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禅宗墨迹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佛教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而禅宗虽属佛教的一支,但它却是典型的中国式的佛教。禅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着诸多领域,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文化特点。尤其在宋元时期,文人士大夫重视禅宗的“即心即佛”的心性论思想,钟情于山水,酷爱于书法,在从事精神文化的诗书画创作活动中,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特质,这一特质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近邻——日本,在经过漫长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中,禅宗文化形态构成了日本民族文化的核心。
     在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中,尤其是在中国宋、元与日本镰仓、室町时代的宗教交流往来中,中日高僧墨迹构成了中日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将禅宗墨迹作为研究对象,借用比较学的研究方法对其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代表性墨迹进行科学的认识,冷静的分析,以期对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作出科学性和整体性的研究。本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
     第一章:主要概述中日禅宗之源流及其禅宗宗旨,禅宗墨迹的含义及其界定,介绍禅宗墨迹的种类及其版本。
     第二章:主要研究和介绍宋元时期临济宗杨岐派系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墨迹作品。按宋元时代禅宗门派来划分,共有三大流派:即大慧宗杲派、破庵祖先派和松源崇岳派。并对禅宗墨迹的文本进行系统的疏理、考证。
     第三章:以中国禅林中最具影响的高僧赴日传法为主线,即宋代高僧兰溪道隆、无学祖元、一山一宁赴日传去临济宗的纯粹禅法和尚意书风,并移植宋代禅宗丛林制度及宋代理学。此外,兀庵普宁、大休正念、清拙正澄等元代禅僧赴日传法并带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张即之等人的书风。
     第四章:对日本中世纪禅宗墨迹进行展开来加以论述。首先,围绕镰仓时代入宋僧荣西传临济宗、俊艿传律宗、道元传曹洞宗为中心进行研究,并通过墨迹及文献考证出鲜为人知的禅宗史实和中日禅僧师弟之间的友好情谊。其次,室町时代入元僧与元代禅师的交往。第三,则对日本五山禅僧的代表人物梦窗疏石、虎关师炼、宗峰妙超三位日本本土高僧的墨迹进行分析,并揭示日本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质。
     中篇
     第一章:对与禅宗墨迹相关连的禅宗绘画进行介绍与研究,对禅宗绘画的内容进行界定,重点阐述宋代以牧溪、梁楷、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宫廷画家的“逸品画风”对禅宗水墨画的影响;元代隐逸为主题意涵的山水画对日本五山时代的“诗画轴”的形式表征及审美取向的巨大影响。
     第二章:着重研究与墨迹相关的日本文化部分。主要介绍茶室的名物,这些视为茶人最重要的墨迹,讲述着中日两国宗教领域之间的相互提携和师弟情谊。并对室町时代足利将军的中国文化情结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并对他收藏与鉴赏宋元绘画、印章等门类进行概括与总结。
     下篇
     禅宗艺术综论,分别论述了禅宗传入日本的时代背景及顶相画、水墨画、诗画轴等与禅宗墨迹相关的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
     镰仓、室町时代的执政者对来自中国大陆的高僧厚礼款待,一方面希望用新兴的禅宗来代替旧宗教势力;另一方面禅宗所倡导的质朴寡欲的精神,正与镰仓武士重勤俭朴实的风气相吻合。
     到了宋代,“尚意”书风在中日高僧的墨迹中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对日本书坛带来巨大的冲击。禅宗墨迹以不均整、简素、自然、脱俗为其主要性格特征。这与宋代尚意书家所提倡的超越、脱俗、新意、顿悟、不践古人、有法到无法等精神境界一脉相通。
     如果说日本镰仓时期的“凭证”肖像画与英雄崇拜主义的审美思想相关连的话,那么,室町时代的顶相画莫不如说是对祖师的崇敬更为贴切些,也与禅宗重视嫡传相承不无关系,它与付法证明的印可状、袈裟一并授予嗣法的继承者。
     以宋代梁楷和牧溪为代表的粗犷豪放的逸品画风,对日本禅宗水墨画产生重大影响,在中世禅林中,“道释人物画”成为禅画创作的母题。这种不具形似、逸笔草草的减笔画风,也迎合了禅僧及武士的趣味。
     室町时代的诗画轴山水作品,所体现的隐逸思想则是源于宋元文人画思潮的影响和启发,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笔意诗境相得益彰。
     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表明中国式的佛教文化具有极大的融合性、包容性和变通性,日本在接受这些新文化的同时,也表现出吸收外来文化的成熟与自觉。
Buddhism is a religion as well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As a school of Buddhism, though, Zen is a typically Chinese school of Buddhism. With its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influence on various fields, Zen represents a distinctive character of ethical culture. Especially during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y, literati and scholar-official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moment-by-moment awareness and to the theory of mind-nature. Reveling in calligraphy and landscape, they have 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e by their creating of poems, calligraphies and paintings, which deeply affected our neighboring country, Japan. After a long time of absorbing and developing, the culture of Zen-Buddhism has formed the very core Japanese ethical culture.
