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南省排球后备力量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体育天赋,经过系统训练后,可能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青少年运动员。而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的战略问题,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我国的竞技体育才能持续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多角度对河南省排球后备力量的培养现状作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河南省排球后备力量在招生选材上,体校招生考核注重的是客观评价,而中学却注重的是经验评价。体校在日常的管理上主要是采用“三集中”的管理模式,中学主要采用的是“两集中”管理模式。体校的培养目标是专业队运动员,中学主要培养目标是大学高水平队和高等体育院校。体校和中学把球队的比赛成绩作为考评教练员的第一因素,而教练的教育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道德情操和组织能力并不受到重视。河南在对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上最具有优势的是教练员水平高和运动员家长的支持。而资金投入不足和科研水平不高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教练员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因素主要是教练员的敬业精神,信息蔽塞和接受系统培训少三个方面。
     2.河南青少年排球训练教练员平均年龄在35-40之间,中学教练员年轻于体校教练员。整体学历水平主要集中在本科和大专学历。体校教练员职称结构比较合理,而中学的职称结构较偏低。在科研能力上中学教练员发表论文情况要好于体校教练员。河南省青少年教练员整体运动经历较高,体校和中学两者相加,有过省级专业队经历的教练员占60%以上。教练员的收入情况基本集中在1001-1500元/月。平均执教年限体校为15.5年,中学为13.2年,体校教练员工作年限略高于中学教练员。为国家培养排球后备力量是体校和中学教练员最主要的动机。他们对待训练工作是非常认真和敬业的。训练计划制订中多年训练计划较少。多数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内容不完整,在训练过程的整体设计上存在缺陷。他们在训练中很少采用心理训练,恢复手段主要是运动学(放松)手段,运用营养学手段和心理学手段的较少。反馈手段运用较多的是外部指标及经验观察、运动员自述等。而身体机能、生理生化、心理等内部指标运用较少。教练员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他们自身在知识结构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3.体校和中学运动员对训练的态度是相当积极的。在训练时数上都超过了《大纲》所规定的最低训练时数。年参加比赛场次达不到《大纲》中的要求。基本功不扎实,场地设施较差和身体素质差是训练上的主要困难。中学运动员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要好于体校运动员。每天平均学习时间也明显多于体校运动员。运动员参加训练对文化课的学习是有一定影响。“学习基础差”和“学习方法不对路”是体校和中学运动员面对的共同问题。对孩子参加排球运动训练家长还是持积极的态度的。他们支持孩子的主要动机是增进健康、培养竞争意识、当专业运动员。中学家长每年为孩子进行排球训练的投资高于体校家长。投资用途主要是买运动服和交训练费。
引文
[1] 吴健 江苏省排球后备力量培养现状与对策.体育学刊.2003 第 10 卷第 2 期2003 年 3 月
    [2] 排球运动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
    [3] 龚德贵 中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与后备力量的培养.体育学刊第 8 卷第 2 期2001 年 3 月
    [4] 刘燕 试论加快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第 2 期
    [5] 周明华 排球后备人才选拔与训练体制的比较研究.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 10 月第 5 期第 19 卷
    [6] 陈道裕等 宁波市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探讨.中国体育科技 2003 年(第 39 卷)第 12 期
    [7] 苟明 我国部分城市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运动动机.福建体育科技 2004 年 2月 第 23 卷第 1 期
    [8] 祝士等 男子少年排球运动员素质选材标准的研究.山东体育科技 1996 年第3 期 第 18 卷总 71 期
    [9] 徐百发 江苏省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模式初探.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第 8 期总16 期 1994 年第一期
    [10] 沈峰 全国少年女排(13 岁组)运动员身体素质现状分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第 14 卷第 2 期 2000 年 6 月
    [11] 张伟等 少儿排球运动员训练比赛动机的调查研究.体育科研 第 21 卷第 3期 2000 年 9 月
    [12] 陈军 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山东体育科技 第25 卷第 3 期 2003 年 9 月
    [13] 江苏省部分县级业余体校教练员成就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安徽体育科技 第 24 卷 第 2 期(总第 28 期)2003 年 6 月
    [14] 刘青山论文 对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5] 关于业余体校教练员队伍的构成与训练成效间的关系调查 浙江体育科学 第 22 卷第 2 期 2000 年 4 月
    [16] 陈军 我省基层排球教练员队伍结构的调查 山东体育科技 第 23 卷第 1 期2001 年 3 月
    [17] 陈道裕 影响教练员论文写作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中国体育科技003年(第39 卷)第 1 期
    [18] 王君侠等 论现代竞技体育教练员的模式及特点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17(1)第 55-59 页
    [19] 德永干雄 运动员心理竞技能力
    [20] 张鲁芳等 反馈控制体育教学浅析 湖北体育科技 1999 年第 4 期
    [21] 孙亚平 湖北省优秀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现状及对策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第19 卷第 1 期 2003 年 3 月
    [22] 徐持 江苏省竞技排球教练员队伍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 2 卷第 3 期 2003 年 9 月
    [23] 时蓉华 社会心理学[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296
    [24] 排球教学训练大纲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
    [25]马松贤 对抓好少年运动员训练与文化学习的探讨《体育科技》1999 年第 20卷第 1 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