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是其历史的鼎盛时期。很多在世界音乐史上享有盛誉的俄罗斯作曲家们均创作了数目不等的宗教作品。他们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把个人的宗教观念融入到音乐的创作之中。这些经验和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音乐史学价值,而且还对俄罗斯音乐美学、心理学的发展以及其它领域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宗教音乐创作的空前繁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罗斯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因此,通过对宗教音乐的研究可以深化对俄罗斯历史、哲学、艺术等精神文化领域的认知。
     本论文从宗教观念和音乐结构的角度切入,通过对俄罗斯宗教文化传统的溯源与20世纪宗教音乐文本的分析,力求发现俄罗斯民族自我意识的特征,进而完成对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的一次并非全面的探索。在研究思路上,笔者把俄罗斯的宗教历史、哲学、文化等方面与作曲技术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看待,强调观念对于作曲技法的主导作用。
     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在结构上分为上、下两篇。此外,笔者将俄罗斯教堂礼拜仪式的古斯拉夫语歌词翻泽成汉语,并作了简要分析,载于附录
     正文的上篇包括两章,第一章对俄罗斯民族宗教观念和传统宗教音乐进行了历史回顾,着重探讨了在历史、政治、文化发展等背景下,末世论思想和弥赛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对音乐创作技法的影响;第二章较为系统地梳理了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的发展状况,其中就历史分期、发展趋势及影响音乐创作的主要宗教思想作了概括性的总结。
     下篇包括五章,即正文的第三至七章。笔者从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俄罗斯宗教音乐作品中选取了三部作为研究对象,将各种分析方法作为具体的分析手段,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态和结构过程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探析,以期管窥个人宗教观念与音乐形式化过程的关系。第六章从多元化主题、复调技法和管弦乐技法三个维度对(泛)宗教音乐创作的技法发展进行观照。第七章揭示信仰危机与“宗教热”如影随形的现象,探讨宗教信仰与民族凝聚力的关系问题,并对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的艺术特性进行了概括提炼与总结。
     一言以蔽之,历经千年积淀,末世论思想和弥赛亚意识已化成俄罗斯民族集体无意识的重要部分,它也是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的精神内核。反之,作曲家们通过观念与音乐相结合的方式,使俄罗斯的宗教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发展,从某种角度讲,音乐创作的繁荣推动了宗教历史的进程。
Russian religious music entered its heyday in the 20th century. A number of world-famous Russian composers created their own religious works, different in number though. They incorporated their own ideas of religion into the composition in this particular genre, and gained both considerable experience and significant achievement, which is not only of great value to the scholarship on music history but also exerted profound influence on other fields, such as music aesthetics and music psychology. Meanwhile, the prosperity of religious composition refl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society of Russia. Thus, the study of such music can lead to more knowledge and deeper recognition of the history, philosophy and arts of Russia.
     This dissertation, with religious idea and musical structure as its point of departure, traces the origin of the traditional Russian culture and analyzes the Russian religious works of the 20th century.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se aspects, the dissertation tries to explore the common spiritual structure shared by culture and music, and to identify, throug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religion and music,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Russian nation. In so doing, the author attempts to offer a general discussion of the Russian religious music in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dissertation, the religious history, philosophy and culture are attached equal importance as that of compositional techniques, and the dominant influence of religious ideas on compositional techniques are emphasized.
     This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introduction, the main body and conclusion. The main body includes two parts. Beside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ext of the Russian church music, from anciant Slavic to Chinese by the author, is attched as two appendixes.
