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污染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由此引发的侵权纠纷及环境破坏已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现行的水污染侵权民事救济制度与司法实践已严重落后于时代,难以保障受害人的权益得到充分的救济,水污染导致的生态损害的赔偿与补偿更难以实现。检讨我国水污染侵权民事救济制度,存在立法笼统不完善和责任制度、程序性保障、社会化补偿、损害评估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不足。基于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我国应当完善水污染侵权民事救济制度,主要途径是确立公民环境权、设立专门立法、健全损害赔偿制度和评估体系,构建社会化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制度,建立流域司法管辖机制及环保法庭,完善诉讼当事人、诉讼时效等程序性保障制度,发展污染司法鉴定机构,建立有利于污染证据调取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等等。专门立法是前提,其它相关制度的完善应当在该部法律中予以系统规定以统一指导司法实践。这部法律将采取民事与行政衔接、实体与程序一体化规定的立法模式。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water pollution was growing seriously, accompanied b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water pollution disputes and ecological damage phenomena are becoming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As a special tort liability, plenty of water pollution disputes are difficult to enter the judiciary field. Ecological damage caused by water pollution also cannot be compensated. The present environment invasion laws have a lot of problems on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ivil responsibility system that influences the settlement for cases, disadvantageous to protect the victim's rights and unable to adapt the need of new situation. Because of the water pollution tort liability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not deeply yet, relevant legislation are not established, procedural rules should be more strengthened and so on. We should draw on the experience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other advanced countries to find a more reasonable system to develop our water pollution tort civil relief system. The remedy of water pollution tort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 many ways, such as establish Environment Right, issue Water Environmental Tort Remedy Act, perfect responsibility of damage compensation, establish a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water pollution accident loss, establish Social-oriented relief mechanisms, explore to establish system of Civil Litigation for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perfect Procedural safeguards, establish special environment court to trail environment cases, regulate environmental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establish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publicity system and so on. The premise is to unify the legislation, other rule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legislation. And it is appropriate for the legislation on compensation for water environmental damages in our country to adopt the legislative mode the integrative entity of procedural law and substantive law and of administrative and judicial management.
引文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第八章第九十一条第(一)款
    ② 周生贤.国务院关于当前水环境形势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报告2009[R].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0年第1期:15.
    ① 许颖.水污染侵权民事责任若干法律问题探析[C].2005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255.
    ① 乔世明.环境损害与法律责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278.
    ① 聂蕊.中美环境标准制度比较[D].昆明理工大学,2005:30
    ② 桂静.我国海洋环境损害民事赔偿责任与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38
    ① 刘国涛.水污染事件中的公益诉讼[C].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80.
    ② 注释:1993年, 在菲律宾,45名儿童代表他们自己以及尚未出生的后代起诉环境与自然资源部部长,诉请环境与自然资源部撤销所有已经发放的伐木许可证,并且停止发放新的许可证获得胜诉。
    ①注释:适用于“以鱼、虾、蟹、贝等养殖品种为主的湖泊、水库、外荡及内际水域,其环境污染事故水域面积在万亩以下”的情况,计算方法:水产生物位面积平均死亡量×环境污染事故水域总面积+群众捕捞的死亡量=事故水域总死亡量。
    ②注释:适用于难以设点围捕的大面积养殖水域,计算方法:由渔政部门根据发票、生产原始记录及有关旁证,核定养殖单位当年投放鱼种的分类放养量。以粗养为主的应考虑原有自然渔业资源量。事故水域中尚存的死亡量+群众捕捞的死亡量=事故水域总死亡量
    ③注释:适用于内陆水域养殖增殖水面时,计算方法:(亩放苗种数×成活率(%)×起捕规格-已捕产量)×受污染水产生物死亡率(%)×受污面积(亩)=当年放送水产生物的死亡量(公斤);适用于精养池塘或小面积渔业水域,计算方法:当年计划全部产量-已捕捞量=污染事故水域×水产生物死亡量。当年计划全部产量=当年投放的鱼种数量×前三年平均增长率。前三年平均增长率=(前三年平均产量/前三年平均亩放苗种数)×100%;适用于滩涂养殖和围塘养殖水域时,计算方法:(亩放苗种数×成活率(%)×起捕规格-已捕产量)×受污面积(亩)×受污水产生物死亡率(%)=受污水产生物总死亡量(公斤);适用于虾、蟹、贝、藻养殖水域,计算方法[(系数×受污面积(亩)×亩放苗种数×成活率(%))/成品规格(只、尾/公斤)]-上年剩余水产生物死亡量(公斤)=受污水产生物总损失产量(公斤)
    ④注释:适用于“难以使用公式计算的天然渔业水域(江河、湖泊、河口及沿岸海域、近海)”方法:主要以现场调查、现场取证、生产统计数据、资源动态监测资料等为评估依据,必要时以试验数据资料作为评估的补充依据。专家评估法进行的基本程序为:现场调查、确定资源量、确定资源损失量、污染损失评估。
    ① 饶世权.完善我国水污染民事责任初探[J].2005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179.
