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浪中的理性审视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流行歌曲,它是生命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它具有无穷的力量和无尽的生命力。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的心理需求和人的社会需求的表现,亦是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反映。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历来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和推崇。当流行歌曲风靡社会,为广大青少年争相欣赏、传唱、评论时,它对青少年思想感情的影响作用就更是其他形式的意识形态难以匹敌的。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的价值观教育中,要把流行歌曲作为教化青少年的重要手段,重视流行歌曲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本论文将围绕这一主旨,概括流行歌曲及其与青少年价值观的联系;研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流行歌曲的变迁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嬗变;重点研究流行歌曲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改革等问题。
     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力求把对新时期流行歌曲的变迁和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探讨结合起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审视青少年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受流行歌曲这一外部因素影响的客观现实。在理论分析中,一方面注重了宏观范畴的分析,另一方面,更注重从流行歌曲这一微观现象去剖析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外部因素,以流行歌曲的变迁来折射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嬗变,并透过流行歌曲和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运行轨迹去探寻二者的交互作用。同时,由于我本人对流行歌曲的爱好,也融合了我个人的一些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流行歌曲与青少年价值观。分别从流行歌曲的意蕴、流行歌曲流行的原因以及流行歌曲与青少年价值观的联系三个方面,剖析了流行歌曲与青少年价值观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第二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的变迁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嬗变。通过对这个时期有较大影响的流行歌曲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的研究,可以认识流行歌曲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影响和价值观教育变化的具体过程,为更好的发挥歌曲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和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
    
    可供借鉴的经验。
     第三部分,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就流行歌曲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改革
    从三个方面予以建构。一是利用流行歌曲中的生命的感悟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观教
    育;二是利用流行歌曲中的道德力量对青少年进行道德观教育;三是利用流行歌
    曲中美的韵致对青少年进行审美观教育。
     流行歌曲以其优雅自然的情趣和融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形式,深刻
    影响着一代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的价值观教育要充分认识到流行
    歌曲对青少年影响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向上
    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更好的理解生活、提升信仰、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Pop songs, the blood flowing in the living blood vessels, have an unending strength and everlasting vitality. They are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y both represent and reflect the mental and social demands of the human beings. As a common social phenomenon, pop songs have been loved and held in esteem ever since. When the pop songs are in the vogue and are appreciated, sung and commented upon, their influence on the youth mentality is even unrivaled compared with other forms of ideoology. Therefore, pop songs must be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and regarded as the important means of educating the youth in their values. This thesis deals with this main theme, and generaliz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op songs and the youth values; it makes a study of the changes in the pop songs in the past 20 yea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e vicissitudes in the education of the youth values; and it puts an emphasis on the issues such as the reforms in the education
    of the youth values and pop songs.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the thesis tries to combine the changes in the pop song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reseach on the education of the youth values, and from a new angle, it analyzes the objective fact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youth valu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external factors of pop songs. In the proces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one hand, this thesis pays attention to the macroscopic analysis;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pays a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microscopic analysis of pop songs, examining the external factors forming the youth values, and seek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op songs and the education of the youth values. At the same time, I add my personal mental experiences and values of my own due to my personal love for pop songs.
    This thesis falls into three parts:
    Part One: Pop songs and the youth values. This part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op songs and the youth valu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the implications, the causes of pop songs a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pop songs and the youth values.
    Part Two: the changes in the pop song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e vicissitudes in the education of the youth values. The thesis makes a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s and the mutual infiltration between pop songs and the youth values, helps to realize the specific influence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youth values and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the changes in the education of the youth values, and provides useful experiences to make the use of pop songs to cultivate the youth's mentality and personality and to form the correct values. :
    Part Three: This part deal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forms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youth values and pop songs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 to educate the youth in life values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life in pop songs; second, to educate the youth in morality from the moral strength in pop songs; third, to educate the youth in aesthetics from the aesthetic flavor in pop songs.
    Due to their natural and elegant flavor and the form of merging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civilizations, pop songs deeply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youth values. In our values education, we must fully realize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and importance of the influence of pop songs upon the youth and therefore, we can more efficiently guide the values of the youth to grow healthily and to understand life, uplift their beliefs and live a meaningful and valuable life.
引文
1、[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2、[美]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3、[德]雅斯贝尔斯著 邹进译:《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4、[美]约翰·杜威著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5、[德]鲁道夫·奥伊肯著 万一译:《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6、[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 张峰 吕世平译:《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
    7、[俄]科 恩著 佟景韩译:《自我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8、[英]汤因比 [日]池田大作著 荀春生等译:《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
    9、[德]康 德著 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中译本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10、[德]尼采著 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11、[英]查尔斯·汉迪著 刘海明 张建新译:《饥饿的灵魂》,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2、[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著 周扬译:《生活与美学》,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3、[法]罗曼·罗兰著 傅雷译:《贝多芬传》,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版。
    14、[德]黑格尔著 朱光潜译:《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5、[俄]苏霍姆林斯基著 赵玮等译:《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16、赵汀阳著:《论可能生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17、梁燕城著:《破晓年代——后现代中国哲学的重构》,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18、王元化等著:《崩离与整合——当代智者对话》,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19、杜维明著:《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20、周国平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1、张国清著:《中心与边缘——后现代主义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2、张汝伦著:《坚持理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3、孙正聿著:《超越意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4、《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25、金一鸣著:《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6、陆有铨著:《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7、叶澜著:《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28、叶澜等著:《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9、刘济良著:《生命教育论》,浙江大学2003年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
    30、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1、易连云著:《重建学校精神家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2、檀传宝著:《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3、金生铉著:《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编:《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6、朱小蔓著:《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7、刘慧良 张先华著:《教育观念的革命》,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8、孔庆东等著:《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世纪末的尴尬》,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9、朱小蔓主编:《道德教育论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0、赵健伟著:《教育病: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
    41、刘济良著:《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2、周晓虹 周怡主编:《大过渡时代的中国青年》,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3、苏颂兴 胡振平主编:《分化与整合——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44、杨德广 晏开利主编:《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5、黄希庭著:《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6、江畅 戴茂堂著:《西方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7、樊星著:《世纪末文化思潮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8、黄会林主编:《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9、金兆君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50、李皖著:《李皖的耳朵》,外文出版社2001年版。
    51、李皖著:《我听到了幸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52、李皖著:《倾听就是歌唱》,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53、付林著:《中国流行音乐20年》,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
    54、孟繁华著:《众神狂欢: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55、崔健 周国平著:《自由风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6、张立宪等编:《校园树》,现代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
    57、季红真著:《众神的肖像》,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58、炜烨著:《流行经典新发现》,远方出版社2000年版。
    59、苏军著:《悸动的偶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60、颜峻著:《内心的噪音》,外文出版社2000年版。
    61、王蒙著:《蝴蝶》,《新时期中篇小说名作丛书·王蒙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62、何乾三选编:《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63、《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64、姚全兴著:《生命美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5、邓晓芒主编:《从寻根到漂泊: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与文化》,羊城晚报出版社2003年版。
    66、田汝康 金重远选编:《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7、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第4期。
    68、李家成:“论个体生命立场下的学校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5期。
    69、刘济良:“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教育”,《教育理论和实践》2000年第11期。
    
