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三家《诗》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齐、鲁、韩三家《诗》是汉代重要的《诗》学著作,魏晋以后逐渐亡佚,今仅存《韩诗外传》。清代学者在南宋王应麟所开创的辑佚研究三家《诗》的基础上,展开了对三家《诗》的全面搜讨、考校。清代三家《诗》研究是三家《诗》发展的里程碑,是《诗经》学史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经学史上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对清代三家《诗》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了三家《诗》研究在《诗经》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尽可能挖掘清代三家《诗》研究的巨大价值,试图在三家《诗》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正文部分分为六章。
     第一章是概述清代三家《诗》研究的整体状况,分析清代三家《诗》研究局面形成的原因,材料来源和在研究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从宏观上整体关照清代三家《诗》研究的面貌。
     第二、三、四章,分别从辨伪、辑佚和今文发挥三个角度,分析清代三家《诗》研究的重要成果。清初的三家《诗》的辨伪研究,净化了三家《诗》材料来源的背景空间,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三家《诗》的辑佚研究贯穿有清一代,经过众多学者的通力合作,使得三家《诗》的遗说搜讨殆尽,成为后学研治三家《诗》的重要依据。道咸以后,探讨三家《诗》今文大义的研究蔚然勃兴。本文重点分析代表人物的著述成就,全面探讨他们的扶危继绝之功用。
     第五章主要谈清儒对于三家《诗》的运用,指出了《毛诗》研究中融合三家《诗》资料,是《诗经》学史发展的必然。三家《诗》本身的文学特性和清代《诗经》文学研究的发展,也使得三家《诗》的经学研究与文学研究必然走向融合。
     第六章是对现存唯一比较完整的三家《诗》著作《韩诗外传》的分析,它与先秦《诗》学关系渊源深厚,蕴含着丰富的《诗》学信息。清代在考证、校勘《外传》方面都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
     总之,清代的三家《诗》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是《诗经》学史的重要课题,是我们认识汉代三家《诗》学的重要资料。
The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of Qi, Lu, and Han were the important works of the Book of Songs in the Han Dynasty, but all their works had been lost except HanShiWaiZhuan since the WeiJin Dynasty. A scholar named Wang Yinglin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ad tried to study on the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On the basis of his works, a lot of scholars made an attempt to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in the Qing Dynasty. To a certain extent, we can say it is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studying of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and even the Book of Songs today.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it is essential that make a systematic analysis to achievements find their worth of the study on the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in the Qing Dynast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Chapter 1 give to readers a brief introductory of the study on the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in the Qing Dynasty in order to explain their the main background, source of materials, and the feature of those scholars' study.
     Chapters 2,3&4, elucidate three aspects of the fruitful results of the study on the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in the Qing Dynasty, namely, separately from discriminating with ancient books of dubious authenticity, collecting and compiling, and elaborating a meaning. In early of the Qing Dynasty, discriminating with ancient books of dubious authenticity introspected to style of study to the last stage of the Ming Dynasty. All of these were the basis of the later research. The achievements of collecting and compiling passed though a lot of predecessors' works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scholars' attitude towards work was to seek truth from facts and to be honest. As a result, the scholars gathered nothing less than the lost meaning of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which became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into researching the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The point of the study on the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had chang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ocial situation at the age of the Emperor Dao-guang and the Emperor Xian-feng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research of the meaning of New Text Confucianism of the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were vigorously emerged, which magnified the feature of the meaning of New Text Confucianism of the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Chapter 5 mainly discusses that Qing Dynasty scholars made use of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It expounds that with help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is inevitable results in the cause of Mao-shi's researching. The Literature characteristic of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and developing of Literature researching of the Book of songs in Qing dynasty promoted the blend study between classic and literature of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Chapter 6 discusses the hanshiwaizhuan which is comparatively fullness the work of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up to now, and it includes abundant information of the study of the Book of songs. Textual criticism of hanshiwaizhuan extensive developed compare to early dynasty.
     In short, researching of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yieldes the substantial results, which is importation subject of study of the Book of songs. And is important information of we understanding the study of the Book of songs about Han Dynasty.
引文
1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34页
    2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69页
    3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7页
    4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页
    5 周予同《群经概论》,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第一集一千种》,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39页
    6 章太炎《訄书·初刻本·重订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7 梁启超《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朱维铮校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8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变迁之大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9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 陈祖武《清初学术思辨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1 王俊义《清代学术探研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2 陈其泰、李廷勇《中国学术通史》(清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3 马宗霍《中国经学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
    14 [日本]本田成之《中国经学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15 周予同《中国经学史讲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16 周予同《群经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17 蒋伯潜《十三经概论》,上海:世界书局,1944