    ② 夏军.张君耀诉四川省新万兴瓷业有限公司等八企业环境污染赔偿纠纷案分析[J].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68~73.
    ①注释:1996年10月8日农业部发布《水域污染事故渔业损失计算方法规定》:“因渔业环境污染、破坏在对受害者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的同时,还造成了天然渔业资源和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增殖放流资源的无法再利用,或是的渔业产量的可能减产”,需同时计算“直接经济损失额”与“天然渔业资源损失额”
    ②詹思敏,宋伟莉.论我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法律制度之构建——以司法的视野[C].2004年全国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4.
    ① 唐宇红.我国环境侵权民事司法中的利益衡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22.
    ② 曾祥生.论环境侵权的排除危害责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37.
    ① 詹明.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思考[OL]. http://www.qiqi8.cn/article/1/5/2009/2009072870420.html
    ② 李艳芳.美国公民诉讼制度及其启示[OL]. http://www.riel.whu.edu.cn/article.aspid=25154
    ③ 刘国涛.水污染事件中的公益诉讼[C].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81.
    ④ 陈冬.美国联邦环境法律层面的公民诉讼——一种静态的考察[OL]. http://blog.china.com.cn/zgshfx/art/265341.html
    ① 徐祥民,胡中华,梅宏.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制度建设为中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279.
    ① 陈洪.浅议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行政鉴定制度的建立[J].引进与咨询,2005年第4期:33.
    ① 于铭.美国联邦水污染控制法研究——以中美法律比较为视角[D].中国海洋大学,2009:22.
    ② 于铭.美国联邦水污染控制法研究——以中美法律比较为视角[D].中国海洋大学,2009:24.
    ①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暨2008年度113个城市评价结果.[R]
    ① 朱勇.对我国侵权行为法因果关系认定理论的几点私见[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20.
    ② 许冬琳.试论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J].南平师专学报,2006年7月,第25卷第3期:45.
    ① 注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6年)第52条规定:“任何企事业及组织严重危害、破坏或污染了国家的环境造成严重后果时,领导者或责任者都将被追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印度的《环境保护法》(1986年)规定:公司或私人协会如果违反了环境法,其主任、经理、秘书长、合伙人或其他有关成员将被追究责任,违反法律的政府部门的部长也将被追究个人责任。
    ①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3条、第4条、第5条
    ② 魏建文.复合污染中环境侵权初探[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第5期,2007年10月:22.
    ① 董明慧.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范围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35.
    ② 林丹红.环境侵权之“损害”研究——以环境权的二元价值为基础[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89
    ③ 于朝印.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探析——兼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立法中的确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45.
    ④ 于朝印.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探析——兼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立法中的确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46.
    ① 夏光.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与研究[J].管理世界,1995年第6期:48.
    ① 徐祥民,胡中华,梅宏.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制度建设为中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367.
    ② 刘金鹏,李锦秀.水污染经济损失评估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向探讨[J].水力学与水利信息进展,2007年第3期:74~76.
    ① 李秀雅,梁文婷,朱慧,李希昆.论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责任[J].2005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113.
    ② 洪振华.从比较法的角度探析水污染经济处理问题[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84.
    ① 李秀雅,梁文婷,朱慧,李希昆.论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责任[J].2005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114.
    ① 郭明.透视污染损害赔偿纠纷背后的利益冲突[J].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946.
    ② 徐纯先.完善我国水污染侵权民事责任的程序性保障制度[J].学术界,2006年,第03期:28.
    ① 吕忠梅.水污染纠纷处理主管问题研究[J].法学, 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18.
    ① 杨华.环境法庭设立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189~193.
    ① 徐纯先.完善我国水污染侵权民事责任的程序性保障制度[J].学术界,2006年第3期:33.
    ① 刘冰,甄宏.环境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评估与赔偿中的问题与建设[J].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368.
    ① 王雄世.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应急监测探讨[J].水文.第29卷第6期,2009年12月:85.
    [1]吕忠梅.沟通与协调之途——论公民环境权的民法保护[M].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王灿发.环境纠纷处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2.
