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归》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学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一般认为发端于南宋,到了明代中后期,这一传统得到空前发展。旧题为钟惺所编的《周文归》系统地编选先秦散文,并汇集宋明诸家评语,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明代文学评点本的特点。本文在评述钟惺生平和著述的基础上,对《周文归》的成书背景、编选特点、评文特点作了较深入的考论,从而探讨本书对先秦散文的接受情况,为文学评点本研究提供个案。
     论文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钟惺的生平、文学活动和著述。首先对钟惺的仕宦经历、政治遭际作简单的介绍;其次,阐述钟惺的交游、文学活动和文学主张,重点分析钟惺关注现实的诗文作品。再次,梳理钟惺的主要著述,分析其诗文选本的选文倾向和评文特点,并予以评价。第二章:明代选本编选的背景、特点和《周文归》的成书。通过分析明代政治、思想、学术的特点,观照明代文学评点风气形成的背景。通过对明代各类选本的分析,从宏观上把握明代对前代散文的接受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周文归》的成书情况和全书体例。第三章:《周文归》编选先秦散文的特点。分析了《周文归》的编选思想、选文范围和选文特点,并结合后人评价对该书的编选特点作重新认识,分析了古代“泛文学观”的特点和前代文章选本的编选传统对《周文归》的影响。第四章:《周文归》的文章评点及对后世的影响。首先总体分析文学评点本的特点,其次通过对《周文归》评语的逐篇解读和分类探讨,分析了该书评点的侧重和特点,并分析《周文归》评文的得失及清人对文学评点之习的评价。
     附录部分为笔者所作的《明代散文选本提要》,本文以《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涉及到的明代“总集类”选本为主,粗线条地勾勒出明代散文选本的编选特点,初步探索明代对先秦散文的接受情况。
     《周文归》的评选上承南宋以来文章选本的传统,并对当时和清初选本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明代文学评点本中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Literature critique is an important form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criticism. It is believed that it was originated from Southern Song and it has developed unprecedentl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 The Zhouwengui edited by Zhong Xing systematically selected and edited the prose in Early Qin and collected the remarks of every specialist in Song and Ming Dynasty, in which intensively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literature critique in Ming Dynasty. Based on the comment on zhong Xing’s life and writing, the present study inspected and discussed the background, editing characteristic and critiquing characteristic of Zhouwengui, consequently to investigate the acceptance and critiquing characteristic and provide an case for the similar study.
     The thesis has been divided into two parts: body and appendix, there are four chapters in the body. The first chapter is zhong Xing’s life, literary activities and writings. Firstly, his political experience is introduced. Secondly, his social association, literary activities and literary viewpoint is introduced, and his special attention on the reality is mainly analyzed. At last, his main writings is list systematically, the selection tendency and critiquing characteristic i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In the second chapter is about the selection background in Ming Dynasty and the writing process of Zhouwengui. The political, ideological and academic characteristic is analyzed to mirror the background which the literature critique was prevailing in Ming Dynasty. The various selections in Ming Dynasty are analyzed to grasp the acceptance characteristic to the previous prose in Ming Dynasty; Then the writing process and writing style of Zhouwe gui is analyzed.
     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 the section and edi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se in Early Qin. The edited thought, selection scope and edition characteristic is analyzed and revalued with the reference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later gener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pan-literary thought”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vious prose selection on Zhouwengui are analyzed.
     Chapter four is about the specific critique to Zhouwengui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later generation. The critiquing characteristic is generally analyzed firstly. Then the extra emphasis, the success and failure and the evaluation to this book in Qing Dynasty is analyzed by unscrambling the book and discussing individually.
     The appendix is the Summary of prose selection from Ming Dynasty written by the thesis writer. In this article, the writer mainly used the“omnibus”selection in Ming Dynasty, which is involved in Imperial Collection of Four and Contents Series of Imperial Collection of Four, to simply outline the prose selection characteristic of Ming Dynasty and initiatively mirror the acceptance to the prose in Early Qin.
