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债权出资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目前,公司资产信用理念已普遍确立,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法已放宽了资合公司出资形式的限制。在我国,随着公司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公司治理效率优先、公司资本自由的理念逐渐确立,2005年10月27日的新公司法在基本理念上体现了从片面强调资本信用到兼顾资本信用和资产信用的立法理念的调整,对公司的出资形式予以放宽,对债权出资进行了概括确认。
     然而,以债权作为出资标的物的案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虽逐渐增多,但新公司法只是使债权出资在实际操作中有了立法上的依据,却并未规定债权出资的具体操作规范,这使得人们对债权出资仍是一片茫然。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我国旧、新公司法对出资形式的规定由固定化到多元化的变化论证了公司的信用基础已基本实现了从资本到资产的转变;接着对各类债权能否作为适格的出资标的物进行了分析进而明确了可作为出资的债权;基于股东以债权出资其实就是债权让与的角度出发,笔者从债权让与的可行性上对债权能否用来出资进行了分析,并且论证了以债权出资就是对债权让与理论的实践;最后,本文阐述了与债权出资相关的一系列安全保障机制,以期防范该类出资形式的风险并最终实现债权出资。
     可以说,债权作为一种出资方式与其说是削弱了债权人的保护力度,不如说是提升了公司竞争力,强化了公司的资本和资产信用,并最终造福了广大债权人。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对债权出资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这也正是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Currently, the principle of the company’s capital reputation has already generally established, therefore, many nations and regions have already loosened their original restriction on the form of capital contributions. In our country,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s practice and the gradual establish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priority of the company’s governance efficiency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company’s capital freedom, our new company law of October 27, 2005 embodies the adjustments of the legislation principle from emphasizing unilaterally the capital reputation to paying attention to both capital reputation and assets reputation, broadens the capital contribution way, and carries on a general confirmation of using the creditor’s rights as one kind of capital contribution.
     Though the cases of using the creditor’s rights as the capital contribution increase gradually, the new company law only gives it the legislation basis, and does not prescribe any detailed operation rules on the creditor’s rights as the capital contribution. This makes people still feel vacant on the concept of creditor’s rights being used as the capital contribution.
     This dissertation firstly demonstrates that the reputation foundation has realiz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capital to the assets by analyzing the form of the capital contribution regulated by the company law, which has been changed from the fixation to the various diversity; Secondly, analyzes whether all kinds of creditor’s rights can be used as appropriate objects of the capital contribution and then defines the scope of those appropriate; Because the shareholder’s paying the capital contribution with creditor’s rights is in fact the transference of the creditor’s rights, the writer then analyzes whether the creditor’s rights can be used as the capital contribu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creditor’s rights transferring, and then demonstrates that paying the capital contribution with creditor’s rights is in fact fulfillment of the theory of the creditor’s rights transferring; Finally, this dissertation elaborates series of the mechanism of safety guarantee related to using the creditor’s rights as the capital contribution, in order to keep away with the risk and fulfill the capital contribution with creditor’s rights.
     We would rather say that using the creditor’s rights as one of the capital contribution way will promote a company's competition ability, enhance the reputation of capital and property, and ultimately bring benefits to the coeditors than say that will weak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creditors. The writer hopes this dissertation may be helpful to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of using the creditor’s rights as one of the capital contribution way, and this is exactly the realistic sense of this dissertation.
引文
1 参见赵旭东等著,《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9 页。
    2 同上,第 97 页。
    3 参见范健、王建文著,《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262 页。
    4 参见赵旭东等著,《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 页。
    5 参见赵旭东等著,《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6-7 页。
    6 参见赵旭东等著,《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98 页。
    
    7 参见赵旭东等著,《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97 页。
    8 参见赵旭东等著,《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98 页。
    9 参见范健、王建文著,《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16 页。
     10 参见刘俊海著,《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5 页。
     11 参见赵旭东等著,《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38 页。
    
    12 参见赵旭东等著,《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34 页。
    13 参见范健、王建文著,《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254 页。
    
    14 参见赵旭东等著,《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05 页。
    15 参见赵旭东等著,《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0 页。
    16 参见范健、王建文著,《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840 页。
    17 参见范健、王建文著,《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83 页。
    
    18 参见范健、王建文著,《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263 页。
    19 参见赵旭东等著,《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8 页。
    
    20 参见左传卫著,《股东出资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年版,第 94 页。
    21 参见刘俊海著,《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7 页。
    22 参见刘俊海著,《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7-18 页。
    23 参见范健、王建文著,《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263 页。
    24 参见刘俊海著,《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7-18 页。
    25 参见赵旭东等著,《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13 页。
    26 参见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64页。
    
    27 参见杨兰臣,《论债权出资》,www.fl168.com/DispNews.aspx?SmallClassID=87&id=2353。
    28 参见赵芬萍、王欣新,《论债权出资》,载于《法学杂志》,2006 年第 5 期,第 28 页。
     29 参见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版,第 709 页。
    
    30 参见吴斌、夏玲娟,《债权出资刍议》,www.bloglegal.com/blog/cac/350002472.htm。
    31 参见刘俊海著,《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25 页。
     32 参见左传卫著,《股东出资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01 页。
     33 参见左传卫著,《股东出资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11 页。
    