    During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the ancient time, especially during the religious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during the Chinese Song and Yuan Dynasty or the Japanese Kamakura Period and Muromachi Period, the calligraphy of eminent monks of both countries composed a significant realm of Sino-Japanese cultural relationship. By setting the calligraphy of Zen as a research object, it will be possible to obtain a scientific and integrative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both China and Japan through scientific cognition and sober analysis on the representational calligraphy of both its disseminators and embracers by comparative method. Besides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conclusion, the main cont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Part One
    Chapter 1
    This part gives a summary about the origins and tenet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Zen-Buddhism, and about the meanings and the definition of Zen calligraphy. Different categories and editions of Zen calligraphy will be introduced.
    Chapter 2
    This part mainly researches and introduces the representational characters and their representational calligraphy of Linjizongyangqi School in Song and Yuan Dynasty. There were three schools of Zen in Song and Yuan Dynasty, namely, Dahuizonggao School, Poanzuxian School and Songyuanchongyue School. Rearrangement and textual research will be made on Zen calligraphy.
    Chapter 3
    The thread of this part is the missionizing of the most distinguished Chinese eminent Zen monks to Japan. These eminent monks of Song Dynasty, Lanxidaolong, Wuxuezuyuan and Yishanyining went to Japan where they disseminated the pure Zen of Linjizong and the Shangyi Calligraphy Style. At the same time they transplanted also the Pure Rule of Zen and the Principal-theory of the Song Dynasty to Japan. Besides, Wuanputing, Daxiuzhengnian, Qingzhuozhengcheng and other Yuan Dynasty monks brought the calligraphy style of Zhao Mengfu, Zhang—Jizhi and other eminent calligraphers of Yuan Dynasty to Japan.
    Chapter 4
    This part deals with the Japanese Zen calligraphy of the Middle Ages. First, I will do research on the Japanese training monks in Song Dynasty China during the Japanese Kamakura Period. I will mainly focus on Rongxichuanlin, Junnaichuanluzong, Daoyuanchuancaodongzong. Through calligraphy and literature, textual research on sparely known historical facts of Zen friend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monks will be made. Secondly, research o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Japanese training monks in Yuan Dynasty China and Chinese Buddhist masters will be made. Thirdly, I will analyze the calligraphy of three representational eminent Buddhist monks in the Japanese Wushan Period, namely Mengchuanshushi, Huguanshilian and Zongfengmiaochao, and expose the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ethical culture.
    Part Two
    Chapter 1
    In this part I will make an introduction to Zen painting, interrelated with Zen calligraphy and will also give a definition of the content of Zen painting. This part mainly expatiates the influence on painting brought by the Yipin Painting Style of court painters, like Mu Xi, Liang Kai, Ma Yuan and Xia Gui; and the tremendous influence brought by Chinese Yuan dynasty landscape paintings with theme of reclusion on the form and taste of the Japanese scrolling painting during the Wushan Period.
