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宣府镇军事聚落体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明长城军事聚落防御体系的组成和分布是管理制度在空间上的拓扑,理清其空间上的关系有助于更进一步的了解整个北边军事机构在制度之外的真实运转机制。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历史地理、军事制度等方面,更为关注的是上层组织制度研究,缺乏与空间实体的紧密结合,缺乏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视角和量化分析手段。九边各个军镇的独立研究并不均衡,无法对各个军镇进行有深度的比较研究,发现各个军镇的地域化差异和制度性共性。对于宣府镇而言,军事聚落体系层面的整体性研究尤为欠缺。
     本研究以明宣府镇为研究对象,对军镇的历史背景、建置沿革、自然地理等因素进行梳理;研究中采用了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结合,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整合,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利用等研究方法。第一章,回顾了以往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目前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对于明长城宣府镇的建筑背景进行了综述,提出宣府镇是明长城九边军事聚落整体的一部分。第三章,分析了宣府镇军事聚落体系的军政管理体系及防御职能。第四章,研究军事聚落体系的物质组成及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了其配置的影响因素。第五章,对明宣府镇军事聚落从区域到个体的发展与演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第六章,则基于调研和考据的资料,对于明宣府镇军事防御聚落历史地理信息库的体系建构进行了探讨。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推演出宣府镇长城军事聚落从五路防守到八路防守的历史发展脉络;厘清了明宣府镇长城军事聚落的复合交叉的层次管理体系;分析出其军事战略思想、自然地理环境及军政管理体系等对聚落分布的综合影响因素;提出了九边军镇驿传“驿—站—铺—馆”的层次结构;评估了经济社会因素在军事聚落发展成为近代城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构建了明长城宣府镇历史地理信息数据库,并绘制出明宣府镇军事聚落系列历史地图。
The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Military settlement defense system alongthe Great Wall in Ming dynastay is the topology of the space, to sort out their spatialrelationships help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north side of military nstitutionsoperating outside the system real mechanism. Previous studies focused on history andgeography, military system,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upper organizational systemsresearch, the lack of the close integration of spatial entities, lack of multidisciplinary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ans. Nine various military townindependent study is not balanced, depth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various militarytown, found the military town of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and common system. ForXuanfu town,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level of military settlement system isparticularly lacking.
     In this study, Xuanfu-town in Ming dynas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sort out the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military town, build history, physical geography andother factors; study used a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work, researchintegration of related disciplines, moder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he use oftechnolog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first chapter reviews the results ofprevious studie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second chapter, for the Ming Great Wall Xuanfu-Town, town building backgroundreview, proposed the government declared the tow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Ninemilitary settlement of the Ming Great Wall. Chapter III, the government declared thetown of military settlements in the military and political management system anddefense functions. The fourth chapter of military SETTLEMENT SYSTEM materialcomposi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ofits configuration. Chapter V, the Ming Xuanfu town military settlement from thereg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evolution of analysis and research.Chapter, based on research and textual information for Ming the town of Xuanfumilitary defense settlement history and geography repository system constructionwere discussed.
     Through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to deduce the government declared the town ofGreat Wall military settlement from the the Rd defense to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eight defensive; clarify the Great Wall of Ming Xuanfu town militarysettlements composite cross-level management system; analysis of its militarystrategic thinking, natural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military and political management system of settlements distribution factors; NineMilitary Town Post Road Station-Station-Shop-Museum hierarchy; assessment of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settlementsbecome the modern town the important role;, built Ming Great Wall Xuanfu town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base, and to map out a series of militarysettlements Ming Xuanfu town historical maps.
引文
1(明)李贤等撰.大明一统志,天顺五年司礼监刻本.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2(明)申时行,等.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北京:中华书局,1989.
    3(明)抄本明实录,北京:线装书局,2005.
    4王庸(1900~1956),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历史地理学者。代表作品:《中国地理图籍从考》、《中国地理学史》
    5王庸,中国地理图籍丛考,北京:商务印书出版社,1956年修订版.
    6该书留存部分收录于《端简郑公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八年郑心材刻本.齐鲁书社,1997.
    7(明)许论撰.九边图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
    8(明)魏焕.皇明九边考,中华文史丛书影印明嘉靖刻本.台北:华文出版社,1969.
    9(明)张天复.皇舆考,明隆庆三年刊本.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81.
    10(明)霍冀.九边图说,明万历十六年刊本.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47.
    11(明)方孔炤.全边略记,北平图书馆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
    12(明)尹耕纂修,两镇三关通志,嘉靖刻本,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中心,2001.
    1(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
    2(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复制本,1991.
    3赵现海,明代嘉隆年间的长城图籍撰绘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7月,39(4):26.
    4(明)郑晓,端简郑公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八年郑心材刻本),齐鲁书社,1997.
    5(明)许论撰.九边图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
    1(明)魏焕.皇明九边考,中华文史丛书影印明嘉靖刻本.台北:华文出版社,1969.
    2(明)张天复.皇舆考,明隆庆三年刊本.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81.
    1(明)霍冀.九边图说,明万历十六年刊本.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47.
    1(明)方孔炤.全边略记,北平图书馆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
    2兵部职方司,全称“职方清吏司”,是明清兵部四司之一。掌理各省之舆图(地图)、武职官之叙功、核过、赏罚、抚恤及军旅之检阅、考验等事。
    1(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
    2(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
    3(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1(明)刘孔允,宣镇图说,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库
    2(明)不详,延庆州志,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库
    3(明)不详,保安州志,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库
    4(明)不详,蔚州志,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库
    5(明)不详,西路志,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库
    6(明)不详,北路志,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库
    7(明)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等选编,明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
    8(明)万表编,皇朝经济文录.北平:文殿阁书庄,1935.
