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耀亢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明清鼎革,无论身仕庙堂的士大夫,还是埋头科举,尚未取得功名的读书人,对他们的个人生活和人生抉择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丁耀亢(1599—1669),明清之际重要的文学家。他跨越明末清初,一生重要的活动恰与明清易代前后四十年大致重合。他既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又是匍匐辗转其问的一员;易代给他的家族和个人生活带来强烈的冲击。为求得自保,他南游北上,穿梭于京师名公巨卿之间,先以拔贡得旗塾教习,后授教谕,再得之县令。其间丁耀亢以诗文交游,但却蹇淹科场,志不得伸。正如袁世硕先生所言:“黍离之悲,伤时忧世之思,佗傺不平之气,横溢于中而不可抑,于是发之于诗,发之于戏曲,发之于小说,皆非专在逞才学以文争胜。”
     丁耀亢在其文集中真实记录自己在明清之际的个人遭际,为改变生存状况的种种努力,以及对当时社会的道德关怀和文化反思,是其“一人之史”。全面考察丁耀亢的生平及其作品对我们深入了解明清易代之际中下层汉族知识分子的心态具有范本意义。
     本文结合丁耀亢的全部作品以及与同时代士人的交游唱和,梳理易代之际北方汉族士人的生存状况,把握时代思潮中士人的生存心态、对时代的文化反思及文学创作的特点。
     导论部分为丁耀亢研究综述。目前对丁耀亢研究在其生平、思想、文学成就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较大的学术空间。研究多集中在小说《续金瓶梅》,对其诗歌、戏曲研究虽然有数篇论文,但大多作平面个体论述,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比较研究。
     第一章为丁耀亢乡绅生活研究。一是举业与耕读。丁耀亢出身科举世家,其父兄、弟侄均有功名。丁耀亢在明朝参加了七次乡试,未有所获。攻读之余,丁氏经营庄园,躬耕陇亩,有较强的治生能力。此间他南游求学,结社山中,过着优裕的乡绅耕读生活。二是甲申事变前后,弟侄死于清兵战火,田产零落,饱受强邻恶奴凌辱。丁氏在诗文中真实记录甲申前后在清军入侵、李自成农民军的双重冲击下,以及奴变对北方士绅生命财产以及社会秩序的威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第二章为其京师交游考论。一是考察丁氏在京师与降清明臣、新朝进士、明朝遗民之间的交游唱和,期望邀誉,有助仕进。二是在此基础上,讨论丁耀亢这一时期交游中的三个特点:自我期许与他者评价,即自许有诗才、重性情的“嵚崎人”,他人以放诞飞扬的“畸人”视之:诗文中以史典逞才,因渴望援引而不得不以恭谦殷勤之意干谒;现实唱和中诗文的不平等,折射出文人在求取功名与保全自尊之间矛盾交织心态。三是以丁耀亢为视角,考察清初北方贰臣文人京师业余生活及其心态。北方贰臣文人大多在朝政之余用心诗文,企图立言存世;在与故旧宴集中感慨世事变迁;在赏曲观剧中重温旧朝衣冠,缅怀故国;多参禅观寺,登高览胜,舒展郁愤之情;由此进一步探究清初贰臣文人在揽辔登朝,得时行志的表象下,悲天悯人,忧谗畏讥的抑郁内心。
     第三章为其游宦生涯。一是旗塾教习生涯。由丁氏改籍入贡及其教习生活考察清初旗塾教育状况;由此进一步考察其作为汉族士人的内心纠结:为重振家业的强烈幻想和华夷之防的短暂困惑;政治伦理道德标准与自我利益的错位;强权臣服与文化自负的自我虚构。二是教谕生涯。由此考察清初教谕职责在于振铎善俗,教化士子;教谕生活职卑俸微,生活清苦。丁氏为获荐举先后捐俸赈济、拜访故旧、奉命创作传奇,竭尽所能,折射出清初贡举升迁的艰辛。三是惠安之行。梳理其赴任惠安的行踪,探析去职的缘由,即时局动荡,战氛方炽;年衰身疾,念土怀亲;禄微祸重,名心渐冷。纵观丁氏游宦生涯,清初汉族士人求得一职并非易事,他们的努力既为身家计,又有读书人科举功名圆梦的内心渴望,映照出科举挫折焦虑对士人的人生影响。
     第四章是其诗歌创作研究。一是丁氏诗歌的创作思想:以诗补史的诗教理念;转益多师,多种诗体的自觉实践;对竟陵派的自觉修正,已渐露清代诗风转变的先声。二是丁氏诗歌中鲜明的宗杜色彩:诗歌创作中强烈的“诗史”意识,特别是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创作中善于用典和比兴手法,增强内在张力。由于过度用典,破坏了诗歌意蕴的传达,造成部分诗作晦涩难懂。诗歌中的宗杜色彩与清诗宗杜的社会思潮和时代影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是对有关丁耀亢诗歌的重要清诗选本汇考,考察丁耀亢诗歌的影响;从入选数量上,总体呈现逐步受重视的趋势。早期清诗选本大多选取其早年颇有风致诗作,后期则注重其写实倾向的作品。
     第五章是其戏曲研究。一是其戏曲思想研究。丁氏学习前人,结合创作实践,提出自己的戏曲思想:结构观,布局合宜,自出机杼,强调“布局繁简合宜难”,重视结构;语言观,语出自然,慎于用典;曲词观,声腔情词,双美兼重;教化观,观风化俗,以剧渡世。二是其剧作研究。丁氏的剧作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是其心灵轨迹的再现。《赤松游》借张良“为君父报仇”的历史故事,传达清初汉族士人出仕为明而非仅仅仕清的心声。论文对清初有关张良意义的诠释,以新朝进士魏裔介的《留侯论》和遗民魏禧的《留侯论》作参照,剖析张良意义在清初的阐释嬗变。丁耀亢的忠臣孝子观,魏裔介的义士仁人论,魏禧的忠臣仁人的定位,真实地展示了随着清政权稳固所形成的人心思定的普遍社会心理。《西湖扇》表现汉族士人对旧主新朝的接受和期待的情感。对比创作于此前吴梅村的《秣陵春》传奇和其后孔尚任的《桃花扇》,虽然离合之情相近,但表达的兴亡之感不同。《秣陵春》重在表述士子易代之际对旧主的留恋和对新朝的徘徊,《西湖扇》表现的是汉族士子对新朝的接受与期冀,而《桃花扇》重在反思历史,照鉴现实三者有明显的历史传承与艺术借鉴关系。对比三者的关系,清晰揭示出蕴藏含于传奇中当时士人隐秘的内心世界。《表忠记》则是士了抛却了眷恋与徘徊的心结,对新朝政权完全接受和拥戴;但其中还是传达出作者自己的声音,即反思前朝,借以讽谏。丁耀亢以传奇形式,展现易代之际汉族士人的失国怀旧,向往功名的裂变人格心态,是当时士大夫中一种普遍的时代流行病。
     第六章是其创作思想研究。论文选取两个着眼点:一是其早期《天史》编撰,一是其晚年《续金瓶梅》创作。《天史》完成于明崇祯五年,其目的在于借史鉴今,纪恶讽喻,以历史反观明末社会,传达渡世之心。这一思想贯穿于他全部史、诗、曲创作中,在小说《续金瓶梅》中得到进一步强化。《续金瓶梅》以小说笔法传达反思精神,即人物形象塑造的纪实化,创作手法的史笔化,创作主旨的史心化;最终达到反思征实,翼圣赞经的教化目的。
     余论部分。纵观丁耀亢一生,特别是入清后的人生抉择和文学创作,可以说是仕清身份,遗民情怀,对现实始终赋予儒家的道德关怀。由丁耀亢的交游与诗文唱和,探析清初贰臣文人诗文中普遍呈现的愧疚自赎心态。对比清初南北贰臣文人,他们的愧疚自赎心态的呈现方式有较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与满洲地区的地理亲缘和李自成政权影响程度不同,造成南北贰臣文人分布有差;清政府采取尊满抑汉的政策和清初争中南北势力的消长差异;南北文人官员内在道德追求与外在政治伦理舆论环境的差别。
The Change of dynasty from Ming Dynasty to Qing Dynasty had tremendous impact on people's life, no matter scholar-officials or the hard working imperial examinees. Ding Yaokang(1599-1669),the important writer in the early of the Qing Dynasty. He had been living through the two dynasties, most parts of his activities roughly coincided with the Dynastic change for forty years. He was not only the witness of this history, but also took a part in it. The Dynastic change hit his personal and family life a lot, to protect himself, he wandered in the whole country, visited some officials, whil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n he was made a magistrate. At those periods, Ding loved to make friends with poems, but he was not to be valued by the government, sadly he could not realize his ambition. As the famous contemporary scholar Yuan Shishuo said "The country had broken, worse than ever, I have strong concern for the whole nation, anxiety for the inequality fate, so I express it through my poems, through my dramas, through my novels, not boasting my talent but expressing my desperation."
     Ding Yaokang recorded his own experien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ynastic change form Ming Dynasty to Qing Dynasty, involving his pain suffered from the change, his efforts, and his deep thinking above the whole country. From fully investigating Ding's life and his literatures we can better know the life of the intellectuals in lower grade.
     In this paper, we combine all Ding's literatures with some other works from the same period, get to know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ose intellectuals in lower grade, grasp their thought and inspiration, it will draw our reflections above the history and do good to our literary creation.
     The Introduction is an overview of Ding Yaokang, we have gotten some achievement in research of Ding's life, thought, and his literature. There are still some academic fields for us to study in-depth.
     The Chapter One is the research of Ding's squire life. One part is seeking knowledge and tak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Ding had taken the examination for7times but has no achievement. In his spare time, Ding managed his manor and did some farming to live a life, he also went to other places to learn, it was Ding's peaceful life period. The other part is before and after the December Incident of1884, Ding's nephew and brother died in the war, what's more, his family financial situation got worse, Ding had been suffered a lot from the war. It could be revealed from Ding's literature, revolving the December Incident of1884, the revolution initiated by Li Zicheng, in such circumstances, the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was threatened and suffered great loss, so Ding's literature has a high historical value.
     The Chapter Two is about the period that Ding went to the capital to take imperial examination while he made friends with others at the same time. One part is Ding make friends with kinds of people such as ones surrender of Qing Dynasty, adherents from Ming Dynasty and some learners who dedicated to be successful in one's official career. Another part is to discuss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Ding's making friends:self evaluation, others' comments on him, these two characteristics reflect inequality in society, and the scholars couldn't realize their ideal under such surroundings. The third one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ng Yaokang, We can investigate the amateur life and spiritual life of scholars in northern city during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e Chapter Three is about Ding's official career. One part is that Ding used to be a teacher in aristocrat school, Ding had change his Han people, and joined to Man minority people, his job was survey test cases about imperial examination, through this part we can know inner conflict in Han Chinese, and the inequality between nations. Another part tells Ding's teaching life as a common teacher. Ding gave good education to people around, and as a common teacher, Ding earned a little and had a rough time, what's more, in order to be recommended to be an official Ding had taken some money to devote, or to write some articles, or to visit someone, etc. Actually, it was really hard for an ordinary scholar to be an official in Qing Dynasty. The last part discuss the reason that Ding was sent to HuiAn, we conclude that current politics was not stable, and the war was still continued, at that time Ding was old and weakness, dispirited and discouraged in all his life made him somehow desperate. Though Ding's whole life, he tried his best to succeed in his official career, to support his family, but he was hit again and again, his anxiety reflects what imperial examination has brought to the people of low grade.
     The Chapter Four shows Ding Yaokang's creature of poems. One is the selected works of important poems from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it shows the influence of the poetry of Ding Yaokang gradually be regarded in quantity. The early ones were somehow romantic, while the later ones were realistic. Another one is the creative thought of Ding's literature, the description of history could be complemented by poetry, the practice of kinds of ways of writing is also should be commended.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one is that Ding's literature has a distinct tendency to adore the famous poet Du Fu. So the creature of Ding's poem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peasantry, and in the creation it used many Chinese-poetry descriptions methods as'Bi',"Xing', sometimes those may destroy the poetry's artistic conception, but this phenomen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social trend and time influence.
     The Chapter Five is research of Ding's traditional opera creature. One research is about his theory and ideas of opera. Ding learned a lot from forefathers, and then he brought his own theory, he concerned a lot on structure theory, emphasized layout, simplified the expression words, etc. Another one is his research above dramas creature. Ding's dramas have strong subjective doctrine color, it reflected Ding's thoughts.
     The Chapter Six is the research of Ding Yaokang's creative ideas of writing. The paper has two focuses, one is Ding's early work Tian Shi and the other one is his later work Jin Ping Mei Continued. Tian Shi was finished at the fifth year of Emperor Chongzhen in Ming Dynasty, the book aimed at reminding people of history, and using the history as a mirror to reflect the society at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is topic ran through all Ding's the history works and got further strengthened in Jin Ping Mei Continued. Jin Ping Mei Continued expressed introspection in the form of novel. Through this novel it came to the purpose that the reflection is confirmed and brings enlightenment to the mass.
     The last part is both the overview of the objects of study and the extension of its significance. Throughout Ding Yaokang's whole life, especially literary works created since Qing Dynasty started, although he was an official of Qing Dynasty, he mourned for Ming Dynasty secretly, which we can call it "erchen psychology". What's more, he always persist the Confucian moral attention to the reality. From Ding Yaokang's friendship and all his work, we can see many scholars accepted the Qing Dynasty politically, but not culturally. Influenced by the Confucianism's conception of loyalty, they feel ashamed to serve the new dynasty. Compared with north-south "Betrayer" scholar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ir self-redeem and three factors are mainly account for those. Firstly, it is the geopolitical difference of Manchuria and the influence extent of Ming Li's regime. Secondly, Qing government's policy of honoring Manchu men and depressing Han Chinese while other parties'fighting with each other make it worse. Lastly, the moral and the external of pursuit a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ountry.
引文
①张清吉:《<醒世姻缘传>新证》,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张清吉:《丁耀亢年谱》,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李增坡:《丁耀亢研究—海峡两岸丁耀亢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②张振国:《伤时劝世,生新续奇—<续金瓶梅>价值重估》,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
    防小林:《<续金瓶梅>研沙》,湖南帅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姜克滨:《<续金瓶梅>“反清”主旨再探》,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③《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续金瓶梅>序》,《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④(清)刘廷玑:《续书》,《在园杂志》卷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25页。
    ⑤(清)平步青:《续奇书》,《霞外捃屑》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663页。
    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普迅全集》卷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1-192页。
    ⑦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国小说史略》附录,《鲁迅全集》卷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1页。
    ①郑振铎:《中国小说的第二期》,《文学大纲》(二),《郑振铎全集》卷一一,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1998年版,第267。
    ②沈雁冰:《中国文学内的性欲描写》,《中国文论二集》,《茅盾全集》卷一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
    ③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题解》,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86页。
    ④黄霖:《<金瓶梅>续书二种·前言》,《金瓶梅续书三种》,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版,第17页
    ⑤哀世硕:《续金瓶梅前高》,《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⑤王汝梅:《王汝梅解读<金瓶梅>》,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229页。
    ⑦方正耀:《明清人情小说研究》,上海:华东帅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75页。
    ⑧张俊:《清代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1页-42页。
    ⑨王汝梅:《丁耀亢的<续金瓶梅>创作及其小说观念》,李增坡主编《丁耀亢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62页。
    ⑩罗德荣:《<续金瓶梅>主旨索解》,李增坡主编《丁耀亢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74页。
    11张振国:《伤时劝阻,生新续奇—<续金瓶梅>价值重估》,2003年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0-36页
    ①王旭川:《中国小说续书研究》,北京: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59页。
    ②陈小林:《<续金瓶梅>研究》,湖南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9-58页。
    ③李剑国、陈洪:《中国小说通史》(清代),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87页。
    ④姜克滨:《<续金瓶梅>“反清”主旨再探》,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9-33页
    ⑤石玲:《<续金瓶梅>的作期及其它》,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编《金瓶梅艺术世界》,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⑥孙玉明:《<续金瓶梅>成书年代考》,《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第5期,第l34页。
    ⑦安双成:《顺康间<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受市案》,《历史档案》,2000年第2期,第31页。
    ⑧欧阳健:《<续金瓶梅>的成书年代》,《齐鲁学刊》,2004年第5期,第121页
    ⑨刘洪强:《<续金瓶梅>的成书年代新考》,《东岳论坛》,2008年第5期,第108页。
    ⑩王运堂、王慧:《略论馆藏足本<续金瓶梅>》,《山东图书馆季刊》,1997年第3期,第52页。
    11田璞:《<醒世姻缘传>作者新探》,《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1985年第5期,第82页。
    12张清吉:《<醒世姻缘传>作者足丁耀亢》,《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科版),1989年第3期,第46页
    ①凌昌:《<醒出姻缘传>作者是丁耀亢》,《文汇报》, 1997年7月29日第12版。
    ②玛存田:《“西周生”既丁耀亢—<醒出姻缘传>辑著者证》,李增坡编《丁耀亢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
    ③张清吉:《<醒出姻缘传>新证》,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3-73页。
    ④孙玉明:《丁耀亢是<醒出姻缘传>作者吗?》,《蒲松龄研究》,1993年第3-4期合刊,第238贝。
    ⑤孙玉明:《<醒出姻缘传>作者“丁耀亢说”驳议》,《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2期,第198页。
    ⑥徐复岭:《<醒出姻缘传>作者丁耀亢说平议》,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版。
    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卷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1页。
    ⑧孙玉明:《丁耀亢其人其事》,吉林少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编《金瓶梅艺术世界》,长春:古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⑨张清吉:《丁耀亢年潜》,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⑩郑骞:《善本传奇十种提要》,《燕京学报》第24期,1938年12月,第192-147页。
    11周贻白:《周贻自戏剧论文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02-304页。
    ①周妙中:《清代戏曲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2-37贞。
    ②叶长海:《中国戏剧学史稿,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354-356页。
    ③郝诗仙、郭英德:《丁耀亢生平及其剧作》,《齐鲁学刊》,1989年第6期,第61页。
    ④郭英德:《明洁传奇综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66-570页。
    ⑤黄霖:《略谈丁耀亢的戏剧观》,李增坡主编《丁耀亢研究》,郑州:中川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98-202页。
    ⑥陈美林、昊秀华:《试论丁耀亢的戏剧创作》,李增坡主编《丁耀亢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83-194页。
    ⑦孔繁信:《丁野鹤戏曲创们简论》,李增坡主编《丁耀九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03-218页。
    ⑧石玲:《丁耀亢剧作论》,李增坡主编《丁耀亢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19-249页。
    ⑨郭英德:《论清前期的正统派传奇》,《文学遗产》,1997年第1期,第96-100页。
    ⑩徐振贵:《孔尚任何以用戏曲形式写作<桃花扇>》,《东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4期,第80-81页。
    ①(清)纪昀等:《丁野鹤诗钞》,《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二,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546页
    ②(清)王士禛:《丁野鹤诗》,《池北偶谈》卷一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70页。
    ③(清)王士禛撰,赵伯陶点校:《丁耀亢丘石常》,《古夫于亭杂录》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15页。
    ③赵景深、张增元:《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 194页。
    ⑤赵景深、张增元:《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95页。
    ⑥张崇琛:《丁耀亢佚诗<问天亭放言>考论》,李增坡主编《丁耀亢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60页。
    ⑦王慧:《山左诗人丁耀亢》,《文史杂志》,2001年第5期,第51页。
    ⑧王瑾:《论丁耀亢诗中的人生感受》,《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9期,第29-31页。
    ①(清)丁耀亢著,李增坡主编,李增坡主编,张清吉点校:《丁耀亢全集》(上中下),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引用《丁耀亢全集》文字不再注明版本。《白述年谱以代挽歌》云:“自余有生,明季已亥”已亥为万历二十七年。另《椒丘诗》卷二有《燕中初度自寿戊戍二月十六》诗,可知其生于二月十六日。(清)丁耀亢:《自述年谱以代挽歌》,《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125页郑骞《善本传奇十种提要》引正德刊本《李杜合集》,末有丁耀亢所写跋文,顺治癸巳,余卜居海村,借而读之。甲午赴容林城教署,携为笥。……感而书之,琅琊丁耀亢题于容之椒轩,时年五十六。郑骞:《善本传奇十种提要》,《燕京学报》第24期,1935年12月,第111页按:甲午为顺治治十一年(16-54),丁耀亢五十六岁,可推知其生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
    ②《听山亭草·乞言小引》己酉,年七十一,召余曹曰:“将逝矣!生平知已,屈指数人,惟龚大宗伯、傅大司空诸名公,脱骆患难,耿耿在怀。”因占水诀诗毕,合掌说偈而殁。(清)丁慎行:《听山亭一草·乞言小引》,《丁耀亢全集》上,第507页。按:己酉,康熙八年(1669)。
    ③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碑名录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19年版,第2549页。
    ①(清)张廷玉等:《李材传》,《明史》卷二二七,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957页。
    ②(明)沈德符:《郧变》,《万历野获编获》卷二二,北京:中华书局,1909年版,第559-560页。
    ③(清)夏燮撰,王日根等点校:《明通鉴》卷一七,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718页。
    ④《述先德谱序》:先大夫性刚直激烈,不避强御,三任清要,每回籍图书衣被而已,外无长物。不喜文绣珍玩,以御史丁艰旋里,县令候终年,不得一面。寡交游,风度峭如,天性然也。属吏解络八百金至,人惊不受。吏云:“此按例公费,应受。否则,徒利后来者。”答曰:“吾辞官而受禄,将何居?资新任者,安置可也。”卒不受。西园种韭数十畦,每卖钱数十文白给。有友在座嘲曰:“辞手千而求利于圃,得无昧多寡乎?”答曰:“官银非吾所有,圃蔬自食其力。”时人叹服。性好山水,游九仙山乐之,遂卜筑。凿石为室,室尚上下皆石也。后乡人认为祠。能诗,不苦吟,亦小存稿。弇洲先生为青州兵宪,巡诸邑,观兵海上,相与咏和,何为听赏。西园赏花,有诗云:“松下归来兴,花前老去心。”喜鼓琴,临水构亭,弹琴其上。有诗曰:“琴声小合石当水,桂馥频来岸似花。”又雪后登超然台,诗曰:“天畔峰峦随雾失,城中烟树似春无。”诗载邑乘,余多散逸。性节俭,服浣布衣,出入乘二轮巾车,命奚童挽之。治凉甚严,燕坐对家人如公庭。王父忌辰,必斋素白衣冠,终其身不变。生六子,长兄耀牛,诸兄弟分析无余财。易箦时,独输五百金于官,倡义输筑成之费。熔戴饰小足,假贷以完,故亢、心(?)子幼孤贫无所资。先世以朴索传家,官终犹居草房,小蔽风雨。后起堂稍高,已架栋矣,遂命匠截柱而低之,曰:“无小子孙侈也。”
    (清)丁耀亢:《出劫纪略·述先德谱序》,《丁耀亢全集》下,第289页。
    ①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碑名录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584页。
    ②(清)丁耀亢:《哀人侄如云》,《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51页。
    ③(清)丁耀亢:《哀九弟见复》,《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51页。
    ④(清)张廷玉等:《选举志二》,《明史》卷七○,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693--1694页。
    ⑤(清)张廷玉等:《选举志二》,《明史》卷七○,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697页。
    ⑥(清)丁耀亢:《中秋同诸公宴集贡院》,《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63页。
    ⑦(清)丁耀亢:《出劫纪略·山居志》,《丁耀亢全集》下,第269页。
    ⑧(清)张廷玉等:《选举志二》,《明史》卷六九,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575页。
    ①(清)丁耀亢:《癸酉仲冬送九弟会试》,《天史·问天亭放言》,《续修四库全书》第117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232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年版《丁耀亢全集》(下)收录《天史》; 印刷多有讹误,故本文所引有关《天史》文字皆出自《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以下不再注明版本
    ②(清)丁耀亢:《出劫纪略·山居志》,《丁耀亢全集》下,第269页。
    ③(清)丁耀亢:《出劫纪略·山鬼志》,《丁耀亢全集》下,第274页。
    ④(清)丁耀亢:《出劫纪略·山鬼志》,《丁耀亢全集》下,第275页。
    ⑤(清)丁耀亢:《中秋同诸公宴集贡院》,《淑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63页
    ⑥(清)丁耀亢:《甲午病不入闱谢杨犹龙学士》,《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58页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又字思白,松江华亭人。明万历七年(1559)进士,改庶吉士,少启五年(1625)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福王时溢文敏。明代著名书画家,时人拟之芾、赵孟俯,“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刑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刑、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二人者,小逮其昌远甚”
    ⑦(清)张廷玉等:《董其昌传》,《明史》卷三八八,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96页。
    ⑧(清)丁耀亢:《江游序》,《逍遥游·江游》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67页。
    清乾隆《诸城县志·文苑》卷三六:“弱冠为诸生,走江南,游董其昌门。”
    ①(青)丁耀亢:《江游序》,《逍遥游》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67页
    ②(青)丁耀亢:《故人陈古白长君孝宽过舟中同静香小集约刻古白遗诗》,《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67页
    ③(青)丁耀亢:《出劫纪略·山居志》,《丁耀亢全集》下,第269页
    ④(青)丁耀亢:《癸未十月入东莱哭挽王子房大中丞》,《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58页。
    ⑤(青)丁耀亢:《甲戍春丘子如子廪东园文会甚盛事也,予频过小厌》,《天史·问天亭放言》,第230页
    ⑥(青)丁耀亢:《秋日1雨同李方壶九弟复登超然台二首》,《天史·问天亭放言》,《丁耀亢全集》下,第237页。
    ⑦(青)丁耀亢:《出劫纪略·述先德谱序》,《丁耀亢全集》下,第287页。
    ⑧(青)丁耀亢:《出劫纪略·族谱序》,《丁耀亢全集》下,第290页
    ①(汉)司马迁:《货殖列传》,《史记》卷一二九,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255页
    ②丁志民:《齐文化概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3页
    ③(明)李维祯:《乡祭酒王公墓表》,《大沁山房集》卷一○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53册,济南:齐兽书社l997年版,第151页。
    ④(清)丁耀亢:《小技》,《归山草》,《丁耀亢全集集》上,第181页。
    ⑤(清)丁慎行:《家政须知跋》,《丁耀亢全集》下,第258页。
    ⑥(清)丁耀亢:《出劫纪略·保全残业示后人存记》,《丁耀亢全集》下,第286页。
    ⑦(清)丁耀亢:《家政须知》,《丁耀亢全集》下,第249页。
    ⑧(清)丁耀亢:《家政须知》,《丁耀亢全集》下,第250页。
    ①(清)丁耀亢:《橡槚山人歌》,《天史·问天亭放言》,第219-220页。
    ②(清)丁耀亢:《出幼纪略·山居志》,《丁耀亢全集》下,第269页。
    ③(清)丁耀亢:《出劫纪略·峪园记》,《丁耀亢全集》下,第271页。
    ④(清)丁耀亢:《天史·凡例》,第11页。
    ⑤(清)丁耀亢:《天史自序》,第10页。
    ⑥(清)丁耀亢:《天史·凡例》,第11页。
    ⑦(清)丁耀亢:《集古诗序》,《天史》,第174页。
    ①(清)夏燮撰,王目根等点校:《庄烈帝》,《明通鉴》卷八八,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2452-2465页。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六四,《清实录》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889页。
    ②(清)丁耀亢:《壬午仲冬廿一日东兵入境约九弟奉老母南迁不从由山村至海上候之》,《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48页。
    ③(清)丁耀亢:《壬午仲冬廿一日东兵入境约九弟奉老母南迁不从由山村至海上候之》,《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48页。
    ④(清)丁耀亢:《约族中兄弟入斋堂岛不从》,《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19页。
    ⑤(清)丁耀亢:《十二月十三日老母褓侄出城以候九弟不至》(其二),《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49。
    ⑥(清)丁耀亢:《十七日被东兵围尽走入海港寄商船得脱》,《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49页
    ⑦(清)丁耀亢:《出劫纪略·航海出劫始末》,《丁耀亢全集》下,第278页。
    ⑧(清)丁耀亢:《舟泊沐官岛再探九弟信不至》,《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50页。
    ⑨(清)丁耀亢:《出劫纪略·航海出劫始末》,《丁耀亢全集》下,第278页。
    ①(清)丁耀亢:《出劫纪略·航海出劫始末》,《丁耀亢全集》下,第278页。
    ②(清)丁耀亢:《海中寄乡信兼慰长兄》,《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51页。
    ③(清)丁耀亢:《久客庙湾诸友皆以丰席部乐相招传食不倦,始愧杜陵一饭便扫无此遇也》,(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53页。
    ④(清)丁耀亢:《冬夜闻乱入卢山》(其六),《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58-659页。
    ⑤(清)丁耀亢:《出劫纪略·航海出劫始末》,《丁耀亢全集》下,第219页
    ⑥(清)丁耀亢:《甲申三月闯陷燕都再入东海喜老母诸子俱至》,《逍遥游·海游》卷,《丁耀亢全集》上,第659页。
    下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一日,登莱巡抚陈锦疏言:“东省文武乡绅,初以惧乱南逃,近皆络绎回籍。请分别南窜日月,系未归顺以前者,准给故业,仍听荐用;其在归顺后者,似应酌议处分”得旨:“回籍乡绅,俱准赦罪。”
    《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八,《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8页。
    顺治闰六月初八日,登莱巡抚陈锦劾:“故明吏部郎中刘应宾,纵子哄倡乱投逆,宜籍珙家。应宾自南中回籍,请酌议处分。”得旨:“回籍乡官俱准赦罪。刘应宾姑免议。刘珙家产本应入官,但应宾既已宥罪,则珙产应归其父。嗣后南逃官,无父母兄弟者,方许籍其家,如有父子兄弟,俱照此例给予。各巡按确察以闻。”
    《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八,《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0页。
    丁耀亢虽曾受南职,并于顺治二年四月归,应在赦免之列,故其与弟耀心之产应予归还。事实情况较为复杂,故有纷争。
    ①(清)丁耀亢:《出劫纪略·保个残业示后人存记》,《丁耀亢全集》下,第287页。
    ②(清)丁耀亢:《出劫纪略·避风漫游》,《丁耀亢全集》下,第283页。
    ③(清)丁耀亢:《乱后过扬州》.《逍遥游·吴陵游》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91页
    ④(清)丁耀亢:《约邓孝威共订杜诗以清归破时调也因次原韵》,《逍遥游·吴陵游》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99页。
    ⑤(清)丁耀亢:《求孝升先生<逍遥集>序》,《逍遥游·吴陵游》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99页。
    ⑥(清)丁耀亢:《立秋一日集张词桔庵对弈共阅新谱<青楼曲>》,《逍遥游·吴陵游》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700页。
    ①(清)丁耀亢:《壬午仲冬日一日闻东兵入境,约九弟奉老母南迁,不从,由山村至海上候之》,《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47页。
    ②(清)丁耀亢:《约族中兄弟入斋堂岛不从》,《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49页。
    ③(清)丁耀亢:《出劫纪略·航海出劫始始末》,《丁耀亢全集》下,第277页。
    ④(清)丁耀亢:《冬季女丘刘元明以家避乱过山中》,《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48页。
    ⑤(清)宋琬著,马祖熙标校:《书l杭州萧远堂壁毛午四首》,《安雅堂全集·安雅堂未刻稿》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71页。
    ⑥(清)丁耀亢:《出劫纪略·航海出劫始末》,《丁耀亢全集》下,第277页。
    ⑦(清)丁耀亢:《出劫纪略·航海出劫始末》,《丁耀亢全集》下,第277页。
    ⑧(清)丁耀亢:《甲申三月闯陷燕都再入东海喜老母诸子俱至》,《逍遥游·江游》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59页。
    ①(清)王崇简:《寄悲》,《青箱堂诗集》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 1997年版,第74页。
    ②(清)丁耀亢:《出劫纪略·航海出劫始末》,《丁耀亢全集》下,第279页。
    ③(清)王熙:《通议大夫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荔裳宋公基志铭》,《王文站公文集》卷一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60页。
    ④(清)蒋恭棐:《孝正姜先生寓节传》,(清)钱仪吉纂《碑传集》卷一二六,第10册,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695页。
    姜采,字如农,自号敬亭山人,又号宣城老兵,山东莱阳人。明崇祯四年进士,累迁礼科给事中,直言谪戍宣州;入清不仕,私溢贞毅先生,有《敬亭集》姜垓,字如须,莱阳人。明崇祯十三年进士,授行人:入清不们,私谧节文先生。
    ⑤(清)王熙:《通议大夫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荔裳宋公墓志铭》,《王文靖公文集》卷一九,《四库全书序目丛书》集部第21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60页。
    ⑥(清)丁耀亢:《哀大侄如云》,《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51页
    ①(清)张廷玉等:《宋玫传》,《明史》卷二六七,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6880页
    ②(清)张廷玉等:《宋玫传》,《明史》卷二六七,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6880页。
    ③(清)宋琬著,马祖熙标校:《书杭州萧远堂壁千午四首》,《安雅堂全集》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71。
    ④(清)宋权揭帖,《清代农民战争史料选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页
    ⑤王钟翰点校:《谢启光传》,《清史列传》卷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561页。
    ⑥王钟翰点校:《谢升传》,《清史列传》卷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52页。
    ①(清)丁耀亢:《出劫纪略·航海出劫始末》,《丁耀亢全集》下,第278-279贝。
    ②(清)丁耀亢:《出劫纪略·保全残业示后人存记》,《丁耀亢全集》下,第286页。
    ③(清)宋琬著,马祖熙标校:《长歌寄姜如须》,《安雅堂全集·安雅堂木刻稿》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页。
    ④(清)宋琬著,马祖熙标校:《京口送房周垣北归四首》,《安雅堂全集·安雅堂末刻稿》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74页
    ⑤(清)王崇简:《寄悲》(其三),《青箱堂诗集》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74页。
    ⑥(清)丁耀亢:《出劫纪略·乱后忍辱叹》,《丁耀亢全集》下,第283页
    ⑦(清)刘祯撰,李振宏标点:《刘祯年谱》,《史学月刊》2001年第1期,第l11页。
    ①(清)丁耀亢:《出劫纪略·保全残业示后人存记》,《丁耀亢全集》下,第287页.