     The first part of the main body is made up of two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ligious ideas and traditioanl religious music of Russia. It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schatology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Messiah and their influence on music compositional techniques, in the historic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ircumstances. The second chapter systematically t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religious music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gives an outline of the periodization, tendencies and the primary religious ideas that impacted musical compositio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main body is composed by the final five chapters of the dissertation. The first three chapters of this part deal with three representative Russian religious musical works of the 20th century respectively. By means of various analytical methods, the author closely examines the structural patterns and processes of these works, aiming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osers' personal religious ideas and the formal processes of the music. The six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ructural patterns of general religious music in terms of pluralistic themes, polyphonic technique and orchestration. Speaking of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crisis of belief and "religious cult" maintain very close connection, the final chapter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us belief and national cohesion. Moreover, it also summariz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Russian religious music.
     All in all, with such a long-standing and time-honored tradition, eschatology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Messiah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of the Russian nation. They also serve as the spiritual core of the Russian religious music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composers, in turn, enabled the Russian religious culture to be passed on and progress by incorporating relevant ideas into their music. In this sense, the flourishment of musical composition hepls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religious history.
引文
4 李振邦(台湾):《教会音乐》,世界文物出版社,2002年,导论,19页。
    5 阎敏:《论西方宗教音乐中的情感表现》,载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81页
    6 A.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著:《宗教音乐词典》,莫斯科出版,1897年,229页。《东正教礼拜仪式语言和祭神典礼的词典》(B.米哈伊洛夫斯基著,圣彼得堡出版,1898年)对“宗教音乐”这个术语的界定与A.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观点基本一致。
    7 《俄罗斯音乐百科辞典》,莫斯科出版社,1974年,339页。
    8 н·в·帕尔芬季耶娃、н·п.帕尔芬季耶夫夫著:“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俄罗斯现代音乐史》(俄文)第3册,2001,398页
    9 н·в·帕尔芬季耶娃、н·п.帕尔芬季耶夫著:《在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中的古俄罗斯传统》,切利亚宾斯克,2000年,4页。
