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群众体育公共服务市场机制引入方式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全球化政府改革浪潮和中国政府公共部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对群众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机制引入方式所做的研究。其研究结论如下:
     1.中国群众体育的改革需要以“善治”作为理念和追求的目标,从政府自身、政府外部的各因素以及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中去寻求我国群众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改革的途径。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经济学、新公共管理理论等,从不同的视角阐明了政府垄断生产群众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具有无效的可能性和非合理性,中国群众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应该由政府、第三部门、社区、私人企业多元主体提供,运用市场化理论和技术形成新的供给方式是实现其公平、有效供给可供选择的方案。
     2.供应和生产的划分为政府如何供给群众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了新的思路。供应和生产的含义不同,各自所履行的职责不同,中国群众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和生产要加以区分,管办分离,政府从不必要的生产领域退出而切实地行使自己应尽的职责,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市场和社会有效地进行公共体育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3.在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中,政府和市场在功能上存在着差异并拥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因此,政府在选择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上应当有所取舍,完全由政府或市场独担的认识都是片面的,只有剔除各自的比较劣势,优化组合两者的比较优势,才能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4.政府群众体育公共服务可选择直接生产和间接生产。政府直接生产的具体制度安排有政府服务、政府出售。政府间接生产的具体制度安排有政府间协议、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助、自由市场、志愿服务。其中,政府间接生产的制度安排和政府直接生产中的用者付费制度是群众体育引入市场机制的重要的形式。
     5.不同类型的群众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与各种市场机制引入方式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决定采用何种制度安排,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群众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和特点以及不同制度安排的特征及若干相关因素。在群众体育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提供方式中,对志愿服务给予的评价最高。
     6.合同承包、用者付费、志愿服务是可运用于群众体育公共服务的市场机制引入方式,目前在我们国家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推动我国群众体育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体制、观念、配套制度的不完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The current research takes mass sports public products and services as the subje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global tide of government reforms since the 1970s and the marketing reform of the public departments in China's governments.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expert interviewing,typical investigation and logic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Theoretical research proves that China's mass sports reform needs the guidance of administering theories and should take“good management”as the ideal of mass sports reform and seek a path for the reform on China's mass sports public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rough various factor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governments,citizens and society.The theory of public choice,public economics and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stipulat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at the monopolized production by the government of mass sports public products and services possesses invalid likelihood and irrationality.The mass sports public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China should be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the third department,community, private enterprises by making use of the market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to form a new means of supply,which is the option to achieve faire and efficient supply.
     2.The division between supply and production offers a new insight into how the government provides mass sports public products and services. Supply and production carry different meanings and fulfill different responsibilities.The supply and production of China's mass sports public products and services should be clarified with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separated.The government should withdraw from unnecessary production and fulfill their due obligations so as to carry out mass sports production and service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rough markets and society.
     3.In public services,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share different functions in getting involved in public services and they have variou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which means that government should decide what to leave out and what to leave in considering the means of supplying public services.It's partial to have the government take all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market.In mass sports public products and services,only the government leaves out their disadvantages and optimize their advantages,can they reach the win-win situation.
     4.The system optional for mass sports public products and services should include the government's direct production and indirect production.The concrete system of the government's direct production consists of free supply,payment made by the users,sales by the government.The concrete system of the government's indirect production inter-governmental protocol,contracting,franchising,grant,voucher,free market, voluntary services,among which the 7 systematic arrangements of government's indirect production and the system of payment by the users in government's direct production are the main ways mass sports are introduced in the marketing system.
     5.Different types of mass sports public products and services have connections to different degrees with different system arrangements.The adoption of the system arrangements depends on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ass sports public products and services as well as the nature of different system arrangements.In the ways of supplying mass sports public products and public resources,the remarks on voluntary arrangements is ranked the highest.
     6.Contracting,payment made by the users and voluntary services can be used widely in the introducing method of mass sports public products and services.Currently,they are applied in China to different degree and have made certain progress.These system arrangements play a key role in promoting the marketing reform of mass sports public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China.However,due to the continuity of the old system,the gap between old and new ideas,the restrictions of the benefit winners, the imperfect matching system,the lack of the operating skills of introducing the marketing mechanism,the tasks for the reform are very tough.
