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刘崧是元末明初江右文人的领军人物,他经学博洽,恭俭慎廉,诗文创作具有鲜明的特点,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以他为代表的江右文人群对纠正元末文坛之弊与促使台阁体的产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刘崧“有学有行”,在当世颇有声名,但目前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这与他在当时文坛的较大影响不符。本文立足文本,全面梳理刘崧的生平与交游,并对其文学思想与诗文创作做重点考察,探讨他对元末明初文坛的贡献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全文分四章,第一章为刘崧生平与交游。第一节首先分析南唐故族情结、西昌人文风土及家学传承对其思想观念与文学创作的影响。其次以洪武三年(1370)刘崧出仕为界,将其生平分为元末隐居与明初仕宦两个阶段,阐述其生平经历、文学思想与诗文创作的发展概况。第二节考辨刘崧交游,重点考察他与江右文人间的倡和往来,及由此对其文学思想、诗文创作及元明文坛产生的影响,并勾勒出江右文人群体的成员状况与发展脉络。
     第二章探讨刘崧文学思想。从本体论、创作论、风格论三方面,论述其主情性,倡复古,标雅正的文学观念与“五美云备”的创作理论体系,重在阐述刘崧诗文复古观念及以儒为纲的雅正风格论,并探讨其对明代复古思潮及台阁文学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为刘崧诗歌研究。该章把其诗作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反映社会动乱,述说生活态度与抒写生活意趣为主,后期则侧重抒发仕隐的矛盾心理。第三节从刘崧诗歌的高古格调、晚唐兴味、精细深微的白描手法、意象与色彩的组合构图、拟古的用韵特点、流畅清丽的语言风格等几方面,综合评价刘崧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为刘崧散文研究。第一节介绍像赞、传状、墓铭、祭文等传记类作品,着重论述此类文章重客观实录,长于叙事说理等特色。第二节分析书牍、杂记、序跋、箴铭、论说等其他散文创作,旨在展现此类散文概貌。
     结语部分总结刘崧的文学史地位与影响,并阐述以他为代表的江右文人群体对明代文坛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的影响。
Liu Song is the leader of Jiang You literati's colony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late Yuan to the early Ming. He is knowledgeable, magnanimous, and incorruptible. His works hav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make higher achievement. The literati's colony of JiangYou which he leads has influenced upon correcting the literary maladies of Yuan and forming cabinet-style literature of Ming. What's more, his character and knowledge have respected at that time. However, he hasn't been paid sufficient attention now, not to say researchers. The purpose of my thesis is to give him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by reading all of his literary works.
     There are four chapters in my thesis.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Liu Song's life experience and his friends of literary circles. According to his ancestors come from JinLing and his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 in Yuan and Ming Dynasty, his whole lif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s literary thesis and writing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aking year 1370 as the boundary. The second section deals with his contact with friends, especially paying attention to his friendship with the literati's colony of JiangYou, which has huge influence on his literary thesis and works. Furthermore, I will try to sketch the members of JiangYou literati's colony and their evolution track.
     The second chapter is a description and evaluation of Liu Song's literary thesis. The section is a description of his thesis from ontology, creation and style of literature, which can be summarized as "fundamental of real sentiments", "anti-archaism to Han and Tang Dynasty", "seeking an orthodoxy and elegance style",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creation. They affect the literary restoration and the cabinet-literature of Ming Dynasty.
     The third chapter focuses on his poems. The first two introduce his main poems in different subjects of different periods, which divided into reflection of social disturbance and life hardships, expressing editor's desire, life attitude of conflict between government service and seclusion and so on. The third section is a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ir ideological contents and artistic techniques.
     The last chapter deals with his essays, including biographies, glorifications, inscriptions, travel notes, argumentations, letters, forewords and postscripts etc. The purpose is discuss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aesthetic feature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proses.
