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体育的科学发展观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体育发展观对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体育发展道路的选择上,中国先后经历了模仿套用、自主发展和尝试改革几个阶段。实践表明,当发展观念符合体育自身发展规律、适合社会发展水平、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时,体育就能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反之,体育发展就会经历曲折。
     当前,中国体育面临许多现实问题,正逐渐陷入发展的困境:发展视野中“人”的消逝、金钱对体育的侵蚀日益严重、体育发展不平衡、粗放式发展造成资源大量浪费、体育社会不公现象普遍存在等。这种现象背后原因众多,但发展观念的不当和体育体制改革滞后是主要原因。
     对二战后美国、民主德国和日本体育发展历程的考察表明:虽然在政治制度、经济水平和文化传统等方面不尽相同,体育体制迥异,但都重视学校体育,强调发展体育社团。不过,由于发展观念的差异,对体育发展的理解不同,就造成了不同的发展结果。
     针对体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并借鉴国外体育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国体育要走出困境必须转变旧的发展观念,树立科学的体育发展观: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体育的发展要与社会发展状况相一致,符合本国或地区的文化传统,满足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整体、协调地发展,重视体育发展的效益,保证体育发展的社会公正。
     体育是作为主体的人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身体活动,“以人为本”是体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体育不仅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内部也可以分为若干子系统,体育的发展应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发展,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和提高,减少内耗:体育发展要努力以最小的代价或成本换取最大的产出,取得最大的效益,这种效益不仅包括经济效益,更包括社会效益和体育的健康效益;在现阶段,中国体育发展应从强调“效率”转向“公正与效率并重”,将其作为体育发展的核心价值。
     树立体育的科学发展观,转变体育发展观念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国体育实践的发展。中国社会转型为体育转轨提出客观的要求和现实的基础,要实现中国体育的成功转轨,必须以创新作为保障。在创新的基础上,中国体育的发展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即:资源配置上重视市场和社会的作用、管理上实现民主化和法治化、评判标准上要理性化和客观化,要进行体育结构的调整,走体育现代化的道路。
The viewpoint of sport development (VSD) is very important to sport development. The China sport development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from imitating mechanically, to trying develop independently and then to the stage of reformation. The history shows: when the VSD fits the social develop condition, the sport will obtain a healthy and fast development.Currently, China sport, which faces with many realistic problems, is falling into a trop of develop gradually. The primary reason is that our VSD is not suitable.This article attempts, through the inspection of three countries' sport develop history (1945-), to analyse their experience and the lesson, to provide a model for China sport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although the political system, economical level,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he sport system are different in these three countries, but all of them emphasize on school sport, all insist on develop the sport societies, emphasize on the respect to the human right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But there also exist unbalance of develop, unfair, the polities and economy intervene to sport develop excessively in these three countries. Different result comes from different VSD.The China sport must have a new VSD if it wants to go out of the current trop, it mast set up a "scientific outlook of development" , that is, the develop of sport must suit the social develop condition, fit the national or the local cultural tradition, satisfy the all-around-develop need of the whole people, must emphasize efficiency of sport development, guarantee the fair of sport development, persist in a all-around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Sport is a kind of body activity which people to satisfy themselves, "humanism" ought to be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sport development; spo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ety system, and has several subsystems itself, its development should be whole and harmonious, so it can promote itself and reduce the internal friction; we should obtain the greatest benefit without unnessary price, this benefit includes not only economical but also social and health benefit. The article indicates that the principle "efficiency is first" should be replaced by "justice and efficiency are equaly" in the process of China sport development, and takes it as the core value of sport development.
     Chinese society trandformation bring forward the request and foundation for the sport reform. Although this reform will cause the China sport to pay short-term cost possibly, but from long-term view, this reform is necessary. Innovation, which includes theoretical, systematic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is prerequisite for the successful reform of the China sport. Upon the foundation of innovation, the China sport development should breakthrough in these aspects: the resource dispose must be accomplished by the market and the society, the administiationmust in a democratic and legal way, the standard of judgment must be rational and objective, and should choose a newly socialization path, at the meantime, the sport structure need to be adjusted.
