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当下的司法队伍中,女性法官这一职业群体表现出了较为凸显的发展态势和影响力。从数量上看,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规模日益扩大,尤其在一线审判业务岗位上的女法官们更是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态势;从质量上看,伴随着优秀女法官们的层出不穷,女性法官们的法官职业化水平也日益受到了来自官方层面和民间层面的认可和支持。本篇论文以“中国女性法官职业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详细、客观、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了中国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基本结构状况及其特点、性别差异和审判优势、功能作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一是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中国当下的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基本现状、性别差异和存在的问题等提供客观的实证支撑;二是为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中国当下的女性法官职业群体在中国司法审判过程中的地位、影响和作用提供理论指导;三是为全面、客观的优化和改进中国当下的女性法官职业群体乃至整个法官队伍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起到开篇引题的作用。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价值、研究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创新以及研究中的难点和不足。
     第二章为基本理论部分,起到高屋建瓴之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阐述了本文研究所立足的理论视角,即性别和性别差异理论、社会分工和法官职业理论、功能主义理论。二是界定了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即法官、女性法官、中国女法官。为本文研究和分析中国女性法官职业群体奠定理论基础和概念基础。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笔者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互联网信息搜集为主要调查方法而进行的社会调研的基本概况,其目的在于证实本篇论文所依赖的实证资料的可信性和可供参考性。
     第四章至第七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第四章和第五章都是基于依据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而得来的调研资料而对女性法官职业群体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这种研究既是基于调研资料对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现状(基本结构现状、性别差异)所进行的一种描述,又是基于基本理论对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现状所进行的一种评价。这两章的主要作用在于:一是为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女性法官职业群体提供实证支撑;二是为科学的改进女性法官职业群体提供认识论基础。具体而言:
     第四章侧重从宏观层面把握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基本现状:一方面介绍了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基本结构现状,涉及规模现状、质量现状、层级分布、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结构、主审案件类型、男女法官性别比以及工资待遇等方面;另一方面又对这一基本结构现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主要涉及到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规模、质量、性别结构和地区差异等方面。
     第五章侧重从微观层面把握女性法官职业群体所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即用大量的笔墨介绍了女性法官职业群体在司法实践中所凸显出来带有女性性别特点的外部差异、内部差异和审判优势。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男性法官相比,女性法官职业群体所具有的能够凸显女性性别特点的外部差异,主要涉及到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的差异;二是女性法官职业群体自身所凸显出来的内部差异和基本分类;三是女性法官职业群体在司法实践中凸现出来的审判优势。
     第六章则立足于中国即有的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立足于中国社会的本土化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从司法系统和法治系统两个层面,分别阐述了女性法官职业群体在中国司法实践中所具有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
     第七章主要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女性法官职业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中国女性法官职业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冲突、在法院权力关系中的劣势地位、中国优秀女法官不合理的评价机制以及女法官们表现出来的消极性心理特征等四个方面。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抓住问题的本质,不仅要从内部管理制度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且还要对女性法官们进行分类管理和优化。
At present, the female judges have showed more prominent development trend and influence in Chinese current judicial team. One the one hand, viewed as the perspective of quantity, on the basis of the official statistics about female judges, the size of Chinese female judges has been increasingly expanding, and especially, the female judges who worked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rial positions have showed a stronger development momentum. On the other hand, viewed as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with the endless emerge of excellent female judges, the female judges's occupational level has received much recognition and support from both officials and the masse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depth interview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dissertation takes " Chinese female judge occupation groups "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makes the thorough and objective research on some important topics referring to this female occupation groups, including:basic structure statu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gender differences and advantages of trial; func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solution.The purpose of this dissertation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firstly, to provide objective empirical support fo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about the basic structure statu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gender differences and trial advantag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ese present female judges; secondly, to provide theoretical direction for grasping the important role and influence which Chinese female judges have played and effected during the China's judicial trial process; thirdly,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comprehensively optimizing and reconstructing Chinese female judges and even the entire team of judges.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results of this dissertation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part, leading the whole dissertation. This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questions need to study, the research value,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innovation, difficulties and insufficient of this research.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part of basic theory, which played a strategically situation in the whole dissertation. This chapter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One side, this chapter elaborates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f this dissertation, including gender and gender difference theory,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theory, the judge professionalization theory and functionalist theory. The other side, this chapter defines the basic concepts which this dissertation refers to, including the judge, the Chinese judge and the Chinese female judge. This chapter will lay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 for the whole study on Chinese female judge occupation groups.
     The thir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ocial investigation for Chinese female judge occupation groups, including the questionnaire, depth interview and Interne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survey. This chapter aimed to confirm the credibility and available for reference of the empirical data this paper rely on.
     The fourth to the seventh chapter are the main parts for this dissertation.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 and depth interview for some typical Chinese female judges, both the fourth chapter and the fifth chapter make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is occupation groups. These studies are not only a description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basic structure statu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gender differences and advantages of trial) of Chinese female judg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but also a kind of evaluation for this occupation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basic theory. The effects of these two chapters mainly lie in two aspects:firstly, to provide empirical support for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the female judges; secondly, to provide epistemological foundation for comprehensively optimizing and reconstructing Chinese female judges.
     To be specific, the four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hinese present female judges from the macro level. One hand, it introduce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female judges, referring to the current scale, quality status, level distribution, age, education level, marriage structure, the types of cases which this occupation groups are responsible for, gender structure and wages and so on. On the other hand, it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reflected from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female judges, mainly related to the size, quality, gender structure and area differences and so on. The fif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gender differences of Chinese present female judges from the micro level. In other words,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he external gender differences, internal gender differences and trial advantag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emale gender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firstly, compared with the male judges, it introduces external gender differenc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emale gender for Chinese present female judges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related to positive differences and negative differences; secondly, it introduces internal gender differences and basic classification for Chinese present female judges; thirdly, it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of trial emerged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for this occupation groups.
     On the basis of China's existing political system and the judicial system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culture,the sixth chapter illustrates the positive function and the negative function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the female judges.
     The seventh chapter mainly analysis and studie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solutions for Chinese present female judges. In sum, Chinese present female judges have been faced with four problems:the role conflict between family and work, the disadvantage position in the court power relations,unreasonable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Chinese excellent female judges and the negativ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must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problem. We not only try to find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by optimizing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which female judges rely on, but also make an attempt to implement classified management and optimization for female judges.