    [3]罗冷列.日本公害诉讼理论与案例评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徐祥民,胡中华,梅宏.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制度建设为中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5]Eldon D.Enger, Bradley F. Smith环境科学——交叉关系学科(第九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汪劲,严厚福,孙晓璞.环境正义:丧钟为谁而鸣:美国联邦法院环境诉讼经典判例选(环境法学研究文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周纪昌.中国农村环境侵权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8]乔世明.环境损害与法律责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9]邓一峰.论环境诉讼制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10]许颖.水污染侵权民事责任若干法律问题探析[C].2005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11]刘国涛.水污染事件中的公益诉讼[C].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12]许冬琳.试论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J].南平师专学报,2006年7月,第25卷第3期.
    [13]董明慧.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范围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
    [14]夏军.张君耀诉四川省新万兴瓷业有限公司等八企业环境污染赔偿纠纷案分析[J].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68~73.
    [15]于朝印.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探析——兼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立法中的确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6]洪振华.从比较法的角度探析水污染经济处理问题[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7]徐纯先.完善我国水污染侵权民事责任的程序性保障制度[J].学术界,2006年第3期.
    [18]吕忠梅.水污染纠纷处理主管问题研究[J].法学,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19]夏光.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与研究[J].管理世界,1995年第6期.
    [20]于铭.美国联邦水污染控制法研究——以中美法律比较为视角[D].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21]詹思敏,宋伟莉.论我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法律制度之构建——以司法的视野[C].2004年全国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22]饶世权.完善我国水污染民事责任初探[J].2005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23]王立.当前环境资源案件审判问题与对策建议[J].法律适用,2003年第9期:60~62.
    [24]罗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概念辨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4月第8卷第2期:24~30.
    [25]王灿发.论环境纠纷处理与环境损害赔偿专门立法[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18~25.
    [26]汪劲.我国环保法律实施面临的问题: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认识——对30个省份法院和检察院万人问卷调查的比较分析[J].中外法学,2007年第6期:735~747.
    [27]耿志旭.论环境侵权救济中的利益平衡原则[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5卷:53~56.
    [28]杨华.环境法庭设立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189~193.
    [29]廖全新.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体制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0]黄中显.环境侵权民事纠纷行政救济机制与司法救济机制的耦合——法社会学分析视角[J].学术论坛,2009年第10期:176~179.
    [31]孙飞.论环境污染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J].鉴定论坛,2008:85~87.
    [32]许冬琳.试论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J].南平师专学报,第25卷3期,2006年7月:44~48.
    [33]魏建文.复合污染中环境侵权初探[J].邵阳学院学报,第6卷第5期,2007年10月:22~25.
    [34]温辉.夏军.环境权的司法保护——乐亭渔业污染案评析[J].人权,2003年第5期:34~36.
    [35]陈洪.浅议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行政鉴定制度的建立[J].引进与咨询2005年第4期:10~12.
    [36]王红英.日本公害诉讼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9月,第12卷第3期:74~77.
    [37]董燕.从澳大利亚土地环境法院制度看我国环境司法机制的创新[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113~118.
    [38]王彬辉,唐宇红.美国环境侵权民事司法中利益衡量的适用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4期:61~67.
    [39]贺李娜.论环境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J].大众商务,2009第1期:88~89.
    [40]赵蓓,唐伟,姜独祎.环境法医学在我国海洋溢油环境诉讼中的应用[J].海洋开发与管理,第26卷,2009年3月:33~35.
    [41]张薇.法官现场回访,督促废渣清运——环保法庭《回访制度》保证环保案件判决“不落空”[N].贵阳日报,2009年5月21日,第B04版,社会周刊·法治.
    [42]胡敏飞.中美环境侵权群体诉讼之比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第3期,2006年5月:86~90.
    [43]别涛.环境公益诉讼进展概述[J].环境保护,2009年第18期:23~25.
    [44]吴卫星.环境权可司法性的法理与实证[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法律科学,2007年6 期:23~30.
    [45]郡斌.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以超级基金制度为核心[J].环境经济,2009年6月.
    [46]罗丽.环境侵权中共同侵权行为责任研究——以日本法为视角[J].法律适用,2005年第2期:86~89.
    [47]杨晓梅.环境民事诉讼立案现状和原因[J].环境保护,2008第11期,VOL.408.15~17.
    [48]《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49]《中华人民共和环境保护法》
    [50]《中华人民共和民法通则》
    [51]《中华人民共和海洋环境保护法》
    [52]《中华人民共和水污染防治法》
    [5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54]《水域污染事故渔业损失计算方法规定》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