    9(明)郑晓编,皇明北虏考,北平:文殿阁书庄,1937.
    10(明)王圻编,续文献通考,万历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1(明)严从简编.殊域周咨录,中外交通史书籍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9.
    12(明)叶盛,水东日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第3版.
    13(明)陆容,元明史料笔记——菽园杂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第3版.
    1(明)高拱,边略,台北:广文书局,1969.
    2(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
    3(清)穆彰阿,潘锡恩等纂修.大清一统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四十至四十五年(1701~1706),是中国现存完整的最大的一部类书。
    1(清)万斯同,明史稿,浙江:宁波出版社,2008.
    2(清)傅维鳞,明书,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3(清)谈迁,国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
    5(清)夏燮,明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78
    6(清)龙文彬,明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7(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8(清)顾祖禹,读史方與纪要,北京:中华书局,2005.
    2(清)王者辅,中国地方志集成:乾隆宣化府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3(清)金志章,黄可润,中国地方志丛书:口北三厅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
    4(清)李钟俾,中国地方志丛书:延庆州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
    5(清)李英,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蔚州志,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6(清)梁永祚,保安州志,康熙五十年刻本
    7(清)陈坦,故宫珍本丛刊:宣化县志,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
    8(清)孟思谊,中国地方志丛书:赤城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
    9(清)章焞,中国地方志丛书:龙门县志,康熙五十一年刊本影印,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
    10(清)左承业,万全县志,道光十四年刊本,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部。
    11(清)杨大崑,怀安县志,乾隆六年刻本,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部。
    12(清)朱乃恭,中国地方志丛书:怀来县志,光绪八年刻本,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
    13(清)张楷,中国地方志丛书:永宁县志,光绪八年刻本,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
    14(清)刘荣,中国地方志丛书:广昌县志,光绪元年刊本,台湾:成文出版社,1969.
    1对《续宣府镇志》、《新续宣府镇志》、《宣府镇西路志》在其它志书中有记载和引用,但原本无存。
    1刘徙,张家口历史文化丛书:张家口现存的古长城,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年。
    2谭福瑜,明代九边考,[学士学位论文],武汉:国立武汉大学,1941年。
    1王文山,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经世,1937年第一卷6、7、8期。
    2孙祖绳,明代之府州县制,政治建设,1940年第三卷第三期。
    3郑师许,明代初年地方政治之整理,当代论坛,1943年第9期。
    4杨连陞《明代地方行政,食货,1976年第5卷。
    5叶伯棠,明代地方行政制度,宪政评论,1979年第9期第11卷。
    6贺见尚弘,明初の地方行政区划、府州县の沿革,山梨县立女子短大纪要,1974年第7、8期。
    7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原版于1938年,是商务印书馆推出的中国文化史丛书第二辑的一个分册。
    8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
    9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新角度下的中国行政区划沿革史,中华书局(香港)公司出版,1990.
    10靳润成,明朝总督巡抚辖区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
    11牛平汉,明代政区沿革综表,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
    1柏桦,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郭红、靳润成,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张显清、林金树,明代政治史,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马楚坚著,明清边政与治乱,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5谭其骧,释明代都司卫所制度,禹贡,1935年7月第三卷第10期。
    6吴晗,明代之军兵,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1937年第5卷第2期。
    7解毓才,明代卫所制度兴衰考,说文月刊,1940年第2卷。
    8南炳文,明初军制初探,南开史学,1983年第1~2期。
    9顾诚,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历史研究,1989年第三期
    10顾诚,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11顾诚,谈明代的卫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
    12李龙潜,明代军屯制度的组织形式历史教学,1962年第12期。
    13王毓铨,明代的军屯,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6月。
    14李三谋,明代边防与边垦,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04期。
    1汤钢、南炳文,略论明代军屯士卒的身份和军屯的作用,南开史学,1980年第1期。
    2刘景泉,论朱元璋的军屯政策南开史学,1981年第1期。
    3唐景绅,明初军屯的发展及其制度的演变,兰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
    4衣保中,关于明代军屯制度破坏过程中的几个问题,松辽学刊,1984年第3期。
    5陈家麟,论明代军屯的几个问题,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1期。
    6李龙潜,明代军户制度浅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一期。
    7于志嘉,明代军户世袭制度,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年4月。
    8李荣庆,明代武职袭替制度述论,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9梁勇,试论明代河北的卫所和军屯,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10关真付,明代长城屯田与冀东开发,文物春秋,1998年02期。
    11李渡,明代募兵制简论,文史哲,1986年第2期。
    12梁淼泰,明代“九边”的募兵,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1期。
    13肖立军,明嘉靖九边营兵制考略,南开学报,1994年第2期。
    14肖立军,明代中后期九边兵制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15罗东阳,明代兵备初探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16彭勇,明代班军制度研究——以京操班军为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17彭勇,明代北边防御体制研究——以边操班军的演变为线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1王国良,中国长城沿革考,北京:商务印书馆,1928年。
    2罗哲文,长城,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
    3刘金柱,万里长城,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4华夏子,明长城考实,档案出版社,1988年。
