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选题的原因
     本文研究的题目是“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作者选择这个题目出于三方面的考虑。首先,从理论上来说,研究与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虽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就作者接触与查阅到的资料来看,这一方面研究富有新意并能对解决实际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的成果并不多,特别是大多数研究都仅限于现象的描述与建议的提出。作者在本文中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与不良资产问题进行研究,意在扩大该问题的研究视野与思路,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其次,从实践上来看,改革20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承担的风险(特别是信贷风险)越来越大,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问题从90年代以来逐渐凸现就是明证。本文希望能通过分析给出较可行的政策建议。最后,由于作者在银行实际部门工作,在工作中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与不良资产问题有所接触并积累了一定的数据与资料。所以作者选择研究本题。
     本文的框架、结构、主要观点和结论
     本文结构如下:
     在第一部分,文章通过对商业银行的信贷种类和信贷管理的概述,表明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在文章第二部分,作者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的过程。作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80年代,是由巴塞尔协议所引起的我国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初步探索;第二个阶段始于90年代,是金融改革所引起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实践。从这两个阶段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发展,作者认为我国对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似有些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
    笼统而不够具体,对于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的探讨似过于宏观,从而转向本文对商
    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系统论述。
     在文章第三部分中作者集中于剖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不良资产的形
    成机理。作者从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资金宏观配置格局变化的角度入手,阐明
    财政力量的相对下降,财政性融资与金融性融资的格局改变,银行体系聚财能力
    的急剧增强、金融活动范围的扩大及深入,以及与此相伴的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
    中比例的逐步上升。这一系列的现象是密切联系的。通过分析,作者指出正是资
    金宏观配置格局的变化造成了银行系统的信贷风险急剧增加。这是因为在传统的
    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主要承担给国企注资的任务,而财政实力的相对削弱使银行
    在客观上必须承担起给国企提供资金的任务,因而银行放贷数额的增加是导致我
    国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的生成与激增的重要原因。更为重要的是,作者认为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与不良资产问题不纯粹是一个商业银行微观经营的问
    题,它有着更深刻的体制性因素,归根结底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与不良资产问题
    还是由国有企业整体效益不断下滑所造成的缺乏还贷能力造成的,这才一是我国商
    业银行信贷风险与不良资产增加的根本原因。在第三部分,作者对于国有企业改
    革也作了简要的回顾,得出的结论是国企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国企总体效
    益差的问题始终没有根治,直到现在我们仍在积极探索寻求国企改革的出路。从
    某种意义上说国企改革形成了整个经济改革的瓶颈。
     顺着第三部分分析的逻辑不难得出化解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与不良资
    产的关键仍在于解决国企效益差的问题。与此同时金融体系改革与国有商业银行
    改革的步伐也不能停滞,因为银行改革与国企改革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金融
    领域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积极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推进直接融资在整个融资体系
    内的比重,分散银行信贷风险;构建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建立健全信贷发放审批
    制度;加强中央银行监管等等。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既是老生常谈也是不断摆在每个银行经营管理人员
     2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检的管理
    面前的新问题。说它老是因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时时处处会有风险,在金融一体
    化、全球化、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尤为如此,所以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
    问题可谓与银行相伴而生;说它新则是由于在我国的改革过程中商业银行的信贷
    风险一与不良资产的增加不简单是一个微观问题,它有着深刻的体制性因素。本文
    只是试图在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作一些
    剖析,正如上文所述,意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视角。毫无疑问,本文的分析与
    结论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其中的结论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The credit risk is 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 of the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analysis on the problem of credit risk and unhealthy asset in the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and provides some new idea to solve it.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author makes a brief discussion of management of credit risk of the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autho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edit crisis management in China;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author concentrates on the reason of credit risk and unhealthy asset of the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and in the last chapter,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some mew idea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credit risk and unhealthy asset of the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This paper is only an attempt to try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redit risk of the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There is no doubt that certain defect existing in the paper , the conclusion reached in the paper is subjected to test and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re also needed for complet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引文
1.罗力主编《金融风暴—东南亚金融危机透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P1~63
    2.姜建清《海外金融风潮评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P23~34
    3.戴相龙《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P.191~194
    4.康绍邦主编《金融危机后中国的政策选择》,现代出版社,1999,P165
    5.江其务、王廷科、薛峰《市场经济与金融改革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P158~173
    6.戴相龙、吴念鲁《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P140~152
    7.吴晓灵等著《新一轮改革中的中国金融》,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P55~61
    8.刘锡良、曾志耕、陈斌《中央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P187
    9.朱冰静、朱宪辰《预测原理与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 黄敦学《经济金融分析理论与方法》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10.陈清泰《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与实践》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P72~81 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等《经济蓝皮书春季:中国经济前景分析—1999年春季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P 174~193
    11.赵效民、何德旭《中国市场金融体制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P 77~83
    12.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金融热点问题报告(一)》,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P131~140
    13.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等《经济蓝皮书:199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P.131~140
    14.万建华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国际金融研究》1998(10)
    15.刘锡良、曾志耕、陈斌《中央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P330~338
    16.刘光第、戴根有、李健《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P357
    
    
    17.刘锡良、曾志耕、陈斌《中央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P357~366
    18.王松奇、李扬、王国刚《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P393:黄志凌《国家有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1999
    19.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0.高鸿业等《现代曲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2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金融热点问题报告(二)》,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2.焦建国《转轨时期银行业风险的生成机制》1997
    23.戴相龙《中国金融发展规划》,1997
    24.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25.托马斯·梅耶等《货币、银行与经济》,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6.宗良《跨国银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P39~43
    27.吴青《两方银行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P365~38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