    ②(清)丁耀亢:《出劫纪略,避风漫游》,《丁耀亢全集》下,第283页。
    ③(清)姜瓖启本,《清代农民战争史料选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页
    ④(清)姜瓖启本,《清代农民战争史料选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2页。
    ⑤(清)顺治二年《厉宁奏本》,原件藏第一档案馆。
    ⑥(清)杨思圣:《追愤》,《且亭诗·五言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27页。
    ①(清)王崇简:《寄悲》,《青箱堂诗集》卷四,《四库个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74页。
    ②(清)王铎:《寇急宵避潘家塘》,(清)邓汉仪辑《诗观初集》卷一,《四库禁毁丛书》集部第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99页。
    ③(清)计六奇:《四月二十日自成西奔》,《明季北略》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90页。
    ④(清)宋权揭帖,《清代农民战争史料选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页。
    ⑤(清)刘祯撰,李振宏标点:《刘祯年谱》,《史学月刊》2001年第1期,第111页。
    ⑥(清)多尔衮旨令,《清代农民战争史料选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页
    ⑦(清)丁耀亢,《出劫纪略·乱后忍辱叹》,《丁耀亢全集》下,第282-283页。
    ①(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奴仆》,《日知录集释》卷一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69页
    ②(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廉耻》,《日知录集释》卷一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70页。
    ③(清)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79页。
    ④(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奴仆》,《日知录集释》卷一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69页
    ⑤(清)佚名:《研堂见闻杂记》,转引自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1页。
    ⑥(清)张履祥:《义男妇》,《杨园先生全集》卷一九,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575页。
    ⑦(清)赵酉修、(清)章编等撰:《风俗志》,《乾降宝山县志》卷一,转引自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94页。
    ①(清)陈恩浩等修,(清)李炜等纂:《武事志》,《同治永新县志》卷一五,转引自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9页。
    ②(清)丁耀亢:《防蠹》,《家政须知》,《丁耀亢全集》卜,第252页。
    ①(清)丁耀亢:《十七日被东兵围尽走入海港布商船得脱》,《迪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49页。
    ②(清)丁耀亢:《冬夜闻乱入卢山》(共五),《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59页。
    ③(清)丁耀亢:《出劫纪略·出劫纪略》,《丁耀亢全集》下,第279页。
    ④(清)张廷玉等:《吴牲传》,《明史》卷三五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6522页。
    ⑤(明)张岱:《盗贼列传》,《石匮书后集》卷六三,《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3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5年版,第798页。
    ①(清)计六奇:《吴卿论兵弊》,《明季北略》卷一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81页。
    ②(清)计六奇:《马山奇入对》,《明季北略》卷一九,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57页。
    ③(清)彭孙贻:《平寇志》卷八,卜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90页。
    ④(清)刘祯撰,李振宏标点:《刘祯年潜》,《史学月刊》,2001年第1期,第111页。
    ①(清)丁耀亢:《自述年谱以代挽歌》,《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26页。
    ②(清)杨思圣:《追愤》,《目亭诗·五言古》,《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27页。
    ①(清)丁耀亢:《出劫纪略·陆舫游记》,《丁耀亢全集》下,第285页。
    ②(清)丁耀亢:《陆舫游记·出劫纪略》,《丁耀亢全集》下,第285页。
    ③(清)丁耀亢:《陆舫游记·出劫纪略》,《丁耀亢全集》下,第285页。
    ④此处记载有误,丁耀亢入京应是在顺治五年。《自述年谱以代挽歌》:“戊子七月,甫入北燕。”
    (清)丁耀亢:《自述年谱以代挽歌》,《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26页。
    《避风漫游》:“戊子入都,由利津渡海,越天津一夜行八百里,三日抵京师,遂有旗塾经之役。”
    (清)丁耀亢:《出劫纪略·避风漫游》,《丁耀亢全集》下,第283页;
    《皂帽传经笑》:“戊子七月,由历下至利津入海,得长风,越津门而东三河、宝坻间,有数侠客送予至都门。”
    (清)丁耀亢:《出劫纪略·皂帽传经笑》,《丁耀亢全集》下,第283页。
    ①王钟翰点校:《刘正宗传》,《清史列传》卷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773-6574页。
    ②(清)丁耀亢:《呈刘相国忆昔行》,《椒丘寺》卷三,《丁耀亢全集》上,第317页。
    ①(清)薛所蕴:《逋斋诗叙》,(清)刘正宗《通斋诗》,《四库未收书书辑刊》第八辑第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56页。
    ②(清)丁耀亢:《季冬女丘刘元明以家避乱过山中》,《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18页。
    ③(清)丁耀亢:《挽刘儿明呈刘宪有石太史》,《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52页。
    ④(清)丁耀亢:《出劫纪略·从军实录》,《丁耀亢全集》下,第280页。
    ⑤(清)丁耀亢:《出劫纪略·从军实录》,《丁耀亢全集》下,第281页。
    ⑥《答谢刘学士赠韵》:“吾志恋所习,蠹鱼啮残墨。无端感秋风,吹上故宫陌。天海本浩荡,出门偏逼窄。良时不我遘,岁暮终浪掷。金门川豪达,趑趄杂虎迹。性命忍须臾,流寓潜魂魄。怀古与及时,俯仰争一隙。斗酒故人欢,穷达乐未隔。醉吟时激烈,常防嚎三尺。草目诚可居,奚甘走曛黑?”
    ⑦(清)丁耀亢:《答谢刘学士赠韵》,《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1-12贞。
    ①(清)丁耀亢:《徒步行答谢刘太史》,《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4页;(清)丁耀亢:《秋日从薛夫子张尚书孙司马赏刘学士斋中蕉花》,《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卜,第35页;(清)丁耀亢:《中秋同张京兆宿司李张举之署次刘学士韵》,《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39页;(清)丁耀亢:《庚寅儿宵同张尚书薛夫了刘学士醉游有感二首》,《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51页;(清)丁耀亢:《新正刘学士招饮同周清熙李龙衮听筝尝新荔枝》,《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52页;(清)丁耀亢:《秋日陪房海客任文水侍郎酌刘学士斋中》,《陆舫诗草》卷三,《丁耀亢全集》上,第96页;(清)丁耀亢:《雨中同李龙衮周清熙集刘学士逋斋》,《陆舫诗草》卷三,《丁耀亢全集》上,第99页。
    ②(清)丁耀亢:《晚过刘学士对酌》,《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5页。
    ③《中秋阴雨晚有雾色复为云翳,邀野鹤亦不至怅而成咏》:“清兴本难期,机缘迥不昧。今晨际重阴,晴宜与月会。微云夺晚霞,寒魄浮其外。龄龄竟谁为,煞閴寂此相对。兼葭露萧萧,伊人闻幽懒。快意迕所遭,繇来无小大。长叹一含情,倾壶酬暮霭。(清)刘正宗:《中秋阴雨晚有雾色复为云翳,邀野鹤亦不至怅而成咏》,《逋斋诗》卷一,《四库未收书书辑刊》第八辑第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27页。《四月晦川过陆舫野鹤留酌》:“过此仍初夏,居然一舫中。酿开家米瓮,香动蜀葵风。宦况容吾懒,诗情赖尔同。莫惊时序急,榴火始舒红。”(清)刘正宗:《四月晦日过陆舫野鹤留酌》,《逋斋诗》卷二,《四库未收书书辑刊》第八辑第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224页。《偶过丁野鹤值雨留钦谈诗坦公亦至复邀赏盆莲成醉赋谢》:“长日相随雨到门,兼逢酒伴一开罇。阶前草色侵杯影,乱后诗情动旅魂。衰鬓小辞成潦倒,闲身偏觉谢蒸烦。兴来辄践看花约,二妙何缘在隔坦。”(清)刘《偶过丁鹤值雨留饮谈诗坦公亦至复邀赏盆莲成醉赋谢》,《通斋诗》卷二,《四库未收书书辑刊》第八辑第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227页。按:丁耀亢在与刘正宗的唱和中,多示具渴望仕进援引:但刘正宗似乎对其仕进帮助不大。究其因,一方面是刘正宗在顺治十四年前为国史院编修,政治地位并不高,另一方面此时南北争也甚是激烈,清廷对其并不信任;刘氏对自已曾纤依附明朝阉事颇忌伟。即使如此,也多次受到政敌弹劫。同时 ,丁耀亢没有取得功名也是重要原因。
    ④(清)张给彦著,李兴盛点校:《宁古塔山水记域外集》附录《张缙彦生平简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1页。
    ①王钟翰点校:《张缙彦传》,《清史列传》卷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624页。
    ②(清)张缙彦:《逋斋诗叙》,(清)刘正宗《逋斋诗》,《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八辑第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94页。
    ③(清)丁耀亢:《冬夜过张天石京兆逢大司马张坦公泥饮歌声慨发因为人醉行》,《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8页。按:关于张缙彦自称“英雄不死”一事,应该早有传闻,当然是出自张氏自己之曰。丁耀亢与张缙彦结识在顺治五年(16218)冬,《冬夜过张天石京兆逢大司马张坦公泥饮歌声慨发因为为大醉行》中提到“英雄不死或立言,坎壈诗文眼中泪。与君失路任中流,雌伏雄飞各有位”,就指当年自言张缙彦闯军破城时欲城时欲死国事而被救轶闻,后为他人纠结。
    ④(清)丁耀亢:《送坦公赴济南方伯》,《陆舫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190页。
    ⑤(清)丁耀亢:《长安冬感杂著和李坦园太史秋感韵廿四首》(其十一),《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8页
    ⑥(清)丁耀亢:《长安冬感杂著和李坦园太史秋感韵廿四首》 (其十一), 《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9页。
    ⑦(清)丁耀亢:《张尚书移居比邻二首》,《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59页
    ⑧(清)丁耀亢:《内寅七月同孙江符闭百日关》,《天史·问天亭放言》,第219页。
    ⑨(清)丁耀亢:《十九日同坦公游白云观再过蒋古心听祖上人谈禅》(其二),《陆舫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187页。
    ⑩(清)丁耀亢:《张方伯刻予诗于趵泉石上》,《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54页。
    ①三钟翰点校:《王铎传》,《清史列传》卷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542-6543页。
    ②(清)丁耀亢:《王觉斯尚书同诸公就饮邻家恨不得与》,《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8页。
    ③《清诗纪事初编》:“初,所蕴与工铎同里相得,以学杜标榜,复与刘正宗同年唱和”邓之诚:《薛所蕴》,《清诗纪事初编》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883页。
    ④《月夜工学士觉斯枉过同宋工叔李参玄饮啸至曙》:“谁能雪夜过袁安,自马玉佩光琅玕。席门灶冷夜尤光,歌声时出金石寒。长安才人多得志,爨下岂有天下士。先生自爱嵌崎人,反就壶觞论奇字。宋君结交固己久,知我狂谈时被肘。李君惆傥更多情,坐中自起为谋酒。古来多少贤达士,遭逢世事无等伦。良马沉剑岂殊绝,一盻己足传其真。人生感激安可论!”(清)丁耀亢:《月夜王学士觉斯枉过同宋玉叔李参玄饮啸至曙》,《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3页。
    ⑤《王孟津字贴换米歌》:“孟津碑板满天下,二百余年无余亚”;“遗我十四贴,片楮晶莹如屈铁。遗我陆肪诗,草圣怀素与张芝。”(清)丁耀亢:《王孟津字贴换米歌》,《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189
    ⑥(清)钱谦益撰,(清)钱曾笺注,钱仲联点校:《故宫保大学士孟津王公墓志铭》,《有学集》卷二○,《钱谦益全集》第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页。
    ⑦(清)沈德潜:《王铎》,《清诗别裁集》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0贝
    ⑧《问王觉斯病起约看<化人游>剧二首》(其一):“诗酒相违近一句,到门空愧扫辕人。莫矜细字频输眼,恐嗜奇吟误损神。玄鹤自调真气息,伏龙时括古苍旻。香山有约从扶杖,一曲仙游缬面春。(清)丁耀亢:《问王觉斯病起约看<化人游>剧二首》,《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49页
    ⑨(清)王铎:《陆舫诗草序》,《丁耀亢全集》上,第21页
    ⑩《王尚书以华山诗纪邮至燕士大夫和之成帙阅二月二讣音至予既荷先生国士知因为挽诗十二章哭于庭而焚之(壬辰三月)》(其七):“冠带人如海,谁怜处士寒。尘中收贾岛,马上识荆寒。饮曙看星落,谈深立雪十。西州无路往,从此去长安。”(清)丁耀亢:《王尚书以华山诗纪邮至燕士大夫和之成帙阅二月二讣音至予既荷先生国士知因为挽诗十二章哭于庭而焚之(壬辰三月)》(其七),《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31页。
    11王钟翰点校:《薛所蕴传》,《清史列传》卷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599-6600页
    ①(清)薛所蕴:《刘宪石晋大学士序》,《澹友轩文集》卷五,《四库全书存目丛刊》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l页。
    ②《雪夜行并序》、《秋日从薛夫子张尚书孙司马赏刘学士斋中蕉花》、《九日I同诸公登高日暮薛夫子张尚书后至次刘学士韵二首》、《庚寅元宵同张尚书薛夫子刘学士醉游有感二首》等诗作。
    ③《薛夫子岁终馈草堂资》:“砾釜炊烟老赁舂,经年伟剑未从容。故山欲去愁逢虎,新馆初开学豢龙。布褐自怜销雨雪,蒯缑谁为贻芙蓉。爨桐羞负知音赏,海内空传识蔡邕。
    (清)丁耀亢:《薛夫子岁终馈草堂资》,《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50页。
    ④(清)丁耀亢 :《寿薛夫子大司成》,《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47页。
    ⑤(清)王熙:《重刻安雅堂诗文集序》,(清)宋碗《安雅堂全集》附录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827页
    ⑥(清)王崇简:《宋玉叔至白下唔赠》,“风朔萧瑟江花飞,悲怀故土不可归。长夜无眠旅灯暗,东方未白常披衣。闻道昌阳来宋子,足踏冰雪问居止。开门是我梦中人,相持洒泣杂惊喜。虎豹队里何以来,我在幽燕君东莱。海深途险弃一死,弃家跋涉何为战。心凄声是咽难一词,但言尔我心相知。(清)王崇简:《宋玉叔个白下唔赠》,《青箱堂诗集》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86页
    ⑦《重刻安雅堂文集序》:“两家孥各嗽舟而居,墙帆连络,相依为命”,“时干戈满地,风鹤皆警,履危蹈险”。“既达莱阳,先生比宅以居,暇则课熙为文,讲沦《尚书》大指,不以流离故辍业。
    (清)王熙:《重刻安雅堂诗文集序》,(清)宋婉《安雅堂全集》附录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827页。
    ①《至莱阳语宋玉伯玉仲玉叔》:“或者贫贱难自全,不然草草而早死,无知草木同芊芊。数者既一不可得,何乃生逢鼎革!”(清)王崇简:《至莱阳语宋玉伯玉仲玉叔》,《青箱堂诗集》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86页。
    ②《除夕答王敬哉先生二首》(其一):“雪暗席门车马过,流年无地挽挥戈。狂游不为弹齐侠,逆旅真堪放楚歌。新安梅花春色瘦,故山松树岁寒多。长安久客如糜鹿,醉向公卿话薛萝。”(其二):“竹叶椒花共一炉,客狂求醉事非迂。老因嗜古诗仍傲,贫欲依人调己孤。千里气衰怜枥马,一枝冷绝羡林鸟。春来汗漫多佳胜,何用扁舟忆五湖。’(清)丁耀亢:《除夕答王敬哉先生二首》,《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5页。《过丁野鹤》:“一榻香深柏子炉,高怀事事不妨迂。佳辰得句帘常寂,静夜张琴月小孤。旅舍客来翻古帙,故乡梦醒听啼鸟。莫嗟弹剑归欤晚,云水苍苍遍五湖。(清)王崇简:《过丁野鹤》,《青箱堂诗集》卷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105页
    ③(清)丁耀亢:《四月朔日宋玉叔招同王敬哉宋辕文米吉士张举之赵韫退报国寺寺海棠分韵》,《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30页。
    ④(清)丁耀亢:《旗塾事竣谢人司成王敬哉雍师四首》(其四),《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48页。
    ⑤(清)丁耀亢:《自述年谱以代挽歌》,《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25页。
    ⑥(清)计六奇:《王汉战死》,《明季北略》卷一九,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99页。
    ⑦(清)龚鼎孳:《逍遥游序》,(清)丁耀亢:《旗塾事竣谢大司成王敬哉雍师四首》,《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631页
    ⑧(清)丁耀亢:《癸未十月入东莱哭挽王子房人中丞》,《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58页。
    ⑨董迁:《龚芝麓年谱》,《中和月刊》第二卷第1-3期,1942年版,第64页。
    ⑩(清)龚鼎孳:《逍遥游序》,《丁耀亢全集》上,第631。
    11(清)丁耀亢:《龚孝升先生招饮寓园出读为王子房题恤疏草再次前韵志感》,《丁耀亢全集》上,第698页。
    ①(清)丁耀亢:《同秣陵白仲调晚集龚奉常楼居》,《丁耀亢全集》上,第98页。
    ②(清)龚鼎孳:《上巳韩圣秋丁野鹤邓孝威段雨岩白仲调赵友沂过集听王子玠度曲》,《定山堂诗集》卷二一,《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0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649页。
    ③(清)丁耀亢:《怀芝麓龚大司寇二首》,《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60页。《次吴陵旧韵呈龚傅两公二首》(其二):“多病文园赋子虚,无端飞檄动山庐。汾阳赎李能辞爵,迁史为陵敢上书。不惜黄金收老骏,生从赤釜起枯鱼。天王明圣交情重,惟祝升平咏驷年。”(清)丁耀亢:《次吴陵川韵呈龚傅两公二首》(其二),《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76页。
    ④《赠丁野鹤》(其一):“重归华表真愁汝,夜夜心悬牍背书。万事喜看人乍活,一年追数憾尤余。雪深揽袂园扉窄,惊定逢春老鬓疏。官罢身闲名又就,古来奇福本难居。”(其二):“琅函贝叶手频删,仙佛文人总一关。怪到齐谐能说鬼,藏非秦火已焚山。魂来竟屑蛟龙怒,围解犹留箭簇班。急理团飘消慧业,误将彩笔点朱颜。”(其三):“岿然朋旧鲁灵光,今雨能来即故乡。花落竹西游子路,梦回河朔少年场。诗书老缚多生劫,解脱心空五月凉。记说楼船笳吹日,可怜草檄到刊章。”(清)龚触孳:《赠丁野鹤》,《定山堂诗集》卷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0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31页。
    ⑤《莱阳宋玉叔以诗寄环因答赠》:“桃花潭水论交深,车马难忘杵臼心。眼出风尘方识剑,人先山水始知琴。文章平等高难和,葭露萧疏远易沉。秋水中央君宛在,何年把臂入长林?(清)丁耀亢:《莱阳宋玉叔以诗寄怀因答赠》,《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683页。
    ⑥顺治五年冬所作《雪夜行并序》:“戊子冬季,夜微雪,月出如昼,从张举之、宋玉叔、宋辕文醉归,再过张禄饮漏三下矣。”(清)丁耀亢:《雪夜行并序》,《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2页;《月夜王觉斯枉过同宋玉叔李参玄饮啸至曙》:“宋君结交固已久,知我狂谈时被肘。(清)丁耀亢:《月夜王觉斯枉过同宋玉叔李参玄饮啸至曙》,《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3页。
    ⑦(清)宋琬:《化人游总评》:“《化人游》非词曲也,吾友某渡世之寓言而托乎词者也。世不可以庄言之,而托之于咏歌:咏歌又不可以庄言之,而托之于传奇。以为今之传奇,无非士女风流,悲歌常态,不是以发我幽思幻想,故一托之于汗漫离奇狂游异变,而实非汗漫离奇狂游异变也。知者以为漆园也,离骚也,禅宗道藏语录也,太史公自叙也,斯可以化人游矣。按:齐鲁书社2003年版《宋琬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安雅堂全集》均未收录此段文字。检阅宋琬诗文集则并无记录与丁耀亢交往唱和的只字片语。(清)宋琬:《化人游总评》,(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706页。
    ①(清)申涵光:《杨思圣本传》,(清)杨思圣《县域亭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22页。
    ②(清)魏裔介:《四川布政使鹿鹿杨公犹龙墓志铭》,《兼济堂文集》卷一二,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04页
    ③(清)丁耀亢:《过杨太史斋中》,《陆舫诗草》卷三,《丁耀亢全集》上,第116页。
    ④(清)丁耀亢:《杨犹龙谕德远寄诗嫌答次来韵》,《陆舫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196页。
    ⑤(清)杨思圣:《暑中答丁野鹤》,《且亭诗·五言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48页。
    ⑥(清)杨思圣:《赠丁野鹤》,《且亭诗·七言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82页。
    ⑦(清)杨思圣:《寄丁野鹤》,《且亭诗·七言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88页。
    ⑧(清)丁耀亢:《陆舫诗草》:《再答杨犹龙翰林来什》(卷一,1648年);《太史杨犹龙冯孔博傅堂雷雨中过饮次韵二首》(卷二,1650年);《杨犹龙太史使闽贻白苎》、《过杨太史斋中》、《答杨犹龙太史见怀三首(时颁诏自侧中归)》(卷二,1651年):《答次杨犹龙谕德睡起韵》、《和杨犹龙谕德雪中过天宁寺韵》、《再次杨德谕》、《罗侍御以酒酬文因邀杨太史过饮》(卷四,1652);《冬日海上谢杨犹龙谕德远寄诗缣答次来韵》(卷五,1653年)《椒丘诗》《魏石生都宪招同杨犹龙学士纪伯紫晚集》、《甲午病不入闱谢杨犹龙学士》(1654);《寄呈杨犹龙学士》、《内中秋日次学士杨犹龙晋中秋响二十二韵》(1656年)
    ⑨(清)杨思圣《且亭诗》:《为丁野鹤题重逢罗汉卷》、《使回东丁野鹤》(三首)、《署中答丁野鹤》、《赠丁野鹤》、《寄丁野鹤》。
    ⑩《哭傅掌雷尚书十律交游》:“作者白注:‘公与距鹿杨犹龙独密。’”(公指傅维鳞)(清)丁耀亢:《哭傅掌雷尚书十律交游》,《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554页。
    11《太史杨犹龙冯孔博傅掌雷雨中过饮次韵二首》:“感君不惜冲泥过,浊酒狂歌破旅颜。”(清)丁耀亢:《太史杨犹龙冯孔博傅掌雷雨中过饮次韵二首》,《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5页。
    12(清)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六》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707页。
    13(清)丁耀亢:《夏日傅掌雷太史见过》,《陆舫诗草》卷三,《丁耀亢全集》上,第104页。
    ①(清)傅维鳞:《与野鹤共酌家酿》,《四思堂文集》卷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8页。
    ②(清)丁耀亢:《世祖欲作<杨椒山乐府>公荐于琢鹿冯相国,奉旨作<表忠记>,书成未及上而世祖宾天矣》,《听山亭草》,《丁耀亢全集》上,第553页。(清)郭棻《表忠记弁言》:“相公冯公、司农傅公相顾而言曰:‘此非丁野鹤不能也!’”(清)郭棻《表忠记弁言》,《丁耀亢全集》上,第914页。
    ③(清)丁耀亢:《<杨忠愍蚺蛇胆>剧成傅掌雷总宪易名<表忠>志谢》,《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34页;《闻人内征子<表忠>剧副宪傅君遣索原本》,《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46页。
    ④(清)丁耀亢:《哭傅掌雷尚书十律序》,《听山亭华》,《丁耀亢全集》上,第553页。
    ⑤(清)丁耀亢:《子以病丧明伏枕二年矣,再述川游以代执绋》,《听山亭草》,《丁耀亢全集》上,第553页。
    ⑥(清)沈德潜:《曹尔堪》,《清诗别裁集》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12页。
    ⑦《感宋娟诗二首序》:“娟,浙中名妓,没于兵,题诗清风店壁,寄浙中孝廉曹子顾求赎;都中盛传其事。”时为顺治六年事。(清)丁耀亢:《感宋娟诗二首序》,《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43页。(清)丁慎行《重刻<西湖扇传奇>始末》:《西湖扇词曲》,浙中旧有刊本,盖惠安公(指丁耀亢,曾任惠安县令—笔者注)羁迹燕京时笔也。纨扇离合,萍踪聚散,往事已付梦幻中矣。石渠(曹尔堪又号—笔者注)先生,天下有情人也。恳求先惠安公一诺而借题说法,寓意写生,遂使才了佳人苦海离愁,一旦作登场欢笑。(清)丁慎行:《重刻<西湖扇传奇>始末》,(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741页。
    ⑧(清)丁耀亢:《曹太顾太史寄草堂三百缗时为了顾作<西湖传奇>新成》,《陆舫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200页。
    ⑨《曹子顾太史招同江南黄心甫彭云谷沈韩倬刘逸民夜集陆舫旧居》:“文章江海尽名流,百尺楼高居上头。吴练堪酬天上马,宁歌空饭道傍牛。掉头我欲寻巢父,勒鼎君应继邺侯。陆航再来忘主客,笑看南北一浮鸥。”按:时为顺治十一年,丁氏山容城至京帅。(清)丁耀亢:《曹子顾太史招同江南黄心甫彭云谷沈韩倬刘逸民夜集陆肪旧居》,《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58页。
    ⑩《查继佐年谱》:“壬辰(顺治九年,1625),先生五十二岁,是春,有故入燕。”(清)沈起:《查继什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95页。《杨太史斋中赠查伊璜四首》,丁氏注查氏:“时临闱不入试。”(清)丁耀亢:《杨太史斋中赠查伊璜四首》,《陆航诗草》,《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27页。
    ①《杨太史斋中赠查伊璜四首》(其三):“新著异书藏二酉,一时玄白不须删!”(清)丁耀亢:《杨太史斋中赠查伊磺四首》(其三),《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27页。
    ②(清)查继佐:《赤松游序》,(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803页。
    ③《查伊璜聘燕姬南归戏赠》:“千金不惜买歌绫,远市看花眼债增。鸡肋可堪训宛马,鹭拳直欲驾胡鹰。须防牛钝争挥尘,怕使狐疑夜听冰。积桔过江应善化,南音新学折腰菱。(清)丁耀亢:《查伊璜聘燕姬南归戏赠》,《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28页
    ④《访查伊磺于东山小遇》:“川约东山在,闻君陵海归。名高心不定,客久愿多违。罗绮消孤僻,文章隐是非。未能J钓伴,明月伴船归。”(清)丁耀亢:《访查伊璜于东山不遇》,《江干草》,《丁耀亢全集》369页。
    ⑤(清)邓汉仪:《重修泰州志》,《慎墨堂诗·杂录》,《四库全书禁毁丛书补编》第57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第453页。
    ⑥(清)邓汉仪:《扬州府志》,《慎墨堂诗·杂录》,《四库全书禁毁丛书补编》第57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第452页。
    ⑦(清)沈德潜:《邓汉仪》,《清诗别裁集》卷一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93页。
    ⑧(清)丁耀亢:《和邓孝威见赠四章原韵》(其四),《逍遥游,吴陵游》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97页。
    ⑨(清)丁耀亢:《约邓孝威共订杜名以清归破时调也因次原韵》,《逍遥游·吴陵游》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99-700页
    ⑩(清)丁耀亢:《独游西山归柬圣秋华威岱观六首》(其六),《陆舫诗草》卷四 ,《丁耀亢全集》上,第l43页。
    11(清)邓汉仪《忆昔行贴张天石纳言兼吊张大隐张玉调宋今础丁野鹤张蝶龛诸公》:“忆昔燕京上元节,火树银花交映彻。酒楼百粘炫珠灯,游人踏尽铜街雪。是时公卿丧乱余,若将乐事销居诸。拉我竟入黄公市,掀髯狂叫酒家胡。夜阑犹过长山宅,看煞红妆低按拍。骑马归来月堕天,坠珥遗簪良可惜。人生盛游难再得,我返汪南君蓟北。那意浮云暗京国,诸君零落不可识。或迁绝塞或重泉,儿人尚结荆高缘。贵人面目难仰视,尽道高车驯马非。徒然我行踯躅邗江边,不料胶州泊画船。惊君硕果今犹健,游戏江湖真列仙。却话酒垆当日事,君亦酒人君不记。为君慷慨歌此篇,人生出处当行意,”此诗当是回忆顺治八年至十年间京师师皆游的场景(清)邓汉仪:《忆昔行赠张天石纳言兼吊张人隐张玉调宋今础丁野鹤张蝶龛诸公》,《慎墨堂诗》,《四库全书禁毁丛书补编》第57册,北京:北京出版社,第473-473页。邓汉仪辑《诗观二集》选丁氏诗歌六首并作简评,即《泊舟留诗海岳庵》(两首)、《登岱》(四首)。(清)邓汉仪:《慎墨堂诗》,《四库全书禁毁丛防补编》第57册,北京:北京出版社,第392页。
    ①(清)丁耀亢:《月夜卜学卜觉斯枉过同宋玉叔李参玄饮啸至曙》,《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3页。