引文
1 陈振明.竞争性政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5-30。
    2 陈振明.竞争性政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5-30。
    3 陈振明.竞争性政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5-30。
    4 陈振明.竞争性政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5-30。
    5 袁旦.群众体育的理论基础.见:中国群众体育调查与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0。
    6 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1993年5月24日发布
    7 周彦兵编著《新制度经济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460页。
    8 闫四海.和谐社会与公共物品的自治化供给.见:民间组织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51-253
    9 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9-52
    10 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98-99
    11 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98-99
    12 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9-52
    13 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9-52
    14 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理论、方法与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5 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16 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7 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8 樊纲:论市场中的政府.见:转型体制中的政府的作用.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85
    19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1-45
    20 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9-52
    21 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
    22 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
    24 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
    24 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4-25
    25 徐诗举.公共产品的均等化.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1:44-45
    26 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4-25
    27 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4-25
    28 Goldin,Kenneth D.“Equal Access VS Selective Access:A Critique of Public Goods Theory”,Public
    29 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8-30
    30 Demsetz,H.“The Private Production of Public Good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3(Oct.),1970,PP.293-306.
    31 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0
    32 王名.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2
    33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59
    34 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5-38
    35 王玉明.第三部门及其社会管理功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7
    36[美]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
    37 罗纳德·J·奥克森.治理地方公共经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8 罗纳德·J·奥克森.治理地方公共经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9 罗纳德·J·奥克森.治理地方公共经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0 罗纳德·J·奥克森.治理地方公共经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1 罗纳德·J·奥克森.治理地方公共经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2 戴维·奥斯本.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66:24
    43 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121--122
    44 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兰德公司的一项研究.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132
    45 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理论、方法与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8 李明.体育经济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4--86
    50 张荣昌.合作共赢:非体育系统场地社会化管理研究----以宁波为例.中国体育科技,2006,5
    51 张荣昌.合作共赢:非体育系统场地社会化管理研究----以宁波为例.中国体育科技,2006,5
    52 L R.Macneil,The New Social Contract:An Inquiry into Modern Contractual Reladons,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0.
    53 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理论、方法与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8-81
    54 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5 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理论、方法与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8-81
    56 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09
    57 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理论、方法与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8-81
    59 陈振明.竞争性政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9
    60 Dick Netzen,“Local Alternatives to the Property Tax:Use Charges and No Property Taxes”Academy/or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December,1983,p.5.
    61[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2 张则尧.使用者付费原则之概念与其适用.保险专刊,1990,21
    63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7
    64 陈振明.竞争性政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91-192
    65 陈振明.竞争性政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92-195
    66 陈振明.竞争性政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9-198
    67 罗峰.社区志愿者组织与社区公共治理.民间组织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39
    68 罗峰.社区志愿者组织与社区公共治理.民间组织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39
    69 苏永饮.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
    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
    73 对于什么是体育社团,目前官方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2001年9月24日出台的《全国性体育社团管理暂行办法》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只是对体育社团的成立与变更、组织机构、业务指导和管理等做了解释。
    74 肖嵘.试论体育社团的运行机制.福建体育科技.2004,Vol.23(1)
    76 Sport Participation in Canada,www.sportcanada.com
    76 国外大众体育信息,1999-2001
    77 Sports and Physical Exercise in Finland.www.fspe.com
    78 《中外群众体育信息》第10期至15期
    79 Japan,Basic Plan for the Promotion of Sports,2000/9/13
    80 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编.他山之石.2000,7
    81 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编.他山之石.2000,7
    82 Lester M.Salamon,Helmut K.Anheier,Def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USA:Working Papers of The Johns Hopkins Comparative Nonprofit Sector Project 1998.
    83 Cashman,R.(1995).Paradise of Sport.The Rise of Organised Sport in Australia.Melbourn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4[美]赛拉蒙.全球公民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30
    85 国外体育动态.1999
    86 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69
    87 孙汉超,秦春林.实用体育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11
    88 赵巍.群众性体育社团现状分析.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Vol.20(3)
    89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民间组织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第28页
    [1]陈振明.竞争性政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5-30
    [2]袁旦.群众体育的理论基础.中国群众体育调查与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0
    [3]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1993年5月24日发布
    [4]董新光.关于健康素质,全民健身体系和群众体育发展思路的讨论.见: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96
    [5](德)博恩.魏德士.法理学.北京:法律山版社,2003:238
    [6]闫四海.和谐社会与公共物品的自治化供给.民间组织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51-253
    [6]萨瓦斯.民营化与公司部门的伙伴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
    [7]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
    [8]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9]布坎南.民主财政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0]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9-52
    [11]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98-99
    [12]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理论、方法与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3]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13]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4]樊纲:论市场中的政府.见:转型体制中的政府的作用.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85
    [15]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1-45
    [16]毛寿龙.中国政府功能的经济学分析.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19-21
    [17]徐诗举.公共产品的均等化.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1:44-45
    [18]张五常.卖桔者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39
    [19]Goldin,Kenneth D.,“Equal Access VS Selective Access:A Critique of Public Goods Theory”,Public Choler,29(Spring),1979,pp.53-71.