     In the epilogue of the thesis, I try to summarize Liu Song's values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attempt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n the literary world pattern's forming and development of Ming Dynasty by JiangYou regional literati's colony.
引文
1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国朝上洪永成弘》卷一,《诗薮》,P342,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
    2张炯,《中华文学发展史》,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
    1于志鹏、成曙霞,《中国古代文学流辞典》,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2刘海燕,《明初江西诗歌的崇唐抑宋倾向简论》,《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3饶龙隼,《明初诗文的走向》,《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4饶龙隼,《南唐故家与西昌文学》,《文学评论》,2005年第4期。
    5郑礼炬,《明初翰林院江西籍作家传承研究》,《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5月。
    6陈广宏,《明初闽诗与台阁体》,《文学遗产》,2007年5月。
    7刘海燕,《试论明初诗坛的崇唐抑宋倾向》,《文学遗产》,2001年第2期。
    1邱美琼、胡建次,《明代诗学批评中的唐宋之论》,《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2齐治平,《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唐宋诗之争(二)》,《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
    3申屠青松,《明代宋诗选本论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4魏崇新,《刘崧的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5王璇,《刘崧及其诗歌浅探》,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①洪武三年(1370)改名“崧”,亦有文献作“嵩”。
    ②明·尹直,《司业刘公言行录》,明·徐纮《明名臣琬琰录》卷十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0453册。
    ③《千顷堂书目》(卷六、卷七、卷八)载刘崧《北平八府志》三十卷、《岭南录》、《东游录》、《槎翁文集》十八卷,又《槎翁诗集》八卷,《职方集》九卷。《明史·志文艺》载《北平八府志》三十卷,《北平事迹》一卷。《江西通志》(卷七十七·人物十二·吉安府三):“按子高所著有《职方集》、《槎翁集》行于世,尚有《北平集》及家藏诗文十八卷,传皆不载。”《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一·经籍考集·别集三)载《槎翁诗集》八卷、《文集》八卷。《明诗纪事》(甲籖卷十一)陈田按:“子高诗有钟陵、五云、邓溪、双溪、凤山、瑶池、墨池、东门、珠林、龙湾、北岩、龙门、戊巳十有三集,合为《槎翁诗选》。”现存刘崧(一作刘嵩)作品集版本如下:诗集:《刘职方诗》八卷,明刻本,卷端题“门人萧翀编次”。《刘槎翁先生诗选》十二卷,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张应泰刻本(及清补修本)。《刘槎翁先生诗选》十二卷,清钞本。《槎翁诗集》八卷,明万历三十八(1610)年真如斋刻本(另有一附清丁丙跋)。《槎翁先生诗集》十二卷,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上田萧氏刻本,附清王琨编《泰和刘恭介公年谱》。文集:《槎翁文集》十八卷,明嘉靖元年(1522)徐冠刻本(另有一附清黄丕烈跋,一附清丁丙跋)。槎翁文集》十八卷,明嘉靖间刻本。《刘槎翁先生文集·诗选·补遗》,清乾隆二十七至四十五年(1762-1782)忠孝堂与序和堂刻本。《槎翁先生文集》十八卷,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上田萧氏刻本。《刘槎翁文集》二十四卷二十册,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
    4刘崧,《钟举正字说》,《槎翁文集》卷三。
    5元·李祁,《刘快轩先生墓志铭》,《云阳集》卷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219册。
    6刘崧,《元故养蒙刘公墓志铭》,《槎翁文集》卷十七。
    7泰和县志按:《泰邑文献考》有后唐进士刘况、萧瓒、周显德。生平资料转引自刘宗彬,《吉安历代进士录》,P66,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1南宋·胡铨,《刘承议墓志铭》,进士年份有误,《淡庵集》卷二十五。据李祁《刘快轩先生墓志铭》言:“建炎中,有登第与胡忠简同年者。绍兴中,有与周文忠同年者。其殁也,二公各为文志其墓,此盖近而尤著。”得考二人生平。生平资料引自《吉安历代进士录》,P69。
    2南宋·周必大,《故邵阳郡丞周先生墓志铭》,《刘君令猷墓表》,《益国周文忠公全集》。生平资料引自《吉安历代进士录》,P70。
    3刘崧,《元故养蒙刘公墓志铭》,《槎翁文集》卷十七。
    4明·陈谟,《书养蒙刘先生墓志后》,《海桑集》卷九,《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232册。
    5元·李祁,《刘快轩先生墓志铭》,《云阳集》卷八。
    6刘崧,《先府君迁厝圹志》,《槎翁文集》卷十七。
    7元·李祁,《刘快轩先生墓志铭》,《云阳集》卷八。
    8刘崧,《先夫人迁厝圹志》,《槎翁文集》卷十七。
    9元·李祁,《刘快轩先生墓志铭》,《云阳集》卷八。
    10明·罗钦顺,《书珠林刘氏溯源录后》,《整庵存稿》卷十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261册。
    11刘崧,《与周伯宁书》,《槎翁文集》卷四。
    12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第二》载:“世宗使人谓景日:‘吾与江南,大义已定。然虑后世不能容汝,可及吾世修城隍、治要害为子孙计。’景因营缉诸城,谋迁其都于洪州,群臣皆不欲迁,惟枢密使唐镐赞之,乃升洪州为南昌,建南都。”《新五代史》卷六十二,中华书局1997年。
    1刘崧,《槎翁文集》卷十六。“马氏”指五代十国时期建立楚国之马殷氏,亦为五代时期徙居的故家旧族。
    2刘崧,《题友兰堂文丞相所书为子沂赋》,《槎翁诗集》卷六。
    1清·钱谦益,《刘司业崧》,《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明·刘永之,《刘职方诗集序》,《刘仲修先生诗文集》卷七,《续修四库全书》集1326册。
    3南炳文、汤纲,《明史》,P51-5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4刘崧前室有一女已嫁,此女名日照娘,乃陈氏所出,壬寅年卒时方八岁。
    1刘崧,《与谭若骥》,《槎翁文集》卷四。
    2刘崧,《兵乱二首》,《槎翁诗集》卷四。
    3刘崧,《送薛伯谯序》,《槎翁文集》卷八。
    4刘崧,《送张经历序》,《槎翁文集》卷八。
    1明·尹直,《司业刘公言行录》,明·徐纮《明名臣琬琰录》卷十二。
    2刘崧,《鸣盛集序》,《鸣盛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231册。
    3钱穆,《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新亚学报》1964年第6卷第2期。
    1明·杨士奇,《沙溪刘氏重修族谱序》,《东里文集》卷七,P94,中华书局1998年。
    2明·杨士奇,《题萧氏瑞芝诗文后》,《东里文集》卷九,P130,中华书局1998年。
    1转引自饶龙隼《刘崧与西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2刘崧,《澹观先生传》,《槎翁文集》卷二。
