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非政府组织参与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实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在分析借鉴国内外关于非政府组织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及其介入民族地区不同群体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相关资料,运用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对占有的资料加以分析、梳理和研究。从价值审视和趋利避害的存取关系中深入剖析了境外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角度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管理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境外非政府组织参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合理性进行解说,为政府有效管理境外非政府组织提供政策建议。
     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非政府组织的相关理论概念,论述了全球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作用、意义以及非政府组织对全球治理格局的影响,为后文的论述做了理论铺垫;第二部分对和谐社会视域下境外非政府组织参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可能性进行了思考;第三部分以宁夏南部山区三县为例,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民众项目需求以及非政府组织的项目活动等入手,探讨了境外非政府组织参与当地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性、合理性和趋向性;文章最后分析了境外非政府组织参与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困境,并就非政府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和能力建设以及我国政府加快和推进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思考。希望,境外非政府组织能与政府一道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By using foreign correlation theories and research results about NGOs for reference, the article collects the relevant in formations by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on overseas NGOs and different personnel groups involved in the ethnic areas, and then analyze, comb and study them by research methods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 Analysis the effectiveness, the value examination and advantages of overseas NGOs,from the view of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 in ethnic areas. Then explai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overseas NGO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ethnic areas, and supply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to take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on overseas NGOs.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elated theory and concept of the NGOs, discusses the status,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NGOs in global governance, and NGOs impact on the global governance pattern, and it plays a foreshadowing role of the whole article. The second part analyzed that the foreign NGOs involved in build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minority areas under the harmonious views. The third part takes the three counties of Ningxia southern mountainous area as an example, starting with the status of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eople needs of project and NGOs projects analyze to analyze the rationality, effectiveness and top taxis of the overseas NGO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ethnic areas. The last part analyses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of overseas NGO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ethnic areas of China, and thinks about the trade self-discipline and capacity-building of the overseas NGOs and promotion of Chinese government management system on overseas NGOs.Hope that Chinese government together with overseas NGOs can solve the interest problems which are most practical ,most direct and most concerned by the minority people, to promote a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thnic areas of China.
引文
①1945年6月签署的联合国宪章的第71条款中有如下的记述:联合国授权经社理事会“为那些与该理事会所管理的事务有关的非政府组织进行磋商作出适当安排”。
    ②王名、刘求实.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分析[J].http://www.aisixiang.com/data/25789.html, 2009-03-25/2011-04-12。
    ③崔开云.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述评.东南学术[J].2002年,第3期。
    ④崔开云.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述评.东南学术[J].2002年,第3期。
    ①崔开云.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述评.东南学术[J].2002年,第3期。
    ①马庆钰.对NGO现象必然性的认识[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②莱斯特·萨拉蒙.非营利部门的兴起[A].何增科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43页。
    ③译自美国政治和社会学学会年刊THOUSAND OAKS,1997年11月。
    ①莱斯特·萨拉蒙.非营利部门的兴起[A].何增科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43页。
    ②刘明.让中国的“意见领袖”走上国际舞台[J].对外传播,2010年,第2期。
    ③部分内容参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9届硕士生李洪蕾毕业论文《非政府组织在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作用研究》。
    ①王名,刘求实.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分析.http://www.aisixiang.com/data/25789.html, 2009-03-25/2011-4-18。
    ②蔡拓等.全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页。
    ③俞正梁等.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05页。
    
    ①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页。
    ②皮埃尔·德·塞纳克伦斯.治理与国际调解机制的危机[J].国际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③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
    ①Darril Hudson,The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Leighton:The Faith Press Ltd.1977,p17.