    [20]Demsetz,H.,“The Private Production o{ Public Good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3(Oct.),1970,pp.293-306.
    [21]Brubaker,Farl,“Free Ride,Free Revelation or Golden Rule”,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8(April),1975,pp.147-161.
    [22]Schmidtz,David,“Contracts and Public Goods”,Harvard Journal of Law and Public Policy,10(Spring),1987,pp.475-503.
    [23]Coase,R.H.,“The Lighthouse in Economic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Vol.17,No.2(October),1974.
    [24]Demsetz,H.,“The Private Production o{ Public Good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3(Oct.),1970,pp.213.
    [25]王名.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2
    [26]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59
    [27]王玉明.第三部门及其社会管理功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7
    [28][美]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
    [29]OECD.Public Management Developments:1990.Paris:OECD.
    [30]Hood.Christopher,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Public Administration OECD.1991.pp.4-5.
    [31]罗纳德·J·奥克森.治理地方公共经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2]戴维·奥斯本.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66:24
    [33]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121--122
    [34]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兰德公司的一项研究.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132
    [35]李明.体育经济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4--86
    [36]张荣昌.合作共赢:非体育系统场地社会化管理研究----以宁波为例.中国体育科技,2006,5
    [37]中国群众体育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38]L R.Macneil,The New Social Contract:An Inquiry into Modern Contractual Reladons,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0.
    [38]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39]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09
    [40]刘靖华.政府创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29
    [41]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契约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山版社,2003:14
    [42]杨风华.公共体育场馆有效供给----给予民营化及政府职能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43]Dick Netzetl,“Local Alternatives to the Propetty Tax:Use Charges and No Property Taxes”Academy/or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December,1983,p.5.
    [44][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5]张则尧.使用者付费原则之概念与其适用.保险专刊,1990,21
    [46]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7
    [47][美]H.登姆赛茨.关于产权的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8]R.科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96
    [49]罗峰.社区志愿者组织与社区公共治理.见:民间组织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39
    [50]苏永钦.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5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
    [5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
    [54]肖嵘.试论体育社团的运行机制.福建体育科技,2004,Vol.23(1)
    [55]www.sportcanada.com
    [56]国外大众体育信息.1999-2001
    [57]www.fspe.com.
    [58]中外群众体育信息.第10期至15期
    [59]Japan.Basic Plan for the Promotion of Sports,2000
    [60]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编.他山之石.2000,7
    [61]Lester M.Salamon,Helmut K.Anheier,Def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USA:Working Papers of The Johns Hopkins Comparative Nonprofit Sector Project 1998.
