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介入企业并购业务的探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简称并购(M&A),是市场经济中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在西方国家,由于允许实行混业经营,企业并购有关的投资银行业务在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原本一直被投资银行所垄断,但近年来商业银行大举进军,成效显著。据统计,1998年在全美最大的15家并购顾问中有6家属于商业银行,其中国民银行名列第7位,其市场份额占8.6%。
     虽然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的限制,但目前企业重组在我国方兴未艾,对专业机构的投资银行业务产生了强大的需求,为商业银行介入企业并购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其实,分业经营并不等于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分离,不能因不允许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承销、经纪业务,而排斥商业银行从事诸如企业并购、财务顾问、资产评估、投资管理和咨询等其他投资银行业务。在目前我国银行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和挑战的时候,介入企业并购业务是一条可以尝试的创新之路。本文通过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的引入,在理论和实务上论证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企业并购业务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很好地介入企业并购业务。全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章论述了商业银行介入企业并购业务的理论基础。首先对企业并购的定义进行了研究,其次,对并购的类型和动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H·Coase)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的引入,指出企业并购有交易成本,随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当一个企业扩张到如此规模,以至于再多组织一项交易所引起的成本
    
    既等于别的企业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也等于市场机制组织这项交易
    的成本时,静态均衡就实现了,企业的规模、企业和市场的界线也就
    划定了。金融中介机构介入企业并购业务,主要体现在降低了并购交
    易费用,其功能主要是通过降低信息成本和讨价还价成本,所以金融
    机构在理论上只要能降低并购的交易费用,就可以很好介入并购业
    务。最后,指出了国外商业银行介入并购业务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章对我国商业银行介入并购业务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指出我
    国企业在并购中对顾问业务,融资业务和专业投资银行服务有迫切的
    需求。但因为我国证券市场不完善,资本性融资难度大,而证券公司
    业务重心的偏离,加上资金实力和资产质量的问题,使得并购中介业
    务不能很好的开展。同时在金融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传统
    业务受到极大的挑战。指出从发展中间业务、进行金融创新和新增利
    润,面对国内外同业竞争,优化信贷客户,保全资产、防范风险和化
    解不良资产等方面体现介入并购业务的必要性。同时从法律准入,客
    户和信息资源,融资实力,内部机构安排与外部合作,长期运作等方
    面论证了介入并购业务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案例进一步加以论证。
     第三章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介入企业并购业务的定位选择和有
    关的业务操作。分析了在目前的条件下,客户以上市公司、拟上市公
    司、民营企业、跨国公司、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客户,细分目标
    市场;以并购顾问和融资业务为产品定位。因为融资业务的基础是并
    购的顾问深人和准确程度,本文重点探讨了,提供被并购企业经营情
    况分析、提供并购后的经营情况分析、提供企业并购付款方式选择、
    
    、提供确定换股比例和提供企业并购的定价融资测算这几方面的实务
     操作。重点体现了本文的实务操作性。
    _第四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介入企业并购业务存在的问题
    _和对策建议。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国商业银行直接面对的风险,主要-
     有原有贷款的承担和担保问题、连续抵押、并购资金和原有贷款的安
     全性问题;并购企业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间接风险,如财务、营运、_
    _信息、法律和政策等方面;介人企业并购业务外部和内部的限制因素,_
    __有业务范围受到限制,人员知识结构不能满足业务需要,缺乏有效的_
    -激励机制等等。对此提出了对策建议,分为风险的控制方面:要求准_
    _确把握贷款重点,坚持积极慎重原则,严格掌握贷款条件,科学评审_
    -和决策和加强贷款管理,实行主要负责人责任制矽部政策建议方面:
     要求提高认识,创新观念,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强化市场营销,重视_
    -投资银行家队伍的培养和改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把并购市场_
     做大做好。
引文
1、[美)J·弗雷德·威斯通、[韩]S·郑光、[美]苏姗·E·侯格/著、唐旭/等译:《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2月。
    2、周小知:《兼并收购与企业扩张》,1999年6月。
    3、[美]Aswath Damodaran/著、朱武祥、邓海峰等/译:《投资估价——评估任何资产价值的工具和技术》,1999年4月第一版。
    4、陈汉文/主笔、李树华、林志毅、伍千奎/副主笔:《证券市场与会计监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
    5、陈朝阳:《中国企业并购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6、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5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7、史俊林:《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研究》,《新金融》2001年第6期。
    8、周宗安、金传一:《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再认识》,《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第5期。
    9、蔡则祥、许莉:《当前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的三大误区》,《江苏经济探讨》1999年11期。
    10、朱良铭:《中间业务发展方略探讨》,《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双月刊)》1999年2期。
    11、胡章宏:《欧洲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变化及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12期。
    12、张未民:《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做出新说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2年4月23日。
    
    
    13、郑振东、胡美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逻辑——超边际分析视角》,《新金融》,2001年第6期。
    14、刘冰一:《企业并购的动机与效应分析》,《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第11卷第4期1999年12月。
    15、缪代文:《中国企业并购的特点、成本》,《成人高教学刊》2001年第3期。
    16、赵小平:《企业并购与律师作用之我见》,《律师世界》,2001年第5期。
    17、贾丹林:《公司兼并、收购、合并、并购法律辨析》,《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2月第2期。
    18、刘丽华:《企业并购类型与效应分析》,《财经科学》,2001年增刊。
    19、陈志宏:《全球企业并购的现状、影响与启示》,《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
    20、熊斌、杨华健:《浅析我国企业并购行为中的误区》,《企业经济》,2001年第7期。
    21、陈晓,曾鸣:《当前我国企业兼并行为中的几个误区》,《财经科学》,2000年第5期。
    22、杨光铮:《浅论企业兼并中的银行作用》,《中国城市金融》1999年第1期。
    23、刘杰、路小红:《企业并购融资策略》,《林业财务会计》,2000年第1期。
    
    
    24、高佳卿,李汉铃:《战略并购的产权构造要求》,《管理工程学报》,1999年第1期。
    25、涂国城:《商业银行为企业并购提供服务的法律思考》,《金融论坛》,2001年5月。
    26、许占涛、刘晶:《商业银行开展财务顾问业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投资研究》,2001年第7期。
    27、黄邦根:《关于银行支持资产重组业务的几点思考》,《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第3期。
    28、史毅华:《企业并购重组与银行债权保全》,《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1年2月。
    29、黄群:《企业并购准备阶段的风险及防范》,《湖北高等财经专科学校》,2000年第12卷第3期。
    30、叶厚元、朱金寿:《加强可行性研究与防范企业并购风险》,《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6月。
    31、张云红:《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分析与评价》,《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6月,第11卷第2期。
    32、郭东强:《企业兼并方式选择的数学模型》,《技术经济和管理研究》,2000年第6期。
    33、范诵、李承友:《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企业兼并行为分析》,《华北工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34、夏乐书、张东梅:《企业并购过程中换股比率的确定与分析》,《会计研究》,2000年7月。
    
    
    35、蔡建民、徐强毅:《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上海会计》,2001.01。
    36、张士明:《关于银行信贷支持并购与债务重组问题的思考》,《中国城市金融》,2001年7月。
    37、吴兴国:《企业兼并中的债务承担探析》,《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000年第2期。
    38、茅宁:《关于企业价值评价APV方法的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9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