    3刘崧,《陈曾遗稿序》,《槎翁文集》卷九。
    4刘崧,《自序诗集》,《槎翁文集》卷十。
    5郑克晟,《明清史探实》,P1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6以上资料整合自:明·焦竑,《侍郎刘公崧传》(《国朝献征录》卷三十五);明·项笃寿,《刘崧》(《今献备遗》卷五);明·尹直,《司业刘公言行录》(徐纮《明名臣琬琰录》卷十二);明·郑晓,《祭酒刘公传》(《吾学编》);明·林尧俞纂修,俞汝楫编纂,《侍郎刘崧》(《礼部志稿》卷五十五);明·邓元锡,《皇明书·刘司业崧》;明·李贤等,《明一统志》(卷一、卷五十六);清·钱谦益,《刘司业崧》(《列朝诗集小传》甲集88);清·张廷玉等,《刘崧传》(《明史》卷一百三十七);清·于敏中等,《原文丞相祠国初北平按察司副使刘崧立》(《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五):清·和砷等,《大清一统志》(卷三、卷二百五十)。
    1刘崧,《余以官满赴京十一月十四日出北平顺承门赋六言绝句八首》,《槎翁诗集》卷七。
    2刘崧,《书巢居野人序后》,《槎翁文集》卷十三。
    3刘崧,《投老归田承敬则陈兄有诗见寄依韵奉答》,《槎翁诗集》卷六。
    1明·林尧俞纂修,俞汝楫编撰,泰昌元年官修,《侍郎刘崧》,《礼部志稿》卷五十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0597册。
    2明·郑晓,《祭酒刘公传》,《吾学编》,《续修四库全书》史424-425册。
    3明·林尧俞纂修,俞汝楫编撰,泰昌元年官修,《侍郎刘崧》,《礼部志稿》卷五十五。
    4明·陈谟,《题刘崧官诰后》,《海桑集》卷九。
    5明·尹直,《司业刘公言行录》,明·徐纮,《明名臣琬琰录》卷十二。
    6明·项笃寿,《刘崧》,《今献备遗》卷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0453册。
    7刘崧,《送罗朝举序》,《槎翁文集》卷十。
    8刘崧,《祭先考文》,《槎翁文集》卷十五。
    9刘崧,《日西落行》,《槎翁诗集》卷三。
    1刘崧,《十月十五日早离镇江》,《槎翁诗集》卷八。
    2刘崧,《送陈德中归省序》,《槎翁文集》卷十一。
    3刘崧,《陪祀方丘应制诗序》,《槎翁文集》卷十。
    4刘崧,《陪祀方丘应制诗序》,《槎翁文集》卷十。
    1刘崧,《西斋杂录序》,《槎翁文集》卷十。
    2明·邓元锡,《刘司业崧》,《皇明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3刘崧,《夏日燕集仁城萧氏临清亭诗序》,《槎翁文集》卷十。
    4明·宋濂,《刘兵部诗集序》,《宋濂全集》,P608,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5刘崧,《西斋杂录序》,《槎翁文集》卷十。
    6赵轶峰,《明代的变迁》,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7明·焦竑,《侍郎刘公崧传》,《国朝献征录》卷三十五,上海书店1987年。
    1明·尹直,《司业刘公言行录》,明·徐统《明名臣琬琰录》卷十二。
    2明·林尧俞纂修,俞汝楫编撰,《尚书李叔正》,《礼部志稿》卷五十
    3清·张廷玉等,《明史·列传第二十五·李叔正》卷一百三十七,中华书局2000年。
    4清·谢旻监、陶成,《江西通志·人物三·南昌府三》卷六十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0513-518册。
    5清·谢旻监修,陶成编纂,《江西通志·人物二十四·饶州府三》卷八十九。
    6清·张廷玉等,《明史·列传第二十六·周浈》卷一百三十八,中华书局2000年。
    7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卷十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476册。
    8刘崧,《刘元善弹琴诗》,《槎翁诗集》卷五。
    9明·郑潜,《送刘元善之淮东运司》,《樗庵类稿》卷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232册。
    10明·刘永之,《刘仲修先生诗文集》卷二,《续修四库全书》集1326册。
    1明·刘永之,《刘子高诗集序》,《刘仲修先生诗文集》卷七。
    2明·宋濂,《刘兵部诗集序》,《宋濂全集》,P608,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3明·杨士奇,《王先生传》,《东里文集》卷二十二,P332,中华书局1998年。
    4清·朱彝尊,《刘永之传》,《曝书亭集》卷六十四,《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317-1318册。
    5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6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7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吴申扬点校,《元诗选癸集》,P1033,中华书局2001年。
    8清·钱熙彦编,《元诗选补遗》,中华书局2002年。
    1台湾中央图书馆编,《明人传记资料索引》,中华书局1987年。
    2清·邵远平,《元史类编》卷三十六·文翰二补遗,嘉庆二年扫叶山房刊本。
    3民国·柯劭态,《新元史》,新文丰断句本。
    4清·谢旻监修,陶成编纂,《江西通志·人物五·南昌府五》卷七十。
    5清·钱谦益,《李尚书克正》,《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6清·张廷玉等。《明史·列传第二十五·李叔正》卷一百三十七,中华书局2000年。
    7明·李贤等,《明一统志》,卷二十七、卷五十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0472-0473册。
    8明·杨士奇,《录杨伯谦乐府》,《东里文集》卷十九,中华书局1998年。
    1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P1032,中华书局2001年。
    2明·杨士奇,《录杨伯谦乐府》,《东里文集》卷十九,中华书局1998年。
    3元·杨士弘,《唐音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368册。
    4元·张铉修,《至正金陵新志》卷六·官守志,影印至正四年刊本。
    5刘崧,《十三人赞》,《槎翁文集》卷一。
    6刘崧,《寄赠万德躬时在清江》,《槎翁诗集》卷三。
    7刘崧,《寄万德躬》,《槎翁诗集》卷五。
    8刘崧,《怀万德躬》,《槎翁诗集》卷二。
    9清·钱熙彦编,《元诗选补遗》,中华书局2002年。
    10刘崧,《读辛好礼闽中诗感赋一首》,《槎翁诗集》卷六。
    11刘崧,《题瘦马图》,《槎翁诗集》卷八。
    12亦有文献作周祯,当为周浈之误。“十才子之一”的周浈与《明史·列传》中所记另一周祯(或作桢)并 非一人。周祯,字文典,江宁人,历大理卿,太祖诏与李善长、刘基等定律令,洪武初为刑部尚书。
    1清·钱谦益,《周尚书浈》,《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刘崧,《寄周伯宁二首其一》,《槎翁诗集》卷五。
    3刘崧,《十三人赞》,《槎翁文集》卷一。
    4刘崧,《十三人赞》,《槎翁文集》卷一。
    5刘崧,《过南昌有怀旷伯逵知事》,《槎翁诗集》卷四。
    6明·宋濂,《刘仲修先生诗集》附录,《宋濂全集》,P2234,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7清·顾嗣立,《山阴道士刘永之》,《元诗选》二集卷二十二。
    8明·解缙,《跋金幼孜所藏刘仲修书》。《文毅集》卷十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236册。
    9明,刘野,《重刻山阴文集序》,《刘仲修先生诗文集》。
    10清·钱谦益,《刘布衣永之》,《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1清·顾嗣立,《山阴道士刘永之》,《元诗选》二集卷二十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468-1471册。
