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重组与债权人保护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资产重组中损害债权人权益严重的现实,运用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就资产重组及资产重组中的债权人保护作了探讨。文章除前言和结语外,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资产重组的一般理论由这样一个问题开始讨论:什么是资产重组?通过历史的分析,本部分提出,当前学术界对资产重组的理论看法并不一致,其主要原因是视角的过于单一或是机械结合:我国的资产重组始终存在着两种动因——国有企业改革与企业成长,两个视角——“国有资产重组”与“企业资产重组”,资产重组理论的难以统一,这一现象要负绝大部分责任。企业资产重组的根本内涵在于通过产权的重新安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无论改制、破产还是兼并、收购,都是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基本内涵的。对资产重组更为具体的层次上的特征,包括三个基本问题:谁来进行资产重组,重组什么,以及怎样重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资产重组制度是处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制度之中的,且有其自身的重点目标。
     第二部分——资产重组中保护债权人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指出,资产重组的制度目标和因之而为的资产重组博弈利益格局的设定,是当前资产重组中损害债权人现象的根本原因。这或许并非制度设计者的本意,但却是其必然结果。在本部分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重组中损害债权人的行为和债权保障机制,并以之与当前我国企业资产重组中损害债权人的现象相比较:如果债权人同样要面对商业风险和道德风险,在我国当前债权人是很难获得保障的,而这要归因于资产重组制度所设定的利益格局。由是提出了资产重组中保护债权人的要求:损害债权人的现象相当严重这一事实,说明了制度倾向的后果已经到了非纠正不可的地步。
     第三部分——建立我国资产重组中的债权人保护法律制度提出,我国资产重组中的债权人保护问题,其实质是资产重组制度的重新设计问题:直到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完成以前,国有企业改革将会一直是资产重组的制度目标。这一目标决定了制度安排的利益格局,在导致债权人面临道德风险的同时,又削弱了债权人的抵御能力。该部分从对资产重组的法律规范开始,探讨资产重组本身为法律提出了什么要求,以及法律应该给债权
    
    人在资产重组的利益格局中安排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如果说制度化和规范
    化是法律对资产重组的要求,整体性和平衡性则是资产重组对法律的要
    求。以之为原则,笔者对目前我国资产重组中的债权人保护法律规范作了
    一个概述,最后,提出为了使我国资产重组中债书夕\保护的法律制度更加
    完善,法律应当在哪些方面作出修改。
In about 30 years, China's economic system reform has gone through a course of choosing and reselecting constantly. After 1992, the goal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hereinafter refered as SOE ) reform was established finally: to set up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Asset Reordering" become a social trend in modern China, as well as more and more fierce phenomenon of damaging creditor's rights and interests.
    Directing against the serious reality of damaging creditor's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the course of the Asset Reordering of our country, This text discusses the Asset Reordering and the question of protection to the creditors following it in the Law and economics method.
    The first part , General theory of Asset Reordering, is begun by such a question: What is "Asset Reordering"? In the method of analysis of history, this part finds that in our country 's Asset Reordering practices, there are two visual angles, and two main motives that are impelling Various Asset Reordering: SOE reform and growing of enterprises. Behavior of the rearrangement of assets has a basic intension, which is rearranging the property rights, so that they can acquire a mor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Then, the reasons and intension are used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ose characteristics on more concrete level of Asset Reordering, because my intention is to describe the basic state of Asset Reordering in our country to find a prerequisite of relevant system norms, this part probes into three basic problems of Asset Reordering : Who does it , does what , and how to do . This shows that present system of Asset Reordering of our country is a part of our economic system reform 's overall system, t
    hough it has its own key goal, too.
    The second part , The theory and real example analysis to
    
