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体制创新中公共文化供给路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伴随着不断深入的地方政府体制创新,地方政府职能越来越聚焦于公共服务职能,而公共文化供给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想在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中愈发明晰。公共文化对于体制创新的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其铺垫功能,能够为地方政府体制创新提供文化精神的支撑;其整合功能,能够弥补体制创新中制度的不足;其引导功能,则通过指引、感化的方式使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近年来,各地公共文化供给取得了一定成就:公共文化供给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公共文化供给内容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公共文化供给依然存在很大的困境:公共文化供给能力与群众文化需求失衡,公共文化供给主体结构不合理,地区、城乡公共文化供给不均衡。造成这种创新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公共文化供给载体依然薄弱;公共文化供给体制上文化管理体制僵化、财政投入体制薄弱;公共文化供给机制上文化参与机制不健全、文化评估机制不完善。
     在此基础上,论文从载体、体制、机制三个方面初步探索了地方政府公共文化供给的创新路径。一是强化公共文化供给载体构建,健全公共文化制度建设,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文化供给网络平台;二是深化公共文化体制改革,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公共文化体制改革,以公民社会发育来推动公共文化体制改革,以增加财政投入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三是推进公共文化供给机制创新,完善公共文化的政府供给,鼓励公共文化的社会主体参与,优化公共文化供给评估机制。
With the deepening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the function oflocal government is focused more on the function of public service, and public culturesuppl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ublic service. Therefore, the idea of the comprehensive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s increasingly clear in the developmentstrategy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he value of public culture on institutionalinnovation is in three aspects: the bedding function can provide the cultural spiritsupport for system innovation; the integrating function can cover the shortage of systemin system innovation; the guiding function can help the system to implement effectivelyby means of guidance and persuasion.
     In recent years, local public cultural supply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thesystem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e has been increasingly sound, the supply contenthas been constantly rich, and the supply capacit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has beencontinuously improved.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s a great dilemma in public culturalsupply: the supply capacit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nd cultural needs are imbalanced,the principal structure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s irrational, and regional, urban and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are uneven. This innovation dilemma mainly dues to threeaspects: the carrier public culture supply is still weak; the culture management system isrigid and financing system is weak in public culture supply system; the culturalparticipation mechanism is unsound and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imperfect inpublic culture supply mechanism.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tries to preliminarily explore innovative path of publiccultural supply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public culture supply carrier by improving system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e,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and improving the network platform of public culture supply; secondly,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publiccultural system by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developing the civilsociety and increasing the fiscal investment; thirdly, advancing mechanism innovationof public culture supply by improving the government supply of public cultureencouraging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optimizing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publicculture supply.
引文
①向波.“新公共服务”浪潮与我国政府职能的新定位[J].探索,2006(6):65.
    ②[美]珍妮特·登哈特,罗伯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3-44.
    ①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7.
    ①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N].人民日报,2007-6-17.
    ①王列生,郭全中,肖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93-94.
    ②王列生,郭全中,肖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97.
    ①焦斌龙.文化资产的产权属性演变及其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启示第二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45.
    ①陈锦华.认真研究中国改革发展新形式下的政府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5.
    ①陈鸣.西方文化管理概论[M].山西:书海出版社,2006:294.
    ①陈鸣.西方文化管理概论[M].山西:书海出版社,2006:296.
    ②陈鸣.西方文化管理概论[M].山西:书海出版社,2006:299.
    ①陈坚良.和谐社会视野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学术论坛,2007(11):41.
    ②吕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基石[J].学海,2007(6):26.
    ③丁煌.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J].深圳文化研究参考,2006(2):43.
    ①丁元竹,江汛清.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原因分析[N].中国经济时报,2006-5-23.
    ②闫平.试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理论学刊,2007(12):24.
    ③齐勇锋,李平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1):18.
    ④深圳文化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课题组.深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6(3):32.
    ①韩敬霞.“灯塔”能否为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引航.文化发展论坛网,http://www.ccmedu.com,2006.
    ②窦维平.努力建设农村文化服务体系[J].中国合作经济,2005(11):57.
    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3):156.
    ④尹长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弱势与强化[J].求索,2008(6):27.
    ①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16.
    ①袁忠海.论振兴东北过程中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5:4.
    ①陈亮.论公共文化的基本特性[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120.
    ②万林艳.公共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103.
    ③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16.
    ①[美]珍妮特·登哈特,罗伯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7.
    ①毛寿龙.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7.
    ②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28-329.
    ③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2.
    ④曹爱军,杨平.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32.
    ①沈荣华,钟伟军.中国地方政府体制创新路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5.
    ②郭小聪.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理论:作用与地位[J].政治学研究,2000(2):43.
    ①沈荣华,钟伟军.中国地方政府体制创新路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42.
    ②沈荣华.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路径的反思[J].理论探讨,2009(6):11.
    ①张帆.我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45.