    1刘崧,《寄答刘仲修其二》,《槎翁诗集》卷六。
    2明·刘永之,《刘职方诗集序》,《刘仲修先生诗文集》卷七。
    3刘崧,《寄答刘仲修其二》,《槎翁诗集》卷六。
    4刘崧,《寄赠刘仲修》,《槎翁诗集》卷三。
    5明·刘永之,《刘职方诗集序》,《刘仲修先生诗文集》卷七。
    6明·梁寅,《刘君仲修文集序》,《刘仲修先生诗文集》。
    7明·敖英,《书重刻山阴集后》,《刘仲修先生诗文集》。
    8明·刘永之,《周子谅文序集》,《刘仲修先生诗文集》卷七。
    9明·刘永之,《刘仲修先生诗文集》卷五。
    10清·钱谦益,《练通判高》,《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明·王祎,《练伯上诗序》,《王忠文集》卷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226册。
    2清·钱谦益,《王崇庆佑》,《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刘崧,《戏柬子启》,《槎翁诗集》卷四。
    4刘崧,《过梧州,怀广西佥宪王子启、胡子祺,时分按各州》,《槎翁诗集》卷八。
    5刘崧,《八月二十五日夜,偶阅地图至西川崇庆州,因忆子启王太守感赋一首》,《槎翁诗集》卷六。
    6刘崧,《高溪书隐记》,《槎翁文集》卷五。
    7刘崧,《高溪书隐记》,《搓翁文集》卷五。
    8明·杨士奇,《题萧氏瑞芝诗文后》,《东里文集》卷九,P131,中华书局1998年。
    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海桑集》卷一百六十九。
    2明·陈漠,《郭生诗序》,《海桑集》卷六。
    3明·晏璧,《海桑集序》,《海桑集》。
    4明·杨士奇,《王竹亭先生墓志铭》,《东里文集》卷十八,P258,中华书局1998年。
    5清·钱熙言编,《王博士沂》,《元诗选补遗》,P337,中华书局2002年。
    6刘崧,《与王子与》,《槎翁文集》卷四。
    7刘崧,《与王子与》,《槎翁文集》卷四。
    1刘崧,《十三人赞》,《槎翁文集》卷一。
    2刘崧,《赠郑生序》,《槎翁文集》卷八。
    3刘崧,《古诗九章赠别郑同夫》,《槎翁诗集》卷一
    4刘崧,《同夫尝大醉,过予斋壁作枯竹一枝,仍题日“与吾子高扫尘而去”戏答一绝》,《槎翁诗集》卷七。
    5刘崧,《题姜炼师山房,有怀赵伯友、郑同夫其二》,《槎翁诗集》卷一。
    6清·张廷玉等,《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三·赵埙》卷二百八十五,中华书局2000年。
    7清·朱彝尊,《赵埙传》,《曝书亭集》卷六十二。
    8刘崧,《联句杂体·游金精夜宿桃阁得五十韵》,《槎翁诗集》卷八。
    9刘崧,《伯友夜半酒醒,戏举一首》,《槎翁诗集》卷四。
    1明·余之祯等纂修,万历《吉安府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十三年刻本影印。
    2刘崧,《武山义塾记》,《槎翁文集》卷七。
    3清·谢旻等修,陶成等纂,《书院》,雍正《江西通志》卷二十一,清雍正十年刻本。
    4明·刘仔肩编,《雅颂正音》卷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370册。
    5明·王直,《故临淄知县欧阳府君传》,《抑庵文集》卷十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241-1242册。
    6明·王直,《故临淄知县欧阳府君传》,《抑庵文集》卷十
    7明·王直,《故临淄知县欧阳府君传》,《抑庵文集》卷十一。
    8明·杨士奇,《书欧阳临淄传后》,《东里文集》卷十一,P165,中华书局1998年。
    9刘崧,《和欧阳仲元流江留别》,《槎翁诗集》卷六。
    10刘崧,《题欧阳仲元所写墨梅》,《槎翁诗集》卷八。
    11刘崧,《与欧阳仲元》,《槎翁文集》卷四。
    1明·杨士奇,《罗先生传》,《东里文集》卷二十二,P328,中华书局1998年。
    2刘崧,《三友亭记》,《槎翁文集》卷五。
    3刘崧,《别罗伦》,《槎翁诗集》卷二。
    4刘崧,《罗子理族谱引》,《槎翁文集》卷十三。
    5清·顾嗣立,席世臣,《元诗选癸集》,P1035,中华书局2001年。
    6清·谢曼监修,陶成编篡,《江西通志·人物九·临江府二》卷七十四。
    7明·梁潜,《竹亭王先生行状》,《泊庵集》卷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237册。
    8刘崧,《过临江铜塘滩阻风偶坐江庙忆故人彭声之天宁雪印上人》,《槎翁诗集》卷七。
    9明·梁潜,《故山东运盐司副使萧公墓志铭》,《泊庵集》卷十一
    10明·梁潜,《送山东都转运盐副使萧公序》言“前吏部尚书刘崧之高弟弟子曰鹏举”,《泊庵集》卷六。
    11明·宋濂,《刘兵部诗集序》,《宋濂全集》,P609,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12明·王直,《运副萧公挽诗序》,《抑庵文集》卷四。
    1明·杨士奇,《山东盐运司副使萧公墓碣铭》,《东里文集》卷十七,中华书局1998年。
    2刘崧,《五荆传》,《槎翁文集》卷二。
    3刘崧,《醉歌行赠曾举正》,《槎翁诗集》卷四。
    4明·萧翀,《奉呈子高刘先生》、《子自流江将归南溪,刘先生亦还珠林,赋此别伯昂诸友》,明·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四十九,《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391册。
    5刘崧,《和鹏举赴滁阳道中述怀见寄》,《槎翁诗集》卷二。
    6刘崧,《题萧鹏举戊巳稿后》,《槎翁文集》卷十四。
    1《四库全书提要·槎翁诗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227册。
    2明·尹直,《司业刘公言行录》,明·徐纮,《明名臣琬琰录》卷十二
    1明·宋濂,《玉兔泉联句引》,《宋濂全集》,P677,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2明·宋濂,《刘兵部诗集序》,《宋濂全集》,P608,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3明·宋濂,《刘兵部诗集序》,《宋濂全集》,P609,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4《明史》卷二百五十八考证,章宗瀛按:“表笺一事,《明实录》未载开国臣传,则云‘伯衡卒于家。’未知孰是,谨识以阙疑。”
    5清·张廷玉等,《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三·苏伯衡》卷二百八十五,中华书局2000年。
    6刘崧,《送苏平仲先生还金华序》,《槎翁文集》卷十
    7刘崧,《送苏平仲先生还金华序》,《槎翁文集》卷十一
    1清·张廷玉等,《明史·列传第四十·梁潜》卷一百五十二,中华书局2000年。
    2明·梁潜,《雅南集序》,《泊庵集》卷五。
    3清·陈田,《明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4明·梁潜,《故监察御史陈公行状》,“其姑夫刘尚书崧来抚之,谕使为学,遂受《诗经》于尚书公。尚书公甚重之。久之益肆力古学,诸子百家靡不究览,蓄之既富,出之沛然。”《泊庵集》卷八。
    5梁兰,字庭秀,又字不移,自号畦乐,泰和人,梁潜之父。终生隐居不仕,永乐八年(1410)卒。梁、杨两族有姻亲关系,梁兰著《畦乐先生诗集》亦为杨士奇编,东里的诗学观念与文学创作亦受其影响。
    1明·杨士奇,《玉雪斋诗集序》,《东里文集》卷五,P63,中华书局1998年。
    2明·黄淮,《少师东里杨公文集序》,《东里文集》,中华书局1998年。
    3袁行霈,《序言·明代文学》,《中国文学史》(第二版),P15,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法)雅克·勒高夫、皮埃尔·诺拉编,郝名玮译,《史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方法、新对象:法国新史学发展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中译本。