    18 吴雁南、秦学颀、李禹阶主编《中国经学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19 吴雁南主编《清代经学史通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20 [台湾]林庆彰《中国经学史基础》,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2
    21 谢无量《诗经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
    22 金公亮《诗经学ABC》,上海:世界书局,1929
    23 徐澄宇《诗经学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6
    24 胡朴安《胡朴安学术论著》,雪克编校,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25 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26 韩明安《诗经研究概观》,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27 鲁洪生《诗经学概论》,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
    28 戴维《诗经研究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29 洪湛侯《诗经学史》,北京:中华书局,2002
    30 张启成《诗经研究史论稿》,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31 [台湾]林叶连《中国历代诗经学》,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5
    32 [香港]李家树《传统以外的诗经学》,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1994
    33 [香港]李家树《诗经历史公案》,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
    34 郑振铎《关于诗经研究的重要书籍介绍》,《小说月报·中国文学研究专号》,1927
    35 夏传才《论清代〈诗经〉研究的革新和继承》,《天津师院学报》,1982(4)
    36 周元彪《清代〈诗经〉研究观的嬗变与毛诗学派的〈诗经〉研究》,《江西社会科学》,1998(4)
    37 陈国安《清代“诗经学”流派述略》,《南阳师院学报》,2005(11)
    38 宁宇《清代诗经学的发展阶段及主要派别》,《泰山学院学报》,2005(4)
    39 何慎怡《魏源论齐鲁韩与〈毛诗〉的异同》,《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8(5)
    40 何慎怡《〈诗古微〉版本述略》,《中国文学研究》,1990(2)
    41 李瑚《〈诗古微〉(校点本)评介》,《近代史研究》,1991(6)
    42 李瑚《魏源〈诗古微〉臆说》,《益阳师专学报》,1996(1)
    43 孔繁《魏源对汉代今、古文经学之辨析》,《河北学刊》,1998(6)
    44 张启成《论魏源的〈诗古微〉》,《贵州文史论丛》,2006(2)
    45 李传书《魏源今文〈诗〉学评述》,《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4(4)
    46 邹凤礼《〈诗三家义集疏〉评述》,《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3)
    47 赵茂林《王先谦与陈乔枞三家〈诗〉研究比较》,《广西社会科学》,2004(4)
    48 [香港]陈致《商略古今,折衷汉宋:论王先谦的今文〈诗〉学》,《湖南大学学报》,2006(1)
    49 王文华《王应麟辑佚书问题》,载张舜徽主编《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三),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0 张祝平《王应麟〈诗考〉版本源流麓正》,《南通师专学报》,1994(2)
    51 张祝平《三家〈诗〉辑佚研究的重要系列著作——〈诗考〉及其增校系列著作学术及版本源流考述》,载《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诗经学会编,香港:天马图书公司,1998(6)
    52 [台湾]蒋秋华《王应麟的〈诗经〉学》,《开封大学学报》,1997(1)
    53 俞艳庭《清儒三家〈诗〉辑佚成就述略》,《唐都学刊》,2006(3)
    54 [台湾]叶国良《〈诗〉三家说之辑佚与鉴别》,《国立编译馆馆刊》第九卷第一期,1980(6)
    55 [台湾]贺广如《范家相〈三家诗拾遗〉及其相关问题》,《汉学研究》,第22卷第一期,2004(6)
    56 [台湾]贺广如《冯登府的三家〈诗〉辑佚学》,《中国文哲研究辑刊》第二十三期,2003(9)
    57 宁宇《清代文学派〈诗〉学研究》,山东大学 2004届博士毕业论文
    58 何海燕《清代〈诗经〉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2005届博士毕业论文
    59 赵茂林《两汉三家〈诗〉研究》,扬州大学 2004届博士毕业论文
    60 [台湾]周浩治《清代之〈诗经〉学》,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国文所硕士论文,1969
    61 [台湾]林美兰《魏源〈诗古微〉研究》,台北:东吴大学国文所硕士论文,1992
    62 [台湾]江乾益《陈寿祺父子三家〈诗〉遗说研究》,台北: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4
    63 [台湾]杨瑞嘉《龚橙〈诗本谊〉研究》,彰化: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硕士论文,1998
    64 [台湾]蒋秋华《姚际恒对〈子贡诗传〉、〈申培诗说〉的考辨》,载《第二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诗经学会编,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65 [台湾]林庆彰《清初的群经辨伪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
    66 赵善诒《韩诗外传补正》,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
    67 屈守元《韩诗外传笺疏》,成都:巴蜀书社,1996
    68 许维遹《韩诗外传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05
    69 [台湾]赖炎元《韩诗外传考征》,台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63
    70 杨树达《增订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83
    71 金德健《司马迁所见书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
    72 [台湾]徐复观《两汉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3 艾春明《论〈韩诗外传〉的经学价值》,东北师范大学 2002届硕士毕业论文
    74 杨柳《〈韩诗外传〉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 2002届硕士毕业论文
    75 王培友《〈韩诗外传〉研究》,曲阜师范大学 2005届硕士毕业论文
    76 刘强《〈韩诗外传〉研究》,西北师范大学 2005届硕士毕业论文
    77 曾小亻毛《〈韩诗外传〉综论》,江西师范大学 2005届硕士毕业论文
    78 [汉]班固《汉书》卷八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61,1708页
    79 [唐]魏征等《隋书》卷三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73,918页
    80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序例》,北京:中华书局,1987
    81 [清]皮锡瑞《诗经通论》,《经学通论》,北京:中华书局,1954,65页
    82 [清]范家相《三家诗拾遗》卷一,丛书集成新编,第56册,333页
    83 《三家诗拾遗》卷二,338页
    84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十六,北京:中华书局,2003,135页
    85 《四库全书总目》卷十五,126页
    86 按:由于丰坊所作《鲁诗世学》首列《子贡诗传》,并《子贡诗传》的出现,也意在三家《诗》领域的作伪,故本文把伪《子贡诗传》归入三家《诗》的伪作。
    87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一百九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5071-5072页
    88 [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补证》,黄云眉补证,济南:齐鲁书社,1980,32页
    89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37页
    90 [南宋]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三,丛书集成新编,第55册,492页
    91 《吕氏家塾读诗记》卷四,497页
    92 《吕氏家塾读诗记》卷六,509页
    93 《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三,493页
    94 《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五,503页
    95 [清]徐堂《韩诗述》,稿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96 《六家诗名物疏》,或题为冯应京撰,误。详见徐超《六家诗名物疏提要》,夏传才、董治安主编《诗经要籍提要》,学苑出版社,2003,171-174页
    97 [明]冯复京《六家诗名物疏·叙例》,《四库全书珍本》三集,第49册
    98 《六家诗名物疏》卷十,第50册
    1 [台湾]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增订本自序),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2 马宗霍《中国经学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139页
    3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229页
    4 [清]阮元《毛诗注疏校勘记·序》,《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66页
    5 [清]钱谦益《与卓去病论经学书》,《初学集》卷七十九,《钱牧斋全集》(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706页
    6 [清]顾炎武《述古》,《亭林诗文集·诗集》卷四,四部丛刊初编,第265册
    7 [清]卢文诏《〈经义杂记〉序》,《抱经堂文集》卷二,北京:中华书局,2006,25页
    8 [清]钱大昕《臧玉林〈经义杂识〉序》,《潜研堂文集》卷二十四,四部丛刊初编,第301册
    9 漆永祥《乾嘉考据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38页
    10 [清]阮元《西湖诂经精舍记》,《揅经室二集》卷七,四部丛刊初编,第305册
    11 漆永祥《乾嘉考据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9页
    12 吴雁南主编《清代经学史通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136页
    13 [清]王心敬《丰川诗说·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79册,2页
    14 [清]崔述《崔东壁遗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526页
    15 赵尔巽等《清史稿·黄宗羲传》卷四百八十,北京:中华书局,1976,13105页
    16 《康熙起居注》(第一册)二十一年八月初八日,北京:中华书局,1984,879页