    Chapter 2
    This part will focus on the Japanese culture interrelated with calligraphy. This part will mainly introduce the eminent item in the tea houses, which will be regarded as the most significant calligraphies of those so called "tea people" as well as to the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the field of religion. The predilection for Chinese culture of Ashikaga Shogun in the Kamakura Period will also be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and his collection of paintings and seals will be summarized.
    Part Three
    Summary of Ze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rts. The conclusion review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assimilation of Zen into Japan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Zen calligraphy related artworks, such as Chinso painting, wash painting and scrolling painting.
    Rulers of Kamakura period and Muromachi period received eminent monks from China with generous hospitality, hoping that the emerging Zen could take the place of existing religious power; meanwhile, the simplicity and asceticism advocated by Zen had met the emphasis on thrift and austerity by Kamakura samurais.
    While hugely impacted the calligraphy circle of Japan, "Shangyi" calligraphy Style of Song Dynasty greatly influenced calligraphy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eminent monks. Non-balanced, simple, natural and exceptional—the major characters of Zen calligraphy shared the same spirits with "Shangyi" calligraphy Style of Song Dynasty: surmounting, exceptional, original, suddenly-enlightened, unconventional, and ''from rules to free style".
    If Portrait painting in Kamakura Period was regarded as expression of worship of heroes in aesthetics, then Chinso painting in Muromachi period was a respect to Zen masters. Valuing orthodoxy inheritance, Chinso painting was awarded with inkajyo and cassock, certificates of inheritance of Zen, to the successor.
    The vigorous and unrestrained Yipin painting style, represented by Liang Kai and Mu Xi of Song Dynasty, had great influence on Japanese Zen wash painting. In the medieval Zen, Taoism and Buddhism figure painting became source theme of Zen painting. The "simple strokes", of no resemblance of shape and with loosely arranged strokes, had met the taste of Zen monks and samurais.
    The thought of seclusion reflected in landscape scrolling painting of Kamakura Period, was inspired by literati painting of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wherepoem,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were combined, enhancing the artistic beauty of the painting.
    All the above-mentioned are both great enrichment to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human beings and evidence of the great compatibility, tolerance and changeability of Chinese Buddhism culture. Japan's embracement of such culture has showed its maturity and self-consciousness in absorbing foreign culture.