引文
1.(德) 盖奥尔格·西美尔.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法) 爱弥尔·涂尔干.社会学与哲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法) 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4.(法) 马塞尔·毛斯.社会学与人类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5.(法)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北京:三联书店,2003
    6.(美) 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7.(美) 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8.(美) 科斯塔斯·杜兹纳.人权的终结.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9.(美) 马丁·阿尔布劳.全球时代.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0.(美) 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11.(美) 乔纳森·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2.(美) 约翰·R·霍尔.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3.(匈) 拉斯洛·孔.体育运动全史.中国体育史学会办公室,1985
    14.(英)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5.(英)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16.(英) 雷蒙德·弗思.人文类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7.(英) 诺尔曼·P.巴利.古典自由主义与自由至上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8.《理论动态》编辑部.树立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北京中共中央出版社,2004
    19.J.罗斯·埃什曼.家庭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0.鲍冠文.体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1.编写组.体育史(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22.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经济发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3.车洪波.中国当代制度文化建设.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24.陈秉璋,陈信木.价值社会学.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8
    25.陈刚.兴衰与追求——价值观与东西社会发展.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26.陈鲁直.民闲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7.陈文通.科学发展观新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8.陈晓明.后现代的间隙.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29.陈序经.文化学概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0.陈晏清.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31.陈志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2.戴茂堂.传统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33.邓伟志.家庭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4.邓伟志.我的社会观.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5.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6.丁伟志.中西体用之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7.丁元竹.建设健康和谐社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8.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9.杜育红.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0.范燕宁.新时期中国发展观.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41.冯俊.后现代主义哲学演讲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2.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3.谷世权.中国体育史.北京:北京体育学院体育理论教研室,1981
    44.顾渊彦.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5.顾渊彦.体育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6.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47.韩庆祥.发展与代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8.郝勤.体育新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9.何向东.逻辑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0.何信全.儒学与现代民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1.贺善侃.实践主体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52.胡鞍钢.中国发展前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53.胡鞍钢.中国:新发展观.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54.胡鞍钢.中国走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55.胡小明.体育人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6.胡小明.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7.胡晓风.大体育观.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58.胡晓风.体育研究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59.黄华珍.文学,历史传统与人文精神.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0.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61.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6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3.金尚理.礼宜乐和的文化理想.成都:巴蜀书社,2002
    64.景天魁.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5.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6.雷龙乾.中国社会转型的哲学阐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7.黎明.西方哲学死了.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68.黎明.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北京:华龄出版社,2003
    69.李军科.中国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初探.长春:吉林出版社,2004
    70.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1.李培林.中国小康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72.李强,洪大用.市场经济、发展差距与社会公平.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73.李曙华.从系统论到混沌学.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4.李秀梅.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简编.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75.李益群.体育博弈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76.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2003
    77.梁晓龙.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78.列宁全集(中文1版,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79.刘森林.发展哲学引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80.刘秀萍.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理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81.刘远传.社会本体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82.刘泽华.公私观念与中国社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3.龙天启,李献详.体育哲学.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7
