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玉堂酱园”的历史演变及其新世纪的发展战略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历史包罗万象,历史研究也应该有多学科、多领域的视角。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老字号企业的发展,不断出谋划策,但真正深入研究企业历史发展进程的却不多。尤其对于玉堂,很多人知道它是一酱菜厂,但对于其300年的历史,很少有人了解。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般和特殊相区别的方法,综合运用历史学、经济学、营销学、法学等知识,通过查阅档案和实地采访以获取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对玉堂近300年历史演变的研究中,寻找、发现其特色和经营成功的机理,为老字号企业的振兴,为传统品牌在新时期的弘扬,提供借鉴。同时尝试通过玉堂这一老字号,展开一个全新的传统文化的研究,再现明清至今的社会经济状况,以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追寻企业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战略,以企业反思历史,以历史明示企业。
     文章第一部分先从内涵、发展轨迹和价值等方面对老字号做了界定,闸明了研究老字号的思路和意义。
     文章第二部分对玉堂、运河经济、儒商文化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着力探讨玉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以便在下文更好再现其发展演变。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本文写作的重点,着重研究了玉堂酱园近300年的历史,并按照其发展的兴衰历程,划分出11个阶段(创建、立业、鼎盛、中兴、衰落、倒闭、复苏、挫折、崛起、困境、新生),并将玉堂的历史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紧密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再现了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50年代的公私合营、90年代的国企改革、新时期的股份制改造等史实,得出国兴则厂兴,国衰厂必衰的结论。
     文章第四部分以大多数老字号的兴衰为参照,由面及点,总结出玉堂酱园经营的经验和教训,并得出启示。
     文章第五部分试图从品牌学的角度探究玉堂的发展策略,指明其要想再现昔日辉煌,首先要革新观念,让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环境保存一致,与民族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同时要实施品牌战略,尽早加强文化管理,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History includes everything, historic study should also have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 subjects and fields. Recently, people comm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Honored Brands and offer advices and suggestions continually. But there are less people to do deep research on firm's development process. Especially, for example, many people only know Yutang Pickled Vegetables is a pickle work, but less people know its 300 years history. This article adopts the methods of theory combining practice common differentiating special, comprehensively uses the knowledge of economics marketing laws history and so on. Acquires first hand data by looking up archives and interviewing directly. This article is just to study Yutang's nearly 300 years history, look for and find its character and mechanism of successful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experiences for refreshing the Time-Honored Brand and developing traditional brands in new times. At the same time, attempt to start a new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ulture by Yutang study, represen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by using its hundred's history process, pursue the firm's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Using firm to reconsider history, using history to explicit firm.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 defines the Time-Honored Brand from the aspect of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value, and clarify the clew and meaning of studying the Time-Honored Brand.
     In the second part, I will make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 of Yutang canal economy culture of intellectual businessmen in order to clarify Yutang's history origi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discuss the history background of Yutang Pickled Vegetables, so represent its evolution in the following parts.
     The third part is the emphasis of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ying yutang's 300 years history from its establish. According to its history of rise and fall and consider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s of that time, we can divide it into 11 stages(establish founding great prosperity resurgence decline bankrupt refresh frustration grownup dilemma newborn). And then connect the Yutang's history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the capitalism which having reproduced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period buds, the fifties joint state-private management, the nineti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 the new period stock system reform, and so we can have the conclusion: enterprise will be rise if the country is prosperous and strong, but if the country is not, the enterprise will be decline.
     The article Part IV consults with the most time-honored brands' history of rise and fall, and sums up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Yutang Pickled Vegetables, and then points to the inspirations.
     Article Part V tries to probe into Yutang's development tactics from the angle that the brand learns, show clearly that if the enterprise wants to be in former splendid days, it must reform concept first, make the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follow with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hare a common fate and breath with nation and times. At the same time, it must put brand strategy into practice, sharpen culture manage as early as possible. This is not a matter of expediency, but is the only way which must be passed to make the enterprise bigger and stronger.
