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风险的法律防范与救济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信用证结算是目前国际贸易中最广泛使用的支付手段,信用证在商业信用中加入银行信用,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但是由于信用证制度自身存在的缺陷,信用证的风险日益凸现。本文通过对信用证业务各相关当事人面临的种种风险的阐述,分析了信用证业务中风险存在的原因,得出防范风险的相关措施以及风险发生后的法律救济手段。首先,从风险防范角度看,当事人要遵循谨慎性原则和规范性原则,并从法律对策及完善方面、有针对性的特殊防范措施方面、软条款信用证的防范措施提出几点建议;其次,从信用证风险的法律救济角度,着重分析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并据此提出了法院签发禁付令、银行行使拒付权的法律救济手段。
Letter of credit settlement began in the 19th. Today it develops into a mature payment tool that widely us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creasing bank credit in commercial credit, letter of credit can eliminat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bargainers in delivery and payment, decrease the risk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lighten the capital burden of parties, and promote the trade successfully. So, the bargainers are glad to adopt the letter of credit. But the letter of credit system itself exits limitations, and the risks of it increasingly emerge. Through the expatiation to the risks of the letter of credit in recent years, the writer analyses the basic reasons. At last the writer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to prevent the risks and some recovery methods when the risks happen.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letter of credit is a payment means that can provide bank credit in international trade. However, it is not a perfect means that can avoid risks. And there is no system that can avoid risks in the world. In practice, the bargainers of letter of credit face all kinds of risks. The applicant may encounter the following risks. The applicant has no way to issue a letter of credit according to the contract. The beneficiary maybe forges documents. The shipper issues a guarantee in order to get the clean bill of lading. The beneficiary may encounter the following risks. Delivery date, goods, quantity, goods standard and so on don’t accord with the letter of credit. The applicant takes the spurious letter of credit to deceive beneficiary’s goods. Soft clauses may result in risks. The applicant forges confirmed letter of credit. The applicant forges letter of credit amendment.
引文
1.徐东根:《信用证法律与实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30 页。
    2.提单,英文习惯译为 Bill of Lading,包括任何提单、码头仓单、仓库管理人的证明、交货授权书或命令,以及在普通业务中运作中对货物占有或控制的任何其他文件,或任何以背书或支付方式授权或旨在以这种方式出示的文件。
    3.出口商必须保证贷款资金用于信用证项下出口货物的组织和装运,并按照信用证的规定向银行提交合格的单据,供银行对外寄单索汇。
    4.戴晓芳:《信用证诈骗的新特点及其防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年第 26 卷,第 102 页。
    5.徐东根:《信用证法律与实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347 页。
    6.王善论:《信用证项下不符点的产生及其预防》,《对外经贸实务》2005年第 1 期, 第 58 页。
    7.戴晓芳:《信用证诈骗的新特点及其防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年第 26 卷,第 103 页。
    8.杨良宜:《信用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第 167 页。
    9.在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分别与埃及、古巴、加拿大、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签订了司法协助条约。近年来,我国又与菲律宾、老挝、立陶宛、美国、哥伦比亚等国家签订了司法协助条约。从 1987 年到现在,我国先后与二十多个国家签订了包含刑事司法协助内容在内的各种司法协助条约。
    10.我国于 1984 年加入了国际刑警组织(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 organization 简称 ICPO),并且成为国际刑警组织执委会 13 名成员之一。
    11.万国海:《信用证犯罪惩治规制的国际化和我国的法律对策》,《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2 期,第 53 页。
    12.参见《2000 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13.王宝杰:《论信用证诈骗惩治的国际化与我国的法律应对》,《政治与法律》2005 年第 1 期,第 89 页。
    14.陈文巧:《信用证风险及防范》,《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 年第 6 期,第 27 页。
    15.张 婧:《软条款信用证的典型形式及其风险防范》,《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年第 2 期,第 76 页。
    16.戴晓芳:《信用证诈骗的新特点及其防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年第 26 卷,第 104 页。
    17.金小花、郑淑华:《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的分析研究》,《商场现代化·金融聚焦》2005 年第 7 期,第 70 页。
    18.邵 青:《信用证欺诈例外规则探析》,《华东经济管理》2003 年第17 卷第 5 期,第 118 页。
    19.转引自徐东根:《信用证法律与实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57 页。