    ②《初学集》(二九)后汉王延寿《王孙赋》:“生深山之茂林,处嶃岩之嵌崎。”②也以此比喻人之杰出不群。(唐)徐坚等:《初学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9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77页。《晋书·桓彝传》:“顗尝叹曰:‘茂伦(桓彝字)嵚崎历落,固可笑人也。(唐)房玄龄、褚遂良等:《桓彝传》,《晋书》卷七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939页。李白自称“嵚崎历落可笑人也”。(唐)李白撰,瞿蜕园、朱金城校注:《上安州李长史书》,《李自集校注》卷二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527页。《儒林外史》第一回:“虽然如此说,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个嵚崎磊落的人。这人姓王名冕,在诸暨县乡村里住。(清)吴敬梓著,李汉秋辑校:《儒林外史汇校汇编》第一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
    ①(清)孙廷銈:《陆舫诗草序》,(清)《丁耀亢全集》上,第1页。
    ②(清)龚鼎孳:《逍遥游序》,(清)《丁耀亢全集》上,第353页。
    ③(清)李澄中:《逍遥游序》,(清)《丁耀亢全集》上,第354贞
    ④(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70页。
    ⑤(清)丁耀亢:《长安冬感杂著和李坦园太史秋感韵廿四首》(其五),《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7页。
    ⑥(清)丁耀亢:《客罗钦瞻侍御斋中四首》(其四),《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5页。
    ⑦(清)丁耀亢:《出都别刘相国》,《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33页。
    ⑧(清)丁耀亢:《王尚书以华山诗纪邮至燕士大夫和之成帕,阅二月二讣音至。予既荷先生国士志,因为挽诗|章哭于庭而焚之(壬辰二月)》,《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34页。
    ⑨《与韩荆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唐)李白著,瞿蜕园、朱金城校注:《一与韩荆州书》,《李白集校注》卷二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1539。
    ①(清)丁耀亢:《往于宋荔裳闻祝司农好士今得遇于下史志感》,《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38页
    ②(清)丁耀亢:《张桔存郭卧侯叶天木刘六吉以考选入都相逢燕市 ,陈子修席士约观<赤松游词曲>》,《陆舫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187页。
    ③(清)丁耀亢:《长安冬感杂著和李坦园太史秋感韵廿四9首》(其二一),《陆舫诗草》卷一, 《丁耀亢全集》上,第9页。
    ④邓之诚:《王崇简》,《清诗纪事初编》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610页
    ⑤(汉)司马迁:《封禅书》,《史记》卷二八,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369页。
    ⑥(汉)桓宽:《散不足》,《盐铁论》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2页。
    ⑦(汉)司马迁:《秦始皇本纪》,《史记》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17页。
    ⑧(汉)司马迁:《孝武本纪》,《史记》卷一二,北京:中华书局;, 19''年版,第138页。
    ①(汉)司马迁:《孝武本纪》,《史记》卷一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387页。
    ②(汉)司马迁:《孝武本纪》,《史记》卷一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390-19391页。
    ③(汉)司马迁:《孝武本纪》,《史记》卷一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397页。
    ④《明空上人传》:“(明崇祯六年,1633)赠以石斗小足用,因画山之半以居,给田百亩,林木任其采樵,以供炊爨。(清)丁耀亢:《出劫幻略·明空上人传》,《丁耀亢全集》下,第276。
    ⑤(清)丁耀亢:《琅琊台观海二首》,《天史·问天亭放言》,第229-230贝。
    ⑥(清)丁耀亢:《赠大司马张川公先生七言排律》,《陆舫诗学》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0页。
    ⑦(清)丁耀亢:《旗塾事竣谢大司成王敬哉雍师四首》(其三),《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48页。
    ⑧(清)丁耀亢:《怀仙感遇赋并序》,《陆舫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209页。
    ⑨(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3页。
    ⑨(宋)李新《忆故园》:杖藜出北郭,山阿延余晖。屏营立高原,霜飚吹我衣。牛羊稍绝迹,聚落灯火稀顾我岂无家,废置不得归。大田已荒没,故丘人亦菲。终当问遗老,何如丁令威。⑩(宋)李新《忆故园》,傅璇琮等《全宋诗》卷一二五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159页。
    11“华表”,据《辞源》三种释义:①古代用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柱子。晋崔豹《古今注》下《问答释义》:“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之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人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华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示示衢路也。秦乃除之,汉乃复修焉。今西京谓之午木。’”②古代立于宫殿、城垣外或陵墓前的石柱,柱身往往刻有花纹。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三《龙华寺》:“宣阳门外四里,至落水上,作浮桥,所谓永桥也……南北两岸有华表,举高二十丈,华表卜作风凰以欲冲天势。”③房屋外的装饰。《文选》三国魏何平叔(晏)《景福殿赋》:“故其华表则镐镐烁烁,赫奕章灼。”《注》:“华表,谓华饰屋外之表也。”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66页。
    ①(清)王鑨:闻觉斯长兄评音摧心裂肝,儿不欲生,越月末能搦管。悲恸之余,以墨濡血,语无伦次,聊以代庙中之歌》(其七),《大愚集》卷二一,《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第2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249页。
    ②(清)郭棻:《椒斤诗序》,《学源堂文集》卷二,《四库全传存目丛书》集部第221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015页。
    ③(清)孙奇峰:《椒丘诗序》,(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223页。
    ④(清)傅维鳞:《赤松游引》,《四思堂文集》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762页。
    ⑤(清)王铎:《陆舫诗草序》,(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2页。
    ⑥(清)刘正宗:《赠丁野鹤》,《通斋诗》卷一,《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八辑第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26页
    ①(清)刘正宗:《丁野鹤移居》,《逋斋诗》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八辑第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84页。
    ②(清)薛所蕴:《读丁野鹤化人游传奇二首》,《桴庵诗》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72页。
    ③(清)龚鼎孳:《定山堂诗集》卷一五,《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0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603。
    ④(清)龚鼎孳:《赠丁野鹤》,《定山堂诗集》卷一八,《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0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603页。
    ⑤(清)王崇简:《过丁野鹤》,《青箱堂诗集》卷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 1997年版,第105页。
    ⑥(清)高珩:《赠丁野鹤》,《栖云阁诗文集》卷一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97页。
    ⑦(清)邓汉仪:《丁耀亢》,《诗观二集》卷一一,《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392页。
    ⑧畸:①零片田地,《说文》“田”:“崎,残田也。”引申为偏颇,不整齐。《荀子·天论》“墨子有见于奇,无见于畸。又:“故道之听善,中则可从,畸则不可为,匿则大惑。”②特异。③凡数之零余者均叫畸。同“奇”。畸人:奇特之人。《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释文》:“司马彪云:不耦于人,谓缺于礼教也。”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125页。
    ①(清)郭棻:《椒丘诗集序》,《学源堂文集》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21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45页。
    ②(清)王士禛撰,赵伯陶点校:《丁耀亢丘石常》,《古夫于亭杂录》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15页。
    ③(清)王晫著,陈大康译注:《丁野鹤官椒丘广文》,《今世缘·风度》,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96年版,第238页
    ④(清)丁耀亢:《晚坐宋家亭子闻梁祝两侍郎有荐疏》,《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51页。
    ⑤邓之诚:《邱石常》,《清诗纪事初编》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687页。
    ⑥邓之诚:《邱石常》,《清诗纪事初编》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687页。
    ①孔另境:《续金瓶梅》,《中国小说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53-154页。
    ②(清)丁耀亢:《李龙衮给谏传予教授容城欲辞未果》,《陆舫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199页。
    ③(清)丁耀亢:《客老》,《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63页
    ④《世相帝皇帝实录》卷五,《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任局,1985年版,第60页
    ⑤(清)彭志古:《桴庵诗序》,(清)薛所蕴《桴庵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11页。
    ⑥(清)杨思圣:《使回东丁野鹤》,《且亭诗·五言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3期,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47页。
    ①(清)杨思圣:《寄丁野鹤》,《且亭诗·七言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88页
    ②(清)杨思圣:《署中答丁野鹤》,《且亭诗·五言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48页。
    ③(清)中凫盟:《杨思圣本传》,(清)杨思圣《且亭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622页
    ④张玉璞:《论盛唐干谒文》,《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第65页。
    ⑤(唐)薛用弱:《集异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42册,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80页。
    ⑥(唐)杜甫著,高仁标注:《奉赠韦左承丈一十二韵》,《杜甫全集》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⑦(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22页。
    ①(清)吴伟业:《复社纪事》,《吴梅村全集》卷二四,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601页。
    ②(清)黄宗会撰,印晓峰点校:《王元玄趾先生传》,《缩斋诗文集·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7页。
    ③(清)吴翌凤撰,吴格点校:《逊志堂杂钞》甲集,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8页。
    ④(清)丁耀亢:《长安冬感杂著和李坦园太史秋感韵廿四首》,《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9页
    ①(清)丁耀亢: 《旗事竣谢大司成王敬哉雍师四首》(其四),《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l48页
    ②(清)丁耀亢:《留别刘太宰四首》(其三),《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69页
    ③(清)丁耀亢:《夜坐束孙枚先吏部二首》(其二),《丁耀亢全集》上,第16页。
    ④(宋)胡仔:《本朝杂记上》,《苔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三五,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69页。
    ⑤(宋)陈起:《江湖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920页。
    ⑥(清)丁耀亢:《冬夜过张天石京兆逢大司马张坦公泥饮歌声慨发因为大醉行》,《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8页。
    ①(清)王铎:《坦公白里中回》,(清)邓汉仪《诗观初集》卷一,《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l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201页。
    ②(清)丁耀亢:《题京兆薛夫子文姬归国图》,《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49页。
    ③(清)丁耀亢:《魏石生都宪招饮同杨犹龙纪伯紫晚集》,《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38页。
    ④(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45-646页。
    ①《梦宋荔裳联诗》:“梦里仍为客,同歌行路难。山深杉杣暖,江阔鹡鸰塞,雪燕摧龙剑J,秦云老鹖冠。莫暛留滞久久,故国又摧残。”
    ②(清)丁耀亢:《梦不荔裳联诗》,《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01-302页
    ③(清)丁耀亢:《薄交行》.《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62页。
    ④(清)纪昀等:《丁野鹤诗钞》,《钦定四库个书总目》卷一八二,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546页。
    ⑤(清)纪昀:《丁野鹤诗》,《池北偶谈》卷一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70页。
    ⑥(清)丁耀亢:《白况》,《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6页。
    ①(清)丁耀亢:《陋室二首》,《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1页。
    ②(清)丁耀亢:《出劫纪略·陆舫游记》,《丁耀亢全集》下,第285页。
    ③(清)丁耀亢:《客况二首》(其一),《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9页。
    ④(清)丁耀亢:《徒步行答谢刘太史》,《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4页。
    ⑤(清)丁耀亢:《谢罗侍御馈酒》,《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7页。
    ⑥(清)丁耀亢:《客罗钦瞻侍御斋中四首(其四)》,《陆舫诗学》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5页。
    ⑦(清)丁耀亢:《曹子顾太史寄草堂资三百缗时为子顾作<西湖传奇>新成》,《陆舫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200页。
    ⑧(清)丁耀亢:《考后怀故山田园七首》(其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81页。
    ①(清)丁耀亢:《刘宪石学士春夜招饮次除夕前韵四首》(其二),《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7页。
    ②(清)丁耀亢:《考后怀故山田园七首》(其三),《陆舫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181页。
    ③(清)丁耀亢:《北城求假归省柬刘宪石学士》,《陆舫诗学》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8页。
    ④(清)丁耀亢:《舟中夜坐》,《陆舫诗单》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1页。
    ⑤(清)丁耀亢:《答谢刘宪石学士赠韵》,《陆舫诗单》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1页。
    ⑥(清)丁耀亢:《花市歌》,《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35页。
    ⑦(清)丁耀亢:《柏舟吟五章赠查伊璜(其五)》,《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38页。
    ⑧(清)丁耀亢:《李龙衮给谏转予教授容城欲辞不果》,《陆舫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199页。
    ⑨(清)丁耀亢:《夜坐柬孙枚先吏部二首》,《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6页。
    ⑨(清)丁耀亢:《答谢刘宪石学士赠韵》,《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2页。
    11(清)丁耀亢:《薙发》,《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5页。
    ①(清)丁耀亢:《王尚书招听昆山部乐》,《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53页。
    ②(清)丁耀亢:《秋怀和太史王敬哉夫子韵五首》(其五),《陆舫诗学》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8页
    ③(清)丁耀亢:《赐复汉官车服》,《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l46页。
    ④(清)丁耀亢:《元宵前张举之招同宋玉叔张二瞻徐肠谷夜集观剧时闻欲复汉服》,《陆舫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186页。
    ⑤《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七,《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1页。
    ⑥(宋)邢昞注疏:《开宗明义章第一》,《孝经注疏》卷一,(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545页。
    ⑦(清)陈洪范: 《北使纪略》,《崇祯长编》,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版,第123页。
    ①清乾降四十年,清高宗沼令在国史中特立《贰臣传》,把清初“在明己登仕版,又复身仕本朝”,“大节有亏”的人物收入此类。
    《高宗纯皇帝实录》(一四)卷一○五一,《清实录》第22册,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50页。
    ②《高宗纯皇帝实录》(一四)卷一○五一,《清实录》第22册,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57页。
    ③(清)陈洪范:《北使纪略》,《崇祯长编》,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版,第120页。
    ④(清)丁耀亢:《答谢刘宪石学士赠韵》,《陆肪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1页。
    ⑤顺治元年五月十一日颁剃发令,驱民出京师内城。摄政王谕民:谕到,俱即薙发,倘有故违,即行诛剿。限三日内虚燕城之半驻满洲兵,尽驱汉少人出城。以南城为民居,而尽腾呐城为营地。期限紧迫,妇子惊慌,扶老携幼,无可栖止,饥寒交迫,哭声震天。顺治五年八月十九日令尔城内汉宫及商民人等尽徙南城居住。谕曰:京城汉官汉民原与满洲共处,近闻争端日起,劫杀抢劫,而满汉人等彼此推诿,竟无已时,似此何日清宁,此实参居杂住之所致也。除八旗投充汉人不令迁移外,尽徙南城居住。
    《世祖章皇帝实录》卷四○,《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页
    ⑥(清)刘正宗:《移庐行》,《通斋寺》卷一,《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八辑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27-128页。
    ①(清)丁耀亢:《北城》,《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1页。
    ②(清)薛所蕴:《刘宪石逋斋诗序》,《澹友轩文集》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40-41页。
    ①邓之诚:《刘正宗》,《清诗纪事初编》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660页
    ②(清)王天枢:《通斋诗序》,(清)刘正宗《通斋诗》,《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八辑16期,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15页
    ③(清)彭志古:《俘庵诗序》,(清)薛所蕴《俘庵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兽书社,1997年版,第211页。
    ④王钟翰点校:《刘正宗传》,《清史列传》卷一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573页
    ⑤(清)彭志古:《桴庵诗序》,(清)薛所蕴《桴庵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11页。
    ⑥王钟翰点校:《孙承泽传》,《清史列传》卷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597页。
    ①(清)王崇简:《光禄大夫太子太保都察院右都御史吏部左侍郎孙公承泽行状》,《青箱堂文集》卷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486页。
    ②(晋)陈寿:《文帝纪》,《三国志·魏书》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88页。
    ③(清)刘正宗:《饮酒》(其十二),《通斋诗》卷一,《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八辑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23页。
    ④(清)王铎:《大愚集序》,(清)王鑨《大愚集》,《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第2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①(清)王铎:《不是昔貌》,(清)邓汉仪《诗观初集》卷一,《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l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200页。
    ②(清)王铎:《独寐》,(清)徐世昌《清诗汇》卷二一,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6年版,第243页。
    ③(清)王崇简:《光禄大夫太子太保都察院右都御史吏部左侍郎孙公承泽行状》,《青箱堂文集》卷八,《四库全书存目从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186页。
    ④申凫盟;《青箱堂集序》,(清)王崇简《青箱堂诗集》,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10页
    ⑤(清)王崇简:《光禄大夫太子太保都察院右都御史吏部左侍郎孙公承泽行状》,《青箱堂文集》卷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 199了年版,第486页。
    ①(清王)崇简:《奇怀梁仲木内弟》,《青箱堂诗集》卷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102页。
    ②(清)王崇简:《范烈女》,《青箱堂诗集》卷八,《四库个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126页。
    ①(清)王鑨:《长兄觉斯家报》,《大愚集·尺犊》,《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第2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335页。
    ②(清)申涵光:《青箱堂诗叙》,(清)王崇简《青箱堂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 ,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9页。
    ③(清)王崇简:《至莱阳语宋玉伯玉仲玉叔》,《青箱堂诗集》卷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86页。
    ④(清)王士禛:《杨青藜答刘正宗书》,《分廿余话》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4页。
    ①(清)任濬:《宪石诗序》,(清)刘正宗《通斋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85页。
    ②(清)邓汉仪:《薛所蕴》,《诗观二集》卷三,《四库禁毁书丛刊》第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50页。
    ③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61页。
    ④马茂少:《古诗十九首探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5页。
    ⑤马茂儿:《古诗十九首探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6页。
    ⑥余嘉锡撰,周祖漠、余淑宜整理:《世说新语笺疏·任诞第二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764页
    ⑦哀行霈笺注:《饮酒诗二十首》(并序),《陶渊明集笺注》卷三,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35页。
    ⑧(清)徐文儿:《光禄大夫少师兼太子太师保和殿大学士户部尚书曲沃文清卫公周诈神道碑》,(清)钱仪吉纂《碑传集》卷七,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42页。
    ①(清)刘正宗:《花朝寿丁野鹤》, 《逋斋诗》卷一. 《四库未收书缉刊》第八辑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97页。
    ②(清)刘正宗:《花朝寿丁野鹤》, 《逋斋诗》卷一. 《四库未收书缉刊》第八辑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216页。
    ③(清)薛所蕴: 《已且宪石初度》,《桴庵诗》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八辑16期,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256页。
    ④(清)丁耀亢:《寿薛夫子大司成》,《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47页
    ⑤(清)刘正宗:《寿范中堂八韵》,《逋斋诗》卷二,《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八辑16册,北京:北尔出版社,1997年版,第228页。
    ⑥(清)薛所蕴:《已且上元寿范中堂太师》,《桴庵诗》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97页。
    ⑦(清)王崇简:《同成青坛张中柱饮刘宪石前辈新居》,《青箱堂诗集》卷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93页。
    ①(清)王崇简:《黄卜周招同米吉土小饮新居》,《青箱堂诗集》卷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鲁书社,1997年版,第94页。
    ②(清)刘正宗:《已且秋日长安再逢李梅公言念今昔感而成诔》,《逋斋诗》卷一,《四库术收书辑刊》第八辑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32页。
    ③(清)王崇简:《送梁慎可备兵武定(时禁宴会)》,《青箱堂诗集》卷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162页。
    ④(唐)房玄龄等:《刘伶传》,《晋书》卷四九,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版,第1376。
    ⑤哀行需:《连雨独饮中》,《陶渊明集笺注》卷二,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25页。
    ①《乐界府大曲·满歌行》云:“饮酒·歌舞,乐复何须?”