    84.卢元镇.全民健身与生活方式.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85.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6.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7.卢元镇.体育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8.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89.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90.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91.马崇明.中国现代化进程.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92.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93.马惠娣.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9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5.毛秀珠.体育社会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96.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97.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8.穆光中.挑战孤独:空巢家庭.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99.潘允康.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家庭社会学.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00.庞元正,丁冬红 等.发展理论论纲.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101.庞元正.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4
    102.彭新武.复杂性思维与社会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103.彭永捷.人文奥运.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104.秦椿林.体育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5.秦椿林.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106.邱耕田.发展哲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07.曲宗湖.域外学校体育传真.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108.任海.国外大众体育.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109.阮炜.中国与西方宗教、文化文明比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10.邵道生.现代化的精神陷阱.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1
    111.石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国体育政策.国家体育总局信息所(内部资料),1998
    112.石敏敏.希腊人文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13.世界体育史.成都体育学院编译(电子版))
    114.司马云杰.价值实现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3
    115.宋继新.竞技教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116.孙晓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17.谭华.体育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8.谭华.体育文献检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9.唐士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20.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121.体育总局群体司.国际大众体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北京:体育总局信息研究所,2001
    122.童昭岗,等.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123.王怀超.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出版社,2002
    124.王健,侯斌.体育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5.王凯珍.社区体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6.王伟光.创新与中国社会发展.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127.王伟光.科学发展观干部读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128.王雅林.城市休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29.吴方桐.社会学教程.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30.吴俊杰.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131.吴忠民.社会公正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132.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综合卷).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133.夏甄陶.人是什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34.谢高桥.社会学.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4
    135.刑媛.当代社会发展观导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36.熊月之.和谐社会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137.颜绍泸,周西宽.体育运动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138.颜天民.竞技体育的意义.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139.杨启光.文化哲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140.杨善民.中国社会学说史.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141.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2.杨文轩.体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43.杨文轩.体育学原理:论著选读.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44.伊莎.剖开球胆:中国足球批判.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0
    145.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146.于平.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47.余党绪.人文探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48.袁方等.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49.远方.丑陋的体育:现代体育批判.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150.翟学伟.中国社会中的日常权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51.张德信.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52.张敦福.现代社会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53.张书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公正问题.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154.张琢.发展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55.郑奋明.现代化与国民素质.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
    156.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157.郑家栋.断裂中的传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58.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司.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北京:学习出版社,2005
    159.钟国兴.重画世界:10种新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深圳:海天出版社,2000
    160.周爱光.竞技体育异化论.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61.周安伯.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
    162.周穗明.现代化:历史、理论与反思.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163.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164.周怡.解读社会:文化与与结构的路径.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65.朱永新.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改革.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166.总局信息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国体育政策(内部资料).体育总局信息所,1999
