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任弼时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形成了诸多闪耀革命光辉的思想,在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思想也是博大精深。他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弼时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不仅受国内外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影响,还受他自身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状况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深影响。他的思想政治丁作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与他长期的学习、革命实践生涯的密切联系。任弼时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萌芽于他早年留学东方大学时期。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期间,是任弼时开始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熏陶的起步时期。他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在他留学归国,投入到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任弼时在这个阶段走向了具体实际的革命工作的道路,开始由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并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抗日战争爆发后的革命与实践使任弼时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继续发展并趋向成熟。
     任弼时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形态。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兼顾广泛性的同时又有所突出和倚重。他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主要包括任弼时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与作用、内容、原则、方法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任弼时同志在长期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工作中,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他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在巩固党组织建设、军队工作、团结革命力量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纪律教育、统一战线教育等。任弼时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始终探索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寻找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和准则,任弼时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党的绝对领导原则、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坚持解决物质问题与思想问题结合的原则、群众路线的原则。任弼时善于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原则具体运用,通过具体的工作途径去实现。他结合革命工作的实践,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理论灌输法、说服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法、民主讨论法等。任弼时希望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任弼时意识到对党员十部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他认为党员干部的教育是关系党的事业成败的重要战略任务。
     任弼时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比较完善和丰富,他不仅提出了党在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丰富的思想,充实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而且他还十分重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在各个工作岗位上,他一直身体力行,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以说,任弼时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在他工作的各个领域都有体现。这些领域涉及在党组织建设方面、军队工作中、青年团工作中、指导工农运动等方面。在党组织建设的工作实践中,任弼时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党组织建设,通过开展党员政治教育培养共产党员坚定的党性;在军队工作中,任弼时贯彻党的绝对领导原则,克服了军队内的军阀主义、地方主义的倾向,培养了革命军队的无产阶级觉悟与意识;在青年团工作中,任弼时充分发挥青年团在青年运动中的载体作用,使青年团的工作群众化、青年化,他还不断优化团组织建设,理顺党团之间的关系,凸显了了青年团作为党的得力助手的地位;指导工农运动中,他用革命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人运动,在运动中团结农民阶级,不断教育工农阶级其肩负的阶级使命;在团结知识分子的工作中,他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生产与建设中锻炼知识分子,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教育知识分了,使他们成为无产阶级队伍中的一份子。
     任弼时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的各部分内容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承上启下,呈现出系统性、科学性的特征。通过实践检验充分证明,任弼时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观点是科学的,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这些理论观点不仅对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保障无产阶级思想的主导地位:提高人们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性的认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重视结合群众利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保障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完成。
     总之,仟弼时做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具有无产阶级共产党人的崇高人格。他的伟大人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他以伟大的人格力量影响思想政治工作中。
Ren Bishi was the core of the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ollectiv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a great Marxist, outstanding revolutionist, politician, organizers. There ar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thoughts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s formed in the course of his revolutionary career of shining glory revolution. Hi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the important part of our part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Ren Bishi'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ory is a complete and scientific theoretical system. Ren Bishi'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ory was not only affected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background, such as social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lso by his own family background, the education condition and the Chinese n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s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has much close with his long-term revolutionary practice. Hi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ory originated from when he was in Oriental college study in Russia. His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developed with his revolutionary practice. His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ontinued to develop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Ren Bishi'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ory mainly includes the status and role, content, principle, method and team construction. H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long-term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 He thought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rmy unity, party construction, and so on. The content of Ren bash'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mainly consists of Marxism theory education, collectivism education,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discipline education, the united front education and so on. He explored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ll the time, trying to find some regular methods and principles. There are many principles which Ren Bishi sticked to in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re mainly are:the principle of the party's absolute leadership, according to the center work of the princip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principle of combing material problem and ideological problems, the principle of the mass line. Ren Bishi was adept at turning principles to concrete methods. The methods mainly included theory indoctrination method, persuade education method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method, democratic discussion method, etc。 Ren Bishi hoped training the party members throug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with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He believes that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party member's education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s enterprise important strategic tasks.
     He also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art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ractice on the various jobs. So, we should consider Ren Bishi'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ory in the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These areas involved in:the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youth work, army work and guide the movement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It is well kowned that the parts of Ren Bishi'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ory were an integral whole. They closely linked each other. It has obvious scient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It demonstrated that Ren Bishi'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ory is scientific, strongly and effective by practice. These theories not only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at the time, but also for our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e need to stick to the party leadership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uarantee of the proletarian ideology dominant position; raise awareness of the party's cogni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the main, give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mbination of public interest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nd expand its mass ba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ly in around the party's central task, ensure smooth completion of the socialist cause.