    (宋)郭茂倩:《乐府大曲·满歌行》,《乐府诗集》卷四三,北京: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636页。
    《善哉行》亦云:“欢日尚少,戚日尚多。何以忘忧,弹筝歌酒。”
    (梁)沈约:《志·第十一》,《宋书》卷二一,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版,第616页。
    ②(清)刘正宗:《薛行坞招饮见投长句作此答之》,《逋斋诗》卷二,《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八辑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38-139页。
    ③(清)薛所蕴:《宪石招饮同葆光今楚》,《桴庵诗》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41-245页。
    ④(清)薛所蕴:《醉时歌简宪石》,《桴庵诗》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19页
    ①(清)薛所蕴:《和宪石觅醉》,《桴庵诗》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50页。
    ②(清)邓汉仪:《薛所蕴》,《诗观二集》卷三,《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47页。
    ②(清)薛所蕴:《魏酒行并序》,《桴庵诗》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60。
    ①(清)邓汉仪:《薛所蕴》,《诗观二集》卷三,《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2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48页
    ②孟森:《王紫稼考》,《心史丛刊二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85页
    ③郭英德:《明清传奇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09页
    ④(清)郭棻:《新编杨椒山表忠蚺蛇胆弁言》,(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914页。
    ⑤(清)丁耀亢:《问王尚书觉斯病起约看<化人游>剧二首》,《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49页。
    ⑥(清)丁耀亢:《张桔存郭卧侯叶天木刘六吉以考选入都相逢燕市陈子修席上约观赤松游词曲》,《陆肪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187页。
    ⑦(清)丁耀亢:《冬夜集幼量斋中听美人弹琴》,《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75页。
    ①(清)钱谦益撰,(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故宫保少大学士孟津王公墓志铭》,钱兼益全集》第5期《牧斋有学集》卷三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4页。
    ②(清)王鑨: 《闻觉斯长兄计音摧心裂肝,几不欲生,赵月未能搦管。悲恸之余,以墨濡血,语无伦次,聊以代庙中之歌》,《大愚集》卷二一,《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第2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249页。
    ③葛万里:《钱牧斋(谦益)先生遗事及年谱》,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七十一辑第701册,文海出版社, 1971年版,第21页
    ④《桃花扇》第二五出《优选》:(开场)场上正中县一匾,书“熏风殿”,两旁悬联,书“万事无如杯在手,百年几见月当头”。款书“东阁大学士王铎泰救书”。原评曰:“此折写香君入宫与侯郎隔绝,所谓离合之情也,而南朝君臣荒淫景态一一摹出,岂非兴亡之感乎?”此处王铎遂为出场,但作者讽喻之情溢于言表。(清)孔尚任:《桃花扇》,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870
    ①(清)丁耀亢:《王尚书招听昆山部曲》,《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53页。
    ②(清)丁耀亢:《元肖前张举之招同宋玉叔张二瞻徐肠谷夜集观剧时闻欲复汉服》,《陆舫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186页;
    ③陈垣:《乱世与宗教信仰第十七》,《明季滇黔佛教考》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85页。
    ④(清)周亮工:《尺牍新钞》,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版,第120页。
    ⑤(清)顾渭:《吴梅村先生行状》,(清)吴梅村《吴梅村全集》附录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406
    ①(清)龚鼎孳:《和答澹心兼寿其五十初度》,《定山堂诗集》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第1402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384页。
    ②(清)丁耀亢:《中秋十六夜集张中柱学士斋共参禅悦》,《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1页
    ③(清)丁耀亢:《戏赠张中柱学士谈禅》,《陆航方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8页。
    ④陈垣:《读书僧寺之风习第九》,《明季滇黔佛教考》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9页。
    ⑤陈垣:《读书僧寺之风习第九》,《明季滇黔佛教考》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9-120页。
    ⑥(明)吕坤:《修举学政》,《吕公实政录·民务》卷二,《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16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422页。
    ⑦(清)丁耀亢:《云台寺遇月帆禅师》,《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54页。
    ⑧(清)王崇简:《青箱堂文集·年谱》,《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54-555页。
    ①(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55页。
    ②(清)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55页。
    ③(清)丁耀亢:《报国寺古松二首》,《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7页。
    ④(清)刘正宗:《早春偶憩三教庵》,《逋斋诗》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八辑l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81页。
    ⑤(清)刘正宗:《己九日同坦公行屋野鹤龙衮清熙诸君登高二首》(其一),《逋斋诗》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八辑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85页。
    ⑥(清)薛所蕴:《立秋日成青老高璁佩周宁章王敬哉招同刘宪石白子益李吉津江园登登眺》(其五),《桴庵诗》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70页。
    ⑦(清)王铎:《游西山感时》,(清)邓汉仪《诗观初集》卷一,《四库禁毁书丛刊》第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201页。
    ①(清)钱谦益撰,(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故宫保大学士孟津王公墓志铭》,《钱谦益全集》第5册《牧斋有学集》卷三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4-1105页。
    ②(清)王铎:《拟山园选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7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21页。
    ①(明)程文德:《岁贡会录跋》,《程文恭华遗稿》卷一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90册,济南:齐鲁书社,第223页
    ②(明)董其昌:《学科考略》,《历代贡举志》(及其它五种),《丛书集成初编》第896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4页。
    ③陈宝良:《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页。
    ④(明)朱之谕:《安南供役纪事》,《朱舜水集》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6页。
    ⑤(清)叶梦珠著.来新夏点校:《学校三》,《阅世编》卷二,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9页。
    ①(明)张居正:《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张太岳集》卷三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498页。
    ②(明)文征明著,周道振集校:《送周君振之宰高安叙》,《文征明集》卷一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62页。
    ③(明)王世贞:《科举考序》,《弇州史料前集》卷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1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360-361页
    ④(明)李东阳等撰,(明)申时行等重修:《礼部三五》,《大明会典》卷七七,扬州:广陵书社,2007年版,第1229页。
    ⑤陈文新:《<清实录>科举史料汇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⑥李洵等点校:《学校志》,《钦定八旗通志》卷九四,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530页。
    ⑦齐如山:《中国的科名》,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⑧(清)陶福履:《常谈》,《丛书集成初编》第897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1页。
    ①邓嗣禹:《中国科举考试史》,台北:学生书局,1967年版,第229页。
    ②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上海: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21页
    ②(清)叶梦珠著,来夏新点校:《学校五》,《阅世编》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3页。
    ④《续金瓶梅》第四十七回《术瓜郎语小莫破,石女儿道人难各》:天明却足宗师考这大罗遗才的日子,一群秀才们原是没有科举来考遗才的,连夜各将被褥送入城中去宿,五更预备进开封府考去了。
    《续金瓶梅》,《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79页。
    ⑤(清)丁耀亢:《出劫纪略·皂帽传经笑》,《丁耀亢全集》下,第289页
    “陈宝良:《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⑥(清)素尔纳等:《寄籍入学》,《钦定学政全书》卷二九,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辑第293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535页。
    ⑦(清)索尔纳等:《寄籍入学》,《钦定学政全书》卷二九,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辑第293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535页。
    ⑧(清)丁耀亢:《出劫纪略·皂冒传经笑》,《丁耀亢全集》下,第284页。
    ①《世祖章皇帝实录》卷四一,《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传局,1985年版,第330页
    ②《旗塾事竣谢大司成王敬哉雍师四首》(其三):“令威旧是辽东籍,乐毅新归碣石宫。”作者自注:时有以予冒籍者。(清)丁耀亢:《旗塾事竣谢大司成王敬哉雍师四首》(其三),《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18页。
    ③李沟等点校:《学校志二》,《钦定八旗通志》卷九五,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 1548页
    ④《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五,《清实录》第2册 ,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3页。
    ⑤《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一○,《清实录》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47页。
    ⑥(清)丁耀亢:《出劫纪略·皂帽传经笑》,《丁耀亢全集》下,第284页。
    ①李洵等点校:《钦定八旗通志》卷九五《学校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539页。
    ②(清)丁耀亢:《出劫纪略·皂帽传经笑》,《丁耀亢全集》下,第284页。
    ③李洵等点校:《学校二》,《钦定八旗通志》卷九五,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545页。
    ④李润等点校:《学校二》,《钦定八旗通志》卷九五,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547页。
    ⑤(清)丁耀亢:《出劫纪略·皂帽传经笑》,《丁耀亢全集》下,第284页。
    ⑥李洵等点校:《钦走八旗通志》卷九六《学校三》,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549页。
    ⑦(清)丁耀亢:《出劫纪略·皂帽传经笑》,《丁耀亢全集》下,第284页。
    ⑧李洵等点校:《学校三》,《饮定八旗通志》卷九六,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554页。
    ⑨李洵等点校:《学校三》,《钦定八旗通志》卷九六,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551页。
    ⑩赵尔巽等:《选举志·学校一》,《清史稿》卷八一,北京:中华书局, 1977年版,第3111页。
    ①(清)福格:《拔贡年份》,《听雨从谈》卷五,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六十九辑第684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第l05页。
    ②朱义禄:《逝去的启蒙》,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54页。
    ③(清)计六奇:《李振声请限田》,《明季北略》卷一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77页。
    ④张研:《清代祖田雨基层社会结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⑤(清)丁耀亢:《自述年谱以代挽歌》,《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26页。
    ⑥(清)丁耀亢:《出劫纪略·保全残业示后人存记》,《丁耀亢全集》下,第286页。
    ①(清)丁耀亢:《出劫纪略·山居志》,《丁耀亢全集》下,第269页。
    ②(清)丁耀亢:《出劫纪略·峪园记》,《丁耀亢全集》下,第271页。
    ③(清)顾炎武著,华忱之点校:《答再从兄弟》,《顾亭林诗文集·蒋山佣残稿》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99页。
    ④书当作于崇祯十五年其典卖遗田之后,清顺治二年顾维殉难之前,即顾炎武30-33岁之之间。周可真:《顾炎武与中国文化》,合肥: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96页。
    ⑤(清)丁耀亢:《出劫纪略·乱后忍辱记》,《丁耀亢全集》下,第282页。
    ⑥(清)丁耀亢:《航海纪略·航海出劫始末》,《丁耀亢全集》下,第279页。
    ⑦(清)丁耀亢:《出劫纪略·乱后忍辱记》,《丁耀亢全集》下,第283页。
    ⑧(清)丁耀亢:《出劫纪略·避风漫记》,《丁耀亢全集》下,第282页。
    ⑨(清)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王者不臣》,《白虎通疏证》卷七,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18页
    ①(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管仲不死子纠》,《目知录集释》卷七,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48页。
    ②(清)王人之著,舒士彦点校:《哀帝》,《读通鉴论》卷一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72页
    ③(清)黄宗羲著,沈善洪主编:《留书·史》,《南雷诗文集》卷一,《黄宗羲全集》第11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2页。
    ④(清)丁耀亢:《舟中独坐》,《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1页。
    ⑤(清)丁耀亢:《薙发》,《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5页。
    ⑥(清)丁耀亢:《刘宪石学士春夜招饮次除夕前韵四首》,《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7页。
    ①(唐)权德舆《鄜坊节度推官居大理评事唐君墓志铭》云:“继娶天水全氏,……结缡周月,遭罹《柏舟》之痛。
    (宋)李昉等:《鄜坊节度推官大理评事唐君墓志铭》,《文苑英华》卷九五六,北京:中华书局,l1966年版第57028页。朱熹《与陈师中书》云:“朋友传说,令娣甚贤,必能养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宋)朱熹:《与陈师中书》,《朱子全书·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173页。两者都指妇人丧失后自守其节。
    ②(清)丁耀亢:《病卧化城求假归省柬刘宪石学士》,《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8页。
    ③(清)丁耀亢:《笑柬同乡人》,《丁耀亢全集》上,第62页
    ④(清)丁耀亢:《多事二首》(其一),《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2页。
    ⑤(清)丁耀亢:《考后怀故山田园七首》(其一),《陆舫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181页。
    ⑥(明)严嵩:《赠胡用甫序》,《铃堂集》卷一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56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174页。
    ⑦(清)丁耀亢:《再命守山仆》,《陆舫诗学》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54页。
    ⑧(清)丁耀亢:《抵舍有感》,《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81页。
    ①(清)丁耀亢:《出劫纪略·皂帽传经笑》,《丁耀亢全集》下,第285页。
    ②(清)丁耀亢:《李龙衮给谏传予教授容城欲辞未果》,《陆舫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199页
    ③(清)王士禛撰,张世林点校:《杨青黎答刘正宗书》,《分廿余话》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4页。
    ④《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四四,《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05页。
    ⑤葛万里:《钱牧斋(谦益)先生遗事及年谱》,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七十一辑第701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第21页。
    ①(清)计六奇:《从贼入都诸逆臣附》,《明季北略》卷二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26页。
    ②王钟翰点校:《张缙彦传》,《清史列传》卷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623-6624页。
    ③王钟翰点校:《龚鼎孳传》,《清史列传》卷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593-6594页。
    ④(清)余怀著,李金堂校注:《板桥杂记·中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页。
    ①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姓名耳。(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3页.
    ②(清)索尔纳等:《奇籍入学》,《钦定学政全书》卷二九,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辑第293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535页。
    ③(清)素尔纳等:《寄籍入学》,《钦定学政全书》卷二九,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辑第293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536页。
    ④“盐车”,原指运盐之车,后以之喻贤才屈居贱役。《战国策·楚》四:“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土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自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小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而覆之。”(汉)刘向:《楚四》,《战国策》卷一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73页。贾谊《吊屈原》云:“斡弃周鼎兮宝康瓠,腾驾罢牛兮骆赛驴,骥垂两耳兮服盐车。”(汉)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史记》卷八四,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493页。儿稹《病马诗寄上李尚书》云:“遥看云路心空在,久服盐车力渐烦。”(唐)元稹著,冀勤点校:《病马书寄上李尚书》,《长庆集》卷一九,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49页。
    ⑤“药笼”,即药笼中物,比喻欲成大事需预先储备人才。唐时元行冲劝狄仁杰留意储备人才,并白请备药笼之末。狄人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岂可一日无也!”(后晋)刘昫等:《元行冲传》,《旧唐书》卷一○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176页。
    ①管宁(1580-241 ), 字幼安,三国魏北海朱虚人。少与华歆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歆废书而往观,宁与割席分座。汉末避乱居辽东,聚徒讲学,北人“渐来从之”。三十七年后始归,文帝拜为大中大夫,明帝拜为光禄勋,皆辞不就。(晋)陈寿:《管宁传》,《二国志·魏书》一一,北京:中华书局,l959年版,第354页
    ②洪皓(1088-1115),宋鄱阳人,字光弼。宋政和五年(l115)进士,建炎中任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金。金人留不遣还,皓不屈,被拘留在金十五年年。其间屡次使人秘密遣返,报告金国虚实,时人比之汉苏武。绍兴十一年(1141)得归宋。后因说秦桧不可苟安钱塘,忤桧意,被贬英州,又迁哀州,至南雄州病卒,谥忠宣。“皓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锡梓’(元)脱脱等撰:《洪皓传》,《宋史》卷三七三,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57-1162页。
    ③(清)丁耀亢:《归帐教习辽满诸生》(其一),《陆航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48页。
    ④(清)丁耀亢:《旗塾事竣谢大司成王敬哉雍师四首》(其二),《陆航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47
    ⑤苏舆撰,钟哲点校:《必仁且智》,《春秋繁露义证》第三○,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257页。
    ⑥(清)苏舆撰,钟哲点校:《仁义法》,《春秋繁义证》第二儿,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252页。
    ⑦(清)丁耀亢:《即事赠辽学诸子四首》(其四),《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58页
    ①《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七,《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3页。
    ② 故宫博物院明明清档案部编:《户部尚书车克题直隶永平为圈补土地与滦州涉诉事本》,《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三三,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91-99页。
    ③(清)魏裔介著,魏连平点校:《流民急百拯救并请发贩疏》,《兼济堂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9页。
    ④(清)丁耀亢: 《出劫纪略·皂帽传经笑》,《丁耀亢全集》下,第284页。
    ④清)丁耀亢:《出劫纪略·皂帽传经笑》,《丁耀亢全集》下,第284页。
    ⑤(清)丁耀亢:《旗塾事竣谢大司成王敬哉雍师四首》(其二),《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47页。
    ⑥(清)丁耀亢:《出劫纪略·皂帽传经笑》,《丁耀亢全集》下,第284页。
    ⑦(清)丁耀亢:《出劫纪略·皂唱传经笑》,《丁耀亢全集》下,第284页。
    ①李洵等点校:《典礼志十二》,《钦定八旗通志》卷八九,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462页。
    ②(清)福格:《满洲祭祀割牲》,《听雨从谈》卷五,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六十九辑第684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第117页。
    ③(清)福格:《满洲祭祀割牲》,《听雨从谈》卷五,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六十九辑第684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第117-118页。
    ④(清)乾隆官修:《职官九》,《清朝文献通考》卷八十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617-5620页。
    ⑤赵尔巽等:《选举志·学校一》,《清史稿》卷八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115页。
    ①陈宝良:《明代孺学生员与地方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5年版,第281页.
