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犯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但其内涵究竟为何,向来争论不一。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力图对这一“共同犯罪制度中最黑暗而混乱的一页”,予以结构整体层面的把捉。主体部分共分五章:
    第一章“教唆犯泛论”,细化为三节。第一节共犯基础理论论说,在对“共犯共同性”及“共犯与正犯的关系”两个基本问题扼要述评后,确立了全文写作的理论基点:犯罪从属性说和部分犯罪共同说;第二节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当代主要国家(另包括我国台湾、澳门地区)教唆犯立法例予以考察;第三节则对教唆犯研究的首要课题——性质归属进行厘定,指出应坚持教唆犯从属性说。
    第二章“教唆犯的概念、要件与分类”。教唆犯是指故意教唆有责任能力的人使其产生犯罪决意,并使其实行犯罪的人,成立要件有二,一为教唆者教唆他人犯罪,二为被教唆人实行犯罪。主要观点有:(1)教唆犯的故意内容达到未必或容许的认识即可,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2)肯定片面教唆;(3)承认教唆过失犯;(4)主张未遂教唆可罚;(5)教唆的方法、手段具有广泛性,足以唤起被教唆人犯意即可,但不得使其丧失意志支配自由;(6)教唆对象应为有责者,包括单位犯罪中的单位;(7)被教唆者及教唆之罪不必已确实指定,于教唆当时可得确定即可;(8)否认不作为教唆犯,但肯定教唆不作为犯;(9)被教唆者进入犯罪预备阶段,即为达致于犯罪的实行;(10)教唆行为与正犯实行行为间应存在折衷的相当因果关系;(11)教唆行为与实行行为的犯罪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具有间接性。最后,对单独教唆和共同教唆、直接教唆和间接教唆予以专门探讨。
    第三章“教唆犯的相关问题”,着力论述了对教唆犯的深层追问中必将面临的与刑法上的身份、错误和犯罪未完成形态等问题的关系。主要观点有:(1)无身份者教唆有身份者实施真正身份犯罪,成立身份犯罪的共犯;(2)有身份者教唆无身份者实施真正身份犯罪,同样成立身份犯罪的共犯,且无身份者为实行犯;(3)有身份者教唆无身份者实施不真正身份犯罪,应成立普通犯罪的教唆犯;(4)无身份者教唆有身份者实施不真正身份犯罪,应成立不真正身份犯罪的教唆犯;(5)无消极身份者教唆有消极身份者犯罪,无身份者应单独以教唆犯定罪,但这并非对“一人成立共犯”的肯定;(6)有消极身份者教唆无消极身份者犯罪,应认定为教唆犯;(7)同一构成要件内的错误不影响教唆犯的认定;(8)不同构成要件间的错误,原则上阻却教唆犯的故意,但可在构成要件重合范围内,成立轻罪的教唆犯;(9)一般应肯定结果加重犯的教唆犯;(10)不同共犯形态间的错误,应成立轻形态的共犯;(11)利用者以间接正犯的意思实施了相当于教唆犯的行为,解释为教唆犯;(12)利用者
    
    
    以教唆犯的意思实施了相当于间接正犯的行为,解释为间接正犯;(13)间接正犯的道具在行为过程中成为知情者,对利用者的不同处理;(14)教唆犯犯罪预备、未遂的认定;(15)教唆犯的犯罪中止是因果阻断与结果防止的统一;(16)应增设准中止犯的相关规定。
    第四章“教唆犯的处罚”。首先探寻了教唆犯独特的责任承担的理论基点,即在对教唆犯处罚依据比较研究的前提下,提出了犯罪促进说:可罚性根基在于教唆犯促进正犯实行犯罪之上,且该犯罪的促进程度与正犯实行程度呈同向递增关系,进而决定了教唆犯处刑的轻重。其次,对各国教唆犯立法例分准正犯例、统一正犯例、未遂规定、特色规定四部分予以考察。最后,结合犯罪促进说,分析证成我国刑法对教唆犯处罚的合理性。
    第五章“教唆罪”。这是在本文坚持从属性说,将刑法第29条第2款“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情形从教唆犯中剥离出去的前提下,对单独就此设立教唆罪所做的拓展性研究。第一节论证了单设教唆罪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并明确了教唆罪的概念及其与教唆犯的关系,进而构建了该罪的犯罪构成,拟定了建议条文。第二节就教唆罪的具体适用,分为犯罪形态与罪数,情节量定,教唆罪与煽动、聚众、特定教唆犯罪的竞合、教唆罪与传授犯罪方法罪的区别等四部分予以研讨。
引文
著作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上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一、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高铭暄主编:《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作富主编:《中国刑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储槐植:《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张明楷:《刑法学》(上),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版
    张明楷:《未遂犯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兴良:《共同犯罪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陈兴良:《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陈兴良:《当代中国刑法新视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赵秉志:《犯罪主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赵秉志主编:《外国刑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赵秉志主编:《刑法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赵秉志:《刑法各论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
    杨春洗、杨敦先主编:《中国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赵秉志主编:《刑法修改研究综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赵秉志主编:《香港刑法要论》,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版