引文
1 《日本佛教史纲》村上专一著 商务印书馆 第172页。
    2 同上
    1 鹫尾顺敬博士《日本禅宗史研究》第237页。
    1 《书的日本史》第三卷,平凡社刊。
    1 结夏:亦称“结制”。指夏安居的开始。中国僧尼自农历四月十六日起实施夏安居,静居寺院,专心修道,不再外出。参见《佛教大字典》任继愈主编,第974页。
    1 《日本美术全集》第十四卷,学习研究社,木下政雄编集,第140页。
    2 同上
    1 转引自《中国禅学通史》高令印著,宗教文出版社,第322页。
    2 《中国书法大辞典》上香港书谱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梁披云主编 第609页。
    1 《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卷九,苏轼(四),河北人民出版社,第6573页。
    2 《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卷八,苏轼(三),河北人民出版社,第5699页。
    3 同上 第5775页。
    1 《五灯会元》下(宋)普济著 苏渊雷点校 中华书局 第1253页。
    2 同上 第1254页。
    3 同上 第1255页
    4 同上 第1255页。
    5 《禅宗三百题》黄夏年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202页。
    1 《佛教大辞典》任继愈主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 第860页。
    2 《禅宗语录辑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十四 第376页。
    3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下卷 方立天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017页。
    1 明憨山德清《紫柏大师塔铭》
    2 《宋史》元 脱脱等撰 第三十三册,传(九),中华书局第11578—11579页。
    3 《五灯会元》(宋)普济著,下册,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中华书局 第1278页。
    4 转引自《径山寺志》,冷晓著,杭州市佛教协会出版,第124页。
    1 《日本美术全集》14卷 1997年学习研究社 图版5。
    1 《五灯会元》上卷 宋普济著 中华书局出版 第354页。
    2 《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四册414页。
    1 《日本美术全集》14卷 “禅宗美术”学习研究社 第185页。
    1 《日本美术全集》14卷 “禅宗美术”学习研究社 插图8。
    1 《五灯会元》下(宋)普济著 中华书局 第1393页。
    2 《日本美术全集》14卷 “禅宗美术”学习研究社 第209页。
    1 《日本美术全集》第十四卷,学研出版社,第185页。
    1 《径山祖师传略》俞清源著 杭州市佛教协会 第31页。
    1 欧米收藏《中国法书名迹集》第二卷 昭和五十六年 中央公论社 中田勇次郎、傅申编集。
    1 汪元量:《湖山类稿》卷2。
    1 《佛教大字典》任继愈主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 第766页。
    2 [日]忽滑谷快夫《中国禅学思想史》下卷朱谦之译 杨曾文导读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679页。
    1 《书林藻鉴》马宗霍辑 文物出版社 第163页。
    1 《大藏经》第三十一套第七册 第577页。
    2 中峰明本《天目中峰和尚广录》,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第一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
    1 《中国书迹大观》壹 故宫博物院上 文物出版社 第128—131。
    2 欧美收藏《中国法书名迹集》第二卷 中央公论社。
    1 欧美收藏《中国法书名迹集》第二卷 中央公论社。
    1 《镰仓——禅的源流》建长寺创建750年纪念特别展 东京国立博物馆 第216页。
    1 送别偈曰:祖意明明在尔躬,视之不见用无穷,拟心更欲重提缀,一片惊秋叶随空。
    2 《与阅禅者偈颂》曰:雨脚蹒跚林叶稀,去来初不涉虽微。灵机未转事先照,纵迹拟从何处归。
    1 《日本的朱子学》朱谦之著,2000年人民出版社,第42页。
    1 见《古事类苑·宗教部》 吉川弘文馆刊行[元亨释书·净禅]。
    1 《墨迹与禅宗绘画》日本美术全集14卷 学习研究社 插图17。
    1 《元亨释书》第八卷,第5页。
    2 《镰仓——禅的源流》建长寺创建750年纪念特别展 东京国立博物馆第 211页。
    1 《镰仓——禅的源流》建长寺创建750年纪念特别展 东京国立博物馆 第52页。
    2 转引自《日本的朱子学》朱谦之著,人民出版社,第44页。
    1 转引自《日本佛教史》杨曾文著,浙江人民出版社,第354页。
    1 《日本的朱子学》朱谦之著,2000年人民出版社,第46页。
    1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人物卷 第六章 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246页。
    2 同上
    3 《美术研究》昭和28年三月第162号。
    1 《禅与心理分析》铃木大拙 佛洛姆著 梦祥森译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85页。
    1 《日本美术史》町田甲一著 莫邦富译 周平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89页。
    1 转引自《日本佛教史》杨曾文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306页。