    ①邵明厚.论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的互动[D].湘潭大学.2008:15.
    ①左亚文.文化发展与制度创新的辩证互动[J].社会主义研究.2004(2):68.
    ①车洪波.文化作用方式之分析[J].学习与探讨.2004(1):18.
    ①焦斌龙.文化资产的产权属性演变及其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启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45.
    ②张帆.我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29.
    ①袁维海.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9(6):18.
    ①安彦林.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J].山东财经学院学报,2012(3):68.
    ②葛继红,王玉霞.当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基于加强政府供给角度[J].生产力研究,2009(4):22.
    ①孙萍.文化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05.
    ①叶光林.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J].学习与探讨,2009(5):38.
    ①齐勇峰.关于推动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初步探讨[A]//江蓝生等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2.
    ②方堃.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趋势下财政投入机制研究[J].武陵学刊,2012(8):31.
    ①刘文俭.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行政论坛,2010(3):81.
    ②陈觅.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11):56.
    ①向勇,喻文益.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模型研究与政策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2008(1):31.
    ②江易华.从新公共服务理论看中国政府绩效评估[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2):27.
    ③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6(5):52.
    ①蒯大申.2006-2007年上海文化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9.
    ①李怀.制度变迁: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力机制[J].甘肃理论学刊,2009(1):65.
    ①林尚立,王华.创造治理:民间组织与公共服务型政府[J].学术月刊,2006(5):26.
    ①[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114.
    ②聂华林,王桂云.公民社会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构建: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家,2011(9):76.
    ①张慧.改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62.
    ②将名未.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以博物馆文化服务为例[D].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74.
    [1]李景源,陈威.2007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2007年全国农民工文化论坛会议材料【C】.2007.
    [3]李景源,张晓明.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文化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叶辛,蒯大申.2006-2007年上海文化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张泉,沈望舒.北京文化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
    [7]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中国文化报社.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论丛
    【C】.2005.
    [8]马国贤.政府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9]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沈荣华.地方政府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1]沈荣华,钟伟军.中国地方政府体制创新路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2][美]珍妮特·V·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4]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15]王列生,郭全中,肖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16]曹爱军,杨平.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7]孙萍.文化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8]陈鸣.西方文化管理概论【M】.山西:书海出版社,2006.
    [1]齐勇锋,李平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1).
    [2]方堃.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趋势下财政投入机制研究【J】.武陵学刊,2012,(8).
    [3]安彦林.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J】.山东财经学院学报,2012,(3).
    [4]聂华林,王桂云.公民社会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构建: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家,2011,(9).
    [5]王俊莲.浅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与政府职能定位【J】.发展,2010,(9).
    [6]张波.公共财政视角下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J】.学术交流,2010,(6).
    [7]丁勇.江苏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2010,(5).
    [8]黄桂清.论和谐语境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0,(3).
    [9]刘文俭.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行政论坛,2010,(3).
    [10]刘俊生.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及其变迁研究——从旧思维到新思维的转变【J】.中国行政管理,2010,(1).
    [11]刘日.政府职能定位与履行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1).
    [12]沈荣华.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路径的反思【J】.理论探讨,2009,(6).
    [13]袁维海.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9,(6).吕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基石【J】.学海,2007,(6).
    [14]葛继红,王玉霞.当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基于加强政府供给角度【J】.生产力研究,2009,(4).
    [15]叶光林.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J】.学习与探讨,2009,(5).
    [16]陈觅.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11).
    [17]李怀.制度变迁: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力机制【J】.甘肃理论学刊,2009,(1).
    [18]韩军.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党政干部论坛,2008,(1).
    [19]陈杏.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文化空间的关系探析【J】.图书馆杂志,2008,(2).
    [20]闫平.试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理论学刊,2007,(12).
    [21]张少春.公共财政与文化体制改革【J】.求是,2007,(11).
    [22]陈坚良.和谐社会视野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学术论坛,2007,(11).
    [23]李少惠.行政变革中的公共文化服务及其路向【J】.中国行政管理,2007,(4).
    [24]王列生.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识形态前置【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2).
    [25]郝新凤.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学习论坛,2006,(8).
    [26]李燕.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科学社会主义,2006,(6).
    [27]丁元竹,江汛清.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原因分析【N】.中国经济时报,2006-5-23.
    [28]王京生.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6,(3).
    [29]丁煌.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J】.深圳文化研究参考,2006,(2).
    [30]林尚立,王华.创造治理:民间组织与公共服务型政府【J】.学术月刊,2006,(5).
    [31]毛寿龙.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J】.深圳文化研究参考,2006,(2).
    [32]申维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N】.光明日报,2005-12-30.
    [33]窦维平.努力建设农村文化服务体系【J】.中国合作经济,2005,(11).
    [34]杨建新.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今日浙江,2005,(10).
    [35]魏鹏举.文化事业的财政资助研究【J】.当代财经,2005,(7).
    [36]沈荣华.论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创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