    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李海东主编:《日本刑事法学者》(上),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李海东主编:《日本刑法法学者》(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吴振兴:《论教唆犯》,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李光灿等:《论共同犯罪》,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姜伟:《犯罪形态通论》,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刘明祥:《错误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陈忠林:《意大利刑法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周光权:《刑法诸问题的新表述》,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夏征农主编:《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黄顺基等主编:《逻辑与知识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韩忠谟:《刑法原理》,作者发行,1981年增订14版
    林山田:《刑法通论》,台湾三民书局1985年再版
    蔡墩铭:《刑法基本问题研究》,台湾汉苑出版社1976年版
    蔡墩铭:《刑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2001年版
    刁荣华主编:《刑法修正若干问题》,台湾汉林出版社1976年版
    林山田:《刑法通论》,台湾三民书局1990年版
    甘添贵:《刑法之重要理念》,台湾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版
    郑健才:《刑法总则》,台湾三民书局1985年版
    张灏:《中国刑法理论及实用》,台湾三民书局1980年版
    褚剑鸿:《刑法总则论》,台北1984年第5版
    陈朴生:《刑法专题研究》,台湾政治大学1989年版
    苏俊雄:《刑法总论Ⅱ:犯罪总论》,台北1998年版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德]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德]耶塞克、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德]克劳思·罗科信:《刑事诉讼法》,吴丽琪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德]格吕恩特·雅科布斯:《行为 责任 刑法》,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1997年版
    [德]胡塞尔:《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倪梁康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德]格罗斯菲尔德:《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孙世彦、姚建宗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德]阿图尔·考夫曼:《后现代法哲学》,米健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1998年版
    [法]H·布洛克:《美学新解》,滕守尧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意]杜里奥·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池原理》,陈忠林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日]小野清一郎著:《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王泰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日]泷川幸辰:《犯罪论序说》(下),王泰译,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日]木村龟二主编:《刑法学词典》,顾肖华等译,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
    [日]大塚仁:《犯罪论的基本问题》,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日]大谷实:《刑法总论》,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日]野村 稔:《刑法总论》,全理其、何力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日]庄子邦雄:《刑法总论》,青林书院新社1969年版
    [日]平野龙一:《刑法总论Ⅱ》,有斐阁1975年版
    [日]西原春夫:《刑法总论》(下卷),成文堂1995年版
    [日]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东京大学出版会1996年版
    [日]山中敬一:《刑法总论Ⅰ》成文堂1999年版
    [前苏]A·H·特拉伊宁:《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王作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7年版
    [俄]斯库拉托夫等:《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释义》(上册),黄道秀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美]理查德·昆尼、约翰·威尔德曼:《新犯罪学》,陈兴良等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
    [美]K.T.斯托曼:《情绪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英]J. C. 史密斯、B·霍根:《英国刑法》,李贵方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英]乔纳森·赫林:《刑法》(英文影印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Glanville Williams: Textbook of Criminal Law, Stevens and Sons 1983, 2ed.
