页。
    ⑦ 《奏为奉旨革职谢恩事》(乾隆四十年三月初十日),档号12-0164-050,缩微号12-028-2156。
    ⑧ 《清史列传·大臣划一传·彰宝》,参见《云南史料丛刊》第666页。
    ① 《奏报奉旨赔补前督臣彰宝名下应追银两已未完银数事》(乾隆四十年三月初十日),档号12-0164-032,缩微号12-028-2063。
    ② (清)赵尔巽等:《清史稿》卷323《列传110)),中华书局,1977年,第10820页。
    ③ 《奏为遵旨迅速查办参劾永昌府知府刘樵私税勒借、侵帑误公事》(乾隆十四年五月二十一日),档号01-0183-022,缩微号01-027-1861。
    ④ 《为俟携资潜逃人犯刘天任解到后,即行遵旨严讯事》(乾隆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档号04-01-01-0182-029,微缩号04-01-01-027-1924。
    ⑤ 《为奉旨将本省侵亏人犯刘樵及戴朝冠正法事》(乾隆十四年十一月初八日),档号04-01-01-0128-016,微缩号04-01-01-027-1825。
    ⑥ 富纲、谭尚忠:《为特参私设税口、肥己累民之知县,请旨革审,以肃吏治事》(乾隆五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台湾故宫博物院”。
    ⑦ 郭一裕:《为备陈地方情形,仰祈睿鉴事》(乾隆二十年十月初三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① 《奏为特参滇省粮储道徐本倦亏欠铜厂帑本银两,请革职勒还事》(乾隆十五年十一月十七日),档号04-01-35-0087-003,微缩号04-01-35-004-0567。
    ② 《奏报查出禄劝多那铜厂营私舞弊情事》(乾隆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档号04-01-35-1246-005,微缩号04-01-35-060-3231。
    ③ 《奏报遵旨赴滇查办原任驿盐道郭振仪亏缺盐斤银两一案事》(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五日),档号04-01-35-0454-008,微缩号35-025-2909。
    ④ 《奏报将驿盐道郭振仪等按拟招解并清查积余银两事》(乾隆十六年正月三十日),档号35-0454-025,微缩号35-025-2962。
    ⑤ 《奏为遵旨查明永顺镇总兵哈峻德婪赃勒索一案按律定拟事》(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档号16-0039-054,缩微号16-006-1953。
    ⑥ 《奏为遵旨审明原永北镇总兵何灿斗被参各款,按律定拟事》(乾隆二十七年七月十二日),档号13-0031-020,缩微号13-002-0349。
    ⑦ 刘藻:《为特参贪劣淫荡之总兵,以肃法纪事》(乾隆二十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① 《奏为特参富民县知县陈英进贪渎不职,请旨革职事》(乾隆三十六年六月二十八日),档号01-0302-016,微缩号01-041-1329。
    ② 硕色、爱必达:《为遵旨奏复事》(乾隆十八年八月初六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③ 《奏报粮道罗源浩分赔积欠银两数目事》(乾隆三十四年二月初三日),档号35-0727-023,微缩号35-039-1922。
    ④ 《奏请以葛庆曾借署云州知州事》(乾隆十二年八月初六日),档号04-01-12-0055-072,微缩04-01-12-010-0838。
    ⑤ 硕色:《为要缺调补乏人,请旨敕部拣补事》(乾隆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⑥ 爱必达:《为奏闻事》(乾隆二十年九月十一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⑦ 《奏为特参云南布政使傅靖玩误公务、负恩溺职,请革职处分事》(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档号12-0098-047,微缩号12-017-1354。
    ① 吴达善:《为要缺需员,恭恳圣恩升补,以裨地方事》(乾隆二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② 明瑞、鄂宁:《为特参玩误差务之丞令,以肃吏治事》(乾隆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③ 富纲、谭尚忠:《为特参怠玩废弛不职之县令,请旨革职,以肃吏治事》(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十二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④ 富纲、谭尚忠:《为庸迂不职之边要同知,请旨勒休,以肃官方事》(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① 爱必达:《为敬陈边省参审之末议,以杜稽延事》(乾隆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② 《奏报旺厂请设专员缘由事》(乾隆十六年三月二十二日),档号35-1246-018,微缩号35-060-3081。
    ③ 《奏请定云南厂官处分、议叙章程事》(乾隆十六年闰五月十五日),档号04-01-1247-011,微缩号04-01-35-060-3083。
    ④ 《奏请以余庆长调补太和县知县,陈天龙补授通海县知县事》(乾隆二十三年六月十五日),档号12-0090-018,微缩号12-016-0664。
    ① 《奏为茂隆银厂课长期满,循例更换课长、协办事》(乾隆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档号12-0089-041,微缩号12-016-021。
    ② 《奏为茂隆厂课长海中正期满撤回,以熊既成顶充课长事》(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档号13-0029-051,微缩号13-001-2658。
    ③ 刘秉恬:《为遵旨具奏事》(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十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④ 刘秉恬:《为循例汇奏事》(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十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⑤ 富纲:《为循例恭折汇奏事》(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① 蔡毓荣:《筹滇十疏·第一疏》,《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424-425页。
    ① 蔡毓荣:《筹滇十疏·第九疏》,《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436-438页。
    ② 蔡毓荣:《筹滇十疏·第九疏》,《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438页。
    ① 《清史稿》卷256,第9802页。
    ① 张允随:《为据实密奏,仰祈睿鉴事》(乾隆七年五月二十四日),《张允随奏稿》。
    ①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八十·盐法·禁例》卷231,《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16页。
    ②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九十一·杂赋·茶课》卷242,《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第218页。