    17 《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一十三,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乙卯条,《大清圣祖仁(康熙)皇帝实录》(三),台北:台湾华文书局,1964,1512页
    18 《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五十八,康熙五十三年四月乙亥条,《大清圣祖仁(康熙)皇帝实录》(六),台北:台湾华文书局,1964,3447页
    19 [清]纪昀《诗序补义序》,《纪晓岚文集》卷八(第一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156页
    20 [清]桂馥《昔才论》,《晚学集》卷一,丛书集成新编,第77册,491页
    21 [清]范家相《三家诗拾遗》卷二,丛书集成新编,第56册,342页
    22 [清]董兆熊《徐君澹人墓志铭》,《清碑传合集》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2842页
    23 [清]陈寿祺,[清]陈乔枞《三家诗遗说考·自序》,《续修四库全书》,第76册,42页
    24 漆永祥《乾嘉考据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69页
    25 [清]王述祖《齐鲁韩诗谱跋》,王初桐《齐鲁韩诗谱》,巏堥山人杂著五种
    26 漆永祥《乾嘉考据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69页
    27 卢文弨 《与谢金圃学使书》,《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一,四部丛刊初编,第300册
    28 [清]王引之《詹事府少詹事钱先生神道碑铭》,《王文简公文集》卷四,《续修四库全书》,第1490册,397-398页
    29 [清]钱大昕《卢氏群书拾补序》,《潜研堂文集》卷二十五,四部丛刊初编,第301册
    30 [清]阮元《惜阴日记序》,《揅经室三集》卷五,四部丛刊初编,第305册
    3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三十三,中华书局,2003,278页
    32 [清]毕沅《传经表·序》,丛书集成新编,第10册,665页
    33 [清]洪震煊《两汉经师家法考》,阮元辑《诂经精舍文集》卷十一,丛书集成新编,第59册,213页
    34 [清]惠栋《九经古义·述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9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362页
    35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北京:中华书局,2004,233-234页
    36 胡朴安《诗经学》,雪克编校《胡朴安学术论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64页
    37 [清]陈寿祺、[清]陈乔枞《三家诗遗说考·齐诗遗说考自叙》,《续修四库全书》,第76册,324页
    38 [清]杨椿《毛诗考后序》,《孟粼堂文钞》卷五,《续修四库全书》,第1423册,60页
    39 [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金生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23页
    40 [清]魏源《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叙》,《魏源集》(上),北京:中华书局,1976,152页
    41 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195页
    42 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33页
    43 顾颉刚《浪口村随笔》,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75页
    44 张启成《诗经研究史论稿》,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241页
    45 陈子展《诗经直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15页
    46 余冠英《诗经选》,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105页
    47 吴格《诗三家义集疏·点校说明》,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吴格点校,中华书局,1987
    48 陈子展《〈诗经直解〉代序》,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49 赵茂林《两汉三家〈诗〉研究》,扬州大学2004届博士毕业论文,49页
    50 赵茂林《两汉三家〈诗〉研究》,扬州大学2004届博士毕业论文,42页
    51 [清]王引之《詹事府少詹事钱先生神道碑铭》,《王文简公文集》卷四,《续修四库全书》,第1490册,396页
    52 [清]钱大昕《答王西庄书》,《潜研堂文集》卷三十五,四部丛刊初编,第302册
    53 赵茂林《两汉三家〈诗〉研究》,扬州大学2004届博士毕业论文,42-49页
    54 [清]戴震:《与是仲明论学书》,《戴东原集》卷九,《续修四库全书》,第1434册,521页
    1 梁启超《饮冰室书话》,周岚、常弘编,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166页
    2 [清]朱彝尊《经义考》卷二九七,四部备要本
    3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北京:中华书局,2004,292页。
    4 [清]钱谦益《新刻十三经注疏序》,《初学集》卷二十八,《钱牧斋全集》(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851页
    5 [台湾]林庆彰《清初的群经辨伪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6页
    6 [清]顾炎武《答李子德书》,《亭林诗文集·文集》卷四,四部丛刊初编,第265册
    7 [清]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鲒埼亭集》卷十一,四部丛刊初编,第292册
    8 [台湾]林庆彰《清初的群经辨伪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48页
    9 萧一山《清代通史》卷上(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948页
    10 [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补证》,黄云眉补证,济南:齐鲁书社,1982,1页
    11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11页
    12 吴雁南主编《清代经学史通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25页
    13 [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十二,北京:中华书局,2003,102页
    14 [清]毛奇龄《〈诗传〉〈诗说〉驳义》,清康熙间李恭等刊萧山陆凝瑞堂修补重印《西河合集》本
    15 洪湛侯《诗经学史》(上),北京:中华书局,2002,437页
    16 [明]周应宾《九经考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150册,641页
    17 同上
    18 [明]陈元龄《思文初编》卷三,《四库禁毁书刊》,第4册,675-676页
    19 [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上,丛书集成新编,第119册,653页
    20 按:“根据林庆彰先生考察的结果,可知《子贡诗传》有抄本与刻本两种,其间的编次和内容,颇有差异,显然是经过改动的,抄本是丰坊的原本,而刻本则是王文禄所改定的:今日流传的,多为王文禄的改刻本。至于《申培诗说》,则为王文禄抄袭《鲁诗世学》中的“正说”部分而成,不是丰坊所作。“(蒋秋华《姚际恒对(子贡诗传)、(申培诗说)的考辨》,《第二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510页。)又按:林庆彰先生的考察载于《丰坊与姚士葬》一文,台北东吴大学1978年硕士论文,未见。
    21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卷八十一,钱陆灿编,《明代传记丛刊》,台湾:明文书局出版,1991,447页
    22 [清]汪琬《尧峰文钞》卷三十四,四部丛刊初编,第277册
    23 [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补证》,黄云眉补证,济南:齐鲁书社,1982,31-32页
    24 《四库全书总目》卷十六,133页
    25 [清]毛奇龄《〈诗传〉〈诗说〉驳义》,清康熙间李恭等刊萧山陆凝瑞堂修补重印《西河合集》本
    26 同上
    27 同上
    28 同上
    29 同上
    30 同上
    31 同上
    32 同上
    33 同上
    34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08-310页
    35 陈垣《通鉴胡注表微·考证篇》,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76页
    36 [清]顾震福《韩诗遗说考·自序》,清光绪癸巳刊本
    37 [清]任启运《申公诗说序》,《清芬楼遗稿》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第1424册,178页
    38 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饮冰室合集》卷十二,专集104,北京:中华书局,1932年
    39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80页
    40 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先秦一元代),北京:中华书局,2005,15页
    41 [清]朱彝尊《经义考》卷九十九,《四部备要》本
    42 同上
    43 [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十五,中华书局,2003,19页
    44 [清]崔述《崔东壁遗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524页
    45 《崔东壁遗书》,525页
    46 [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85,1936页
    47 [清]魏源《诗古微》,何慎怡点校,《魏源全集》第一册,长沙:岳麓书社,2004,143页
    48 《崔东壁遗书》,528-529页
    49 《崔东壁遗书》,542页
    50 [清]马国翰《目耕帖》卷十三,《玉函山房辑佚书附目耕帖》,《续修四库全书》,第1205册,129页
    1 张升《论清代辑佚学兴盛的原因》,《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5)
    2 [清]昭梿《啸亭续录》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第1179册,627页
    3 [台湾]张丽珠《清代义理学新貌》,台北:里仁书局,1992,120页
    4 [台湾]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增订本自序),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5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19-320页
    6 《四库全书总目》,126页
    7 [清]范家相《三家诗拾遗·序》,丛书集成新编,第56册,331-368页
    8 [清]宋绵初《韩诗内传征·序》,《续修四库全书》,第75册,81页
    9 [清]李智俦《阮氏三家诗补遗·跋》,阮元《三家诗补遗》,《续修四库全书》,第76册
    10 [清]张之洞《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9796页
    11 [清]叶树声《论清儒辑佚》,《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5(1)
    12 [清]江瀚《诗经四家异文补》,丛书集成续编,经部·第8册,43页
