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村民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村民自治的实施,使村民在自治中充分地享有民主权利与自由,增强了村民民主参与办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热情。村民有序、积极地参与村务的过程不仅是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村民自治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我国在农村推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就是让村民广泛地享有民主权利,民主选举村干部,这是村民享有民主权利的表现,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村级民主决策是让村民以主人翁的身份直接参与决策、管理村里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村民自治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村务公开是村民自治的重点内容,村务公开离不开村民积极、主动地参与村级民主管理。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是村民自治的实体,也是自治组织有别于政权组织的主要标志。民主管理体现了村民的主人翁地位,能激发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村级民主监督制度是村民依照某种监督程序,对村委会和村党组织工作实施有效监督,为村民谋取最大化利益的一种村级监督制度。强化村级民主监督制度是村民在村民自治中充分享有民主的保障,村民监督他们自己通过民主选举选出来的村干部,在经过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阶段之后是否有效地采取民意,以及民意在自治过程中的实施情况,同时监督村干部工作,保证民意顺利实施与及时修改或补充。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消除农村各势力对基层民主的消极影响和合理处理村民自治与乡镇基层政权的关系是村民自治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优化村民自治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有助于政府与村民、村干部与村民、村民与村民之间融洽地合作,促进基层社会稳定、有序发展。
The villager autonomy system is a political guarantee for constructing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mplementing villager autonomy enables the villagers to fully enjoy democratic rights and freedom in exercising autonomy, and strengthens their enthusiasm of democratically participating in and handling public affairs and courses. The process of the villagers’orderly and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village affairs not only is that of enhancing their overall quality, but also that of constructing countryside democracy. The villagers’autonomy promotes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side, and provides political guarantee for constructing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hina’s constructing democracy at grassroots level and implementing villager autonomy enables the villagers to enjoy democratic rights widely and elect village cadres democratically, which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villagers’enjoying democratic rights, the need of constructing democrac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need of social stability. Village-level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lets the villagers participate in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of public affairs and public courses directly as owners. This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villager autonomy and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onstructing countryside democracy in China. Making village affairs which cannot lack of the villagers’participating in village-level democratic management positively and initiatively public is a critical content of villager autonomy. The village-level democratic management system is an entity of the villagers’autonomy and an outstanding feature that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are different from organizations of political power. Village-level democratic management manifests the villagers’status as owners, and stimulates the villagers’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of participating in democratic management and promoting productivity. The village-level democratic supervision system is an oversight system that lets the villagers effectively supervise the village committee and the village Party organization’s work and seek maximized benefits for the villagers by some monitor programs. Strengthening the village-level democratic supervision system is a guarantee for the villagers’enjoying democracy: The villagers supervise whether the cadres who are elected by the villagers themselves have adopted the public opinions effectively at the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and the democratic management stage, and supervi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ublic opinions in the process of the villagers’autonomy, so as to guarantee that public opinions can be smoothly implemented and promptly updated or supplemente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trysid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eliminating negative influences on the countryside grassroots democracy exerted by various forces in the countryside and reasonably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llagers’autonomy and the town-level governments are problems that have to be solved in the villagers’autonomy. Optimizing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conditions of the villagers’autonomy is helpful to the harmonious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villagers, between the village cadres and the villagers, between the villagers and the villagers, and helpful to the stable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society.
引文
1《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页。
    2 (荷兰)亨利·范·马尔赛文、格尔·范、德·唐:《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23—124页。
    3《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1—642页。
    4《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人民日报》,2006年12月2日第1版。
    5徐增阳、陈福卫:《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缘起、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村民自治的内涵、意义与发展历程》,《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第5期,第44—46页。
    6《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8页。
    7《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1—642页。
    8《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人民日报》,2006年12月2日第1版。
    9徐秀丽:《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8页。
    10徐秀丽:《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11徐秀丽:《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7页。
    12中共中央文献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61页。
    13徐增阳、陈福卫:《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缘起、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村民自治的内涵、意义与发展历程》,《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第5期,第44—46页。
    14《中共中央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390页。
    15徐增阳、陈福卫:《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缘起、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村民自治的内涵、意义与发展历程》,《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第5期,第44—46页。
    16徐增阳、陈福卫:《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缘起、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村民自治的内涵、意义与发展历程》,《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第5期,P44—46页。
    17《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9页。
    
    18 (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37页。
    19《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1—642页。
    20《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人民日报》,2006年12月2日第1版。
    21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283页。
    22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23 (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3页。
    
    24 (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949页。
    25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第166—167页。
    26 张凤阳:《政治哲学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页。
    27 任学辉:《直接民主析》,《攀枝花学院学报》,2003年2月,第1—5页。
    
    28 (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5页。
    29 (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9页。
    30刘军宁:《公共论丛》(第5辑),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2页。
    31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54页。
    
    32 (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8页。
    33 李春成:《信息不对称下政治代理人的问题行为分析》,《学术界》,2000年3月,第31—44页。
    34 (英)约翰·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4页。
    35《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1页。
    36法学教材编辑部《西方法律思想史编写组》编:《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57页。
    37 (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4页。
    38 (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06页。
    39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77页。
    40 (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6页。
    41徐勇、徐增阳:《流动中的乡村治理:对农民流动的政治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2 张羽佳:《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及其对近代西方民主理论的影响》,《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 》,2006年1月,第60页。
    43《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页。
    44《列宁选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3—154页。
    45《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
    46 (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6页。
    47徐秀丽:《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2页。
    
