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传播形态审美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凤凰卫视于1996年3月31日启播,至今已迈入第二个十年。十余年来,由于境外媒体的身份而在中国大陆有限落地的凤凰卫视,始终坚持“全球化视野、大中华概念”的理念追求,坚持走“拾遗补缺”的另类路线,将与媒体同行的竞争视为“舞蹈”而非“赛跑”(刘长乐语)。在当代大众传播的语境中,凤凰卫视独具特色的传播形态和“大事看凤凰”的广泛影响,已经构成电视业界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学界也因此把凤凰卫视的成功作为一种现象进行研究,“凤凰现象”业已成为当前国内外传媒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
     在此背景下,我们对凤凰卫视的传播形态进行审美观照:凤凰卫视的节目立足于“华人心态”,从受众心理进行定位,审美诉求与受众的心理需求异质同构;“凤凰人”独特的“三名主义”和“老人现象”,从整体上展现出“节目即人”的传者形象;而“凤凰节目”与“凤凰人”又共同体现出了凤凰卫视“以与众不同之形,求与众同乐之本”的传播特色。
     本文主要运用美学、传播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尝试从“审美”的角度入手,以“凤凰卫视”中文台和资讯台的部分节目为研究蓝本,对其传播形态从受者、传者和“艺术化”的传播特色等方面进行梳理与研究,从“为谁说”、“谁来说”、“怎样说”等方面来解读凤凰的传播形态和传播特色,以期对“凤凰现象”作出较为具体和深入的专题性理论研究和个人解读。
Phoenix Satellite TV was launched on 31 March 1996, and now it has entered its second decade. In the past ten years, as a foreign media it is limited landing in China. It sticks to its idea of the global view, Great China and adheres to the different way of Picking up the lost and patching the missed . It looks the competitions with other competitors as dancing instead of racings(Liu Changle's words). In the words of contemporary mass media, the unique styles and the influence of Phoenix Satellite TV's event in Phoenix to see have brought exquisite scenery to Televisions; Phoenix Satellite TV has been put the academic success as a phenomenon, Phoenix Phenomenon in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media attention and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
     In this background, we study the transmission form of Phoenix Satellite TV with aesthetical view: the programs of Phoenix Satellite TV are based on the Chinese mentality. Location from the audience psychology, aesthetic appeal and the audience with the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s heterojunction structure. The Phoenix men show their particular tri- reputation-creed and the-old-phenomenon . And by doing so, they give the masses a image that their programs are their peoples. Meanwhile, the programs of Phoenix Satellite TV and the Phoenix men show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eking the happiness with the masses by different way .
     This thesis primarily use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aesthetics, 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related cultural and sociological,tries to study in aesthetic perspective, Mainly with some programs of Phoenix Chinese Channel and Phoenix InfoNews Channel, we collect and study transmission form by the viewers, the TV group and the particular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By studying whom to talk to, who talks, how to talk about, etc, we come to know the transmission for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we can make the more concrete and thorough special subject theories to study to the Phoenix Phenomenon by expect and personal interpretation .