    13 [清]陈寿祺、[清]陈乔枞《三家诗遗说考·鲁诗遗说考》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第76册,125页
    14 [清]陶方琦《韩诗遗说补·序》,稿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15 [清]徐璈《诗经广诂·例言》,《续修四库全书》第69册,366页
    16 [台湾]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增订本自序),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17 [清]徐璈《诗经广诂·例言》,《续修四库全书》,第69册,365页
    18 《诗经广诂》卷二,386页
    19 [清]邵晋涵《尔雅正义·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87册,35-36页
    20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20页
    21 蔡冠洛编著《清代七百名人传》(下),北京:中国书店,1984,1596-1597页
    22 《四库全书总目》,135页
    23 《四库全书总目》卷十六,135页
    24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第一册),中华书局,1980,40页 嘉锡案:李慈铭《荀学斋日记庚集上》云:范蘅洲先生《三家诗拾遗》,《四库提要》本及吾越嘉庆庚午刻本,俱以文字考异及古逸诗各一卷冠于首,卷三至卷十,方依次以《毛诗》三百篇为纲而辑缀鲁、齐、韩三家之说。《提要》以古逸诗与三家无涉,讥其开卷名实相乖。然蘅洲《自序》明言以此二卷附后,其凡例亦先言鲁、齐、韩三家之次第得失,而后言文字异同及古逸之诗,则四库所收本及家刻本,皆钞胥之误。(原注云,凡例第三条有云,“列之于首,以广见闻”,“首”乃“后”字之误。)
    25 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吴派经学家列传第四》,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印行,1985,175页
    26 [清] 宋绵初《韩诗内传征·序》,《续修四库全书》,第75册,81页
    27 洪湛侯《诗经学史》(下),中华书局,2002,599页
    28 张寿林《卢抱经增校诗考题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93,342页
    29 [清]陶思曾《诗考考》,清抄本,浙江图书馆藏
    30 [清]胡文英《诗考补·自叙》,《四库未收书辑刊》,经03辑06册,704页
    31 [清]杜堮《韩诗内传并薛君章句考·序》,钱玫《韩诗内传并薛君章句考》,清道光元年(1821)稿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32 [清]沈清瑞《韩诗故·叙》,清道光间刻本
    33 [清]沈清瑞《韩诗故》下卷,清道光间刻本
    34 [清]王引之《拜经日记序》,徐世昌《清儒学案小传》卷五,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85,741页
    35 [清]赵之谦《韩诗遗说·序》,臧庸《韩诗遗说》,丛书集成新编,第56册,369页
    36 [清]臧庸《韩诗遗说附订伪》,丛书集成新编,第56册,85页
    37 《韩诗遗说附订伪》,385页
    38 《韩诗遗说附订伪》,384页
    39 孙人和《韩诗内传并薛君章句考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93,446页
    40 [清]阮元《三家诗异文疏证·序》,冯登府《三家诗异文疏证》,清道光庚寅(1830)四明学舍刻本
    41 [清]洪颐煊《三家诗异文疏证·序》,冯登府《三家诗异文疏证》,清道光庚寅(1830)四明学舍刻本
    42 [清]张昌衢《三家诗异文疏证·序》,冯登府《三家诗异文疏证》,清道光庚寅(1830)四明学舍刻本,
    43 徐世昌编《清儒学案》卷一百四十四,台湾:国防研究院,中华大典编印会合作,1967,2533页
    44 赵尔巽等《清史稿·儒林传三》卷四百八十三,中华书局,13260页
    45 [清]李富孙《诗经异文释》卷四,《续修四库全书》,第75册,157页
    46 [清]方东树《阳城县知县前户部候补主事徐君墓志铭》,《清碑传合集》(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2482页
    47 [清]洪颐煊《诗经广诂·序》,徐璈《诗经广诂》,《续修四库全书》,第69册,364页
    48 [清]徐璈《诗经广洁·例言》,《续修四库全书》,第69册,365页
    49 [清]董兆熊《徐君澹人墓志铭》,《清碑传合集》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2842页
    50 [清]徐堂《三家诗述·韩诗述》,抄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51 同上
    52 [清]王述祖《齐鲁韩诗潜跋》,王初桐《齐鲁韩诗谱》,《巏堥山人杂著五种》本
    53 [清]王初桐《齐鲁韩诗谱·自序》,《巏堥山人杂著五种》本
    54 [清]叶德辉《阮氏三家诗补遗·叙》,阮元《三家诗补遗》,丛书集成续编,经部·第8册,3页
    55 [清]黄彭年《常州二子传》,《清碑传合集》(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3731页
    56 [清]方恮《韩诗辑·跋》,《蒋侑石遗书》本,清光绪三年莲池书局刊本
    57 [清]张慎仪《诗经异文补释·又记》,《薆园丛书》本
    58 [清]张慎仪《诗经异文补释·序》,《薆园丛书》本
    59 [清]顾震福《韩诗遗说续考·自序》,清光绪癸巳夏刊
    60 [清]段朝端《韩诗遗说续考·序》,顾震福《韩诗遗说续考》,清光绪癸巳夏刊
    61 [清]陶方琦《韩诗遗说补·叙》,稿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62 陈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上海书店,1993,319页
    63 [清]王谟《经翼钞序》,汉魏遗书钞(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199册,392页
    64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55页
    65 [清]郭则沄《经学博采录·序》,桂文灿《经学博采录》,《续修四库全书》第179册,2页
    66 [清]阮元《隐屏山人陈编修传》,《左海文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96册,55页
    67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下册),晋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722页
    68 [清]陈寿祺《西湖讲舍校经图记》,《左海文集》卷八,《续修四库全书》,第1496册,318页
    69 [清]陈寿祺《经郛条例》,《左海文集》卷四,《续修四库全书》,第1496册,137-138页
    70 [清]刘锦藻《皇朝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八,《续修四库全书》,第819册,163页
    71 清]陈寿祺、[清]陈乔枞《三家诗遗说考·自叙》,《续修四库全书》,第76册,42页
    72 同上
    73 [清]陈乔枞《诗经四家异文考·自序》,《续修阴库全书》,第75册,464页
    74 [清]皮锡瑞《诗经通论》,《经学通论》,北京:中华书局,2003,2页
    75 史革新《陈寿祺与清嘉道年间闽省学风的转变》,《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2(6)
    76 周予同《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朱维铮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0-21页
    77 《三家诗遗说考·韩诗遗说考·自序》,《续修四库全书》,第76册,494页
    78 胡朴安《诗经学》,雪克编校《胡朴安学术论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64页
    79 《三家诗遗说考·齐诗遗说考叙录》,326页
    80 《三家诗遗说考·鲁诗遗说考》,190页
    81 《三家诗遗说考·自叙》,42页
    82 洪湛候《诗经学史》,中华书局,2002,600-601页
    83 [清]刘肇隅《重刊阮氏三家诗补遗序》,阮元《三家诗补遗》,丛书集成续编,第8册
    84 胡朴安《诗经学》,雪克编校《胡朴安学术论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64页
    85 《三家诗遗说考·鲁诗遗说考》,191页
    86 [清]陈寿祺、陈乔枞《三家诗遗说考·鲁诗遗说考》,《续修四库全书》,第76册,125页
    87 《三家诗遗说考·鲁诗遗说考》151页
    88 《三家诗遗说考·韩诗遗说考》,636页
    89 《三家诗遗说考·齐诗遗说考》,349页
    90 缪荃孙《积学斋丛书序》,《艺风堂文集》卷五,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九十五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389页
    91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序》,吴格点校,中华书局,1987,5页
    92 [台湾]徐复观《中国经学史的基础》,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2,148页
    93 [清]陈乔枞《诗经四家异文考·自序》,《续修四库全书》,第75册,463页
    94 同上
    95 《诗经四家异文考·自序》,464页
    96 同上
    97 同上
    98 同上
    1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朱维铮校注,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57页
    2 [台湾]蔡长林《清代今文经学派发展的两条路向》,载彭林编《经学研究论文选》,上海书店,2002,80页
    3 [清]汪廷珍《秋槎杂记》,《实事求是斋遗稿》卷二,清嘉庆汪氏家刻本
    4 [清]章学诚《与汪龙庄书》,《文史通义新编》外篇三,仓修良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563页
    5 [清]陈澧《陈兰甫先生澧遗稿》,《岭南学报》第二卷第三期,1932.6,182-183页
    6 陈居渊《论乾嘉汉学的更新运动》,《中国史研究》,2002(4)
    7 蒋维乔《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上海:中华书局,1932,93页
    8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下),申云龙辑《清代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6,869页
    9 齐思和《魏源与晚清学风》,杨慎之、黄丽镛编《魏源思想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2页
    10 [清]郭嵩焘《魏默深先生古微堂诗集序》,《魏源集》(下),北京:中华书局,1976,846页
    11 《清代学术概论》,63页
    12 魏源《诗古微·目录书后》,《魏源全集》(第一册),何慎怡点校,长沙:岳麓书社,2004,736页
    13 魏源《默觚下·治篇一》,《魏源集》(上),北京:中华书局,1976,35页
    14 [清]魏耆《邵阳魏府君事略》,《魏源集》(下),北京:中华书局,1976,848页
    15 [清]刘逢禄《诗古微序》,《魏源全集》(第一册),何慎怡点校,长沙:岳麓书社,2004,730-731页
    16 张舜徽《清儒学记》,济南:齐鲁书社,1991,323页
    17 [台湾]王家俭《魏源年谱·谱前小识》,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67
    18 [清]魏源《武进李申耆先生传》,《魏源集》(上),北京:中华书局,1976,第361页
    19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魏源集》(上),中华书局,1976,49页
    20 《默觚下·学篇九》,《魏源集》(上),23页
