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东外交保护的国际法发展及我国的立法建议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跨国投资也成为经常和普遍的行为。一国投资者前往东道国设立公司是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如果投资者即公司的股东个人权利受到不法侵害,在当地救济用尽的前提下,股东的母国可以对股东行使外交保护,追究不法侵害国的责任,保护本国国民的义务,这是基于国际习惯法的合法行为。如果公司的权利受到侵害,依据国际习惯法,应有公司的国籍国行使外交保护权。但是由于股东和公司的紧密联系,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由公司股东的国籍国对股东行使外交保护权,即保护本国国民的投资的权益。本文从国际法院所做出的经典案例入手,结合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最新外交保护的草案,分析公司股东外交保护的一般原则,同时通过探讨部分投资母国和东道国的先进立法与实践,对我国的立法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本文具体的内容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公司股东外交保护的法律依据。首先介绍了外交保护的含义,其次探讨了股东外交保护的法律依据,并且明确在当今时代讨论公司股东外交保护的意义。
     第二部分分析了国际法院的两个关于公司股东外交保护的判例。巴塞罗那电车案确立了股东外交保护的基本原则,即公司的权利和股东的权利可以相互区别,股东的个人权利受侵害,股东的国籍国可以实行外交保护;公司的权利受侵害,应由公司的国籍国实行外交保护;但是在公司按东道国法律已不存在的情况下,由股东的国籍国实行外交保护。而后的西西里电子公司案在肯定这一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在有双边条约的基础上,不必遵循上述的国际习惯法,可以直接根据双边条约做出判断。公司和股东的权利一定不同,但是如何具体区分,则要根据各国的国内法的具体规定。
     第三部分介绍了国际法委员会的最新外交保护的草案。国际法委员会通过十年的时间形成了外交保护的草案并提交联合国大会的审议。其中第十一条,十二条专门规定了公司股东的外交保护问题。国际法委员会肯定了国际法院的两个经典判决,并在判决的基础上总结了公司股东外交保护的条文,第一:在公司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公司股东的国籍国无权为这些股东行使外交保护,除非:由于与损害无关的原因,按照成立地国的法律该公司已不存在;或在受到损害之时,公司具有所指对其造成损害负有责任的国家的国籍,并且按照该国法律成立公司是在该国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第二:如果是对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对股东本人的权利,而非公司的权利,造成直接损害的情况下,这些股东的国籍国有权为其国民行使外交保护。第十七条则规定该草案与国际特别规则的适用问题。各国对于草案的热烈讨论表现出各国对于股东外交保护的关注。
     第四部分介绍了一些国家在股东外交保护上的先进立法和经验。以美国、英国、法国等为代表的东道国通过国内立法,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等等方式尽力扩大对于投资者的保护,尽可能的实行对于股东的外交保护权。而东道国一般作为公司的国籍国,希望捍卫其对公司外交保护的权力。
     第五部分讨论了对于我国的立法建议。分析我国的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经济形式以及相应的法律空白,我国在公司股东外交保护的问题上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法律完善。通过以上国际法发展的分析,我国可以明确在此问题上的原则,通过国内法和双边投资保护条约的细化和完善,可以更好的吸引外资和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和法治的发展。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s has been booming. It is common for an investor to set up a company as his investment. If there is an injury to the personal right of an investor, the investor is legally right to ask diplomatic protection from the country of his nationality after the exhaustion of local remedies. However, if a company's right is infringed, under international customary law, the state of nationality of company is entitled to exercise diplomatic protection. Since the clos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the company, under specific circumstances, the state of nationality of shareholder is also entitled such a right.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two cases of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and introduces the draft on diplomatic protection by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By analyz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thesis outlines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to Chinese law since Chinese local law is under maturity in this issue.
     The thesis consists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introduces the legal basis of diplomatic protection of stockholders. Firstly this article talks about the intention of diplomatic protection and then the detailed legal basis of diplomatic protection of shareholders. Finally it emphasizes the value of this issue.