引文
1朱冰、毕蜂,《口述凤凰》,作家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1 页
    2[德]马丁·海德格尔,《世界图像的时代》,《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译,三联书店,1996 年版,第 885页
    3刘长乐,《全球化、本土化和新文化》,《凤凰周刊》, 2004 年第 26 期,第 76 页
    4马海涛,《“凤凰于飞,和鸣锵锵”》,见钟大年、于文华主编,《凤凰考:建构一个新传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 58 页
     1张静滨,《“凤凰现象”解析》,《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8 年第 2 期,第 34 页
    1刘长乐、李向阳,《以与众不同之形求与众同乐之本——刘长乐先生访谈录》,《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 年第 9 期,第 58 页
    2师永刚,《解密凤凰》,作家出版社,2004 年版,第 24 页
    
    1师永刚,《解密凤凰》,作家出版社,2004 年版,第 24 页
    2同上,第 56 页
    
    1彭立,《试论现代电视的“审美”传播》,《当代文坛》,2006 年第 6 期,第 119 页
    2石长顺,《电视传播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238 页
    3喻国明,《报纸的定位: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考察》,《新闻战线》,2000 年第 7 期,第 29 页
    1[英]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杨淑华、宋慧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131 页
    2刘长乐,《光荣与梦想》,《凤凰周刊》, 2004 年第 1 期,第 68 页
    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 27 号,2004 年 6 月 18 日发布,2004 年 8 月 1 日生效
    2刘长乐,《向世界发出华人媒体的声音(2003 年 9 月 2 日在中国电视发展高层论坛上的演讲)》,传媒学术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zjlt_lw_view.jsp?id=4528,2005 年 12 月 2 日
    3[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 4 版,郭镇之、孟颖、赵丽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年版,第 228 页
     1师永刚,《解密凤凰》,作家出版社,2004 年版,第 52 页
     1喻国明语,马立诚、胡百精主编,《凤凰魂》,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 年版,第 201 页
    2参见 2003 年 10 月由四川省广播电视学会、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结集印制的《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业务高级研修班讲义》,第 79 页
     1参见李培林,《读图时代的媒体与受众》,新华出版社,2005 年版,第 58 页
    2[美]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林姗译,华夏出版社,1989 年版,第 9 页
    1甄荣军,《央视的眼泪和凤凰的口水》,傲视传媒网,来源:互联网周刊,http://www.oursee.com/html/fenxi/2005_11_10_12_01_716_2.html,2005 年 11 月 10 日
    2 徐志东,《“新闻立台”:由理念走向实践》,《声屏世界》,2005 年第 2 期,第 9—13 页
    1师永刚,《解密凤凰》,作家出版社,2004 年版,第 263 页
    2师永刚,《解密凤凰》,作家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8 页
    3同上,第 25 页
     1朱冰、陈可人,《拍案而起说良心,怆然泪下为苍生》,见钟大年、朱冰主编,《凤凰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 年版,第 38—39 页
     1姚眉、孙威,《“凤凰不可复制”》,见钟大年、于文华主编,《凤凰考:建构一个新传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 202 页
    2参见汤昌蓓,《扫视电视谈话节目》,《视听界》,2001 年第 5 期,第 45 页
    1刘长乐,《品牌文化力是锻造强势传媒的利器》,千龙网,http://medianet.qianlong.com/7692/2004/09/28/105@2299561.htm,2004 年 9 月 28 日
    1朱冰、毕蜂,《口述凤凰》,中国作家出版社,2006 年版,第 3 页
    2于文华,《“建立华人的视听区”》,见钟大年、于文华主编,《凤凰考:建构一个新传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 6 页
    3余秋雨语,凤凰卫视“千禧之旅”电视行动途中答外国人问
    4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卷上第 15 页
    5蔡骐,《“凤凰现象”的叙事学观照》,传播学论坛网站,http://www.chuanboxue.net/list.asp?unid=1817,2006 年 5 月 19 日
     1陆机,《陆机集》卷一,金涛声点校,中华书局,1982 年版,第 1 页
    2同上,第 2 页
    1萨拉·科兹洛夫,《叙事理论与电视》,见罗伯特·C·艾伦编,《重组话语频道》,麦永雄、柏敬泽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64 页
    2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许钧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第 56 页