     Zhouwengui continues the selection tradition from Southern Song, and influences the selection at that time and Early Qing. It should have a place in literature critique edition in Ming Dynasty.
引文
[1]《中外文学》第十卷,第五期。
    [2]《文学评论》1995年第1期。
    [3]《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4]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43页。
    [5]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1]《明史》卷二八八《文苑传》附载《袁宏道传》中,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98-7399页。
    [2]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二十一《玄对斋集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三十九年刻本。
    [3]李先耕、崔重庆标校《隐秀轩集》卷二二《家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68页。本文所引《隐秀轩集》材料均引自此书。
    [4]同上,第379页。
    [5]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二十一《玄对斋集序》。
    [1]引自《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首一《圣谕》,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9页。本文所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材料均引自此书。
    [2]《史怀》邹之麟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刻本。
    [3]方杏珍标校《谭元春集》卷二五《退谷先生墓志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80页。
    [4]《隐秀轩集》卷四《王文肃公专祠诗》,第44页。
    [1]《明史》卷二二四《李腾芳传》,第5713页。
    [2]《明史》卷二二四《孙丕扬传》,第5703页。
    [3]参见《明史》卷二三六《夏嘉遇传》,第6160-6164页。相关内容为:“武进邹之麟者,浙人党也,先从事谪上林典簿,至是为工部主事,附诗教、(韩)浚,求吏部不得,大恨,反攻之,并诋从哲。诗教怒,焕为黜之麟。时嘉遇及工部主事钟惺、中书舍人尹嘉宾、行人魏光国,皆以才名当列言职,诗教辈以与之麟善,抑之,俾不与考选。”
    [4]参见《明史》卷二三四《赵南星传》,第6297-6301页。
    [5]黄汝成著,栾保章、吕宗力校点《日知录集释》卷十八"钟惺"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071-1072页。原文为"百度踰闲,五经扫地。化子衿为钱,树桃李堪休。登驵侩于皐比,门墙成市。公然弃名教而不顾,甚至承亲讳而冶游。疑为病狂丧心,讵止文人无行。"
    [1]《谭元春集》卷二五《退谷先生墓志铭》,第680页。
    [2]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32页。
    [3]黄霖《文心雕龙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32页。
    [4]《唐诗归》盛唐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四十五年刻本。
    [5]《明史》卷二八八《袁宏道传》,第7398-7399页。
    [6]《隐秀轩集》卷二八《与蔡敬夫》,第467页。
    [7]《谭元春集》卷二五《退谷先生墓志铭》,第680页。
    [1]《珂雪斋近集》卷三,上海书店1982年重印本,下册第36-37页。
    [2]《天门县志》卷十一《人物志》,康熙刻本。
    [3]《隐秀轩集》卷二八《与王稚恭兄弟》,第463页。
    [4]《隐秀轩集》卷二二,第356页。
    [5]许豸《先师钟退庵先生文集序》,《隐秀轩集》附录,第605页。
    [6]《隐秀轩集》卷十七,第259页。
    [1]《中国文学史》第四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172页。
    [2]陈广宏《晚明文学变奏的政治考察——钟惺、谭元春与晚明党争之关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3月第一期。
    [3]《隐秀轩集》卷二《邸报》,第6页。
    [4]同上。
    [5]同上。
    [6]《隐秀轩集》卷十四《乙丑藏稿》第十七首,第225页。
    [7]《隐秀轩集》卷四《王文肃公专祠诗》,第44页。
    [8]《隐秀轩集》卷三十,第509页。
    [9]《隐秀轩集》卷六,第72页。
    [10]《隐秀轩集》卷二,第22页。
    [1]《隐秀轩集》卷四,第54页。
    [2]《隐秀轩集》卷十七,第358页。
    [3]《隐秀轩集》卷二十,第428页。
    [4]《隐秀轩集》卷三六,第585页。
    [5]《隐秀轩集》卷十六,第240页。
    [6]《隐秀轩集》卷二十三,第400页。
    [7]《隐秀轩集》卷二十三,第405页。
    [1]《隐秀轩集》卷二十三,第420页。
    [2]《隐秀轩集》卷二十三,第427页。
    [3]《隐秀轩集》卷二十三,第436页。
    [4]《湖北艺文志(附补遗)》(宣统)湖北通志局编纂,石洪运校点、补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6]《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图书馆2007年版。
    [7]《牧斋初学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782-783页。
    [1]《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四卷批评<书经>六卷批评<礼记>六卷》卷首冯元仲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末天益山刻本。
    [2]《隐秀轩集》附录一,第601页。
    [3]《陈子龙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4]钱谦益《列朝诗集小序》丁集,中华书局1959年新一版,第571页。
    [1]参见严迪昌先生《清诗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42页。
    [2]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七,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02页。
    [3]《日知录集释》卷十八"改书"条,第1078页。
    [4]《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三,第2706页。
    [5]姚鄞元《清代禁毁书目》(补遗),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189页。
    [6]《鲁迅书信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1219页。
    [7]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刘麟生主编《中国文学八讲》,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第122页。
    [8]钱锺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18页。
    [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十七,第221页。
    [2]《古名儒毛诗解十六种》,《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拥万堂刻本。
    [4]《春秋左传》三十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毛氏汲古阁四经六书读本。
    