    167. Adrian Smith (2004). Sport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Post-war World(C)Routledge
    168. Angela Lumpkin (2003). Sport Ethics(C)Mcgraw Hill
    169. Anthony Laker (2003). The Future of Physical Education(C) Routledge
    170. Barrie Houlihan(2003). Sport and Society: A Student Introdution(M)SAGE Publications
    171. Belinda Wheaton (2004). Understanding Lifestyle Sports(M) Routledge
    172. Bob Stewart(2004). Australian Sport: Better by design?(M)routledge
    173. Earle F. Zeigler (2003). Socio-cultural Foundations of Physical Education & Educational Sport(C)Meyer & Meyer Sport
    174. Jay. Earley(1997). Transforming Human Culture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75. Janet B. Parks(2003). Contemporary Sport Management. Human Kinetics
    176. J. A. Mangan(2004). Sport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Y: Routledge
    177. J. Keith Murnigha(1993)Social Psychology in Organizations:NJ:Prentice Hall
    178. John Home(1999). Understanding Sport, Routledge
    179. P. C. Mcintosh (1981). Landmarks in the History of Physical Education(C)Rontledge & Kegan Paul
    180. Roland Naul(2002).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n Germany: Routledge
    181. Suanne Schech (2002). Development: a cultural studies reader(C)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82. Timothy Chandler(2002).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he key concepts. NY: Routledge
    183. Virginia Sapiro(1999)Women in American Society: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184. William H. Freeman(2001)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in a Chinging Society. MA: Allyn and Bacon
    1.栾开封.科学发展观与新时期我国体育的发展.体育文化导刊,2004(10)
    2.秦椿林.论中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
    3.刘献君.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研究,2004(5)
    4.许永刚.中国经济体育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垄断问题研究(博士论文).苏州大学,2004
    5.凌平.中国体育发展观念的变迁与前瞻.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
    6.胡小明.体育精神与改革开放.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7.刘怀玉.马克思的“历史进步代价”理论与发展问题.哲学研究,1993(6)
    8.喻坚.中国竞技体育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3)
    9.董杰.对近25年来中外体育概念研究的比较.体育与科学,2001(2)
    10.裴立新.“以人为本”——新世纪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
    11.谭华.体格-人格-国格.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3)
    12.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演变.体育学刊,2003(2)
    13.刘艳.面向大众的体育发展观.体育文化导刊,2001(6)
    14.虞重干.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5)
    15.刘志民.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体育学刊,2002(1)
    16.熊斗寅.加强群众体育促进运动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1(2)
    17.谭华.关于实现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体育学刊,2000(5)
    18.于善旭.体育可持续发展与体育法治的关系.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
    19.杨绛梅.自由教育理念与职业体育价值观的互动与融合.北京体育大学学 报.2004(1)
    20.秦椿林.再论“举国体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
    21.毕志国.价值与价值观:主客体深层关系及规定.学习与探索,2000(4)
    22.鲍明晓.体育价值的哲学思考.体育文化导刊,体育文史,1999(1)
    23.王颖.从雅典百年奥运谈竞技体育本质的回归.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
    24.陈融.建国以来认识和处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关系的历史启示.体育文史,1999(3)
    25.李静波.美国总统体质委员会对美国学校体育的重要影响.中国体育科技,2000(11)
    26.周晓东.国际大众体育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体育科学研究,2000(2)
    27.卢元镇 马廉桢.辉煌背后的阴影.体育文化导刊,2005(6)
    28.姚颂平 译.民主德国的奥运训练体系.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1)
    29.卢元镇 马廉祯.难以自拔的体制陷阱.体育文化导刊,2005(9)
    30.卢元镇 马廉祯.体制与观念相互依攀的怪圈.体育文化导刊,2005(10)
    31.顾渊彦.战后日本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变迁与发展新动向.全球教育展望,2001(3)
    32.聂啸虎.“二战”后日本体育复兴的历史考察.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
    33.大熊广明.学者笔下的近代日本体育史.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1)
    34.周爱光.战后日本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走向.体育文化导刊,2003(11)
    35.郝勤.政府再体育发展中地位与作用.体育学刊,2004(2)
    36.凌平,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大众体育发展的基本概况.浙江体育科学,1994(6)
    37.陈融.21世纪中国体育价值取向变化之前瞻.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
    38.刘新华.日本奥运黄金计划的缘起及诠释.体育文化导刊,2005(3)
    39.吕树庭.从中日竞技体育的兴衰看体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体育科学,1990(3)
    40.詹建国.俄罗斯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与运动训练的经验与启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
    41.侯晋龙.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体育发展与创新的思考.湖北体育科学,1999(1)
    42.胡小明.论全民健身的制度创新.体育文化导刊.2005(12)
    43.张楚廷.以人为本与教育学改造.高等教育研究,2004(5)
    44.王成夫.试论体育博弈论的理论基础.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
    45.郑也夫.罢赛风波与官商争斗.博览群书,2004(11)
    46.曲晓阳.中国体育报:从培养体育人才到塑造全面人才.中国体育报,2004-11-4
    47.凌平.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过程特征.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
    48.李卫东.中国体育改革二十年综览.体育科研,1999,3
    49.熊斗寅.中国体育的转轨问题.体育文史.1997(4)
    50.凌平.中国竞技体制改若干问题探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1
    51.易春燕.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两种观点.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4)
    52.杜文杰.世纪大骗局.新体育,2003(6)
    53.谭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与奥运战略思想基础的形成.四川体育科学,1994(4)