    5国家文物局,中国长城遗迹调查报告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
    6景爱,长城,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年。
    7艾冲,中国的万里长城,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年。
    8董耀会,瓦合集:长城研究文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9高凤山、张军武,嘉峪关及明长城,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10许成,宁夏古长城,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
    11张立辉,山海关长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12冯水谦、何溥滢编著:辽宁古长城,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13陈济康,中国军事史兵垒,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
    14魏保信,明代长城考略,文物春秋,1997年02期。
    15兆勇著,明长城的防卫武器及生活用具,文物春秋,1998年02期。
    16韩若春,烽燧考辩,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7晚学,浅谈明长城墙台的几种类型,文物春秋,1998年02期。
    1董鉴泓编,中国城市建设史,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张驭寰,中国城池史,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3艾冲,论明十三镇长城的起止点和结合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4彭勇,明代北边防御体制研究——以边操班军的演变为线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5赵现海,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1月。
    6史念海,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02期、03期。
    7艾冲,明代陕西四镇长城,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8毛雨辰,明代西北边镇论述,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年。
    9路虹,明代宁夏镇研究,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10周松,明洪武朝陕北边防及特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01期。
    11孙卫春,明代延绥镇国防措施的演变与成因分析,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12李超,明代甘肃镇防务研究,兰州大学,2007年。
    13刘谦,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14王杰瑜,明代山西北部聚落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01期。
    15杨国华,明代大同镇防务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师:薄音湖,2008年。
    16尚衍,明大同镇长城防御体系,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师:赵瑞民,2010年。
    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0578105)。
    18李严,明长城“九边”重镇军事防御性聚落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年。
    19王琳峰,明长城蓟镇军事防御性聚落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1年。
    20李严,榆林地区明长城军事堡寨聚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4年。
    1倪晶,明宣府镇长城军事堡寨聚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5年。
    2王力,明长城大同镇军事聚落整体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2年。
    3苗苗,明蓟镇长城沿线关城聚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4年。
    4刘珊珊,明长城居庸关防区军事聚落防御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1年。
    5庄和峰,明长城山海关防区防御体系与军事聚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2年。
    6谭立峰,河北传统堡寨聚落演进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年。
    7薛原,资源、经济角度下明代长城沿线军事聚落变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年。
    8杨润平,宣府、万全及长城九边重镇,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杨润平,明宣府镇的长城防务,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王继光,孙建军:明代“九边”宣大军事防务区的形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02期。
    11李建丽,河北明长城军事管理体制及兵力研究,文物春秋,2008年06期。
    12吕志毅,河北境内的长城险要,河北学刊,1982年01期。
    13倪晶,明宣府镇长城军事堡寨聚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5年。
    14杨申茂,城市功能的转化与城市的布局——明朝宣府城建设考察,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5杨润平,张家口堡的堡城、楼阙、关厢和街道,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6辛塞波,特定文化结构下传统聚落特征考略——以河北怀来鸡鸣驿为例,建筑学报,2009年S2期。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0578105)。
    1倪晶,明宣府镇长城军事堡寨聚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5年。
    2杨润平,杨申茂,京师北门宣府镇,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1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联合组织明长城资源调查工作,2009年公布数据为8851.8公里。(http://www.mlr.gov.cn/xwdt/jrxw/200904/t20090421_118629.htm)
    1国学网——万历长城(http://www.guoxue.com)
    1唐晓峰,长城内外是故乡,读书,1998(04),P127.
    2(明)申时行等,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卷一百四十五。
    3(明)陆容,元明史料笔记——菽园杂记,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年,P5。
    1(美)欧文拉铁摩尔著,赵敏求译,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南京:正中书局,1946年。
    2唐晓峰,长城内外是故乡,读书,1998(04),P127.
    3唐晓峰,长城内外是故乡,读书,1998(04),P127.
    1唐晓峰,长城内外是故乡,读书,1998(04),P127.
    2敖包在蒙语中是帐篷群。板升是在草原监理的固定居住点,即城堡。
    3施坚雅(G.WilliamSkinner,1925-2008),美国人类学家和汉学家,专长统计人类学及比较亚洲人家族体系。提出中国地形宏观区域。著有《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4叶光庭等译,施坚雅著,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5唐晓峰,长城内外是故乡,读书,1998(04),P127.
    6唐晓峰,长城内外是故乡,读书,1998(04),P127.
    1(明)方孔炤,全边略记:北平图书馆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宣府略。
    1(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卷九十一,兵志三。此种说法比较普及,源于《皇明九边考》。但也有不同见解散见其他书籍。
    1(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卷四十,地理志一,序;卷九十一,兵志三,边防。
    1(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07.