     1张立伟,《就是让你觉得爽——析凤凰卫视的“另类”》,传媒学术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zjlt_lw_view.jsp?id=4339,2005 年 12 月 2 日
    1马海涛,《“凤凰于飞,和鸣锵锵”》,见钟大年、于文华主编,《凤凰考:建构一个新传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 62 页
    1窦文涛语,朱冰、毕蜂,《口述凤凰》,中国作家出版社,2006 年版,第 53 页
    2《吴小莉谈自己的“传奇”:如何被朱总理点名提问》,南方网,http://www.southcn.com/news/ztbd/2002qglh/2002lhhx/200203140793.htm, 2002 年 3 月 14 日
    1王君编辑,《不一样的闾丘露薇》,北方网,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3/09/12/000632043.shtml,2003 年 9 月 12 日
    2刘长乐语,师永刚,《解密凤凰》,作家出版社,2004 年版,第 9 页
    
    1[法]帕斯卡尔,《思想录》,谭善明编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第 123 页
    2师永刚,《解密凤凰》,作家出版社,2004 年版,第 263 页
    1[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王小珏、刘北城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 年版,第 2页
     1杨锦麟,《不说违背良心的话》,《商务周刊》2004 年第 22 期,第 155 页
    11753 年,法国启蒙时期的博物学家、文学家布封,在法兰西学院为其举行的入院典礼上,作了题为《论风格》的著名演说。在这篇演说中,布封提出了“风格即人”。
    2刘勰,《文心雕龙校注·体性篇》,杨明照校注拾遗,中华书局,1959 年版,第 199 页
    3曹丕,《典论·论文》,见《中国历代美学文库》魏晋南北朝卷(上),叶朗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 25 页
    1游智宏,《电视台如何利用公关手段塑造自身形象》,《中国电视》,2000 年第 4 期,第 50 页
     1朱冰、毕蜂,《口述凤凰》,中国作家出版社,2006 年版,第 211 页
    1马海涛,《“以人为本”》,见钟大年、于文华主编,《凤凰考:建构一个新传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 239 页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卷三·雍也第六),中华书局,1983 年版,第 89 页
    3马海涛,《“以人为本”》,见钟大年、于文华主编,《凤凰考:建构一个新传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 240 页
    
    1朱冰、毕蜂,《口述凤凰》,中国作家出版社,2006 年版,第 211 页
    2朱光烈主编,《火凤凰》,现代出版社,1999 年版,第 202—203 页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卷二·里仁第四),中华书局,1983 年版,第 71 页
    1刘长乐,《向世界发出华人媒体的声音》,《传媒观察》,2003 年 10 期,第 8 页
    2刘长乐,《在环球企业家论坛上关于“风格竞争”和“风格品牌”的讲话》,凤凰网,http://news.phoenixtv.com/home/news/Inland/200409/24/332014.html,2004 年 9 月 24 日
    3朱冰、毕蜂,《口述凤凰》,中国作家出版社,2006 年版,第 60 页
    1[苏]В.Г.阿法纳西耶夫,《社会管理中的人》,贾泽林等译,知识出版社,1983 年版,第 354 页
    2彭立、陈佑松,《新闻意识与艺术感觉——试谈广电新闻教学的特点》,《新闻界》,2004 年第 2 期,第 22页
    3[法]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孙非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年版,第 125 页
    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第 2 版,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 年版,第20—21 页
    2麦楠、王多多、张林,《凤凰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 年版,第 43 页
    3许慎,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版,第 148 页
    4刘勰,《文心雕龙校注·神思篇》,杨明照校注拾遗,中华书局,1959 年版,第 195 页
    1王寅,《杨锦麟:<有报天天读>好比拔火罐》,《南方周末》,总第 1039 期,2004 年 1 月 8 日
     1刘长乐,《对文化精髓的领悟是难以模仿的——凤凰卫视怎样应对同质化》,《中国记者》,2004 年第 11期,第 56 页
    2姚眉、孙威,《“凤凰不可复制”》,见钟大年、于文华主编,《凤凰考:建构一个新传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 224 页
    1叶凤英、杨晓凌,《从“千禧之旅”看凤凰卫视的传播策略》,《现代传播》2000 年第 4 期,第 96 页
    2刘长乐,《凤凰卫视追求专业主义激情的历程》,《现代传播》2005 年第 1 期,第 19 页
    3孙武,《孙子今译·势篇》,郭化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年版,第 68 页
    1刘长乐、李向阳,《以与众不同之形求与众同乐之本——刘长乐先生访谈录》,《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 年第 9 期,第 60 页
    1[法]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张裕禾译,见《符号学美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第 108 页