    2 《日本佛教史纲》村上专一著 商务印书馆 第173页。
    3 参见《日本美术全集》第十三卷“禅院与庭园”川上贡撰“禅的世界”一文 学习研究社第127页。
    1 《日本哲学史》朱谦之著 人民出版社,第17页。
    2 参见《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宗教卷》第四 杨曾文 源了圆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217页。
    1.2 《中国佛教百科全书》赖永海主编 仪轨卷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176页。
    1 《日本禅宗读本》宗教问题研究所昭和十四年,第32页。
    2 《长国寺报》平14年6月6日。
    1 《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傅伟勋著“如净和尚与道元禅师——从中国禅到日本禅” 1989年三联书店。
    2 同上 第332页。
    3 《名僧论集》第八卷《道元》 纳富常天著 吉川弘文馆。
    1 《日本佛教史》杨曾文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第308页。
    2 见《古事类苑·宗教部》 吉川弘文馆刊行[元亨释书·净禅]。
    1 《日本佛教史》杨曾文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第317页。
    1 《禅宗语录辑要》上海古籍出版社虚堂和尚语录卷第十,第567页。
    1 《五灯会元》上册 宋普济著 苏渊雷点校 中华书局 第10页。
    1 《禅宗语录辑要》本社编,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碧岩录》第37则,745页。
    1 《日本美术全集 禅宗美术》第14卷,学研出版社,第160页。
    2 《日本美术全集》第十四卷 学习研究社 第161页。
    1 《文化的变异》(美)恩伯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541页。
    2 《日本美术全集》第14卷“墨迹与禅宗绘画”学习研究社1997年版,第140页。
    2 《日本美术全集》第十五卷 金泽弘——请来绘画 1997年版 学习研究出版社第148页。
    1 转引自《东山水墨画之研究》渡边一著 中央公论社 1985年,第99页。
    2 同上
    1 《芭蕉夜雨图考》熊谷宣夫著,日本美术研究所《美术研究》昭和七年八月第八号,第281页。
    1 引自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三联书店出版社 2000年上册第369页。
    1 《日本美术全集》14卷 1997年学习研究社 图版4。
    1 《镰仓——禅的源流》建长寺创建750年纪念特别展 东京国立博物馆 第216页。
    1 转引自《日本佛教史》杨曾文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元亨释书》卷七)第308页。
    2 同上
    1 《墨迹》日本书法第七卷(原色爱藏版)小松茂美责任编辑,昭和58年中央公论社出版,第105页。
    1 《悟化的生命哲学》刘毅著 第165页。
    2 《日本人的美意识》叶渭渠 唐月梅著 广西师范大出版社 第73页。
    1 见高等教育出版社《日本文化——模仿与创新的轨迹》 王勇著 第316页。
    2 参见《日本美术》昭和54年版,小学馆,中田勇次郎“请来美术”一文,第188页。
    1 参见足利衍述《镰仓室町时代之儒教》(东京有明书房1970年复刻版)第一编第二章第六节。
    1 《中外哲学交流史》,楼宇烈、张西平主编,1998年湖南教育出版社,第122页。
    1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册 197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 第365—366页。
    1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册 197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 第371页。
    2 《古尊宿语录》卷第四十八 中华书局 第970页。
    1 《古尊宿语录》下卷 中华书局 第972页。
    2 《碑帖叙录》杨震方编著 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85页。
    1 《宋史》34传(10) 中华书局 第11870页
    1 《中国书法史》(日)宇野雪村著 下 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59页。
    1 转引自《日本佛教史》杨曾文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316页。
    1 开山梦窗国师650年《大本山相国寺·金阁·银阁秘宝展》新泻广播电视事业局,第140页。
    2 “相国寺庙略史”上田纯一著 见开山梦窗国师650年《大本山相国寺·金阁·银阁秘宝展》新泻广播电视事业局,第11页。
    1 《日本美术全集》第十五卷 金泽弘——请来绘画 1997年版 学习研究出版社第148页。
    1 《日本文化史——一个剖析》(日本)田泽坦等 (转引自《佛教与东方艺术》一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917页。)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615页。
    2 《通向禅学之路》铃木大拙著,葛兆光译,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第9页。
    1 《日本人的美意识》叶渭渠 唐月梅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0页。