    20.郭文慧:《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 年第 6 期,第 70 页。
    21.李金泽:《信用证与国际贸易融资法律问题》,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第 86 页。
    22.马 迁:《信用证欺诈例外制度研究》,《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 2 期,第 8 页。
    23.李丽英:《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及其适用》,《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年第 4 期,第 60 页。
    24.善意第三人包括保兑行、议付行、正当持票人、负有延迟义务的受让人等。
    25.徐东根:《信用证法律与实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388 页。
    26.徐伦江:《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及其新发展》,《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年第 2 期,第 64 页。
    27.张燕玲:《走在世界司法实践的最前列》,《中国外汇》2006 年第 1-2期,第 96 页。
    1.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 年版。
    2.杨良宜:《信用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3.金赛波:《中国信用证法律和重要案例点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李金泽:《信用证与国际贸易融资法律问题》,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5.李金泽:《信用证法律风险防范》,中信出版社,2004 年版。
    6.李金泽:《银行也法律热点难点问题探索》,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7.徐东根:《信用证法律与实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8.余劲松、吴志攀:《国际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9.陈跃雪、卓小苏:《结算与法律实务操作》,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版。
    10.邓世敏:《商业银行外汇业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年版。
    11.王咸辉、姜学军:《国际贸易结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
    12.中国国际商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北京商会:《信用证实务全书》,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5 年版。
    13.中国农业银行国际业务部:《外汇业务产品指引》,2002 年。
    1.张燕玲:《走在世界司法实践的最前列》,《中国外汇》2006 年第 1—2期。
    2.王宝杰:《论信用证诈骗惩治的国际化与我国的法律应对》,《政治与法律》2005 年第 1 期。
    3.王善论:《信用证项下不符点的产生及其预防》,《对外经贸实务》2005年第 1 期。
    4.马 迁:《信用证欺诈例外制度研究》,《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 年第 2 期。
    5.万国海:《信用证犯罪惩治规制的国际化和我国的法律对策》,《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2 期。
    6.马 迁:《论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和欺诈例外原则》,《平原大学学报》2005 年第 22 卷第 3 期。
    7.张 婧:《软条款信用证的典型形式及其风险防范》,《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年第 2 期。
    8.王亚静:《论提单欺诈及其对策》,《甘肃社会科学》2005 年第 3 期。
    9.李丽英:《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及其适用》,《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年第 4 期。
    10.王立志:《信用证诈骗的分析与防范》,《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年第 4 期。
    11.黄 霞:《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和救济》,《武汉金融》2005 年第 5期。
    12.郭文慧:《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 6 期。
    13.陈文巧:《信用证风险及防范》,《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 年第 6 期。
    14.金小花、郑淑华:《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的分析研究》,《商场现代化·金融聚焦》2005 年第 7 期。
    15.戴晓芳:《信用证诈骗的新特点及其防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年第 26 卷。
    16.徐东根:《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政治与法律》2004 年第 1 期。
    17.胡 斌:《警惕信用证欺诈》,《金融观察》2004 年第 1 期。
    18.田晓萍:《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探析》,《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 年第 2 期。
    19.徐伦江:《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及其新发展》,《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年第 2 期。
    20.王 兰、李金峰:《跟单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浅析》,《济南金融》2004年第 5 期。
    21.唐海燕:《略论信用证欺诈》,《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 第 18 卷第1 期。
    22.邵 青:《信用证欺诈例外规则探析》,《华东经济管理》2003 年第17 卷第 5 期。
    23.屈海群、李红英:《透析信用证软条款》,《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年第三期。
    24.王 超、徐 洋:《对信用证欺诈防范的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 年第 4 期。
    25.许明朝:《信用证欺诈的控制对策》,《武汉金融》2003 年第 5 期。
    26.孙 江:《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运用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 年第 3 期。
    1.李金泽:《信用证欺诈例外:我国司法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www.chinalawinfo.com/research/academy/details.asp?lid=383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