    10 尤·凯尔第什著,张洪模等译:“俄罗斯与西方音乐文化的相互关系”,《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47页。
    11 详见н·с·古利亚尼茨卡娅著:《音乐的结构诗学——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的理论观点》,莫斯科《东正教文化》,2002年。
    12 贾达群著:《结构诗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11页。
    13 [德]克列门斯·库恩著,钱泥译,《音乐分析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87页。
    14 杰里米·尤德金著,《欧洲中世纪音乐》第三章,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49页。
    15 这些数据引自乐峰著:《东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6 杰里米·尤德金著,《欧洲中世纪音乐》第三章,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41页。
    17 《辞海》中关于“观念”、“思想”和“意识”三个术语的解释分别是:“观念”是指看法、思想,它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通常指思想。“思想”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亦称为“观念”。由此可见,“观念”与“思想”这两个词为同义词,可以相互替代使用。那么“末世论思想”可理解为关于末世论的观念,因此,有些学者也称其为“末世论观念”。“意识”是指高度发展的特殊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弥赛亚意识”亦称为“救赎主思想”,它是一种关于谁是救世主,如何实施拯救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观念。
    18 引自《圣经·马太福音》:第24章,21节。
    20 笔者注:更广义地讲,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涵盖生命终极和拯救的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信仰宗教者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末世论和弥赛亚情结。
    21 别尔嘉耶夫著,雷永生、邱守娟译:《俄罗斯思想——19世纪至20世纪初俄罗斯思想的主要问题》,生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192页。
    22 基里尔和梅福季兄弟:斯拉夫启蒙思想家、斯拉夫字母创造者、基督教传教士。基里尔(约827—869):869年初当传教士之前的世俗名为康斯坦丁)与梅福季(约815-885)二人受到罗斯季斯拉夫公邀请.从拜占庭来到大摩拉维亚国,建立了不受日耳曼主教团管辖的斯拉夫教会。最早把几部祈祷书由希腊文译成斯拉夫文。
    23 萨哈罗夫著:《古罗斯文献中的末世论传说对民间宗教诗歌的影响》,图拉,1879,35页。
    24 转引自郭小丽著:《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人民出版社,2009,167页。
    25 王新华著:博士论文《从调式到调性》,中央音乐学院,2008,20页。
    26 唐纳德·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6,24页。
    28 A.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著:《俄罗斯宗教音乐词典》,莫斯科出版,1896,73页。
    29 伊尔莫斯颂歌:7世纪拜占庭韵文作品中的诗歌,将圣经中的赞歌与另一种格律的基督教颂歌结合而成,也是古罗斯教堂音乐的一种体裁。
    30 祭祷歌:东正教在庆祝某节日和纪念某圣徒,在祈祷时诵唱得赞美诗。
    31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占领了基辅罗斯各公国,一直攻打到今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捷希地区,最后在罗斯境内建立了“金帐汗国”,意为黄金部落。
    32 修道院也称隐修院,是基督教徒隐修士聚居修道的地方,起源于公元三、四世纪。
    34 保罗·亨利·朗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41页。
    35 杰里米·尤德金著,《欧洲中世纪音乐》第三章,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47页。
    36 圣像壁是拜占庭传统的东方基督教教堂中通常用来分隔圣所和中殿的屏壁,屏壁上绘有圣像。俄罗斯式的圣像壁放置着很多高大而醒目的圣像,这种布局特点形成于15世纪。中门的左侧绘有“道成肉身”圣像,右侧画有“基督复活图”。圣像壁的中央开有一个大门,它连接祭坛和其他殿堂,这就是圣像壁中门。
    43 转引于《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人生》,Sergel Bertensson, Jay Leyda著,陈孟珊译,台湾原笙国际出版社,第218页。
    44 别尔嘉耶夫著:《俄罗斯思想》,莫斯科,1997,12页。
    45 吴克礼主编,《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65页。
    46 郭小丽著:《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人民出版社,2009,203页。
    47 列宁著:《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8,第16卷,229页。
    49 尼科利斯基著,蔡际洲译:“柴科夫斯基的宗教音乐创作”,《黄钟》,1994年,第3期,28页.
    50 参见张建华著:《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导论》,商务印书馆,2008。