    [1]《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2]《乾隆朝奏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3]《宫中档雍正朝奏折》,“台湾故宫博物院”。
    [4]《宫中档乾隆朝奏折》,“台湾故宫博物院”。
    [5](清)张允随撰:《张允随奏折》,云南大学图书馆藏。
    [6](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11年。
    [7](清)贺长龄、魏源等编:《清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92年。
    [8](清)洪亮吉:《乾隆府厅州县图志》(五十卷),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9](清)屠述濂纂修:乾隆《腾越州志》(十三卷),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10](清)范承勋等编修:康熙《云南通志》,康熙三十年(1691年)刻本。
    [11](清)鄂尔泰等编修:雍正《云南通志》,乾隆元年(1736年)刻本。
    [12](清)阮元、尹里布等编修:道光《云南通志稿》,道光十五年(1835年)。
    [13](清)岑毓英等编修:光绪《云南通志》,光绪二十年(1894年)刻本。
    [14](清)王文韶等编修:光绪《续云南通志》,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刻本。
    [15](清)昆岗、徐桐等编修:《光绪大清会典》,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刻本。
    [16](清)范承勋、张毓碧、修谢俨编修:康熙《云南府志》,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刊本。
    [17](清)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
    [18]沈云龙主编:《康熙条约、雍正条约、乾隆条约、道光条约》,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年。
    [19](清)清代历朝官修:《清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
    [20](清)清高宗:《乾隆御序增批历代通鉴辑览》,台北:生生印书馆,1985年。
    [21](清)刘健撰:《庭闻录》,上海书店,1985年。
    [22]云南历史研究编:《清实录—越南缅甸泰国老挝史料摘抄》,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23]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
    [24]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清史料庚编》(上、下册),中华书局,1987年。
    [25]印鸾章:《清鉴纲目》,岳麓书社,1987年。
    [26]沈云龙主编:《丛书集成续编》第278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年。
    [27]张书才主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28]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一至十三册),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9]梁公卿主编:《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23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30]李春龙、刘景毛主编:《正续云南备征志精选点校》,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
    [31](清)蒋良骐:《东华录》,齐鲁书社,2005年。
    [32](清)裴宗锡撰:《滇黔奏稿录要》,全国图书馆缩微文献复制中心出版,2007年。
    [1]方树梅:《明清滇人著述书目》,国立云南大学出版,1944年。
    [2]严中平:《清代云南铜政考》,中华书局,1948年。
    [3]方国瑜主编:《云南地方史讲义》,云南广播电视大学,1981年。
    [4]孟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1981年。
    [5](清)倪蜕:《滇云历年传》(上中下3册全12卷,竖版繁体,16开手写油印本),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印,1982年。
    [6]马曜:《云南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7]尤中:《云南民族史》,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究所编印,1985年。
    [8]冯尔康:《雍正传》,人民出版社,1985年。
    [9]龚荫:《中国土司制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10]龚荫:《明清云南土司通纂》,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11]萧一山:《清代通史》(全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
    [12]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87年。
    [13]许国英:《清鉴易知录》(上、下册),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
    [14]庄吉发:《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中华书局,1987年。
    [15]郑天挺主编:《清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
    [16]马汝珩、马大正编纂:《清代的边疆开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17]李治亭:《吴三桂大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
    [18]周远廉:《乾隆皇帝大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19]杨学琛:《清代民族关系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
    [20]刘凤云:《清代三藩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21]唐文基、罗庆泗:《乾隆传》,人民出版社,1994年。
    [22]刘凤云:《清代三藩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23]马汝珩、马大正:《清代的边疆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4](美)恒慕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翻译:《清代名人传略》,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5]张羽新:《清代前期西部边政史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26]郑汕:《中国边防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