    2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册 197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 第129页。
    1 《积少主义与禅宗》(英)D·斯科特著 熊宁译 2002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43页。
    2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册 197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 第6页。
    1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册 俞剑华编著 199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592页。
    2.3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册 俞剑华编著 199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698—699页。
    1 《禅与中国》柳田圣山著 毛丹青译 1988年三联书店出版 第32页。
    2 《佛教与东方艺术》沈迪中、王若茜校 第765页。
    1 《日本佛教史纲》村上专精著 商务印书馆 1999年,第172页。
    1 《中国书画全集》第二册 上海书画出版社 卢辅圣主编 第879页。
    1 《中国书画全集》第二册 上海书画出版社 卢辅圣主编 第702页。
    2 《中国书画全集》第二册 上海书画出版社 卢辅圣主编 第877页。
    1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 198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 第269页。
    2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册 俞剑华编著 199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739页。
    1 《文化的变异》(美)卡·恩伯—梅·恩伯著 杜杉杉译 1988年辽宁人民出版社 541页。
    2 (美)约瑟夫·T·肖——文学借鉴与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中国文化书院 第287页。
    3 《日本人的美意识》叶渭渠 唐月梅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42—144页。
    《五灯会元》宋普济著 苏渊雷点校 1997年 中华书局
    《中国佛教百科全书》 赖永海主编 2000年 上海古籍社
    《中国佛教史》胡适学术文 姜义华主编 1997年 中华书局
    《禅宗语录辑要》 1992年 上海古籍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下册 1979年 上海书画出版社
    《中日文化比较论》 尾藤正英等著 1992年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1996年 浙江人民出版社
    《日本篆刻艺术》 韩天雍著 1995年 上海书画出版社
    《佛教史》 任继愈主编 1995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佛教史大辞典》 任继愈主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
    《日本佛教史》 杨曾文著 1995年 浙江人民出版社
    《禅宗三百题》 黄夏年主编 2000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尊宿语录》 宋颐藏主编集 1997年 中华书局
    《日本绘画史》 戚印平著 2002年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禅宗与中国文化》 葛兆光著 1986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绘画通史》 王伯敏著 2000年 三联书店
    《法常禅画艺术》 徐建融编著 1989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禅宗史》 印顺著 1999年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禅学思想史》 忽滑谷快夫著 朱谦之译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日本佛教史纲》 村上专精著 1999年 商物印书馆
    《宋高僧传》(宋) 赞宁撰 1986年 中华书局
    《佛教与东方艺术》 张锡坤主编 1989年 吉林教育出版社
    《文化的变异》(美) 恩伯著 1988年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中国书画全集》 卢辅圣主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中国书法大辞典》 梁披云主编 广东人民出版社
    《日本的朱子学》 朱谦之著 2000年 人民出版社
    《日本人的美意识》叶渭渠、唐月梅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 俞剑华编著 1988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禅学通史》 高令印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方立天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书林藻鉴》 马宗霍辑 1984年 文物出版社
    《佛法与书法》 田光烈著 1991年 河北人民出版社
    《东方艺术美学》 牛枝慧编 1990年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著 1987年 春风文艺出版社