    
    70、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71、郭元祥:“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72、刘铁芳:“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
    73、张曙光:“生命的意义——人的自我寻找与发现”,《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5期。
    74、王钦韶:“对高等师范院校美育的呼喊”,《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第4期。
    75、杨雄:“波动中的主题变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价值观追踪及其评价”,《当代青年研究》1998年第11期。
    76、黄志坚:“青年发展:21世纪青年研究的主题”,《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第2期。
    77、李皖:“从解放到迷茫;中国流行歌曲20年”,《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2期。
    78、李皖:“崔健与仆树:‘60年代人’与‘70年代人’”,《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1期。
    79、金兆钧:“绿叶对根的情意”,《人民音乐》2001年第12期。
    80、刘济良:“大众文化将把青少年引向何方?”,《当代青年研究》2001年第2期。
    81、王彬:“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青年研究》2001年第1期。
    82、彭红梅:“大陆当代流行歌曲刍议”,《人民音乐》1999年第9期。
    83、陈茜 谢海光:“流行歌曲百年流变与青年文化世纪轨迹(下)”,《当代青年研究》1996年第3期。
    84、刘忠:“国家话语·现代化话语·后现代话语——对当代流行音乐的一种文化释读”,《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85、赵东玉:“当代流行音乐中的寻根主题”,《探索与争鸣》1998年第5期。
    86、王德胜:“流行‘怀旧’”,《中国青年研究》1998年第2期。
    87、孙玉杰:“流行文化、校园文化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青年研究》1996年第1期。
    88、非非:“校园民谣:我们的青春纪念”,《现代交际》1997年第8期。
    89、丁少华:“单向人与平面人:现代青年与潮流文化”,《中国青年研究》1998年第3期。
    90、宋兴川等:“多元选择——青少年偶像崇拜研究”,《青年研究》2002年第11期。
    91、靳红云:“感受音乐”,《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第5期。
    
    
    92、赵勇:“崔健的摇滚乐与反抗的流变史”,《书屋》2003年第1期。
    93、陆玉林等:“青年流行文化:一种互动分析中的界定”,《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1期。
    94、赵晓爱:“青年学生与流行歌曲”,《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2期。
    95、汪勇刚:“理想、现实、冲突与出路—当代中国青年接受摇滚乐的边缘性分析”,《青年研究》1998年第4期。
    96、张洪根:“社会文化嬗变中的青年道德人格的边缘化倾向分析”,《青年研究》2002年第11期。
    97、赵海林等:“‘F4现象’的社会学思考”,《青年研究》2002年第6期。
    98、龚长宇:“酷文化·青年价值观·社会转型”,《青年研究》2002年第2期。
    99、石兰月:“论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00、余开亮:“从偶像崇拜透视青年文化消费”,《青年研究》2001年第1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