    1(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P75
    2(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P75
    3(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卷之一宣
    1(明)魏焕,皇明九边考,中华文史丛书影印明嘉靖刻本,台北:华文出版社,1969年。卷第四,宣府镇,经略考。
    2(明)魏焕,皇明九边考,中华文史丛书影印明嘉靖刻本,台北:华文出版社,1969年。卷第四,宣府镇,经略考。
    1(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卷之一宣大三镇总图说。
    2(明)魏焕,皇明九边考,中华文史丛书影印明嘉靖刻本,台北:华文出版社,1969年。卷第四,宣府镇,经略考。
    3(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卷之一宣大三镇总图说。
    4彭勇,明代北边防御体制研究——以边操班军的演变为线索,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
    1(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2(明)魏焕,皇明九边考,中华文史丛书影印明嘉靖刻本,台北:华文出版社,1969年。卷第四,宣府镇,经略考。
    1夏自正、孙继民,河北通史:先秦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2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二章、中国古都概说,2—1,“共和”以前传说及见于文献记载的古都。
    3黄绍雄,代郡新考,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晋国权臣家族赵氏、韩氏、魏氏,三分晋囯,自立为诸侯国家。公元前403年,获得周天子承认。赵氏兴起的基地除代外,还有邯郸和阳曲(今太原)。
    4(西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卷四十三赵世家。
    1(西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卷一一O,匈奴传。
    2(西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卷,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抚李牧传。
    3(西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卷六,秦始皇本纪
    4秦长城较明长城偏北。代郡、上谷郡以北长城大体“由内蒙古化德西起,东行经太仆寺旗,越滦河上游经河北围场、内蒙赤峰,继续东行。”(王育民《赵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第十四章长城,第二节秦代万里长城的兴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
    5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张家口考古文集,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
    1(东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卷二八下,地理志。
    2据尚义县文物局研究,与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相邻的土城就是柔玄镇城,并申报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府镇初建时,北界在开平、兴和一线。后来防线退缩,哨探、焚荒等仍须出外百里开外。
    1(宋)陈傅良,历代兵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卷六,唐。
    1(元)脱脱,辽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卷四十一,地理志五。
    2“头下军州,皆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团集,建州县以居之。横帐诸王、国舅、公主许创立州城,自馀不得建城郭。朝廷赐州县额。”《辽史》卷三七《地理志》(一),“头下军州”。
    1(元)脱脱,辽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卷四十一,地理志五。
    2最后几句是:“永怀小靖节,厚德皆忠恕。至今受一廛,如昔歌五绔。伤心隔生死,知己今有数。归日当驱车,生刍奠其墓。”
    1(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卷之一,疆域。
    2张联仲,辽金元时期的张家口,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
    3郑亨(1356-1434),永乐元年(1402年)充总兵官备宣府。
    4谭广(1363-1444),1424年任宣府镇总兵,在任20年。
    1历史记载不一致,有二年、三年两种。五年更名宣府,载于《明史》地理志一京师。
    2(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卷九十一,兵志三边防。
    3(明)方孔炤,全边略记:北平图书馆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卷之三,宣府略。可能已经作出在此地建置都司的规划。
    1隆庆州、保安州是京师直隶州。蔚州属山西大同府。3州于宣府镇的统属关系略有不同。
    1(明)黄训,皇明名臣经济录,元明史料丛编,第一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4年。卷十七。
    1(清)张廷玉,明史卷八十九兵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第十四卷开国规模,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1周振鹤等,体囯经野之道——新角度下的中国行政区区史,北京:中华书局,香港1990年。
    2参考《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郭红、靳润成,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明史。
    1(清)张廷玉,明史卷八十九兵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清)张廷玉,明史卷八十九兵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3顾城,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历史研究,1989年03期。
    4周振鹤等,体囯经野之道——新角度下的中国行政区区史,北京:中华书局,香港1990年。
    5王逸明,1609年中国古地图集——《三才图会地理卷》导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6顾城,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历史研究,1989年03期。
    1周振鹤等,体囯经野之道——新角度下的中国行政区区史,北京:中华书局,香港1990年。
    2(明)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等选编,明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卷一百一十九,杨石淙奏略,论甘肃事宜。
    3郭红、靳润成,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明史。
    1(清)张廷玉,明史卷七十七食货志一田制,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清)张廷玉,明史卷七十七食货志一田制,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3(明)王崇献,(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宣府镇志卷之十文:为官牛足边久计事条约成绩,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北京:线装书局,2003.
    4(清)张廷玉,明史卷七十七食货志一户口,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1(清)张廷玉,明史卷九十兵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清)张廷玉,明史卷九十兵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3(清)张廷玉,明史卷九十兵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1(明)方孔炤,全边略记(北平图书馆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卷之二,大同略。
    2(清)张廷玉,明史卷九十一,兵志三,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3(明)王崇献,(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宣府镇志卷之五武备,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
    1(明)魏焕,皇明九边考(中华文史丛书影印明嘉靖刻本),台北:华文出版社,1969。卷一,镇戍通考。
    2(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卷九十一,兵志三,边防。
    1肖立军,明代边兵与外卫兵制初探,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02期。P37~45。
    2彭勇,班军:从操练之师到职业工匠——明代北京城防御战略转变的一个侧面,北京社会科学,2006(12)。
    1(明)戚继光,练兵实记,戚继光研究丛书,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卷六,步营解。
    2(清)张廷玉,明史卷九十一兵志三民壮土兵,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1肖立军,明代边兵与外卫兵制初探,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02期第37~45页。
    2(清)傅维鳞,明书,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卷六十五,职官。
    3(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卷之五,武备。
    4(明)魏焕,皇明九边考(中华文史丛书影印明嘉靖刻本),台北:华文出版社,1969年。卷三,宣府镇考,责任。以下各职责任,出处同。
    1(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卷九十一,兵志三,边防。
    2(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卷九十一,兵志三,边防。
    3(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卷之一,宣府镇图说。
    1(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卷之一,宣府镇图说,各路总说
    2(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
    3(明)魏焕,皇明九边考,(中华文史丛书影印明嘉靖刻本,台北:华文出版社,1969年。
    1(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卷五,武备。
    2转引自《明代张家口纪事》。成化十年“兵部谕”。冯中华,明代张家口纪事,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
    3(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卷之五,营阵。
    1(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卷四十,地理一。《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分卷》研究指出:《大明一统志》、《续文献统考》、《读史方舆纪要》、《皇明九边考》、《全边略记》等,以为洪武二十六年设置是错误的。
    1(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卷七十七,食货志一,田制
    1(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卷三十四,名宦。
    2(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卷七十二,职官一。
    3(明)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等选编,明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卷五八。
    4(明)姚垳,弘治十五年题《重修郭绪提名记》。转引嘉靖《宣府镇志》卷宫宇。
    1明初纸币宝钞没有保证基金和限额,因此严重贬值。折实为按照理想的市场价格,折为粮食、布匹等实物,保障军官和士兵的基本生活。折银是把应输送的粮食、马草等军需物资折换为白银,降低运输成本,减轻军户负担。折色,本应用白银发军饷,却要将一部分折成现货。由于权贵操纵
    2(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卷
    3(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卷之一。
    1(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卷十二,宫宇考。
    1镇守太监的职称名目繁多,如总制提督军务张永、监督军务汪直、监守内臣赵琮等,总称为镇守太监。
    2(明)魏焕,皇明九边考,中华文史丛书影印明嘉靖刻本,台北:华文出版社,1969年。各卷篇,责任。
    1胡以温《亭障论》,转引乾隆《宣化府志》。(清)王者辅,中国地方志集成:乾隆宣化府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2(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3(明)方孔炤,全边略记,(北平图书馆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
    1明朝《太仓考》主要记载太仓储备和拨发军饷,官军数额仅为参考。而且,其他镇均与《明会典》相一致,唯独宣府镇减少10万多,极有可能是原印本缺字造成错记。
    2(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卷八十二,食货志六,会计。原数字在《明会典》会计中可以查到、
    1嘉靖《宣府镇志》卷二十三,兵器考。
    2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卷卷之一,宣府图说,兵马原额。
    3正德《宣府镇志》卷之五,支给。
    4嘉靖《宣府镇志》卷亭障考。
    1(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食货三。
    1(明)申时行,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北京:中华书局,1989.