    21 [清]盛康《皇朝经世文编续编·叙》,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八十四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22 [清]魏源《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叙》,《魏源集》(上),北京:中华书局,1976,152页
    23 [清]魏源《默觚·学篇九》,《魏源集》(上),中华书局,1976,24页
    24 [清]魏源《龚橙批校本诗古微识语》,《魏源全集》(第一册),岳麓书社,2004,737页
    25 [清]杨守敬《重刊诗古微序》;《魏源集》(下),中华书局,1976,877-878页
    26 陈其泰《清代公羊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212-213页
    27 [清]胡承珙《答陈硕甫明经书》,《求是堂文集》卷三,《续修四库全书》,第1500册,255页
    28 [清]胡承珙《与魏默深书》,《求是堂文集》卷三,266页
    29 [清]龚自珍《与张南山书》,张维屏《花甲闲谈》卷六,《四库未收书辑刊》10辑3册,334页
    30 魏源《诗古微》,何慎怡点校,《魏源全集》(第一册),长沙:岳麓书社,2004,234页
    31 《诗古微》,99页
    32 《诗古微》,99页
    33 李瑚《魏源<诗古微>臆说》,《魏源研究》,北京:朝华出版社,2002,713页
    34 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观堂集林》卷二十三(下),民国丛书·第四编·93册,上海:上海书店,1992按: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有言:“道咸以降,学者尚承乾嘉之风。然其时政治风俗己渐变于昔,国势亦稍稍不振,士大夫有忧之而不知所出,乃或托于先秦西汉之学,以图变革一切,然颇不循国初及乾嘉诸老为学之成法,其所陈夫古者,不必尽如古人之真,而其所以切今者,亦未必适中当世之弊,其言可以情感,而不能尽以理究。如龚璱人、魏默深之俦,其学在道后,虽不逮国初乾嘉二派之盛,然为此二派之所不能摄其逸而出此者,亦时势使之然也。”
    35 《诗古微》,62页
    36 《诗古微》,259页
    37 《诗古微》,321页
    38 《诗古微》,324页
    39 《诗古微》,157页
    40 同上
    41 《诗古微》,166页
    42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30页
    43 《诗古微》,137页
    44 《清代学术概论》,62页
    45 《诗古微》,343页
    46 《诗古微》,432页
    47 《诗古微》,99页
    48 《诗古微》,124页
    49 《诗古微》,129页
    50 《诗古微》,169页
    51 《诗古微》,60页
    52 《清代学术概论》,62页
    53 《诗古微》,143页
    54 《诗古微》,144页
    55 《诗古微》,147页
    56 《诗古微》,341页
    57 《诗古微》,273页
    58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6页
    59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230-231页
    60 齐思和《魏源与晚清学风》,杨慎之、黄丽镛编《魏源思想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38页
    61 叶德辉《与戴宣翘校官书》,《翼教丛编》卷六,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174页
    62 陈其泰、刘兰肖《魏源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229页
    63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6页
    64 《魏源评传》,229页
    65 文幸福《诗经毛传郑笺辨异·自序》,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66 [清]王先谦《葵园四种》,长沙:岳麓书社,1986,1页
    67 [清]王先谦《王先谦自定年谱》,《葵园四种》,长沙:岳麓书社,1986,685页
    68 吴格《诗三家义集疏·点校说明》,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中华书局,1987
    69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序例》,吴格点校,中华书局,1987
    70 同上
    71 《诗三家义集疏·序例》,17页。
    72 按:张启成先生在《诗经学史论稿》中将‘三家无异义’的列为王氏认为的三家与毛义相同,因而“《毛诗》于三家《诗》相同或相近的173篇,占56%”。值得商榷。
    73 张政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对诗旨的拟定》,载朱汉民主编《清代湘学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269页
    74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对诗旨的拟定》,271页
    75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对诗旨的拟定》,263页
    76 《诗三家义集疏·序例》
    77 《诗三家义集疏·点校说明》
    78 《诗三家义集疏》(上),210页
    79 《诗三家义集疏》(上),196页
    80 《诗三家义集疏》(上),150-151页
    81 《诗三家义集疏》,135页
    82 《诗三家义集疏·序例》
    83 [清]江瀚《诗三家义集疏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439页
    84 [清]刘锦藻《皇朝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八,《续修四库全书》,第819册,165页
    85 [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441页
    86 《龚自珍全集》,515页
    87 谭献《诗本谊·书后》,龚橙《诗本谊》《续修四库全书》,第73册,300页
    88 龚橙《诗本谊》,《续修四库全书》,第73册,275-276页
    89 《诗古微》,129页
    90 [清]龚橙《诗本谊·自序》,《续修四库全书》,第73册,79页
    91 《诗本谊》,280页
    92 《诗本谊》,281页
    93 《诗本谊》,286页
    94 皮名举《皮鹿门先生传略》,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2004,256页
    95 《师伏堂日记》戊戌年八月初七日,稿本藏湖北省图书馆。转引自吴仰湘《皮锡瑞的经学观——基于<师伏堂日记>的考察》,载朱汉民主编《清代湘学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276页
    96 周予同《经学历史·序言》,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2004
    97 皮锡瑞《诗经通论》,《经学通论》,北京:中华书局,2003,2页
    98 皮锡瑞《师伏堂日记》壬辰年闰六月初七日。稿本藏湖北省图书馆,转引自吴仰湘《皮锡瑞的经学观——基于<师伏堂日记>的考察》,载朱汉民主编《清代湘学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281页
    99 皮锡瑞《诗经通论》,13页
    100 同上
    101 江瀚《诗经补笺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3,428页
    102 郑师渠《梁启超与今文经》《中州学刊》,1994(4),104页
    103 陈国安《梁启超<诗经>研究述略》,《江苏大学学报》2004,(2),67页
    104 章太炎《章太炎生平与学术自述》,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11页
    105 《章太炎生平与学术自述》,13页
    106 章太炎《訄书·清儒》,《訄书·初刻本·重订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57页。
    107 《訄书·清儒》,160-161页
    108 [清]迮鹤寿《齐诗翼氏学·前记》,《续修四库全书》,第75册,1页
    109 《齐诗翼氏学》,10页
    110 《齐诗翼氏学·前记》,1页
    111 《齐诗翼氏学》,37页
    112 [清]陈乔枞《齐诗翼氏学疏证·自序》,《续修四库全书》,第75册,40页
    113 同上
    114 同上
    115 [清]陈庆镛《齐诗翼氏学疏证·序》,陈乔枞《齐诗翼氏学疏证》,《续修四库全书》,第75册,41页
    116 周予同《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朱维铮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47-48页
    117 [清]陈乔枞《诗纬集证》,《续修四库全书》,第77册,762页
    118 同上
    119 同上
    120 《诗纬集证》,761页
    121 洪湛侯《诗经学史》(下),中华书局,2002,604页
    122 《诗纬集证》,761页
    123 《诗纬集证》,786页
    124 廖宗泽《六译先生行述》,廖幼平编《廖季平年谱》,巴蜀书社,1985,87页
    125 蒙文通《廖季平先生传》,廖幼平编《廖季平年谱》,巴蜀书社,1985,102页
    126 张寿林《诗纬搜遗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93,452页
    127 费振刚主编:《先秦两汉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3,78页
    1 [清]胡培翚《福建台湾道胡君别传》,《清碑传合集》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2861页
    2 [清]马瑞辰《毛诗后笺序》,胡承珙《毛诗后笺》,郭全芝校点,合肥:黄山书社,1999,2页
    3 [清]胡承珙《毛诗后笺》卷一,郭全芝校点,合肥:黄山书社,1999,17-18页
    4 《毛诗后笺》卷五,281页
    5 《毛诗后笺》卷二,104页
    6 《毛诗后笺》卷四,274-275页
    7 《毛诗后笺》卷七,418页
    8 [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上),中华书局,2005,3页
    9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一(上),16页
    10 《毛诗传笺通释》卷一(上),22-23页
    11 《毛诗传笺通释》卷一(上),23页
    12 《毛诗传笺通释·例言》
    13 《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十六(下),969页
    14 [清]马其昶《诗毛氏学·自序》,《续修四库全书》,第74册,339页
    15 [清]陈汉章《诗毛氏学·序》,马其昶《诗毛氏学》,《续修四库全书》,第74册,338页
    16 [清]尹继美《诗管见》卷七,《续修四库全书》,第74册,103页
    17 [明]陈第《毛诗古音考·自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第239册,407页
    18 [清]祁寯藻《毛诗昀订·叙》,苗夔《毛诗昀订》,《续修四库全书》,第74册,1页
    19 [清]杨椿《毛诗考后序》,《孟郯堂文钞》卷五,《续修四库全书》,第1423册,60页
    20 [清]陈庆镛《生民首章鲁毛异同解》,《清儒学案》卷一百四十六,徐世昌编,台湾国防研究院、中华大典编印会合作,1967,2565页
    21 周兴陆《吴敬梓<诗说>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5-16页
    22 《吴敬梓<诗说>研究》,82-83页
    23 《吴敬梓<诗说>研究》,83页
    24 《栖霞县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797页
    25 王献唐《诗切·序》,牟庭《诗切》,济南:齐鲁书社,1983
    26 [清]马邦举《默人先生墓志铭》,牟庭《同文尚书》,见《山左名贤遗书》,济南:齐鲁书社,1981,1605-1606页
    27 姜亮夫《诗切·序》,牟庭《诗切》,济南:齐鲁书社,1983
    28 牟庭《诗切自序》,牟庭《诗切》,济南:齐鲁书社,1983
    29 王献唐《诗切·序》
    30 同上
    31 姜亮夫《诗切序》
    32 [清]牟庭《诗切自序》
    33 姜亮夫《诗切·序》