    [1]《谭元春集》卷二五《退谷先生墓志铭》,第680-685页。
    [2]《隐秀轩集》卷二八《与熊极峰》,第484页。
    [1]《左绣》冯李骅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康熙59年刻本。
    [2]《隐秀轩集》卷十七,第259页。
    [3]《隐秀轩集》附录。
    [4]《隐秀轩集》附录《钟伯敬先生合集序》,第604页
    [1]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第666页。
    [2]张静庐辑,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935-1936)上海贝叶山房排印本
    [3]《中国善本书提要》第666页。
    [4]钟惺《诗归序》
    [5]《隐秀轩集》卷二八,第468页。
    [6]钟惺《诗归序》。
    
    
    [1]《唐诗归》盛唐十。
    [2]《唐诗归》晚唐一。
    [3]《唐诗归》中唐七
    [4]《古诗归》卷七。
    
    [1]《日知录集释》卷十八“改书”条,1078页。
    [2]《列朝诗集小传》丁集,571页。
    [3]参见毛先舒《诗辩诋》卷四《竟陵诗解驳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
    [4]《钦定四库全书总目》2706页。
    
    [1]《宋文归》卷七。
    [2]《宋文归》卷二。
    [3]《宋文归》卷二。
    [4]参见黄霖《文心雕龙汇评》。
    
    [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六《总集类》小序,第2598页。
    [2]参见《明史》卷七十《选举志》,第1694页。
    [3]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儒家哲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56页。
    [4]《明史》卷二八三《薛瑄传》,第7229页。
    [5]《明史》卷二八二《儒林传》,第7222页。
    [1]方以智《通雅》卷端提要,《四库全书》本。
    [2]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卷一《传习录》上,明隆庆二年(1568)谢廷杰刻本。
    [4]《明史》卷二八二,第7222页。
    
    [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六《庄子翼》,第1941页。
    [2]《中原文献》卷首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二十四年汪元谌刻本。
    [3]《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第1页。
    [4]参见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六十《郑康成不得罢从祀议》,《四库全书本》。
    [5]《明史》卷二八六《何景明传》,第7350页。
    [6]《日知录》卷十七,第1056页。
    [7]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儒家哲学》第156页。
    [1]《明史》卷六十九《选举志》,第1689页。
    [2]《中原文献》卷首序。
    [3]《文心雕龙·序志》,《文心雕龙注》第726页。
    [4]韩愈《进学解》,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6页。
    [5]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韩昌黎集》第143页。
    [1]严荣校刻本《宋文宪公全集》卷二十六。
    [3]《明史》卷二八六《李梦阳传》,第7348页。
    [4]李攀龙《报刘子威》,清道光丁未景福堂刻本《沧溟先生全集》卷二十六。
    [5]《明史》卷二八六《李梦阳传》。
    [6]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1版,第356页。
    [7]《明史》卷二八六《李梦阳传》。
    [8]唐顺之《文编》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屠隆《由拳集》卷二十三《文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八年冯梦祯刻本。
    [2]《弇州四部稿》卷八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文章正宗》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2619页。
    [1]《班马异同评》,《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642页。
     [1]《明文衡》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唐宋元名表》卷首自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2646页。
    [4]《唐宋八大家文钞》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文章正论》卷首刘祜自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十九年徐图扬州官署刻本。
    [7]《文章正论》钟化民序。
    [1]《文章正论》卷首刘祜自序。
    [2]《文编》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文章辨体》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刻本。
    [4]《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2677页。
    [5]《文体明辨》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建阳游榕铜活字印本。
    
    [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2677页。
    [2]《六艺流别》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嘉靖四十一年欧大任刻本。
    
    [1]《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965页。
    [2]《文章类选》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初刻本。
    [3]萧统《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卷首1-2页。
    [4]《广文选》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嘉靖十六年陈蕙刻本。
    
    [1]《中原文献》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二十四年汪元湛刻本。
    [2]《国玮集》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刻本。
    [1]《八代文钞》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刻本。
    [3]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446页。
    
    [1]龚鹏程《明代思潮》,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269页。
    [2]《读风臆评》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四十八年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
    [3]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收于刘麟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八讲》,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122页。
    [4]《史品赤函》卷首《凡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末刻本。
    