    1“亚新闻”是电视行业内概念,包含“新闻”和“故事”双重因素。
    2凤凰卫视节目《文涛拍案》节目介绍,凤凰网,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6574387804831744/20050908/630472.shtml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卷七·子路第十三),中华书局,1983 年版,第 147 页
    2刘长乐,《对文化精髓的领悟是难以模仿的——凤凰卫视怎样应对同质化》,《中国记者》,2004 年第 11期,第 56 页
    1董慧,《刘长乐 打开凤凰说亮话》,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4263096.html,来源:北京青年周刊,2006 年 4 月 3 日
    2朱光烈主编,《凤凰卫视对中国传媒产业的意义(代序)》,《火凤凰》,现代出版社,1999 年版
    3刘长乐语,阎芳,《凤凰花开和花开时的理想》,见《凤凰魂》,马立诚、胡百精主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 年版,第 154 页
     1刘长乐,《向世界发出华人媒体的声音》,《传媒观察》,2003 年 10 期,第 8 页
    2刘长乐、李向阳,《以与众不同之形求与众同乐之本——刘长乐先生访谈录》,《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 年第 9 期,第 58 页
     1刘其中,《香港凤凰卫视实现跨国传播的启示》,《国际新闻界》,2002 年第 6 期,第 26 页
    1夏超、黄端,《8 岁凤凰:走在新闻的大路上》,《南方周末》网站,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40408/wh/dsys/200404080050.asp,2004 年 4 月 8 日
    2杨锦麟语,朱冰、毕蜂,《口述凤凰》,中国作家出版社,2006 年版,第 321 页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卷七·宪问第十四),中华书局,1983 年版,第 158 页
     1参见王永亮、杨柳、吴晓晶编著,《传媒思想——高层权威解读传媒》,第 2 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227 页
    2刘长乐语,钟大年、于文华主编,《凤凰考:建构一个新传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 269页
    1 张立伟,《就是让你觉得爽——析凤凰卫视的“另类”》,传媒学术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zjlt_lw_view.jsp?id=4339,2005 年 12 月 2 日
    1、刘勰.文心雕龙校注[M].杨明照校注拾遗.中华书局.1959:16-89
    2、陆机.陆机集·卷一[C].金涛声点校.中华书局.1982:14-53,76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1983:71-158
    4、李泽厚.美的历程[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25-96
    5、朱立元.接受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1-84
    6、王岳川等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56-69
    7、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2-34
    8、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15
    9、皮朝纲主编.审美与生存——中国传统美学的人生意蕴及其现代意义[M].巴蜀书社.1999:12-47
    10、李天道、钟仕伦主编.当代中国传统美学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121-689
    11、董志强.消解与重构[M].人民出版社.2002:13-87
    12、叶朗总主编.中国历代美学文库[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3、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2005:1-538 期刊论文:
    1、高雄杰.观众对“电视纪实”的审美心态和需求[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9,(01)
    2、金丹元.试论影视美学的范畴、困惑与研究视角——兼论当代审美文化[J]. 社会科学, 1999,(08)
    3、刘卫民.电视文化审美品格探析[J].电视研究, 2000,(05)
    4、施旭升.走进对话的时代──中国电视文艺受众的审美趋向[J].中国电视, 2001,(07)
    5、韩骏伟.接受美学视域下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J].现代传播, 2003,(02)
    6、金丹元.电视审美:文化共享与社会消费[J].文艺争鸣, 2004,(05)
    7、刘涛.审美地存在着——中国电视艺术应有之境[J].现代传播, 2005,(01)
    8、高鑫.电视艺术美学:自由言说自己的美学时代[J].现代传播, 2005,(03)
    9、冀星.影视艺术受众的接受分析[J].当代电视,2006,(01)
    10、徐辉.影视媒体的灵魂——影视审美性初探[J].现代传播,2006,(02)
    11、彭立.试论现代电视的“审美”传播[J].当代文坛,2006,(06) 118-120
    12、黄清.电视受众审美心理三论[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13、马洪东.电视电影的传播形态与审美特征分析[J].电影评介,2006,(19)
    1、钟大年、王纪言、郭镇之主编.电视跨国传播与民族文化[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2、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M].三联书店.2000