    2徐子方,《从宋濂、刘基的早期诗文看其由元入明前后的心态》,P347,《挑战与抉择:元代文人心态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3元·杨维桢,《郯韶诗序》,《东维子文集》卷七,转引自黄仁生师《杨维桢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P62。
    1刘崧,《王以直文序》,《槎翁文集》卷八。
    2宋·欧阳修,《本末论》,《诗本义》卷十四,《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经70册。
    3明·宋濂,《药房樵唱序》,《宋濂全集》,P259,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4刘崧,《答郭庆守》,《槎翁文集》卷四。
    5刘崧,《仰斋诗》,《槎翁文集》卷一
    1刘崧,《赠叚复初序》,《槎翁文集》卷八。
    2刘崧,《巢云诗集序》,《槎翁文集》卷十。
    3刘崧,《巢云诗集序》,《槎翁文集》卷十。
    4刘崧,《巢云诗集序》,《槎翁文集》卷十。
    5刘崧,《王斯和遗稿序》,《槎翁文集》卷八。
    6刘崧,《刘以震诗序》,《槎翁文集》卷十。
    7刘崧,《自序诗集》,《槎翁文集》卷十。
    8刘崧,《鸣盛集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鸣盛集》集1231册。
    9刘崧,《梅边初稿序》,《槎翁文集》卷八。
    10刘崧,《跋龙氏书香世科录后》,《槎翁文集》卷十二。
    1刘崧,《题王伯畿赴金陵道中诗集》,《槎翁文集》卷十二。
    2刘崧,《题王伯畿赴金陵道中诗集》,《槎翁文集》卷十二
    3刘崧,《钟祥诗集序》,《槎翁文集》卷九。
    4明·宋濂,《师古斋箴并序》,《宋濂全集》,P922,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5刘崧,《王以直文序》,《槎翁文集》卷八。
    6刘崧,《钟氏仁存方论集序》,《槎翁文集》卷十一
    7刘崧,《鸣盛集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鸣盛集》。
    1元·虞集,《唐音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唐音》集1368册。
    2元·虞集,《唐音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唐音》。
    3明·林尧俞纂修,俞汝楫编撰,《侍郎刘崧》,《礼部志稿》卷五十五。
    4明·祝允明,《刻沈石田诗序》,《怀星堂集》卷二十四,《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260册。
    5明·叶盛,《水东日记》卷二十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1041册。
    1明·宋濂,《刘兵部诗集序》,《宋濂全集》,P608,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1刘崧,《跋书虞先生赠画师刘宗海叙后》,《槎翁文集》卷十二。
    2刘崧,《题王伯畿赴金陵道中诗集》,《槎翁文集》卷十二。
    3刘崧,《梅边初稿序》,《槎翁文集》卷八。
    4刘崧,《题萧鹏举戊巳稿后》,《槎翁文集》卷十四。
    5宋·陈师道,《次韵答秦少章》,《后山集》卷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114册。
    1明·乌斯道,《刘职方诗集序》,《刘槎翁先生诗选》。
    2明·林尧俞纂修,俞汝楫编撰,《侍郎刘崧》,《礼部志稿》卷五十五。
    3明·宋濂,《刘兵部诗集序》,《宋濂全集》,P608,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4明·乌斯道,《刘职方诗集序》,《刘槎翁先生诗选》。
    5刘崧,《萧子所诗序》,《槎翁文集》卷九。
    6唐·韩愈,《答李翔书》,《昌黎先生文集》卷十六,《续修四库全书》集1309-1310册。
    7明·乌斯道,《刘职方诗集序》,《刘槎翁先生诗选》。
    8明·宋濂,《刘兵部诗集序》,《宋濂全集》,P608,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9明·乌斯道,《刘职方诗集序》,《刘槎翁先生诗选》。
    1刘崧,《东行倡和集序》,《槎翁文集》卷九。
    2明·杨土奇,《刘职方诗跋》,《东里文集》卷十,中华书局1998年。
    3刘崧,《王斯和遗稿序》,《槎翁文集》卷八。
    4刘崧,《芳上人诗序》,《槎翁文集》卷八。
    5明·罗钦忠,《新刻槎翁文集目录序》,《槎翁文集》。
    1刘崧,《萧九川诗稿序》,《槎翁文集》卷十一。
    2刘崧,《芳上人诗序》,《槎翁文集》卷八。
    3刘崧,《送隆师之青原序》,《槎翁文集》卷八。
    4刘崧,《刘以震诗序》,《槎翁文集》卷十。
    5刘崧,《王以直文序》,《槎翁文集》卷八。
    6刘崧,《王以直文序》,《槎翁诗集》卷八。
    7刘崧,《示刘生》,《槎翁诗集》卷四。
    8刘崧,《题罗濬诗稿》,《槎翁诗集》卷二
    9元·虞集,《跋程文宪公遗墨诗集》,《道园学古录》卷四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207册。
    10元·虞集,《琅然亭记》,《道园学古录》卷八。
    11元·揭傒斯,《揭傒斯全集辑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12刘崧,《兴国县修儒学记》,《槎翁文集》卷五。
    13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刘崧,《自序诗集》,《槎翁文集》卷十。
    2刘崧,《陶德嘉诗序》,《槎翁文集》卷九。
    3宋·欧阳修,《新五代史·梁本纪第二》,中华书局1974年。
    4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P478,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
    5明·李东阳,《倪文僖公集序》,《怀麓堂集》卷二十九,《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250册。
    1明·杨士奇,《玉雪斋诗集序》,《东里文集》卷五,P63,中华书局1998年。
    2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五》,《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279-1284册。
    3郭万金,《台阁体新论》,《文学遗产》,2008年第5期。
    4唐朝晖、欧阳光,《江西文人群与明初诗人格局》,罗宗强,《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开出版社2006年。
    5廖可斌,《论台阁体》,P99,同上出处。
    1本文诗歌研究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集122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槎翁诗集》八卷为底本,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张应泰刻本(《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明别集99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刘槎翁先生诗选》十二卷作校本。
    2清·赵翼,《明初文人多不仕》,《二十二史札记》卷三十二,中华书局1963年。
    1刘崧,《先府君迁厝圹志》,《槎翁文集》卷十七。
    2杜贵晨,《明诗选·前言》,P14,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3刘崧,《富田筑城歌其二》,《槎翁诗集》卷七。
    4刘崧,《采野菜》,《槎翁诗集》卷四。
    1刘崧,《凶年民有弃子于江者诗以寄哀》,《槎翁诗集》卷二。
    2刘崧,《送焦廷璋序》,《槎翁文集》卷八。
    3刘崧,《送刘侯赴广东宪副序》,《槎翁文集》卷八。
    1刘崧,《万德深沧江稿序》,《槎翁文集》卷八。
    2刘崧,《赠郑生序》,《槎翁文集》卷八。
