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化政府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适应信息时代政府治理变革的需要,构建电子化政府是大势所趋。我国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化,在构建电子化政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命题。政治文明是一个包括政治民主化、政治公开化、政治法治化、政治科学化、政治高效化、政治清廉化等层面的多元复合结构,因此,政治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信息社会产物的政治主体——电子化政府,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实现政治民主化、政治公开化、政治法治化、政治科学化、政治高效化、政治清廉化,等等。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电子化政府在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对政治文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做到趋利避害,既发挥电子化政府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又采取相应的对策克服负面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of improving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in information age, it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 to construct Electronic Government. Our country does its utmost to advance government's informationization, and has carried on helpful exploration in constructing Electronic Government, achieving the preliminary effectiveness. The 16th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pointed out,"to build socialist's political civilization". Th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s a plural compound structure of many aspects, including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political openning up, political legalization, political scientification, political efficience and political honesty and uprightness. So th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Electronic Government, as the subject of the result of information 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t contributes to realize the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and so on. Just as the
    silver coin has two sides, Electronic Government, while promoting th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s a positive one, may also brings the negative factors to th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exerting negative influenc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So, in dealing with it, we must go after profits and avoid the disadvantages. We need to give play to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s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we need to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overcome the negative effects, or turn negative factors into the positive factors.
引文
[1] 杨海蛟:《政治文明的层面》,《学习时报》,2002年第149期。
    [2] 张成福:《电子化政府:发展及其前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第5页。
    [3] 王颖:《电子政府——中国政府改革的新取向》,《公共行政》(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第1期,第55—56页。
    [4] 汪玉凯:《中国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公共行政》(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4期,第41页。
    [5] 张成福:《信息化时代政府治理:理解电子化政府的实质意涵》,《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1期,第14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5页。
    [7]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6页。
    [8]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25页。
    [9]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71页。
    [10]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61页。
    [11] 李广乾:《2004中国电子政务全景展望》,《中国经济信息》,2004年第5期,第55页。
    [12] 《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37页。
    [13] 《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04页。
    [14] 江泽民:《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2年7月17日。
    [15] 郑慧:《政治文明:涵义、结构与战略目标》,《政治学研究》,2002第3期,第7-8页。
    [16]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页。
    [17] Davos, A Declar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of Cyberspace, http://memex.org/barlow.html.
    [18] 陈振明:《政治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94页。
    
    
    [19] 伍德罗·威尔逊:《行政学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
    [20] 黄达强 刘怡昌:《行政学》,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65页。
    [21] 黄达强 刘怡昌:《行政学》,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66页。
    [22] 周宏仁:《展望21世纪的信息产业》,《网络与信息》,1999年第4期。
    [23] 《经济日报》,2003年5月8日,第12版。
    [24]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二版),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75页。
    [25]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6页。
    [26] 张成福:《加速政府信息化需要克服哪些障碍》,《瞭望》,2000年第15期,第39页。
    [27] 王人博 程燎原:《法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7页。
    [28] 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5—36页。
    [29] 金鑫 徐晓萍:《中国问题报告——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75页。
    [30] 刘列励:《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公共行政》(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4期,第54页。
    [31] 杨冰之:《解读美国电子政务经验》,《中国计算机用户》,2002年12月2日。
    [32] IDC报告:《2003年欧洲电子政务开支将增13%》,ChinaByte,2003年2月24日。
    [33] 谭雪清:《政府资源规划为电子政务奠基》,《电子商务世界》,2003年1月23日。
    [34] 黄继新:《电子政务——电子民主的途径?》,《经济观察报》,2003年1月8日。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 《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6]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7] 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中译本,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8]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译本,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9] 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0] 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译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1]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译本,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12] 尼古拉·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中译本,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13]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次探索》,中译本,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14] 阿尔温·托夫勒:《未来的冲击》,中译本,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
    [15] 彼德·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中译本,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16] 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中译本,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17] 阿尔文·托夫勒:《力量的转移——临近21世纪时的知识、财富和暴力》,中译本,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18] 迈克尔·德图佐斯:《未来的社会——信息新世界展望》,中译本,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19] 约翰·布洛克曼:《未来英雄——33位网络时代精英预言未来文明的特质》,中译本,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20] 比尔·盖茨:《未来时速》,中译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 桑玉成 朱勤军:《人类政治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22]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二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3] 夏书章:《行政效率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4] 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5]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6] 汪玉凯:《电子政务基础知识读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7] 周宏仁 唐铁汉:《电子政务知识读本》,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28] 罗元铮 焦宝文:《电子政府导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9] 徐晓林 杨兰蓉:《电子政务导论》,武汉:武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0] 金鑫 徐晓萍:《中国问题报告——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1] 吴兴南 林善炜:《全球化与中国未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2] 姜奇平:《21世纪网络生存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3] 赵水忠:《数字化侵害——中国青少年网络问题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4] 吕新奎:《中国信息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35] 李铁映:《论民主》,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6] Graeme Browning, Electronic Democracy: Using the Internet Transform America Politics(《电子民主:运用因特网改革美国政治》),Information TodayInc., 1996.
    [37] Roza Tsagarousianou, Cyberdemocracy: Technology, Cities and Civic Networks(《网络民主:技术、城市与城市网络》),outledge, 1998.
    