    3、赵曙光、禹建强、张小争.中国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M].新华出版社.2002
    4、任金州.香港内地传媒比较[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5、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M].三联书店.2003:23-523
    7、张同道.媒介春秋:中国电视观察[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33-327
    8、贾磊磊.影像的传播[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李培林.读图时代的媒体与受众[M].新华出版社.2005:14-182
    10、李希光主编.全球传媒报告(Ⅱ)[C].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30-162
    11、王永亮、杨柳、吴晓晶编著.传媒思想——高层权威解读传媒[M].第 2 版.中国传媒大 学出版社.2006:142-478
    1、喻国明.报纸的定位: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考察[J].新闻战线,2000,(07):27-29
    2、包鹏程、严三九.解读电视新闻的符号结构及意义[J].新闻大学,2001,(04):71-73
    3、高鑫.中国电视文化理念的嬗变和趋向[J].现代传播,2001,(05):1-7
    4、杜俊峰.全力打造电视明星主持人[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3,(03):17-23
    5、展江、陈俊彦.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设计构想[J].人大复印资料,2003,(06)
    6、彭立、陈佑松.新闻意识与艺术感觉——试谈广电新闻教学的特点[J].新闻界,2004,(02):22-23
    7、易容、叶锋.午夜时间:电视新闻的荒地[J].人大复印资料,2004,(10)
    8、张汩汩.把学术搬上荧屏——讲座型栏目的选择与追求[J].电视研究,2005,(04):58-59
    1、钟益帆.电视评论节目形态初探[D].广西大学.2002
    2、贾梦霞.经济类电视谈话节目分析[D].复旦大学.2002
    3、王晶.接受美学视野中的受众研究与电视新闻精品的传播策略[D].山东大学.2003
    4、杨宓.数字划时代的电视媒介个性化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03
    5、李静.电视频道专业化的问题及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3
    6、孙妮娜.当代大众文化与电视传媒[D].华中师范大学.2004
    7、赵琳.凤凰卫视“三名战略”初探[D].河北大学.2004
    8、茹希佳.凤凰卫视中文台与江苏新闻综合频道之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04
    9、苏征.从凤凰卫视传媒明星制看大陆电视媒体对传媒明星的打造工作[D].华中科技大学.2004
    10、李赢.华语的话语平台——凤凰卫视的新闻理念[D].河北大学.2005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法]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孙非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法]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A].张裕禾译.见《符号学美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德]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译.三联书店.1996:870-1351
    5、[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王小珏、刘北城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
    6、[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美]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M].王柏华、陶庆梅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社.2003:1-679
    8、[英]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M].杨淑华、宋慧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52
    9、[法]帕斯卡尔.思想录[M].谭善明编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1、[美]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M].林姗译.华夏出版社.1989:4-276
    2、[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第 2 版.何道宽译.商务印书 馆.2000:10-437
    3、[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许钧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4、[美]罗伯特·C·艾伦编.重组话语频道[C].麦永雄、柏敬泽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第 4 版.郭镇之、孟颖、赵丽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1-403
    6、[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M].张永喜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 Yun Ding.The Dragon and the Phoenix.New Internationalist,April 2001