引文
① 巾帼成才行动[EB/OL].中华妇女网,http://www.women.org.cn/jingdianhuodong/5jinguoxingdong/c hengcai.htm
    ② [光明日报记者]曹建文.我国女法官数量已超过四万[EB/OL].光明网,http://www.gmw.cn/01gmrb/200 5-03/09/content_192585.htm,2005-3-9
    ③ “2005中国法官十杰”评选结果揭晓(名单)[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 06-02/27/content_4232049.htm,2006-2-27
    ④ 林扬.论女性法官在审判中的功能与角色——基于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实证视角的分析:[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8:23
    ⑤ 2008年全国“优秀法院、优秀法官”名单[EB/OL].黑龙江法院网,2012-3-23,http://www.hljcourt. gov.cn/public/detail.php?id=1190
    ⑥ 女法官协会昨日在厦门开会[EB/OL]海峡网,http://baoliao.haixiachina.com/article/2011/0923/ mzkzib2cmb7efp5epqveprl0.html,2011-9-23
    ⑦ 沈睿.塞纳卡瀑布村的路——通往美国女性参政之路[EB/OL].人民网-中国妇联新闻,http://acwf.people.com.cn/GB/17308031.html,2012-3-6
    ⑧ 宋雷.美国女法官的发展道路[J].现代法学,1983(2):80
    ⑨ 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27
    ⑩ 王传满.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5):69-73
    11 刘方.近代职业女性从业状况考察[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7-119
    12 韩秀桃.民国时期法律家群体的历史影响[J].榆林学院学报,2004(2):24-30
    13 林扬.论女性法官在审判中的功能与角色——基于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实证视角的分析:[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8:l
    14 陈玉英(吉林省磐石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发挥基层女法官作用,推动和谐社会构建[EB/0L].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9/08/id/372510.shtml,2009-8-29
    15 陈秀,赵风索.女法官实现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EB/OL].东方法治网,http://law. eastday. com/don gfangfz/nodel5/node21/ula28846.html,2009-5-5
    16 全国女法官45000余名[EB/OL].人民网-中国妇联新闻,http://acwf.people.com.cn/GB/10754335.ht ml,2010-1-12
    17 最高人民法院领导机构[EB/OL].最高人民法院网,http://www.court.gov.cn/jgsz/zgrmfyld/,2013-8-20
    18 西青区人民法院法官档案[EB/OL].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法院网,http://xqqfy. chinacourt. org/fgda/,2012-10-15
    19 雷韵.法官维权、心理健康及女法官成才状况调查[EB/OL].湖南郴州嘉禾法院网,http://hnjhfy. ch 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342,2011-10-20
    20 王国轩译注.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06:122
    21 林扬.论女性法官在审判中的功能与角色——基于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实证视角的分析:[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8
    22 王晓玲.性别与司法:以女法官对离婚案件的审判为视角:[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8
    23 郑圆.论中国女性法官的庭审语言:[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12:28-30
    24 张健.法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优秀法官:[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12:25
    25 张宇.法官职业中的社会性别因素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
    26 包学刚,安国春.女性法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EB/OL].青海省海东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网,2007-11-1
    27 李雅惠(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论女法官与司法信仰[EB/OL].宜昌法院网.2005-2-26
    28 张雁(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法官).论女性法官在少年审判中的优势和挑战[EB/OL].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网,2005-8-18
    29 卢英菊(海南琼中法院工作人员).如何更好地挖掘女法官的潜力,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为基层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EB/OL].法律咨询网,2006-4-5
    30 刘文峰,黄建红.浅议我国基层法院女法官的成长状况[J].法制与社会,2011(20):191-192
    31 宋海萍(作者系河南省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女法官职业形象的定位与塑造[J].中国审判,2009(6):102
    32 陈雪堂,韩丽梅.如何提高女法官职业素质[J].世纪桥,2006(10):35-36
    33 陈秀,赵风索.女法官实现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EB/OL].抚松法院网,2009-5-5
    34 雷韵.法官维权、心理健康及女法官成才状况调查[EB/OL].嘉禾法院网,2011-10-20
    35 陈秀,赵风索.女法官实现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EB/OL].抚松法院网,2009-5-5
    36 包学刚,安国春.女性法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EB/OL].青海省海东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网,2007-11-1
    37 陈碧红.论女法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87-90
    38 林扬.论女性法官在审判中的功能与角色——基于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实证视角的分析:[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8;王晓玲.性别与司法:以女法官对离婚案件的审判为视角:[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8;郑圆.论中国女性法官的庭审语言:[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12;张宇.法官职业中的社会性别因素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
    39 王秀红.充分发挥女法官作用,积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J].中国妇运,2007(1):26-27
    40 方乐.司法经验中的生活体验——从典型女性法官形象切入[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5):28-46
    41 李浩.能动司法视野下的乡土社会的审判方法——陈燕萍办案方法解读[J].当代法学,2010(5):3-8
    42 苏力.中国法官的形象塑造——关于“陈燕萍工作法”的思考[J].清华法学,2010(3):75-83
    43 苏力.中国农村对法治的需求与司法制度的回应——从金桂兰法官切入[N].人民法院报,2006-3-27
    44 王静.基层法院的纠纷解决与规则治理之路——对陈燕萍工作方法的法理解读[J].人民司法,2010(7):33-37
    45 田瑶.基层司法的路径探索论“陈燕萍工作法”中的“法官能动”[J].社会科学家,2011(4):92-95
    46 孙海龙,董倚铭.法律发现理论的发展进路——兼论宋鱼水“辨法析理、胜败皆服”审判方法[J].法律适用,2006(10):17-21
    47 宁杰、满洪杰.宋鱼水审案方法与当代司法方法[N].人民法院报,2005-5-16
    48 [德]鲁道夫·冯·耶林.法学是一门科学么[M].李君韬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10
    49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
    50 叶祥凤.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M].西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l:86
    51 叶祥凤.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M].西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l:112、118
    52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69
    53 [美]艾尔·巴比著.社会研究方法[M].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377
    54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27
    5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
    56 王宇.女性新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7
    57 许德琦,王汉桥.人类行为之谜(下册)[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0:365
    58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309
    59 张宇.法官职业中的社会性别因素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7
    60 韩贺南,张健主.女性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6
    61 王政.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6
    62 王宇.女性新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7
    63 [美]朱丽亚·丁伍德.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M].徐俊等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22
    64 王宇.女性新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9
    65 王宇.女性新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9
    66 [美]朱丽亚·丁伍德.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M].徐俊等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23