    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明实录英宗实录,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卷49。
    2梁方仲,梁方仲文集: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北京:中华书局,2008.
    3(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卷四田赋。
    4弘治年巡抚马中锡设置,征收“米”,而不是一般的粮。下为正德年孟春查出,万全左右卫。
    1(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1(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卷12,宫宇考,皇明、镇城、户部行司。
    3蒙古达延汗率兵进入宣府镇西境,宣府镇守军仓皇迎击,凡被围困于万全右卫以北的虞台岭,副总兵官以下8000人死难。是为土木堡战役以来最惨重的失败。
    1(明)宋濂,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卷85,百官志一,户部。
    1(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卷23,兵器考。
    2(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卷23,兵器考。
    1(明)申时行等,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北京:中华书局,1989,卷23,仓庾二,预备仓。
    1(明)申时行等,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北京:中华书局,1989,卷23,仓庾二,预备仓。
    2据嘉靖《宣府镇志》,全镇官户4056,军户117915。延庆州、永宁县、保安州最多达1741。(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3(明)申时行等,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北京:中华书局,1989,卷21,仓庾一。
    4(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卷七十九,食货志三,仓库。
    5(明)申时行等,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北京:中华书局,1989,卷21,仓庾一。
    1本栏资料补自正德《宣府镇志》卷4,田赋草场附。
    2隆庆州即延庆州。明穆宗朱载垕即位,用隆庆年号,故避讳改称延庆州。同名卫、所也改为延庆。
    1(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卷二。
    2(明)申时行,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北京:中华书局,1989,卷一百四十五。
    3(清)吴廷华,王者辅,宣化府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八号,(据清乾隆八年修,二十二年订补重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P318。
    4(明)陆容,元明史料笔记——菽园杂记,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P5。
    1刘文鹏,清代驿传及其与疆域形成关系之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8。
    2(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卷七十六
    3(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卷十四
    1刘文鹏,清代驿传及其与疆域形成关系之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5。
    2(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卷七十五。
    3(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卷七十五。
    4(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卷十五。
    5(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卷七十九。
    1张显清、林金树,明代政治史,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八章第二节。
    1(明)黄时昉《国史唯疑》卷8。转引张岗著《河北通史》明朝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19页。
    2(清)王者辅,中国地方志集成:乾隆宣化府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卷十艺文。王骘《马市图序》。
    3(清)王者辅,中国地方志集成:乾隆宣化府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卷十艺文。王骘《马市图序》。
    4蒙古族历史—明代蒙古族经济状况-中华民族-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http://www.zh5000.com)
    1《长城百科全书》条目“长城”,侯旭东。
    1依据嘉靖孙世芳版《宣府镇志》,“南土山”有“大同东界牌墩界止,沿长一千八百六十五里。”
    2根据地方文物工作者对宣府镇长城考察研究。其他说法还有:①1015里,《宣化府志》和《两镇三关志》;
    ②1116里,《续宣镇志》;③1200余里,《武备志》;④1861里259步,《天下郡国利病书》。根据现存实测为566公里。
    1长城博物馆记载,宣府镇烽火台1271座,与《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接近。
    2明,读史方與纪要》
    1《皇明九边考》成书于嘉靖初年。宣府镇是“镇城一,路城五。守备三十一。”它们是:守备倒马关、守备紫荆关、守备浮图峪、守备蔚州、守备独石城、守备马营堡、守备赤城堡、守备龙门卫、守备龙门所、守备云州堡、守备长安岭、守备雕鹗堡、守备柴沟堡、守备隆庆州、守备怀来城、守备怀安城、守备保安新城、守备保安旧城、守备永宁城、守备万全左卫、守备万全右卫、守备张家口堡、守备新开口堡、守备新河口堡、守备西阳河堡、守备洗马林堡、守备顺圣川东城、守备顺圣川西城、守备四海冶、守备广昌所、守备葛峪堡。
    2(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
    1杨正泰,明代驿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卷四。
    1杨正泰,明代驿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P4-5
    2(明)兵部,九边图说宣府镇图说,郑振铎辑,玄览堂丛书初辑,(据明万历十六年刊本影印),台北:正中书局,1981年。
    3(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卷三
    4杨正泰,明代驿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P4
    1(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卷二
    2(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卷二
    3(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P52
    1(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卷二
    2(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144
    3(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卷二
    4(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82
    5(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80
    6(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52
    7(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144
    8(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82
    9(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卷二
    1(明)叶盛,水东日记,上海:中华书局,1980年。卷三十四
    2(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卷二
    3(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P110-117
    4(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卷十
    5(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卷十
    6(明)申时行,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北京:中华书局,1989,卷一百四十九