    ②(清)丁耀亢:《保定道中夜宿开儿寺》,《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34页。
    ③(清)胤禛 《世宗宪皇帝圣训》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1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48页。
    ④明人耿定向曾说:余弟子健补博士弟子员,弟时犹髫也。释菜归,而恺悒无欢。余诘之曰:“父兄睹汝髫年游泮为荣矣,而不色喜,何也?”弟曰:“吾向以学官仁义之府,而今殆异所闻矣。吾始偕诸生竭先师,继升堂,伐鼓拜揖。礼成,库师俨然升座,吾侪肃而侍,意初笨,必有发教。吾方延跂以聆,乃痒师旋从中座起,掀髯信眉,而扬声曰:“若等公堂币金尚不具,何也?今而后不办者,视为夏楚!”诸生栗然而恐,吾为之郝然汗下矣。若斯而仁义府耶?游之不足荣矣。(明)耿定向:《黄忍江先生传》,(清)黄宗羲编《明文海》卷四○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256页清初张履祥记载:里有湖州教授者,丁祭宰牲,豫窃鹿肉脯食之。庙前古柏,斩一归。其余猥鄙狼籍,弗堪尽述。罢归,被中人率举义嗤笑窃鹿肉事。其人不齿,时时自言之。(清)张履祥:《近鉴》,《杨园先生全集》卷三八,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7页。
    明人吴鼎言:萃天下己试之材,布列百执事,共成国家之盛治者,宰相之任也。蓄天下未用之材,淬砺以须,隐然为国家之利器者,典学之官也。学官虽卑,其责任至于宰衡等。(明)吴鼎: 《赠仁和陈学谕迁金华府教授序》,《过庭私录》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7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38页。
    ①(明)曾嘉诰修,(明)汪心纂:《官居政类庙学》,《嘉靖尉氏县志》卷二,《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上海:上海书店,1963年版,第32页。
    ②(清)乾隆官修:《职宫考九》,《清朝文献通考》卷八,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1988年版,第5620页。
    ③(清)素尔纳等:《考覆教官居》,《钦定学政全书》卷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辑第293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406页。
    ④(清)素尔纳等:《学校规条》,《钦定学政全书》卷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辑第293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39页。
    ⑤(清)素尔纳等:《学校规条》,《钦定学政全书》卷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辑第293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40页。
    ⑥(清)素尔纳等:《厘正文体》,《钦定学政全书》卷六,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辑第293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131页。
    ⑦(清)素尔纳等:《学校规条》,《钦定学政全书》卷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辑第293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42页。
    ⑧(清)丁耀亢:《甲午春畿南大饥捐俸纪事(并序)》,《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41页
    ①《世祖章皇帝实录》卷八一,《清实录》第3册, 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18页。
    ②(清)丁耀亢:《甲午春畿南大饥捐俸纪事(并序)》,《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12页。
    ③(清)丁耀亢:《诫子篇》,《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322页。
    ④(清)素尔纳等:《考覆教官》,《钦定学政全书》卷二三,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辑第293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415页。
    ⑤(清)丁耀亢:《甲午春畿南大饥捐傣纪事(并序)》,《淑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42页
    ①(明)汪佃:《送李君延训分教莆田序》,《东麓遗稿》卷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7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46页。
    ②(清)丁耀亢:《丁酉元旦岁社祀圣庙享馂邀施君兼示容庠诸生》,《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26页。
    ③(清)丁耀亢:《甲午春畿南大饥捐俸纪事(并序)》,《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42页。
    ④(清)丁耀亢:《乙酉元宵同诸公夜集椒署》,《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280页。
    ⑤(清)丁耀亢:《中秋诸子持觞邀予就月于静修祠者廿有一人》,《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14页。
    ⑥(清)孙奇峰:《椒丘诗序》,(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223页。
    ⑦(清)丁耀亢:《喜门生杨峄廷登科》,《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44页。
    ⑧(清)何良俊:《史十二》,《四友斋丛书》卷一六,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42页。
    ⑨杨继盛,明朝容城人.上疏“十不可”“五谬”“十罪”弹劾严嵩仇鸾卖国,惨遭酷刑,嘉靖三十四年弃市。临刑赋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末报恩,留作忠魂补。”明穆宗立后,恤直谏诸臣,以继盛为首。赠太常少卿,谥忠愍,子祭葬。已,又从御史郝杰言,建祠保定,名旌忠。⑩(清)张廷玉等:《杨继盛传》,《明史》卷二○九,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542页。
    11(清)唐执玉、(清)李卫等监修,(清)田易等纂:《祠祀》,《畿辅通志》卷四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0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30页。
    ①(清)丁耀亢:《谒杨忠愍祠次壁间韵》,《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34页。
    ②(清)丁耀亢:《谒刘静修祠次壁上韵》,《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35页。
    ③(清)丁耀亢:《静修祠松下独坐终日待友人小至》,《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49页。
    ④(清)丁耀亢:《容城诸君子结社静修祠月之二日不速而集》,《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281页。
    ⑤(清)丁耀亢:《仲春九日为静修先生诞辰邑人岁有祭荐同社景从》,《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282页。
    ⑥(明)何良俊:《史十二》,《四友斋丛书》卷一六,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42页。
    ⑦(清)丁耀亢:《冬日晚行过孙征君故庐赠冢君建》,《椒丘寺》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71页。
    ⑧(清)孙奇峰:《椒丘诗序》,(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221页。
    ⑨(清)丁耀亢:《甲午春畿南人饥捐捧纪事(并序)》,《椒丘寺》卷一,第242页。
    ⑩(清)丁耀亢:《南北双调合套·青毡笑》,《丁耀亢全集》下,《椒丘诗》卷一,第262页。
    11(清)丁耀亢: 《南北双调合套·青毡笑》,《丁耀亢全集》下,《椒丘诗》卷一,第263页。
    12(清)丁耀亢:《甲午春畿南人饥捐俸纪事(并序)》,《椒丘诗》卷一,第242页
    13(清)丁耀亢:《借马行戏呈容城宰施君》,《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19页。
    14(清)丁耀亢:《行路难四章》,《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32页。
    15(清)丁耀亢:《甲午春畿南人饥捐俸纪事(并序)》,《椒丘诗》卷一,第242页
    ①(清)丁耀亢:《南北双调合套·青毡笑》,《家政须知》,《丁耀亢全集》下,第263页。
    ②(清)丁耀亢:《久客古庙戏答索酒诸客二首》(其一),《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72页
    ③(清)丁耀亢:《谢刘玺楚明府见招》,《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72页。
    ④(清)丁耀亢:《李龙衰传予教授容城欲辞未果》,《陆肪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l99页
    ⑤(清)丁耀亢:《次斗翁梅下对酌韵》,《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26页。
    ⑥(清)丁耀亢:《答丘子癝》,《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27页
    ⑦(清)丁耀亢:《赴容城答斗翁赠别》,《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32页。
    ⑧(清)丁耀亢:《寄谢张方伯再和前什》,《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32页
    ⑨(清)丁耀亢:《保定道中夜宿开元寺》,《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 234页。
    ⑩(清)丁耀亢:《如梦》,《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23页。
    11(清)丁耀亢:《夏日雨后即事二首》,《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24页。
    12(清)丁耀亢:《内申正月赍万寿表入都纪事》,《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911页。
    13(清)丁耀亢:《四月初六日准假省亲回东武》,《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302页。
    14(清)丁耀亢:《如梦》,《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23页。
    15(清)丁耀亢:《入都辞官》,《椒斤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4页
    ①(清)丁耀亢:《青毡乐》,《家政须知》,《丁耀亢全集》下,第262-262页
    ②(清)丁耀亢:《青毡笑》,《家政须知》,《丁耀亢全集》下,第262-263页
    ③(明)何乔远:《名山藏·典谟记》卷一一,《续修四库全枯》史部第42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602页
    ④(清)索尔纳等:《学校规条》,《钦定学政全书》卷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辑第293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405。
    ⑤(清)素尔纳等:《学校规条》,《钦定学政全书》卷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辑第293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406页。
    ①(清)丁耀亢:《甲午畿南大饥捐俸纪事(并序)》,《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41页
    ②(清)丁耀亢:《往于宋荔裳闻祝农好士今得遇于下吏质感》,《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38页。
    ③(清)丁耀亢:《易州随赈陪上台宴集三首》,《淑丘诗》,《丁耀亢全集》上,第240页
    ④(清)丁耀亢:《晚坐宋家亭子闻祝梁两侍郎有荐疏》,《淑且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51页
    ⑤(清)丁耀亢:《韩将军席士戏赠保属诸宰》,《淑丘诗》卷,《丁耀亢全集》上,第245页。
    ⑥(清)丁耀亢:《寄刘太宰》,《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69页。
    ⑦(清)丁耀亢:《暮冬上刘太宰》,《椒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76页。
    ⑧(清)丁耀亢:《寄薛卫公农部督仓德州》,《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27页。
    ⑨(清)丁耀亢:《阴雨叹寄呈魏石生傅掌雷二都宪》,《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39页。
    ⑩(清)傅维鳞:《与野鹤共酌家酿》,《四思堂文集》卷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168页。
    ①(清)郭棻:《<新编杨椒山表忠蚺蛇胆>弁言》,《丁耀亢全集》上,第914页。
    ②《清史列传》卷七一记载:“吴绮……顺治十一年拔贡生,以荐授秘书院中书舍人。奉诏谱杨继盛乐府,迁兵部主事。”王钟翰点校:《吴绮传》,《清史列传》卷七一,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775页。
    ③安双成:《康顺年间<续金瓶梅>作者受审案》,《历史档案》,2000年第2期,第29页
    ④(清)丁耀亢:《白述年谱以代挽歌》,《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 427页。⑤(清)丁耀亢:《舟中初度对雨自酌口占二十四韵》,《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10页。
    ⑥(清)丁耀亢:《舟中初度对雨自酌口占二十四韵》,《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10页。按:《吏部尚书伊图等为请将逾期不接任知县丁耀亢革职事题本》:“顺治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吏部尚书降(?)级臣觉罗伊图等谨题,为知县借病长期不到任事。福建巡抚徐永祯为前事题,于顺治十七年九月二十四日具题,十一月二十四日奉旨:著吏部查议题报。钦此。钦遵。于十一月二十五日,抄出到部交司,宜复议奏。等因呈部。臣等议得,福建巡抚徐永祯题疏内开,惠安知县丁耀亢早已抵浙,假借患病,并不到任等语。查十六年七月间,经题补丁耀亢为惠安知县,其领凭内限定于七年正月二十日到任。该员已逾限期半年多,尚未接任。因此之故,拟以照例革职。为此,具本题复。一佚臣部奉旨,务必遵照施行。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安双成:《康顺年间<续金瓶梅>作者受审案》,《历史档案》,2000年第2期,第29页。
    ⑦(清)丁耀亢:《自述年谱以代挽歌》,《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27页。
    ⑧(清)丁耀亢:《自述年谱以代挽歌》,《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27页。
    ⑨(清)丁耀亢:《奉答李渭清赠别四韵二首》,《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59。
    ⑩(清)丁耀亢:《过别海石山房》,《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58页。
    11(清)丁耀亢:《淮上薛卫公农部留饮三日》,《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60页。
    ①(清)丁耀亢:《邗上过福缘庵谢一足和尚见招》,《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61页。
    ②(清)丁耀亢:《常州访谢献庵别驾》,《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63页。按:丁耀亢离诸城赴任惠安时间记录有些模糊。《江干草》中《己亥仲冬日赴惠安过橡谷邱海石明府载酒候别留诗壁上奉答原韵》记载离家赴任时间为顺治十六年“仲冬至日”;“仲冬”,农历十一月,处冬季之中,故称。《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仲冬至日”当指十一月初。《归山草》中《白述年谱以代挽歌》中,“己亥上月,奉檄而往”,离家赴任时间为“十月”;该诗作于康熙元年(1662)九月,时间距其赴任己过三年,故应以《江干草》中记载为准,即其离家赴任时间为顺治十六年卜一月初。
    ③(清)丁耀亢:《泊舟无锡登惠山汲泉访黄心甫顾修远》,《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64页。
    ④(清)丁耀亢:《故人陈古自长君孝宽过舟中同静香小集约刻古自遗诗》,《江干草》,《丁耀亢个集》上,第367页
    ⑤(清)丁耀亢:《元旦旅祭先柱史于虎丘铁佛庵中》,《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66页。
    ⑥(清)丁耀亢:《陈孝宽夜饮舟中达旦》,《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68页。
    ⑦(清)丁耀亢:《湖楼寓居》,《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69页。
    ⑧(清)全祖望撰,朱铸禹汇校集注:《全祖望集汇校集注》《鲒琦亭集外编》卷二六,《厉太鸿<湖船录>序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244页。
    ⑨(清)丁耀亢:《晚放舟净寺访孙宇台夜归同九如慎谋》,《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69
    ⑩(清)丁耀亢:《昭庆司逢陆鹤川内招还都》,《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70页。
    11《西湖志》载:“元至元间,道士徐洞阳改集庆堂为紫阳庵,其徒丁野鹤弃俗全真。一日,招其妻王守素入山,付揭抱膝而逝。守索奉其尸而漆之,端坐如生。萨天赐赠之诗曰:‘不见辽东丁令威,旧游城郭昔人非。镜中人去青鸾老,华表山空白鹤归’。”12(清)章藻功:《思绮堂文集》卷三,清康熙六十一年刻本,第169页。
    (清)丁耀亢:《湖上送陆鹤田赴台召台员次韵答赠,甲午旧同入顺天闹中执事,鹤田为保定邑宰予教授容城二首》,《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71页。
    13(清)丁耀亢:《访查伊璜于东山不遇》,《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69页。
    ①(清)丁耀亢:《王中昭、孙宇台、章式九、李苙翁载酒招游湖上,陆鹤川移舟就饮》,《江干草》,《丁耀亢L全集》上,第379页。
    ②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674页。
    ③翁尝抚而语之曰:“身有八男,不及一女!”顺治中欲延入纬中教诸王妃,力辞之。有《吟红》、《留箧》、《恒心》诸集,曾辑《名媛文纬》、《名媛诗纬》、《史愚》等。单晰:《李渔交游考》,《李渔全集》卷十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1992年版,第189页。
    ④(清)丁耀亢:《山阴王玉映女史投诗为宗弟丁睿子原配诗以答之》,《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80页。
    ⑤(清)丁耀亢:《再答山阴卜玉映并宗弟睿子(时选诗纬来求序)》,《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81页。
    ①(清)丁耀亢:《姑苏别陈孝宽曾淡公郑三山时寄书版虎丘铁佛房》,《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01页
    ②(清)丁耀亢:《陈孝宽送至浒关以书板托行》,《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06页。
    ③(清)丁耀亢: 《白江干买舟从陈宪台诸子入闽二首》,《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84页。
    ④(清)丁耀亢:《次蒲城谢邑宰刘震生留饮》,《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88页。
    ⑤(清)丁耀亢:《闽中许有介先以予诗传之蒲城,故止莆数目,吴子文陈比庵林宣子诸友毕集寓西竺寺》,《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江干草》,第389页。
    ⑥(清)丁耀亢:《久客蒲城上台屡檄不放夜坐达旦》,《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01页。
    ⑦(清)丁耀亢:《题参后放归北还,唐祖命、崔涛、吴子文、陈止庵、潘僧雪、林宣子、翁寿如、僧秀初偕诸友作<南浦图诗>饯别绿波亭》,《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02页。
    ①(清)丁耀亢:《抵武林寄宋荔裳兵宪言别》,《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02页。
    ②(清)丁耀亢:《岁究行李将尽鬻书就道》,《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03页。
    ③(清)丁耀亢:《陈孝宽送至浒关以书板托行》,《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06页。
    ④李继自,字梦沙,临漳人。汪婉《江南游草序》:“临章李使君梦沙,榷关浒墅,既用,厘奸剔蠹,著声吴中;而又以政事之余闲,数偕四方之贤士大夫,肆情山水,一觞一咏,若欲骚人寓公争其幽深秀润,可喜之观者。(清)汪碗:《钝翁前后类稿》卷二十九《江南游草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2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⑤(清)丁耀亢:《梦沙署中见王贻上玄墓看梅诗忆旧游三十年矣》,《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05页。
    ⑥(清)丁耀亢:《自述年谱以代挽歌》,《归山华》,《丁耀亢全集》上,第427页按:《江干草》中《舟中初度对雨自酌口占二十四韵》指丁耀亢在离扬州北归时船上度过生日。“初度”,出生的年时。屈原《离骚》:“泉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人称人的生日为初度。《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五《刘叔拟(仙伦)《贺新郎寿王侍郎简卿》:“小队停证鼓,向沙边柳下维舟,庆公初度。”《陆舫诗草》卷四《壬辰初度燕中题送慎行东归三十五韵时旗塾将满役》:“送尔千山道,别当二月时。”指丁氏生日时将送送其子由京回诸城在二月。(清)丁耀亢:《舟中初度对雨白酌口占二十四韵》,《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138页。(清)丁耀亢:《客中清明初度》,《椒丘诗》卷一,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旧称为二月节,在阳历的四月五日或六日《淮南子·天文》:“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一为清明。《乙未仲春花朝初度谢二三子过饮四首》,“仲春”,农历二朋。仲,指其月在春季的中间(清)丁耀亢:《乙未仲春花朝初度谢二三子过饮四首》,《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50页《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夏。”花朝,旧俗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号花朝节,又称花朝。唐司徒空《司空表圣诗集》卷一《早春》:“伤怀同客处,病眼即花朝。”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二月望》:“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参照宋陈元靓《事林广记》三《节序花朝》、明川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二十《熙朝乐事》。《燕中初度自寿》作者自注:“戊戌二月十六日。”故丁氏生日为二月十六日,其抵家当在三月初。(清)丁耀亢:《燕中初度自寿》《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50页。
    ① “国立中央”语言研究所:《明清史料甲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55-157页。
    ②(清)丁耀亢:《瓜洲候潮》,《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62页。③(清)丁耀亢:《京日行》(其三),《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63页。④(清)丁耀亢:《夜入姑苏晓达枫桥》,《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64页。
    ⑤赵尔巽等:《地理志一七·福建》,《清史稿》卷一七○,北京:中华书局, 1977年版,第2259页。
    ⑥赵尔巽等:《达索传》,《清史稿》卷二四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581页。⑦(清)丁耀亢:《武夷行》,《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99页。
    ①(清)陈鸿、(清)陈邦贤:《清初蒲变小乘》,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1页。
    ②(清)刘祯撰,李振宏标点:《刘祯年潜》,《史学月刊》,2001年第3期,第113页
    ③(清)海外散人:《榕城记闻》,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页。
    ④(清)丁耀亢:《舟中初度对雨自酌口占三十四韵》,《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10页
    ⑤(清)刘祯撰,李振宏标点:《刘祯年谱》,《史学月刊》,2001年第3期,第113页
    ⑥(清)刘祯撰,李振宏标点:《刘祯年谱》,《史学月刊》,2001年第3期,第113页。
    ⑦(清)丁耀亢:《自述年谱以代挽歌》,《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27页。
    ⑧安双成:《康顺年间<续余瓶梅>作者受审案》,《历史档案》,2000年第2期,第29页。
    ⑨(清)丁耀亢:《舟中初度对雨自酌口占三十四韵》,《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10页。
    ⑩(清)丁耀亢:《自述年谱以代挽歌》,《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128页。
    ①(清)丁耀亢:《奉答李谓清赠别四韵二首》,《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58页。
    ②(清)丁耀亢:《过海州望云台》,《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59页。
    ③(清)丁耀亢:《己亥仲冬日赴惠安过橡谷邱沟石明府载酒佩别留诗壁上奉答原韵》,《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58页。
    ④(清)丁耀亢:《过金山不及登》,《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63页。
    ⑤(清)丁耀亢:《元旦旅祭先柱史于虎丘佛铁佛庵中》,《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67。
    ⑥(清)丁耀亢: 《昭庆司逢陆鹤田内招还都》,《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 ,第370页。
    ⑦(清)丁耀亢:《松陵皇甫尧臣寄归鹤诗次孝宽韵答之》,《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75页。
    ⑧(清)丁耀亢:《大风卧病》,《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37页。
    ⑨(清)丁耀亢:《眼病》,《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199页
    ⑩(清)丁耀亢:《闭目观山》,《听山亭草》,《丁耀亢全集》上,第512页。
    11(清)丁耀亢:《三月十九日午梦谒上帝,眼疾顿愈,光明如常,得一书有治眼方,当用红白凤仙花,捣汁点之。予异其梦,记之以诗,以为后验》,《听山亭草》,《丁耀亢全集》上,第521页。
    12(清)丁耀亢:《湖上送陆鹤川赴召台员次韵答赠甲午旧同入顾天闱中执事,鹤川为保定邑宰予教授容城二首》;《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71页。
    13王志民:《齐文化论稿》,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0页。
    14杨国强:《晚清的士人与世相》,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页。
    15(清)丁耀亢:《中秋I司诸公宴集贡院》,《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263页
    ①(清)丁耀亢:《癸酉仲冬送九弟会试》,《天史·问天亭放自》,第232页。
    ②(清)丁耀亢:《友人朱寿朋初登进士既殁京师挽之四章》(其一),《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65。
    ③(清)宋琬著,马川熙标校:《安雅堂未刻稿·王敬哉诗序》,《安雅堂全集》卷一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570-571页。
    ④(清)丁耀亢:《易州随赈陪上台宴集三首》(其一),《椒丘诗》卷一,《淑丘诗》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240页。
    ⑤(清)丁耀亢:《奉答李渭清赠别四韵二首》,《江干草》,第358页
    ⑥(清)丁耀亢:《出门示二子》,《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59页。
    ⑦(清)丁耀亢:《昭庆司逢陆鹤田内召还都》,《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70页。
    ⑧(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予一以贯之》,《目知录集释》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50-551页。
    ①(清)刘祯撰,李振宏标点:《刘祯年谱》,《史学月刊》,2001年第3期,第112页。
    ②(清)丁耀亢:《拟陶<归来辞>和陈瓠庵赠韵五首》,《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71页。
    ③(清)丁耀亢:《湖上送陆鹤田赴召台员次韵答赠甲午旧同入顺天闱中执事,鹤田为保定邑宰予教授容城二首》,《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71页。
    ④(清)丁耀亢:《湖上送陆鹤田赴召台员次韵答赠甲午旧同入顺天闱中执事,鹤田为保定邑宰予教授容城二首》,《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71页。
    ⑤(清)丁耀亢:《闻张司空左迁徽宁兵宪以诗寄之二首》,《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77页。
    ⑥(清)丁耀亢:《武林逢同邑邱长年》,《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77页。
    ⑦(清)丁耀亢:《张子干陈畴范会稽返过别》,《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79页。
    ⑧(清)丁耀亢:《清湖店壁见胶西王大行自闽回朝诗因次韵》,《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86页。
    ⑨(清)丁耀亢:《次蒲城谢邑宰刘震生留饮》,《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88页。
    ⑩(清)丁耀亢:《久客蒲城上台屡檄不放夜坐达口》,《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01页。
    11(清)丁耀亢:《题参后放归北还》,《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02页。
    12(清)丁耀亢:《舟中初度对雨自酌口占二十四韵》,《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11页。
    ①(清)李澄中:《江干草序》,(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354页。
    ②赵景深、张增儿:《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94页。
    ③赵景深、张增儿:《方志著录儿明清曲家传略》,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95页。
    ④(清)丁耀亢:《天史自序》,第10页。
    ⑤(清)丁耀亢:《集古序》,《天史》卷一二,第174页。
    ①(汉)毛公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序》,《毛诗正义》卷一,(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72页
    ②(汉)刘安撰,(汉)高诱注:《泛论训》,《淮南子》卷一三,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版,第151页
    ③韩经太:《诗学美论与诗词美境》,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1页。
    ④韩经太:《诗学关论与诗词美境》,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8页。
    ⑤(清)纪峋等:《丁野鹤诗钞》,《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二,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546页。
    ⑥邓之诚:《丁耀亢》,《清诗纪事初编》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682页。
    ①(清)日十谦:《逍遥游序》,(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633页。
    ②(清)丁耀亢:《舟中初度对雨自酌口占二十四韵》,《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10页。
    ③(清)李澄中:《江干草序》,(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354页。
    ④(清)孙廷斜:《陆舫诗寺草序》,(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1页。
    ⑤(清)龚鼎孽:《江干草序》,(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373页。
    ⑥(清)李澄中:《江干草序》,(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354页。
    ①(清)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二,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546页。
    ②(清)丁耀亢:《感怀》,《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38页。
    ③余嘉踢:《余嘉锡论学杂著·王觉斯题丁野鹤陆舫击诗卷子跋》,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635页。
    ④(汉)刘女撰,(汉)高诱注:《本经训》,.《淮南子》卷八,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版,第90页。
    ⑤(汉)刘女撰,(汉)高诱注:《泛论训》,《淮南了》卷一三,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版,第153页。
    ⑥(汉)刘叹撰,(汉)高诱注:《修务训》,《淮南子》卷一九,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版,第232页
    ⑦(汉)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史记》卷一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300页。
    ⑧(唐)韩愈著,钱仲联、马茂儿点校:《送孟冬野序》,《韩吕黎集》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01页。
    ⑨(宋)王安石著,秦克、巩军标点:《杂著·书李文公集后》,《王安石全集》卷三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98页
    ①(宋)陆游著,钱仲联校注:《读唐人愁诗戏作五首》(其四),《剑南诗稿校注》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4311页。
    ②赵景深、张增元:《方志著录儿明清曲家传略》,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94页。丁耀亢入清后进京师的时间为顺治五年(戊子)而非四年(丁亥),这一点在丁诗中已多次提到,县志记录有误。
    ③邓之诚:《刘正宗》,《清诗纪事初编》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660页。
    ④徐世昌:《刘正宗》,《清诗汇》卷二十一,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244页。
    ④(清)纪昀等:《桴庵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515页
    ①邓之诚:《薛所蕴》,《清诗纪事初编》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83页
    ②(清)彭志古:《桴庵诗序》,(清)薛所蕴《桴庵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11页。
    ③(清)刘正宗:《昭君诛》,《逋斋诗》卷一,《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30页。
    ④(清)薛所蕴:《题蔡琰归汉图》,《桴奄诗》卷二,《四库全书存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58页。
    ⑤(清)丁耀亢:《题京兆薛夫子文姬归国图》,《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49页
    ①(清)丁耀亢:《题靖节赞图十一》(其二),《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73页。
    ②(清)丁耀亢:《菊崦》,《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25页。
    ③(清)丁耀亢:《怀仙感遇赋(并序)》,《陆舫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213页
    ①(清)丁耀亢:《念奴娇·金陵卜居》,《逍遥游·江南诗余》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73页。
    ②(清)丁耀亢:《落叶诗三十韵并序》,《陆舫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203页。③钱仲联:《清诗纪事》,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568页。
    ④(清)丁耀亢:《归山不易诗十九首》(其七、八),《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15页。
    ⑤(清)丁耀亢:《约邓孝威共订杜诗名以清归破时调也,因次元韵》,《逍遥游·江游》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99页。
    ①(清)钱谦益:《钟提学惺》,《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70页。
    ②(明)钟惺:《诗归序》,潭元春辑《古诗归》,《四库全伟存目丛书》集部第33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56页。
    ③(明)谭元春:《诗归序》,《谭元春集》卷二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94页。
    ④马美信:《中国古典文学三百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39页。
    ⑤(清)钱谦益撰,(清)钱曾笺注,钱仲联点校:《南游草叙》,《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三,《钱谦益全集》第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60页。
    ⑥(清)钱谦益撰,(清)钱曾笺注,钱仲联点校:《曾房仲诗序》,《牧斋初学集》卷三十,《钱谦益全集》第2册,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29页。
    ⑦(清)钱谦益撰,(清)钱曾笺注,钱仲联点校:《刘司空诗集序》,《牧斋有学集》卷三十一,《钱谦益全集》第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08-909页。
    ①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02页
    ②(清)丁耀亢:《化人游词曲》,《丁耀亢全集》上,第733-734页。
    ③(清)施闰章:《汪次舟诗序》,《学涂堂文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1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7页。
    ④上海文献丛书编委会:《仿佛楼诗稿序》,《陈子龙文集》卷七,上海:华东帅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76-377页。
    ⑤(清)陈维崧:《徐唐山诗序》,《陈迦陵文集》卷一,《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八年版,第27页。
    ⑥(清)丁耀亢:《癸酉仲冬送九弟会试》,《天史·问天亭放言》,第232页。
    ⑦(清)丁耀亢:《白述年谱以代挽歌》,《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26页。
    ⑧(清)毛奇龄:《凌生诗序》,《西河集》卷四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53页
    ①张建:《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②(清)毛奇龄:《王鸿资客中杂咏序》,《西河文集》卷三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80页。
    ③(清)朱鹤龄:《传家质言》,《愚庵小集》附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1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年版,第195-196页。
    ④(清)彭志古:《桴奄诗序》,(清)薛所蕴《桴庵诗》,《四库全书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11页。
    ⑤(清)杨凤苞:《书南山草堂遗集》,《秋室集》卷一,转自谢国祯《明清之际社运动考》,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67页。
    ⑥(唐)元稹著,冀勤点校:《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元稹集》卷五六,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90页。
    ①(宋)李纲著,王瑞明点校:《重校杜子美集序》,《李纲全集》卷一三八,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1320页。
    ②(宋)文天祥:《集杜诗自序》,《文天祥全集》卷一六,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版,第397页
    孙微:《清代杜诗学史》,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版,第64页。
    ③(清)傅山:《读杜诗偶书》.《霜红龛集》卷四,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
    ④(清)申涵:《张履舆诗引》,《聪山集》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7册,济南:齐兽书社,1997年版,第492页。
    邓乙诚:《卢世榷》,《清诗纪事初编》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697页
    ⑤(清)朱鹤龄:《传家质言》,《愚庵小集》附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1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97页。
    ⑥(清)申涵光:《青箱堂诗序》,(清)王崇简《青箱堂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15页。
    ⑦(清)魏裔介著,魏连科点校:《申凫盟传》,《兼济堂文集》卷一一,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00页。
    ①(清)钱秉澄:《季野堂集引》,《田间文集》卷一六,《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5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51页。
    ②(清)屈大均著,欧初、王贵忱主编:《采石题太白祠》,《翁山诗外》卷一○.《屈大均全集》第2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32臾。
    ③(清)屈大均著,欧初、王贵忱主编:《西蜀费锡磺数枉书来白称私淑弟子诗以答之》,《翁山诗外》卷一六,《屈大均全集》第2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51页。
    ④(清)屈大均著,欧初、王贵忱主编:《书淮海诗后》,《翁山文外》卷九,《屈大均全集》第3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弟168页。
    ⑤孙微:《清代杜诗学史》,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版,第74页。
    ⑥(清)龚鼎孳:《逍遥游序》,《丁耀亢全集》上,第632。
    ①(清)邓汉仪辑:《丁耀亢》,《诗观二集》卷一一,《四库禁毁丛书》集部第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391。
    ②(清)丁耀亢:《约邓孝威共订杜诗名以清归破时调也,因次元韵》,《逍遥游·江游》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99页。
    ③(清)邓汉仪辑:《诗观初集·诗观序》,《四库禁毁丛书》集部第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91页。
    ④(清)邓汉仪辑:《诗观初集·凡例》,《四库禁毁丛书》集部第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93页。
    ①(清)丁耀亢:《长安秋兴八首》,《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36页。
    ②(清)丁耀亢:《拟和杜陵咏物诸作》,《椒丘寺》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44-345页。
    ①(清)王通:《王道篇》,《中说》卷一,文渊阁《四库个书》本,第69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26页。
    ②(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5页。
    ③(宋)欧阳修、(宋)宋祁:《杜甫传》,《新唐书》卷二○一,北京:中华书局,1970年版,第579页。
    ③(清)丁耀亢:《遥和宋荔裳胡苍恒游同谷杜陵草堂诸诗》,《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02页。
    ⑤宋婉顺治十一年六月下旬抵秦州任职,谒秦州杜甫草堂,作《同欧阳介庵杜子美草堂》;顺治十二年在谒杜甫草堂,有了《祭杜少陵草堂文》、《题杜子美秦州流寓诗石刻跋》。
    (清)宋琬:《宋琬年谱》,《安雅堂全集》附录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800页。
    (清)宋琬《题杜子美秦州流寓诗石刻跋》:因取先生诸诗,集古人书法勒之石,刻成,为文一通以告于先生之祠。
    (清)宋琬:《题杜子美秦州流寓诗石刻跋》,《安雅堂全集》卷一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528页。
    ⑥(清)《光绪三续掖县志》卷四,转引自赵景深、张增元《方志著录元创明清曲家传略》,第195页。
    ①(清)邓汉仪:《诗观初集·诗观序》,《四库禁毁书丛刊》第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77年版,第190页。