    67 [美]朱丽亚·丁伍德.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M].徐俊等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23
    68 Nadeau, Brain, Science, Sexual politics, and the Myths of Feminism, Preggers, West-port, Connecticut, London,1999.转引自王宇.女性新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0-7l
    69 刘建中,孙中欣,邱小露.社会性别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31
    70 [美]朱迪斯·贝尔著.女性的法律生活——构建一种女性主义法学[M].熊湘怡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5
    71 [美]卡罗尔·吉利根.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M].肖魏译.北京:中央编译局,1998:26,28
    72 [美]卡罗尔·吉利根.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M].肖魏译.北京:中央编译局,1998:6-7
    73 罗大华,何为民.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48
    74 沙莲香.中国女性角色发展与角色冲突[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5
    75 刘建中,孙中欣,邱小露.社会性别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30
    76 罗大华,何为民.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45
    77 林吉玲.20世纪中国女性发展史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271
    78 沙莲香.中国女性角色发展与角色冲突[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7
    79 李银河.两性关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51-253
    80 [美]玛丽·克劳德福,罗达·昂格尔.妇女与性别——一本女性主义心理学著作(上册)[M].许敏敏、宋婧、李岩译.北京:中华书局,2009:66
    81 [美]玛丽·克劳德福,罗达·昂格尔.妇女与性别——一本女性主义心理学著作(下册)[M].许敏敏、宋 婧、李岩译.北京:中华书局,2009:473
    82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ll
    83 张宇.法官职业中的社会性别因素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4
    84 [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2
    85 张欢华.现代性之下的社会分工——解读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J].社会,2002(11):23
    86 张欢华.现代性之下的社会分工——解读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J].社会,2002(11):24
    87 [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214
    88 潘建磊,李海荣.深度分工条件下的社会团结如何实现—论涂尔干《社会分工论》的主旨[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3):104
    89 [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20
    90 [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241
    91 [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317
    92 [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353
    93 李南海.从结构到文化:迪尔凯姆社会整合思想的演变[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l(1):44
    94 徐国民.社会分工的历史衍进与理论反思:[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83
    95 李映楠.论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的解读[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1):161
    96 徐国民.社会分工的历史衍进与理论反思:[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73
    97 徐国民.社会分工的历史衍进与理论反思:[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126
    98 徐国民.社会分工的历史衍进与理论反思:[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133-137
    99 吕忠梅.职业化视野下的法官特质研究[J].中国法学,2003(6):7
    100 王晨光.法官的职业化精英化及其局限[J].法学.2002(6):3
    101 吕忠梅.职业化视野下的法官特质研究[J].中国法学,2003(6):7-8
    102 缪蒂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官职业化[J].江海学刊,2006(1):120-121
    103 章武生.法官职业化、精英化与司法权威[J].政治与法律,2004(5):3
    104 祝铭山.法官职业化与现代司法理念[J].法学家,2003(3):4
    105 梁永逊.法官职业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大学,2011:20-23
    106 袁曙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A].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6
    107 杨善华,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8
    108 王翔林.结构功能主义的历史追溯[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37-38
    109 王翔林.结构功能主义的历史追溯[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39-40
    110 王翔林.结构功能主义的历史追溯[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39
    111 [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邱泽奇、张茂元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39-41
    112 杨方.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10):117
    113 [美]J.C.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及其后[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3
    114 林聚任.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与社会学理论传统重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106
    115 杨善华,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5-48
    116 高华.浅析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J].社会,2003(11):43
    117 [东汉]班固.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174
    118 王国轩.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06:46
    119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竖排繁体版)[M].北京:中华书局,1983:17
    120 [东汉]班固.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917
    12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146
    122 王国轩.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06.5
    123 王国轩.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06:4-5
    124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E书时空电子书籍,http://www.eshunet.com
    125 [英]伊丽莎白·A·马丁.牛津法律词典[M].蒋一平、赵文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269
    126 王明新.现代社会中的法官--兼论当代中国职业法官群体的塑造:[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7
    127 [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米健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105
    128 [美]梅里曼.大陆法系[M].顾培中,禄正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84:40
    129 王明新.现代社会中的法官——兼伦当代职业法官群体的塑造:[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18
    130 赵秉志、张心向.法官角色视野下的裁判理性—以2005“中国法官十杰”先进事迹介绍为分析范本[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5):34
    131 郑成良.论法官职业思维方式的养成[J].法律适用,2002(12):9
    132 赵文英.论法官的法律思维[J].政治与法律,2005(2):11
    133 孙笑侠.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J].法学研究,2001(4):1-16
    134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2:3
    135 董茂云.司法独立: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保证[J].中国法学,2003(1):9
    136 董茂云.司法独立: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保证[J].中国法学,2003(1):9
    137 孙笑侠.中国传统法官的实质性思维[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5
    138 李晓波(河南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美国法官制度[EB/0L].中国法院网,2002-8-29
    139 赵秉志、张心向.法官角色视野下的裁判理性—以2005“中国法官十杰”先进事迹介绍为分析范本[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5):34
    140 赵秉志、张心向.法官角色视野下的裁判理性—以2005“中国法官十杰”先进事迹介绍为分析范本[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5):39
    141 孔祥凤.80后女法官手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56-60
    142 各级法院党组要为女法官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EB/OL].人民网,2013-ll-19
    143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信服的好法官陈燕萍[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