     Anyhow, Ren Bishi'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s very successful, because of his lofty personality a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proletariat. His great personalit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great attraction and appeal. His great personality spiri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ll spread truth to the world.
引文
①胡锦涛:《在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82103/
    ②薄一波:《怀念任弼时同志》,《党的文献》,2004年第3期。
    ③蔡庆新:《任弼时与中共党史重大事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④《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7页。
    ①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①肖芳林:《论任弼时的党组织建设思想》,《求索》,2006年第6期。
    ②彭海燕:《任弼时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卓越贡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③井建斌:《简论任弼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3期。
    ④郑雅茹:《任弼时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第3期。
    ⑤刘布光:《试论任弼时的共青团建设理论》,《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⑥沈志高:《任弼时早期建团思想》,《毛泽东思想论坛》(长沙),1994年第3期。
    ①何丽萍:《任弼时对我军政治工作的贡献》,《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第1期。
    ②廖良初:《任弼时关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云梦学刊》,2004年第3期。
    ①冷溶:《任弼时研究的新进展》,《党的文献》,2004年第3期。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04页。
    ③任弼时:《仟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0页。
    ④仟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3-255页。
    ⑤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14页。
    ①尹沪溪、魏月编:《领袖交往实录系列:任弼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05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
    ①《马兜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5页。
    ①章学新:《任弼时传》(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任弼时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①章立新:《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7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任弼时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9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64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8-10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7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8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4页。
    ①章学新:《任弼时传》(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3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1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7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3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页。
    ①《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7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4-1935),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21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4页。
    ②章学新:《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80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任弼时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85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3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③《中共中央文什选集》(第10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702页。
    ④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4页。
    ⑤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4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85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8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5页。
    ①仟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2页。
    ②指的是《中国青年》,笔者注。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5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1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14页。
    ③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7页。
    ①中共汨罗县宣传部编:《怀念任弼时同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7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01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01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4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2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6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6页。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28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1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8页。
    ②《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6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9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4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4页。
    ①任弼时:《仟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8页。
    ②《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2-833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60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5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7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73页。
    ④宋德源:《论任弼时党的纪律建设思想》,《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7页。
    ②方志纯:《怀念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第73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31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8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85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86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7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2页。
    ①章学新:《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51贞。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1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页。
    ②任弼时:《仟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页。
    ④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0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2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97页。
    ④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22页。
    ⑤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24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7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02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7页。
    ④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8页。
    ⑤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39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2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02页。
    ①章学新:《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9-260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杜,1991年版,第136页。
    ②任弼时:《仟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3页。
    ③中共汨罗县宣传部编:《怀念任弼时同志》,1979年版,第67页。
    ①《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7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任弼时同志八十诞辰纪念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第71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06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0页。
    ①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7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2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5页。
    ④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5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5页
    ②《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3页。
    ①仟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53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2页。
    ①章学新:《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4页。
    ②章学新:《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53页。
    ④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37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0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80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0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8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2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7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4页。
    ③仟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41页。
    ④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8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91页。
    ②《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48页
    ①高军:《伟大的战士任弼时》,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第58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1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9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9页。
    ②吴克云:《任弼时的党性理论与实践》,《毛泽东思想研究》,1995年第1期。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3页。
    ①仟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4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4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5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3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编:《任弼时同志八十诞辰纪念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①章学新:《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31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1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9页。
    ①章学新:《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6页。
    ②黄克诚:《黄克诚自述》,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4页。
    ①《列宁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88页。
    ②《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08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④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页。
    ①共青团中央青运史工作指导委员会:《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第3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189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2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84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04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23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6页。
    ④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0页。
    ①章学新:《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5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17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27页。
    ③章学新:《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6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01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8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9页。
    ①章学新:《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4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47页。
    ①任弼时同志治丧委员会:《任弼时同志逝世纪念集》.青年出版社,1951年版,第363页。
    ②仟弼时同志治丧委员会:《任弼时同志逝世纪念集》,青年出版社,1951年版,第65页。
    ③任弼时同志治丧委员会:《怀念任弼时同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8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14页。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15页。
    ①中共汨罗县宣传部编:《怀念任弼时同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9页。
    ②中共汨罗县宣传部编:《怀念任弼时同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2页。
    ③中共汨罗县宣传部编:《怀念任弼时同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2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任弼时同志八十诞辰纪念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第121页。
    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页。
    ①《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4页。
    ②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8页。
    ③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9页。
    ①《人民日报》,2000年06月29日,第1版。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9-290页。
    ②吴克云:《任弼时的党性理论与实践》,《毛泽东思想研究》,1995年1月。
    ①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0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专题文集(1-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列宁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专题文集(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文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9.