    3刘崧,《九月二十五日,有传秋闹两榜至书舍,见思永杨植以诗中乙科,喜乡闾之有人学业丕振,因赋三绝以自释》,《槎翁诗集》卷七。
    4刘崧,《与周伯宁书》,《槎翁文集》卷四。
    5明·尹直,《司业刘公言行录》,明·徐纮,《明名臣琬琰录》卷十二。焦竑《国朝献征录》亦收此篇。
    6刘崧,《悯旱》,《槎翁诗集》卷七。
    7刘崧,《题春山烟雨图》,《槎翁诗集》卷五。
    1刘崧,《题平川雪霁图为张用可县丞赋》,《槎翁诗集》卷三。
    2刘崧,《夜宿道德坛柬胡山人、袁炼师、萧鹏举》,《槎翁诗集》卷五。
    1刘崧,《见家鸭浴于堂均感赋》,《槎翁诗集》卷二。
    2刘崧,《题枯林墨兰》,《槎翁诗集》卷二。
    3刘崧,《言怀》,《槎翁诗集》卷二
    4刘崧,《蚕尖》,《槎翁诗集》卷一
    5刘崧,《六月晦日山下观稼归》,《槎翁诗集》卷二。
    1刘崧,《二月八日对酒》,《槎翁诗集》卷二。
    2刘崧,《闰七月十夜独酌》,《槎翁诗集》卷一
    3刘崧,《续止酒篇》,《槎翁诗集》卷二。
    1刘崧,《续止酒篇》,《槎翁诗集》卷二。
    2刘崧,《醉歌行赠曾举正》,《槎翁诗集》卷四。
    3刘崧,《清明对酒》,《槎翁诗集》卷四。
    4刘崧,《中酒》,《槎翁诗集》卷八。
    5刘崧,《晚集舒氏山楼有戏予不饮者赋此寄怀》,《槎翁诗集》卷五。
    6明·刘永之,《刘职方诗集序》,《刘槎翁先生诗选》。
    7刘崧,《溪上》,《槎翁诗集》卷五。
    1宋·苏轼,《峡山寺》,《东坡全集》卷二十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107-1108册。
    2宋·杨万里,《峡山寺》,《诚斋集》卷十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160-1161册。
    3刘崧,《跋张务民所藏楮书后》,《槎翁文集》卷十二。
    4转引自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P241,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5刘崧,《跋张务民所藏楮书后》,《槎翁文集》卷十二。
    1宋·陈舜俞,《叙山北篇第二》,《庐山记》卷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0585册。
    2宋·苏轼,《三笑图赞》,《东坡全集》卷九十四。
    3元·顾瑛,《题三笑图》,《草堂雅集》卷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369册。
    4明·王世贞,《题三笑图》,《弇州四部稿》续稿卷五。
    5明·王世贞,《题三笑图》,《弇州四部稿》续稿卷五。
    1唐·李白,《别东林寺僧》,《李太白全集》卷十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066册。
    2刘崧,《自述》,《槎翁诗集》卷二。
    3刘崧,《送刘嗣庆还安福序》,《槎翁文集》卷十一
    4刘崧,《即事》,《槎翁诗集》卷四。
    5刘崧,《即事》,《槎翁诗集》卷四。
    6宋·欧阳修,《投时相书》,《文忠集》卷六十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102-1103册。
    1刘崧,《何日》,《槎翁诗集》卷八。
    2刘崧,《朝采南园栗》,《槎翁诗集》卷二
    3刘崧,《题钟元卿东皋读书处山水新图》,《槎翁诗集》卷四。
    4刘崧,《春日游武山柬同游者》,《槎翁诗集》卷二。
    5刘崧,《武山十四境》,《槎翁诗集》卷七。
    1刘崧,《题朱知事云樵图》,《槎翁诗集》卷三。
    2刘崧,《题昆丘山水图为李德昌赋》,《槎翁诗集》卷三。
    1刘崧,《题溪居图为余经历赋》,《槎翁诗集》卷三。
    2刘崧,《戏题墨兰》,《槎翁诗集》卷七。
    3刘崧,《题秋江待渡图为萧学士赋》,《槎翁诗集》卷三。
    4刘崧,《醉歌行赠曾举正》,《槎翁诗集》卷四。
    5刘崧,《送潘郎中迪允谢病归山阴》,《槎翁诗集》卷三。
    6刘崧,《题晴峰双涧图寄故里刘存大秀才》,《槎翁诗集》卷三。
    7刘崧,《题杨奇琛所藏山水图歌》,《槎翁诗集》卷三。
    8黄佩君,《杨士奇台阁体诗歌的研究》,P14,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年。
    9刘崧,《樵隐诗为北平检校书吏朱廷玉赋》,《槎翁诗集》卷三。
    1刘崧,《十二月十六日早朝,雪霁,月色澄朗,喜赋》、《晚朝左腋大雪》,《刘槎翁先生诗选》卷八。
    2刘崧,《早朝七首》,《槎翁诗集》卷八。
    3刘崧,《正月二十日雪早朝》,《刘槎翁先生诗选》卷八。
    4刘崧,《题张京尹所献嘉瓜图歌》,《槎翁诗集》卷三。
    1刘崧,《进甘露诗十六韵》,《槎翁诗集》卷五。
    2刘崧,《大赦恩诏和李子种》,《槎翁诗集》卷五。
    3林庚,《黑暗时代》,《中国文学史》,P383,鹭江出版社2005年。
    1明·郑晓,《祭酒刘公传》,《刘槎翁先生诗选》。
    2刘崧,《夜宴富滩郭氏西庭,和答九洲萧征士,并柬履理、履祥、于渊贤伯仲》,《槎翁诗集》卷三。
    1明·张应泰,《刻刘槎翁诗选序》,《刘槎翁先生诗选》。
    2刘崧,《过黄河见堤岸有古墓双石表感赋》,《槎翁诗集》卷八。
    3刘崧,《过东门故居废址感赋》,《槎翁诗集》卷八。
    4刘崧,《早春燕城怀古六首》其五,《槎翁诗集》卷六。
    5刘崧,《将进酒》,《槎翁诗集》卷一
    6清·沈德潜、周准等,P33,《明诗别裁集》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1明·王世贞,《艺苑巵言五》,《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
    2刘崧,《苦热》,《槎翁诗集》卷一。
    1刘崧,《病疟述怀六百字》,《槎翁诗集》卷二。
    2刘崧,《病疟述怀六百字》,《槎翁诗集》卷二。
    3刘崧,《病疟述怀六百字》,《槎翁诗集》卷二。
    4刘崧,《题刘道士杏林图》,《槎翁诗集》卷六。
    5刘崧,《寄罗明道》,《槎翁诗集》卷六。
    1刘崧,《题山水画》,《槎翁诗集》卷六。
    2刘崧,《雪霁,舟出钓洲,斜望云石诸山喜赋》,《槎翁诗集》卷一。
    3刘崧,《题延真陈炼师东庭四时词》,《槎翁诗集》卷七。
    4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华书局2010年。
    1刘崧,《病疟述怀六百字》,《槎翁诗集》卷二。
    2刘崧,《桃源》,《槎翁诗集》卷一。
    3刘崧,《赠同夫》,《槎翁诗集》卷一。
    4刘崧,《夜雪》,《槎翁诗集》卷四。
    5刘崧,《题山水画二首》其一,《槎翁诗集》卷五。
    6刘崧,《由雀儿岭入阆川青梁尾》,《槎翁诗集》卷五。
    7李莎莉,《明代江西诗人用韵》,P56,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8刘崧,《园居述怀和王迂叟》,《槎翁诗集》卷一
    1王力,《汉语诗律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刘崧,《斋前隙地列三石峰,因植丛竹其下,小雨隐映可爱》,《槎翁诗集》卷五。
    3刘崧,《江上见早梅》,《槎翁诗集》卷六。
    4明·乌斯道,《刘职方诗集序》,《刘槎翁先生诗选》。
    5唐·孟郊,《折杨柳》其二,《孟东野诗集》卷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1078册。
    1刘崧,《临碧亭歌》,《槎翁诗集》卷三。
    2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1本文散文研究以明嘉靖元年徐冠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24册,齐鲁书社1997年)《槎翁文集》十八卷为底本,以乾隆二十七年至四十五年忠孝堂与序和堂刻本(上海图书馆藏)《刘槎翁先生文集诗选补遗》为校本。
    2明·罗钦忠,《新刻槎翁文集目录序》,《槎翁文集十八卷》,《四库存目丛书》集24册。
    3明·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列传》卷十三,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
    4明·杨士奇,《刘职方诗跋》,《东里文集》卷十,P150,中华书局1998年。
    5明·杨士奇,《刘职方诗跋》,《东里文集》卷十,P150,中华书局1998年。