    ②约瑟夫·奈、约翰·唐纳胡著.王勇、门洪华等译.全球化世界的治理[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1-34页。
    ③英瓦尔·卡尔松、什里达特·兰法尔.天涯成比邻——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第2页。
    ④俞正梁,陈玉刚.全球共识理论初探[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2期。
    ⑤代兵.冷战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J].国际资料信息,2007年,第7期。
    ①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善治[J].商务周刊,2002年,第7期。
    ②俞正梁.21世纪全球政治范式[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36页。
    ③霍淑红.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s的角色分析——全球化时代INGOs在国际机制发展中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①詹姆斯·N·罗西瑙.面向本体论的全球治理[A].马丁·休逊等.走向全球治理理论[C].纽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95页。
    ①朱莉·费希尔著.邓国胜、赵秀梅译.NGO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页。
    ①李立坚.试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2期。
    ②李立坚.试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2期。
    ①权东先.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初探[J].学会,2008年,第1期。
    ②权东先.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初探[J].学会,2008年,第1期。
    ①赵智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中国民族报.2009年8月7日。
    ②赵智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中国民族报.2009年8月7日。
    ③孙关宏.政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87页。
    ④孙关宏.政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87页。
    ①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三联书店.1989年,第283页。
    ②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C%E6%B0%91%E6%95%99%E8%82%B2,2011-4-10。
    ③王颖.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历史性复兴的现实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期。
    ①王颖.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历史性复兴的现实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期。
    ②童之伟.国家权力分解定律的假设与论证[J].法学, 1994年,第4期。
    ③徐伟.公民意识在苏醒,但仍缺自主力量[N].时代周报,2010年12月9日。
    ①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09页。
    ②[美]迈克尔·爱德华兹.公民社会与全球治理[J].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2年,第10期。
    ①项目主管一般为非政府组织内部人力补充。
    ①段培君.未来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J].中国评论.2010年,第3期。
    ②季燕霞、袁晓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民主化[J].学术论坛,2006年,第4期。
    ③季燕霞、袁晓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民主化[J].学术论坛,2006年,第4期。
    ①金彪.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的主要问题[J].学会,2008年,第11期。
    ①余跃.国际非政府组织有关问题的思考[J].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
    
    ①程国平部长助理在2011年非政府组织新年招待会上的致辞,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wjbxw/,2011/01/13/2011-2-21。
    ②金彪.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的主要问题[J].学会,2008年,第11期。
    ①马志敏.论和谐社会视野下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J].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①Brown L. David, Moore, MarkH, Accountability,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onprofit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Vol 30, No. 3, September2001, p569-587.
    ②WEF, Survey on Trust, World Economic Forum, quoting from Bendel,l J., Debating NGO Accountability, UN Non-governmental Liaison(NGLS), August2006, p2.
    ③Globescan/PIPA,“BBC World Service economic opinion survey”, Globe Scan Incorporated and The Program on International Policy Attitudes joint survey, available at:www. globescan. com /news_archives/bbcpoll06-2.htm#l media, 2009-11-24.
    ①Edleman, TrustBarometer2007, http: //www.edelman·com /trust/2007 /, quoting from Bonbright, D.and Batliwala, S.,Answering for ourselves: Accountability for Citizen Organization, a background paper prepared by David Bonbright and Srilatha Batliwala for the 2007 Civicus World Assembly, http: //www.civicusassembly·org/upload/File/Accountability% 20Background% 20Paper·pdf,2009-12-5.
    ②Dixon, R·, Ritchie, J·, and Siwale, J·,“Microfinance: Accountability from the Grassroots”, Accounting, Auditing&Accountability Journal, 2006, Vol·19 No·3, p1-2.
    ③李勇.非政府组织问责研究[J].中国非赢利评论,2010年,第1期。
    ④程国平部长助理在2011年非政府组织新年招待会上的致辞,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wjbxw/,2011/01/13/2011-2-21。
    ①崔开云.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述评[J].东南学术,2002年,第3期。
    ②程国平部长助理在2011年非政府组织新年招待会上的致辞,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wjbxw/,2011/01/13/2011-2-21。
    [1]崔开云.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述评[J].东南学术.2002年第3期.
    [2]马庆钰.对NGO现象必然性的认识[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3]刘明.让中国的“意见领袖”走上国际舞台[J].对外传播,2010年第2期.
    [4]蔡拓等.全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页.
    [5]皮埃尔·德·塞纳克伦斯.治理与国际调解机制的危机[J].国际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6]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
    [7]甘锋、叶江.试论有关“全球治理”理念的学术争论——兼谈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8]俞正梁、陈玉刚.全球共识理论初探[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2期.
    [9]代兵.冷战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J].国际资料信息,2007年第7期.
    [10]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善治[J].商务周刊,2002年第7期.
    [11]康春英、海晓君.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以宁夏南部山区三县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12]段培君.未来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J].中国评论.2010年第3期.
    [13]季燕霞、袁晓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民主化[J].学术论坛,2006年第4期.
    [14]李立坚.试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2期.
    [15]权东先.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初探[J].学会,2008年第1期.
    [16]王颖.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历史性复兴的现实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期.
    [17]童之伟.国家权力分解定律的假设与论证[J].法学, 1994年第4期.
    [18]迈克尔·爱德华兹.公民社会与全球治理[J].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2年第10期.
    [19]金彪.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的主要问题[J].学会,2008年第11期.
