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城市景观地域体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在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和思维方法的指导下,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构筑出地理学对城市景观地域的研究体系;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对长春市进行研究,进而得出关于长春市城市景观地域体系调控和优化的认识。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对景观、城市景观和城市景观地域及城市景观地域体系概念的构筑为出发点,通过对城市景观地域体系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的研究,并进而在对城市景观地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城市景观地域体系塑造的理念,从而构筑出地理学对城市景观地域研究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作为下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以对长春市城市景观地域历史演变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景观地域现状的系统诊断和评价,得出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以前文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长春市景观地域形成的区域条件的分析,总结出城市景观地域布局的原则和总体构想,并在研究城市景观要素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上,从长春建成区整体出发提出如何进行景观地域的布局,且设计出保障实施的措施。
Directed by the theory and thinking methods of human geography, and referred to the knowledge of other subject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study systems of urban landscape regions by geography. In the light of these theories, 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n Changchun City and educes how to manipulate and optimize Changchun urban landscape regions system. The paper is organized into three parts.
    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ng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urban landscape, urban landscape regions and urban landscape regions systems, through the study on effect genes and form mechanism on urban landscape regions systems, this paper elicits the idea on shaping urban landscape regions system and constructs the theory system of geography on urban landscape regions. All these are the basis of the later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n evolvement of Changchun urban landscape regions, through systemic analyses and diagnoses of status quo of urban landscape regions, this paper find out the problems of Changchun urban landscape regions.
    Using the outcomes of the former study, on the analyses of the regional forming gen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undamentals and whole constitutions of urban landscape and figures out how to adjust Changchu urban landscape elements. Fatherly it brings forward how to dispose the landscape regions in the light of the city as a whole and devises th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whole concepts to put in practice.
引文
[1]、赫特纳(德)、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商务印书馆、97年5月、第三版。
    [2]、汤茂林,金其铭、文化景观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趋向、人文地理、98、2。
    [3]、俞孔坚、景观——生态、文化与感知、科学出版社、2000。
    [4]、张京祥,崔功豪、后现代主义城市空间模式的人文探析、人文地理、98、4。
    [5]、李团胜、城市景观异质性及其维持、生态学杂志、97、7。
    [6]、刘奇志,肖志中,胡跃平、城市景观体系规划探讨、规划研究、2000、5。
    [7]、吴志强、百年现代城市规划中不变的精神和责任、城市规划、98、1。
    [8]、于希贤、中国古代仿生学的文化透视、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9]、肖志哲、试论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创造、城市问题、1996、3。
    [10]、王嘉漉、景观规划理论的发展、国外城市规划、1992、1。
    [11]、赵大壮、美国城市设计之启示、国外城市规划、1992、2。
    [12]、马武定、论城市特色、城市规划、1990、1。
    [13]、余以平、城市景观的特性及塑造、中国园林、2000、4。
    [14]、刘滨谊,吴采薇、城市经济因素对景观园林环境建设的导控作用、中国园林、2000、4。
    [15]、杨爱平、环境完整:城市作为居所的意义、城市问题、1999、3。
    [16]、亢亮,亢羽、风水与城市、百花出版社、1999。
    [17]、石铁矛,李团胜、人居环境建设的城市景观生态方法、规划师、99、1。
    [18]、李植斌、城市形象理论与设计、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19]、毛文正、福州市城市公共雕塑远景规划研究、福州大学学报。
    [20]、肖笃宁,石铁茅,阎宏伟、景观规划的特点与一般原则、世界地理研究、98、7。
    [21]、谢觉民、人文地理学、中国友谊出版社、1982。
    [22]、H.J.德里伯、人文地理——文化、社会与空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
    
    
    [23]、肖笃宁,李团胜、试论景观与文化、大自然探索、97、4。
    [24]、汪德华、略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汇刊、92、4。
    [25]、汪德华、古代哲学思想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93、4。
    [26]、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商务印书馆、1998。
    [27]、赵燕青、理论与实践:城乡一体化规划若干问题、城市规划、2000、1。
    [28]、周向频、跨越园林新世纪——全球化趋势与中国园林境遇与发展、城市规划汇刊、2000、2。
    [29]、侯仁之、侯仁之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第一版。
    [30]、李旭旦主编、人文地理学概说、科学出版社、1985。
    [31]、同济大学主编、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出版社、1995年11月。
    [32]、梁雪,肖连望、城市空间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33]、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江苏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
    [34]、张文奎、人文地理学概论、东北师大出版社、1993年8月。
    [35]、陈友华,赵民、城市规划概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1月。
    [36]、王建国、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
    [37]、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38]、谢觉民、自然·文化·人地关系、科学出版社、1999。
    [39]、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40]、[美]R.哈特向著、黎樵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商务印书馆、1997年·北京。
    [41]、[英]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商务印书馆、2000年·北京。
    [42]、[法]阿·德芒戎、人文地理学问题、商务印书馆、1999年·北京。
    [43]、[德]G·阿尔伯斯 著、吴唯佳 译、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概论、科学出版社、2000。
    [44]、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9·北京。
    [45]、柴彦威、城市空间、科学出版社、2000.
    [46]、田银生,刘韶军、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47]、陈才主审,陈慧琳主编、人文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01。
    [48]、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地理科学,1997、4。
    [49]、俞孔坚、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9、4、433-436。
    