    ②(清)陈田:《明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149页。
    ③(唐)刘禹锡著,卞孝宣校订:《上杜司待书》,《刘禹锡集》卷十,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6页。
    ④(清)丁耀亢:《官军行》,《天史·问天亭放言》,第223页。
    ①(清)丁耀亢:《壬申秋避乱山居》,《天史·问天亭放言》,第223页。
    ②(清)计六奇:《总论流寇乱天下》,《明季北略》卷二三,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81页。
    ③(清)彭孙贻辑:《平寇志》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54页。
    ④(清)彭孙贻辑:《平寇志》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68页。
    ⑤(清)计六奇:《马嘉植书》,《明季北略》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32页。
    ⑥(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618页。
    ⑦(宋)刘克庄撰,王秀梅点校:《李杜》,《后村诗话·新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54页。
    ⑧(清)丁耀亢:《冬夜闻乱入卢山(其五)》,《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659页。
    ⑨(清)丁耀亢:《武夷山行》,《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99页。
    ①(清)丁耀亢:《田家携壶》,《逍遥游·海游》,《丁耀亢全集》上,第682页。
    ②《匹祖章皇帝实录》卷一三,《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页。
    ③(清)丁耀亢:《田家二首》,《陆舫诗草》卷三,《丁耀亢全集》上,第88页。
    ①(清)丁耀亢:《良农苦》,《听山亭草》,《丁耀亢全集》上,第546页。
    ②(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文须有益于天卜》,《目知录集释》卷一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439页。
    ③(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作诗之旨》,《目知录集释》卷一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553页。
    ④(清)丁耀亢:《朐山行》,《陆舫诗学》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88页。
    ⑤《世祖章皇帝实录》卷四二,《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39页。
    ⑥《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五七,《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55页。
    ①(清)丁耀亢:《古井臼歌》,《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89页。
    ②(清)丁耀亢:《捕逃行》,《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17页。
    ①(清)丁耀亢:《赐复汉官车服》,《陆舫诗学》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46页。
    ②(清)丁耀亢:《秋怀和太史王敬哉少夫子韵五首》(其五),《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8页。
    ③(清)丁耀亢:《元宵前张举之招同宋玉叔张二瞻徐旸谷夜集观剧时闻欲复汉服》,《陆舫诗草》卷五,《丁耀亢全集》上,第186页。
    ④(清)丁耀亢:《望西山诸陵有感二十二韵》,《陆舫诗学》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42页。
    ⑤(梁)钟嵘:《诗品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⑥(唐)白居易:《文苑诗格》,王大鹏等编:《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68页。
    ⑥(清)哀枚著,王英志批注:《随园诗话》卷七,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页。
    ⑦(清)王夫之评选,张国星校点:《古诗评选》卷三,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132页。
    ①(清)龚鼎孳:《逍遥游序》,(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632页。
    ②(清)丁耀亢:《长安冬感杂著和李坦园太史秋感韵廿四首》《其二十三》,《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第10页。
    ③(清)丁耀亢: 《病卧北城求假归省柬刘宪石学士》,《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8页。
    ④(李青)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查初白诗》,《瓯北诗话》卷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60页。
    ⑤(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卷二三,(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96页。
    ⑥(唐)贾岛:《二南密指》,王大鹏等编《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71页。
    ①(清)丁耀亢:《老马》,《天史·问天亭放立》,第221页。
    ②(清)陈廷焯:《白雨斋中话》卷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印版,第158页。
    ③(清)丁耀亢:《老将》,《天史·问天亭放言》,第222页。
    ④(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一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564页。
    ⑤(清)龚鼎孳:《逍遥游序》,(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631页。
    ⑥(清)丁耀亢:《乱后过扬州》,《逍遥游·江游》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91页。
    ⑦(清)顾嗣立:《寒厅诗话》,《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第81页
    ①(清)薛雪:《一瓤诗话》,北京:人民言语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11页。
    ②(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43页。
    ③(清)丁耀亢:《行路难四章》(其三),《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21页。
    ④(清)徐增: 《而奄诗话》, 《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第429页。
    ⑤(清)王晫著,陈大康点校:《今世缘》,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76页
    ⑥(明)胡应麟: 《近体上·五言》, 《诗薮·内编》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64页。
    ①(清)纪昀等撰:《溯洄集》,《总集类·存目四》,《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四,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2720页。
    按:《总目》言“是编乃选康熙中诗”一说有误。魏裔介《溯洄集自序》中言“辛丑之春,健户无事,人加澄汰芟削,存十之一”:其落款时间为“顺治辛丑十二月”。顺治辛丑为顺治十八年(1661),现存有康熙元年刻本,从所选丁耀亢三首诗看,两首为入清前,一首为顺治四年作品:故是编选顺治朝为主,几乎不涉康熙间作品。
    ①(清)徐崧等辑:《诗风初集》,《四库禁毁丛书补编》第5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719页。
    ②(清)徐崧等辑:《诗风初集》,《四库禁毁丛书补编》第5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719页。
    ①(浦)邓汉仪辑:《诗观初集·诗观凡例》,《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93页。
    ②(清)邓汉仪辑:《丁耀亢》,《诗观二集》卷一一,《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391页。
    ③(清)丁耀亢:《报国寺浮屠》,《逍遥游·江游》卷二,《丁耀亢全集》,第671页。
    ④(清)邓汉仪辑:《丁耀亢》,《诗观二集》卷一一,《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391页。
    ①(清)丁耀亢:《报国寺浮屠》,《逍遥游·江游》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671页。
    ②(清)邓汉仪辑:《丁耀亢》,《诗观二集》卷一一,《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392页。
    ③(清)丁耀亢:《登岱八律》,《逍遥游·江游》,《丁耀亢全集》上,第673页。
    ①(清)纪昀等:《皇清诗选》,《总集类·存目四》,《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四,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2724页。
    ②(清)彭廷梅辑:《国朝诗选十四卷》,《四库全书禁毁丛书》补编第5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426页。
    ①《清诗别裁序》云:“予唯祈合乎温柔敦厚之旨,不拘一格也。
    ②(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
    ③(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4页。
    ④(清)沈德潜:《丁耀亢》,《清诗别裁集》卷一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564-565页
    ⑤(清)丁耀亢:《出劫纪略·山居志》,《丁耀亢全集》下,第269页。
    ①(清)王士禛撰,赵伯陶点校:《丁耀亢丘石常》,《古夫于亭杂录》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15页。
    ②(清)丁耀亢:《再答山阴王玉映并宗弟睿子》,《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81页。
    ③(清)丁耀亢:《山阴王玉映女史投诗为宗弟丁容子原配诗以答之》,《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80页。
    ④徐世昌:《丁耀亢》,《清诗汇》卷三十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424页
    ①钱仲联:《清诗纪事》,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568页。
    ②(清)徐鼐:《遗民陈洪绶》,《小腆纪传》卷五八,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遗逸类》(四),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659页。
    ①邓之诚: 《丁耀亢》, 《清诗纪事初编》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684页。
    ②(清)丁耀亢:《告病闲居因自蒲城往游武夷日纪山行为庚子十一月初旬》,《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390页。。
    ③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序》,《清诗纪事初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①邓之诚:《丁耀亢》,《清诗纪事初编》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682页。
    ②邓之诚:《丁耀亢》,《清诗纪事初编》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688页。
    ①《世祖章皇帝实录》卷四二,《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39页
    ①邓之诚:《徐振芳》,《清诗纪事初编》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56页。
    ②(清)丁耀亢:《出劫纪略·从军录》,《丁耀亢全集》下,第281页。
    ③(清)丁耀亢:《舟中初度对雨自酌口古二十四韵》,《江干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10页。
    ④(清)丁耀亢:《出劫纪略·从军录》,《丁耀亢全集》下,第282页。
    ⑤(清)丁耀亢:《戊辰九月自城城移家入山五首》,《天史·问天亭放言》,第220页。
    ⑥(清)王十禛:《谈艺·丁野鹤诗》,《池北偶谈》卷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70页。
    ①(清)丁守存:《重刻<表忠记>传奇跋》,(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1007页。
    ②(清)丁慎行:《重刻<西湖扇传奇>始末》,(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741页。
    ③《星汉槎》大约创作完成于顺治十四年七月,丁耀亢曾赋诗纪之。《七夕赋<星汉槎记>》:“海土浮槎久不同,明河霞起绣成堆。支机石在天将老,驾鹊桥成浪未井。星斗携归还浩渺,山川历尽失崔嵬。年年乞巧文无似,更被天孙送拙来。乘桴岁暮忆沧溟,野渡无津秋水生。雨过河痕留晚照,云开月落见疏星。补天石化人难问,泛斗文成鬼欲听。一啸虚舟星汉渺,近游汗漫学逃形。”(《丁耀亢全集》上,第339-340页。)此诗作于顺治十四七月七日,时丁耀亢任容城教谕四年,孤苦失落:不久后入京辞官,不果。《入都辞官不果》:“瓠落何时子,微官岁月迁。思归忧乱土,久客惜残年。心远身相累,行违虑不全。浮生消妄想,高卧梦山川。”(清)丁耀亢:《七夕赋<星汉槎记>》,《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42页。按:丁耀亢在每部传奇创作结束后,一般都有诗歌记录,丁氏创作传奇不会超过七部,十三部之说应该臆测。
    ④(清)丁耀亢:《啸台偶著词例》,《丁耀亢全集》上,第808页。
    ①郑赛:《善本传奇十种提要》,《燕京学报》第24期,1938年12月,第142-147页
    ②李增坡:《丁耀亢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98-202页。
    ③(清)丁耀亢:《<赤松游>题词》,《丁耀亢全集》上,第806页。
    ④(明)王骥:《曲律·杂论第三十九上》,《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23。
    ⑤(明)臧懋循:《元曲选序》,《元曲选》,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2页。
    ⑥郑骞:《善本传奇十种提要》,《燕京学报》第24期,1938年12月,第147页。
    ①(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序》,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85页。
    ②叶长海:《中国戏剧学史稿》,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354-356页。
    ③(清)丁耀亢:《<赤松游>题词》,《丁耀亢全集》上,第806-807
    ①(清)李开先:《西野春游词序》.蔡景康编:《明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14页。
    ②(明)何良俊:《曲论》,《中国古曲戏曲论著集成》(四).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6页。
    ③(清)丁耀亢:《西湖扇》第一二出,《丁耀亢全集》上,第763页。
    ④(清)丁耀亢:《西湖扇》第一二出,《丁耀亢全集》上,第769页。
    ⑤(明)王骥德:《曲律·论捅科第三十五》,《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41页。
    ⑥(明)凌濛初:《曲谭杂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59页。
    ①(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二○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25页。
    ②(明)何良俊:《曲藻》,《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8页。
    ③(明)王骥德:《曲律·论用事第二十一》,《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27页。
    ①(清)丁耀亢:《表忠记》第二十七出,《丁耀亢全集》上,第983页。
    ②(明)王骥德:《曲律·论家数第十四》,《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22页。
    ③(清)丁耀亢:《<赤松游>题词》,《丁耀亢全集》上,第806页。
    ④(清)丁耀亢:《啸台偶著词例》,《丁耀亢全集》上,第808页。
    ①(明)臧懋循:《元曲选序》,《元曲选》,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2页
    ②(明)五骥德:《曲律·论声调第十五》,《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122页。
    ③(清)丁耀亢:《表忠记》第二十八出,《丁耀亢全集》上,第986页。
    ④(清)丁耀亢:《<赤忪湔>题词》,《丁耀亢全集》上,第806页。
    ①(清)丁耀亢:《啸台偶著词例》,《丁耀亢全集》上,第808页。
    ②(汉)毛公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序》,《毛诗正义》卷一,(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71页。
    ③(明)高明:《琵琶记》,(明)毛晋《六十种曲》(一),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页。
    ④(明)叶盛撰,魏中平校点:《小说戏文》,《水东日记》卷二一,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13-214页。
    ⑤(清)李开先:《改定元贤传奇后序》,蔡景康编《明代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①(明)汤显祖撰,徐朔方笺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127页。
    ②(清)丁耀亢:《赤险游》第三七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85页
    ③(清)丁耀亢:《赤险游》第四五出,《丁耀亢全集》上,第905页。
    ④(清)丁耀亢:《赤险游》第四六出,《丁耀亢全集》上,第908页。
    ⑤(清)丁耀亢:《赤险游》第三六出,《丁耀亢全集》上,第1006页。
    ⑥(清)丁耀亢:《表忠记》剧评,《丁耀亢全集》上,第1006页。
    ⑦(明)朱素臣:《未央天》未出《尾声》,清抄本。
    ⑧(明)李玉:《人兽关》卷末收场诗,明崇祯刻本。
    ⑨(明)吴伟业著:李学颖标校:《北词广正谱序》,《吴梅村全集》卷六○,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14页。
    ①(清)李渔:《香草亭传奇序》,《笠翁文集》卷,《李渔全集》第1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7页。
    ②(清)丁耀亢:《赤松游本末》,《丁耀亢全集》上,第805页。
    ③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北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66页。
    ④(汉)司马迁:《留侯世家》,《史记》卷五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048页。
    ①(汉)班固:《张良传》,《汉书》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037页。
    ②(汉)郭宪:《汉武帝别国洞冥记》卷三,明正德嘉靖间顺氏文房小说本,第6页。
    ③(汉)刘向:《列仙传》卷上,明正统道藏本。
    ④(汉)东方朔:《神异经》,《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25页。
    ⑤(汉)韩婴,(清)周廷宷注:《韩诗外传》卷五,《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1页。
    ①(汉)刘向:《杂事第五》,《新序·说苑》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7页。
    ②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卷四,《新编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版,第79-80页。
    ③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卷四,《新编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版,第125页。
    ①(清)丁耀亢:《赤松游本末》,《丁耀亢全集》上,第805页。②王汉除高平知县,调河内一在围剿农民军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先被任命为御史,监军左良玉军,未几,巡按河南。明崇祯十六年在平定刘超叛乱时,“公见兵大捷,乃单骑入北门,人呼:‘勿杀百姓。’天忽雨,兵少却,拥突门下,公为贼刃所及。”“上闻,赠兵部尚书,荫一子锦衣卫百户世袭。③(清)计六奇:《王汉战北》,《明季北略》卷一九,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99页。
    ④(清)丁耀亢:《癸未十月入东莱器挽工子房大中丞》,《逍遥游·海游》卷一,《丁耀亢丛集》上,658页。
    ⑤(清)龚鼎孳:《逍遥游序》,(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633页。
    ①(清)丁耀亢:《赤松游本末》,《丁耀亢全集》上,第805页。
    ②(清)傅维鳞:《赤松游引》,《四思章文集》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1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762页。
    ③(清)丁耀亢:《赤松游本末》,《丁耀亢全集》上,第805页。
    ④(清)傅维鳞:《赤松游引》,《四思章文集》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1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762页。
    ①(清)丁耀亢:《文问山中所遇》,《天史·问天亭放言》,第228页
    ②(清)丁耀亢:《移家山中》,《天史·问天亭放言》,第220页。
    ③(清)丁耀亢:《辛酉孟冬同九弟见复游五垛醉赠友人王子》,《天史·问天亭放高》,第220页。
    ④(清)丁耀亢:《自城移家五首》(其四),《天史·问天亭放言》,第221页。
    ⑤(清)丁耀亢:《青霞洞》,《天史·问天亭放言》,第226页。
    ⑥(清)丁耀亢:《出劫纪略·山鬼谈》,《丁耀亢全集》下,第271页。
    ⑦(清)丁耀亢:《出劫纪略·山鬼谈》,《丁耀亢全集》下,第272页。
    ①(清)丁耀亢:《出劫纪略·山鬼谈》,《丁耀亢全集》下,第274页。
    ②(清)丁耀亢:《出劫纪略·山鬼谈》,《丁耀亢全集》下,第275页。
    ③清人林伯桐云:汉高一生最喜狎侮,又多猜忌。老成如酂侯,英雄如淮阴,皆不免于疑忌;他如黥布之勇,郦食其之辩,其始皆不免于狎侮。唯遇留侯则始终无敢失礼,亦无有疑心。岂徒以其谋略战?观留侯自称,一则为韩报仇强秦,再则曰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其进退绰绰有余于功名爵禄之外矣。考其生平,居得为之地,无田室之好,无声色之嗜,至其经营天下,则如行无所事者,谁能及之哉?(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留侯世家》,韩兆琦:《史记·选注集说》,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21页。
    ④(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二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09页
    ⑤(清)丁耀亢:《赤松游》第四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15页
    ⑥(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二九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65页
    ⑦(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三七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80页
    ①(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三七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83页。
    ②(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三七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85页。
    ③(清)查继佐:《赤松游》,(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803页。
    ④(清)丁耀亢:《出劫纪略·山居志》,《丁耀亢全集》下,第270页。
    ①(清)查继佐:《赤松游》(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803页。
    ②(清)丁耀亢:《秋日雨后同李方壶九弟见复登超然台》,《天史·问天亭放言》,第230页。
    ③(清)丁耀亢:《出劫纪略·从军录》,《丁耀亢全集》下,第280页。
    ④(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九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22页。
    ①(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三八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86页。
    ②(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三八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85页。
    ③(元)睢景臣:《般涉调·高祖还乡》,隋树森编《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544-545页。
    ④王利器:《清代法令》,《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第一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8页。
    ⑤(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九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21页。
    ⑥(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九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22页。
    ①(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一○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24页。
    ②(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一○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25页。
    ③(清)丁耀亢:《出劫纪略·避风漫游》,《丁耀亢全集》下,第283页。
    ④(清)丁耀亢:《出劫纪略·避风漫游》,《丁耀亢全集》下,第283页。
    ⑤(汉)司马迁:《留侯世家》,《史记》卷五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033页。
    ⑥(汉)司马迁:《留侯世家》,《史记》卷五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034页。
    ⑦(汉)司马迁:《留侯世家》,《史记》卷五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035页。
    ⑧(汉)司马迁:《留侯世家》,《史记》卷五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037页。
    ⑨(汉)司马迁:《留侯世家》,《史记》卷五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039页。
    ①(汉)司马迁:《留侯世家》,《史记》卷五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047页。
    ②(清)丁耀亢:《赤松游本未》,《赤松游》,《丁耀亢全集》上,第805页。
    ③(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一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09页。
    ④(清)丁耀亢:《赤松游》第四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15页。
    ⑤(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二九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65页。
    ⑥(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二九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66页。
    ⑦(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三七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83页。
    ⑧(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三七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83页。
    ⑨(清)丁耀亢:《赤松游》第三七出,《丁耀亢全集》上,第825页。
    ⑩(清)丁耀亢:《出劫幻略·乱后忍辱记》,《丁耀亢全集》下,第282页。
    11(清)丁耀亢:《自述年谱以代挽歌》,《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26页
    12(清)丁耀亢:《长安冬感杂著和李坦园太史秋感韵廿四首》(其四),《陆肪诗草》第一卷,《丁耀亢全集》上,第7页。
    13(清)丁耀亢:《长安冬感杂著和李坦园太史秋感韵廿四首》(其四),《陆肪诗草》第一卷,《丁耀亢全集》上,第8页。
    14(清)丁耀亢:《赤松游本末》,《丁耀亢全集》上,第805页。
    ①《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七,《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4。
    ②《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七,《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4页。
    ③《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七,《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4页。
    ④萧一山:《清代通史》,上海:华山师范出版社,2006年版,第235页。
    ⑤萧一山:《清代通史》,上海:华山师范出版社,2006年版,第235页。
    ⑥《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七,《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4页。
    ⑦《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七,《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0页。
    ⑧《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七,《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0页。
    ⑨(清)魏裔介著,魏连科点校:《留侯论》,《兼济堂文集》卷一四,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346页。
    ⑩(清)魏裔介著,魏连科点校:《留侯论》,《兼济堂文集》卷一四,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346页。
    11(清)魏裔介著,魏连科点校:《留侯论》,《兼济堂文集》卷一四,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346页。
    ①(清)魏裔介著,魏连科点校:《留侯论》,《兼济堂文集》卷一四,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347页。
    ②(清)魏裔介著,魏连科点校:《魏贞庵先生年谱》,《兼济堂文集》卷一四,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586页。
    ③(清)魏裔介著,魏连科点校:《魏贞庵先生年谱》,《兼济堂文集》卷一四,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586页。
    ④(清)魏裔介著,魏连科点校:《魏贞庵先生年谱》,《兼济堂文集》卷一四,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591页。
    ⑤(清)魏裔介著,魏连科点校:《甲午春,流民南走如蚁。有夫妇至滹沱河欲渡,舟子索值,无以应,遂并其子女赴河死。余闻而哀之,作投河叹》,《兼济堂文集》卷一八,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465页。
    (清)魏裔介著,魏连科点校:《题为流民死伤堪悯疏》,《兼济堂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0页。
    ①(清)魏裔介著,魏连科点校:《魏贞庵先生年谱》,《兼济堂文集》卷二○,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98页。
    ②(清)魏裔介著,魏连科点校:《魏贞庵先生年谱》,《兼济堂文集》卷二○,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598页。
    ③(清)魏裔介著,魏连科点校:《魏贞庵先生年谱》,《兼济堂文集》卷二○,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601页。
    ④赵尔巽等:《李霨传》,《清史稿》卷二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686页
    ⑤赵尔巽等:《冯溥传》,《清史稿》卷二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690页
    ⑥赵尔巽等:《王熙传》,《清史稿》卷二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694页
    ⑦赵尔巽等:《王熙传》,《清史稿》卷二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695页
    ⑧《世祖章皇帝实录》,《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59-560页。
    ⑨(清)魏裔介著,魏连科点校:《兼济堂文集·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页。
    ⑩(美)魏斐德并,陈苏镇、薄小莹等译:《洪业—清朝开国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61页。
    11(清)魏禧著,胡守仁等点校:《留侯论》,《魏叔子文集·外篇》卷一,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42页。
    12(清)魏禧著,胡守仁等点校:《留侯论》,《魏叔子文集·外篇》卷一,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42页。
    ①(清)魏禧著,胡守仁等点校:《留侯论》,《魏叔子文集·外篇》卷一,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43页。
    ②(清)魏禧著,胡守仁等点校:《留侯论》,《魏叔子文集·外篇》卷一,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43页。
    ③赵尔巽等:《魏禧传》,《清史稿》卷二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315页
    ④赵尔巽等:《魏禧传》,《清史稿》卷二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316页
    ⑤(清)魏禧著,胡守仁等点校:《左传经世叙》,《魏叔子文集·外篇》卷八,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67页。
    ⑥(清)魏禧著,胡守仁等点校:《救荒策》,《魏叔子文集·外篇》卷三,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82页。
    ⑦(清)魏礼:《先叔史纪略》,(清)钱仪吉纂《碑传集》卷一三七,第11册,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4088页。
    ⑧(清)陈确:《死节论》,《陈确集》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52页。
    ①(清)陈确:《死节论》,《陈确集》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54页。
    ②(清)顾炎武著,华忱之点校:《与李中孚书》,《顿亭林诗文集》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6页。
    ③(清)顾炎武著,华忱之点校:《与人书》,《顿亭林诗文集》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9页。
    ④(美)魏斐德并,陈苏镇、薄小莹等译:《洪业—清朝开国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02页。
    ⑤(清)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第3-4页。
    ⑥(清)黄宗羲著,沈善洪主编:《明夷待访录·原君》,《黄宗羲全集》第1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2005年版,第3页。
    ①(清)黄宗羲著,沈善洪主编:《明夷待访录·原臣》,《黄宗羲全集》第1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2005年版,第4-5页。
    ②(清)李百药:《文苑》,《北齐书》卷四五,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601页。
    ③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68页。
    ①(清)宋惠湘:《题壁诗》,(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745页。计六奇记载《宋蕙湘题诗汲县壁》谓诗壁所在地在汲县。(清)计六奇:《明季南略》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27页。《甲中朝事小纪》载《难女宋蕙湘诗》曰在卫州旅舍。(清)抱阳生编,任道斌校点:《甲申朝事小纪》,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53-54页。余怀《板桥附录》记曰河南卫辉城“潞王城之东”。(清)余怀:《余怀集》,扬州:广陵书社,2005年版,第526-529页。按:汲县、卫辉旅社、卫辉城,明清两代为卫辉府,三者所记地址人体相同,即今河南省汲县。《南略》佚其二,《小纪》及《丁耀亢全集·宋蕙湘原诗》均四首,字辞略有不同,今引《南略》二以《小纪》补共缺。
    ①钱仲联:《烈女卷》,《清诗纪事》第4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15625-15626页。
    ①(清)宋娟:《题清风店原诗并序》,(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743-744页。
    ②(清)丁耀亢:《感宋娟诗二首》,《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83-84页。
    ③(清)丁慎行:《重刻<西湖扇传奇>始末》,(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741页。
    ①(清)丁耀亢:《西湖扇》第三一出,《丁耀亢全集》上,第797页。
    ②(清)丁耀亢:《西湖扇》第三二出,《丁耀亢全集》上,第793页。
    ③(清)丁耀亢:《西湖扇》第二○出,《丁耀亢全集》上,第777页。
    ①杜桂萍:《清初杂剧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6页。
    ②齐森华、陈多、叶长海等:《中国曲学大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90页。
    ③(清)吴伟业著,李学颖点校:《林陵春序》,《吴梅村全集》卷三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728页。
    ④(清)郑方坤:《梅村诗钞小传》,《国朝诗人小传》卷一,《龙威秘书》三集,清乾隆甲寅年刻本,第5页。
    ⑤(清)吴伟业著,李学颖点校:《年谱》,《吴梅村全集》附录一,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434页。
    ①(清)吴伟业著,李学颖点校:《林陵春传奇》第一一出,《吴梅村全集》卷六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64页。
    ②(清)吴伟业著,李学颖点校:《林陵春传奇》第二六出,《吴梅村全集》卷六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308页。
    ③(清)吴伟业著,李学颖点校:《林陵春传奇》第三一出,《吴梅村全集》卷六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324页。
    ④(清)吴伟业著,李学颖点校:《林陵春传奇》第三一出,《吴梅村全集》卷六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325页。
    ⑤(清)吴伟业著,李学颖点校:《林陵春传奇》第三一出,《吴梅村全集》卷六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326页。
    ⑥(清)吴伟业著,李学颖点校:《林陵春传奇》第三一出,《吴梅村全集》卷六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327页。
    ⑦(清)吴伟业著,李学颖点校:《林陵春传奇》第三五出,《吴梅村全集》卷六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339页。
    ⑧(清)吴伟业著,李学颖点校:《林陵春传奇》第二一出,《吴梅村全集》卷六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91页。
    ⑨(清)吴伟业著,李学颖点校:《林陵春传奇》第二六出,《吴梅村全集》卷六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309页。
    ①(清)吴伟业著,李学颖点校:《林陵春传奇》第四一出,《吴梅村全集》卷六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358页。
    ②(清)吴伟业著,李学颖点校:《林陵春传奇》第四一出,《吴梅村全集》卷六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359页。
    ③(清)顾师轼:《年谱》,(清)吴伟业《吴梅村全集》例录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446页
    ④(清)吴伟业著,李学颖点校:《溪桥夜话》,《吴梅村全集》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02页。
    ⑤(清)吴伟业著,李学颖点校:《遇旧友》,《吴梅村全集》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13页。
    ⑥(清)吴伟业著,李学颖点校:《与子璟疏》,《吴梅村全集》卷五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132页。
    ⑦(清)吴伟业著,李学颖点校:《临终诗》,《吴梅村全集》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31页。
    ①(清)丁慎行:《重刻<西湖扇传奇>始末》,(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741页。
    ②(清)丁耀亢:《感宋娟诗二首》,《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83页。
    ③(清)丁耀亢:《感宋娟诗二首》,《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83页。
    ④(清)宋惠湘:《题壁诗》,(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745页。
    ⑤(清)丁耀亢:《西湖扇》第九出,《丁耀亢全集》上,第760页。
    ⑥(清)丁耀亢:《西湖扇》第一七出,《丁耀亢全集》上,第772页。
    ⑦(清)丁耀亢:《西湖扇》第一八出,《丁耀亢全集》上,第774页。
    ⑧(清)丁耀亢:《西湖扇》第二九出,《丁耀亢全集》上,第794页。
    ①(清)丁耀亢:《西湖扇》第一四出,《丁耀亢全集》上,第767页。
    ②(清)丁耀亢:《西湖扇》第一九出,《丁耀亢全集》上,第774页。
    ③(清)丁耀亢:《西湖扇》第一九出,《丁耀亢全集》上,第775页。
    ④(清)丁耀亢:《壬辰清明》,《陆舫诗草》卷四,《丁耀亢全集》上,第130页。
    ⑤(清)丁耀亢:《出劫纪略·皂帽传经笑》,《丁耀亢全集》下,第284页。
    ⑥(清)丁耀亢:《西湖扇》第三一出,《丁耀亢全集》上,第796页。
    ⑦(清)丁耀亢:《西湖扇》第三一出,《丁耀亢全集》上,第797页。
    ①(清)孔尚任著,王季思、苏寰中校注:《桃花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页。
    ②(清)孔尚任著,王季思、苏寰中校注:《桃花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页。
    ③(清)孔尚任著,汪蔚林编:《答卓子任》,《孔尚任诗文集》卷七,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571页。
    ④(清)孔尚任著,王季思、苏寰中校注:《桃花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页。
    ⑤(清)孔尚任著,王季思、苏寰中校注:《桃花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页。
    ⑥(清)孔尚任著,王季思、苏寰中校注:《桃花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页。
    ⑦(清)孔尚任著,王季思、苏寰中校注:《桃花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页。
    ①(清)孔尚任:《桃花扇》,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悲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811页。
    ②(清)孔尚任:《桃花扇》,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悲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817页。
    ③(清)孔尚任:《桃花扇》,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悲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855页。
    ④(清)孔尚任:《桃花扇》,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悲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870页。
    ⑤(清)孔尚任:《桃花扇》,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悲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931页。
    ⑥(清)孔尚任著,王季思、苏寰中校注:《桃花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页。
    ⑦吴梅著,冯统一点校:《中国戏曲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页
    ①(清)孔尚任著,王季思、苏寰中校注:《桃花扇》,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第1页.
