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对自由的法律控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致力于对福柯生命政治理论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和探讨。福柯在其前期研究中着力于知识考古学和权力系谱学分析,到后期却渐渐转向生存伦理学研究,本文认为他整个一生的关注其实一直未变——主体在何种形式下进入真理游戏,如何使主体在权力的密网中到达艺术式的生存。《主体解释学》是米歇尔·福柯1981—1982年在法兰西学院的讲课记录稿,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从前的福柯。在该书中他一反过去致力于对权力和知识的研究,开始将视野转向自古希腊至笛卡尔时代的修身实践问题,用福柯在该书中的一个中心词汇表述就是“关怀自身”。在福柯晚年的访谈中他一再声称他的所有工作都是在研究“在何种历史形式下主体进入真理游戏”,因此与其说福柯是一位精神分析学家、权力理论家,不如说他是一个以非传统历史分析的方法对主体与真理问题进行研究的伦理学家。在福柯前期的知识考古学和权力系谱学研究中,他将现代国家法律问题包含在其权力系谱学研究中,在福柯眼中法律只是一种宏观权力的表现或手段,同时法律也是近现代国家政权采取的一种真理形式,在法律中国家实现了对于权力和真理的很好的整合,这是一种治理术,属于福柯所讲的技术部分(当然这种技术是一种宏观技术,并非后期福柯所讲的个人自身治理术)。
     因此,本文试图在分析福柯前期思想的基础上,对他晚期的生命政治理论进行一个简要的梳理与分析,从法律人的角度看其中所隐含的法律问题和权力问题,从而指出在法律下生活的现代人如何实现对权力的抵抗,实现对自身的关怀。本文本着解读经典的态度对《主体解释学》进行了简要的解读,抽出其中的核心概念“关怀自身”进行分析,并结合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所讨论的福柯式“微观权力”,期望提供一种福柯研究的法律视角。
     全文共两万五千字,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构成,以福柯著作中所体现的权力、真理和生命政治理论为主线,从中提炼出在福柯各时期研究中所蕴含的法律理论。
     第一部分首先分析福柯的“权力”理论,对于福柯的这种“微观权力”进行一个梳理和归纳,内容主要涉及《规训与惩罚》中涉及的刑罚权力操作问题,探讨微观权力是如何在现时代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对人产生规训作用。这部份既可看作福柯生命政治理论的理论基础,也是本文的逻辑起点。
     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谈福柯的真理观和法律观,揭示福柯式的作为权力技术表现的法律,指出在现代国家政权下法律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占据了真理的位置,同时法律如何成为了一种对人的身体和思想发挥规制作用的技术手段。
     第三部分沿着一、二部分的发展逻辑分析体现在《主体解释学》中的“关怀自身”修身实践以及在何种历史形式中主体如何进入真理游戏,指出福柯晚期转向“关怀自身”其实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反抗权力的形式和途径,这种基于单个人的反抗完全符合边缘化、个人化、碎片化的、分散化的精神,也符合福柯一直以来试图在宏大叙事之外寻求另一种可能的反抗形式的理路。从而得出结论指出现代人如何摆脱微观权力无所不在的规制,从法律的隙缝中挣脱出来成为既非客体亦非单纯主体化的个人。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福柯的微观权力下的法律观,并提出了从法学角度对福柯思想研究的方向和进路,提出福柯思想对于中国现时代法研究的启示与思考。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bio-politics theory of Foucault's. Hefocused on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and the genealogy of power at hisearlier stage. But he turned to the existence ethics at his later stage. The viewpointof this article is that he didn't change his interest all his life——how the subject comeinto the game of the truth, and how the subject can get an artistic life beyond thenet of power.《Annotation of Subject》is a lecture of Foucault's in France collegefrom 1981 to 1982. In this book he didn't only focus on power and knowledge, butturned to the art of cultivating one's moral character from ancient Greek toDescartes, that is "epimeleia heautou". He said again and again that all his work ison "how the subject come into the game of the truth", so he is an ethics scholarstudying about subject and the truth .He put the study of the law of moderncountry in his genealogy of power study. In his view, Foucault treated law as theexpression of big power, and law is only an expression of the truth. In the law, thecountry combines power and the truth well. Of course, this is only the technology.