    6明·罗钦忠,《新刻槎翁文集目录序》,《槎翁文集十八卷》,《四库存目丛书》集24册。
    7明·徐师曾,《文体明辩序说·传》,《四库存目丛书》集0310-312册。
    1刘勰,《文心雕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2刘崧,《五荆传》,《槎翁文集》卷二。
    3刘崧,《楚江先生传》,《槎翁文集》卷二。
    4刘崧,《石潭渔者传》,《槎翁文集》卷二。
    5刘崧,《华山樵者传》,《槎翁文集》卷二
    6刘崧,《逢掖生传》,《槎翁文集》卷二
    1刘崧,《孙先生传》,《槎翁文集》卷二。
    2刘崧,《胡巫传》,《槎翁文集》卷二。
    3刘崧,《花子传》,《槎翁文集》卷二。
    4刘崧,《先茔记自序》,《槎翁文集》卷九。
    5刘崧,《丹山罗氏族谱序》,《槎翁文集》卷十一。
    1刘崧,《十三人赞》,《槎翁文集》卷一
    1刘崧,《书广水镇都巡王珪死事本末》,《槎翁文集》卷十二,本文亦收入铅印本《旧小说·戊集一金元明》,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四年(1915)。
    1刘崧,《自赞》,《槎翁文集》卷一。
    1刘崧,《亡妻陈君墓志铭》,《槎翁文集》卷十七。
    2萧谌,字一诚,泰和人。历任万安县学教谕、龙溪书院山长、南康路照磨、迁福建儒学提举等。
    3刘崧,《送萧一诚赴召序》,《槎翁文集》卷八。
    1鲁迅,《孔令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且介亭杂文二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2刘崧,《与周伯宁书》,《槎翁文集》卷四。
    1刘崧,《与本泉兄》,《槎翁文集》卷四。
    2刘崧,《与高永龄》,《槎翁文集》卷四。
    3刘崧,《与高永龄》,《槎翁文集》卷四。
    4刘崧,《与高永龄》,《槎翁文集》卷四。
    1刘崧,《答郭庆守》,《槎翁文集》卷四。
    2明·吴讷,《文章辨体·记》,《续修四库全书》集1602册。
    3章必功,《文体史话》,P163,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
    4刘崧,《按察司官朝会题名记》,《槎翁文集》卷七。
    5刘崧,《按察司官朝会题名记》,《槎翁文集》卷七。
    1刘崧,《跋赠钟学正诗卷后》,《槎翁文集》卷十二。
    2刘崧,《书萧县丞赠陈理问序文后》,《槎翁文集》卷十二。
    3刘崧,《乳犬说》,《槎翁文集》卷三。
    4刘崧,《平远图说》,《槎翁文集》卷三。
    1刘崧,《刘芳远传》,《槎翁文集》卷二。
    1刘崧,《萧鹏举字说》,《槎翁文集》卷三。
    2刘崧,《养志堂铭》,《槎翁文集》卷一
    1刘崧,《与张炳文》,《槎翁文集》卷四。
    2刘崧,《答郭庆守》,《槎翁文集》卷四。
    1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序》,《明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2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序》,《明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弱于西南民族地区;c浙赣前盛,中后衰,宋至明初为历史转折期。表格⑤《明代诗人、进士分省名次对照表》P289可知:诗人:苏浙闽赣皖;进士:浙赣苏闽鲁。六省动态平衡。从府级看,诗人多,进士也多;县级诗人多的不一定进士多,反之亦然。(如江西吉安,科举强县,但诗人未必为强县)。表格⑥诗人是否取得功名比例、担任官职比例,诗人分布与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等关系,值得探讨。
    1明·丘溶,《去庵集序》,《丘文庄公集》卷二。
    2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P172,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廖可斌,《地域文人集团的兴替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的变迁》,《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4期。
    4周文英,《江西文化》,辽宁教育1993版。
    5同上周明初《明代诗人的地域分布及其相关问题》注。
    6王其矩,《明代阁臣简表》,《明代内阁制度史》,中华书局1989年。
    7来自吉安的即有:杨士奇、梁潜、胡广、王直、曾棨、周忱、李时勉、周叙、陈循、邹缉。
    1魏崇新,《明代江西文人与台阁文学》,《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第1期。
    2朱丽霞,《齐气、楚风与吴习——明清之际的诗坛格局与清初诗坛走向》,《人大复印资料》2009第7期。
    3廖可斌,《地域文人集团的兴替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的变迁》,《诗稗鳞爪》,P46,浙大出版社1999年。
    [1]曹学佺编.石仓历代诗选[M].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287-1294册)
    [2]陈建华.中国江浙地区14至17世纪社会意识和文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3]陈谟.海桑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232册)
    [4]陈书录.明代诗人的地域分布及其相关问题[M].合肥:黄山书社,2005
    [5]陈田.明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6]陈文新.明代诗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7]陈文新.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8]陈文新.中国文学流意识的发生和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9]陈子龙.皇明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0]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1]邓绍基.明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12]冯小禄.明代诗文论争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13]顾嗣立.元诗选.癸集.补遗[M].北京:中华书局,1987.2001.2002
    [14]郭英德.明清文学史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5]胡晓明.中国诗学之精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16]黄仁生师.杨维桢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2005
    [17]黄卓越.明中后期文学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8]黄宗羲.明文海[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9]焦竑.国朝献征录[M].上海:上海书店,1987
    [20]柯劭忞.新元史[M].新文丰断句本
    [21]黎运汉.汉语风格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22]李东阳.怀麓堂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250册)
    [23]李贤等.明一统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0472-0473册)
    [24]梁兰.畦乐诗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232册)