引文
1 冯进茂:《同仁堂-老字号经营的成功典范》,《医药世界》2003年第1期,第42页。
    2 施少斌(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百年老字号王老吉擦亮老字号金字招牌》,《医药世界》2004年第9期,第32页。
    3 鲁才:《老凤祥,中国老字号著名品牌》,《轻工标准与质量》2004年第4期,第26页。
    4 牛耀红:《老字号走向现代化-北京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的经营之道》,《营销实战》2005年第6期,第38页。
    5 车本生:《青春常在的“老字号”-记青岛孚德鞋业有限责任公司》,《西部皮革》2002年第2期,第38页。
    6 张培:《百年老字号:内联升》,《中外文化交流》2005年第3期,第50页。
    7 李慧英:《老字号六味斋焕发青春》,《肉类工业》,2003年第6期,总第266期,第45页。
    8 边英英:《老字号: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永葆生机—全聚德集团董事长姜俊贤访谈实录》,《首都经济杂志》,2002年第3期,第31页。
    1 丁轩:《百年“狗不理”:你应该理什么-给老字号品牌企业把脉》,《特区经济》2005年第4期,第282页。
    2 冯云杰:《“王麻子”破产败在哪里》,《财经界》2006年第6期,第101页。
    3 徐城北:《北京老字号》,《百年潮》2004年第5期,第59页。
    4 汪波、张伟:《谁来拯救珠三角老字号》,《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4年第7期,第60页。
    5 宋平、董兴林、王炳成:《青岛“老字号”的品牌发展现状及营销对策研究》,《集困经济研究》2006年10中旬刊总第209期,第159页。
    6 石菡贞、潘希颖:《从品牌视角看我国老字号营销问题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第34卷第2期,第370页。
    7 曾朝晖:《老字号:如何老当益壮》,《企业文化》2005年第6期,第25页。
    8 吴学安:《老字号,重生之路在何方?》,《中外企业文化》2006年第12期,第15页。
    9 许剑雄、田二春:《我国老字号企业发展战略浅析》,《北方经贸》2004年第9期,第4页。
    10 何佳讯、李耀:《品牌活化原理与决策方法探窥—兼谈我国老字号品牌的振兴》,《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第21卷第6期。
    1 支春明:《四百余载“酱新独运”—记中华老字号“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中国品牌与防伪》2006年第11期,第11页。
    2 王长城、杨义堂:《玉堂老字号兴衰与希望》,《经济导报》2002年08月17日第B01版。
    3 吴涛:《“中华老字号”餐饮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初探》,摘自《管理论坛》杂志,来源于:http://www.vcmc.com/forum/magazine/read.php?id=765。
    4 薛伟:《剖析餐饮“老字号”的经营现状及发展》,《烹调知识》2005年第4期,第23页。
    5 霍学亮:《餐饮业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现状》,来源于“价值中国网”:http://www.chinavalue.net/showarticleaspx?id=10769。
    6 陈宏波:《老字号龙牌酱油名闻遐迩》,《学习导报》2003年第1期,第43页。
    7 鲁肇元:《酱油的起源及酱油生产工艺的沿革》,《中国调味品》2002年1月第1期,第43页。
    8 孔令仁、李德征、苏位智、李岫著:《中国老字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9 杨光林、曹瑞天主编:《今日老字号》,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10 谢牧、吴永良著:《中国的老字号》,经济日报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
    1 张庶平、张之君主编:《中华老字号》,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 李平生编著:《山东老字号》,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3 鲁海著:《岛城老字号》,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4 宝应县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宝应老字号》,宝应文史资料第13辑,2000年2月。
    5 广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编:《广州老字号》,广州文史资料第61辑,2003年。
    6 北京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驰名京华的老字号》,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4月。
    7 王磊主编:《秦皇岛的老字号》,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8 齐守成编著:《盛京老字号》,沈阳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9 徐城北著:《花雨纷披老字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10 曹源著:《老字号的文化底蕴》,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11 陈志平编著:《老字号商法》,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1 郭会斌著:《浴火重生:透视中华老字号的经营之道》,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2 张正宽、时家驹:《京省驰名,味压江南—记玉堂酱园》。张正宽解放前曾在玉堂工作,后任市一轻局副局长。时家驹曾任玉堂厂长、党委书记。
    3 孙序东:《玉堂酱园百年不衰的原因浅谈》。孙序东是旧玉堂酱园业主孙氏的后裔,曾为江苏省建筑公司会计师,现退休。