     Chapter Two analyzes the two classic case of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Barcenola Traction Case launches a principle on this issue, there is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right of company and shareholders. The state of nationality of shareholders is entitled to exercise diplomatic protection in case of an injury to the shareholder. The state of nationality of company has the right to the company unless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ELSI case is kind of supplement to the principle set by Barcelona Traction Case. ELSI case emphasizes the priority of the bilateral investment diplomatic treaties. Besides, it reaffirm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right of company and shareholders and put the definition of right of shareholders to the local law of different states.
     Chapter Three introduces the draft of diplomatic protection by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The Commission spent ten years on this draft. Article 11, 12 and 17 talks of the protection of shareholders. Article 11 states that the State of nationality of shareholders in a corporation shall not be entitled to exercise diplomatic protection in respect of such shareholders in the case of an injury to the corporation unless:
     (a) The corporation has ceased to exist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the State of incorporation for a reason unrelated to the injury; or
     (b) The corporation had, at the date of injury, the nationality of the State alleg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causing the injury, and incorporation in that State was required by it as a precondition for doing business there.
     Article 12 says that to the extent that an internationally wrongful act of a State causes direct injury to the rights of shareholders as such, as distinct from those of the corporation itself, the State of nationality of any such shareholders is entitled to exercise diplomatic protection in respect of its nationals.
     Article 17 Draft makes it clear that the present draft articles do not apply to the alternative special regime for the protection of foreign investors provided for in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ies.
     Chapter Four introduces local laws and practic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state like United States, Britain or France is willing to expand the right of diplomatic protection over its nationals while the host counties to the foreign investment insists the entitlement of protection of the company.
     Chapter Five states the current economic and legal background of China on foreign investment, our country needs to place more importance on this issue. China needs to make clear our principle on diplomatic protection of shareholders. By understanding the draft provision of diplomatic protection and learning from other countries, China needs to perfect its local law and regulations and detail the articles concerning the right of shareholders in bilateral investment protection treaties.
引文
1 【英】詹宁斯瓦茨修订,王铁崖等译,《奥本海国际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版,第332页。
    2 龚繁荣著,《论跨国公司外交保护的两个前提条件》,http://www.chinaue.com/html/2004-4/20051242315103651.htm,(访问日期,2007年1月5日)。
    3 【英】詹宁斯瓦茨修订,王铁崖等译,《奥本海国际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版,第333页。
    6 刘家琛主编,陈致中编著,《国际法案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04—406页。
    7 刘家琛主编,陈致中编著,《国际法案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11页。
    8 刘家琛主编,陈致中编著,《国际法案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10页。
    9 国际法院,《1970年国际法院案例汇编》,第35页,第46页,第50页,http://untreaty.un.org/ilc/summaries/9_8.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10 国际法院,《1970年国际法院案例汇编》,第48—49页,http://untreaty.un.org/ilc/summaries/9_8.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11 国际法院,《1970年国际法院案例汇编》,第48页,http://unteaty.un.org/ilc/sunmmaries/9_8.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12 国际法院,《1970年国际法院案例汇编》,第38页,http://untreaty.un.org/ilc/summaries/9_8.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13 国际法院,《1970年国际法院案例汇编》,第34页,http://untreaty.un.org/ilc/summaries/9_8.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14 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第58届会议报告》,第43页,http://untreaty.un.org/ilc/sessions/48/48sess.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15 刘家琛主编,陈致中编著,《国际法案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16页。
    16 国际法院,《1970年国际法院案例汇编》,第35页,http://untreaty.un.org/ilc/summaries/9_8.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17 国际法院,《1970年国际法院案例汇编》,第37页,http://untreaty.un.org/ilc/summaries/9_8.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18 朱慈蕴著,《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81—82页。
    19 朱慈蕴著,《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87页。
    20 赵耀斌著,《浅析巴塞罗那公司案中对股东的外交保护问题》,http://www.defali.com/stuinfo.asp?id=615261850907081,(访问日期,2007年1月10日)。
    21 刘家琛主编,陈致中编著,《国际法案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16页。
    22 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第58届会议报告》,第43页,http://untreaty.un.org/ilc/sessions/48/48sess.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23 国际法院,《1970年国际法院案例汇编》,第40页,http://untreaty.un.org/ilc/summaries/9_8.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24 国际法院,《1970年国际法院案例汇编》,第41页,http://untreaty.un.org/ilc/summaries/9_8.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25 刘家琛主编,陈致中编著,《国际法案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07页。
    26 M. Whiteman, Digest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Ⅶ,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3, pp. 1272-1274.