    [27]杨学琛:《清代民族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28]白刚:《中国政治制度史》(第十册,清代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
    [29]徐浩:《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30]陆韧:《云南对外交通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
    [31]方铁、方慧:《中国西南边疆开发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32]李治亭:《清康乾盛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33]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论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34]蒋兆成、王日根:《康熙传》,人民出版社,1998年。
    [35]木芹、木霁弘:《儒学与云南政治经济的发展及文化转型》,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36]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37]郑学檬:《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38]华世光:《明清时期云南的经济与文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
    [39]沈梅梅:《明清云南妇女生活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
    [40]方铁主编:《西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
    [41]冯尔康:《清人社会生活》,沈阳出版社,2002年。
    [42]张应钦、王明华:《云南清代官吏名录考》,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
    [43]余梓东:《清代民族政策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年。
    [44]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年。
    [45]秦树才:《清代云南绿营兵研究——以汛塘为中心》,云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
    [46]孙建民:《中国历代治边方略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
    [47]李星:《边防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
    [48]《公安边防管理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行,2004年。
    [49]方慧:《云南法制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50]王燕飞:《清代督抚张允随与云南社会》,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51]杨煜达:《清代云南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2]周琼:《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53]庞卓恒:《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54]党乐群:《云南古代举士》,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55]孟姝芳:《乾隆朝官员处分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
    [56](清)王崧编纂:《云南备征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57]王瑞平:《明清时期云南的人口迁移与儒学在云南的传播》,中央民族 大学出版社,2011年。
    [1]杜文忠:《清代边疆法制与民族关系研究》,云南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2]王瑞平:《明清时期云南的人口迁移与儒学在云南的传播》,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3]孟姝芳:《清代官员行政处分制度探究——以乾隆朝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4]于晓燕:《清代边疆民族地区官办民助初等教育——云南义学研究》,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5]任燕翔:《乾隆时期清朝对缅政策述论》,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6]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7]邹建达:《清前期云南的督抚、道制与边疆治理研究》,云南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
    [1]李鹏年:《国史馆及其档案》,《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3期。
    [2]杨万秀:《清代缅甸华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1期。
    [3]龚荫:《清代滇西南边区的银矿业》,《思想战线》1982年第2期。
    [4]李世愉:《试论清雍正朝改土归流的原因和目的》,《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
    [5]李世愉:《雍正朝改土归流善后措施初探》,《民族研究》1984年第3期。
    [6]李世愉:《试论清雍正朝改土归流的原因和目的》,《北京大学学报(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3期。
    [7]樊西宁:《鄂尔泰与云南水利》,《中国水利》1984年第3期。
    [8]李国梁、布尼阿林:《试论康熙乾隆的民族政策》,《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5年第3期。
    [9]解炳昆、杨友苏:《清代云南的教育概况》,《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4期。
    [10]黄祖文:《清代乾隆年间中缅边境之役》,《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
    [11]丁进军编选:《雍正年间云南水利史料》,《历史档案》1988年2期。
    [12]左书谔:《顺康之际吴三桂平定云贵土司述论》,《贵州社会科学》1988年第8期。
    [13]李延凌:《乾隆与清代中越战争》,《东南亚纵横》1989年第2期。
    [14]左书谔:《吴三桂起兵云南兵力是多少》,《思想战线》1990年第1期。
    [15]刘如仲:《试析康熙平定吴三桂叛乱后的善后诏谕》,《历史档案》1990年第1期。