    51 任光宣著:《俄罗斯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32页。
    52 转引自任光宣著:《俄罗斯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42页。
    54 尼科利斯基著,蔡际洲译:“柴科夫斯基的宗教音乐创作”,《黄钟》,1994年,第3期,28页。
    55 尼科利斯基著,蔡际洲译:“柴科夫斯基的宗教音乐创作”,《黄钟》,1994年,第3期,29页。
    56 п·и·柴科夫斯基《作品全集》第63册,P13。
    57 尼科利斯基著,蔡际洲译:“柴科夫斯基的宗教音乐创作”,《黄钟》,1994年,第3期,29页。
    58 转引自《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131页。
    65 伊·佐洛图斯基著,刘伦振等译:《果戈理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507页。
    66 郭小丽著:《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人民出版社,2009年,185-186页。
    67 别尔嘉耶夫著:《俄罗斯思想》,莫斯科,1990,214页。
    68 别尔嘉耶夫著,邱运华、吴学金译:《俄罗斯思想的宗教阐释》,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85页。
    69 季莫菲耶夫著:《未完成的方案》,莫斯科,2000,7页。
    70 别尔嘉耶夫著,张百春译:《末世论形而上学》,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210页。
    71 引自梁坤著:《末世与救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2页。
    72 引自何沪光著:《宗教对话的历程》,《中国民族报》,2006年4月4日,第6版。
    73 汪介之著:《远逝的光华》,译林出版社,2003年,58-59页。
    74 吴克礼主编:《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412页。
    75 A.尼科利斯基,“作为一位宗教作曲家的п.и.柴科夫斯基”,《音乐生活》,1908年,第10、11期。
    88 W·史密斯著,董江阳译:《宗教的意义与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译者序第3页。
    89马寅初著:《白银时代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思想路向和主要贡献》,《浙江学刊》,1999年,第6期。
    90乐峰著:《东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91 参见潘明德著:《索洛维约夫宗教哲学思想研究》,博士论文,复旦大学,2006年,第四章第三节。
    92 别尔嘉耶夫著,汪剑钊选编:《别尔嘉耶夫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12页。
    93 И.А.克雷维列夫:《宗教史》第1卷,莫斯科,思想出版社,1957, 俄文版,第344页。
    94 李振邦(台湾):《教会音乐》,世界文物出版社,2002,188页
    95 徐凤林著:《俄罗斯宗教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3页。
    96别尔嘉耶夫著:《我的末世论哲学》,黄裕生译,载《哲学译丛》,1991年第4期,27页。
    97别尔嘉耶夫著:《我的末世论哲学》,黄裕生译,载《哲学译从》,1991年第4期,27页。
    98别尔嘉耶夫著:《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安启念,周靖波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99 U·帕伊索夫,张洪模等译,“拉赫玛尼诺夫浪漫主义世界观的强大生命力”,载于《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23页。
    100 转引于《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人生》,Sergei Bertensson, Jay Leyda著,陈孟珊译,台湾原笙国际出版社,第219页。
    101 详见《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林华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三章。
    102 斯克里亚宾的《第一交响曲》就是对B.索格维约夫的哲学思想的音乐阐释。
    103米雅科夫斯基为吉皮乌斯的诗谱写的歌曲《瞬间》就有“世上只有神、天和我”的诗句。
    104 H·洛斯基,《俄罗斯哲学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30页。
    105 转引自“拉赫玛尼诺夫浪漫主义世界观的强大生命力”,U·帕伊索夫,张洪模等译,载于《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00页。
    106 转引自“拉赫玛尼诺夫浪漫主义世界观的强大生命力”,U·帕伊索夫,张洪模等译,载于《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00页。
    107 C·B.斯摩棱斯基:俄罗斯古文献学家、合唱指挥、俄罗斯古代教堂音乐研究的学者。发表了关于古代俄罗斯教堂音乐的许多珍贵文献。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圣彼得堡宫廷合唱团团长。
    108 详见《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人生》,Sergei Bertensson著,陈孟珊译,台湾原笙国际出版社,第228页。
    109 详见《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人生》,Sergei Bertensson著,陈孟珊译,台湾原笙国际出版社,第227贝