    27 Romano-Americano, Hackworth, Digest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V,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p. 841.
    28 《联合国国际仲裁裁决汇编》,第十五卷,第467页,http://untreaty.un.org/ilc/sessions/48/48sess.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29 国际法院,http://www.un.org/chinese/law/icj/ch6.htm#10,(访问日期,2006年12月30日)。
    30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编,《国际公法案例评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4—235页。
    31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编,《国际公法案例评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6页。
    32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编,《国际公法案例评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235页。
    33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编,《国际公法案例评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6页。
    34 刘家琛主编,陈致中编著,《国际法案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19-420页。
    35 刘家琛主编,陈致中编著,《国际法案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26页。
    36 国际法院,《1989年国际法院案例汇编》,第15页,http://www.icj-cij.org/icjwww/ipublications.htm,(访问日期,2007年1月14日)。
    37 国际法院,《1989年国际法院案例汇编》,第64页,第79页http://www.icj-cij.org/icjwww/ipublications.htm,(访问日期,2007年1月14日)。
    38 刘家琛主编,陈致中编著,《国际法案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24页。
    39 国际法委员会,http://www.un.org/chinese/law/ile/index.html,(访问日期,2007年1月14日)。
    40 国际法委员会,http://www.un.org/chinese/law/ilc/index.html,(访问日期,2007年1月14日)。
    41 国际法委员会,http://untreaty.un.org/ilc/summaries/9_8.htm,(访问日期,2007年1月14日)。
    42 国际法委员会,http://untreaty.un.org/ilc/summaries/9_8.htm,(访问日期,2007年1月14日)。
    43 联合国大会,http://www.un.org/chinese/ga/61/sixth/sixth_docs.shtml,(访问日期,2007年1月15日)。
    44 国际法委员会,http://untreaty.un.org/ilc/summaries/9_8.htm,(访问日期,2007年1月14日)。
    45 国际法委员会,《2003年第55届会议报告》http://untreaty.un.org/ilc/sessions/55/55sess.htm,(方位日期,2007年1月14日)。
    46 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第58届会议报告》,http://untreaty.un.org/ilc/sessions/48/48sess.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47 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第58届会议报告》,http://untreaty.un.org/ilc/sessions/48/48sess.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48 M. Whiteman, Digest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Ⅶ,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3, pp. 648.
    49 国际法院,《1970年国际法院案例汇编》,转引自:http://untreaty.un.org/ilc/sessions/48/48sess.htm,第44页。
    50 同上。
    51 同上。
    52 第10条公司的持续国籍1.一国有权为从发生损害之日到正式提出求偿之日持续为该国或其被继承国国民的公司行使外交保护。如果在上述两个日期该公司都持有该国籍,则推定该国籍是持续的。2.一国对于在提出求偿后获得被求偿国国籍的公司不再享有为其行使外交保护的权利。3.尽管有第1款的规定,一国继续有权为在发生损害之日为其国民,但由于损害的原因,按照成立地国法律终止存在的公司行使外交保护。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第58届会议报告》,http://untreaty.un.org/ilc/sessions/48/48sess.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53 国际法院,《1970年国际法院案例汇编》,转引自:http://untreaty.un.org/ilc/sessions/48/48sess.htm,第44页.。
    54 ICSID Reports voL.2,1994年,第346页http://www.worldbank.org/icsid/cases/conclude.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3日)。
    55 刘家琛主编,陈致中编著,《国际法案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09页。
    56 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第58届会议报告》,http://untreaty.un.org/ilc/sessions/48/48sess.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57 刘家琛主编,陈致中编著,《国际法案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13页。