    [16]熊巍:《云南的书》,《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90年第3期。
    [17]马汝珩、赵云田:《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简论》,《清史研究》1991第2期。
    [18]杨实:《清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乾隆传>评介》,《史学集刊》1991年第2期。
    [19]龚荫:《清代土司制度五题》,《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
    [20]程昭星:《试论清代中央政权对西南民族地区实行的政治改革及其意义》《贵州社会科学》1991年第12期。
    [21]李可:《清代云南“义学”初探》,《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第1期。
    [22]王昭武:《论滇南各族反吴三桂暴政的斗争》,《思想战线》1992年第3期。
    [23]余定邦:《1729—1853年的中老交往》,《东南亚纵横》1993年第2期。
    [24]方慧:《略论清初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变化》,《思想战线》1994年第3期。
    [25]陈桦:《清代滇黔地区社会经济及特点》,《清史研究》1994年第3期。
    [26]王缨:《鄂尔泰与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清史研究》1995年第2期。
    [27]方慧:《论元、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文化》,《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28]杨筑慧:《明清两朝异地安置云南土司述略》,《今日民族》1996年第 12期。
    [29]曹相:《清朝雍正年间滇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30]方慧、徐中起:《清代前期西南边疆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民族研究》1997年第2期。
    [31]吴兴南:《清代前期的云南对外贸易》,《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32]王水乔:《清代云南的仓储制度》,《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33]沈海梅:《明清云南改土归流的文化条件》,《思想战线》1997年第5期。
    [34]邓红梅:《乾隆平判与清朝疆域的形成和巩固》,《湖北电大学刊》1998年第S1期。
    [35]马大正:《清代边疆史研究刍议》《清史研究》1998第2期。
    [36]孙驰:《乾隆初“近疆固守”的方略与建立绥远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2期。
    [37]刘本军:《鄂尔泰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水利建设》,《思想战线》1998年第10期。
    [38]秦树才:《蔡毓荣与清初云南治乱》,《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39]陶应昌:《清初的云南文学》,《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40]刘本军:《鄂尔泰改土归流的善后措施》,《云南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41]罗庆泗:《乾隆征缅善后措施的检讨》,《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S3期。
    [42]李世愉:《清政府对云南的管理和控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第4期。
    [43]方铁:《清朝治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思想及举措》,《思想战线》2001年第1期。
    [44](美)约翰E.赫尔曼、田明新:《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及清代早期对其 进行改革的原因》,《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
    [45]周琼:《高其倬对滇南民族起义的镇压》,《云南文史丛刊》2001年第2期。
    [46]苏德:《试论晚清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第3期。
    [47]周琼:《高其倬治滇农业思想初探》,《思想战线》2001年第5期。
    [48]侯峰、罗朝新:《明清云南人才的地理分布》,《学术探索》2002年第1期。
    [49]吴海丽、黎小龙:《近二十年来明清西南社会经济史研究综述》,《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50]罗朝新、侯峰:《明清时期影响云南人才分布不平衡因素探析》,《思想战线》2002年第2期。
    [51]刘文鹏:《清代云贵地区的驿传体系述论》,《清史研究》2002年第2期。
    [52]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西域研究》2002年第4期。
    [53]周琼:《高其倬治滇吏治思想初探》,《思想战线》2002年第5期。
    [54]古永继《清代云南官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55]李天凤,《明清云南书院发展述略》,《教育评论》2003年第2期。
    [56]罗婵:《清政府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和控制》,《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7期。
    [57]秦树才:《论清初云南汛塘制度的形成及特点》,《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58]杨煜达:《清朝前期(1662—1765)的对缅政策与西南边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第1期。
    [59]李良品:《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清官学的管理》,《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第1期。
    [60]秦树才:《绿营兵与清代的西南边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2期。
    [61]杨煜达、杨慧芳:《花马礼:16—19世纪中缅边界的主权之争》,《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2期。
    [62]苍铭:《试论西南边疆民族依存关系的形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63]秦树才:《论雍正、乾隆时期汛塘制度在云南的发展及变化》,《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64]涂耀军、卢敏生:《清代中越贸易通道探析》,《广西地方志》2004年第4期。
    [65]徐爱信:《乾隆皇帝与地震救灾》,《防灾博览》2005年第2期。
    [66]冯立军:《论明至清中叶滇缅贸易与管理》,《南洋问题研究》2005年第3期。