    144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员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时代先锋宋鱼水[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145 中央宣传部新闻局、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宣传组、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办.宋鱼水新型法官[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5
    146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百姓的好法官金桂兰[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中国法院网;牡丹江中级人民法院网。
    147 女法官协会昨日在厦门开会[EB/OL].海峡网,http://baoliao.haixiachina.com/article/2011/0923 /mzkzib2cmb7efp5epqvepr10.html,2011-9-23
    148 2011年数据来源:女法官协会昨日在厦门开会[EB/OL].海峡网,http://baoliao. haixiachina. com/ article/2011/0923/mzkzib2cmb7efp5epqveprl0.html,2011-9-23;2010年数据来源:中国女法官协会会长王秀红,全国女法官45000余名[EB/OL].人民网-中国妇联新闻,http://acwf.people.com.cn/GB/10 754335.html,2010-1-12;2009年数据来源:全国女法官共有44502名占法官总数23.48%[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jrzg/2009-01/28/content_1216446.ht ml,2009-1-28;2006年数据来源:维护妇女权益女法官多担当[EB/OL].中国妇女报,http://news. sohu. com/201001 12/n269532368.shtml,2006-12-19;1996年数据来源:巾帼成才行动[EB/OL].中华妇女网,http://www. women.org.cn/jingdianhuodong/5jinguoxingdong/chengcai.htm,1996-12-4
    149 张健.法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优秀法官:[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12:25
    150 2013年资料来源:上海法院网,http://www.hshfy.sh.cn/shfy/gweb/xxnr.jsp?pa=aaWQ9MjYwMTIyJ nhoPTEPdcssz,2013-3-1;2011年资料来源:人民法院报,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 2011-02/23/content_23133.htm,2011-1-23;2008年资料来源:中国法院网,http://old.chinacourt. org/html/article/200812/19/336688.shtml,2008-12-19;2007年资料来源:中国法院网,http://old. 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236594,2007-3-2
    151 2012年全国模范法官资料来源:全国模范法官名单[EB/OL].中国法院网,2012-2-14:2008年全国模范法官资料来源:全国模范法官名单[EB/OL].中国法院网,2008-2-29
    152 “2005年度中国法官十杰候选人”资料来源:2005年度中国法官十杰候选人事迹[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网,2005;“2005年度中国法官十杰”资料来源:2005中国法官十杰评选揭晓[EB/OL].法制网,2006-2-26。“2003年度中国法官十杰候选人”资料来源:2003年中国法官十杰候选人介绍[EB/OL].中国法院网,2003-12-10;“2003年度中国法官十杰”资料来源:中国法官十杰评选揭晓,陈印田等获‘金槌奖’[EB/OL].新华网,2004-1-19
    155 孟静.关于云南省女法官队伍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云南法院网,http://www. gy. yn. gov. cn/Artic 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7731,2010-3-16
    157 在审判工作中撑起“半边天”,湖南女法官占法官总数22.36%[EB/OL].湖南日报数字报刊.2011-10-31
    158 王波.对基层法院女法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湖南省桃源县人民法院队伍建设为视角[EB/OL].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网,2012-12-17
    159 李丹.关于法院女法官、女工作人员任职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湖南法院网,2012-8-12
    160 柏国平,于扬宁.如何充分发挥女法官在基层建设中的作用[EB/OL].湖南法院网,http://hunanfy.ch 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005,2005-7-12
    161 孟静.关于云南省女法官队伍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云南法院网,http://www.gy.yn.gov.cn/Artic 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7731,2010-3-16
    162 孔祥凤.80后女法官手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167
    163 王波.对基层法院女法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湖南省桃源县人民法院队伍建设为视角[EB/OL].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网,2012-12-17
    164 张宇.法官职业中的社会性别因素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3
    165 如何发挥基层女法官优势作用[EB/OL].法制网,http://www.legaldaily.com.cn/misc/2008-12/01/c ontent_991985.htm,2008-12-1
    166 此表格是根据其来源整理而成。来源于王波.对基层法院女法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湖南省桃源县人民法院队伍建设为视角[EB/OL].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网,2012-12-17
    167 全班仅一男:男女比例已成世界性两难问题[EB/OL].新浪新闻,2012-8-30
    168 李铁柱.法学专家:国内法学院男女生比例失衡[EB/0L].正义网,2011-6-20
    169 马秀荣.我所熟悉的宋鱼水[A].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政法委员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时代先锋宋鱼水[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56
    170 梁彩恒(人民网记者).“我的背后有亿万双眼睛在审视”[A].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政法委员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编.时代先锋宋鱼水[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168
    171 陈知春(新华网记者).五问法官宋鱼水[A].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政法委员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时代先锋宋鱼水[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178
    172 资料来源:北京法院网。本表格是根据北京法院网2008-2012年公布的部分女性法官的履历和任职资料整理而成。在表格中,一些法官在“年龄”、“工作年限”和“学历”等基本信息方面有空缺,是因为在原始资料中未公布,特在此说明。
    173 张宇.法官职业中的社会性别因素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37
    174 段然.漫谈性别差异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1993(1):50
    175 林吉玲.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发展史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l:275
    176 孟静.关于云南省女法官队伍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云南法院网,http://www.gy.yn.gov.cn/Artic 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7731,2010-3-16
    177 孟静.关于云南省女法官队伍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云南法院网,http://www.gy.yn.gov.cn/Artic 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7731,2010-3-16.此表格是根据该报告整理而成。
    178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继续扩大,矛盾集中在中部[EB/OL].中国经济时报,2013-8-19
    179 王芳.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统计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9):56-57
    180 天津市2012年社会平均工资发布[EB/OL].天津市空港经济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2013-11-14
    182 王选选.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比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6):48
    183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继续扩大,矛盾集中在中部[EB/OL].中国经济时报,2013-8-19
    184 东西部人均GDP,2000年差7000元,现在差21000元[EB/OL].每日经济新闻,2011-3-30
    185 2013年全国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一览表,上海以1620元领跑全国[EB/OL].青年创业网,2013-4-3
    186 苏力.基层法院法官专业化问题—现状、成因与出路[J].比较法研究,2000(3):10-42
    187 Nadeau, Brain, Science, Sexual politics,and the Myths of Feminism, Preggers, West-port, Connecticut, London,1999.转引自王宇.女性新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0-71
    188 张健.法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优秀法官:[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12:25
    189 吴晓.跨文化交际中的性别差异和话语风格:[硕士学位论文],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1
    190 崔国鑫.论交际策略在会话中的性别差异[J].中国俄语教学,2009(2):82
    191 [美]卡罗尔·吉利根.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M].肖魏译.北京:中央编译局,1998:26、28
    192 [美]苏珊.布朗米勒.女性特质[M].徐庵、朱萍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18-219