    [7]周恩来选集(上、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984.
    [8]刘少奇选集(上、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985.
    [9]邓小平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中共中央组织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论党的宣传工作.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
    [3]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999.
    [4]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
    [5]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大事记编写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大事记(1921-1999)[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6]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政治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编.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M].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1982.
    [7]中共中央组织部等.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8]中共中央文献室.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9]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10]中宣部办公厅.党的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49—1966)[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11]中共中央党校毛泽东思想研究室编写组.思想政治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1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任弼时研究文集[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89.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任弼时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光辉历程:从一大到十五大[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85.
    [16]任弼时.任弼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7]蔡庆新、姚勇.任弼时的非常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8]高军.任弼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19]高军.伟大的战士任弼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
    [20]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21]邱伟光.思想政治工作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2]黄小蕙等.思想政治工作70年[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1.
    [23]龚海泉.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24]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5.
    [25]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6]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史[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27]郑永廷.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28]柳建辉、郑雅茹.任弼时与中国青年[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29]蔡庆新、吕小蓟.任弼时研究述评.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0]任远志.我的父亲任弼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31]章学新.任弼时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1994.
    [32]章学新.任弼时传(修订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2004.
    [33]肖河.任弼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
    [34]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5]刘德华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著作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6]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7]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工作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8]郑永廷.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9]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0]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工作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1]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2]陈秉公.思想政治工作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43]罗洪铁.思想政治工作学专题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4]张耀灿、陈万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5]张蔚萍.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修订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46]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7]苏崇德等.比较思想政治工作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8]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9]陈立思.当代世界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0]郑洗.邓小平青年思想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51]毕淑芝、王义高.当今世界教育思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2]王玄武.比较德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5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4]王希尧.人本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
    [55]黄济、王策.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6]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7]孙培清、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58]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59]黄钊等.中国道德文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60]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61]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62]倪素儴.制度伦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3]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4]鲁洁.德育社会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65]骆郁廷.文化软实力:战略路径与结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66]佘双好.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健全措施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67]张蔚萍.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学说[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68]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任弼时百周年纪念——全国任弼时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2]任弼时同志治丧委员会编.任弼时同志逝世纪念集[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1.
    [3]胡锦涛.在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5(01):1.
    [4]江泽民.在任弼时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4,4(24):1.
    [5]欧阳雪梅、张小舟.任弼时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文史博览2005.20.
    [6]井建斌.简论任弼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3.
    [7]刘布光.试论任弼时的共青团建设理论[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2.
    [8]夏建文.试论任弼时对共青团建设的历史性贡献[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3.
    [9]何丽萍.任弼时对我军政治工作的贡献[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1.
    [10]薄一波.怀念任弼时同志.党的文献[J]2004.3.
    [11]刘牧.任弼时青年上作思想的突出特点[J].思想教育研究1997.2.
    [12]工成家.论任弼时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形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13]廖良初.任弼时早期思想发展轨迹探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14]吴克云.任弼时的党性理论与实践[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5.1.
    [15]吕小蓟.从《旅俄中国青年共产团团员调查表》看任弼时早期革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党的文献2004.3.
    [16]张静如.任弼时与中国革命的几个问题[J].党的文献2004.3.
    [17]李玉琦.任弼时建团思想浅议[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4.3.
    [18]蔡庆新.论任弼时在五卅运动前后关于青年运动的战略策略思想[J].党的文献1999.3.
    [19]郑雅茹.任弼时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创建[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3.
    [20]沈志高.任弼时早期建团思想探讨[J].毛泽东思想论坛1994.3.
    [21]高旗.湘楚文化与青年任弼时的价值选择[J].云南大学学报.2005.1.
    [22]潘华.丰功垂青史——浅述任弼时同志对青年运动的贡献[J].青运史研究1997.2.
    [23]李君如.像任弼时同志那样重视党校的党性教育[J].党的文献2004.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