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整合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都是网络教育中重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习自主性的形成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协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两者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
     为了既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又充分体现协作学习的优点,本文对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整合进行初步探究。本文围绕着动态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转换模型展开,对组建协作学习小组的协商过程、在何种情形下组建学习小组、小组中各组员的角色、协作学习的协作机制和基本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引言部分讲述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现状等。
     第一章是研究综述部分,详细阐述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特点、基本要素,及整合二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章是理论基础部分,讲述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在网络环境下能够进行整合的三大理论基础。
     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提出并设计了网络环境下动态地由自主学习转变为协作学习的协商模型。
     第四章则围绕上述模型的几个重要问题——协商过程模型、协作机制、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等展开。
     第五章是论文的讨论总结部分,指出了问题的成功和不足、及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Both individual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re important learning mode in network education. Individual learning can help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personality and learning independence and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ity.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an help to strengthen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acceptability. Individual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re not isolated, but mutually complementary and promotive.
    To show the strong points of individual learning and to manifest the advantages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his thesis makes a tentative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ividual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Interne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ynamical transformation model from individual learning to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he following topics are also discussed: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group formation, in what situation a form of leaning group is appropriate for, the roles of members in th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group, th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and basic mode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he thesis comprises five parts:
    Introduction discusses the selection of this study and several elementary concepts.
    Chapter I introduce the objective, method and content of this study in detail.
    Chapter II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thesis and discusses the three theories based on which individual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an be integrated under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Chapter HI, the core of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ynamical transmission model from individual learning mode to collaborative learning mode in the Internet.
    Chapter IV discusses such major problems about the above transmission model as negotiation model and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Chapter V, the conclusion part,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paper and further study that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se aspects.
引文
实践不够,没有做更多的实践用来指导协作小组的学习。
    缺乏对转换后学习效果的对比评价。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不足,究其原因,客观方面:硬件环境、实践机会等还很不够;
    主观方面,笔者技术实力、理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技术实现部分是要重
    点解决的,并做尽可能多的实践。
    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加之本人理论与实践水平不高,文中难免存在许多谬误,
    希望各位专家、老师不吝赐教!
    
    
    1.David W.Johnson等著、刘春红等译,《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2.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二版
    3.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4.章伟民,《教育技术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5.Bruce Joyce等著、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6.Beverly Abbey主编、丁兴富等译,《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7.David H.Jonassen & Susan M.Land著、郑太年等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8.倪小鹏,《认知学习领域两个阶段的教学策略》,电化教育研究,2001.1
    9.申瑞民,《基于WBCL模型的交互式协同虚拟教学环境——Web Classroom》,上海交通大学学报,Vol.34 No.7
    10.巴巴拉·西尔斯等著、乌美娜等译,《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11.黎加厚,《中国高等教育如何迎接现代远程教育新时代》,www.edu.cn/20010829/209761.shtml,2003年5月
    12.黎加厚,《创造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13.章伟民,《教学设计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14.桑新民,《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15.桑新民,《网络时代教学模式新探》,第五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学会议,2001
    16.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17.陈庆章,《从合作学习系统看CSCW应用的合作机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年第6期
    18.陈庆章,《基于WEB的分布式合作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第6期
    19.黄荣怀,《CSCL的理论与方法》,电化教育研究,1999.6
    20.吴娟,《网上协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教育技术通讯,2001.8
    21.周勤,《协作学习与网络教学探讨》,中国电化教育,2000.5
    22.黄清云,《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
    23.顾君忠,《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24.董武绍,《关于基于多Agent系统的远程教学模式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
    25.郁晓华,《网上协作学习的优化研究及应用》,华东师范大学2002届硕士学位论文
    26.倪小鹏,《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2届硕士学位论文
    27.黎亮,《Internet创新学习环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1届硕士学位论文
    28.刘业彬,《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的理论及群体组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0届硕士学位论文
    29. OICUCSB, http.://www.id.ucsb.edu/IC/Resources/Collab-L/CL Index.html, 2003.05
    30. CLC, Uni. of Minnesota, http://www.clcrc.com/,2003.02
    31. VahnLean,K., Jones, R.M., Chi, M.T.H., A Model of the Self-Explanation Effect, Journal of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