    193 李银河.两性关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51-253
    194 陈玉英(系吉林省磐石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发挥基层女法官作用,推动和谐社会构建[EB/OL].中国法院网,2009-8-29日
    195 张翔鸢.论人性[A].张翔鸢.江宁文稿[C].暂未公开发表
    196 张翔鸢.论人性[A].张翔鸢.江宁文稿[C].暂未公开发表
    197 黄振定.“合理性哲学”的理性-经验系统观与马克思的感性实践观简论[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158
    198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8:80
    199 黄振定.“合理性哲学”的理性-经验系统观与马克思的感性实践观简论[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162
    200刘建中,孙中欣,邱小露.社会性别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30
    201 张宇.法官职业中的社会性别因素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9
    202 孙菲菲.法律职业中的女性[J].现代法学,2009(1):131-140
    20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
    204 张召国(人民法院报记者).新时期的专家型法官[A].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员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时代先锋宋鱼水[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137-138
    205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0
    206 张显峰(科技日报记者).胜败皆服宋鱼水[A].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宣传组、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办.宋鱼水新型法官[C].北京:学习出版社,2005:66
    207 崔丽(中国青年报记者).优秀法官宋鱼水[A].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员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时代先锋宋鱼水[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148
    208 朱玉、刘江(新华社记者).法官宋鱼水的故事[A].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宣传组、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办.宋鱼水新型法官[C].北京:学习出版社,2005:22
    209朱玉、刘江(新华社记者).法官宋鱼水的故事[A].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宣传组、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办.宋鱼水新型法官[C].北京:学习出版社,2005:22
    210 吴兢、刘维涛(人民日报记者).公正的力量[A].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宣传组、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办.宋鱼水新型法官[C].北京:学习出版社,2005:6
    211 金桂兰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EB/OL].牡丹江中级人民法院网,2012-5-11
    212 据报道,“金桂兰法官所在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法庭所辖区域有19万人口,80%是农民”。参见:黑土地上的女法官——金桂兰[EB/OL].中国法院网,2013-5-23
    213 刘岚.跟着金桂兰下乡送传票——金桂兰事迹采访手记之一[EB/OL].中国法院网,2005-11-08
    214 刘志刚.需求与因合:对基层法官使用方言的研究--以乡土社会为背景[J].法律适用,2008(7):70-75
    215 刘岚.“法律管不到的地方,靠的是真情”——金桂兰事迹采访手记之三[EB/OL].中国法院网,2005-11-23
    216 王静.基层法院的纠纷解决与规则治理之路—对陈燕萍工作方法的法理解读[J].人民司法,2010(7):33
    217 刘国胜.乡村法官司法策略实证研究[EB/OL].民间法与法律方法网,http://www.xhfm.com/2008/0930 1926.html,2008-9-30
    218 亓树薪.人民的好法官——记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法庭法官金桂兰[A].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局、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百姓的好法官——金桂兰[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132-133
    219 金桂兰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EB/OL].牡丹江中级人民法院网,2012-5-11
    220 朱伟光、虹伟.百姓的好法官—记黑龙江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法庭审判员金桂兰[A].中共中央宣传
    部宣传教育局、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百姓的好法官金
    桂兰[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99
    221 姚笛,张延平,徐谊军,张春祥.人民满意的好法官金桂兰:似水女人,如山力量[EB/OL].中国经济网,2005-11-1
    222 吕爱哲,段春山、郑建华.用生命的烛光实现对光明的追求——追记“心系百姓的好法官”金桂兰[EB/OL].最高人民法院网,2012-5-11;青海法院网,2012-5-11
    223 全国模范法官金桂兰逝世,最高法致唁电王胜俊送花圈[EB/OL].新华网,2012-5-11
    224 王晓玲.性别与司法:以女法官对离婚案件的审判为视角:[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8:39
    225 中国法官腐败报告[EB/OL],财经网,2013-5-6
    226 王斗斗.王怀安等获“功勋天平奖章”宋鱼水等获“英模天平奖章”[N].法制日报,2007-12-27
    227 展巾帼风采,为天平增辉[N].人民法院报,2008-1l-1
    228 吴晓.跨文化交际中的性别差异和话语风格:[硕士学位论文],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1-2
    229 郑圆.论中国女性法官的庭审语言:[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12:28-29
    230 郑圆.论中国女性法官的庭审语言:[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12:4
    231 郑圆.论中国女性法官的庭审语言:[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12:24
    232 方乐.司法经验中的生活体验——从典型女性法官形象切入[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5):28
    233 马玉琴.女性与司法[N].人民法院报,2011-11-9
    234 杨秀梅,杨敬栓.为什么是女法官[N].人民法院报,2013-3-2
    235 吴兢,刘维涛.公正的力量——记模范法官宋鱼水(上)[N].人民日报,2005-1-13
    236 姚笛.“拼命”法官,温情干部——记人民满意的好法官金桂兰[A].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局、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百姓的好法官——金桂兰[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75
    237 李宏声.模范法官载誉归来[N].人民法院报,2010-12-30
    238 “我们女法官调解有优势”绝招:温柔心细亲和力[EB/0L].华龙网,2011-3-7
    239柏国平,于扬宁.如何充分发挥女法官在基层建设中的作用[EB/OL].湖南法院网,2005-7-12
    240 王新华(湖北秭归县人民法院院长).挖掘基层女法官潜力,推动和谐社会构建[EB/OL].中国法院网,2005-6-21
    241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参见[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0:2291
    242 王晓玲.性别与司法:以女法官对离婚案件的审判为视角:[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8:42-43
    243 王晓玲.性别与司法:以女法官对离婚案件的审判为视角:[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8:44
    244 郭瑜.论女法官在少年审判中的优势[EB/OL].河南法院网,2009-4-16
    245 女法官与少年审判[EB/OL],广东法院网,2009-8-24:陈玉英(吉林省磐石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发挥基层女法官作用推动和谐社会构建[EB/OL].中国法院网,2009-8-29:郭瑜.论女法官在少年审判中的优势[EB/OL].河南法院网,2009-4-16
    246 陈碧红.试论少年审判制度与女法官在其中的作用[J].湖湘论坛,2008(4):103
    247 杨华卿.发挥女性法官优势,关爱未成年人成长[EB/OL].平南法院网,2012-5-8
    248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54
    249 陈玉英(吉林省磐石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发挥基层女法官作用,推动和谐社会构建[EB/OL].中国法院网,2009-8-29
    250 张健.法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优秀法官:[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12:26
    251 苏力.经验的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代译序部分).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M].苏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
    252 中国法官腐败报告[EB/OL],财经网,2013-5-6
    253 中国法官腐败报告[EB/OL],财经网,2013-5-6
    254 陈宝成.中纪委驻最高法院纪检组长张建南:不管黄松有案牵扯到谁都将一查到底[EB/OL].南方网,2009-3-8
    255 王国轩.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06:46
    256 李树申,胡海波.论社会系统工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1
    257 高华.浅析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J].社会,2003(11):44
    258 张亮.不拒情理,法律温暖如斯——记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江阴园区人民法庭副庭长陈燕萍(下)[A].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信服的好法官陈燕萍[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108
    259 少年审判庭庭长詹红荔倾心帮助失足少年[EB/OL].网易新闻,2011-11-7.詹红荔,系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
    260 李秀兰(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二庭庭长).论女法官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中的作用[EB/OL].阿拉善左旗人民法院网,2010-3-9