    54.谭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的由来与发展.体育文史,1992(1)
    55.嵇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体育超前论”的实质.体育学通讯,1991(1)
    56.熊斗寅.90年代中国体育的发展战略.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0(1)
    57.谢琼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体育的现状和未来.体育文史,1999(1)
    58.徐晖.试论我国群众体育的现状与发展途径.体育文化导刊 2005(9)
    59.胡晓风.关于体育科学体系的若干问题.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0(1)
    60.刘文浩.美国的体育与竞技运动:两者的比较与对照.体育学刊,2000(3)
    61.李树怡.体育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福建体育科技,1997(3)
    62.李力研.再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体育文史,1996(3)
    63.张春华.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因素之思考.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1)
    64.喻坚.试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福建体育科技,1999(5)
    65.龚德贵.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体育与科学,2002(2)
    66.诸葛伟民.试论体育的时代价值.中国体育科技,2003(2)
    67.刘官元.21世纪竞技体育发展的人文观.中国成人教育,2003(11)
    68.罗建萍.新时代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探析.体育与科学,2001(3)
    69.肖林鹏.论运动训练的“以人为本”.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3)
    70.李元伟.科技与体育——关于新世纪体育科学技术发展问题.中国体育科技,2002(6)
    71.付志华.我国体育科技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
    72.姚继忠.科学技术·体育·人随想.体育与科学,1989(1)
    73.虞重干.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及其人力资源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
    74.雷艳云.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75.马宣建.体育运动整体协调发展刍议.福建体育科技,1994(1)
    76.于可红.体育进展的生态学思考.中国体育科技,2000(1)
    77.鲍明晓.美美与共:和谐社会与体育发展.体育文化导刊,2005(10)
    78.肖林鹏.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释义.体育文化导刊,2003(5)
    79.王志刚.论“举国体制”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文化导刊,2003(7)
    80.连桂红.可持续发展呼唤全民健身.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3)
    81.窦喆.试论中国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文化导刊,2003(6)
    82.虞重干.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5)
    83.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演变.体育学刊,2003(2)
    84.梁源.体育产业可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
    85.张瑞林.小康社会背景下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和谐机制研究.体育文化导刊, 2005(12)
    86.狐鸣.给中国体育多一些人文关怀.体育文化导刊,2004(12)
    87.余学好.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人全面发展价值观的背离.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6)
    88.王程.大众体育:和谐社会的呼唤.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4)
    89.丁秀娟.我国城市女性体育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学分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4)
    90.邓星华.文化多元化与现代体育发展的自主选择.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
    91.魏纪中.体育运动事业的科学发展观.体育文化导刊,2005(8)
    92.胡逢青.科学发展观与增强人民体质.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4)
    93.笑非.“德国战车”在亚城搁浅.新体育,1996(10)
    94.陈秀武.论战后日本的国家意识.日本学论坛,2004(4)
    95.程云峰.21世纪我国体育目标取向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
    96.李建军: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日本保健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
    97.许运清.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与教育.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994(4)
    98.崔颖波.日本战后体育方针的演变.体育文化导刊,2004(5)
    99.崔颖波.东京奥运会后的日本体育发展给我们的启示.体育与科学,2004(4)
    100.楼兰萍.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5)
    101.孙金蓉.日本大众体育的进展状况及其振兴政策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6)
    102.孙金蓉.日本大众体育的进展状况及其振兴政策的研究(二).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103.崔颖波.日本发展大众体育的特点及趋势.体育与科学,2003(2)
    104.邓星华.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价值的重构.体育学刊,2005(6)
    105.骆平山,我国与日本校外体育开展状况之比较.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4(3)
    106.朱国平.金牌 举国体制 改革.体育文化导刊,2005(5)
    107.赤松喜久.日本学校体育现状.中国教育报,2001-10-4(第3版)
    108.许永刚.我国竞技体育垄断的态势及其行业特点.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4)
    109.陈琳.日本的群众体育.中国体育科技,1997(8)
    110.陈琳.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改革,体育科研,2003(4)
    111.石磊.美国大众体育运动概况.国外体育动态,1998(13)
    112.孙金蓉.日本残疾人体育活动动向初探.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1)
    113.周传志.家庭体育——全民健身的突破口.体育文史,2001(3)
    114.袁海强.试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代价.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1)
    115.安德雷·马克维茨.足球在美国:一个边缘化的故事.美国研究,2001(1)
    116.金俊岐.发展观的演变与人的显现.河南大学学报,2004(4)
    117.周天勇.论科学发展观.光明日报,2004-6-1
    118.胡爱玲.对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硕士论文).郑州:郑州大学,2004
    119.张道全.科学发展观与发展的代价意识.求是,2004(11)
    120.王相林.产权、制度与公平竞赛——解读“假球黑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
    121.张在宁.“代价论”的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观.体育学刊.2003(5)
    122.杨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演进与思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721
    123.王耀超.关于学校体育发展观的理论思考.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3)
    124.朱国平.金牌 举国体制 改革.体育文化导刊.2005(5)
    125.尹海立.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向“体教结合”模式转变的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
    126.熊文等.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蕴.中国体育科技.2005(4)
    127.王岗.科学与人文冲突视角下的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文化导刊.2005(7)
    128.刘青.论“举国体制”与我国体育体制和制度的创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4)
    129.肖林鹏.试论竞技体育资源观.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3)