     So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law problem and power problem inFoucault's bio-politics theory in the angle of a law learner, and also try to showhow the modern people who live under the control of law can resist the power.This article gives a simple analysis of《Annotation of Subject》and the importantconcept "epimeleia heautou" and the concept "micro-power" in《Discipline andPublish》.
     This article has about 25000 words, consisting of foreword、main body andconcluding remarks, with the clue of power、truth and bio-politics in Foucault'sworks, and try to find the law theory in his works.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micro-power theory of Foucault's,involving the penalty power and how micro-power control our people in modernsociety. This part is the theory basis and the logical basis.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truth theory and law theory of Foucault's,revealing the law as an expression of power technology, pointing out how the lawtake the place of the truth under modern state and how the law become atechnology controlling people's body and head.
     The third part analyses the concept "epimeleia heautou" and how the subjectcome into the game of the truth, and also points out that "epimeleia heautou" is away to resist the power. This way is on the base of single person, and it's of edge、personal、smashing scattered. This way also accords with Foucault's usual studymethod.
     In the concluding remarks, I summarize the law theory of Foucault's and givesome way about studying his works in the angle of law, and point out theenlightenment of Foucault's theory to our modern China.
引文
① Foucault, Dits et ecrits, Vol Ⅳ, Gallimard, 1994, p.393.转引自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0页。
    ② Foucault, Dits et ecrits, Vol Ⅳ, Gallimard, 1994, pp.782-783.转引自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① Foucault, Dits et ecrits, Vol Ⅳ, Gallimard, 1994, pp.643-644.转引自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页。
    ② 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7页。
    ① 《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24页。
    ② 《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24页。
    ③ [法]米歇尔·福柯:《必须保卫社会》,钱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① 同上,第16页。
    ② [法]米歇尔·福柯:《必须保卫社会》,钱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① 汪民安、陈永国编:《尼采的幽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79页。
    ② [德]尼采:《权力意志》,张念东、凌素心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③ [法]福柯:《尼采、谱系学、历史》,杜小真编:《福柯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页。
    ① 王治河:《福柯》,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89-190页。
    ②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9页。
    ③ 同上,第29页。
    ④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9页。
    ⑤ Foucault,Resume descours,Paris,1989,pp.19-20.转引自刘北成《福柯史学思想简论》。
    ⑥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18页。
    ① 同上,第28页。
    ② [法]米歇尔·福柯:《必须保卫社会》,钱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28页。
    ③ [法]米歇尔·福柯:《必须保卫社会》,钱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④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8页。
    ① [法]米歇尔·福柯:《必须保卫社会》,钱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页。
    ② 《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1页。
    ③ The will to knowledge,pp.95-96.转引自汪民安:《福柯的界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2页。
    ④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9页。
    ⑤ 杜小真编:《福柯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第238页。
    ① 《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08页。
    ② 《简明哲学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页。
    ③ 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2页。
    ① 同上,第92页。
    ② 高宣扬:《当代法国哲学导论》(上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6页。
    ③ Foucault,Dits et ecrits,Vol Ⅳ,Gallimard,1994,pp.175.转引自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④ Foucault,Dits et ecrits,Vol Ⅳ,Gallimard,1994,pp.175-189.转引自高宣扬:《当代法国哲学导论》(下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32-933页。
    ① Foucault,Dits et ecrits,Vol Ⅳ,Gallimard,1994,pp.185.转引自莫伟民:《莫伟民讲福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4页。
    ① 莫伟民:《莫伟民讲福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页。
    ① 参见高宣扬:《当代法国哲学导论》(下卷),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 Foucault,Dits et ecrits,Vol Ⅲ,Gallimard,1994,p.179.转引自高宣扬:《当代法国哲学导论》(下卷),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40页。
    ③ 参见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0页。
    ①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30页。
    ② 同上,第30页。
    ③ 参见[法]米歇尔·福柯:《词与物》第四、五、六章,莫伟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④ 参见[法]米歇尔·福柯:《词与物》,莫伟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68页。
    ⑤ 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4页。
    ①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4页。
    ② 同上,第27页。
    ①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59页。
    ① 同上,第190页。
    ② “关怀自身”与“关心自己”意思相同,只是对福柯的“souci de soi”法语词翻译不同而已,福柯用“souci de soi”翻译希腊词“epimelei heautou”(关怀自身)。