    48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54页。
    49 (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3页。
    50李春成:《信息不对称下政治代理人的问题行为分析》,《学术界》,2000年3月,第31—44页。
    51徐秀丽:《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2页。
    52徐秀丽:《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5、《周恩来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版。 
    6、《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版。 
    7、《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8卷,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年版。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5、白钢、赵寿星:《选举与治理:中国村民自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法学教材编辑部《西方法律思想史编写组》编:《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7、(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8、胡荣:《理性选举与制度实施: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个案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19、(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0、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21、刘重来主编:《卢作孚社会改革实践与中国现代化研究》,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 
    22、刘军宁:《公共论丛》(第5辑),三联书店,1998年版。 
    2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 
    24、(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6、(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27、(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28、徐秀丽:《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9、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0、徐勇:《徐勇自选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 
    31、徐勇、徐增阳:《流动中的乡村治理:对农民流动的政治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2、叶兴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农村经济体制》,青岛出版社,1995年版。 
    33、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转变中的中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4、(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3页。 
    35、(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36、张凤阳:《政治哲学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7、张英洪:《农民权力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3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9、《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载《人民日报》,2006年12月2日。 
    4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载《光明日报》,2004年2月8日。 
    4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载《人民日报》,2005年12月21日。 
    42、钟健华:《村委会如何运用村民代表会议实行直接民主决策》,载《中国社会报》,2000年09月29日. 
    43、朱祖顺:《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实现农村基层直接民主》,载《中国社会报》2000年08月08日。 
    44、查全红:《对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的思考》,载《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45、陈纯柱:《对村民自治中民主决策的法制化思考》,载《探索》,2003年第3期。 
    46、陈伟东、胡宗山:《直接选举:社区民主建设的新进展——广西武鸣县城厢镇6个社区居委会“直选”调查》,载《中国民政》2001年第10期。 
    47、陈幼华:《论村民自治中民主决策的保障》,载《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7月。 
    48、邓德艾:《试析民主决策在我国村民自治中的地位及其运行机制》,载《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10月。  
    49、董江爱:《村民代表会议的制度化:直接民主理念的实现》,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1期。 
    50、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报告》,载《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50期。 
    51、何云峰:《正确认识我国城市基层直接民主的主题错位问题》,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 
    52、回良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载《求是》,2006年5月。 
    53、李春成:《信息不对称下政治代理人的问题行为分析》,《学术界》,2000年3月。 
    54、李海青:《现代性语境中的“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对民主形式的一种政治哲学解读》,载《理论导刊》,2007年5月。 
    55、刘娜:《对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的探析》,载《理论观察》,2006年第4期。 
    56、刘晓峰:《实行村务民主决策推进村民自治》,载《党建研究》,2004年第9期。 
    57、刘颖:《论村民自治在构建和谐农村中的意义》,载《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11月。  
    58、乔耀章:《探寻村务公开的中国特色——对优化政府职能及发展直接民主的意义》,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11月。 
    59、任学辉:《直接民主析》,《攀枝花学院学报》,2003年2月。 
    60、沈定军,谢向波:《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问题的对策研究》,载《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61、谭黎明:《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求实》,2004年第5期。 
    62、田军:《发展村民自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63、王波:《论我国的直接民主建设》,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9月。 
    64、王金洪:《人民当家作主:直接民主于间接民主的统一》,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65、王连巧:《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与新农村建设》,载《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10月。 
    66、徐春夏:《东、中、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对策思考》,载《兰州学刊》,2006年11月。 
    67、徐增阳、陈福卫:《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缘起、现状与发展趋势(一) 村民自治的内涵、意义与发展历程》,载《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 年第5期。 
    68、徐增阳、王洪江:《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缘起、现状与发展趋势(二) 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的现状与完善》,载《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第8期。 
    69、徐增阳、王洪江:《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缘起、现状与发展趋势(三) 民主选举:村民自治的起点和关键》,载《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 年第9期。 
    70、杨晓龙、陈冬生:《论村民自治对建设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意义》,载《牡丹江教育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 
    71、姚申建、宁顺杰:《村民自治的意义与内涵》,载《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2月。 
    72、张广春:《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的民主保障机制 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载《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第13期。 
    73、张羽佳:《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及其对近代西方民主理论的影响》,载《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6年1月。 
    74、张祝华:《村务票决制扩大基层直接民主》,载《北京支部生活》,2007年第2期。 
    73、赵振军:《社区建设的关键是实现直接民主》,载《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3月。 
    1、James William Coleman、Donald R.cressey ,Social Problems (Fifth Eclition ) , United States ,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1993 .
    2 G . P . Lilley、Ma、Dip Lib、FLA , Information Sources in Agriculture and Food Science , England , Redwood Burn Ltd , 1981 .
    3、J . Milton Yinger、Stephen J . Cutler , Major Social Issues ----A Multidisciplinary View , New York , The Division of Macmillam Publishing Co . , Inc , 1978 .
    4、James Mac Gregor Burns、J . W .Deltason、Thomas E . Cronin、David B . Magleby , Government By The People ( Seventeenth Edition ) , R R Donnelley & Sons , 1998 .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