    [2]《钦定四库全书总目》,900页。
    [3]《二十一史论赞》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崇祯十年大来堂刻本。
    [4]《二十一史论赞》卷一《五帝本纪赞》。
    [5]《诸子汇涵》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天启五年刻本。
    [1]《文选瀹注》卷首《凡例》。
    [2]《文选瀹注》卷首钱谦益序。
    [3]《四库全书总目》1737页。
    [4]《嘉乐斋三苏文苑》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天启二年刻本。
    [5]《明文隽》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师俭堂萧少衢刻本。
    [1]《秦汉鸿文》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崇祯刻本。
    [3]《皇明十六名家小品》卷三十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崇祯六年陆云龙刻本。
    [1]《竟陵派与明代文学批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1]《经书浅谈》,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55页。
    [2]《古文关键》卷首,《四库全书》本。
    [1]《且介亭杂文二集》,《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414页。
    [2]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卷十下,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067页。
    [3]《中原文献》卷首。
    [4]《隐秀轩集》卷十六,第240页。
    [5]《周文归》卷十七。
    [1]《古书通例》绪论,《目录学发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0页。
    [1]《史记》卷一百三十,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298页。
    [2]《汉书·艺文志·六艺略》,陈国庆编《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3页。
    [3]《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4]《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第29页。
    [5]《文心雕龙?炼字》,《文心雕龙注》第624页。
    
    [1]《左传·宣公四年》孔颖达疏,影印《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869页。
    [2]影印《十三经注疏》第548页。
    
    [1]《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2195页。
    [2]同上,第2201页。
    
    [1]《左绣》卷三。
    [2]《左绣》卷十五。
    
    [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2706页。
    [2]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中国文学八论》第43页。
    [3]《国故论衡·文学总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9页。
    [2]《文选》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页。
    [3]《十三经注疏》第259-260页。
    [4]《钦定四库全书总目》,2598页。
    [5]王永熙、杨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7页。
    [1]《史记》第3319页。
    [2]黄晖撰《论衡校释》卷二十,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67页。
    [3]《国故论衡?文学总略》第39页。
    [4]《论文杂记》,《刘师培辛亥前文集》,三联书社1998年北京第一版,第330页。
    [5]《文选》卷首第1-2页。
    [5]《刘师培辛亥前文集》第335页。
    
    [1]《文史通义·文理》,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89页。
    [3]《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四卷批评〈书经〉六卷批评〈礼记〉六卷》卷首冯元仲序。
    [1]《隐秀轩集》卷二十三,392页。
    [2]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451页。
    [3]《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十二《艺苑卮言》,明万历二十年克勤斋余碧泉刻本。
    [4]《隐秀轩集》卷十六,第240页。
    [5]《古诗归》卷十。
    [1]《周礼注疏》卷三九《冬官考工记》,影印《十三经注疏》本第267页。
    
    [1]《史部要籍解题》,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5页。
    [2]庄辉明、章义和《颜氏家训译注》卷四"文章第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74页。
    [3]《文心雕龙·附会》,《文心雕龙注》,第650页。
    [4]《文史通义·说林》,第350页。
    
    
    [1]《文心雕龙注》,650页。
    [2]《古文关键》卷首。
    
    
    [1]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451页。
    [2]《文章指南》卷首。
    
    [1]《文心雕龙·风骨》,《文心雕龙注》513页。
    [2]《文心雕龙注》卷六,519页。
    [1]参见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284-289页。
    [1]《船山遗书·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4633页。
    [2]《牧斋有学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3]《牧斋初学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4]《日知录集释》卷十八,第1071页。
    [5]《船山遗书·夕堂永日绪论外编》,第4640页。
    [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首。
    [2]《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62页。
    [3]《目录学发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8页。
    [4]《左传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乾隆四十年李文藻刻本。
    