    34 同上
    35 [清]牟庭《诗切自序》
    36 王献唐《诗切·序》
    37 姜亮夫《诗切序》
    38 《诗切》,7-10页
    39 [清]牟庭《诗切自序》
    40 《诗切》,588页
    41 [清]牟庭《诗切自序》
    42 同上
    43 王献唐《诗切·序》
    44 《诗切》,69页
    45 《诗切》,619-620页
    46 洪湛侯《诗经学史》,北京:中华书局,2002,527页
    1 [汉]班固《汉书·儒林传》卷八十八,中华书局,1961,3613页
    2 《汉书·艺文志》卷三十,1707-1708页
    3 [清]汪之昌《吴刻韩诗外传跋》,《青学斋集》卷五,1931年新阳汪氏青学斋刊本
    4 [清]陈澧《东塾读诗记》卷六,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06-107页
    5 [明]王世贞《读韩诗外传》,《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十二,台北:伟文出版社,1976,5274页
    6 [清]皮锡瑞《经学通论·诗经通论》,北京:中华书局,2003,2页
    7 《汉书·艺文志》卷三十,1708页
    8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一,《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458页
    9 《论语注疏》卷三,2466页
    10 [南宋]朱熹《四书集注》,《新编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2001,63页
    11 [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卷七十三,2343页
    12 [清]刘宝楠《愈愚录》卷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156册,230页
    13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卷八,《新编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97,232页
    14 《四库全书总目》卷十六,136页
    15 按:《四库全书》所见版本缺《诗》为二十八则,据他本增补后,今人许维通校释本缺《诗》为二十四则。
    16 按一:袁长江先生在《说<韩诗外传>》一文中认为:“《韩诗外传》同汉人一些讲义理的著作是一样的,不过显得有些庞杂。……《韩诗外传》之作,是为明道,不为说诗,更不为解诗。”(袁长江《说<韩诗外传>》,《中国韵文研究》,1996年第1期,13页。) 按二:《韩诗外传笺释·出版说明》:“现存《外传》的体例跟刘向的《新序》、《说苑》、《列女传》等相类似, 都是先讲一个故事,然后引《诗》以证。”(许维通《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2005)
    17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二,《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96页
    18 [清]周廷案《韩诗外传校注》卷四,《丛书集成新编》,第18册,584页
    19 《毛诗正义》卷十五,491页
    20 [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十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766页
    21 许维通《韩诗外传集释》卷四,北京:中华书局,2005,151页
    22 《毛诗正义》卷十五,491页
    23 [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十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768页。
    24 汪祚民《<韩诗外传>编排体例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3),104页
    25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83
    26 [宋]刘煦《新唐书·艺文志》卷五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75,1429页
    27 [清]汪中《荀卿子通论》,《述学》,四部丛刊初编,第397册
    28 许维通《韩诗外传集释》卷六,北京:中华书局,2005,212页
    29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卷九,《新编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97,256页
    30 赵伯雄《荀子引<诗>考论》,天津:《南开学报》,2000,(2),16页
    31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三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页
    32 《两汉思想史》(第三卷),6页
    33 罗立军《<韩诗外传>无关诗义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77页
    34 杨树达《增订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83,219页
    35 《汉书·艺文志》卷三十,1708页
    36 《隋书·经籍志》卷三十二,918页
    37 [宋]欧阳修,宋祁《旧唐书·经籍志》卷四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75,1970页
    38 [宋]刘煦《新唐书·艺文志》卷五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75,1429页
    39 [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一百二十四(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2001,1881页
    40 [宋]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第一上,四部丛刊三编本,第29册
    41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35页
    42 [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310页
    43 [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三,四部丛刊三编,第33册
    44 同上
    45 同上
    46 《困学纪闻》卷十
    47 [清]梁玉绳《瞥记》卷五,《续修四库全书》,第1157册,49页
    48 [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10页
    49 [元]钱惟善《韩诗外传序》,周廷寀《韩诗外传校注》,丛书集成新编,第18册,567页
    50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外一种),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07页
    51 [明]陈明《韩诗外传序》,周廷案《韩诗外传校注》,丛书集成新编本,567页
    52 [明]杨祜《刻韩诗外传序》,明芙蓉泉书屋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53 [明]薛来《跋韩诗外传后》,明芙蓉泉书屋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54 [明]黄从诫《韩诗外传旁注评林·识语》,明翁见冈书堂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55 张寿林《韩诗外传旁注评林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3,444-445页
    56 《韩诗外传旁注评林提要》,445页
    57 [明]余寅评《韩诗外传》卷四,明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58 同上
    59 [明]余寅评《韩诗外传》卷九
    60 [明]余寅评《韩诗外传》卷四
    61 [明]余寅评《韩诗外传》卷九
    62 [明]钟惺评《韩诗外传》卷二,明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63 [明]钟惺评《韩诗外传》卷七
    64 [明]钟惺评《韩诗外传》卷四
    65 [明]顾起纶《国雅品》,《四库全书存目从书补编》本,第1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331页
    66 [明]陈宏绪《江城名迹》卷二,《四库伞书珍本五集》第101册
    67 [清]于敏中、王际华等《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卷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75册,483页
    68 [清]胡赓善《韩诗外传校注序》,周廷寀《韩诗外传校注》,丛书集成新编,第18册,568页
    69 [清]卢文弨《校刻韩诗外传序》,《抱经堂文集》卷二,王文锦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6,28页
    70 同上
    71 伦明《校刻韩诗外传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3,443页
    72 [清]胡赓善《韩诗外传校注序》,周廷寀《韩诗外传校注》《丛书集成新编》,第18册,568页
    73 同上
    74 伦明《韩诗外传校注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93,443页
    75 同上
    76 吴棠《韩诗外传校注识语》,周廷案《韩诗外传校注》,《丛书集成新编》,第18册,570页
    77 同上
    78 陈垣《校勘学释例》,北京:中华书局,1959,146页
    79 [清]张映汉《韩诗外传疏证序》,陈士珂《韩诗外传疏证》,《四库未收书辑刊》09辑01册,400页
    80 屈守元《韩诗外传笺疏》,成都:巴蜀书社,1996,1042页
    81 伦明《韩诗外传疏证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3,446页
    82 瞿中溶《校元刊本韩诗外传跋》,民国二十年(1931)秦更年、吴眉孙覆青黄丕烈校补元刻本
    83 同上
    84 秦更年《校元刊本韩诗外传序》,民国二十年(1931)秦更年、吴眉孙覆青黄丕烈校补元刻本
    85 同上
    86 同上
    87 [清]许瀚《韩诗外传校议》,《敬跻堂丛书》本
    88 孙海波《韩诗外传校议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3,448页
    89 [清]俞樾《读韩诗外传》,《曲园杂纂》,《春在堂全书》本
    90 [明]焦兹《焦氏笔乘续集》卷三,《续修四库全书》,第1129册,651页
    91 屈守元《韩诗外传笺疏》,巴蜀书社,1996,888页
    92 [明]王世贞《读韩诗外传》,《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十二,台北:伟文出版社,1976,5274页
    93 《四库全书总目》卷十六,136页
    94 同上,
    95 罗立军《<韩诗外传>无关诗义辨正》,《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75页
    96 [清]卢文诏《校刻韩诗外传序》,《抱经堂文集》卷二,王文锦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6,28-29页
    97 [清]赵怀玉《校刻韩诗外传序》,吴棠合刻,《丛书集成新编》,第18册,568页
    98 [清]王揖唐《韩诗外传校议序》,许瀚《韩诗外传校议》,《敬跻堂丛书》本
    99 [清]汪之昌《吴刻韩诗外传跋》,《青学斋集》卷五,1931年新阳汪氏青学斋刊本
    100 [清]邹汉勋《读书偶识》卷四,《续修四库全书》,第1129册,411页
    101 [清]马国翰《目耕帖》卷十三,《玉函山房辑佚书附目耕帖》,《续修四库全书》,第1205册,129页
    1 [清]刘锦藻《皇朝续文献通考》,《续修四库全书》第819册,164页
    2 [清]谢章铤《左海后人朴园陈先生墓志铭》,《清碑传合集》三,上海:上海书店,1988,2887页
    3 江瀚《诗三家义集疏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93,439页