    1(清)吴廷华,王者辅,宣化府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八号,据清乾隆八年修,二十二年订补重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卷八
    2(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凡例
    3(明)张廷玉等.明史,上海:中华书局,1974年。卷七十五
    4(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P1970.105
    5(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P105
    1开平卫,旧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蓝旗南。
    2兴和,今河北省张北县。
    3东胜,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托克托县。
    4河州路,今甘肃临夏县。
    5(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卷九十一,兵志三。
    6(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余思黎校),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卷之十六,北狄。
    1《明实录》太宗实录
    2可见嘉靖《宣府镇志》建置,《殊域周咨录》、《皇明九边考》关于洪武二十五年建万全都司的记载。
    3(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P75
    1主要参考霍冀《九边图说》和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论述不一之处,依本人理解有选择。
    1(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卷之四,封建考。
    2乾隆《万全县志》卷之九,事纪。请,左承业创修。
    3(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卷之一,宣府—上西路图说。
    4(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卷之二,卷之四。
    1(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卷之一,宣府—南路图说。
    2(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卷之三,关隘。
    3(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卷之四,封建考。
    1《宣大山西三镇图说》龙门城资料原缺,今依正德《宣府镇志》和乾隆《宣化府志》补充。
    2(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卷之一,宣府镇图说,中路,赵川堡。
    1此处仓廒资料取自万历《大明会典》卷二十一,数量远超出《宣府镇志》记载,内容略有不同。
    1(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卷二百二十二,郑洛传。
    1(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制置考。
    2最后几句是:“永怀小靖节,厚德皆忠恕。至今受一廛,如昔歌五绔。伤心隔生死,知己今有数。归日当驱车,生刍奠其墓。”
    1张联仲,辽金元时期的张家口,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
    1杨申茂,张萍,张玉坤,明代长城军堡形制与演变研究——以张家口堡为例,建筑学报,2012(S7)
    1该图根据正德《宣府镇志》、嘉靖《宣府镇志》、《续宣府镇志》、《万全县志》中张家口堡的相关条目整理
    1(明)高拱,边略,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西路之张家口,西阳河,北路之独石,青泉、马营,中路之葛峪,青边,东路之四海治,俱极冲要。”
    1(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卷之二城堡。本文单独使用“里”作为长度单位时,为明制,约合现公制588.6m。
    2(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卷一张家口堡,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操守”为明代武官考核分级别一,共为四级:操守、才能、骑射、年岁四格。此处可能另有所指。“守备”在《明史职官志五》中有释:“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
    3(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卷三.
    4(明)高拱,边略,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西路之张家口,西阳河,北路之独石,青泉、马营,中路之葛峪,青边,东路之四海治,俱极冲要。”
    1(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卷五
    2(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卷一张家口堡,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年。
    3同上。其中“操守”为明代武官考核分级别一,共为四级:操守、才能、骑射、年岁四格。此处可能另有所指。“守备”在《明史职官志五》中有释:“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
    4明量地尺约长32.7厘米。一里为1800尺,一步6尺。三里一十步约合1785米。
    1(明)申时行等,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卷一百零七,朝贡三北狄。
    2《明穆宗实录》卷54
    1(明)刘珝《来远亭记》,见正德《宣府镇志》卷十文。同样说法在方志中屡见。
    2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6,志二十九地理一:“直隶其重险:井陉、山海、居庸、子井、倒马诸关,喜峰、古北、独石、张家诸口。”
    1(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卷二十,风俗考。
    2(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卷二十,风俗考。
    1(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卷二十,风俗考。
    1(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兵志三
    2(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职官五
    3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
    1郭红、靳润成,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正泰,明代驿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大宁,今内蒙古宁城西。
    2兀良哈,蒙古部族,三卫即朵颜、福余、泰宁。明初归降。朵颜在宣府以北至喜峰口。
    3疑为规划,当时宣府辖区不明,且12.6万应当是23卫计114所。
    1一说为宣府镇建立于永乐元年。
    2两部《宣府镇志》都没有记载此事。
    1隆庆州,今北京延庆。保安州,今涿鹿县。
    1他以战求和,实现蒙古民族基本统一。力主与明朝“共摄大统”在经济上,倡导“造室力农”,发展生产力。文化上,信奉黄教,产生深远影响。
    [1](明)李贤等撰,大明一统志,天顺五年司礼监刻本,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2](明)申时行等,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北京:中华书局,1989.
    [3](明)抄本明实录,北京:线装书局,2005.
    [4](明)郑晓,端简郑公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八年郑心材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
    [5](明)许论撰,九边图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
    [6](明)魏焕,皇明九边考,中华文史丛书影印明嘉靖刻本,台北:华文出版社,1969.
    [7](明)张天复,皇舆考,明隆庆三年刊本,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81.
    [8](明)霍冀,九边图说,明万历十六年刊本,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47.
    [9](明)方孔炤,全边略记,北平图书馆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
    [10](明)尹耕纂修,两镇三关通志,嘉靖刻本,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中心,2001.
    [11](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正中书局排印明崇祯刻本.北京:北平图书馆,1930.
    [12](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复制本,1991.