    ②(清)孔尚任著,汪蔚林编:《与冒辟疆先生》,《孔尚任诗文集》卷七,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517页。
    ③(清)冒辟疆:《同人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8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449页。
    ④徐振贵:《孔尚任何以用戏剧形式写作<桃花扇>》,《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0年第4期,第80-81页。
    ⑤(清)丁耀亢:《过兖州寄贾凫西四首》(其一),《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29页。
    ⑥(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正始》,《目知录集释》卷一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5页。
    ①(唐)韩愈著,钱钟联、马茂元校点:《送孟东野序》,《韩愈个集》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01页。
    ②黄果泉:《执著与彷徨:<秣陵春>传奇思想内涵的双重复杂性》,《河南帅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1999年第4期,第63页。
    ③中村元:《东万民族的思维方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26页。
    ④郭英德:《明清传奇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29页。
    ⑤(清)丁耀亢:《表忠记》第三六出,《丁耀亢全集》上,第1005页。
    ⑥(清)丁耀亢:《<权愍蚺蛇胆>剧成,傅掌雷总宪易名<表忠>志谢》,《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34页。
    ①齐森华、陈多、叶长海等:《中国曲学大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版,第428页。
    ②(清)郭棻:《表忠记·弁言》,(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914页。
    ③(清)郭棻:《表忠记·弁言》,(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914页。
    ①(清)丁耀亢:《表忠记》第二一出评,《丁耀亢全集》上,第966页。
    ②(清)丁耀亢:《表忠记》第二一出评,《丁耀亢全集》上,第969页。
    ③齐森华、陈多、叶长海等:《中国曲学大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28页。
    ④(明)王世贞:《鸣凤记》,毛晋《六十种曲》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页。
    ⑤(清)丁耀亢:《表忠记》第一出,《丁耀亢全集》上,第917页。
    ⑥(清)丁耀亢:《表忠记》第三六出,《丁耀亢全集》上,第1006页。
    ⑦(清)丁耀亢:《表忠记》题记,《丁耀亢全集》上,第913页。
    ⑧郑骞:《善本传奇十种提要》,《燕京学报》,1938年第24期,第147页。
    ①《世祖章皇帝御制表忠录序》,(明)杨继盛《杨忠愍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7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11-612页
    ②《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七一,《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60页
    ③《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七二,《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68页
    ④《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七二,《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68页
    ⑤《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七一,《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59-560页
    ①《世祖章皇帝实录》卷八○,《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29-630页
    ②王钟翰点校:《陈名夏传》,《清史列传》卷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615页。
    ③戴逸、李文海:《清通鉴》,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8页。
    ④《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一二,《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877页
    ⑤(清)丁耀亢:《出劫纪略·皂帽传经笑》,《丁耀亢全集》下,第284页。
    ⑥(清)丁耀亢:《客况二首》,《陆舫诗草》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19-20页。
    ⑦(清)丁耀亢:《自述年谱以代挽歌》,《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27页。
    ①(清)郭棻:《表忠记弁言》,(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914页。
    ②顺治十五年江都人吴绮因奉诏谱《杨继盛乐府》称旨,迁兵部主事,即以继盛官官之。由此引得许多人热羡,认为文人之遇未过此者。王钟翰点校:《吴绮传》,《清史列传》卷七○,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775页。
    ③(清)郭棻:《表忠记弁言》,(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914页。
    ④(清)郭棻:《表忠记弁言》,(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914页。
    ⑤(清)丁耀亢:《表忠记》第二二出,《丁耀亢全集》上,第967页。⑥(清)郭棻:《表忠记弁言》,(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914页。
    ⑦《世祖章皇帝实录》卷八一,《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35-636页。
    ⑧(清)郭棻:《表忠记弁言》,(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914页。
    ⑨(清)丁耀亢:《冬暮奇刘相国时冯中堂欲进呈<表忠记>》,《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49页。
    ⑨(清)郭棻:《表忠记弁言》,(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914页。
    ①(清)钟羽正:《天史序》,(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下,第3页。
    ②(清)丁耀亢:《表忠记》第三一出,《丁耀亢全集》上,第992页。
    ③(清)丁耀亢:《闻大内征予<表忠>剧副宪傅君遣索原本》,《椒丘诗》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346页。
    ④(清)郭棻:《表忠记弁言》,(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914页。
    ⑤(清)郭棻:《表忠记弁言》,(清)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第914页。
    ①鱼宏亮:《知识与救世:明清之际经世之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年版,第15-16页。
    ②(清)顾炎武著,华忱之点校:《初刻日知录自序》,《顾亭林诗文集》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7页
    ③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70贝。
    ④鱼宏亮:《知识与救世:明清之际经世之学研究》,北京:北尔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6贝。
    ⑤(清)陈鼎:《安希范传》,《东林列传》卷二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58册, 1987年版,第440页
    ⑥(汉)班固:《霍光传》,《汉书》卷六八,北京:中华书局, 1962年版,第2967
    ①(清)章学诚:《原学上》,《文史通义·内篇二》,《章学诚遗书》卷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②(清)章学诚:《原学上》,《文史通义·内篇二》,《章学诚遗书》卷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3页。
    ③(清)章学诚:《原学上》,《文史通义·内篇二》,《章学诚遗书》卷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5页。
    ④(清)章学诚:《原学上》,《文史通义·内篇二》,《章学诚遗书》卷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3页。
    ⑤余英时:《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长林:广西师范大出版社,2006年版,第38页。
    ⑥梁启超:《学与术》,《饮冰室文集》之二五(下),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2页。
    ⑦(清)焦循著,刘建臻点校:《致良知》,《焦循诗文集·雕菰集》卷八,扬州:广陵书社,2009年版,第154页:
    ①余英时:《上商互动与儒学转向》,《上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29页。
    ②(美)杜维明著,钱文忠、盛勤译:《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
    ①林卫东,高永生:《丁耀亢作品的版本及其它》,《山东图书馆季刊》,2004年第4期,第93页。
    ②《丁耀亢作品的版本及其它》一文中说《天史》“书成于明崇祯六年(1633)”。据《天史·自序》题:“崇祯壬申长至日东武丁耀亢书于煮石山房。”壬申,明崇祯五年(1632);该书应草创于崇祯三年(1630)年,历经两载而成,“兹书经两寒署而就。”《天史》,第11页。
    ③《出劫纪略·山居志》:戊辰之冬,筑舍五楹,曰“煮石草堂”,取唐人“归来煮白石”之句。是年,有友五人来山中结社。长男玉章学亦成。庚午,心弟以《春秋》举于乡,余仍碌碌,入山之志益坚。岁时伏腊,或入城谒先祠,非有大故,吊贺不行于里,因得修《天史》一书。(清)丁耀亢:《出劫纪略·山居志》,《丁耀亢全集》下,第269页。按:庚午,崇祯三年,1630年。
    ④《出劫纪略·山鬼谈》:明 奈祯壬申,余既山居久,观史之余,偶感人事,欲有所惩,因集十史恶报,分为十史,名曰《天史》。书成藏笥中,不敢以示人。是年,登州孔兵叛,围莱不下。复出字“索《天史》观”。余大骇,小敢匿,乃献副本,携之去,拜送于门。后以为常。尻命题,多重墨体。时方尚杨伯祥稿,臧生用二语,即批曰: “不宜全用伯祥。”后自携《天史》返余,总批曰:“即此,可成仙成佛,不必再讲野狐禅矣。(清)丁耀亢:《出劫纪略·山鬼谈》,《丁耀亢全集》下,第271-272页。
    ⑤不答庵独坐《天史》告成二首秋阳商籁晓来新,梦里烟霞醒见身。实眼奔云催逝景,日光穿隙动行尘。本多唾溅堪消劫,尚有飞扬未断嗔。观想无穷惊坐起,青天缺处涌冰轮。何缘幽愤苦耽奇?福祸还羞造物知。管底窥天照鬼谑,道旁筑舍出狐疑。庄周梦蝶存消息,臧谷亡羊有歧路。久欲逃空去寒谷,春风吹律问参差。(清)丁耀亢:《不答庵独坐<天史>告成二首》,《天史·问天亭放言》,第233页。
    ①(清)丁耀亢:《天史·凡例》,第12页
    ②(清)丁耀亢:《太上感应篇阴阳无字解序》,《续金瓶梅》,《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①(清)丁耀亢:《天史·凡例》,第12页
    ②(清)丁耀亢:《管见序》,《天史》卷一一,第156页。
    ③(清)丁耀亢:《天史·凡例》,第12页。
    ④(清)丁耀亢:《集古序》,《天史》卷一二,第171-175页。
    ①(清)丁耀亢:《问天亭放言序》,《天史》,第215页。
    ②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55页。
    ①(清)丁耀亢:《天帝》,《天史》卷一一,第156-158页。
    ②(清)丁耀亢:《天理》,《天史》卷一一,第158页。
    ③(清)丁耀亢:《天理》,《天史》卷一一,第158-159页。
    ①(清)丁耀亢:《天史·凡例》,第12页
    ②(明)王阳明撰,吴光等编校:《年谱三·丁亥年》,《王阳明全集》卷三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036页。
    ③(明)王阳明撰,吴光等编校:《续编一》,《王阳明全集》卷二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970页
    ④(明)王阳明撰,吴光等编校:《语录二·传习录中》,《王阳明全集》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2页。
    ⑤(明)王阳明撰,吴光等编校:《语录一·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6页。
    ⑥杨阳荣:《心学理论走向与内在紧张》,《文史哲》,1997年第4期,第15页。
    ①(清)丁耀亢:《天命》,《天史》卷一一,第166页。
    ②(清)丁耀亢:《鬼神》,《天史》,第167页。
    ③(清)丁耀亢:《鬼神》,《天史》,第167-177页。
    ①(清)丁耀亢:《儆戒》,《天史》,第173页。
    ②(清)丁耀亢:《儆戒》,《天史》,第173页
    ③(清)张廷玉等:《庄烈帝本纪》,《明史》巷二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35页。
    ④(清)钟羽正:《天史序》,(清)丁耀亢《天史》,第1-2页。
    ⑤(清)丁耀亢:《天史自序》,《天史》,第10页。
    ①(清)杨观光:《天史序》,(清)丁耀亢《天史》,第7页。
    ②(唐)杜佑:《<通典>自序》,《通典》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③(宋)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司马温公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4-15页。
    ④(明)王阳明,吴光等编校:《语录一·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
    ⑤(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四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81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350页。
    ⑥(清)顾炎武著,华忱之点校:《答徐甥公肃书》,《顾亭林诗文集》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8页。
    ⑦(清)顾炎武著,华忱之点校:《答人书八》,《顾亭林诗文集》卷四,北京: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92页。
    ⑧(清)全祖望撰,朱铸禹汇校集注:《甬上证人书院记》,《鲒埼亭集外编》卷一六,《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9页。
    ⑨(清)黄宗羲著,沈善洪主编:《补历代史表序》,《黄宗羲全集》第10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2005年版,第81页。
    ⑩(清)王夫之著,舒士彦点校:《光武》,《读通鉴论》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35页。
    11(清)王夫之著,舒士彦点校:《太宗》,《读通鉴论》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12页。
    ①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
    ②(清)张廷玉等:《武宗本纪》,《明史》卷一六,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版,第210-211页
    ③(清)张廷玉等:《夏良胜传》,《明史》卷一八九,北京:中华阵1974年版,第5021页
    ④(清)张廷玉等:《毛纪传》,《明史》卷一九○,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版.第5046页
    ⑤(清)万斯同:《书杨文忠传后》,《石园文集》卷五,《续修四库全书》第141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485页。
    ⑥(清)张廷玉等:《熊廷弼传》,《明史》卷二五九,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版,第6703页
    ⑦(清)张廷玉等:《哀崇焕传》,《明史》卷二五九,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6719页
    ①(清)丁耀亢:《哀绍一日杀二烈士》,《天史》卷三,第68页。
    ②(清)丁耀亢:《哀绍一日杀二烈士》,《天史》卷三,第69页。
    ③(清)黄宗羲著,沈善洪主编:《子刘子学言》卷一,《黄宗羲全集》第1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2005年版,第277页。
    ④(清)黄宗羲著,沈善洪主编:《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忠襄徐公神道碑铭》,《黄宗羲全集》第10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
    ⑤(清)丁耀亢:《天毁玉清宫》,《天史》卷一○,第151页。
    ⑥(清)丁耀亢:《宋徽宗崇道乱儒》,《天史》卷一○,第144页。
    ⑦(清)丁耀亢:《魏拓跋崇佛乱国》,《天史》卷一○,第146页。
    ⑧(清)丁耀亢:《梁主舍身佞佛》,《天史》卷一○,第147页。
    ⑨(清)张廷玉等:《严嵩传》,《明史》卷三○八,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917页。
    ①(清)张廷玉等:《世宗本纪》,《明史》卷一匕,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00-251页。
    ②(清)丁耀亢:《鱼朝思恃宠辱教》,《天史》卷一○,第145页。
    ③(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宦官》,《目知录集释》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763-764页。
    ④(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宦官》,《目知录集释》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757页。
    ⑤(清)张廷玉等:《奸臣》,《明史》卷二○八,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905页。
    ⑥(清)张廷玉等:《庄烈帝本纪》,《明史》卷二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35页。
    ⑦(清)张廷玉等:《宦官·陈增传》,《明史》卷三○五,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806页。
    ⑧(清)张廷玉等:《宦官·陈奉传》,《明史》卷三○五,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806页。
    ①(清)张廷玉等:《神宗本纪》,《明史》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95页。
    ②柳诒徵:《中国文化史》,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665页。
    ①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②(明)张瀚:《士人纪》,《松窗梦语》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5页
    ③(清)丁耀亢:《王衍清谈败晋》,《天史》卷一○,第144页
    ④(清)丁耀亢:《谢灵运傲物亡身》,《天史》卷八,第135页
    ⑤(清)丁耀亢:《蔡京父子相妒》.《天史》卷六,第112页。
    ⑥(清)丁耀亢:《朱之问有才无行》,《天史》卷五,第104页。
    ⑦(清)丁耀亢:《韩信卖友成功》,《天史》卷五,第100页。
    ⑧(清)丁耀亢:《沈约草诏拔舌》,《天史》卷四,第91页。
    ⑨(清)丁耀亢:《王勃谋杀难友》,《天史》卷四,第90页。
    ①(清)张延玉等:《选举志三》,《明史》卷七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724页。
    ②(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成筐是将》,《目知录》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52页。
    ③(清)张廷玉等:《阉·阎鸣泰》,《明史》卷三○六,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868页。
    ④(清)张廷玉等:《阉·阎鸣泰》,《明史》卷三○六,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869页。
    ⑤(清)张廷玉等:《阉·阎鸣泰》,《明史》卷三○六,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869-7870页。
    ⑥(清)张廷玉等:《阉·阎鸣泰》,《明史》卷三○六,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833页。
    ①(清)顺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廉耻》,《目知录集释》卷一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37页。
    ②(清)顺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廉耻》,《目知录集释》卷一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37页。
    ③鱼宏亮:《知识与救世:明清之际经世之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2页。
    ④(清)钱大昕著:昌友仁点校:《布农陈君墓碣》,《潜研常文集》卷四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865-866页。
    ⑤(清)江藩纂,漆永祥笺释:《汉学师承记》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
    ①(清)丁耀亢:《东汉祸》,《天史》卷九,第137页。
    ②(清)丁耀亢:《章惇锢元佑名贤》,《天史》卷九,第139页。
    ③(清)黄宗羲著,沈善洪主编:《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谥忠襄徐公禆道碑铭》,《黄宗羲全集》第10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2005年版,第246页。
    ④鱼宏亮:《知道与救世:明清之际经世之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0页。
    ①(清)黄宗羲著,沈善洪主编:《东林学案》,《明儒学案》卷五八,《黄宗羲全集》第8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2005年版,第726-727页。
    ②(清)唐甄:《除》,《潜书·下篇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9-450页。
    ③(清)丁耀亢:《齐襄公内乱》,《天史》卷二,第43页。
    ④(清)丁耀亢:《陈灵公衷衣伏弩》,《天史》卷二,第47页。
    ⑤(清)丁耀亢:《元顺帝淫奢》,《天史》卷二,第55页。
    ⑥(清)丁耀亢:《女史子祸》,《天史》卷二,第28页。
    ⑦(清)丁耀亢:《辽金两案》,《天史》卷五,第98页。
    ⑧(宋)司马光编著,胡三省音注:《周纪》,《资治通鉴》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
    ⑨(明)王阳明撰,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卷一六《语录八·仰南安赣州府印行告谕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66页。
    ①(明)王阳明撰,吴光等编校:《山东乡试录》,《王阳明全集·外集四》卷二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866页。
    ②(清)顾炎武撰,谭其骧等点校:《山西平阳府》,《肇域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版,第889页。
    ③(宋)王士胜:《江南诸省》,《广志绎》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9页
    ④(宋)张瀚:《风俗纪》,《松窗梦语》卷七,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39页。
    ⑤(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廉耻》《目知录集释》卷一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38页。
    ⑥(清)顾炎武著,华忱之点校:《与人书九》,《顾亭林诗文集》卷四 ,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3页。
    ①(清)刘廷玑:《续书》,《在园杂志》卷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25页。
    ②(清)平步青:《续奇书》,《霞外捃屑》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663页。③黄霖:《<金瓶梅>续书三种·前言》,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版,第17页。
    ④王女梅:《王汝梅解读 <金瓶梅>》,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232页。
    ⑤罗德荣:《别是一种审美情趣—<续金瓶梅>审美价值探究》,《南开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6期,第42页。
    ⑥陈小林:《<续金瓶梅>研究》,湖南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0页。
    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1-192页。
    ⑧ 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题解》,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86页。
    ⑨衰世硕:《续金瓶梅前言》,《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⑩王汝梅:《王汝梅解读<金瓶梅>》,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229页。
    11方正耀:《明清人情小说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75页。
    12黄霖:《丁耀亢及其<续金瓶梅>》,《复旦学报》(社利版),1988年第4期。
    13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金瓶梅艺术世界》,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19页。
    14张振国:《伤时劝世,生新续奇—<续金瓶梅>价值重估》,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姜克滨:《<续金瓶梅>“反清”主旨再探》,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①(清)丁耀亢:《续金瓶梅》,《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本文所引《续金瓶梅》原文皆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②(清)静恬主人:《金石缘叙》,丁锡根遍《中国历代小说序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91页。
    ③(美)杜维明,钱文忠,盛勤译:《道·学·政:论孺家知识分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④余英时:《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余英时文集》卷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页。
    ①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8页。
    ②(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七回,第166页。
    ③(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七回,第166-169页。
    ①(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回,第23页。
    ②(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四九回,第1330-1331页。
    ③(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四九回,第1330-1331页。
    ①刘再复、林岗:《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意识形态》,《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0年5月,第5页。
    ②刘再复、林岗:《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意识形态》,《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0年5月,第51页。
    ③清康熙四年丁耀亢《续金瓶梅》案中有关“宁古塔”、“鱼皮国”等地名,以及“狗多于人等有碍语。安双成:《顺康问<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受审案》,《历史档案》,2000年第2期,第29-30页《续会瓶梅》中第六回、第九回出现“厂卫”、“锦衣卫”等明代特置官署名目;第二十八回、第三十五回提及“蓝旗营”、“旗下”等清代所有的八旗制度。第十九回中张邦昌伪朝官吏前都加了个“权”字,或称权御史、权将军、权平章军国事。此处暗指李自成在北京建立的政权。
    ④钱穆:《灵魂与心》,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①(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三回,第330-331页。
    ②(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三回,第337页。
    ③(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三回,第333-334页。
    ④(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九回,第470-471页。
    ⑤(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九回,第480-481页。
    ①(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五八回,第1632-1633页。
    ②(汉)班回:《循吏传》,《汉书》卷八九,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623页。
    ③(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九回,第223页。
    ①(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一回,第285页。
    ②(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一回,第285-586页。
    ③(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一回,第296-297页。
    ④(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一回,第284页。
    ⑤(三国)刘钦:《新议》,(清)严可均辑《全三国义》卷七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732页。
    ⑥(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一回,第268页。
    ⑦(清)丁耀亢:《续金瓶梅后集·凡例》。
    ⑧《续金瓶悔》第十回:小玉眼里含着泪道:“二叔,你不认得我了?我不是西门老爹家小玉?从小服事你老人家不知吃了多少东西哩!”第273页。第二十二回:小玉道:“如今人有良心的少, 一个应二花子日日受咱的恩,到了难中还不肯借出一个钱,买个馍馍给孝哥吃。”(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回,第556页。
    ⑨(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一回,第273页。
    ①(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一回,第292-293页。
    ②(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八回,第188页。
    ③(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三七回,第977页。
    ④(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三七回,第988页。
    ①(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六回,第1245-1247页。
    ②(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三四回,第875-876页。
    ①姚卫群:《佛教入门——历史与教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9页。
    ②姚卫群:《佛教入门——历史与教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5页。
    ③(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三回,第68-69页。
    ④(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三回,第69页。
    ①(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三回,第70页。
    ②(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六○回,第1701-1702页。
    ③《大清会典事例·礼部方技》卷五一○,转引自周叔迦:《清代佛教史料辑稿》,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196页。
    ④《皇朝通典》卷八一,转引自周叔迦:《清代佛教史料辑稿》,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208页。
    ⑤(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三七回,第990页。
    ⑥(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四○回,第1072页。
    ①《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欢喜冤家》,《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95页。
    ②(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三回,第65页。
    ③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22页
    ④(唐)刘知几著,(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402页。
    ⑤陈洪:《论清初文坛上的异趋与同归》上,《南开学报》,2004年第5期,第26页。
    ⑥(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点校:《施愚山诗集序》,《牧斋有学集》卷一七,《钱谦益全集》第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760页。
    ①(清)归庄:《吴余常诗稿序》,《归庄集》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82-183页。
    ②袁世硕:《丁耀亢全集·前言》,(清)《丁耀亢全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③陈洪:《折射士林心态的一面偏光镜——清初小说的文化心理分析》,《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4期,第5页。
    ①(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回,第11-12页。
    ②(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二回,第29页。
    ③(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五二回,第1462-1463页。
    ④(清)王秀楚:《扬州十日记》,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版,第232-236页。
    ①(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五四回,第1524-1525页。
    ②(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五四回,第1532-1533页。
    ③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卷一六,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44页。
    ①(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回,第23-24页。
    ②(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回,第400页。
    ①(唐)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经传集解》,北京:文学古籍出版社,1951年版。
    ②(唐)刘知几著,(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7页。
    ③刘延玑《在园杂志》:道学不成道学,稗官不成稗官;平步青《霞外括屑》卷九:借因果以论报应,蔓引佛经《感应篇》,可一噱也。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喜为议论之词,文小杂引佛道之书,阐发义理,动数百言,非小说之体。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页。
    ④(美)韩南著,王秋桂等译:《韩南中国小说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62页。
    ⑤陈小林:《续金瓶研究》,湖南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0-41页
    ①刘晓车:《在小说与史传之间——论明代历史演义的叙事模式》,《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第72页。
    ②(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五回,第371-373页。
    ①(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回,第1626-1627页。
    ②(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回,第1592-1593页。
    ①(清)丁耀亢著,陆合、星月点校:《隔帘花影》,《金瓶梅续书三种》,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版,第2页。
    ②(明)熊大木:《大宋武穆王演义序》,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81页。
    ③(明)冯梦龙编,许政扬校注:《古今小说叙》,北京:人民文出版社,1958年版,第1页。
    ④(清)无碍居士:《警世通言叙》,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76页。
    ⑤(清)李渔:《闲情偶奇·审虚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页。
    ①(清)李渔:《闲情偶奇·戒讽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页。
    ②(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回,第1649-1650页。
    ③(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一回,第1651-1652页。
    ①(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三四回,第874页。
    ②(清)文秉撰,李昌宪校点:《甲乙事案》,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08页。
    ③(清)李清:《南渡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72页。
    ④(清)文秉撰,李昌宪校点:《甲乙事案》,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87页。
    ⑤张廷玉等:《马士英传》,《明史》卷三○八,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942页。
    ⑥《晋语六》,《国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421页。
    ⑦(美)杜维明,钱文忠、盛勤译:《道·学·政:论儒字知道分五》,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
    ①许建中:《民族矛盾向忠奸斗争的结构转换及其文化意义》,《文史哲》,2010年,第5期,第53页。
    ②(汉)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史记》卷一三○,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297页。
    ③(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四六回,第1234-1236页
    ①许总:《明清之际文学思想内涵》,《海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12月,第32页。
    ②(清)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续修四库全书》第43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485页。
    ③(清)金祖望:《五岳游人穿中柱文》,《鲒琦亭集》卷二一,沈云龙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三编第三十九辑》388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年版,第866页。
    ④王汎森:《清初士人的悔罪心态于消极行为——不入城、不赴讲会、不结社》,《晚明清初思想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6页。
    ⑤(清)顾炎武著,华忱之点校:《与人书十八》,《顾亭林诗文集》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6页。
    ⑥(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文须有益于天下》,《目知录集释》卷一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439页。
    ⑦(清)顾炎武著,华忱之点校:《与人书三》,《顾亭林诗文集》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0页。
    ⑧(清)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鲒埼亭集》卷一二,沈云龙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三编第三十九辑》第388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年版,第543页。
    ①(清)黄宗羲著,沈善洪主编:《李杲堂先生墓志铭》,《黄宗羲全集》第10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2005年版,第412页。
    ②许总:《明清之际文学思想内涵》,《海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12月,第32页。
    ③(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直言》,《目知录集释》卷一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446页。
    ①孙书磊:《明末清初戏剧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14页。
    ②王钟翰点校:《钱谦益传》,《清史列传》卷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577页。