    4 [清]倪嘉谦《韩诗外传序》,清乾降十七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1.《毛诗正义》,孔颖达等,《十三经注疏》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诗考》,王应麟,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3.《吕氏家塾读诗记》,吕祖谦,《丛书集成新编》本,第55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版
    4.《六家诗名物疏》,冯复京,《四库全书珍本》三集,第4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5.《<诗传><诗说>驳义》,毛奇龄,清康熙间李恭等刊萧山陆凝瑞堂修补重印《西河合集》本
    6.《三家诗拾遗》,范家相,《丛书集成新编》本,第56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版
    7.《韩诗内传征》,宋绵初,《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乾隆六十年刻本,第7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8.《诗考考》,陶思曾,清抄本,浙江图书馆藏。
    9.《诗考补》,胡文英,《四库未收书辑刊》影印清乾隆间留芝堂刻本,第03辑0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0.《韩诗述》,徐堂,稿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11.《韩诗故》,沈清瑞,清道光间刻本
    12.《诗经广诂》,徐墩,《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道光十年刻本,第6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3.《齐鲁韩诗谱》,王初桐,巏堥山人杂著五种
    14.《韩诗遗说》附《订伪》,臧庸,《丛书集成新编》本,第56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版
    15.《诗切》,牟庭,济南:齐鲁书社,1983年版
    16.《三家诗遗说考》,陈寿祺、陈乔枞,《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左海续集》本,第7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7.《三家诗补遗》,阮元,《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仪征李氏刻《崇惠堂丛书》本,第7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8.《诗古微》,魏源,《魏源全集》本,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版
    19.《二家诗异文疏证》,冯登府,清道光庚寅(1830)四明学舍刻本
    20.《诗经异文释》,李富孙,《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皇清经解续编本,第7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1.《齐诗翼氏学》,迮鹤寿,《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嘉庆十七年蓬莱山房刻本,第7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2.《诗经四家异文考》,陈乔枞,《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道光间刻本,第7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3.《齐诗翼氏学疏证》,陈乔枞,《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左海续集》本,第7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4.《诗纬集证》,陈乔枞,《续修四库全书》清道光丙午小嫏嬛馆刻本,第7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5.《诗毛氏传疏》,陈奂,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版
    26.《毛诗后笺》,胡承珙著,郭全芝校点,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版
    27.《毛诗传笺通释》马瑞辰著,陈金生点校,中华书局,2005年版
    28.《韩诗内传并薛君章句考》,钱玫,清道光元年稿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29.《诗管见》,尹继美,《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咸丰十一年尹继美鼎吉堂木活字本,第7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0.《毛诗昀订》,苗夔,《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咸丰元年汉专亭刻本,第7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1.《诗经异文》,蒋日豫,《蒋侑石遗书》本,清光绪三年莲池书局刊本
    32.《韩诗辑》,蒋曰豫,《蒋侑石遗书》本,清光绪三年莲池书局刊本
    33.《诗本谊》,龚橙,《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光绪十五年刻本,第7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4.《韩诗遗说补》,陶方琦,稿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35.《诗毛氏学》,马其昶,《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民国七年铅印本,第7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6.《诗三家义集疏》,王先谦著,吴格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
    37.《诗经四家异文补》,江瀚,《丛书集成续编》本,第8册,上海书店,1994年版
    38.《诗经异文补释》,张慎仪,《菱园丛书》本
    39.《韩诗遗说考》,顾震福,清光绪癸巳刊本
    40.《韩诗外传校注》,周廷案校注,吴棠刻,《丛书集成新编》本,第18册,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版
    41.《韩诗外传疏证》,陈士珂,《四库未收书辑刊》影印清嘉庆二十三年刻本,第09辑0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42.《韩诗外传校议》,许瀚,《敬跻堂丛书》本
    43.《韩诗外传笺疏》,屈守元,成都:巴蜀书社,1996年版
    44.《韩诗外传集释》,许维通,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45.《论语注疏》,何晏注,邢昺疏,《十三经注疏》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46.《九经考异》,周应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刻本,第15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47.《九经古义》,惠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9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48.《经义考》,朱彝尊,《四部各要》本
    49.《传经表》,毕沅,《丛书集成新编》本,第10册,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版
    50.《汉学师承记笺释》,江藩纂,漆永祥笺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51.《经学博采录》,桂文灿,《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民国三十一年刻《敬跻堂丛书》本,第17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52.《经学历史》,皮锡瑞,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53.《经学通论》,皮锡瑞,中华书局,2003年版
    54.《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新编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
    55.《史记》,司马迁,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56.《汉书》,班固,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57.《隋书》,魏征等,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
    58.《新唐书》,欧阳修、宋祁,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59.《旧唐书》,刘煦等,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60.《明史》,张廷玉等,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61.《清史稿》,赵尔巽等,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
    62.《大清圣祖仁(康熙)皇帝实录》,台北: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1964年版
    63.《康熙起居注》,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64.《文史通义新编》,章学诚著,仓修良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65.《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66.《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晁公武,《四部丛刊三编》本,第29册
    67.《古今伪书考补证》,姚际恒著,黄云眉补证,齐鲁书社,1980年版
    68.《皇朝续文献通考》,刘锦藻,《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民国间商务印书馆影印十通本,第81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69.《四库全书总目》,永珞等,中华书局,2003年版
    70.《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93年版
    71.《荀子集解》,王先谦著,沈啸宸,王星贤点校,《新编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 1997年版
    72.《困学纪闻》,王应麟,《四部丛刊三编》本,第33册
    73.《容斋随笔》,洪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74.《愈愚录》,刘宝楠,《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光绪十五年广雅书局刻本,第115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75.《啸亭续录》,昭楗,《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抄本,第117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76.《汉魏遗书钞》(一),王谟,《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嘉庆三年刻本,第119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77.《曲园杂纂》,俞樾,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书》本