    ① [法]米歇尔·福柯:《主体解释学》,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② 同上,第10页。
    ③ 同上,第6页。
    ① 同上,“译者的话”第5—6页。
    ② 同上,第35页。
    ③ 注:melete有“沉思”和“训练”之意,参见《主体解释学》1982年3月3日第二小时和3月17日第一小时授课,第370—372页和第441—442页。
    ④ [法]米歇尔·福柯:《主体解释学》,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3页。
    ① 注:福柯所说的“自身的技术”是指:每个人都要成为权力、知识和道德主体,同时也要成为权力、知识和道德的客体和对象,所以现代知识使每个人成为知识主体的时候也能够“自律”地进行自我规训。
    ② 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5页。
    ③ 参见[法]米歇尔·福柯:《主体解释学》,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9—91页。
    ① [法]米歇尔·福柯:《主体解释学》,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② 同上,第17页。
    ③ [法]米歇尔·福柯:《主体解释学》,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页。
    ④ 同上,第17页。
    ⑤ 参见[法]米歇尔·福柯:《主体解释学》,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8—154页。
    1.[法]福柯:《性经验史》,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法]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3.[法]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4.[法]福柯:《词与物》,莫伟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5.[法]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刘北成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6.[法]福柯:《疯癫与文明》,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7.[法]福柯:《古典时代疯狂史》,林志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1.[法]福柯:《主体解释学》,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法]福柯:《不正常的人》,钱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法]福柯:《必须保卫社会》,钱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包亚明编:《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法]高宣扬:《当代法国哲学导论》(上、下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法]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美]加里·古廷:《20世纪法国哲学》,辛岩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杜小真编:《福柯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
    5.[美]詹姆斯·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高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英]路易斯·麦克尼:《福柯》,贾浞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法]迪迪埃·埃里蓬:《权力与反抗——米歇尔·福柯传》,谢强、马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美]艾莉森·利·布朗:《福柯》,聂保平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9.[德]马文·克拉达、格尔德·登博夫斯基编:《福柯的迷宫》,朱毅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0.陆扬:《后现代性的文本阐释:福柯与德里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1.[英]阿兰·谢里登:《求真意志——米歇尔·福柯的心路历程》,尚志英、许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2.莫伟民:《莫伟民讲福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汪民安:《福柯的界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李银河:《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美]保罗·博维:《权力中的知识分子:批判性人文主义的谱系》,萧莎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6.[英]塔姆辛·斯巴格:《福柯与酷儿理论》,赵玉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法]吉尔·德勒兹:《福柯 褶子》,于奇智、杨洁译,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8.[法]吉尔·德勒兹:《哲学与才又力的谈判——德勒兹访谈录》,刘汉全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9.[法]吉尔·德勒兹:《尼采与哲学》,周颖、刘玉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0.[法]弗朗索瓦·多斯:《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 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21.[德]恩斯特·贝勒尔:《尼采、海德格尔与德里达》,李朝晖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2.[英]约翰·密尔:《论自由》,许宝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23.杨大春、尚杰主编:《当代法国哲学诸论题——法国哲学研究》(1),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4.[法]尚塔尔·托马斯:《萨德侯爵传》,管筱明译,广西: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
    25.[美]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杨照明、艾平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6.[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的<会饮>》,刘小枫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27.王来法:《前期斯多亚学派研究》,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8.车铭洲:《现代西方法学源流》,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9.范明生:《晚期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0.[英]斯塔斯:《批判的希腊哲学史》,庆泽彭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1.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2.欧力同、张伟:《法兰克福学派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33.全增嘏:《西方哲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4.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姚介厚:《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二卷)—《古代希腊和罗马哲学》,江苏: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5.张汝伦:《十大思想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6.[英]约翰·斯特罗克:《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渠东等译,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7.冯俊等编:《后现代哲学讲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8.李幼蒸:《结构与意义-人文科学跨学科认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9.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0.福柯等:《激进的美学锋芒》,周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1.朱景文:《当代西方后现代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2.佘碧平:《现代性的意义与局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43. Alan Hunt & Gary Wickham: Foucault And Law——Towards a Sociology Of Law as Governance, London: Pluto Press, 199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