    
    [50]、严华、对城市景观的再认识、城市问题、2001、1。
    [51]、李秀珍,肖笃宁、城市的景观生态学探析、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2。
    [52]、俞孔坚、景观的含义、时代建筑、2002、1。
    [53]、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中国园林、2001、6、3-11。
    [54]、肖笃宁、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地理科学、1999、4。
    [55]、张祖刚、城市与建筑发展趋势、建筑学报、2000、1、10-14。
    [56]、俞孔坚、追求场所性:景观设计的几个途径及比较研究、建筑学报、2000、2、45-48。
    [57]、于大中,吴宝玲、城市空间层次分析、新建筑、98、1。
    [58]、陈纲伦,李蓉、地域设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中介、新建筑、1999、1。
    [59]、周方中、乡土建筑的现代化和现代建筑的乡土魂、新建筑、1998、2。
    [60]、田银生,宋树信、城市建设的文化意义、新建筑、1998、1。
    [61]、石德亮、对几种建筑现象的评判、1998、1。
    [62]、韩晶、城市地段空间生长机制研究—南京鼓楼地段的动态分析、新建筑、1998、1。
    [63]、张宇星、城镇空间结构组成与影响因素研究、新建筑、1998、1。
    [64]、俞孔坚、规划的理性与权威之谬误、规划师、1998、14、1、104-106。
    [65]、俞孔坚、可持续环境与发展规划的途径及其有效性、自然资源学报、1998、13、1、8-15。
    [66]、洪亮平,潘宜、城市空间与社会生活变迁、新建筑、1999、6。
    [67]、王保林,王翠萍、“墙”与“街”—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规划的探析、规划师、2000、1。
    [68]、梁鹤年、内与外、大与小、凹与凸—一些城市与规划随想、城市规划。
    [69]、曾坚等、建构21世纪的建筑与文化观念、新建筑、1999、6。
    [70]、吕红医等、传统建筑空间趋同性探源、新建筑、1999、6。
    [71]、汪德华、略论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续)、城市规划汇刊、1992、3。
    [72]、张在元、人类空间的秩序—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宇宙现象、建筑学报、2000、1、15-18。
    [73]、张炯、建筑生成论、建筑学报、2000、8、59-62。
    
    
    [74]、俞孔坚,段铁武,李迪华等、景观可生性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指标的评价方法与案例、城市规划、1999、1、23、8、8-11。
    [75]、俞孔坚、李迪华、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国外城市规划、1997、3、27-31。
    [76]、俞孔坚,刘冬云、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国外城市规划、1999、2、1-9。
    [77]、周卫,张卫东、近代文物建筑:一道不该隐退的城市风景、新建筑、1998、1。
    [78]、王祁春,李诚固,丁万军、长春市城市地域结构体系研究、地理科学、2001、1。
    [79]、阎小培、近年来我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地理学报、49、6。
    [80]、刘滨谊,吴采薇、城市经济因素对景观园林环境建设的导控作用、中国园林、2000、4。
    [81]、俞孔坚,吉庆萍、国际“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上)—渊源、内涵与蔓延、中国园林、2000、1。
    [82]、俞孔坚,吉庆萍、国际“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中)—美化运动的暴发与蔓延、中国园林、2000、1、27-33。
    [83]、俞孔坚,吉庆萍、国际“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下)—渊源、内涵与蔓延、中国园林、2000、2。
    [84]、俞孔坚,叶正,李迪华,段铁武、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城市规划、1998、4、14-17。
    [85]、柏春、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问题、1999、4。
    [86]、高文杰,路春艳、城市特征形象系统(CIS)规划、城市规划汇刊、1996、6。
    [87]、王明非、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浅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3。
    [88]、李团胜,肖笃宁、沈阳市城市景观分区研究
    [89]、村松贞次郎、近代建筑的保存意味着新的创新、www.baibing.com。
    [90]、杰拉尔德·迪克斯、建筑、保护和文脉——建筑和城市设计中的传统和演变、www.baibing.com。
    [91]、刘滨谊、人类聚居环境学释意、www.china-up.com.。
    [92]、K.查里博格(波兰)、变革中的世界与建筑、www.baibing.com.。
    [93]、世界建协三理事谈中国建筑、www.baibing.com.。
    [94]、徐卫国、中国的新现代主义建筑、www.baibing.com.。
    [95]、马丘比丘宪章、www.baibing.com.。
    