    4 吴国柱:《京杭大运河的畅通与玉堂酱园的资本主义萌芽》,载于济宁政协内部资料《济宁运河文化研究》。第263—276页。
    5 李司纲、张长春著:《玉堂酱园探微》,载于济宁政协内部资料《济宁运河文化研究》,第277—284页。
    6 陈柳德、李司纲著:《玉堂酱园》,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7 向春著:《玉堂春秋》,作家出版社,2001年1月版。
    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济宁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济宁文史资料第1辑》,第176页。
    1 张金城:《北京老字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2 孔令仁、李德征、苏位智、李岫著:《中国老字号》(壹)目录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2页。
    1 乾降《济宁直隶州志》卷三。
    2 道光《济宁直隶州志》卷《建置》。
    3 同上。
    4 道光《济宁直隶州志》卷四,杨定国《议井巷创修石路记略》。
    5 张燕婴译注:《论语·里仁》,中华华书局,2006年版。
    6 春秋左丘明著:《国语晋语》,岳麓书社,1988年版。
    7 南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版。
    1 杨丽:《浅谈儒家文化与商业经营》,载《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1月第6期。
    1 道光《济宁直隶州志》卷八《艺文志》。
    2 《玉堂厂志》(1714—1985),济宁玉堂酿造总厂编撰委员会,1986年12月。
    3 陈柳德、李司纲著《玉堂酱园》,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62页。
    1 孔令仁、李德征、苏位智、李岫著:《中国老字号》(壹)目录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3—5页。
    1 杨丽:《浅谈儒家文化与商业经营》,载《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1月第17卷第16期,第16页,
    1 《玉堂厂志》(1714-1985),济宁玉堂酿造总厂编撰委员会,1986年12月。
    1 创始人:李玉柱。乾隆年间,玉堂酱园总经理梁圣铭派李玉柱到南方学习腐乳(尤其是香豆腐乳,现名红方腐乳)的制作技巧。李玉柱勤奋刻苦,经过三年的观察、揣摩和实践,终于掌握了先进的腐乳制作工艺,制作成口味独特的香豆腐乳。资料来源:玉堂酱园企业网:http://www.yutang.com.cn(以下同)。
    2 创始人:刘小刚。乾隆年间,冷孙两家入主玉堂酱园后,选派作坊里的年轻人刘小刚到南方学习造酒技术。一次作坊造酒老大突然晕倒,多亏刘小刚及时为其抓药治病,悉心照顾才幸免于难。康复后,酒老大将自己年轻时发明的金波药酒的配方秘密交给刘小刚。
    3 清李汝珍著、张友鹤校注:《镜花缘》,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4月第1版,第739页。
    4 《玉堂厂志》(1714—1985),济宁玉堂酿造总厂编撰委员会,1986年12月。
    5 发明人:梁圣铭。乾隆年间,他精选产自南四湖的草鱼,二两一条,一斤八条,每篓八条,将鱼刮鳞剖肚、剪头去尾,风干后装坛,加入特制的“糟”存放半年,吃时再加上适量白糖、麻油,上笼蒸熟即可。后来的继承者将糟鱼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改进,将草鱼换成了2斤左右的鲤鱼做成五香糟鱼。
    6 创始人:梁圣铭。在创制出五香糟鱼后,梁圣铭看到南四湖的螃蟹又肥又大,而且价格便宜,如果能够将不易进味的螃蟹,通过进食调料的方式,使螃蟹味道鲜美,并且能够除去腥味,岂不美哉!通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醉蟹。选南四湖秋季出产的活螃蟹,肉肥团脐,先在清水中让其将腹内赃物吐净,然后装入坛中,再添入混有多种配料的绍酒,让蟹慢慢进食,使得蟹的内外均为调料和绍酒滋润浸透,15天后即可食用。
    7 创始人:林怀星。乾隆年间,玉堂酱园总经理梁圣铭派林怀星到南方学习酱香花生仁的制作工艺,学成后让其担任玉堂酱园首位酱香花生仁作坊的老大。其后人经过代代不懈努力,使得玉堂酱香花生仁独步天下。
    1 《玉堂厂志》(1714—1985),济宁玉堂酿造总厂编撰委员会,1986年12月。
    2 吴国柱:《京杭大运河的畅通与玉堂酱园的资本主义萌芽》,载《济宁运河文化研究》,第263页。
    1 《玉堂厂志》(1714—1985),济宁玉堂酿造总厂编撰委员会,1986年12月。
    1 资料来源:山东省图书馆特藏部。
    2 山东省图书馆特藏部:《第一次物品展览会审查报告书》,一至二编第二至七章,第121页至270页。
    1 以上资料来源:《玉堂厂志》(1714—1985),济宁玉堂酿造总厂编撰委员会,1986年12月。
    1 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版,第365页。
    2 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3 资料来源:《玉堂厂志》(1714—1985),济宁玉堂酿造总厂编撰委员会,1986年12月。下同。
    1 杨一辰:《加忆朱总司令对我的一次召见》,《财贸战线》1979年11月2日,第4版。
    1 陈明显、张恒等编著:《新中国四十年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年5月第1版,第453页。
    2 同上,第506—507页。
    1 尹永军、杨峥晖编著:《巨变—1978年至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111页。
    2 同上,第135页。
    1 资料来源:《玉堂厂志》(1714—1985),济宁玉堂酿造总厂编撰委员会,1986年12月。下同。
    1 尹永钦、杨峥晖编著:《巨变:1878—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183页。
    1 尹永钦、杨峥晖编著:《巨变:1878—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257页。
    1 尹永钦、杨峥晖编著:《巨变:1878—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107页。