    58 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第58届会议报告》,http://untreaty.un.org/ilc/sessions/48/48sess.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59 《解决投资争端公约》第27条第(一)款规定:“缔约国对于它本国的一个国民和另一缔约国根据本公约已同意交付或已交付仲裁的争端,不得给予外交保护或提出国际要求,除非该另一缔约国未能遵守和履行对此项争端所作出的裁决。”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15265&pages=3,(访问日期,2007年1月14日)。
    60 联合国大会,http://www.un.org/chinese/ga/61/sixth/sixth_docs.shtml,(访问日期,2007年1月15日)。
    61 联合国大会正式记录,第五十九届会议,补编第10号(A/59/10),http://www.un.org/chinese/ga/59/sixth/sixth_docs.shtml,(访问日期,2007年1月14日)。
    62 同上。
    63 联合国大会正式记录,第五十九届会议,补编第10号(A/59/10),http://www.un.org/chinese/ga/59/sixth/sixth_docs.shtml,(访问日期,2007年1月14日)。
    64 同上。
    65 同上。
    66 吴越,《公司身份法的规则及实践——兼谈“假外国公司”的法律防范》,载于《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67 王慧,《对跨国公司外交保护问题的分析》,载于《中外法学》,1997年第6期。
    68 同上。
    69 http://jpkc.xmu.edu.cn/guojishuishou/word/12.doc。
    70 马龙等著,《外国行政法与案例评述》,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24页。
    71 国际法院,《1970年国际法院案例汇编》,转引自:http://untreaty.un.org/ilc/sessions/48/48sess.htm(访问日期2007年1月17日)。
    72 李萍,《NAFTA国际投资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第122—123页。
    73 王慧,《对跨国公司外交保护问题的分析》,载于《中外法学》,1997年第6期。
    74 M. Whiteman, Digest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Ⅶ,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3, pp. 1273—1274.
    75 Daniel Bethlehem QC, UK Mission to the United Nations, http://www.ukun.org/articles_show.asp?SarticleType=17&Article_ID=1365. (访问日期, 2007年1月18日)。
    76 Basid,《Travaux du comite francais du droit international pdve》,1966年,DALLOZ,第263页,转引自王慧,《对跨国公司外交保护问题的分析》,载于《中外法学》,1997年第6期。
    77 吴疆,《ICSID对法人管辖权的判例和法理研究》,http://www.guofa.info/xueshu/xzlf/artile06.html,(访问日期,2007年1月18日)。
    78 熊志根,《关于我国海外投资保障制度的若干问题》,载于《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6卷3期。
    79 张丽英,《国际经济法教学案例》,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34页。
    80 王慧,《对跨国公司外交保护问题的分析》,载于《中外法学》,1997年第6期。
    81 国际法院,《1970年国际法院案例汇编》,转引自:http://untreaty.un.org/ilc/sessions/48/48sess.htm (访问日期,2007年1月17日)。
    82 中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访问日期,2007年1月20日)。
    83 中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访问日期,2007年1月20日)。
    84 同上。
    85 同上。
    86 赵伟,严浩坤,《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格局与问题》,《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87 赵伟,严浩坤,《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格局与问题》,《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88 中国商务部,http://tfs.mofcom.gov.cn/h/h.html,(访问日期,2007年1月20日)。
    89 同上。
    90 中国商务部,http://tfs.mofcom.gov.cn/aarticle/h/au/200611/20061103745093.html, (访问日期,2007年1月20日)。
    91 中国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tyfls/lcybt/t283190.htm, (访问日期,2007年1月20日)。
    92 中国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tyfls/lcybt/t283190.htm, (访问日期,2007年1月20日)。
    93 江伟,张力,《WTO争端解决机制及中国对该机制的运用》,载于《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94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 http://www.fmprc.gov.cn/ce/ceun/chn/ldhy/yw/1d57/t40105.htm, (访问日期,2007年1月17日)。
    95 中国商务部, http://tfs.mofcom.gov.cn/aarticle/h/at/200611/20061103868408.html, (访问日期,2007年1月20日)。
    96 中国商务部, http://tfs.mofcom.gov.cn/aarticle/h/au/200611/20061103740255.html, (访问日期,2007年1月20日)。
    97 李萍,《NAFTA国际投资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第124页。
    98 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5/4088152.html,(访问日期,2007年1月21日)。
    1、 朱慈蕴著:《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 张千帆著:《西方宪政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
    3、 马龙等著,《外国行政法与案例评述》,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