    110《音乐百科辞典》,苏联百科辞典出版社和苏联作曲家出版社联合出版,1973年版,第843页。
    111拉赫玛尼诺夫,《俄罗斯音乐家档案》,莫斯科,1962年版,第61页。
    113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7年版,第277页。
    114 U·帕伊索夫,“拉赫玛尼诺夫浪漫主义世界观的强大生命力”,《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29页。
    115 汉斯·施图肯施密特著,汤亚汀译:《二十世纪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107页。
    116 转引于《拉赫玛尼诺夫》,B·布梁采娃著,莫斯科“苏联作曲家”出版社,1976年版,第455页。
    117《圣经》新约《路加福音》第一章第28节:“天使进去,对她说:‘蒙大恩的女子,我问你安,主和你同在了!’”这是合唱《向圣母问安》的第一句歌词。
    118《圣经》新约《路加福音》第一章第42节:“高声喊着说:‘你在妇女中是有福的,你所怀的胎也是有福的。’”这是合唱《向圣母问安》的第二句歌词。
    120 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5页。
    121 [德]克列门斯·库恩著,钱泥译,《音乐分析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87页。
    122 杰里米·尤德金著,《欧洲中世纪音乐》第三章,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49页。
    123 “颂赞之歌”(Venite)在圣公会晨祷中作为圣歌使用,有些作曲家,如门德尔松为之配乐。
    132 贾达群:《结构对位——一种重要的结构现象与结构思维》,《音乐研究》,2006年,第1期,第73页。
    133 A·康津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的合唱套曲》,载十《俄罗斯歌唱艺术得传统体裁与现代》,莫斯科出版,1994年,第140页。
    134 罗伯特·克拉夫特著,李毓榛、任光宣译,《斯特拉文斯基访谈录》,2004年版,第53页。
    135 该电文存于保罗·萨谢尔档案馆,巴塞尔,1944年3月。
    136 S·萨文科,张洪模等译,“斯特拉文斯基的世界”,载于《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82页。
    137 S·萨文科,张洪模等译,“斯特拉文斯基的世界”,载于《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388-389页。
    138 转引自李振邦(台湾):《教会音乐》,世界文物出版社,2002,183页
    139 罗伯特·克拉夫特著,李疏榛,任光宣译:《特特拉文斯基访谈录》,东方出版社,2004。
    140 唐纳德·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6,753页。
    141 李振邦(台湾):《教会音乐》,世界文物出版社,2002,182页
    142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编:《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四版,1144页。
    143 罗伯特·克拉夫特著,李毓榛、任光宣译,《斯特拉文斯基访谈录》,2004年版,第273页。
    145罗伯特·克拉夫特著,李毓榛、任光宣译,《斯特拉文斯基访谈录》,2004年版,第5页。
    146此观点详见L·莫顿,《在家中的斯特拉文斯基》,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伯克利出版,1986,345页。
    147 唐纳德·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754页。
    148 唐纳德·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6,754页。
    149 S·萨文科,张洪模等译,“斯特拉文斯基的世界”,载于《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页。
    150 “诗篇歌”的术语解释引自《牛津简明音乐词典》,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编,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四版,924页。
    151 S·萨文科,张洪模等译,“斯特拉文斯基的世界”,载于《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页。
    152 罗伯特·克拉夫特著,李毓榛、任光宣译,《斯特拉文斯基访谈录》,2004年版,第272贝。
    153罗伯特·克拉夫特著,李毓榛、任光宣译,《斯特拉文斯基访谈录》,2004年版,第273页。
    154 约瑟夫·斯特劳斯著,朱世瑞译,“斯特拉文斯基的调性轴”,《音乐探索》,1987年,第一期,
    157 详细内容参见约瑟夫·斯特劳斯著,朱世瑞译,“斯特拉文斯基的调性轴”,《音乐探索》,1987年,第一期。
    158 林华著,《复调音乐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266页。
    159 [德]克列门斯·库恩著,钱泥译,《音乐分析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87页。
    160 《韦氏新世界音乐词典》,尼古拉·斯拉尼姆斯基著,吴松江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330。
    161 罗伯特·克拉夫特著,李毓榛、任光宣译,《斯特拉文斯基访谈录》,2004年版,第273页。
    162 泰奥多尔·杜布尔著,《对位与赋格教程》(下册),廖宝生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1页.