    ③(清)孙奇峰:《复彭了凡》,《夏峰先生文集》卷七,《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1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189页。
    ④(清)屈大均著,欧初、王贵忱主编:《周秋驾六十寿序》,《翁山文外》卷一,《屈大均全集》第3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2页。
    ⑤(清)陈确:《试讼说》,《陈确集·文集》卷一一,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51页。
    ⑥(清)陈确:《告宗祠》,《陈确集·诗集》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32页。
    ⑦(清)归庄:《送徐公肃修撰服阙还朝》,《归庄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00页。
    ①(清)丁耀亢:《航海出劫纪略》,《丁耀亢全集》下,第280页
    ②(清)丁耀亢:《自述年谱以代挽歌》,《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26页。
    ③(清)丁耀亢:《自述年谱以代挽歌》,《归山草》,《丁耀亢全集》上,第426页。
    ④(清)杜登春:《社事始末》卷一六,四川大学图书馆、《中国野史集成》编委会编《中国野史集成》第27册,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版,第642页。
    ⑤(清)张履祥:《与唐灏儒三》,《杨园先生全集》卷四,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77页。
    ⑥(清)诸人获:《一队夷齐》,《坚瓠戊集》卷三,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1页。
    ⑦(清)黄宗羲著,吴光主编:《杨士衡先生墓志铭》,《黄宗羲全集》第10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2005年版,第481页。
    ⑧李珍:《明遗民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9年版,第9页。
    ①(汉)司马迁:《伯夷列传》,《史记》卷六一,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123页。
    ②(宋)谢枋得:《魏参政执拘北投,行有期,死有日,诗别二子良友》,《谢叠山全集校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37页。
    ③(清)顾炎武著,华忱之点校:《孙征君以冬孟葬于夏峰时侨寓太原不获执绋吴中有传示同社名氏者感触之意遂见乎辞》,《顾亭林诗文集》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00页。
    ④李瑄:《明遗民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9年版,第273-274页。
    ⑤郭英德:《明清传奇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27页。
    ⑥(清)沈德潜:《钱谦益》,《清诗别裁集》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①严迪吕:《清诗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60页。
    ②(清)彭志古:《桴庵诗序》,(清)薛所蕴《桴庵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11页。
    ③朱则杰:《清诗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
    ④(汉)司马迁:《越王勾践世家》,《史记》卷四一,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752页。
    ⑤(晋)陈寿:《陈思王植》,《三国志·魏书十九》卷一九,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567页。
    ⑥(清)陈廷敬:《吴梅村先生墓表》,(清)吴伟业《吴梅村全集》附录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409页。
    ⑦(清)吴伟业著,李学颖标校:《赠原云师并序》,《吴梅村全集·诗前集一》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6页。
    ⑧(清)吴伟业著,李学颖标校:《赠原云师并序》,《吴梅村全集·诗前集一》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7页。 版社,1990年版,第398页。
    ②(清)吴伟业著,李学颖标校:《怀古兼吊侯朝宗》,《吴梅村全集·诗后集八》卷一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28页。
    ③(清)吴伟业著,李学颖标校:《临终诗四首(其一)》,《吴梅村全集·诗后集十二》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31页。
    ④(清)吴伟业著,李学颖标校:《与子璟疏》,《吴梅村全集·文集三十五》卷五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132页。
    ⑤(清)顾师轼:《年谱》,(清)吴伟业《吴梅村全集》阳录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176页。
    ⑥(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点校:《梅村诗集序》,《牧斋有学集》卷三九,《钱谦益全集》第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63页。
    ⑦(清)鼎孳:《闲居无事讬咏写怀用阮公原韵得四十六》,《定山堂诗集》卷一,《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l40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356-362页。
    ⑧(清)余怀:《定山堂诗集序》,(清)龚鼎孳《定山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102册,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345页。
    ⑨(清)龚鼎孳:《定山堂文集》,民国甲子龚氏瞻麓斋重校印,卷十,1915年版。
    ①(清)赵翼著,崔松林、胡主佑校点:《梅村诗话》,《瓯北诗话》卷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36页。
    ②(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点校:《明旌表节妇从祖母徐氏墓志铭》,《牧斋有学集》卷三三,《钱谦益全集》第5册,上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2页。
    ③(清)钱谦益著,(清)钱胃笺注,钱仲联点校:《明旌表节妇从祖母徐氏墓志铭》,《牧斋有学集》卷三三,《钱谦益全集》第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3页。
    ④(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点校:《与族弟君鸿论求免庆寿诗文书》,《牧斋有学集》卷三九,《钱谦益全集》第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40页。
    ⑤(清)金鹤冲:《钱牧击先生年谱》,(清)钱谦益《牧斋杂著》附录,《钱谦益全集》第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5页。
    ⑥(清)黄宗羲著,吴光主编:《钱宗伯牧态》,《黄宗羲全集》第11册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6页。
    ⑦(清)吴梅村:《定山堂诗集序》,(清)龚鼎孳《定山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0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328-329页
    ⑧赵尔巽等.《阎尔梅传》,《清史稿》卷五○○,北京:中华书局, 1977年版,第13821页。
    ⑨邓之诚:《龚鼎孳》,《清诗纪事初编》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553页。
    ⑩董迁:《龚芝麓年潜》,《中和月刊》第三卷,1942年版,第82页。
    11赵尔巽等:《龚鼎孳传》,《清史稿》卷四八四 ,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13325页。
    12安双成:《顺康年问<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受审案》,《历史档案》,2000年第2期,第32页。
    ①(清)金鹤冲:《钱牧斋先生年谱》,(清)钱谦益《牧斋杂著》附录,《钱谦益全集》第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45页。
    ②(清)顾苓:《钱牧斋先生年附东洞遗老钱公别传》,(清)钱谦益《牧斋杂著》附录,《钱谦益全集》第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62页。
    ③(清)顾苓:《钱牧斋先生年附东洞遗老钱公别传》,(清)钱谦益《牧斋杂著》附录,《钱谦益全集》第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60页。
    ④(明)瞿式耜:《报中兴机会疏》,《瞿式耜集》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05页。
    王钟翰点校:《钱谦益传》,《清史列传》卷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了年版,第6577。
    ⑤(清)薛所蕴:《王敬哉诗序》,《澹友轩文集》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43页。
    ⑥(清)刘正宗:《老妇行》,《述斋诗》卷二,《四库未收书书辑刊》八辑第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43页。
    ①徐世吕:《刘正宗》,《清诗汇》卷二一,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244页。
    ②(清)薛所蕴:《老妇叹》,《桴庵诗》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15页
    ③(清)刘正宗:《昭君诔》,《逋斋诗》卷一,《四库未收书书辑刊》八辑第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30页。
    ④(清)薛所蕴:《题蔡琰归汉图》,《桴庵诗》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58页。
    ⑤(清)王崇简:《观剧怀内》,《青箱堂集》卷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91页
    ⑥徐山昌:《王铎》,《清诗汇》卷二一,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243页
    ⑦(清)王崇简:《秋怀》(其十五),《青箱堂诗集》卷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97页。
    ⑧(清)宋征舆:《青箱堂诗序》,(清)王崇简《青箱堂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济南:齐普书社,1997年版,第7页。
    ⑨邓之诚:《刘正宗》,《清诗纪事初编》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660页。
    ⑩(清)薛所蕴:《逋斋诗叙》,(清)刘正宗《逋斋诗》,《四库未收书书辑刊》八辑第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56页。
    ①王钟翰点校:《刘正宗传》,《清史列传》卷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573。
    ②(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点校:《故宫保人学士孟津王公墓志铭》,《牧斋有学集》卷三○,《钱谦益全集》第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1页
    ③(清)丁耀亢《王觉斯尚书同诸公就饮邻家恨不得与》,《陆舫诗草》卷一,《丁耀亢全集》上,第l3页。
    ④(清)丁耀亢:《王尚书招听昆山部乐》,《陆舫诗草》卷二,《丁耀亢全集》上,第53页。
    ⑤(清)《大愚集:《大愚集·尺牍》,《长兄觉斯家报》,《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第2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335页。
    ⑥(清)张缙彦:《依水园后集》,清刻本,卷二
    ⑦《世相章皇帝实录》卷一四,《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8页
    ⑧(清)计六奇:《廿五癸丑拷夹百官》,《明季北略》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77-479页。
    ⑨(清)丁耀亢:《出劫纪略·保全残业示后人存记》,《丁耀亢全集》下,第287页。
    ⑩(清)丁耀亢:《出劫纪略·避风漫游》,《丁耀亢全集》下,第283页。
    11王钟翰点校:《谢启光传》,《清史列传》卷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了年版,第6561。
    ①王钟翰点校:《谢升传》,《清史列传》卷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528页。
    ②王钟翰点校:《谢升传》,《清史列传》卷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528页。
    ③(清)邵长蘅:《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赠少保兼太子太保文刃宋公权神道碑铭》,(清)钱仪,《碑传集》卷七,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27页。
    ④《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五,《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7页。
    ⑤《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五,《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2页。
    ⑥《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五,《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3页。
    ⑦(美)魏斐德著,陈苏镇、薄小莹等译:《洪业-清朝开国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37页。
    ⑧王钟翰点校:《贰卧传》,《清史列传》卷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412-6627页。
    ①(清)陈康祺:《满汉大臣班次》,《郎潜纪闻初笔》卷一三,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89页。
    ②(清)昭植撰,何英芳点校:《议政大臣》,《啸亭杂录》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3页。
    ③(清)金安清撰,谢兴尧点枃:《奏对不可含糊》,《水窗春吃》卷下,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9页。
    ④(清)谈迁撰,东北平点校:《满官》,《北游录·纪闻下》,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49页。
    ⑤《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九,《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98页
    ⑥《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四四,《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05页。《世祖章皇帝实录》卷八○,《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29-630页。
    ⑧(美)魏斐德著,陈苏镇、薄小莹等译:《洪来 清朝朝开国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85页。
    ⑨(清)吴伟业撰,李学颖标校:《复社纪事》,《吴梅村全集·文集二》卷二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00页。
    ①(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点校:《刻邹忠介公奏议序》,《初学集》卷三○,《钱谦益全集》第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897页
    ②(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点校:《山东道监察御史赠太仆寺卿黄公墓志铭》,《初学集》卷五○,《钱谦益全集》第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版,第1283页。
    ③(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目知录集释》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713页。
    ④(清)魏禧著,胡守仁等点校:《杂问十三》,《魏叔子文集·外篇》卷一九,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003页
    ⑤(清)王夫之著,舒士彦点校:《读通鉴论》卷一四《哀帝》,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72页。
    ⑥葛万坐:《钱牧斋(谦益)先生遗事及年潜》,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七十一辑第701册,台北:文海出版公司,1971年版,第18页。
    ⑦(清)黄宗羲著,沈善洪主编:《张南垣传》,《黄宗羲全集》第10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587页。
    ⑧王钟翰点校:《王熙传》,《清史列传》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12页。
    ⑨(清)薛所蕴:《过苑内辽后梳妆楼》,《桴庵诗》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兽书社,1997年版,第243页。
    ①(浦)刘正宗:《和行屋辽后梳妆楼诗》,《逋斋诗》卷二,《四库未收书书辑刊》八辑第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43页。
    《丁耀亢全集》,[清]丁耀亢著,李增坡主编,张清吉点校,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
    《金瓶梅续书三种》,[清]丁耀亢著,陆合、星月点校,齐鲁书社,1988年
    《续金瓶梅》,[清]丁耀亢撰,《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天史》,[清]丁耀亢撰,《续修四库全书》第11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本,中华书局,1980年
    《史记》,[汉]司马迁撰,[宋]裴驷集解,[唐]司马贞索引,[唐]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1982年
    《汉书》,[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
    《三国志》,[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59年
    《宋书》,[梁]沈约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晋书》,[唐]房玄龄、褚遂良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
    《北齐书》,[唐]李百药撰,中华书局,1972年
    《史通通释》,[唐]刘知几著,[清]浦起龙释,中华书局,1978年
    《通典》,[唐]杜佑撰,中华书局,1984年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撰,中华书局,1975年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中华书局,1956年
    《宋史》,[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85年
    《金史》,[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
    《辽史》,[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
    《大明会典》,[明]李东阳等撰,[明]申时行等重修,广陵书社,2007年
    《石匮书后集》,[明]张岱撰,《续修四库全书》本史部第3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55年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
    《清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
    《明季北略》,[清]计六奇撰,中华书局,1984年
    《明季南略》,[清]计六奇撰,中华书局,1984年
    《列朝诗集小传》,[清]钱谦益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甲申朝事小纪》,[清]抱阳生编,任道斌校点,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
    《南渡记》,[清]李清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平寇志》,[清]彭孙贻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北游录》,[清]谈迁撰,江北平点校,中华书局,1960年
    《读通鉴论》,[清]王夫之著,舒士彦点校,中华书局,1975年
    《小腆纪传》,[清]徐鼐,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遗逸类》(四),明文书局,1985年
    《畿辅通志》,[清]唐执玉、[清]李卫等监修,[清]田易等纂,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0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明通鉴》,[清]夏燮撰,王日根等点校,岳麓书社,1999年
    《钦定八旗通志》,李洵等点校,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
    《清史列传》,王钟翰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
    《清史稿》,赵尔巽等撰,中华书局,1977年
    《战国策》,[汉]刘向集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盐铁论》,[汉]桓宽撰,中华书局,1985年
    《搜神后记》,[晋]陶渊明撰,中华书局,1985年
    《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著,中华书局,2003年
    《初学记》,[唐]徐坚等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9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李白集校注》,[唐]李白撰,瞿蜕园、朱金城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杜甫全集》,[唐]杜甫著,高仁标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刘禹锡集》,[唐]刘禹锡著,卞孝萱校订,中华书局,1990年
    《元稹集》,[唐]元稹著,冀勤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
    《诗品》,[梁]钟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司马温公文集》,[宋]司马光撰,北中华书局,1985年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撰,中华书局,1979年
    《贵耳集》,[宋]张端义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李纲全集》,[宋]李纲著,王瑞明点校,岳麓书社,2004年
    《剑南诗稿校汁》,[宋]陆游著,钱仲联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文苑英华》,[宋]李昉等撰,中华书局,1966年
    《朱子全书》,[宋]朱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文天祥全集》,[宋]文天祥撰,北京市书店,1985年
    《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撰,中华书局,1959年
    《吕公实政录》,[明]吕坤撰,《四库存目丛书》本子部第164册,齐鲁书社,1997年
    《学科考略》,[明]董其昌撰,《丛书集成初编》第896册,中华书局,1985年
    《四友斋丛书》,[明]何良俊撰,中华书局,1997年
    《松窗梦语》,[明]张瀚撰,中华书局,1985年
    《水东日记》,[明]叶盛撰,魏中平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
    《古今小说》,[明]冯梦龙编,许政扬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名山藏》,[明]何乔远撰,《续修四库全书》本史部第425册,齐鲁书社,1995年
    《弇州史料前集》,[明]王世贞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史部第112册,齐鲁书社,1997年
    《国朝典汇》,[明]徐学聚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史部第265册,齐鲁书社,1997年
    《仕学全书》,[明]鲁伦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史部第262册,齐鲁书社,1997年
    《程文恭遗稿》,[明]程文德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部第90册,齐鲁书社,1997年
    《王阳明全集》,[明]王阳明撰,吴光等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弇州山人四部稿》,[明]王世贞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文征明集》,[明]文征明著,周道振集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过庭私录》,[明]吴鼎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部第75册,齐鲁书社,1997年
    《徐渭集》,[明]徐渭撰,中华书局,1983年
    《钤堂集》,[明]严嵩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部56册,齐鲁书社,1997年
    《杨忠愍集》,[明]杨继盛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7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汤显祖诗文集》,[明]汤显祖撰,徐朔方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
    《元曲选》,[明]臧懋循撰,中华书局,1958年
    《焚书》,[明]李贽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大沁山房集》,[明]李维桢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部第153册,齐鲁书社,1997年
    《六十种曲》,[明]毛晋撰,中华书局,1958年
    《瞿式耜集》,[明]瞿式耜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谭元春集》,[明]谭元春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张太岳集》,[明]张居正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朱舜水集》,[明]朱之谕撰,中华书局,1981年
    《陈子龙文集》,[明]陈子龙撰,上海文献丛书编委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钱谦益全集》,[清]钱谦益撰,[清]钱曾笺注,钱仲联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
    《屈大均全集》,[清]屈大均著,欧初、王贵忱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
    《逋斋诗》,[清]刘正宗撰,《四库未收书书辑刊》本第八辑第16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
    《拟山园选集》,[清]王铎撰,《四库禁毁书丛刊》本集部第87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
    《澹友轩文集》,[清]薛所蕴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部第197册,齐鲁书社,1997年
    《桴庵诗》,[清]薛所蕴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部第197册,齐鲁书社,1997年
    《青箱堂集》,[清]王崇简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部第203册,齐鲁书社,1997年
    《安雅堂全集》,[清]宋琬著,马祖熙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夏峰先生文集》,[清]孙奇峰,《四库禁毁书丛刊》本集部第118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
    《吴梅村全集》,[清]吴伟业著,李学颖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陈确集》,[清]陈确撰,中华书局,1979年
    《且亭诗》,[清]杨思圣撰,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部第213册,齐鲁书社,1997年
    《四思掌文集》,[清]傅维鳞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部第214册,齐鲁书社,1997年
    《栖云阁诗文集》,[清]高珩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部第202册,齐鲁书社,1997年
    《定山堂诗集》,[清]龚鼎孳撰,《续修四库全书》本集部第140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顾亭林诗文集》,[清]顾炎武著,华忱之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
    《归庄集》,[清]归庄,中华书局,1962年
    《学源堂文集》,[清]郭菜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部第221册,齐鲁书社,1997年
    《黄宗羲全集》,[清]黄宗羲著,沈善洪主编,浙江古籍出版,2005年
    《大愚集》,[清]王鑨撰,《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第24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
    《王文靖公文集》,[清]王熙撰,《四库全书存日丛书》集部第214册,齐鲁书社,1997年
    《今世缘》,[清]王晫著,陈大康点校,东方出版社,1996年
    《魏叔子文集》,[清]魏禧著,胡守仁等点校,中华书局,2003年
    《明文海》,[清]黄宗羲纂,中华书局,1987年
    《聪山集》,[清]申涵光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部第207册,齐鲁书社,1997年
    《杨园先生全集》,[清]张履祥撰,中华书局,2002年
    《学馀堂文集》,[清]施闰章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余怀集》,[清]余怀撰,广陵书社,2005年
    《慎墨堂诗》,[清]邓汉仪撰,《四库全书禁毁丛书补编》本第57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
    《诗观初集》,[清]邓汉仪辑,《四库禁毁书丛刊》本第1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
    《诗观二集》,[清]邓汉仪辑,《四库禁毁书丛刊》本第2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
    《兼济堂文集》,[清]魏裔介著,魏连科点校,中华书局,2007年
    《霜红龛集》,[清]傅山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田间文集》,[清]钱秉澄撰,《四库禁毁书丛刊》本集部第145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
    《国朝诗选》,[清]彭廷梅辑,《四库全书禁毁丛书》本补编第56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
    《李渔全集》,[清]李渔撰,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诗纪事》,[清]陈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孔尚任诗文集》,[清]孔尚任著,汪蔚林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桃花扇》,[清]孔尚任著,王季思、苏寰中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诗风初集》,[清]徐崧等辑,《四库禁毁丛书补编》本第56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
    《东林列传》,[清]陈鼎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5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日知录集释》,[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鲒墒亭集》,[清]全祖望撰,沈云龙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从刊三编》第三十九辑第388册,文海出版社,1988年
    《查继佐年谱》,[清]沈起撰,中华书局,1992年
    《听雨丛谈》,[清]福格撰,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六十九辑延第684册,文海出版社,1971年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清]纪昀等撰,中华书局,1997年
    《清朝文献通考》,[清]乾隆官修,浙江古籍出版,1988年
    《碑传集》,[清]钱仪吉纂,中华书局,1993年
    《钦定学政全书》,[清]素尔纳等撰,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辑第293册,文海出版社,1968年
    《池北偶谈》,[清]王士稹撰,中华书局,1982年
    《香祖笔记》,[清]王士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分甘余话》,[清]王士稹撰,张世林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
    《古夫于亭杂录》,[清]王士稹撰,赵伯陶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
    《霞外捃屑》,[清]平步青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在园杂志》,[清]刘廷玑撰,中华书局,2005年
    《随园诗话》,[清]袁枚著,王英志批注,凤凰出版社,2009年
    《清诗别裁集》,[清]沈德潜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清诗汇》,徐世昌辑,北京出版社,1996年
    《饮冰室文集》,梁启超,中华书局,1989年
    《鲁迅全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明遗民录》,孙静庵,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心史丛刊二集》,孟森,辽宁教育出版社,1985年
    《中国戏曲概论》,吴梅,冯统一点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茅盾全集》,茅盾,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商衍鎏,三联书店,1983年
    《灵魂与心》,钱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王利器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王季思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
    《清代通史》,萧一山,华东师范出版社,2006年
    《明清之际社运动考》,谢国桢,中华书局,1982年
    《明季滇黔佛教考》,际垣,中华书局,1962年
    《清诗纪事初编》,邓之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清诗纪事》,钱仲联主编,凤凰出版社,2004年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中华书局,1961年
    《明清农村社会经济》,傅衣凌,中华书局.2007年
    《钱牧斋(谦益)先生遗事及年谱》,葛万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1辑第701册,文海出版社,1971年
    《明清进士碑名录索引》,朱保炯、谢沛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中国小说史料》,孔另境,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晚明思想史论》,嵇文甫,东方出版社,1996年
    《清通鉴》,戴逸、李文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国戏剧学史稿》,叶长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陈平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中国文化史》,柳诒徵,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
    《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孙楷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明清江苏文人年表》,张慧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齐文化概论》,王志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逝去的启蒙》,朱义禄,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明清传奇综录》,郭英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明清传奇史》,郭英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金瓶梅艺术世界》,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
    《李渔研究》,黄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
    《<醒世姻缘传>新证》,张清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丁耀亢年谱》,张清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丁耀亢研究》,李增坡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明清传奇结构研究》,许建中,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
    《清代诗学研究》,张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清诗史》,朱则杰,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赵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清代佛教史料辑稿》,周叔迦辑,新文丰出版公司,2000年
    《清诗史》,严迪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清小说思潮》,董国炎,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中国小说续书研究》,王旭川,学林出版社,2004年
    《余英时文集》,余英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清初杂剧研究》,杜桂萍,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陈宝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丁功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中国小说通史》,李剑国、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明末清初戏剧研究》,孙书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晚明清初思想十论》,王汎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知识与救世:明清之际经世之学研究》,鱼宏亮,北京人学出版社,2008年
    《明遗民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李瑄,巴蜀书社,2009年
    《佛教入门——历史与教义》,姚卫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美]杜维明著,钱文忠,盛勤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韩南中国小说论集》,[美]韩南著,王秋桂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洪业—清朝开国史》,[美]魏斐德著,陈苏镇、薄小莹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丁耀亢及其<续金瓶梅>》,黄霖,《复旦学报》(哲学社科版),1988年第4期
    《<醒世姻缘传>作者是丁耀亢》,张清吉,《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科版),1989年第3期
    《<续金瓶梅>成书年代考》,孙玉明,《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第5期
    《别是一种审美情趣—<续金瓶梅>审美价值探究》,罗德荣,《南开学报》(哲学社科版),1997年第6期
    《心学理论走向与内在紧张》,杨国荣,《文史哲》,1997年第4期
    《论盛唐干谒文》,张玉璞,《石油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1997年第3期
    《折射士林心态的一面偏光镜—清初小说的文化心理分析》,陈洪,《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4期
    《执著与彷徨:<秣陵春>传奇思想内涵的双重复杂性》,黄果泉,《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1999年第4期
    《明清之际文学思想内涵》,许总,《海南大学学报》(社会哲社版),1999年12月
    《康顺年问<续金瓶梅>作者受审案》,安双成,《历史档案》,2000年第2期
    《孔尚任何以用戏剧形式写作<桃花扇>》,徐振贵,《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0年第4期
    《清代科举制度对满族文化发展的多元影响》,张杰,《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4期
    《<续金瓶梅>的成书年代》,欧阳健,《齐鲁学刊》,2004年第5期
    《在小说与史传之间——论明代历史演义的叙事模式》,刘晓军,《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意识形态》,刘再复、林岗,《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0年5月
    《民族矛盾向忠奸斗争的结构转换及其文化意义》,许建中,《文史哲》,2010年,第5期
    《伤时劝世,生新续奇一<续金瓶梅>价值重估》,张振国,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续金瓶梅>研究》,陈小林,湖南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续金瓶梅>“反清”主旨再探》,姜克滨,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明清之际济南府望族与诗歌研究》,曹金元,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清初贰臣心态与文学研究》,白一瑾,南开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沦文
    《清代山东古典戏剧研究》,王传明,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李渔文化活动及观念考论》,赵海霞,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阮大铖传奇研究》,季霞,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读者与明清通俗小说创作、传播的关系研究》,蔡亚平,暨南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