    78.《东塾读书记》(外一种),陈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79.《欧阳修全集》,欧阳修,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
    80.《弁州山人四部稿》,王世贞,台北:伟文出版社,1976年版
    81.《钱牧斋全集》,钱谦益著,钱钟联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82.《亭林诗文集》,顾炎武,《四部丛刊初编》本,第265册
    83.《尧峰文钞》,汪琬,《四部丛刊初编》本,第277册
    84.《抱经堂文集》,卢文诏,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85.《戴东原集》,戴震,《续修四库全书》清乾隆五十七年段玉裁刻本,第143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86.《潜研堂文集》,钱大昕,《四部丛刊初编》本,第301-303册
    87.《鲒琦亭集》,全祖望,《四部丛刊初编》本,第292-195册
    88.《述学》,汪中,《四部丛刊初编》本,第397册
    89.《揅经室集》,阮元,《四部丛刊初编》本,第304-306册
    90.《诂经精舍文集》,阮元辑,《丛书集成新编》本,第59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版
    91.《孟粼堂文钞》,杨椿,《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嘉庆二十四年杨鲁生刻本,第142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92.《清芬楼遗稿》,任启运,《续修四库全书》清嘉庆二十二年刻本,第14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93.《王文简公文集》,王引之,《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罗氏铅印高邮王氏遗书本,第149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94.《左海文集》,陈寿祺,《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左海续集》本,第149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95.《求是堂文集》,胡承珙,《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道光十七年刊本,第150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96.《青学斋集》,汪之昌,1931年新阳汪氏青学斋刊本
    97.《魏源集》,魏源,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
    98.《龚自珍全集》,龚自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99.《崔东壁遗书》,崔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00.《葵园四种》,王先谦,梅季编,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版
    101.《第二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102.《二十世纪诗经研究文献目录》,寇淑慧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103.《古史辨》(第三册),顾颉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04.《观堂集林》(下),王国维,《民国丛书》第四编第93册,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版
    105.《胡朴安学术论著》,胡朴安著,雪克编校,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6.《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罗检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7.《经学研究论文选》,彭林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108.《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美]艾尔曼著、赵刚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9.《历代诗经著述考》(先秦一元代),刘毓庆,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110.《两汉思想史》(第三卷),徐复观,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1.《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梁启超著,朱维铮校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12.《廖季平年谱》,廖幼平编,成都:巴蜀书社,1985年版
    113.《论戴震与章学诚》,余英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114.《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梁启超,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15.《乾嘉考据学研究》,漆永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6.《乾嘉学术编年》,陈祖武、朱彤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7.《清碑传合集》,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版
    118.《清初的群经辨伪学》,林庆彰,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版
    119.《清初学术思辨录》,陈祖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20.《清代公羊学》,陈其泰,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121.《清代经学史通论》,吴雁南主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2.《清代朴学大师列传》,支伟成著,《清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印行,1985年版
    123.《清代七百名人传》,蔡冠洛编,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版
    124.《清代通史》(第一册),萧一山,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125.《清代学术探研录》,王俊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6.《清代湘学研究》,朱汉民主编,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7.《清代义理学新貌》,张丽珠,台北:里仁书局,1992年版
    128.《清儒学案》,徐世昌编,台湾国防研究院,中华大典编印会合作,1967年版
    129.《清儒学案小传》,徐世昌编,《清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版
    130.《清儒学记》,张舜徽,济南:齐鲁书社,1991年版
    131.《馗书·初刻本·重订本》,章太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132.《诗经百家别解考》(国风),刘毓庆、贾培俊、张儒,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33.《诗经百科辞典》,迟文浚主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34.《诗经词典》,向熹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35.《诗经刍议》,陈戍国,长沙:岳麓书社,1997年版
    136.《诗经选》,余冠英,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
    137.《诗经学史》,洪湛侯,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138.《诗经研究史》,戴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39.《诗经研究史概要》,夏传才,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140.《诗经研究史论稿》,张启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41.《诗经要籍解题》,蒋见元、朱杰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42.《诗经要籍提要》,夏传才、董治安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143.《诗经异文研究》,陆锡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4.《诗经直解》,陈子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5.《四库提要辨证》,余嘉锡,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146.《晚清社会思潮研究》,郭汉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7.《魏源评传》,陈其泰、刘兰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8.《魏源师友记》,李柏荣著,陈新宪校点,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
    149.《魏源思想研究》,杨慎之、黄丽镛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50.《魏源研究》,李瑚,北京:朝华出版社,2002年版
    151.《吴敬梓<诗说>研究》,周兴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152.《西汉三家<诗>学研究》,林耀潾,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
    153.《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费振刚主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154.《饮冰室书话》,梁启超著,周岚、常弘编,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55.《增订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第五卷),杨树达,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156.《章太炎生平与学术自述》,章太炎,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57.《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158.《中国经学史》,马宗霍,上海:上海书店,1984年版
    159.《中国经学史的基础》,徐复观,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版
    160.《中国学术通史》(清代卷),陈其泰、李廷勇著,张立文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61.《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周予同著,朱维铮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62.《两汉三家<诗>研究》,赵茂林,扬州大学2004届毕业生博士论文
    163.《清代<诗经>学研究》,何海燕,华中师范大学2005届毕业生博士论文
    164.《清代文学派<诗>学研究》,宁宇,山东大学2004届毕业生博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