    
    protection to creditors in Asset Reordering , indicates that Asset Reordering System's goals and the Interests patterns settled to realize those goals are basic reasons to damage creditors in course of Asset Reordering. Maybe the system designer's didn't do it in purpose, but it's an inevitable outcome. Comparing with Asset Reordering behaviors damaging creditors' interests and security mechanism in market-economy , in China creditors will face more serious commercial risks and morals risks, but they are more difficult to obtain guarantees. In a word , consequences of the system's inclination must make a change .
    As this essay's the last part, the third part, Set up the legal system to the protection to the creditors in the Asset Reordering, argues that the question of protecting the creditors in the Asset Reordering just is the question of redesigning our Asset Reordering system. SOE reform will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of our Asset Reordering System until be completed. Because of this goal , the Interests patterns settled may cause creditors to face serious morals risks; in the same time, it weakens the creditor's ability of resisting. This part try to find what requests has Asset Reordering proposes to the laws, and, to pursuing an "idea" Asset Reordering, what kind of position should laws arrange the creditors of the interests pattern of Asset Reordering. At last, on his basis, I analyzed our present legal norms protecting the creditors in the Asset Reordering Assets, asked and answered to make our legal system of protecting the creditors in the Asset Reordering more perfect, what is our legal system should
    be devoted to, and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
引文
1、缪代文主编:《资本运营——企业重组与改制操作买务)),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王开国主编:《中国企业资产重组的理论与实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马洪、李庆伟:《中国企业产权转让》,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4、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詹亮宇主编:《资产重组案例分析》,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版。
    6、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吴天宝等:《国有企业改革比较法律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9、王海平、刘锋主编:《资产重组实务》,北京:工商出版社1997年版。
    10、曹凤歧主编:《如何进行企业重组与并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陈维信等:《资产重组——聚变时代中权力的获得与应用》,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张中秀、徐峰:《资产重组与债务重整》,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13、梁新华、吴扬:《资产重组与企业扩张》,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魏杰主编:《资产重组与股份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两大突破点》,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5、龚维敬:《企业兼并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6、洪银兴主编:《资本市场: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日本大和证券株式会社、日本株式会社大和总研编著:《企业重组导论:国企境外上市的企业重组理论与实务》(中译本),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18、刘世锦等:《资本市场新论——与企业重组相适应的资本市场》,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版。
    19、刘怀德等:《企业多维重组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陈慧谷等:《资产经营与重组》,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1、张德霖:《产权: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监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22、李文星等:《中国经济新焦点评析——反思与展望》,北京:西苑出版社1999年版。
    23、吴敬琏主编:《比较》第8期,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24、魏杰:《现代产权制度辨析》,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刘伟:《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权制度解释》,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郭金林:《企业产权契约与公司治理结构——演进与创新》,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27、樊纲:《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8、秦光荣:《国有资产商品化问题探索》,长沙:湖南出版社1998年版。
    29、马建堂、刘海泉:《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0、孙耀唯等:《企业重组》,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31、王君彩等:《新编企业会计》,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版。
    32、丘树宏等:《资产重组》,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
    33、盛洪主编:《最新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34、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5、胡燕、张跃进:《资产重组会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6、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7、史忠良、肖四如:《中国经济资源配置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38、杨杜:《企业成长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9、王凤荣:《金融制度变迁中的企业成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0、郑家亨:《中国经济速度、结构、效益问题的研究》,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版。
    41、袁峰:《制度变迁与稳定——中国经济转型中稳定问题的制度对策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2、侯太领:《逃债控制与案例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3、陈郁主编:《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代理经济学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4、江平主编:《新编公司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5、张民安:《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6、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7、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8、张玉明:《信息非均衡与银行不良资产》,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49、许崇正:《中国企业并购与资本市场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50、高德步:《产权与增长:论法律制度的效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1、孙永祥:《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2、郭锋、王坚主编:《公司法修改纵横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3、柴振国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反思与重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版。
    54、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5、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56、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中国收购兼并研究中心编著:《中国并购评论》(第3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57、李维安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8、吴敬琏、周小川等:《公司治理结构、债务重组和破产程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59、孙永祥:《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0、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第2卷,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61、王保树主编:《投资者利益保护》,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载《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
    2、刘莲英、刘丽君:《谈我国资产重组的障碍及对策》,载《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第6期。
    3、程晓农:《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体制》,载《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6期。
    4、葛文新、张生字:《资产重组:目标·条件·方式》,载《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第6期。
    5、武仁、卢丽:《中国企业面对资产重组浪潮》,载《企业研究》1997年第12期。
    6、明晓:《关于企业资产重组的理论与现实思考》,载《工业经济》1999年第8期。
    7、杨瑞龙:《产权的含义、起源及其功能》,载《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8、王洪:《作为不完全契约的产权:一个注释》,载《改革》2000年第5
    
    期。
    9、于春明:《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载《济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0、莫世凤:《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相关问题探讨》,载《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11、魏杰:《资产重组中的政府及行政手段的作用》,载《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1997年第11期。
    12、周昊等:《国有企业兼并中的政府角色:个案研究——以齐鲁石化兼并淄博化纤总厂和淄博石化厂为例》,载《比较法研究》1999年第3、4期。
    13、陈华一:《论政府在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中的法律地位》,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
    14、杨瑞龙、胡琴:《资源基础分析方法及其对现代企业理论的拓展》,载《中国经济问题》2001年第1期。
    15、王化成:《再论财务管理目标》,载《财务与会计》1999年第3期。
    16、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十年》,载《金融研究》2000年第3期。
    17、夏华龙:《产业演进理论述评》,载《江汉论坛》,2000年第3期。
    18、谢衡:《10万亿国有资产重组的财富机会》,载《三联生活周刊》总268期(2003年12月15日出版)。
    19、聂志玺:《国有股转让明显提速,地方政府加快与国资委博弈》,载《证券日报》2003年9月17日。
    20、刘世锦:《国企重组需解决九大问题》,载《中国证券报》1997年10月27日。
    21、张曙光:《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从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变化的分析中看改革经济结构的途径》,载《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6期。
    22、王宪磊:《中国如何面对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载《国民经济管理》2000年第7期。
    23、彭京华:《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国民经济管理》2000年第12期。
    24、耿弘、孙学玉:《中国产业组织国际竞争力问题探讨》,载《财经研究》2000年第1期。
    25、陈信元、张田余:《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1997年沪市资产重组实证分析》,载《经济研究》1999年第9期。
    