    167 罗伯特·克拉夫特著,李毓榛、任光宣译,《斯特拉文斯基访谈录》,2004年版,第274页。
    168 《新牛津音乐词典》,伦敦1975年版,第十卷223页。
    169 《与哈恰图良的对话》,《音乐文苑》,1992年第四期,222页。
    170 罗伯特·克拉夫特著,李毓榛、任光宣译,《斯特拉文斯基访谈录》,2004年版,第390页。
    171 罗伯特·克拉夫特著,李毓榛、任光宣译,《斯特拉文斯基访谈录》,2004年版,第389页。
    172 关于这个问题可参考:H·梅茨格著:“斯特拉文斯基与恋尸欲”,《斯特拉文斯基》,慕尼黑出版社,1981,99-106页。
    173 喀山是鞑靼共和国的首都,该城市是世界上两大宗教在俄罗斯联邦境内并存的地带。
    174 转引自梁红旗著,博士论文《索非亚·古拜杜林娜作品技法研究》,第17页。
    176 转自伊斯坦泽·瑞斯塔格纳(Estanzo Restagno)对古拜杜丽娜的采访录,都灵,1991。
    178 阿纳托利.桑科著,明虹译,《20世纪50年代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作曲学派》,奏鸣,2008年,第12期。
    181 张百春著:《别尔嘉耶夫神学思想概述》,载于《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182 笔者注:关于别尔嘉耶夫的积极创造的末世论思想详见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183 Sofia Gubaidulina Michael Kurtz,Eine Biografie Erschienen 2001 in Verlag Urachhaus
    184 转引自黄蓓蓓著:硕士论文《古拜杜丽娜(七言)的音乐学分析》,天津音乐学院,2006年。
    185 转引自梁红旗著:博士论文《索非亚·古拜杜林娜作品技法研究》,第13页。
    186 瓦连金娜·赫洛波娃著:《索菲娅·古拜杜林娜》,莫斯科“作曲家”出版社,2008,109页。
    187 高为杰著:《20世纪音乐名著导读》(协奏曲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32页。
    188 瓦连金娜·霍洛波娃著:《索菲亚·古拜杜林娜》,莫斯科“作曲家”出版社,2008,109页。
    189 参见《外国音乐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年,541页。
    190 保罗·亨利·朗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24页。
    191 陈小鲁著:《基督宗教音乐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274页。
    192 奥古斯丁(A·Augustinus),古罗马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
    193 保罗·亨利·朗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52页。
    195 鲁立,《莱蒂“主题过程”分析法研究》,硕士论文,未发表,2009年,第5页。
    196 赫洛波娃著:《索菲娅·古拜杜林娜》,莫斯科“作曲家”出版社,2008年,80页。
    197 转引自,甘璧华著:“恢复和声音响的自然属性”,《音乐艺术》,2002年,第4期,51页。
    199 甘璧华著:“恢复和声音响的自然属性”,《音乐艺术》,2002年,第4期,51页。
    200 贾达群:《结构分析学导引》,载于《音乐艺术》,2004年第4期,第24页。
    201 转引自黄蓓蓓著:《古拜杜丽娜<七言>的音乐学分析》,硕士论文,未发表,2006年,64页。
    202 贾达群著:《结构诗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72页。
    203 转引自黄蓓蓓著:《古拜杜丽娜(七言>音乐学分析》,硕士论文,2006年,63页。
    204 瓦连金娜·赫洛波娃著:《索菲娅·古拜杜林娜》,莫斯科“作曲家”出版社,2008,102页。
    209 霍洛波娃著:“音乐拯救世界”,《现代音乐》,1990年,第9期,46页。
    210 别尔嘉耶夫著,董友译:《自由的哲学》,学林出版社,1999,189页。
    211 贾达群著:《结构诗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11页。
    212 参见Randel, Don Michael,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p844
    213 引自尼娜·阿福宁娜著,明虹译:“俄罗斯圣彼得堡现代音乐分析学派”,2009年,未发表,3页。
    217这些主题的象征意义全部引自高为杰著:《20世纪音乐名著导读》,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177页.
    218 徐孟东著:《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1页。
    219 陈铭志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73页。
    220 陈鸿铎著:《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110页。
    221 于苏贤著:《20世纪复调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269。
    222注:该谱例引自谢福源著:《阿尔弗莱德·施尼特凯交响曲创作研究》,博士论文,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84-85页。
    223 尹明五:“卢托斯拉夫斯基成熟时期的创作思维及技法”,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博士论文,第49页。
    224 郭鸣著:《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142页。
    225 A·勋柏格著:《和声学》1911年版,第471页。
    226 杨立青著:“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乐思·乐风——杨立青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68页。
    227 引自《新音乐作品分析》,彭志敏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669页。
    228 引自杨立青著:《管弦乐配器法教程》第三卷,上海音乐学院教材,1993,135页。
    229 尹明五著:“卢托斯拉夫斯基成熟时期的创作思维及技法”,上海音乐学院,博士论文,2004年,61页.