    [67]何凡能、戴君虎、葛全胜:《从康雍乾垦殖政策看中国清前期垦荒发展趋势》,《地理研究》2005年第6期。
    [68]滕新才:《吴三桂与清初云贵开发》,《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69]邹建达:《清初治滇述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70]王澈、霍华:《康熙帝进剿吴三桂敕谕》,《历史档案》2006年第4期。
    [71]陈曦:《清朝对明代云南卫所屯田的处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72]杨永福、陶亚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措施之比较》,《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
    [73]方铁:《论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2期。
    [74]邓亦兵:《清代前期税关的设置》,《清史研究》2007年第2期。
    [75]周琼:《清代云南潞江流域瘴气分布区域初探》,《清史研究》2007年第2期。
    [76]杨永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思想之比较》,《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77]于晓燕:《清代云南官办民助初等教育“义学”探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78]方慧、韩敏霞:《论元明清时期国家刑法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适用》,《思想战线》2007年第4期。
    [79]高宏:《清代中前期云南铜矿的开发及对交通的影响》,《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第8期。
    [80]宋元强:《乾隆朝“保举经学”考述》,《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81]于晓燕:《试论清代南方民族地区的义学》,《思想战线》2008年第1期。
    [82]邹建达:《清代云贵总督之建置演变考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2期。
    [83]金鑫:《试论乾隆对民族史的关注》,《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84]殷琦:《浅论清代乾隆时期贪污腐败问题的成因》,《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第3期。
    [85]李丽双、毕芳:《清代云南的边防建设》,《思想战线》2008年第S3期。
    [86]杨伟兵:《清代前中期云贵地区政治地理与社会环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87]付春:《清初吴三桂西南改土归流原因新探》,《思想战线》2008年第4期。
    [88]杨煜达:《清代中期滇边银矿的矿民集团与边疆秩序——以茂隆银厂吴尚贤为中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4期。
    [89]张建辉、李刚:《生息银两与乾隆时期的通货膨胀》,《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90]何汉民:《乾隆年间新疆的滇省土夷》,《西域研究》2008年第4期。
    [91]于尧:《清代文献中云南治所城墙的维护》,《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92]张祥稳:《清代乾隆政府灾害救助中之“截拨裕食”问题》,《中国农史》2008年第4期。
    [93]柳岳武:《乾隆时期的安南政策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94]尤小明:《论乾隆对广西的少数民族政策》,《桂海论丛》2008年第6期。
    [95]张祥稳、惠富平:《清代乾隆时期成灾性自然灾害之特点初探》,《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96]冯云英:《乾隆的救荒措施及其实效性分析》,《兰台世界》2008年第17期。
    [97]方铁:《唐宋元明清的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变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1期。
    [98]苍铭:《烟障对乾隆时期西南边防政策的影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99]肖雄:《清至民国时期云南地震及灾后赈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00]刘永富:《清代云南的道》,《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01]陶亚敏、程方:《元朝、清朝治理云南边疆民族思想之比较》,《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102]赵小平:《明清云南边疆对外贸易与国际区域市场的拓展》,《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第2期。
    [103]罗春梅、和晓蓉:《浅析清代云南边疆市镇的发展》,《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04]方铁:《西南边疆史研究60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3期。
    [105]郑永华:《清代乾隆初年道教史事两则考订》,《宗教学研究》2009年第3期。
    [106]胡兴东:《清代少数民族刑名案件法律适用问题初探——以乾隆朝刑部驳案为中心的考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07]王文光、施芳:《中国西南边疆的土兵》,《思想战线》2010年第2期。
    [108]王明东:《清代云南赋税蠲免初探》,《思想战线》2010年第3期。
    [109]包文汉:《<乾隆朝官员处分研究>评介》,《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第3期。
    [110]王振刚:《学界对民国学人西南边疆问题著述研究综述》,《中国边疆 史地研究》2010年第4期。
    [111]祝云龙:《论吴三桂的改土归流》,《魅力中国》2010年第7期。
    [112]颜洁:《清朝乾隆年间中越边境沙人事件——少数民族支系研究之二》,《东南亚纵横》2010年第12期。
    [113]桑娟红:《清乾隆时期的治新政策及和谐边疆的构建》,《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14]祁志浩:《清代云南府的慈善事业与滇中社会》,《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
    [115]邹建达:《乾隆年间“云南边外土司”建置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第2期。
    [116]朱惠荣:《吴三桂史事新探》,《思想战线》2011年第3期。
    [117]曾桂林:《云南的地震灾害与社会应对:1659—1949》,《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118]周琼:《乾隆朝“以工代赈”制度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