    
    26、杨瑞龙、杨其静:《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型——再论地方政府在我国制度变迁中的作用》,载《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27、张五常:《中国经济改革仅一步之差》,载《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7月23日。
    28、刘新萍、孙桂芝:《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管窥》,载《国民经济管理》2000年第7期。
    29、孙斌艺:《论市场化解道德风险的制度内涵)),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30、伍中信:《资源配置是现代财务的基本职能》,载《财会》1998年第6期。
    31 杨瑞龙:《论国有经济中的多级委托代理关系》,载《管理世界》1997年第1期。
    32、张宇燕:《利益集团与制度非中性》,载《改革》1994年第2期。
    33、刘燕:《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对<企业会准则——债务重组>姆伤伎肌罚亍痘峒蒲芯俊?000年第7期。
    34、张恒山:《权利与法律权利概念再辨析》,载《中外法学》2002年第4期。
    35、张文魁:《企业负债的作用和偿债保障机制研究》,载《经济研究》2000年第7期。
    36、张民安:《公司债权人权益之保护与我国公司法的完善》,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37、郭兵:《美国破产法律制度》,载《人民司法》1999年第5期。
    38、曹思源:《十年来中国破产法的立法与实施》,载《当代中国研究》1997年第2期。
    39、赵晓菊:《信息不对称与金融风险的控制管理》,载《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5期。
    40、唐宗:《不完全资本市场的功能残缺)),载《改革》1997年第5期。
    41、南秉军:《企业内博弈与企业行为的形成》,载《经济研究》1996年第8期。
    42、刘国光:《21世纪初中国经济增长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43、沈志渔:《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中政府作用的若干思考》,载《工业经
    
    济》1999年第6期。
    44、姚洋、杨雷:《制度供给失衡和中国财政分权的后果》,载《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3期。
    45、杨瑞龙:《中国改革五年展望——兼论我国制度变迁方式与制度选择目标的冲突及其协调》,载《学术月刊》1995年第1期。
    46、樊纲:《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下)》,载《经济研究》1996年第4期。
    47、牛仁亮、贺若先:《社会成本理论与中国经济改革》,载《经济研究》1990年第1期。
    48、杨瑞龙、周业安:《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载《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1期。
    49、李平:《资产重组及其法律调整》,载《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第5期。
    50、金黎明、白彦春:《资产重组中公司法与证券法交叉问题研究》,载《中国证券报》2000年3月24日。
    51、徐晓松:《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中的产权问题》,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2期。
    52、朱良好:《我国的参与分配制度与破产立法》,载《山东法学》1999年第4期。
    53、蒋大兴:《论债转股的法律困惑及其立法政策——兼谈国企改革的法观念》,载《法学》2000年第7期。
    54、冯果:《“债转股”的若干法律问题》,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第1期。
    55、李静冰:《论公司资产的特殊性及其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载《中国法学》1995年第3期。
    56、陈彩虹:《“债转股”与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载《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2期。
    57、朱慈蕴:《论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的适用要件》,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5期。
    1、[美]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美]G.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美]弗雷德·威斯通等:《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唐旭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日]小宫隆太郎:《日中企业的比较》,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0年第3期。
    5、[美]R·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中译本),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6、[美]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费方域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美]约翰·温科特:《企业发展的战略战术》,刘书创译,载《外国经济管理》1981年第2期。
    8、[美]马格利特·布莱尔:《所有权与控制:面向21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张荣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9、[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0、[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1、[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厉以平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2、[美]布坎南、瓦格纳:《赤字中的民主》,刘廷安、罗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13、[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4、[美]罗伯特·C·克拉克:《公司法则》,胡平等译,北京:工商出版社1999年版。
    15、[加]布莱恩·R·柴芬斯:《公司法:理论、结构和运作》,林华伟、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6、[美]国际经济增长中心,V.奥斯特罗姆等编:《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选择》,王诚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17、[美]约翰·罗尔斯等:《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页。
    
    
    1、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网页[http://www.fsi.com.cn]
    2、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http://www.macrochina.com.cn]
    3、中华财会网[http://www.e521.com]
    4、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