    2 邹东涛、欧阳日辉著:《所有制改革攻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137页。
    3 “退二进三”:第二产业有序地从市区退出,为发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让路。玉堂实施“退二进三”,体现了济宁市的产业布局调整,同时也利于自身盘活存量资产,为企业做大做强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1 谢牧、吴永良著:《中国的老字号》,经济日报出版社,1988年11月版,第98页。
    2 孔令仁、李德征、苏位智、李岫著:《中国老字号》(壹)目录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1 孙丽萍:《论明清时期官商一体化的作用和影响》,载《史林》2002年第1期,第10页。
    2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436,《孙毓汉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
    3 清朱寿朋编:《戴思溥奏折》,《光绪朝东华录》总第3957页,中华书局,1958年版。
    1 摘自于《中国老字号》(壹)目录卷,孔令仁、李德征、苏位智、李岫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23页。
    2 张继焦、帅建淮编著:《成功的品牌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6页。
    1 罗争玉著:《企业的文化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5页、12页。
    1 张继焦、帅建淮编著:《成功的品牌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02页。
    1、孔令仁、李德征、苏位智、李岫著:《中国老字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2、李平生编著:《山东老字号》,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3、杨光林、曹瑞天主编:《今日老字号》,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4、谢牧、吴永良著:《中国的老字号》,经济日报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
    5、张庶平、张之君主编:《中华老字号》,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6、罗争玉著:《企业的文化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7、鲁海著:《岛城老字号》,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8、宝应县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宝应老字号》,宝应文史资料第13辑,2000年2月。
    9、广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编:《广州老字号》,广州文史资料第61辑,2003年6月。
    10、北京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驰名京华的老字号》,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4月。
    11、王磊主编:《秦皇岛的老字号》,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12、齐守成编著:《盛京老字号》,沈阳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13、徐城北著:《花雨纷披老字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14、曹源著:《老字号的文化底蕴》,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15、陈志平编著:《老字号商法》,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16、郭会斌著:《浴火重生:透视中华老字号的经营之道》,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17、李司纲、张长春著:《玉堂酱园探微》,载于济宁政协内部资料《济宁运河文化研究》,第277—284页。
    18、陈柳德、李司纲著:《玉堂酱园》,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19、向春著:《玉堂春秋》,作家出版社,2001年1月版。
    20、张继焦、帅建淮编著:《成功的品牌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21、张燕婴译注:《论语·里仁》,中华书局,2006年版。
    22、春秋左丘明著:《国语晋语》,岳麓书社,1988年版。
    23、南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版。
    24、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版。
    25、尹永军、杨峥晖编著:《巨变-1978年至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26、陈明显、张恒等编:《新中国四十年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年5月第1版。
    27、邹东涛、欧阳日辉著:《所有制改革攻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8、谢牧、吴永良著:《中国的老字号》,经济日报出版社,1988年11月版。
    29、徐赓陛:《不自谦斋漫存》卷7,光绪八年版。
    30、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436,《孙毓汶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
    31、清朱寿朋编:《戴思溥奏折》,《光绪朝东华录》总第3957页,中华书局,1958年版。