    8、[英]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M].华夏出版社.2003
    9、James Borton eyes the media Phoenix TV spreads its wings in China.Asia Times.Dec
    9.2004
    10、 Phoenix Television:Facts and details from Encyclopedia Topic. http://www.absoluteastronomy.com/ref/phoenix_television
    1、朱光烈主编.火凤凰[M].现代出版社.1999
    2、张小争.凤凰卫视:新闻集团在内地的桥头堡——媒体前沿报告[M].光明日报出版 社.2002
    3、闾丘露薇.凤凰卫视闾丘露薇采访手记[M].昆仑出版社.2002
    4、师永刚.解密凤凰——凤凰卫视〈时事开讲〉影响力[M].作家出版社.2004:1-354
    5、钟大年、于文华主编.凤凰考——建构一个新传媒[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85
    6、张林、蓝艺、王多多等.大事背后——凤凰卫视资讯台揭密[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
    7、吕宁思.凤凰卫视新闻总监手记[M].昆仑出版社.2005
    8、默多克、刘长乐.默多克、刘长乐东西论剑——东西方传媒大亨的对话[M].北京出版 社.2006:36-199
    9、朱冰、毕蜂.口述凤凰[M].中国作家出版社.2006:1-371
    10、钟大年、朱冰主编.凤凰秀[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7-193
    11、马立诚、胡百精主编.凤凰魂[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39-217
    12、麦楠、王多多、张林.凤凰术[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57-169
    1、张静滨.“凤凰现象”解析[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8,(02)
    2、叶凤英、杨晓凌.从“千禧之旅”看凤凰卫视的传播策略[J].现代传播,2000,(04)
    3、郑世明.浅谈凤凰卫视新闻节目的人文关怀[J].现代传播,2002,(01)
    4、李瑶、胡睿.浅析凤凰卫视品牌的整体塑造和扩张[J].现代传播,2002,(04)
    5、刘其中.香港凤凰卫视实现跨国传播的启示[J].国际新闻界,2002,(06)
    6、赵曙光.凤凰卫视的明星攻略[J].传媒观察,2002,(09)
    7、张玉洪.且看凤凰起舞——凤凰卫视伊拉克战争报道特色及与 CCTV 的比较[J].新闻记者,2003,(05)
    8、刘长乐、李向阳.以与众不同之形求与众同乐之本——刘长乐先生访谈录[J].经济理论 与经济管理,2003,(09)
    9、王军.《时事开讲》成功要素分析[J].新闻记者,2003,(09)
    10、刘长乐.向世界发出华人媒体的声音[J].传媒观察,2003,(10)
    11、王军.如何识别和构建媒体核心竞争力——凤凰卫视的竞争优势解密[J].新闻界,2004,(01)
    12、赵曙光、禹建强、张小争.凤凰卫视:夹缝中纵横捭阖[J].采写编,2004,(01)
    13、王永亮.刘长乐:凤凰冲九霄,不知足者亦常乐[J].声屏世界,2004,(01)
    14、张玉洪.从<文涛拍案>看电视法制节目的创新[J].声屏世界,2004,(01)
    15、谢耕耘.凤凰卫视崛起的奥秘[J].视听界,2004,(05)
    16、张潇潇.“说”出来的“凤凰”——凤凰卫视成功原因探析[J].新闻爱好者,2004,(08)
    17、中央电视台总编室研究处.凤凰卫视资讯台节目编排策略分析[J].中国电视,2004,(10)
    18、方奇.“电视读报”的魅力——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栏目评析[J].新闻实践,2004, (10)
    19、刘长乐.对文化精髓的领悟是难以模仿的——凤凰卫视怎样应对同质化[J].中国记者, 2004,(11)
    20、刘长乐.“风格凤凰”不怕 COPY——凤凰卫视打造风格品牌引领电视潮流[J].品牌真言,2004,(34)
    21、杨孟曦.浅析东方卫视与凤凰卫视新闻制作模式的异同[J].新闻界,2005,(01)
    22、刘长乐.凤凰卫视追求专业主义激情的历程[J].现代传播,2005,(01)
    23、甄荣军.刘长乐 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激情者生存[J].互联网周刊,2005,(03)
    24、夏雨禾.僵化与灵动——比较央视与凤凰卫视镜头中的“连宋大陆行”[J].视听界,2005,(04)
    25、李伶俐、张宇.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履历分析[J].中国记者,2005,(04)
    26、王炎龙.新闻制胜的十大关键词——凤凰卫视的新闻操作艺术[J].声屏世界,2005,(05)
    27、周文.普通人看得懂的军事节目——从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透视军事新闻传播[J]. 新闻界,2006,(05)
    28、毕一鸣.以短取胜——浅论凤凰卫视短节目及可借鉴意义[J].中国电视,2006,(07)
    29、陈敏直.凤凰卫视在大众传播中的个性化特色[J].新闻知识,2006,(09)
    凤凰网,http://www.phoenixtv.com
    传媒学术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
    傲视传媒网,http://www.oursee.com
    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
    南方网,http://www.southcn.com
    北方网,http://news.enorth.com.cn
    千龙网,http://medianet.qianlong.com
    传播学论坛网,http://www.chuanboxue.net
    《南方周末》网,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