    
    [96]、雅典宪章、www.baibing.com.。
    [97]、外国现代城市概述、www.baibing.com.。
    [98]、香山宣言、www.baibing.com.。
    [99]、北京宪章、www.baibing.com.。
    [100]、从比较中看《北京宪章》(一个青年教师对北京宪章的理解)、www.baibing.com.。
    [101]、俞孔坚、城市景观:理念、误区与案例(一)(二)(三)(四)、www.turenscape.com.。
    [102]、俞孔坚、三峡学术报告,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和案例、(上)(下)、www.baibing.com.。
    [103]、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规划师、2001、6。
    [104]、俞孔坚、城市景观设计的理念与误区(一)(二)、www.baibing.com.。
    [105]、刘文秀,李诚固、长春市城市景观用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对策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106]、刘海军主编、调研·探索·实践——’96政府调研报告集、长春市人民政府调杳研究室。
    [107]、曹力、试论城市景观特色、东北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东北城市规划信息中心、1992。
    [108]、陈启明、长春城市风貌发展的总体构思、东北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东北城市规划信息中心、1992。
    [109]、穆英华,李祯、长春市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对城市建设与风貌的影响、长春建设、1991、4。
    [110]、杨照远、历史上形成的长春城市风貌及特点、长春建设、1991、4。
    [111]、李树彦、长春市人文风貌的形成与发展、长春建设、1991、4。
    [112]、范世奇、长春建筑与春城风貌漫谈、长春建设、1991、4。
    [113]、曹力、长春市城市道路风貌研究、长春建设、1991、4。
    [114]、陈子和、长春市城市风貌与园林艺术风格初探、长春建设、1991、4。
    [115]、殷焕圻、城市风貌再创造的几点设想、长春建设、1995、4。
    [116]、甘雨辰,刘澍霖、画龙点睛的城市雕塑、长春建设、1995、4。
    
    
    [117]、史宗宣、园林建设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春建设、1995、4。
    [118]、沈清基、论城市规划的生态思维、城市规划汇刊、2000、6。
    [119]、李树恒、为伊通河开发献策、长春建设、1991。
    [120]、李树恒、伊通河建设的若干构想、长春建设、1992。
    [121]、东孝光、城市景观结构化、都市问题研究(特集城市景观)、1998、1。
    [122]、东孝光、都市景观整备和都市中心居住活性化、98’长春·中日城市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23]、邓伟,李颖,薄立群、城市水体格局与城市景观美感、98’长春·中日城市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24]、盖湘涛、城市艺术美的品鉴、98’长春·中日城市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25]、赵国华、关于长春市视觉形象目标的概括及要点、长春建设、1996.
    [126]、冯向东、城市绿色景观规划的理性思考、长春建设、1996。
    [127]、陈启明、完善长春市城市布局 塑造城市总体形象、长春建设、1996。
    [128]、王祥荣、面向21世纪城市绿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29]、宗跃光、城市生态系统空间增长过程、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1、1。
    [130]、李振泉,袁家东、长春城市发展的区域分析、98’长春·中日城市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31]、王树彬、魏硕、长春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发展模式及其对策、98’长春·中日城市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32]、陈丽蔷,吕冬蕾、长春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与对策、98,长春·中日城市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33]、赵保中、信息时代长春市的规划与建设、98’长春·中日城市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34]、菅野博贡、长春市不良住宅群及各类型区改造方法研究、98’长春·中日城市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35]、长春市人民政府、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996—2020)。
    [136]、长春市人民政府、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课题研究报告及纲要(1996—2020)。
    [137]、Mike Crang、Cultural Geography、Routledge、1998。
    
    
    [138] 、Won Bae Kim,Mike Dougless,Sang-Chuel Choe,and Kong Chong Ho、 Culture and the City in East Asia, Clarendon Press-Oxford , 1997.
    [139] 、Harold Carter、The Study of Urban Geography、Great Britain、1981。
    [140] 、Forman R.T.T.、Som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and Regional Ecology、Landscape Ecology、1995。
    [141] 、Forman R.T.T.、Land Mosaics:The Ecology of Landscape and Reg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142] 、Forman R.T.T. and Godrom M、Landscape Ecology、John Wiley、New Yord、1986。
    [143] 、David Gosling and Barry Maitland、Concepts of Urban Design、London:Academy Editions、1989。
    [144] 、Geoffrey and Susan Jellicoe、The Landscape of Man、London:Thames and Hudson、1989。
    [145] 、A.D.King Urbanism, Colonialism and the World-Economy, London:Thames and Hudson、1989。
    [146] 、Trancik,Roger、Colonialism and the World-Economy:CuItural and Spatial Foundations of the World Urban System、London、1990。
    [147] 、Naveh I.,Lieberman.A.s.、Landscape Ecology:theory and application、New York:Spinger-verlarg、1993.
    [148] 、Xiao Duning, Core Concepts of Landscape Ecology、Journal of Environnental Sciences、1999、 11(2) :1-6.
    [149] 、Almo,Farina、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Cambridge、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 at the University Press、1998.
    [150] 、Johnst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Nature,Economy and state、London: Belhaven Press、1989。
    [151] 、Nassauer J.I.、Culture and Changing Landscape struture、Landscape Ecology、1995、 10(4) :229-237.
    [152] 、SprinA.w., The Language of Landscape、Yale University Press、New Haven Londo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