    34 参见赵芬萍、王欣新,《论债权出资》,载于《法学杂志》,2006 年第 5 期,第 28 页。
    35 参见左传卫著,《股东出资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00 页。
    
    36 参见吴斌、夏玲娟,《债权出资刍议》, www.bloglegal.com/blog/cac/350002472.htm。
    37 参见陈晓军、万熙亮,《论债权出资》,载于《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第 14-17 页。
    
    38 参见刘俊海著,《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21 页。
    39 参见陈晓军、万熙亮,《论债权出资》,载于《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第 14-17 页。
    40 参见吴斌、夏玲娟,《债权出资刍议》,www.bloglegal.com/blog/cac/350002472.htm。
    41 参见王妍,《我国债权人权利法律保护问题》,载于《财经问题研究》,2002,第 1 期,第 78-80 页。
     42 参见赵旭东等著,《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42 页。
     43 参见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关于股东瑕疵出资及其民事责任的认定》,载于《中国民商审判》总第 3 卷,第 62 页。
    44 参见李国光、王闯,《审理公司诉讼案件的若干问题》,载于《民商事审判指导》2005 年第 2 期,第 68 页。
    
    45 参见左传卫著,《股东出资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04-105 页。
    46 参见左传卫著,《股东出资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05-109 页。
    47 杨兰臣,《论债权出资》,www.fl168.com/DispNews.aspx?SmallClassID=87&id=2353。
    
    48 参见刘俊海著,《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7-18 页。
    49 参见刘俊海著,《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8 页。
    1、范健、王建文著,《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
    2、杨文彬编著,《公司法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新旧条款比较适用》,中国工商出版社 2006 年版
    3、赵旭东等著,《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
    4、曹建明主编,《民商审判论坛》第一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年版
    5、左传卫著,《股东出资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年版
    6、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 3、5 卷,法律出版社,1999 年、2000 年版
    7、赵旭东著,《境外公司法专题概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年版
    8、王保树主编,《社会转型中的公司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版
    9、刘俊海著,《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0、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刘俊海著,《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12、杨文彬编著,《公司法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新旧条款比较与适用》中国工商出版社,2006年1月版
    13、张瑞萍著,《公司权力论——公司的本质与行为边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4、张民安,《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北京大学出版社
    15、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709页
    1、李国光、王闯,《审理公司诉讼案件的若干问题》,载于《民商事审判指导》2005年第2期
    2、阳子龙、王历胜,《论出资瑕疵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的民事责任》,载于《企业经济》2005年第5期
    3、赵芬萍、王欣新,《论债权出资》,载于《法学杂志》,2006年
    4、左传卫,《债权出资探析》,载于《HNSW》2003年12月
    5、陈晓军、万熙亮,〈论债权出资〉,载于《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6、梅奕敏,《股东与公司债权人利益之衡平保护》,载于《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7、吴克云,《略论公司债权人保护的法律规制》,载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26卷
    8、朱慈蕴,《公司资本理念与债权人利益保护》,载于《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第23卷第3期,2005年5月
    9、杨芳,《公司设立中股东出资义务研究》,载于王保树主编,《社会转型中的公司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版
    10、葛伟军,《浅析债权出资》, www.xingyunlawyer.com
    11、刘子平,《债权出资效力及其合理性之分析》,中国民商法律网
    12、李红波,《论债权出资的合理性与安全性》,www.fyfz.cn
    13、杨兰臣,《论债权出资》,www.fl168.com/DispNews.aspx?SmallClassID=87&id=2353。
    14、吴斌、夏玲娟,《债权出资刍议》,www.bloglegal.com/blog/cac/350002472.htm
    15、宋晓明、张勇健、张雪楳,《民商事疑难问题综述之一:公司法疑难问题》,载于《民商事审判指导》2006年第2辑
    16、刘英泽、田玉敏,《关于公司资本信用和资产信用的探讨》,载于《商场现代化》2006年2月(上旬刊)总第457期
    17、宋春燕、崔连珍,《浅论新〈公司法〉中公司资本制度的变更》,载于《北方经贸》2006年第12期(总第265期)
    18、李卓,《论新<公司法>与股东出资瑕疵的法律救济》,载于《法律适用》月刊2006年/3总第240期
    19、冯果,《论公司资本三原则理论的时代局限》,载于《中国法学》2001年第3期
    20、赵相昌,《公司股东违反出资义务民事责任之探析》,载于《特区经济》2007年1月
    21、蒋大兴主编,《公司法律报告》第2卷,中兴出版社,2003年
    22、蒋大兴主编,《公司法律报告》第3卷,中兴出版社,2006年
    23、赵旭东主编,《公司法评论》2005年第2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24、刘俊海,《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载于曹建明主编《民商审判论坛》(第一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
    25、俞宏雷,《瑕疵出资的股份转让及其民事责任的承担》,载于曹建明主编《民商审判论坛》(第一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
    26、吴庆宝,《资本市场规范与创新的法律调整》,载于曹建明主编《民商审判论坛》(第一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
    27、陈若鸿,《从新〈公司法〉修订看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平衡》,载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第29卷第4期
    28、王茵,《我国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评价》,载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5卷2期
    29、王妍,《我国债权人权利法律保护问题》,载于《财经问题研究》,2002,第1期
    30、郭富青,《公司资本制度:设计理念与功能的变革——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立法观念的转变与路径选择》,载于《法商研究》2004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