    
    [38] Wyene, Rash, Politics on the Nets: Wiring the Political Process (《网络政治学:互联网对政治过程的影响》),W. H. Freeman&Co.,1997.
    [39] Richard Davis, The Web of Politics: The Internet's Impact on the America Political System (《网络政治学:因特网对美国政治系统的影响》),Oxford Univ. Press, 1999.
    [40] 张成福:《电子化政府:发展及其前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41] 张成福:《加速政府信息化需要克服哪些障碍》,《瞭望》,2000年第15期。
    [42] 张成福:《信息化时代政府治理:理解电子化政府的实质意涵》,《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1期。
    [43] 李永刚:《“电子化政府”的理念与现实》,《中国行政管理》,1999年第11期。
    [44] 李永刚:《互联网与民主的前景》,《江海学刊》,1999年第4期。
    [45] 王惠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
    [46] 何精华 徐晓林:《信息化与公共管理的变革与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10期。
    [47] 郑慧:《政治文明:涵义、结构与战略目标》,《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
    [48] 虞崇胜:《政治文明在人类社会文明中的地位》,《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
    [49] 金太军:《政治文明:历史发展与中国特色》,《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
    [50] 金太军 施从美:《论政府的网上责任》,《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2期。
    [51] 孙国锋 苏竣:《电子政府促进民主与发展》,《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5期。
    [52] 杨海蛟:《政治文明的层面》,《学习时报》,2002年第149期。
    [53] 蔡立辉:《电子政务:因特网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中的运用》,《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1期。
    [54] 孙国锋 苏竣:《国外“电子政府”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公共行政》(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2期。
    [55] 王颖:《电子政府——中国政府改革的新取向》,《公共行政》(人大复印
    
    资料),2000,(1).
    [56] 刘列励:《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公共行政》(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4期。
    [57] 吴江 江源富:《我国加入WTO与政府信息化建设》,《公共行政》(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5期。
    [58] 李传军:《电子政府的十大理念》,《公共行政》(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6期。
    [59] 李传军:《电子政府的实现方式及其问题探析》,《公共行政》(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2期。
    [60] 陶春:《论我国实施电子政务面临的四大矛盾》,《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61] 许耀桐:《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4期。
    [62] 浦兴祖:《有关“政治文明”若干理论问题》,《浙江学刊》,2003年第4期。
    [63] 顾杰:《电子政务与政治文明发展的互动》,《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64] 楼培敏:《整合与互动:电子政务发展前瞻》,《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65] 王邦佐 桑玉成:《论责任政府》,《党政干部文摘》,2003年第6期。
    [66] 娄成武 张雷:《质疑网络民主的现实性》,《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3期。
    [67] 周伟:《当代中国公共信息公开制度及其法制化研究》,《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3期。
    [68] http://www.open.gov.uk/
    [69] http://www.open.gov.uk/govoline/golintro.html
    [70] http://www.govonline.cn
    [71] http://www.number-10.gov.uk
    [72] http://www.parliament.uk
    [73] http://www.whitehouse.gov/
    [74] http://www.iagchampions.gov.uk
    [75] http://www.ieg.ibm.com
    [76] http://www.mii.gov.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