    [13](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
    [14](明)孙世芳,栾尚约.宣府镇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九号.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15](明)不详,宣镇图说,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文献室。
    [16](明)不详,延庆州志,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文献室。
    [17](明)不详,保安州志,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文献室。
    [18](明)不详,蔚州志,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文献室。
    [19](明)不详,西路志,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文献室。
    [20](明)不详,北路志,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文献室。
    [21](明)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等选编,明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
    [22](明)万表编.皇朝经济文录.北平:文殿阁书庄,1935.
    [23](明)郑晓编.皇明北虏考,北平:文殿阁书庄,1937.
    [24](明)王圻编,续文献通考,万历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5](明)严从简编.殊域周咨录,中外交通史书籍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9.
    [26](明)叶盛.水东日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第3版.
    [27](明)陆容.元明史料笔记——菽园杂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第3版.
    [28](明)高拱,边略,台北:广文书局,1969.
    [29](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
    [30](清)穆彰阿,潘锡恩等纂修,大清一统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1](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四十至四十五年(1701~1706),
    [32](清)万斯同,明史稿,浙江:宁波出版社,2008.
    [33](清)傅维鳞,明书,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34](清)谈迁,国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5](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
    [36](清)夏燮,明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78.
    [37](清)龙文彬,明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8](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9](清)顾祖禹,读史方與纪要,北京:中华书局,2005.
    [40](清)乾隆版《畿辅通志》,北京:中华书局,1995.
    [41](清)吴廷华,王者辅,宣化府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八号,(据清乾隆八年修,二十二年订补重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42](清)金志章,黄可润,中国地方志丛书:口北三厅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
    [43](清)李钟俾,中国地方志丛书:延庆州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
    [44](清)李英,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蔚州志,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45](清)梁永祚,保安州志,康熙五十年刻本
    [46](清)陈坦,故宫珍本丛刊:宣化县志,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
    [47](清)孟思谊,中国地方志丛书:赤城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
    [48](清)章焞,中国地方志丛书:龙门县志,康熙五十一年刊本影印,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
    [49](清)左承业,万全县志,道光十四年刊本。
    [50](清)杨大崑,怀安县志,乾隆六年刻本
    [51](清)朱乃恭,中国地方志丛书:怀来县志,光绪八年刻本,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
    [52](清)张楷,中国地方志丛书:永宁县志,光绪八年刻本,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
    [53](清)刘荣,中国地方志丛书:广昌县志,光绪元年刊本,台湾:成文出版社,1969.
    [54](明)续宣府镇志,嘉靖刊本,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善本库。
    [55](明)新续宣府镇志,万历刊本,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善本库。
    [56](明)宣镇西路志,嘉靖刊本,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善本库。
    [57](西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58](西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卷六,秦始皇本纪。
    [59](东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卷二八下,地理志。
    [60](宋)陈傅良,历代兵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卷六,唐。
    [61](元)脱脱,辽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卷四十一,地理志五。
    [62](明)王崇献,宣府镇志,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第一辑,明代孤本方志专辑,(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
    [63](明)黄训,皇明名臣经济录,元明史料丛编,第一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4年。卷十七。
    [64](明)戚继光,练兵实记,戚继光研究丛书,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卷六,步营解。
    [65](明)黄时昉《国史唯疑》卷8。转引张岗著《河北通史》明朝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19页。
    [66](明)抄本明实录,北京:线装书局,2005.
    [67](清)吴廷华,王者辅,宣化府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一八号,(据清乾隆八年修,二十二年订补重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68]王庸,中国地理图籍丛考,北京:商务印书出版社,1956年修订版.
    [69]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0]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
    [71]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新角度下的中国行政区划沿革史,中华书局(香港)公司出版,1990。
    [72]靳润成,明朝总督巡抚辖区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
    [73]牛平汉,明代政区沿革综表,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
    [74]柏桦,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75]郭红、靳润成,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76]张显清、林金树,明代政治史,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77]马楚坚著,明清边政与治乱,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78]彭勇,明代班军制度研究——以京操班军为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79]彭勇,明代北边防御体制研究——以边操班军的演变为线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80]王国良,中国长城沿革考,北京:商务印书馆,1928年。
    [81]罗哲文,长城,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
    [82]刘金柱,万里长城,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83]华夏子,明长城考实,档案出版社,1988年。
    [84]景爱,长城,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年。
    [85]艾冲,中国的万里长城,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年。
    [86]董耀会,瓦合集:长城研究文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87]冯水谦、何溥滢编著:辽宁古长城,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88]许成,宁夏古长城,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
    [89]高凤山、张军武,嘉峪关及明长城,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90]张立辉,山海关长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91]陈济康,中国军事史兵垒,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
    [92]赵现海,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1月。
    [93]艾冲,明代陕西四镇长城,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94]路虹,明代宁夏镇研究,西北民族大学,2005.
    [95]李超,明代甘肃镇防务研究,兰州大学,2007.
    [96]刘谦,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97]夏自正、孙继民,河北通史:先秦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98]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98.
    [99]黄绍雄,代郡新考,北京:中华书局,2008.
    [100]张联仲,辽金元时期的张家口,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
    [101]王逸明,1609年中国古地图集——《三才图会地理卷》导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2]冯中华,明代张家口纪事,北京:线装书局,2006.
    [103]刘文鹏,清代驿传及其与疆域形成关系之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4]国家文物局,中国长城遗迹调查报告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105]杨润平,杨申茂,京师北门宣府镇,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06]杨正泰,明代驿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07]王毓铨,明代的军屯,北京:中华书局,1956.
    [108]于志嘉,明代军户世袭制度,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
    [109]肖立军,明代中后期九边兵制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110]董鉴泓编,中国城市建设史,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11]张驭寰,中国城池史,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112]毛雨辰,明代西北边镇论述,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
    [113]谭福瑜,明代九边考,[学士学位论文],武汉:国立武汉大学,1941.