    261 孙笑侠.中国传统法官的实质性思维[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6
    262 侯欣一.溯源马锡五审判方式[N].深圳特区报,2011-12-13
    263 侯欣一.还原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历史情境[N].深圳特区报,2013-5-20
    264 朱伟光、虹伟.百姓的好法官—记黑龙江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法庭审判员金桂兰[A].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百姓的好法官金桂兰[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99
    265 张国香、李文广、吕爱哲.金桂兰精神暨人民法庭审判研讨会召开[N].人民法院报,2006-2-28
    266 宁杰、满洪杰.宋鱼水审案方法与当代司法方法[N].人民法院报,2005-5-16
    267 袁曙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A].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6
    268 张榕.司法能动性何以实现?——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为分析基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5):42
    269 转引自方乐.司法经验中的生活体验——从典型女性法官形象切入[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5):29
    270 唐慧:不断上访的动力是相信法律,希望遇到清官[EB/OL].凤凰网资讯,2013-7-13
    271 转引自高鸿钧.法律文化的语义、语境及其中国问题[J].中国法学,2007(4):24
    272 高鸿钧.法律文化的语义、语境及其中国问题[J].中国法学,2007(4):27
    273 方乐.司法经验中的生活体验——从典型女性法官形象切入[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5):28
    274 高全喜.法治成就大国[J].民主与科学,2011(1):25-26
    275 有学者将社会关联度分为传统型社会关联和现代型社会关联,“所谓传统型社会关联,主要是指以伦理或神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关联;现代型社会关联,是指以契约和经济社会分化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关联”。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转型期乡村社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8
    276 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转型期乡村社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
    277 王静.基层法院的纠纷解决与规则治理之路—对陈燕萍工作方法的法理解读[J].人民司法,20l0(7):33
    278 李娟.新形势下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J].暂未公开发表
    279 叶传星.论我国社会转型对法律治理的挑战[J].法商研究.2009(2):3;叶传星.我国社会转型对法律治理的挑战[A].朱景文.法理学专题研究[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社,2009:122
    280 王蕴.中国语境下的法官职业化[J].学海,2007(4):191-195
    281 列宁.国家与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
    282 理查德·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M].苏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52
    283 徐楚焱,石煜.法官妈妈[A].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信服的好法官陈燕萍[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49-52
    284 温家宝:要让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EB/OL].中国新闻网,2011-3-5
    285 薛明明,沙莲香.角色发展与角色冲突是一事之两面[A].沙莲香.中国女性角色发展与角色冲突[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3
    286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 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参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A].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
    287 毛立新.法院“案多人少”出路何在[N].法制晚报,2012-11-21
    288 范明志,金晓丹.关于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问题调研[J].中国审判,2012(1):98-99
    289 刘雷.女法官累的浑身是病[N].广州日报,2009-2-9
    290 孟静.关于云南省女法官队伍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云南法院网,http://www.gy.yn.gov.cn/Artic 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7731,2010-3-16
    291 林吉玲.20世纪中国女性发展史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l:271
    292 孟静.关于云南省女法官队伍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云南法院网,http://www.gy.yn.gov.cn/Artic 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7731,2010-3-16
    293 王新华(湖北秭归县人民法院院长).挖掘基层女法官潜力,推动和谐社会构建[EB/OL].中国法院网,2005-6-21
    294 范明志,金晓丹.关于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问题调研[J].中国审判,2012(1):99
    295 马洁.一名女法官的调解经—记红桥区人民法院法官周萍[N].天津政法报,20ll-8-26
    296 杨蜜.从真实到再现:被建构的法官形象:[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l:30
    297 刘磊.一个女法官的大爱情怀[N].法制生活报,2011-7-6
    298 张慧鹏.一位女法官的忠诚[N].人民法院报,2005-7-22
    299 王晓红.女法官27年的法与情[N].江苏法制报,2012-1-31
    300 姚建宗.法律的政治逻辑阐释[J].政治学研究,2010(2):32
    301 孙笑侠,应永宏.论法官与政治家思维的区别[J].法学,2001(9):5-7
    302 刘晓芬.浅析基层法院女法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EB/OL].中国法院网,2011-11-7
    303 高娟红.浅析基层法院女法官心理压力[EB/OL].光明网,2013-5-22
    304 任洪斌.浅谈基层法院法官心理压力[EB/OL].陕西洛川法院网,2012-6-4
    305 张静霞.法官的委屈和安慰[N].人民法院报,2012-l0-2l
    306 高娟红.浅析基层法院女法官心理压力[EB/OL].光明网,2013-5-22
    307 葛生磊.浅析法官心理健康问题[EB/OL].黑龙江省东宁县法院网,2012-3-11
    308 陆莉莉.基层法官的压力问题研究[J].市场周刊,2011(6):100-101
    309 [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邱泽奇,张茂元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348-350
    310 孔捷.女法官在审判中的优势不容低估[N].江苏经济报,2012-8-1
    311 孟素珍.提高女性法官素质之我见[N].商丘日报,2011-11-22
    312 陈中立.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35
    313 孟素珍.提高女性法官素质之我见[N].商丘日报,2011-11-22
    314 刘文峰,黄建红.浅议我国基层法院女法官的成长状况[J].2011(7):191
    315 张传军.我国法官助理制度之探析[J].法律适用,2005(1):69-70
    316 范明志,金晓丹.关于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问题调研[J].中国审判,2012(1);100
    317 黄正光.建立完善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8-4-9
    318 刘乾先,张建立,张国昉,刘坤.韩非子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784
    [1][德]鲁道夫·冯·耶林.法学是一门科学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10
    [2][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377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56,372
    [4][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11,309
    [5][美]朱丽亚·丁伍德.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22
    [6][美]朱迪斯·贝尔著.女性的法律生活——构建一种女性主义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5
    [7][美]卡罗尔·吉利根.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M].北京:中央编译局,1998:6-7,26,28
    [8][美]玛丽·克劳德福、罗达·昂格尔.妇女与性别——一本女性主义心理学著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9:66,473
    [9][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0:2-20,214,241,317,353
    [10][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39-41,348-350
    [11][美]J.C.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及其后[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3
    [12][英]伊丽莎白·A·马丁.牛津法律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269
    [13][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105
    [14][美]梅里曼.大陆法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4:40
    [15][美]苏珊.布朗米勒.女性特质[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18-219
    [16][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0
    [17][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54
    [18][美]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252
    [19][俄]列宁.国家与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