    32、清李汝珍著,张友鹤校注:《镜花缘》,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4月第1版。
    1、冯进茂:《同仁堂—老字号经营的成功典范》,《医药世界》,2003年第1期,第42页。
    2、施少斌(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百年老字号王老吉擦亮老字号金字招牌》,《医药世界》,2004年第9期,第32页。
    3、鲁才:《老凤祥,中国老字号著名品牌》,《轻工标准与质量》,2004年第4期,第26页。
    4、牛耀红:《老字号走向现代化—北京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的经营之道》,《营销实战》,2005年第6期,第38页。
    5、车本生:《青春常在的“老字号”—记青岛孚德鞋业有限责任公司》,《西部皮革》,2002年第2期,第38页。
    6、张培:《百年老字号:内联升》,《中外文化交流》,2005年第3期,第50页。
    7、李慧英:《老字号六味斋焕发青春》,《肉类工业》,2003年第6期总第266期,第45页。
    8、边英英:《老字号: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永葆生机—全聚德集团董事长姜俊贤访谈实录》,《首都经济杂志》,2002年第3期,第31页。
    9、孙丽萍:《论明清时期官商一体化的作用和影响》,《史林》,2002年第1期,第10页。
    10、丁轩:《百年“狗不理”:你应该理什么—给老字号品牌企业把脉》,《特区经济》,2005年第4期,第282页。
    11、冯云杰:《王麻子破产败在哪里》,《财经界》,2006年第6期,第101页。
    12、徐城北:《北京老字号》,《百年潮》,2004年第5期,第59页。
    13、汪波、张伟:《谁来拯救珠三角老字号》,《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4年第7期,第60页。
    14、宋平、董兴林、王炳成:《青岛“老字号”的品牌发展现状及营销对策研究》,《集困经济研究》,2006年10中旬刊总第209期,第159页。
    15、石菡贞、潘希颖:《从品牌视角看我国老字号营销问题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第34卷第2期,第370页。
    16、曾朝晖:《老字号:如何老当益壮》,《企业文化》,2005年第6期,第25页。
    17、吴学安:《老字号,重生之路在何方?》,《中外企业文化》,2006年第12期,第15页。
    18、许剑雄、田二春:《我国老字号企业发展战略浅析》,《北方经贸》,2004年第9期,第4页。
    19、何佳讯、李耀:《品牌活化原理与决策方法探窥—兼谈我国老字号品牌的振兴》,《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第21卷第6期。
    20、支春明:《四百余载“酱新独运”—记中华老字号“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中国品牌与防伪》,2006年第11期,第11页。
    21、王长城、杨义堂:《玉堂老字号兴衰与希望》,《经济导报》,2002年08月17日第B01版。
    22、吴涛:《“中华老字号”餐饮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初探》,摘自《管理论坛》杂 志,来源于“VCMC中华管理论坛/经理学苑网”:http://www.vcmc.com/forum/magazine/read.php?id=765。
    23、薛伟:《剖析餐饮“老字号”的经营现状及发展》,《烹调知识》,2005年第4期,第23页。
    24、霍学亮:《餐饮业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现状》,来源于“价值中国网”:http://www.chinavalue.net/showarticle.aspx?id=10769。
    25、陈宏波:《老字号龙牌酱油名闻遐迩》,《学习导报》,2003年第1期,第43页。
    26、鲁肇元:《酱油的起源及酱油生产工艺的沿革》,《中国调味品》,2002年1月第1期,第43页。
    27、张正宽、时家驹:《京省驰名,味压江南—记玉堂酱园》。
    28、孙序东:《玉堂酱园百年不衰的原因浅谈》。
    29、吴国柱:《京杭大运河的畅通与玉堂酱园的资本主义萌芽》,载于济宁政协内部资料《济宁运河文化研究》,第263—276页。
    30、杨丽《浅谈儒家文化与商业经营》,载《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1月第17卷第16期。
    31、杨一辰:《加忆朱总司令对我的一次召见》,《财贸战线》,1979年11月2日第4版。
    32、姜俊贤:《“全聚德”品牌的历史演变及其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33、张金城:《北京老字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34、陈曼杲:《中国“老字号”个性为本品牌战略的探索-裕华公司品牌战略的调整》,复旦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1、玉堂企业档案、《玉堂厂志》(1714—1985),济宁玉堂酿造总厂编撰委员会,1986年12月。
    2、玉堂酱园企业网:(http://www.yutang.com.cn);
    济宁运河文化研究网站(http://www.chinajining.com/index.asp);
    中国老字号网(http://www.zglzh.com/);
    中国调味品网(http://www.cntwp.com/);
    中国调味品协会网(http://www.cntwp.com/)。
    3、玉堂酱园图书室所藏《历史资料》、《玉堂名人》、账簿、老照片等资料。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济宁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济宁文史资料》。
    5、山东省图书馆报馆部、特藏部资料。
    6、济宁档案局《济宁直隶州志》、《济宁县志》、《济宁州志》等资料。
    7、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8、2005—2007年间笔者采访玉堂酱园所得文字及口述史资料。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