    [62]Cashman,R.(1995).Paradise of Sport.The Rise of Organised Sport in Australia.Melbourn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3][美]赛拉蒙.全球公民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30
    [64]国外体育动态.1999
    [65]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69
    [66]孙汉超,秦春林.实用体育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11
    [67]赵巍.群众性体育社团现状分析.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Vol.20(3)
    [68]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民间组织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第28页
    [69]克里斯 布尔.休闲研究引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70]张剑.群众体育战略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71]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72]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3]弗雷德.公共物品与私人社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74]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5]薛冰.历史与逻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6]林尚立.均衡发展的政治逻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77]简.埃里克.莱恩.公共部门概念模型与途径.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78]张泰峰.公共财政学.郑州:郊州大学出版社,2004
    [79]董克用.公共治理与制度创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0]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1]胡鞍钢.中国新发展观.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82]张成福.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3]国彦兵.新制度经济学.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84]李景源.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85]钱振铭.论现代西方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变化:轨迹与特征.中国行政管理,1998,12
    [86]文明.试论欧洲民营化的背景、效果与教训.浙江社会科学,1998,6
    [87]王跃生.国有企业的效率、竞争与民营化--日本、加拿大国铁案例再讨论.经济科学,1997,4
    [88]张国庆.公共行政的典范革命及其启示.北京大学学报,2000,5
    [89]周志忍.公共悖论及其理论阐释.政治学研究,1999,2
    [90]雷晓康.试论政府利用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理论基础.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Vol.25.No.2
    [91]吴易风.关于非国有化、民营化和私有化.当代经济研究,1999,10
    [92]向玉琼.公共物品产权分析与供给模式选择.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2
    [93]刘新梅.基础设施产业制度创新及模式研究.铁道经济研究,2000,1
    [94]曾国安.试论政府供应公共物品的范围.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Vol.14.No.2
    [95]崔运武.论当代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及其政府的责任.思想战线,2005,1
    [96]冯云廷等.公共设施与服务的供给;民营化及其有效边界.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1
    [97]黄庆杰.试论公共产品的特征、类型及其提供方式.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1
    [98]傅家红.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思考.重庆行政,2003,6
    [99]杨团、葛道顺.中国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新范式----大连与杭州社区个案研究与探索.管理世界,2002,2
    [100]江源.中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生活垃圾管理中心政策导入性分析.管理世界,2002,2
    [101]王万宾.内部市场化与市场内部化----大型国有企业组织制度创新模式的比较与选择.管理世界,1998,4
    [102]陈煌铭.论民营化基础建设 BOT 项目风险之管理战略.南开管理评论,1999,2
    [103]张润君.合作治理与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07,1
    [104]赵艳芹.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存住的问题及其对策.农业经济,2006,5
    [105]卿平.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府体育管理职能转变的影响.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4,3
    [106]刘青、蒋志学.新时期政府发展体育事业的职能及职责的界定.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6
    [107]郝勤.政府在体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学刊,2004,2
    [108]任海、王凯珍.论体育资源配置模式----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天津体育学院学报,Vol.16 No.2
    [109]张振华.市场经济对公共体育的影响与变迁.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Vol.27 No7
    [110]刘艳丽.从经济学视角试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产业生产主体多元化.西安体育学报,2004.Vol.2l No.5
    [111]肖前.公共体育产品非政府供给的可行性与途径.体育学刊,2005,7
    [112]李建设、何仲恺.论体育事业的产业运作.体育文化导刊,2006,5
    [113]李伟等.论社区体育的产品性质及其提供方式.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4
    [114]王旭光、张仲宝.我国体育事业的产业化运作----从福利多元主义视角的分析.体育与科学,2003,3
    [115]张宝胜.体育事业产业化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116]梁进.中国体育产业化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的转变.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
    [117]张岩、王清芳.我国体育产业化的理论思考.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
    [118]杨年松.中国体育产业化的推进机制.福建体育科技,2000,2
    [119]杨年松.体育产业化不等于市场化.福建体育科技,2000,5
    [120]张荣昌、施建华.共同治理:做大做强体育产业.经济丛刊,2006,5
    [121]谢萍萍、陆亨伯.公共体育场馆的高成本运作及其民营化改革.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6
    [122]张荣昌.合作共赢:非体育系统体育场地的社会化管理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6,5
    [123]刘清早等.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改革模式的研究.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课题研究成果汇编,体育经济司编,2006
    [124]闵建、柳伯力.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制性障碍研究.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课题研究成果汇编,体育经济司编,2006
    [125]席玉宝.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与经营管理研究.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课题研究成果汇编,体育经济司编,2006
    [126]杨风华.公共体育场馆有效供给----基于民营化及政府职能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7
    [127]杨年松.论体育服务产品的性质、特征和类型.福建体育科技,2002,5
    [128]单勇.试论体育服务产品的基本特征.浙江体育科学,2004,2
    [129]鲍明晓.经济学视野中的群众体育.群众体育战略研究,2005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 讨会论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130]陈林祥.试论体育产品的公益性性与产业型.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
    [131]闵建、李万来.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界定与转变政府职能的研究.
    [132]王亚飞.公共体育:社会伦理向度的哲学思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
    [133]白晋湘.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体育职能转变的思考.体育科学,2006,5
    [134]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发展纲要.2000年12月15日
    [135]钟天朗.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的若干问题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6,5
    [136]成琦、李洛.大型体育场馆设施赢利模式的探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案例分析.2006,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