    [20]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27
    [21]王国轩.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06:4-5,46,122
    [2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169,327
    [23]叶祥凤.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M].西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86,112,118
    [24]王宇.女性新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7-69,70-71
    [25]许德琦,王汉桥.人类行为之谜(下册)[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0:365
    [26]韩贺南,张健主.女性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6
    [27]王政.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6
    [28]刘建中,孙中欣,邱小露.社会性别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30-131
    [29]罗大华,何为民.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45,248
    [30]沙莲香.中国女性角色发展与角色冲突[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3-7
    [31]林吉玲.20世纪中国女性发展史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271
    [32]李银河.两性关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51-253
    [33]袁曙宏.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6
    [34]杨善华,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8,45-48
    [35][东汉]班固.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174,917
    [36][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竖排繁体版)[M].北京:中华书局,1983:17
    [37]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146
    [38]孔祥凤.80后女法官手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56-60,167
    [39]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政法委员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时代先锋宋鱼水[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56-80,130-150
    [40]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8:80
    [41]中央宣传部新闻局、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宣传组、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办.宋鱼水新型法官[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5:22,66
    [42]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
    省高级人民法院.百姓的好法官金桂兰[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99
    [43][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0:2291
    [44]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信服的好法官陈燕萍[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49-52,108
    [45]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转型期乡村社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8
    [46]朱景文.法理学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社,2009:122
    [47]王振东.韦伯:社会法学理论[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23
    [48]陈中立.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35
    [49]刘乾先、张建立、张国昉、刘坤.韩非子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784
    [50]宋雷.美国女法官的发展道路[J].现代法学,1983(2):79-80
    [51]王传满.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5):69-73
    [52]刘方.近代职业女性从业状况考察[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7-119
    [53]韩秀桃.民国时期法律家群体的历史影响[J].榆林学院学报,2004(2):24-30
    [54]林扬.论女性法官在审判中的功能与角色——基于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实证视角的分析:[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8
    [55]王晓玲.性别与司法:以女法官对离婚案件的审判为视角:[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8
    [56]郑圆.论中国女性法官的庭审语言:[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12
    [57]张健.法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优秀法官:[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12
    [58]张宇.法官职业中的社会性别因素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
    [59]刘文峰,黄建红.浅议我国基层法院女法官的成长状况[J].法制与社会,2011(20):191-192
    [60]宋海萍.女法官职业形象的定位与塑造[J].中国审判,2009(6):102
    [61]陈雪堂,韩丽梅.如何提高女法官职业素质[J].世纪桥,2006(10):37-38
    [62]陈碧红.论女法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93-96
    [63]王秀红.充分发挥女法官作用,积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J].中国妇运,2007(1):28-29
    [64]方乐.司法经验中的生活体验——从典型女性法官形象切入[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5)28-46
    [65]李浩.能动司法视野下的乡土社会的审判方法——陈燕萍办案方法解读[J].当代法学,2010(5):3-8
    [66]苏力.中国法官的形象塑造——关于“陈燕萍工作法”的思考[J].清华法学,2010(3):75-83
    [67]苏力.中国农村对法治的需求与司法制度的回应——从金桂兰法官切入[N].人民法院报,2006-3-27
    [68]王静.基层法院的纠纷解决与规则治理之路——对陈燕萍工作方法的法理解读[J].人民司法,2010(7):33-37
    [69]田瑶.基层司法的路径探索论“陈燕萍工作法”中的“法官能动”[J].社会科学家,2011(4):92-95
    [70]孙海龙,董倚铭.法律发现理论的发展进路——兼论宋鱼水“辨法析理、胜败皆服”审判方法[J].法律适用,2006(10):17-21
    [71]宁杰,满洪杰.宋鱼水审案方法与当代司法方法[N].人民法院报,2005-5-16
    [72]张欢华.现代性之下的社会分工——解读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J].社会,2002(11):22-24
    [73]潘建磊,李海荣.深度分工条件下的社会团结如何实现—论涂尔干《社会分工论》的主旨[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3):108-112
    [74]李南海.从结构到文化:迪尔凯姆社会整合思想的演变[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0-54
    [75]徐国民.社会分工的历史衍进与理论反思:[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76]李映楠.论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的解读[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1):169-176
    [77]吕忠梅.职业化视野下的法官特质研究[J].中国法学,2003(6):5-13
    [78]王晨光.法官的职业化精英化及其局限[J].法学.2002(6):3-9
    [79]缪蒂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官职业化[J].江海学刊,2006(1):118-124
    [80]章武生.法官职业化、精英化与司法权威[J].政治与法律,2004(5):3-4
    [81]祝铭山.法官职业化与现代司法理念[J].法学家,2003(3):3-9
    [82]梁永逊.法官职业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大学,2011
    [83]王翔林.结构功能主义的历史追溯[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37-42
    [84]杨方.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10):116-118
    [85]林聚任.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与社会学理论传统重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103-107
    [86]高华.浅析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J].社会,2003(11):43-45
    [87]王明新.现代社会中的法官——兼伦当代职业法官群体的塑造:[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88]赵秉志,张心向.法官角色视野下的裁判理性—以2005“中国法官十杰”先进事迹介绍为分析范本[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5):32-40
    [89]郑成良.论法官职业思维方式的养成[J].法律适用,2002(12):9-12
    [90]赵文英.论法官的法律思维[J].政治与法律,2005(2):11-16
    [91]孙笑侠.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J].法学研究,2001(4):1-16
    [92]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2
    [93]董茂云.司法独立: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保证[J].中国法学,2003(1):8-9
    [94]孙笑侠.中国传统法官的实质性思维[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5-12
    [95]段然.漫谈性别差异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1993(1):51-55
    [96]王选选.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比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6):51-54
    [97]苏力.基层法院法官专业化问题—现状、成因与出路[J].比较法研究,2000(3):10-42