    230 林华著:《我爱巴赫——巴赫钢琴弹奏导读》,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2页。
    231 杨一青著:《管弦乐配器法教程》第二卷,上海音乐学院教材,1991-2004,117页。
    232 林华著:《复调音乐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3页。
    234 任光宣著:《俄罗斯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56页。
    235 安·别雷:《艺术的意义》,莫斯科共和国出版社,1994年,120页。
    236 转引自海运、李静杰著,《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344页。
    237 转引自任光宣著:《俄罗斯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33页。
    238 洛斯基著:《至善德条件:伦理基础——俄罗斯的民族性格》,莫斯科,1991,359-360贝。
    239 尼·别尔嘉耶夫著,《俄罗斯思想》,三联书店,1995年版,245页。
    240 转引自郭小丽著:《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人民出版社,2009,372页。
    241 别尔嘉耶夫著:《俄罗斯思想,俄罗斯命运》,莫斯科,2000年,40页。
    242 汪剑钊著:《中俄文字之交》,漓江出版社,1999年,2-3页。
    243 别尔嘉耶夫著,汪剑钊编选:《别尔嘉耶夫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51页。
    244 扎比亚科著:《俄罗斯文化之源》,莫斯科出版社,2002,261页。
    246 利哈乔夫著:《俄罗斯文化》,莫斯科,2000年,83页。
    247 孔达科夫著:《俄罗斯文化》,莫斯科,1999,30页。
    248转引自郑忆石:“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宗教热因探析”,俄罗斯研究,2001年,第二期,47-48页。
    249 转引自任光宣著:《俄罗斯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56页。
    250 唐纳德·格劳特著,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译,《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版,37页。
    251 转引自霍洛波娃、齐卡列娃著:《阿尔弗莱德·施尼特凯》,莫斯科,“苏联作曲家”出版社,1990年,110页。
    252 转引自霍洛波夫、采诺娃著:《埃基松·杰尼索夫》,莫斯科,“作曲家”出版社,1993年,184-185页。
    253 转引自黄蓓蓓著:《古拜杜丽娜<七言)音乐学分析》,硕士论文,2006年,63页。
    254 乐峰(1928—-)北大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主要著作:《东正教史》、《基督教千问》、《基督教史》。
    255 详见乐峰著:《东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43页。
    256 转引自,保罗·亨利·朗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49页。
    257 陈小鲁著:《基督宗教音乐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274页。
    258保罗·亨利·朗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24页。
    259 弗兰克著,徐凤林译:《俄国知识分子与精神偶像》,学林出版社,1999年,164页。
    260塞尔编著:《宗教与当代西方文化》,台湾桂冠图书出版,1995,87页。
    陈铭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陈鸿铎:《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陈小鲁:《基督宗教音乐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高佳佳:《斯特拉文斯基序列音乐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
    高为杰:《20世纪音乐名著导读》(协奏曲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郭小丽:《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人民出版社,2009。
    郭鸣著:《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海运、李静杰:《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卷),人民出版社,2001。
    黄晓和:《苏联音乐史1917-1953》,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
    贾达群:《结构诗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乐峰:《东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乐峰:《俄国宗教史》(上下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李振邦:《教会音乐》,台湾:世界文物出版社,2002。
    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林华:《复调音乐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林华:《我爱巴赫——巴赫钢琴弹奏导读》,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7。
    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任光宣:《俄罗斯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汪剑钊:《中俄文字之交》,漓江出版社,1999。