    Brett & Waller: Criminal Law, Butterworths 1978, 4th
    
    论文类:
    马克昌:“论教唆犯”,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5期。
    马克昌:“关于共犯的比较研究”,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3卷),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伍柳村:“试论教唆犯的二重性”,载《法学研究》1982年第1期。
    张明楷:“关于教唆犯的几个问题”,载《青年法学》1985年第1期。
    张明楷:“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之提倡”,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
    魏克家:“略论教唆犯”,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
    李希慧:“论教唆犯的概念及其成立要件”,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
    夏 华:“教唆犯新探”,载《政法与法律》1991年第4期
    司明灯:“论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性质”,载《法学与实践》1993年第4期
    方嘏风:“论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独立性”,载《法学与实践》1992年第5期
    刘佳雁:“海峡两岸刑法中教唆犯理论之比较研讨”,载《台湾研究》1995年第2期。
    邬明安:“交通肇事罪犯罪主体探悉”,载薛瑞麟主编:《法大刑法学研究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李富友:“陷害教唆与警察圈套”,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卢勤忠:“论教唆罪的设立”,载《现代法学》1996年6期
    齐文远、刘代华:“论教唆犯应被规定为独立犯罪”,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冯军:“论过失共同犯罪”,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西原春夫先生古稀祝贺论文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鲁兰:“牧野英一犯罪论思想探析”,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林山田:“论刑法总则之修改”,载台湾《月旦法学》第76期
    高仰止:“教唆犯论”,载蔡墩铭主编:《刑法总则论文选辑》(下),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年版
    陈子平:“论正犯与共犯之概念”,载台湾《政大法学评论》第48期
    纪俊乾:“从实务观点论加重结果犯之运用”,载台湾《政大法学评论》第50期
    董怡臻:“论间接正犯与教唆犯之界限”,载台湾《刑事法杂志》第37卷第3期
    刘秉钧:“论教唆犯与间接正犯”,载台湾《刑事法杂志》第32卷第5期
    翟唳霞:“中止犯之初步研究”,载台湾《刑事法评论》第39卷第2期
    许泽夫:“教唆或帮助欠缺故意之行为”,载台湾《军法专刊》第54卷第4期
    [德]乌尔弗瑞德·诺依曼:“国家刑罚的法哲学问题”,冯军译,载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3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意]N·奥尔第内:“布鲁诺思想中的观点”,梁禾译,载《哲学译丛》2000年第1期
    [日]曾根威彦:“日本刑法解释论上的重要问题”,载[日]西原春夫主编:《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李海东等译,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日]曾根威彦:“量刑基准”,载[日]古原春夫主编:《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李海东等译,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日]阿部纯二:“过失之共同正犯”,余振华译,载台湾《刑事法杂志》,1993年第8期
    [美]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邓正来译,载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1994年版
    [澳]David Lanham:“基本刑事责任与派生刑事责任”,李居全译,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6期
    K·J·M. Smith,“Withdrawal in Complicity: A Restatement of Principles” [2001] Crim. L. R. 775.
    
    法典类
    《日本刑法典》,张明楷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德国刑法典》,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加拿大刑法典》,卞建林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法国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罗结珍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
    《韩国刑法典及单行刑法》,[韩]金永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瑞士联邦刑法典》,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印度刑法典》,吉蒂译,法律出版社1957年版
    《马来西亚刑事法典》,[马来]黄士春译,信雅达法律翻译出版社,1985年版
    萧榕主编:《世界著名法典选编·刑法卷》,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蔡墩铭等编选:《六法判例精编》,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9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