    [98]王芳.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统计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9):56-58
    [99]吴晓.跨文化交际中的性别差异和话语风格:[硕士学位论文].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
    [100]崔国鑫.论交际策略在会话中的性别差异[J].中国俄语教学,2009(2):84-87
    [101]黄振定.“合理性哲学”的理性-经验系统观与马克思的感性实践观简论[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5):156-162
    [102]孙菲菲.法律职业中的女性[J].现代法学,2009(1):131-140
    [103]刘志刚.需求与因合:对基层法官使用方言的研究--以乡土社会为背景[J].法律适用,2008(7):70-75
    [104]王斗斗.王怀安等获“功勋天平奖章”宋鱼水等获“英模天平奖章”[N].法制日报,2007-12-27
    [105]展巾帼风采,为天平增辉[N].人民法院报,2008-11-1
    [106]马玉琴.女性与司法[N].人民法院报,201l-11-9
    [107]杨秀梅,杨敬栓.为什么是女法官[N].人民法院报,2013-3-2
    [108]吴兢,刘维涛.公正的力量——记模范法官宋鱼水(上)[N].人民日报,2005-1-13
    [109]李宏声.模范法官载誉归来[N].人民法院报,2010-12-30
    [110]陈碧红.试论少年审判制度与女法官在其中的作用[J].湖湘论坛,2008(4):105-106
    [111]李树申,胡海波.论社会系统工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4-10
    [112]侯欣一.溯源马锡五审判方式[N].深圳特区报,2011-12-13
    [113]侯欣一.还原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历史情境[N].深圳特区报,2013-5-20
    [114]张国香,李文广,吕爱哲.金桂兰精神暨人民法庭审判研讨会召开[N].人民法院报,2006-2-28
    [115]张榕.司法能动性何以实现?——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为分析基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5):44-53
    [116]高鸿钧.法律文化的语义、语境及其中国问题[J].中国法学,2007(4):24-39
    [117]高全喜.法治成就大国[J].民主与科学,2011(1):27-28
    [118]叶传星.论我国社会转型对法律治理的挑战[J].法商研究.2009(2):5-13
    [119]王蕴.中国语境下的法官职业化[J].学海,2007(4):191-195
    [120]毛立新.法院“案多人少”出路何在[N].法制晚报,2012-11-21
    [121]范明志,金晓丹.关于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问题调研[J].中国审判,2012(1):98-99
    [122]刘雷.女法官累的浑身是病[N].广州日报,2009-2-9
    [123]马洁.一名女法官的调解经—记红桥区人民法院法官周萍[N].天津政法报,2011-8-26
    [124]杨蜜.从真实到再现:被建构的法官形象:[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1
    [125]刘磊.一个女法官的大爱情怀[N].法制生活报,2011-7-6
    [126]张慧鹏.一位女法官的忠诚[N].人民法院报,2005-7-22
    [127]王晓红.女法官27年的法与情[N].江苏法制报,2012-1-31
    [128]姚建宗.法律的政治逻辑阐释[J].政治学研究,2010(2):34-42
    [129]孙笑侠、应永宏.论法官与政治家思维的区别[J].法学,2001(9):3-10
    [130]张静霞.法官的委屈和安慰[N].人民法院报,2012-10-21
    [131]陆莉莉.基层法官的压力问题研究[J].市场周刊,201l(6):100-103
    [132]孔捷.女法官在审判中的优势不容低估[N].江苏经济报,2012-8-1
    [133]孟素珍.提高女性法官素质之我见[N].商丘日报,2011-11-22
    [134]刘文峰,黄建红.浅议我国基层法院女法官的成长状况[J].2011(7):199-200
    [135]张传军.我国法官助理制度之探析[J].法律适用,2005(1):71-75
    [136]黄正光.建立完善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8-4-9
    [137]2008年全国“优秀法院、优秀法官”名单[EB/OL].黑龙江法院网,2012-3-23
    [138]陈玉英.发挥基层女法官作用,推动和谐社会构建[EB/OL].中国法院网,2009-8-29
    [139]最高人民法院领导机构[EB/OL].最高人民法院网
    [140]西青区人民法院法官档案[EB/OL].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法院网
    [141]雷韵.法官维权、心理健康及女法官成才状况调查[EB/OL].湖南郴州嘉禾法院网,2011-10-20
    [142]包学刚,安国春.女性法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EB/OL].青海省海东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网,2007-11-1
    [143]李雅惠.论女法官与司法信仰[EB/OL].宜昌法院网.2005-2-26
    [144]张雁.论女性法官在少年审判中的优势和挑战[EB/OL].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网,2005-8-18
    [145]陈秀,赵风索.女法官实现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EB/OL].抚松法院网,2009-5-5
    [146]2013年全国优秀法官资料[EB/OL].上海法院网,2013-3-1
    [147]2008年全国优秀法官资料[EB/OL].中国法院网,2008-12-19;
    [148]2007年全国优秀法官资料[EB/OL].中国法院网,2007-3-2
    [149]2003年中国法官十杰候选人介绍[EB/OL].中国法院网,2003-12-10
    [150]2012年全国模范法官名单[EB/OL].中国法院网,2012-2-14
    [151]2008年全国模范法官名单[EB/OL].中国法院网,2008-2-29
    [152]孟静.关于云南省女法官队伍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云南法院网,2010-3-16
    [153]王波.对基层法院女法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湖南省桃源县人民法院队伍建设为视角[EB/OL].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网,2012-12-17
    [154]李丹.关于法院女法官、女工作人员任职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湖南法院网,2012-8-12
    [155]柏国平,于扬宁.如何充分发挥女法官在基层建设中的作用[EB/OL].湖南法院网,2005-7-12
    [156]金桂兰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EB/OL].牡丹江中级人民法院网,2012-5-11
    [157]黑土地上的女法官——金桂兰[EB/OL].中国法院网,2013-5-23
    [158]刘岚.跟着金桂兰下乡送传票——金桂兰事迹采访手记之一[EB/OL].中国法院网,2005-11-08。
    [159]刘岚.“法律管不到的地方,靠的是真情”——金桂兰事迹采访手记之三[EB/OL].中国法院网,2005-11-23
    [160]吕爱哲,段春山,郑建华.用生命的烛光实现对光明的追求——追记“心系百姓的好法官”金桂兰[EB/OL].最高人民法院网,2012-5-1l;青海法院网,2012-5-1l
    [161]王新华.挖掘基层女法官潜力,推动和谐社会构建[EB/OL].中国法院网,2005-6-21
    [162]郭瑜.论女法官在少年审判中的优势[EB/OL].河南法院网,2009-4-16
    [163]女法官与少年审判[EB/OL].广东法院网,2009-8-24
    [164]杨华卿.发挥女性法官优势,关爱未成年人成长[EB/OL].平南法院网,2012-5-8
    [165]李秀兰.论女法官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中的作用[EB/OL].阿拉善左旗人民法院网,2010-3-9
    [166]刘晓芬.浅析基层法院女法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EB/OL].中国法院网,2011-11-7
    [167]任洪斌.浅谈基层法院法官心理压力[EB/OL].陕西洛川法院网,2012-6-4
    [168]葛生磊.浅析法官心理健康问题[EB/OL].黑龙江省东宁县法院网,2012-3-11
    [169]巾帼成才行动[EB/OL].中华妇女网,1996-12-4
    [170][光明日报记者]曹建文.我国女法官数量已超过四万[EB/OL].光明网,2005-3-9
    [171]“2005中国法官十杰”评选结果揭晓(名单)[EB/OL].新华网,2006-2-27
    [172]女法官协会昨日在厦门开会[EB/OL].海峡网,2011-9-23
    [173][旅美记者]沈睿.塞纳卡瀑布村的路——通往美国女性参政之路[EB/OL].人民网-中国妇联新闻,2012-3-6
    [174]陈秀,赵风索.女法官实现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EB/OL].东方法治网,2009-5-5
    [175]中国女法官协会会长王秀红,全国女法官45000余名[EB/OL].人民网-中国妇联新闻,2010-1-12
    [176]卢英菊.如何更好地挖掘女法官的潜力,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为基层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EB/OL].法律咨询网,2006-4-5
    [177]2009年全国女法官数据来源:全国女法官共有44502名占法官总数23.48%[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09-1-28
    [178]2006年全国女法官数据来源:维护妇女权益女法官多担当[EB/OL].中国妇2006-12-19
    [179]2005年度中国法官十杰候选人事迹[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网,2005;
    [180]2005中国法官十杰评选揭晓[EB/OL].法制网,2006-2-26
    [181]中国法官十杰评选揭晓,陈印田等获‘金槌奖’[EB/OL].新华网,2004-1-19
    [182]在审判工作中撑起“半边天”,湖南女法官占法官总数22.36%[EB/OL].湖南日报数字报刊,2011-10-31
    [183]全国中级法院28位女院长齐聚长春研讨传承女法官优良作风[EB/OL].新华网,2011-8-24
    [184]如何发挥基层女法官优势作用[EB/OL].法制网,2008-12-1
    [185]全班仅一男:男女比例已成世界性两难问题[EB/OL].新浪新闻,2012-8-30
    [186]李铁柱.法学专家:国内法学院男女生比例失衡[EB/OL].正义网,2011-6-20
    [187]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继续扩大,矛盾集中在中部[EB/OL].中国经济时报,2013-8-19
    [188]东西部人均GDP,2000年差7000元,现在差21000元[EB/OL].每日经济新闻,2011-3-30
    [189]2013年全国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一览表,上海以1620元领跑全国[EB/OL].青年创业网,2013-4-3
    [190]刘国胜.乡村法官司法策略实证研究[EB/OL].民间法与法律方法网,2008-9-30.
    [191]姚笛、张延平、徐谊军、张春祥.人民满意的好法官金桂兰:似水女人,如山力量[EB/OL].中国经济网,2005-11-1
    [192]全国模范法官金桂兰逝世最高法致唁电王胜俊送花圈[EB/OL].新华网,2012-5-11
    [193]“我们女法官调解有优势”绝招:温柔心细亲和力[EB/OL].华龙网,2011-3-7
    [194]中国法官腐败报告[EB/OL].财经网,2013-5-6
    [195]少年审判庭庭长詹红荔倾心帮助失足少年[EB/OL].网易新闻,2011-11-7
    [196]唐慧:不断上访的动力是相信法律,希望遇到清官[EB/OL].凤凰网资讯,2013-7-13
    [197]高娟红.浅析基层法院女法官心理压力[EB/OL].光明网,2013-5-2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