    130.侯京卫,叶健芬.试论科学发展观下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体育科学研究 2005(1)
    131.万昌智.学校体育改革的科学发展观.体育学刊.2004(6)72~74
    132.成会君.制度是推动体育发展的根本因素.体育学刊.2005(2)
    133.杨志敏.现代竞技体育困惑的文化反思.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134.邵恒忠.论社会发展观对体育的影响.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4)
    135.于善旭.论公民体育权利的时代内涵.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4)
    136.戴三育.论体育观形成的规律.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8(2)
    137.胡小明.社会发展与体育变革.体育与科学.1999(4)
    138.胡小明.中国体育的改革与创新.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5)
    139.谢琼桓.体育的发展与代价问题.体育学刊.2005(1)
    140.陈培德.科学发展观与人文奥运及未来体育走向.浙江体育科学.2005(1)
    141.龚健.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大众体育理论问题探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5)
    142.张新.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体育理论思想探析(硕士论文),西南师范大学.2002
    143.任莲香,范海荣.体育精神与市场经济.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0(1)
    144.喻坚.警惕兴奋剂在校园蔓延.中国学校体育.2004(3)
    145.黄俊伟.高等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体育人权”.现代教育科学.2004(5)
    146.何清涟.旧曲新弹:经济发展与社会代价.开放时代,1999(6)
    147.倪永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山东 经济战略研究.2004(3)
    148.曾培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党建,2004(4)
    149.周传志.我国新时期家庭体育的作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150.胡庆山.论社会主义和谐体育的构建.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
    151.夏甄陶.论以人为本.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3)
    152.林德宏.“以人为本”刍议.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153.陈志尚.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154.对“GDP增长情结”说不.社会科学报,2003-5-22(3版)
    155.任海.我国体育资源配置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3)
    156.张琼.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学习出版社,2005
    157.吴忠民.关于社会公正的几个问题.湖南社会科学,2004(2)
    158.姜银传、郑洁.社会公平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学习与实践 2005(5)
    159.李素华.社会公正: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和根本动力.探索与争鸣.2005(5)
    160.王海明,孙英.社会公正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1)
    161.王婷.社会公正和新型公共领域的建构.北方论丛.2005(2)
    162.郑杭生.转型加速期的社会公平问题.前线.2001(4)
    163.范素萍.重塑体育公平竞争的理念.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164.朱宏军.中国转型期社会不公平现象探析.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61)
    165.彭寿清.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求索.2005(3)
    166.吴忠民.中国社会公正的现状与趋势.江海学刊.2005(2)
    167.马俊峰,张二芳.以制度创新来保障社会公正.天津社会科学.2004(4)
    168.董传升.体育技术化与体育公平竞争精神的破坏.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1)
    169.卢成义.试论现代竞技体育中不公平因素.山东体育科技.1999(1)
    170.姚弘芹,杨建梓.试论社会公平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前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71.白暴力,梁泳梅,李宁.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平问题研究述要.高校理论战线.2005(9)
    172.刘再春,刘秋平.社会公正与制度的哲学思考.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173.吕福康.社会公正的现实求索.浙江社会科学.2000(4)
    174.王素平.社会公正与效率.经济论坛.2001(21)
    175.董敏志.社会公正: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社会科学.1999(12)
    176.王霞.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青海社会科学.2005(3)
    177.赵金亮,卜建华.全面小康与社会公正.兰州学刊.2004(1)1
    178.万远英.论转型时期的社会公正及其实现.社会科学研究.2004(1)
    179.李军鹏.论中国社会公正问题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3)
    180.常健.论社会公正的三维制衡.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181.郭平,宋一心.竞技体育中不公平竞争现象的存在及其消除.体育与科学.1999(6)
    182.徐向梅.经济转轨与社会公正.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5(1)
    183.闫洁.规则公正: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途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184.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
    185.杨尧忠.用新的发展观审视新的学校体育观.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186.李晗.竞技体育中高科技的应用是对公平竞争精神的破坏.体育学刊,2005(3)
    187.陈刚.转型时期的社会公正.学海2005(1)
    188.司荣贵.论体育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和原则.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
    189.王亚飞.公共体育:社会伦理向度的哲学思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
    190.薛凯.政治体制改革从执政能力突破.半月谈,2004(20)
    191.丰子义.关于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哲学研究,1995(7)
    192.王雅林.“代价“范畴及其意义.学习与探索,1994(3)
    193.梁俊雄 等.粤港澳三地区体育社团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
    194.崔丽丽 等.全国性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4)
    195.李相如,等.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调查与研究.体育科学,2002(4)
    196.李江源.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不足略论.教育与现代化,2001(2)
    197.陈晴.略论科学发展观与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6)
    198.杨彤彤.现代体育发展的两难困境.体育文化导刊,2003(4)
    199.张华强.论后现代主义下以人为本的体育观.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
    200.冯霞.人学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研究(博士论文).华南师范大学,2004
    201.庄严.现实的人:历史发展的动力(博士论文).黑龙江大学,2004
    202.陈军科.当代社会发展:人的解放和文化自觉(博士论文).中共中央党校,2001
    1.中国体育设施建设网,http://www.csiso.com
    2.中国体育在线 http://www.sportsol.com.cn
    3.中国大众体育网,http://www.chinasfa.net
    4.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http://www.olympic.cn
    5.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6.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网站,http://www.sport.gov.cn
    7.体总网 http://www.sport.org.cn
    8.和谐中国网 www.harmonycn.net
    9.新浪网 www.sina.com.cn
    10.凤凰网 http://www.phoenixtv.com
    11.中国法律资讯网 http://www.law.com.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