    [1]参见《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第504页。
    [2]《柳河东集》543页。
    [1]刘衍文、刘永济《古代文学鉴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68页。
    《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仪礼注疏》《十三经注疏》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春秋公羊传注疏》《十三经注疏》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春秋谷梁传注疏》《十三经注疏》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尔雅注疏》《十三经注疏》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春秋繁露》[汉]董仲舒中华书局1975年版
    《诗经图史合考》[明]钟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末刻本
    《古名儒毛诗解十六种》二十四卷[明]钟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拥万堂刻本
    《春秋左传》三十卷[明]钟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毛氏汲古阁秘四经六书读本
    《言诗翼》[明]凌濛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崇祯刻本
    《读风臆评》[明]戴君恩《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四十八年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
    《檀弓述注》[明]林兆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刻本
    《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四卷〈书经〉六卷批评〈礼记〉六卷》[明]孙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末天益山刻本
    《逸周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国语》[吴]韦昭鲍思陶点校齐鲁书社2005年版
    《战国策》[汉]刘向贺伟、侯仰军点校齐鲁书社2005年版
    《汉书》[汉]班固中华书局1962年版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史怀》[明]钟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刻本
    《史记钞》[明]茅坤《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三年自刻本
    《战国策谭棷》[明]张文懽集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刻本
    《史品赤函》[明]陈仁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末刻本
    《二十一史论赞》[明]沈国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崇祯十年大来堂刻本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清]纪昀《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本中华书局1997年版
    《孔子家语》[三国魏]王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性理大全》[明]胡广等撰《孔子文化大全》影印本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版
    《日知录集释》[清]顾炎武撰黄汝成集释栾保章、吕宗力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朱子语类》[宋]黎靖德中华书局1986年版
    《诸子汇涵》二十六卷[明]归有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天启五年刻本
    《庄子通义》十卷[明]朱得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嘉靖三十九年朱得之浩然斋读本
    《韩愈全集校注》屈守元、常思春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柳宗元集》[唐]柳宗元中华书局1979年版
    《宋学士全集》[明]宋濂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由拳集》[明]屠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八年冯梦祯刻本
    《隐秀轩集》[明]钟惺李先耕、崔重庆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谭元春集》[明]谭元春陈杏珍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大泌山房集》[明]李维桢《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三十九年刻本
    《珂雪斋近集》[明]袁中道上海书店1982年重印本
    《陈子龙诗集》[明]陈子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牧斋初学集》[明]钱谦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曝书亭集》[清]朱彝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选》[梁]萧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本
    《文章正宗》[宋]真德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妙绝古今》[宋]汤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古文关键》[宋]吕祖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明文衡》[明]程敏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编》[明]唐顺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唐宋八大家文钞》[明]茅坤撰陈加点校沈阳出版社1996年版
    《皇霸文纪》[明]梅鼎祚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章辨体汇选》[明]贺复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章类选》[明]朱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初刻本
    《文章辨体》[明]吴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刻本
    《春秋辞命》[明]王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正德刻本
    《金华文统》[明]赵鹤《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正德七年刻万历重修本
    《六艺流别》[明]黄佐《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嘉靖四十一年欧大任刻本
    《文章正论》[明]刘祜《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十九年徐图扬州官署刻本
    《文体明辨》[明]徐师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建阳游榕铜活字印本
    《文府滑稽》[明]邹迪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三十七年邹同光刻本
    《文章指南》[明]归有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光绪二年刻本
    《中原文献》[明]焦竑《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二十四年汪元湛刻本
    《周文归》[明]钟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崇祯刻本
    《宋文归》[明]钟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集贤堂刻本
    《诗归》[明]钟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四十五年刻本
    《八代文钞》[明]李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刻本
    《文坛列俎》[明]汪廷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三十五年环翠堂刻本
    《古文奇赏》[明]陈仁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四十六年刻本
    《左传评》[清]李文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乾隆四十年李文藻刻本
    《文章练要》[清]王源《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康熙居业堂刻本
    《左绣》[清]冯李骅《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康熙五十九年刻本
    《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中华书局1959年版
    《经史百家杂钞》[清]曾国藩《四部备要》本
    《文心雕龙注》[梁]刘勰著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列朝诗集小序》[明]钱谦益中华书局1959年版
    《静志居诗话》[清]朱彝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清代学术概论儒家哲学》梁启超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鲁迅书信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鲁迅全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国故论衡》章炳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刘师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经学史十讲》朱维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思想史》葛兆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哲学史》(第三册)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方孝岳刘麟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八讲》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明代文学批评史》袁震宇、刘明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王永熙、杨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古代文学鉴赏论》刘衍文、刘永济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明代思潮》龚鹏程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晚明诗歌研究》李圣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选本批评》邹云湖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方法论》张伯伟中华书局2005年版
    《清诗史》严迪昌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版
    《竟陵派和明代文学批评》邬国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年版
    《目录学发微》余嘉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善本书目书名索引》齐鲁书社2003年版
    《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简论锺惺——兼论竟陵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李先耕《文学评论》1995年第6期
    《锺惺评点研究》郑艳玲复旦大学博士论文
    《选集的文学评论价值》杨松年《中外文学》第十卷,第5期
    《评点之兴》吴承学《文学评论》1995年第1期
    《南宋古文评点缘起发覆》祝尚书《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晚明文学变奏的政治考察——钟惺、谭元春与晚明党争之关系平议》陈广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