    吴克礼:《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徐凤林:《俄罗斯宗教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徐孟东:《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杨立青:《乐思·乐风——杨立青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杨立青:《管弦乐配器法教程》,上海音乐学院教材,1993。
    于苏贤:《20世纪复调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甘璧华:“恢复和声音响的自然属性”,《音乐艺术》,2002(4)。
    郭小丽、张春芳:“俄罗斯弥赛亚文化观念的层级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7)。
    黄蓓蓓:《古拜杜丽娜(七言>的音乐学分析》(硕士论文),天津音乐学院,2006。
    贾达群:“结构分析学导引”,《音乐艺术》,2004(4)。
    李应华:“对‘基督教与西方音乐文化问题’的重新思考”,《中国音乐学》,1991(3)。
    梁红旗:《索非亚·古拜杜林娜音乐作品技法特征研究》(博士论文),上海音乐学院,2006。
    梁红旗:“索非亚·古拜杜丽娜的音乐作品中的微音分解析”,《黄钟》,2008(3)。
    刘江:《十字架符号的视觉构成原则在古拜杜丽娜作品(七言)的音乐形态中的体现》(硕十论文),武汉音乐学院,2007。
    鲁立:《莱蒂“主题过程”分析法研究》(硕士论文),上海音乐学院,2009。
    唐斯东:“拉赫玛尼诺夫的圣礼音乐”,《读书》,2003(4)。
    王新华:《从调式到调性》(博士论文),中央音乐学院,2008。
    谢福源:《阿尔弗莱德·施尼特凯交响曲创作研究》,(博士论文),中央音乐学院,2009。
    谢力昕:“古拜杜丽娜的奉献”,《音乐爱好者》,2005(6)。
    阎敏:“论西方宗教音乐中的情感表现”,《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4)。
    尹明五:“卢托斯拉夫斯基成熟时期的创作思维及技法”,(博士论文),上海音乐学院,2004。
    余虹:“教会演唱艺术与俄罗斯声乐发展”,《广东艺术》,2005(6)。
    朱世瑞:“二十世纪西方音乐中的赋格写作——兼谈赋格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上海音乐学院学术文萃1927-2007》,2007。
    M.阿兰诺夫斯基:《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张洪模等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阿纳托利·桑科:“20世纪50年代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作曲学派”(明虹译),《奏鸣》,2008(12)。
    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汤亚汀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别尔嘉耶夫:“我的末世论哲学”(黄裕生译),《哲学译丛》,1991(4)。
    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的宗教阐释》(邱运华、吴学金泽),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别尔嘉耶夫:《别尔嘉耶夫集》(汀剑钊选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董友译),学林出版社,1999。
    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安启念、周靖波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别尔嘉耶夫:《末世论形而上学》(张百春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19世纪至20世纪初俄罗斯思想的主要问题》(雷永生、 邱守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贝尔滕松、亚尔列乌达:《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人生》(陈孟珊译),台湾原笙国际出版社,2008。
    汉斯·施图肯施密特:《二十世纪音乐》(汤亚汀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杰里米·尤德金:《欧洲中世纪音乐》(余志刚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克列门斯·库恩:《音乐分析法》(钱泥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H·洛斯基:《俄罗斯哲学史》(贾泽林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罗伯特·克拉夫特:《斯特拉文斯基访谈录》(李毓榛、任光宣译),东方出版社,2004。
    尼占拉·斯拉尼姆斯基:《韦氏新世界音乐词典》(吴松江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
    尼科利斯基:“柴科夫斯基的宗教音乐创作”(蔡际洲译),《黄钟》,1994(3)。
    尼娜·阿福宁娜著,明虹译:“俄罗斯圣彼得堡现代音乐分析学派”,2009,未发表。
    W·史密斯:《宗教的意义与终结》(董江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泰奥多尔·杜布尔:《对位与赋格教程》(下册)(廖宝生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唐纳德·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译),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6。
    约瑟夫·斯特劳斯:“斯特拉文斯基的调性轴”(朱世瑞泽),《音乐探索》,1987(1)。
    张百春:“别尔嘉耶夫神学思想概述”,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3)。
    1 #12
    2 #12
    3 #12
    4 #12
    5 #12
    6 #12
    1 #12
    2 #12
    3 #12
    4 #12
    5 #12
    6 #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