    [20]余跃.国际非政府组织有关问题的思考[J].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
    [21]马志敏.论和谐社会视野下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J].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22]李勇.非政府组织问责研究[J].中国非赢利评论,2010年第1期.
    [23]赵智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中国民族报.2009年8月7日.
    [24]徐伟.公民意识在苏醒,但仍缺自主力量[N]时代周报,2010年12月9日.
    [25]马秋莎.全球化、国际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J].开放时代,2006年第2期.
    [26]海晓君.非政府组织与全球善治[J].学会,2011年第3期.
    [1]莱斯特·萨拉蒙.非营利部门的兴起[A].何增科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俞正梁等.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05页.
    [3]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页.
    [4]星野昭吉.全球政治学——全球化进程中的变动、冲突、治理与和平[M].新华出版社,2000年,第274页.
    [5]约瑟夫·奈、约翰·唐纳胡著.王勇、门洪华等译.全球化世界的治理[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1-34页.
    [6]英瓦尔·卡尔松、什里达特·兰法尔.天涯成比邻——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第2页.
    [7]俞正梁.21世纪全球政治范式[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36页.
    [8]褚松燕.中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比较[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46页.
    [9]詹姆斯·N·罗西瑙.面向本体论的全球治理[A].马丁·休逊等.走向全球治理理论[C].纽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95页.
    [10]朱莉·费希尔著.邓国胜、赵秀梅译.NGO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页.
    [11]孙关宏.政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87页.
    [12]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三联书店.1989年,第283页.
    [13]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14]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M].商务印书馆,2008年.
    [15]王建芹.非政府组织的理论阐释:兼论我国现行非政府组织法律的冲突与选择[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
    [16]王杰,张海滨,张志洲.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7]肖雪慧.公民社会的诞生[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2004年.
    [18]范丽珠.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与非政府组织[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9届硕士生李洪蕾学位论文《非政府组织在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作用研究》.
    [2]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博士生霍淑红学位论文《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s的角色分析——全球化时代INGOs在国际机制发展中的作用》.
    [1]王名、刘求实.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分析. http://www.aisixiang.com/data/25789.html,2009-03-25/2011-04-12.
    [2]袁正清.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 http://www.china.com.cn/node_7000058/2007-04/02/content_8047440_4.htm ,2007-04-02/2011-03-04.
    [3]宣明会官网http://www.worldvision.cn/,2011-3-21/2011-3-21.
    [4]国际计划官网http://www.plan-international.org.cn/,2011-1-2/2011-1-2.
    [5]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C%E6%B0%91%E6%95%99%E8%82%B2,2011-4-10.
    [6]程国平部长助理在2011年非政府组织新年招待会上的致辞,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wjbxw/,2011/01/13/2011-2-21.
    [1] THOUSAND OAKS,1997(11).
    [2] Lars H.Gulbrandsen and Steiner Andresen,”NGO Influe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Kyoto Protocol: Compliance, Flexibility Mechanisms, and Sinks,”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4(November 2004):p54-75.
    [3] Salomon, Lester (2004)p9-10.
    [4] Darril Hudson,The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Leighton:The Faith Press Ltd.1977,p17.
    [5] Benjamin Gidron,Ralph M. Kramer,Lester M. Salamon:“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llies or Adversaries?”Benjamin Gidron,Ralph M. Kramer,Lester M. Salamon eds.,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Jossey-Bass Inc.,Publishers,1992,p18. [6 ]Brown L. David, Moore, MarkH., Accountability,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onprofit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Vol 30, No. 3, September2001, p569-587。
    [7] WEF, Survey on Trust, World Economic Forum, quoting from Bendel,l J., Debating NGO Accountability, UN Non-governmental Liaison(NGLS), August2006, p2.
    [8] Globescan/PIPA,“BBC World Service economic opinion survey”, Globe Scan Incorporated and The Program on International Policy Attitudes joint survey, available at:www. globescan. com /news_archives/bbcpoll06-2.htm#l media, 2009-11-24.
    [9] Edleman, TrustBarometer2007, http: //www.edelman·com /trust/2007 /, quoting from Bonbright, D·and Batliwala, S·,Answering for ourselves: Accountability for Citizen Organization, a background paper prepared by David Bonbright and Srilatha Batliwala for the 2007 Civicus World Assembly, http: //www.civicusassembly·org/upload/File/Accountability% 20Background% 20Paper·pdf,2009-12-5.
    [10] Dixon, R·, Ritchie, J·, and Siwale, J·,“Microfinance: Accountability from the Grassroots”,Accounting, Auditing&Accountability Journal, 2006, Vol·19 No·3, p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