    4、 【英】詹宁斯 瓦茨修订,王铁崖等译,《奥本海国际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版。
    1、 王铁崖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国际法卷),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6年版。
    2、 刘家琛主编,陈致中编著,《国际法案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编,《国际公法案例评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 张丽英,《国际经济法教学案例》,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 吴越,《公司身份法的规则及实践——兼谈“假外国公司”的法律防范》,载于《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2、 王慧,《对跨国公司外交保护问题的分析》,载于《中外法学》,1997年第6期。
    3、 熊志根,《关于我国海外投资保障制度的若干问题》,载于《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6卷3期。
    4、 赵伟,严浩坤,《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格局与问题》,《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5、 江伟,张力,《WTO争端解决机制及中国对该机制的运用》,载于《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李萍,《NAFTA国际投资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1、 龚繁荣著,《论跨国公司外交保护的两个前提条件》, http://www.chinaue.com/html/2004-4/20051242315103651.htm,(访问日期,2007年1月5日)。
    2 《1970年国际法院案例汇编》,http://untreaty.un.org/ilc/summaries/9_8.htm, (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3、 《2006年第58届会议报告》, http://untreaty.un.org/ilc/sessions/48/48sess.htm, (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4、 赵耀斌著,《浅析巴塞罗那公司案中对股东的外交保护问题》, http://www.defali.com/stuinfo.asp?id=615261850907081, (访问日期,2007年1月10日)。
    5、 《联合国国际仲裁裁决汇编》, http://untreaty.un.org/ilc/sessions/48/48sess.htm,(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0日)。
    6、 国际法院案例搜索 http://www.un.org/chinese/law/icj/ch6.htm#10, (访问日期,2006年12月30日)。
    7、 《1989年国际法院案例汇编》, http://www.icj-cij.org/icjwww/ipublications.htm, (访问日期,2007年1月14日)。
    8、 国际法委员会历史介绍, http://www.un.org/chinese/law/ilc/index.html, (访问日期,2007年1月14日)。
    9、 联合国大会六委会决议,http://www.un.org/chinese/ga/61/sixth/sixth docs. shtml, (访问日期,2007年1月15日)。
    10、 《解决投资争端公约》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15265&page=3, (访问日期,2007年1月14日)。
    11、 联合国大会正式记录,第五十九届会议,补编第10号》(A/59/10),http://www.un.org/chinese/ga/59/sixth/sixth docs. shtml, (访问日期,2007年1月14日)。
    12、 吴疆,《ICSID 对法人管辖权的判例和法理研究》,http://www.guofa.info/xueshu/xzlf/artile06.html,(访问日期,2007年1月18日)。
    13、 中国商务部外资情况查询 http://www.mofcom.gov.cn/, (访问日期,2007年1月20日)。
    15、 中国商务部双边投资条约统计 http://tfs.mofcom.gov.cn/aarticle/h/au/200611/20061103745093.html (访问日期,2007年1月20日)。
    16、 中国在联合国大会六委会上的表态 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tyfls/lcybt/t283190.htm, (访问日期,2007年1月20日)。
    17、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代表发言, http://www.fmprc.gov.cn/ce/ceun/chn/ldhy/yw/ld57/t40105.htm,(访问日期,2007年1月17日)。
    18、 美墨外交风波,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5/4088152.html,(访问日期,2007年1月21日)。
    1、 M.Whiteman,Digest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Ⅷ, U.S. Govemment Printing Office, 1963,
    2、 Romano-Americano, Hackworth, Digest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V,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43.
    1、 Daniel Bethlehem QC, UK Mission to the United Nations, at http://www.ukun.org/articles_show.asp?SarticleType=17&Article_ID=1365. http://www.un.org/law/ilc/, Jan.18, 2007.
    2、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at http://www.icj-cij.org/icjwww/ibasicdocuments.htm, Jan. 19, 2007.
    3、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at http://untreaty.un.org/ilc/sessions/48/48sess.htm, Jan 19,2007.
    4、 ICSID Reports voL. 2, http://www.worldbank.org/icsid/cases/conclude.htm, Dec. 23, 20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