    [114]杨国华,明代大同镇防务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师:薄音湖,2008.
    [115]尚衍,明大同镇长城防御体系,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师:赵瑞民,2010.
    [116]李严,明长城“九边”重镇军事防御性聚落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
    [117]王琳峰,明长城蓟镇军事防御性聚落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1.
    [118]李严,榆林地区明长城军事堡寨聚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4.
    [119]倪晶,明宣府镇长城军事堡寨聚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5.
    [120]王力,明长城大同镇军事聚落整体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2.
    [121]苗苗,明蓟镇长城沿线关城聚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4.
    [122]刘珊珊,明长城居庸关防区军事聚落防御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1.
    [123]庄和峰,明长城山海关防区防御体系与军事聚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2.
    [124]谭立峰,河北传统堡寨聚落演进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
    [125]薛原,资源、经济角度下明代长城沿线军事聚落变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
    [126]倪晶,明宣府镇长城军事堡寨聚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5.
    [127]杨连陞,明代地方行政,食货,1976(5)
    [128]赵现海,明代嘉隆年间的长城图籍撰绘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4):26.
    [129]谭其骧,释明代都司卫所制度,禹贡,1935年7月第三卷第10期。
    [130]吴晗,明代之军兵,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1937年第5卷第2期。
    [131]解毓才,明代卫所制度兴衰考,说文月刊,1940年第2卷。
    [132]南炳文,明初军制初探,南开史学,1983年第1~2期。
    [133]顾诚,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历史研究,1989年第三期
    [134]顾诚,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135]顾诚,谈明代的卫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
    [136]李龙潜,明代军屯制度的组织形式历史教学,1962年第12期。
    [137]李三谋,明代边防与边垦,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04期。
    [138]汤钢、南炳文,略论明代军屯士卒的身份和军屯的作用,南开史学,1980年第1期。
    [139]刘景泉,论朱元璋的军屯政策南开史学,1981年第1期。
    [140]唐景绅,明初军屯的发展及其制度的演变,兰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
    [141]衣保中,关于明代军屯制度破坏过程中的几个问题,松辽学刊,1984年第3期。
    [142]叶伯棠,明代地方行政制度,宪政评论,1979年第9期第11卷。
    [143]王文山,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经世,1937年第一卷6、7、8期。
    [144]孙祖绳,明代之府州县制,政治建设,1940年第三卷第三期。
    [145]郑师许,明代初年地方政治之整理,当代论坛,1943年第9期。
    [146]陈家麟,论明代军屯的几个问题,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1期。
    [147]李龙潜,明代军户制度浅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一期。
    [148]李荣庆,明代武职袭替制度述论,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149]梁勇,试论明代河北的卫所和军屯,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150]关真付,明代长城屯田与冀东开发,文物春秋,1998年02期。
    [151]李渡,明代募兵制简论,文史哲,1986年第2期。
    [152]梁淼泰,明代九边的募兵,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1期。
    [153]肖立军,明嘉靖九边营兵制考略,南开学报,1994年第2期。
    [154]罗东阳,明代兵备初探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155]韩若春,烽燧考辩,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56]魏保信,明代长城考略,文物春秋,1997年02期。
    [157]兆勇著,明长城的防卫武器及生活用具,文物春秋,1998年02期。
    [158]晚学,浅谈明长城墙台的几种类型,文物春秋,1998年02期。
    [159]艾冲,论明十三镇长城的起止点和结合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160]周松,明洪武朝陕北边防及特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01期。
    [161]孙卫春,明代延绥镇国防措施的演变与成因分析,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162]王杰瑜,明代山西北部聚落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1)
    [163]史念海,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02)
    [164]史念海,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03)
    [165]杨润平,明宣府镇的长城防务,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66]王继光,孙建军,明代“九边”宣大军事防务区的形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02期。
    [167]李建丽,河北明长城军事管理体制及兵力研究,文物春秋,2008年06期。
    [168]吕志毅,河北境内的长城险要,河北学刊,1982年01期。
    [169]杨申茂,城市功能的转化与城市的布局——明朝宣府城建设考察,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70]杨润平,张家口堡的堡城、楼阙、关厢和街道,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71]辛塞波,特定文化结构下传统聚落特征考略——以河北怀来鸡鸣驿为例,建筑学报,2009年S2期。
    [172]肖立军,明代边兵与外卫兵制初探,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02期。P37~45。
    [173]顾城,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历史研究,1989年03期。
    [174](日)贺见尚弘,明初の地方行政区划、府州县の沿革,山梨县立女子短大纪要,1974(7)
    [175](日)贺见尚弘,明初の地方行政区划、府州县の沿革,山梨县立女子短大纪要,1974(8)
    [176](美)欧文拉铁摩尔著,赵敏求译,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南京:正中书局,1946.
    [177]中国国土资源部,http://www.mlr.gov.cn/xwdt/jrxw/200904/t20090421_118629.htm
    [178]The Great Britain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BHGIS),http://www.gbhgis.org/
    [179] A Vision of British through Time, http://www.visionofbritain.org.uk/
    [180] The National 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NHGIS),https://www.nhgis.org/
    [181]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ttp://yugong.fudan.edu.cn/chgisII/CHGIS_PII.asp
    [182]中华文明之时空基础构架,http://ccts.sinica.edu.tw/intro.php?lang=zh-tw
    [183]台湾历史文化地图,http://thcts.sinica.edu.tw/
    [184]晚明至清中叶大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研究项目地理讯息系统数据库,http://www.iseis.cuhk.edu.hk/songjiang/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