    《极少主义与禅宗》(英)D·斯科特著 2002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禅与心理分析》铃木大拙、佛洛姆著 1986年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禅宗墨迹》 韩天雍著 2001年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 王家骅著 1990年 浙江人民出版社
    《禅宗思想渊源》 吴言生著 2001年 中华书局
    《日本美术史》 町田甲一著 1988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 傅伟勋著 1989年 三联书店
    《日本哲学史》 朱谦之著 2002年 人民出版社
    《中国书法史》 宇野雪村著 2002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
    《菊花与刀》(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 2005年 九州出版社
    《禅与中国》 柳田圣山著 1988年 三联书店
    《佛教与中国文学》 孙昌武著 1988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
    《苏轼论书画史料》 李福顺编著 1988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我的佛教观》(日) 池田大作著 1990年 四川人民出版社
    《社会与宗教》池田大作、(英)B·威尔逊著1991年 四川人民出版社
    《宗教心理学》玛丽·乔梅多、理查德·德·卡霍著1990年 四川人民出版社
    《张岱年卷》当代学者自选文库 1998年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 劳思光著 2005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洪修平著 2000年 江苏古籍出版社
    《中田勇次郎著作集》全十卷 中田勇次郎著1991年 二玄社
    《西川宁著作集》全十卷 西川宁著 1991年 二玄社
    《日本名迹丛刊》全一百册 小松茂美监修 1991年 二玄社
    《日本美术研究》田中丰藏著 1991年 二玄社
    《中国美术研究》田中丰藏著 1991年 二玄社
    《日本书道辞典》 小松茂美编 1991年 二玄社
    《新书道字典》 藤原鹤来编 1991年 二玄社
    《日本书道史》 中田勇次郎著 1991年 二玄社
    《书历史》 伏见冲敬著 1991年 二玄社
    《书文化史》 西林昭一著 1991年 二玄社
    《日本名笔选》全二十册 1994年 二玄社
    《故宫博物院名迹》(法书·名画) 1994年 二玄社
    《和汉书道史》 藤原鹤来编 1994年 二玄社
    《中国书道新研究》伏见冲敬著 1994年 二玄社
    《中国书论大系》全十八卷 中田勇次郎著 1994年 二玄社
    《日本书画大鉴》全三卷 堀江知彦著 1982年 每日新闻社
    《书日本史》第三卷 昭和五十三年 1978年 平凡社
    《日本书道系谱》 中田勇次郎著 1970年 木耳社
    《日本名城、古城》事典 小和田哲男监修 2001年 主妇与生活社
    《禅林文学》 朝仓尚著 1985年 清文堂
    《道元》日本名僧论集 第八卷 吉川弘文馆
    《古事类苑》宗教部、外交部 1977年 吉川弘文馆
    《古事类苑》帝王部 神祗部 1977年 吉川弘文馆
    《墨迹》原色爱藏版 小松茂美责编 1983年 中央公论社
    《世界美术大全集》东洋编 2000年 小学馆
    《日本高僧遗墨》全三卷 1982年 每日新闻社
    《中国绘画史》上、中、下卷 铃木敬著 1984年 吉川弘文馆
    《新指定重要文化财》绘画一、二卷 1980年 每日新闻社
    《水墨画》1、2、3卷 文化财委员会编 1980年 每日新闻社
    《原色日本美术》全集二十七卷 1970年 小学馆
    《日本美术全集》十二卷 1998年 讲谈社
    《MOA美术馆名宝集成》 1998年 讲谈社
    《水墨画》一、二、三卷 1986年 每日新闻社
    《日本书道全集》别卷二 印谱 1968年 平凡社
    《日本国宝展》文化厅、东京国立博物馆、读卖新闻社 1976年 读卖新闻社
    《中国法书名迹集》中田勇次郎、傅申编集 1981年 中央公论社
    《日本美术》(一)町田甲一监修 1976年 旺文社
    《禅与日本文化》 铃木大拙著 1940年 岩波书店
    《日本禅宗史论集》 玉村竹二著 1976年 思文阁出版社
    《五山禅僧传记资料集成》玉村竹二著 1983年 讲谈社
    《墨迹祖师传》 今枝爱真编 1970年 柏林社书店
    《镰仓水墨画》 岩桥春树编 1990年 镰仓国宝馆
    《禅林画赞》岛田修二郎、入矢义高编 1987年 每日新闻社
    《禅与美术》 久松真一著 1957年 墨美社
    《书法文化史》(日) 西林昭一著 1999年 二玄社
    《正法眼藏》(日) 道元著 2001年 岩波书店
    《中国书法史》(日) 中田勇次郎编著 1982年 中央公论社
    《日本美术全集》14卷 木下政雄编著 1997年 学习研究社
    《相国寺·金阁·银阁秘宝展》 2002年 新泻日报事业社
    《书国宝》大阪市立美术馆 五岛美术馆 2006年 读卖新闻社大阪本社
    《书苑》全百册杂志 (明治44年——大正九年) 名著出版社
    《大观》北宋书画特展 林柏亭主编 2007年 国立故宫博物院
    《书美·书法起源——日中书法名品展》1998年 东京国立博物馆
    《有邻馆名品展图册》日本书艺院编 1996年 日本书艺院
    《镰仓——禅源流》建长寺创建750年纪念特别展2003年 东京国立博物馆
    《日本美术特质》 矢代幸雄著 1965年 岩波书店
    《日本书》7、《墨迹》小松茂美责编 1983年 中央公论社
    《书学大系》 山内观、古贺英彦著 1986年 同朋舍
    《日本至宝》水墨画 1979年 每日新闻社
    《德川美术馆》 德川黎明会监修 1982年 东京新闻出版局
    《日本名画家传》 佐藤霭子著 1982年 青蛙房
    《皇室至宝》御物1、2、3卷 1983年 每日新闻社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