    [25]梁潜.泊庵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237册)
    [26]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列传[M].台北:明文书局,1991
    [27]廖可斌.复古与明代文学思潮[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28]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9]廖可斌.诗稗鳞爪[M].杭州:浙大出版社,1999
    [30]林庚.中国文学史[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5
    [31]林尧俞、俞汝楫等.礼部志稿[M].泰昌元年官修.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0497-0598册)
    [32]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33]刘崧.槎翁诗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227册)
    [34]刘崧.刘槎翁先生诗选[M].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明别集类99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35]刘崧.槎翁文集十八卷[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4册)
    [36]刘永之.刘仲修先生诗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26册)
    [37]刘宗彬.吉安历代进士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38]钱穆.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J].新亚学报(第6卷第2期),1964
    [39]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0]商传.明代文化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
    [41]邵循正.元代的文学与社会[M].元史论丛(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1982
    [42]邵远平.元史类编.[M].嘉庆二年扫叶山房刊本
    [43]沈德潜.明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4]宋濂.宋濂全集[M].罗月霞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45]史简.鄱阳五家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476册)
    [46]泰和县志[M].清道光六年刊本
    [47]唐朝晖、欧阳光.江西文人群与明初诗人格局.罗宗强.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天津:南开出版社,2006年4月
    [48]王其矩.明代内阁制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9
    [49]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弇州续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279-1284册)
    [50]王璇.刘崧及其诗歌浅探[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9
    [51]王神.王忠文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226册)
    [52]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3]王直.抑庵文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241-1242册)
    [54]危素.说学斋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226册)
    [55]吴荣光.中国古代名人生卒·历史大事年谱[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2
    [56]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57]吴小红.江西通史·元代卷[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58]项笃寿.今献备遗[M].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0453册)
    [59]解缙.文毅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236册)
    [60]谢旻监、陶成.江西通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0513-518册)
    [61]徐统.明名臣琬琰录[M].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0453册)
    [62]徐子方.挑战与抉择:元代文人心态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63][法]雅克·勒戈夫、皮埃尔·诺拉编.史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方法、新对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中译本
    [64]杨镰.元诗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65]杨士奇.东里文集[M].刘伯涵、朱海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
    [6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7]查清华.明代唐诗接受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8]章必功.文体史话[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69]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70]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
    [71]赵轶峰.明代的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2008
    [72]郑克晟.明清史探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3]郑晓.吾学编[M].续修四库全书(史部424-425册)
    [74]周骏富.明代传记丛刊[M].台北:明文书局,1991
    [75]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76]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7]朱万曙、徐道彬.明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M].合肥:黄山书社,2005
    [78]朱彝尊.静志居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79]朱彝尊.明诗综[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0]朱彝尊.曝书亭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317-1318册)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